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法概述
实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 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内,是搜集科学事 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 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验法是 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 素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一、 实验法的概念和特征
(1)R——表示对每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随机 分配样本。
(2)G——实验对象(测试单元),GE表示实验组, GC表示控制组,RG表示随机化分组。
1. 实验法的概念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 变量,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以确定社会变量之 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实验法 能够准确地测定变量的变异量和变异方向,运用一定方法对 变异来源加以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可以对多 种变量进行实验。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般包括 两个步骤:一是采取行动;二是观察行动所造成的后果。
二、 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
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 分组成的。三者的关系如图6-1所示。
图6-1 实验研究各组或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 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这些 活动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 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 中获取信息、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 理论的分析等。
观察手段是指实验者借助影 像设备、监测仪器、虚拟现实技 术等对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的生 理、心理反应,以及其态度、行 为、倾向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3. 记录、存储与重现手段
这一类手段是指利用记录设备对实 验中形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 料,对实验对象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过 程、环境条件、表现形态和时空分布等 实验结果信息进行存储。
4.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主要利用 计算机,或者结合一些录入、扫描 和识别设备,对与实验结果有关的 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分析。
三、 实验设计的构成
传统的实验设计涉及三对主要成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前 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如图6-2所示。
图6-2 基本实验设计图
(一) 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基本上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常来说,自变量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实验 刺激),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它是具 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某个变量在某项实验 中是自变量,在另一项实验中可能就是因变量。 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
1. 实验变量(自变量)
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 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 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自 变量可以分为类别(离散)变 量和连续变量。
2. 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会对实验过程产生影响
由于实验对象背景、 素质和所处情境的差异, 其对待实验的动机、态度、 情绪会有所不同,形成了 其对实验刺激的反应的差 异,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
3. 实验伦理
由于实验对象是人或群体, 对实验激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 的,这就要求实验必须是在法律 和社会伦理许可的条件下进行。
2.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实验研究是在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下进行 的,通过把某个或多个特定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分离出来,对其施以控制(刺激),观察、测 量和分析其对因变量的效果。实验通常是可以 重复验证的,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而且,在实验中,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 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二) 前测与后测
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受试者作 为因变量接受测量(前测),然后接受 自变量的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再接受 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 异被视为自变量的影响力。
(三) 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即改变自变量 水平)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是在实验 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即不改变自变量水平)的一 组对象。通过采用控制组,研究者可以发现实验变量本 身的影响,反之,则是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利用随机取样或测量配对选择而形成的两个条件相 等的样本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即实验组, 用GE表示;另外一组将不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只作为 比较标准,即控制组,用GC表示。
四、 实验基本条件
(1)
(2)
(3)
(4)
(5)
必须 建立起变 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的假设。
自变 量必须能 够很好地 被“孤 立”。
自变
实验
量(实验变 程序和操
量)必须是 作必须能
可以改变的, 够反复进
同时也必须
行。
是容易操纵
的。
必须 具有高度 的控制条 件和能力。
五、 实验符号
实验的基本操作就是研究实验变量对实验对象施加 作用之后,实验对象产生怎样的反应变化,从而了解实验 因素的作用。为便于实验法的进一步讨论,特规定标准的 符号系统来描述实验。通常使用如下符号表示:
2. 反应变量(因变量)
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 需要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因变量的选 择和测量是实验中的关键。
除实验者操纵控制而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变 量之外,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反应变量变化的 干扰因素,称为无关变量或干扰变量。它使实验 者无法对所得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二)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实验活动的客体。 社会调查研究领域实验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组织现实中的个体、群体或 组织。由于实验对象的特殊性,管 理研究的实验控制更为困难。
1. 实验者与实验对象存在相互影响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因此, 实验者的特征、态度、行为都会对实验对象起着 某种暗示的作用,会影响到实验对象的反应。反 过来,实验对象的某种反应可能会强化或弱化实 验者对自变量、干扰变量的控制乃至对实验结果 的理解。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实 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 实验手段
实验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手段是 与社会活动有关的仪器或设备。实 验手段的基本功能是取得信息、传 递信息、对信息加工。
1. 刺激手段
刺激手段是指实验者按照一定 的目的,通过设计、干预管理活动 的有关设备构成、种类、组织、运 作方式等方面,对实验对象产生刺 激、控制或施加影响。
