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_束定芳

合集下载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1.引言八十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初步形成,其标志是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Duisburg, Germany 1989)的召开和1990 年《认知语言学》杂志 Cognitive Linguistics 的出版。

认知语言学大会每二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九届。

在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出版了一批摘引率较高的认知语言学著作。

例如Lakoff 和Johnson 1980 , Talmy 1983 , Fillmore 1985 , Fauconnier 1985 , Lakoff 1987 , Langacker 1987,1991 ,Talmy 1988 , Rudzka-Ostyn 1988 , Lakoff 和 Turner 1989 , Sweetser 1990 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系列(CLR)第一辑Langacker 1989 。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假设: Language is not autonomous cognitive faculty. Grammar is conceptualization. Knowledge of language emerges from language use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框架。

(1)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起来。

(2)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解释construal 。

(3)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躯体经验 bodily experience ,特别是空间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

(4)语言的方面面都包含着范畴化,并以广义的原型理论为基础。

(5)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

2.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论基础语言受其服务的功能和一些相关的因素的制约,这些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的、生物的、心理的、发展的、历时的和社会文化的。

MIPVU程序下基于CET4阅读语篇中的隐喻识别研究

MIPVU程序下基于CET4阅读语篇中的隐喻识别研究

1702018年45期总第433期ENGLISH ON CAMPUSMIPVU 程序下基于CET4阅读语篇中的隐喻识别研究文/狄晓莉【摘要】本文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框架下,以Pragglejaz团队在2007年提出的广泛应用于隐喻识别研究中的隐喻识别程序(MIP)和斯迪恩(2010)在对MIP改进和完善后提出的新的隐喻识别方法(MIPVU)为研究基础,选取2016年-2018年CET4真题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为研究语料,通过实证研究促进MIPVU在以往研究论断上的进一步明晰,证实其可操性强的特点,为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隐喻识别;MIPVU;CET4;英语阅读【作者简介】狄晓莉(1988-),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隐喻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第二批)社科类项目《基于MIPVU的隐喻识别能力与二语习得的相关性探究》(编号:2018SK020),主持人:狄晓莉。

一、引言2002年在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束定芳指出:“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和相互关系。

” 仅此三项概观,足以说明隐喻理论在语言教学和二语习得中的实用价值,值得研究。

目前隐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如何准确识别与解释真实话语中的隐喻,从而推动语言教学,斯迪恩(2010)在对MIP改进和完善后提出的新的隐喻识别方法(MIPVU),作为最有影响力的隐喻识别方法之一,亟待更多的实证研究检验其合理性。

与此同时,英语阅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都有一定掌握,但是在实际阅读中仍然会出现对语篇意义不能准确理解的情况。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调查与分析陈传显【摘要】研究方法对一门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调查国内七种主要语言学和外语类刊物2004-2009年间所登载的认知语言学论文,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这些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发现尽管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但研究方法与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定性研究比例过高,实证研究所占比例过低。

这种状况不利于该门学科的健康发展,国内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应逐渐转向实证研究。

%Methodology plays a vital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y discipline.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eature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China's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y,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by searching in CNKI and applying Excel software,is conducted on related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between 2004 and 2009 in seven major periodicals on linguistics and foreign languages.The research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China's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 and the international one: majority researches in China are don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while empirical research is prevailing in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research.Empirical research serves as a guarantee for the obj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findings.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for researchers in China to turn to empirical approach in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期刊名称】《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13)001【总页数】6页(P26-30,34)【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作者】陈传显【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认知语言学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在中国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管窥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管窥
闭幕ꎬ 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至今已共举办 15 届
国际性大型研究会议ꎮ 由德古意特出版社出版的
“ 认知语言学” 期刊和 “ 认知语言学研究” 系列
丛书业已是业界最负盛名和权威的经典ꎮ 国内外
学界的研究热潮使认知语言学衍生出了多种研究
方向和研究领域ꎮ 在这种学术影响下ꎬ 国内已有
不少学者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就做出了综
篇) ꎮ 其他的主题包括母语及二语习得研究、 心
理空间与概念整合、 范畴、 原型及多义研究、 交
际中的多模态研究、 涉及各类语言的类型学研究
和社会认知语言学等 ( 共计 72 篇) ꎬ 具体情况请
参见表 1ꎮ 以上几个热点在 2019 年国际认知语言
学大会的会议议程上也有所体现ꎬ 在大会组织的
六十余场小组讨论中ꎬ 根据会议议程上标注的分
合性的梳理ꎻ 一部分学者对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
假设的深入ꎬ 研究内容ꎬ 研究方法以及问题与不

