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冲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针对地面上的冲沟,需要先将松土清除,随即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即可,也可以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或者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来治理冲沟。

通常黄土高原的冲沟多是由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冲沟形状宽窄不一,深度越深,对于地形和地貌以及土层的破坏力也就越强。

一、黄土高原冲沟治理1、治理方法(1)在黄土高原的沟谷处修建挡土坝;在陡坡地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在缓坡地修建梯田耕作。

(2)针对地面上的冲沟,可首先清除松土,接着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压)实,因为土质结构松散,承载力低,若用作地基,可采取加宽基础处理。

(3)针对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或者使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边,在坡顶作排水沟以及反水坡,阻止冲刷坡面,在下部设排水沟,防止冲蚀坡脚。

2、冲沟产生的原因(1)黄土高原冲沟多是由于暴雨冲刷剥蚀坡面所形成的,暴雨首先会在低凹处将坡面土粒带走,随即冲蚀成小穴,逐渐扩大成浅沟,当浅沟进一步被冲刷后,就成为冲沟。

(2)冲沟的形状宽窄不一,如果冲沟的沟槽较深,便会破坏地形、地貌以及土层。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大规模的开矿以及修路,从而破坏植被。

2、危害(1)水土流失严重会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且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易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3、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等各业的生产活动。

(2)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合理放牧。

(3)采取打坝淤地以及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人类活动: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长期的人类活动对土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和过度耕种等导致了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土壤的质量下降。

2. 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另外,高原地形的存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油料和棉花为主,在土地利用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 植被恢复:首先要加强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

实行草、林、果等多种经济林带,不仅可以提供商品林产品,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整治: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较差,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工作。

例如,采用灰化法、胶凝剂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防风林、沟槽、坎地、塘坝等,强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

4. 治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理,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推行。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这片神奇而又脆弱的土地,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却也深陷水土流失的困境。

这里的土壤,原本是孕育生命的沃土,如今却在风雨的摧残中逐渐消逝。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那些治理的措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首先得从自然因素说起。

气候干旱,是这里最大的敌人。

说实话,黄土高原的雨水就像是稀有的宝石,来得少,走得快。

秋冬季节,风一吹,土就飞了。

强烈的阳光照射,更是加速了水分的蒸发。

还有,那些不规则的降雨,来得又急又猛,瞬间把土冲走,留下一片狼藉。

想象一下,原本丰饶的土地,现在却是满目疮痍,真让人心疼。

当然,人类活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耕作方式简单粗暴,大片土地被翻耕,土壤失去了保护。

种植单一作物,根系不够深,无法稳住土壤。

再加上放牧过度,牲畜们在地上踩得稀烂,原本的植被被摧毁,土地裸露,风一来,土壤就成了流动的沙。

看着这些曾经的绿洲,如今变得荒芜,真是感慨万千。

接着,咱们说说治理措施。

首先,得进行科学的植被恢复。

恢复草木的生命力,让绿色重新覆盖大地。

种植一些深根植物,不仅能固定土壤,还能改善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比如说,可以种一些羊草、紫花苜蓿,这些植物根系深,能扎根土壤,帮助稳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其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尤其是沟渠和梯田。

沟渠能有效引导雨水,减少径流。

而梯田的修建,可以有效地截留水分,让水分慢慢渗入土壤。

想想看,层层叠叠的梯田,像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既美观又实用。

农民们在这里耕作,心情也会变得愉悦,毕竟看着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谁不心动呢?还有,得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告诉他们科学的耕作方式,教他们怎样进行轮作,合理施肥。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只有他们明白水土流失的危害,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土地。

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植被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再者,推广小水利工程,增加灌溉设施。

黄土高原水资源紧缺,合理利用每一滴水,尤为重要。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土壤特征:黄 土,直立性强 ,多孔隙、土 质疏松,遇水 崩解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气候特征:温 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 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植被特征:植被稀少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形
气候
坡面陡峭, 地形起伏 较大
温带季风气 候,降水集 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
垄沟种植
改变流速和流向,保水保土
地膜覆盖
作用:增温、保水、保肥、增产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土壤
黄土土质 疏松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植被
植被覆盖 率低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开矿采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修建窑洞
交通建设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口增长 过快
不合理利 用土地: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开矿及交通 建设
特点: • 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
力弱,自然恢复时间长 • 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 时空波动性强 • 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读图,说出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问题?
分布: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
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 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我国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千米有50条以上沟道,沟道长度在5千米以上,面 塌、滑坡、
积占10%,个别地区达到40-50%,其中在这些地 泥石流等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指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形成的水土资源大量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基地之一,但由于近年来种种原因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已经严重到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

首先,当地气候条件不适宜。

黄土高原南北横贯,沿线干旱并加重干旱程度,平均降水量低,无法满足土壤的水分需求,形成水土流失的背景。

其次,缺乏适当的补救措施。

植被破坏、人为挖沟暴沙、滥伐林木等人类活动形式更加加重了水土蜕变的现象。

此外,环境保护不力也是一个原因。

污染、园林建设和资源开发等行为进一步损害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状况。

为了缓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首先,对土地要有正确的开发和保育观念,积极进行护土工程。

其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力,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体系,这将是一个有效的补救措施。

此外,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禁止违法开采和滥砍滥伐,建立合理的植被覆盖率,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总而言之,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除了运用技术措施,建立国家完善的法律制度机制,更重要的是加强科学教育,全面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根除现有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广袤而又苍凉,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