2. 观察手段
实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 法,后来逐渐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内,是搜集科学事 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 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实验法是 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 素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一、 实验法的概念和特征
(1)R——表示对每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随机 分配样本。
(2)G——实验对象(测试单元),GE表示实验组, GC表示控制组,RG表示随机化分组。
1. 实验法的概念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或控制一个或几个 变量,观察其他变量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以确定社会变量之 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实验法 能够准确地测定变量的变异量和变异方向,运用一定方法对 变异来源加以控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可以对多 种变量进行实验。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般包括 两个步骤:一是采取行动;二是观察行动所造成的后果。
二、 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
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基本部 分组成的。三者的关系如图6-1所示。
图6-1 实验研究各组或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 实验者及其活动
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 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这些 活动包括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 者借助感觉器官或仪器在实验过程 中获取信息、实验者的逻辑思维与 理论的分析等。
观察手段是指实验者借助影 像设备、监测仪器、虚拟现实技 术等对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的生 理、心理反应,以及其态度、行 为、倾向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3. 记录、存储与重现手段
这一类手段是指利用记录设备对实 验中形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 料,对实验对象的反应和行为的变化过 程、环境条件、表现形态和时空分布等 实验结果信息进行存储。
4.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主要利用 计算机,或者结合一些录入、扫描 和识别设备,对与实验结果有关的 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分析。
三、 实验设计的构成
传统的实验设计涉及三对主要成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前 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如图6-2所示。
图6-2 基本实验设计图
(一) 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基本上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常来说,自变量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实验 刺激),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它是具 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某个变量在某项实验 中是自变量,在另一项实验中可能就是因变量。 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
1. 实验变量(自变量)
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 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 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自 变量可以分为类别(离散)变 量和连续变量。
2. 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会对实验过程产生影响
由于实验对象背景、 素质和所处情境的差异, 其对待实验的动机、态度、 情绪会有所不同,形成了 其对实验刺激的反应的差 异,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
3. 实验伦理
由于实验对象是人或群体, 对实验激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 的,这就要求实验必须是在法律 和社会伦理许可的条件下进行。
2.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实验研究是在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下进行 的,通过把某个或多个特定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分离出来,对其施以控制(刺激),观察、测 量和分析其对因变量的效果。实验通常是可以 重复验证的,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而且,在实验中,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 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二) 前测与后测
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受试者作 为因变量接受测量(前测),然后接受 自变量的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再接受 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 异被视为自变量的影响力。
(三) 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即改变自变量 水平)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是在实验 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即不改变自变量水平)的一 组对象。通过采用控制组,研究者可以发现实验变量本 身的影响,反之,则是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利用随机取样或测量配对选择而形成的两个条件相 等的样本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即实验组, 用GE表示;另外一组将不接受实验因素的作用,只作为 比较标准,即控制组,用GC表示。
四、 实验基本条件
(1)
(2)
(3)
(4)
(5)
必须 建立起变 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的假设。
自变 量必须能 够很好地 被“孤 立”。
自变
实验
量(实验变 程序和操
量)必须是 作必须能
可以改变的, 够反复进
同时也必须
行。
是容易操纵
的。
必须 具有高度 的控制条 件和能力。
五、 实验符号
实验的基本操作就是研究实验变量对实验对象施加 作用之后,实验对象产生怎样的反应变化,从而了解实验 因素的作用。为便于实验法的进一步讨论,特规定标准的 符号系统来描述实验。通常使用如下符号表示:
2. 反应变量(因变量)
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 需要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因变量的选 择和测量是实验中的关键。
除实验者操纵控制而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变 量之外,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反应变量变化的 干扰因素,称为无关变量或干扰变量。它使实验 者无法对所得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二)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实验活动的客体。 社会调查研究领域实验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组织现实中的个体、群体或 组织。由于实验对象的特殊性,管 理研究的实验控制更为困难。
1. 实验者与实验对象存在相互影响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因此, 实验者的特征、态度、行为都会对实验对象起着 某种暗示的作用,会影响到实验对象的反应。反 过来,实验对象的某种反应可能会强化或弱化实 验者对自变量、干扰变量的控制乃至对实验结果 的理解。实验者和实验对象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实 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 实验手段
实验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手段是 与社会活动有关的仪器或设备。实 验手段的基本功能是取得信息、传 递信息、对信息加工。
1. 刺激手段
刺激手段是指实验者按照一定 的目的,通过设计、干预管理活动 的有关设备构成、种类、组织、运 作方式等方面,对实验对象产生刺 激、控制或施加影响。
2. 观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