足等进行了分析 [2 3] ꎮ 也有学者主要立足于厘清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对其的反思批评及
发展展望 [1] 和使用两个转向、 三个延伸和一个特
征概括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4] ꎮ 还有学者
单独聚焦介绍某一届认知语言学大会展现的研究
现比例较高的研究内容、 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
进行了具体的梳理ꎮ
表 1 2010—2019 年 “ 认知语言学” 期刊热点研究分析
隐喻、 转喻
构式
认知语法
运动事件
认知叙事
其他
23 45%
20 98%
9 29%
7 85%
4 88%
31 12%
隐喻、 转喻
构式
22 74%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展望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展望

摘要:认知语言学包括两个学派: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

学者们一般把形式学派称为第一代认知语言学,把意义学派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

两派都属于认知语言学,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

近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知语言学已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及其研究重点的论述,整理出了其研究方式的理论特征,以期对其理论导向与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推测。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经验观;突显观;注意观;一致性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2-0039-03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展望张纯辉(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1620)一、认知语言学的定义Routlege 出版社在1996年出版的Routle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给Cognitive Linguistics 的定义是:5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的研究流派;研究语言与知识的获得和使用中的思维过程;反对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理论;分析人类在思维、储存信息、理解话语和说话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策略,从而揭示思维的结构和组织。

这个定义高度概括,实际上包括两个学派: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

学者们一般把形式学派称为第一代认知语言学,把意义学派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

两派都属于认知语言学,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

因此,认知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形式和意义学派合在一起被称为广义的或大认知语言学,意义学派被称为狭义的或小认知语言学。

学者们也将形式学派称为第一代认知语言学,将意义学派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而经验是指人类经验的总和,包括人类的身体构造、社会组织、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等。

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

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

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认知语言学:探索语言与认知的交汇点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认知语言学已经从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成为语言学、心理学和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认知语言学的背景、现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语言学家开始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他们发现,语言并不是一种独立于认知系统的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类的思维、文化和社会习俗密切相关。

认知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语言的隐喻、意象、范畴和语法等方面,揭示了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内在。

目前,认知语言学已经形成了多个研究流派,如体验主义、原型理论、构式语法等。

这些理论都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认为语言是在人类的身体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交互动中形成的。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fMRI、ERP等脑电科学工具,以进一步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首先,在语言教育领域,认知语言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错误和难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 teaching strategies。

其次,在翻译和机器翻译领域,认知语言学可以提供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翻译解决方案,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然而,尽管认知语言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和多元化的语言现象。

此外,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习得的解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因为语言的获得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环境等。

未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认知语言学在以下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1、深入研究语言的认知机制:未来认知语言学将更加语言的动态性和交互性,深入探究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束定芳认知语义学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就词汇化、范畴化、概念化、隐喻和转喻以及语用推理等认知语义学的中心话题,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英汉例证对比与分析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介绍。

第一章是对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和重要理论主张作简要回顾。

第一节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对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特别是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渊源关系和理论差别做了对比分析和介绍。

第二节介绍和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流派,包括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神经认知语言学等。

第三节重点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主张。

第二章简要讨论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主张,包括意义本质的看法,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等。

认知语义学把意义看作是概念化,与人类认知的方式密切相关。

认知语义学与一般语义学主要的差别并不在研究对象上,而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就因此不同。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有关范畴化的问题,范畴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

第一节讨论了什么是范畴化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是有关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及其局限性。

根据经典范畴理论,所有具有某一特征或某以相同特征的事物形成一个范畴。

这样的特征形成了定义这一范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所有的范畴都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这样的经典范畴理论自然还存在很多缺点。

第三节现代范畴理论。

在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家族相似性为人们重新认识范畴的本质特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

本节还主要讨论了原型理论。

第四节范畴层次理论,主要介绍了基本层次的概念、事物的分类与基本层次的特点和基本层次词汇表达的特点。

第五节范畴化的原理。

对于范畴化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名称论,现实论和概念论。

本节主要讨论了本质主义理论。

最后一节是范畴理论的语言学意义及其应用,分别就范畴化与语言表达,原型理论与词义,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研究动态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研究动态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研究动态
荣正浩;汪少华
【期刊名称】《外语研究》
【年(卷),期】2024(41)2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近50年来,认知语言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并与其他学科交叉互动,历久弥新。