这片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计,更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水土流失,真是个让人心痛的话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咱们聊聊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崎岖,降雨量不均,尤其是夏天暴雨频繁,冲刷土壤,水土流失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遏制。

风也在作怪,干燥的气候使得土壤容易被风吹走。

想想那些黄土飞扬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接下来,是人类的活动。

过度放牧,树木被砍伐,土地遭到侵蚀。

很多地方,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失去了保护。

尤其是农田的轮作不合理,导致土壤贫瘠,根本无法自我修复。

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心寒。

治理措施也不是没有。

首先,植树造林,这个老生常谈,但绝对是治本之策。

树木可以固定土壤,阻挡风雨,给土地穿上“保护衣”。

其次,修建梯田,科学种植,这样不仅能保持水分,还能减少土壤的流失。

农民朋友们,也要学会合理放牧,做到循环利用,才能让土地恢复生机。

还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关键。

加大对黄土高原的关注,推动科研,制定相应。

像是提供补贴,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农业,真正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人与自然,才是最好的搭档。

当然,黄土高原的未来,不仅仅依靠这些措施。

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农民,大家都要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光彩。

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小行动,都是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最后,总结一下。

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但治理的方向是明确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片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片沃土。

希望未来,黄土高原能够重现生机,绽放出新的光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摘要]历年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洪涝灾害、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农业生产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加强宣传、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法制和经济保障制度的建设、多发展惠民工程、搞好科研工作等防治对策,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2度~41度,东经107度~114度,按照县域行政区界线计算,黄土高原地区的总面积为64.87 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共7个省(自治区)341 个县(市)[1]。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45.4 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 ,每年大量的泥沙从这里经由黄河流向大海,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每年达到了16 亿吨,其中约有 4 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里,使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高10 厘米[2]。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因此,党和国家现今高度重视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1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每年河床都会抬高约10 厘米,然后每年再加筑堤坝防洪,现今河床已比两岸地面高出4~10米,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高临下,一旦决堤,将会给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灾难。

据历史资料记录,建国前的2500 年中,黄河大堤曾经决口了1500 多次,每次决口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3]。

1.2 破坏土地资源,恶化生态环境。

在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若按每吨土壤中含氮1kg、磷1.5kg、钾20kg计算,则每年共计约损失氮、磷、钾3600万吨[4]。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水土流失,黑垆土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当地农民现在所耕种的土壤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而来的幼年性黄绵土。

贫瘠的土地上不利于植物生长,缺乏植物根系对水分的涵养,水分下渗缓慢,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干旱持续发生,黄河在近些年来常年断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3危害农业生产,降低人们生活水平。

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劣,降低了该地区的土地肥力,使该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农民生活十分贫穷落后,再加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而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要提高生活水平只能依靠扩大土地资源的开采力度来满足,过度开采土地资源、毁林开荒,又进一步造成了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2.1加强宣传,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恶劣的气候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影响最大,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由于水土流失,近些年降雨减少,河水干涸,粮食减产,土地越来越贫瘠。

如果再组织群众学习讨论,使他们认识到水土保持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实行退耕还林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办法,农民的积极性完全可以调动起来。

水土保持历来是一项社会性工程,群众性和综合性很强,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仅靠水利部门进行治理,很难改变目前的严峻局面。

2.2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继续抓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扩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作,保护好林草资源。

通过造林提高土地植被覆盖度,有利于涵养水源、消减洪峰,增加枯水期地面潜流量和地下径流量。

据统计,2005 年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已营造水土保持林706万公顷、经济林80万公顷、种草230万公顷,这些林草的建设对河川径流、水土保持起到了很大作用[5]。

根据对1987~1992年7年人工草地植被保持水土作用的分析,当覆盖度为20%~40%时,具有明显减少侵蚀作用,当覆盖度达到60%~70%时,可减少土壤侵蚀量90%以上[4]。

2.3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济保障制度。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法人负责制,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制,切勿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国家应出台明确的政策,支持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

同时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政策,对退耕还林后的农民,国家供应粮食维持生活。

在退耕还林的同时,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如按退耕还林面积的多少减免相应比例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减免集体提留,由国家补贴差额。

对贫困户,可发放扶贫资金,实行无息贷款,帮助农民发展圈养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2.4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多发展惠民工程。

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若一味的强调全盘退耕、退牧而不顾农民的基本利益,可能会适得其反。

应该在加大林草生态防护系统建设的同时,多搞好基本农田的建设,发展经济林果,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为以后大范围退
耕奠定基础。

开展坡改梯农田改造、发展鱼鳞坑集水整地技术、水利部亮点工程“淤地坝”的建设,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解决了粮食问题。

在退耕还林生物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多发展这些保证民生的惠民工程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2.5搞好科研工作,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科研工作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总体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增加水土保持科技投入,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鼓励农林科技干部进入农村开展个体承包,独立进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试验,加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把科技成果切实的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徐宣斌.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探讨[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389~393.
[2] 袁属芳.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 北方经济,2012(16):15~17.
[3] 张喜荣,蔡艳蓉,赵晶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8):15776~15781.
[4] 付会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 水土保持研究,1997(1):161~165.
[5] 吉喜玲. 浅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J]. 现代农村科技,2011(11):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