其嬗变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研究内容不断扩增,从理论创建走向理论修补和完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从内省的认知机制探索到实证的神经机制验证;研究视角不断更新,从语言与认知研究走向语言与认知、社会和语用互动的多视角研究;研究对象不断多元,从单一认知语言学科走向认知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维度不断丰富,从理论引介与英语研究走向理论应用与本土化研究及其汉语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本体推陈出新,并且不断向邻近学科辐射,呈现理论本体进一步“再语境化”、学科整合及本土化研究加强的发展态势和多维发展、适用面广的研究前景。

【总页数】10页(P22-30)
【作者】荣正浩;汪少华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2011年11届世界认知语言学大会综述
2.认知语言学与历史词汇学研究的融合创新——《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演变》述评
3.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
4.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认知语言学综观》评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

综述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林青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学科。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讨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状况来综述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发展认知与语言的问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历来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代语言学各种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又开始重视认知与智能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也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

1989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l990年创刊的《认知语言学》杂志,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

从这一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看,认知语言学将是21世纪中叶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1.认知语言学简介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乔治·雷可夫、马克·约翰逊及朗奴·兰盖克。

当中雷可夫及约翰逊专门研究语言中的隐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而兰盖克的专长在于认知语。

认知语言学是解释语言学,它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一步,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所以,认知语言学立秋用较少的归结解释较多的、表面上似乎不相关的现象,而且力求提出能独立论证的(independently motivated),而不是特设的解释。

这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解释语言的本质。

认知语言学是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_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_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
2005年 5月 第 21卷 第 3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y, 2005 Vol. 21 No. 3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十年调查与分析
牛立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系 , 河南 洛阳 47 10 03 )
提 要 :通过大量的语言研究调查 ,回顾了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十年历程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 方向和取得的成果 ,并分析了目前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认知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H0 - 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 3831 (2005) 03 - 0093 - 04
语言学研究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 ,对认知语言学理
外语类核心期刊作为调查对象 ,分别从三个方面对
论在我国的传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
10种期刊上有关认知语言学研究进行了数据统计 ,
认知语言 学 真 正 成 为 语 言 学 研 究 的 热 点 却 是
这些研究基本上能够准确反映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近年的事 ,虽然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
93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 3期
的语言现象 ,从而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 。总之 , 早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中国语言学研究带来了 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 ,为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奠定了理论基础 。
3.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调查分析 本文的语言调查分为两部分 : A. 中国期刊网期刊文献 。 B. 中国 10种语言学与外语类核心期刊 ( 1994 ~2003)的文章 。 首先选 取 了 中 国 期 刊 网 上 10 年 来 ( 1994 ~ 2003)全部与认知科学有关的文章为目标总体 ,检

束定芳

束定芳

束定芳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主编,任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秘书长。

同时,担任海外语言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TESOL Quarterly编委。

198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研修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修一年。

2000年2月至2000年8月获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奖学金”,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讲授课程
1996年起开始为研究生开设《现代语义学》和《外语教学理论》等课程
学术成果
专著:《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现代语义学》(2000)、《隐喻学研究》(2000)、《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2004)等;
编著:《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2002)、《语言的认知研究》(2004)、《外语教育往事谈——第二辑》(2005)、《认知语义学》(2008)、《中国国外语言学研究》(2009)、《隐喻与转喻研究》(2011)等;
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资助。

个人荣誉
1999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1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在人类认知系统中运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首先概述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然后分析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但不限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语言与记忆的关系、语言的范畴化和概念化过程、以及语言与文化认知的交互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预测认知语言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跨学科研究、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以及大数据和技术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以把握认知语言学的核心价值和未来走向。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研究热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语言与认知、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隐喻与转喻研究: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语料分析,深入探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功能及其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使用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整合机制。

近年来,这一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理解和生成、词汇和句法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认知语法研究:认知语法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它强调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探讨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认知基础。

语言与认知发展:语言与认知发展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实证研究和跨文化比较,揭示儿童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语言与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热点。

通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等手段,研究语言处理和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构建提供实证支持。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动态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动态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动态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学科,近年来在国外的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动态和趋势。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包括研究方向、学术会议、人物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关键词分析的方式,展示这些研究成果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们将基于这些最新动态,展望未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探讨这些动态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已经从单一的语言学领域向多个学科领域扩展。

目前,国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涉及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语言与认知过程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互动等方面。

同时,研究者们也开始注重跨学科研究,将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领域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人类思维和语言的理解。

近年来,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与认知语言学相关的学术会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CLAW)主办的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

这些会议的主题涵盖了认知语言学的各个方向,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推动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发展。

许多知名的学者和专家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George Lakoff,他的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诸多年轻有为的学者,如Annette Karmiloff-Smith和Kasia Morsink,他们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关键词,如“隐喻”、“概念语义学”、“语法化”和“儿童语言习得”等。

这些关键词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关键词在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研究者们不仅隐喻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还探讨了隐喻在思维和概念结构中的地位。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隐喻在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中普遍存在,并且其使用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应用与实证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综述

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应用与实证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综述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讨会综述: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应用与实证研究1.本文概述随着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认知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中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化,尤其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证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此背景下,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成功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对本次研讨会进行综述,重点介绍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应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认知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该领域的基本原则包括:语言是认知的,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结构密切相关,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的、基于上下文的过程。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它们如何影响语言学习和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不仅关注语言本身,还关注语言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大脑如何处理语言信息,以及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

本节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结果,并讨论它们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语言习得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研究人员正试图揭示儿童是如何在大脑中构建语言系统的,以及成年人是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

本节将介绍一些关于语言习得认知机制的研究,并探讨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力和推理等多个方面。

本节将介绍一些关于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并讨论它们对语言理解和输出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正试图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在大脑中处理和存储第二语言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教学。

本节将介绍认知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研究,并探讨它们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不仅限于语言学领域,还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引进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引进与发展

作者: 束定芳[1]
作者机构: [1]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学与研究
页码: 820-82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 认知语言学;语言学研究;中国;相关学科;国际影响力;国际化程度;改革开放;人工智能
摘要:改革开放40年里,我国的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介绍引进、实践应用、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外语言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也是在40年前起步。

如今该学科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越来越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对相关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人类学、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等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2012年2月February 2012第35卷第1期Vol.35No.1现代外语(季刊)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1.引言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研究语言和认知的关系,阐释了言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基础。

近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关注的问题有哪些?研究有哪些进展?有什么局限性?研究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分析2006年至2011年代表性研究成果和重要国际会议,论述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2.基于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的深入近年来,研究者们继承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Croft &Cruse 2004),深入讨论了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和识解的关系、以及语法和用法的关系。

根据2012年第四届英国认知语言学大会(网址:http ://www.kcl.ac.uk /schools /sspp /education /events /ukclc4/)会议通知,征集论文的内容包括:框架语义学、范畴化、原型及多义性、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认知和构式语法、涉身(embodiment )和语言相对论、语言习得和语言损伤、语言进化和语言变化、语言使用。

在以上主题中,除了语言损伤和语言变化之外,其他的主题都是认知语言学的传统研究领域,这也反映出此次会议的特点是以传统主题的深入研究为主。

2.1语言和认知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第一个假设,意义建构离不开一般认知能力,离不开百科知识。

近几年语言认知研究围绕概念框架、范畴化、意象图式、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等主题深入展开。

近年来,词义和句义研究以更多的实例为基础,阐明语义和百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认知对语义建构的影响。

以对吃喝类词语及相关构式的研究为例,Croft (2009)分析了eat 、feed 等吃喝类动词字面义和隐喻义的概念框架基础,Newman (2009)则研究了多种语言中吃喝类动词用法的体验基础。

“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座”系列丛书书讯

“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座”系列丛书书讯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
页码: 38-3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前沿课题
摘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际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讲座"系列丛书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与全国高校外语院校合作,组织国际认知语言学界知名学者在各高校做学术讲座,并精选讲座内容编撰而成,研究会会长束定芳教授任主编。

丛书最新推出《认知理论对三种英语倒装结构的统一阐释》(English Inverted:Three Distinctive Types,One Unified Approach)是国际认知语言学领域知名学者Rong Chen关于英语倒装结构的10次讲座的文字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束定芳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 2 0 0 0 8 3)

摘 要 :国外认知语言学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影响与日俱增的分支学科 。 其理 论 主 张 、 研究成果 和研究方法也逐渐在相关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 近 1 就认知语言学本身来说 , 其传统 0 年来 , 的研究 课 题 无 论 在 范 围 还 是 在 深 度 方 面 都 得 到 了 较 大 的 拓 展 和 深 化 , 发现了很多新的语言事实和现象, 提出 其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以内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语料库或以心理和 了许多有一定解释力的假设与理论模型 , 仪器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为主 , 成为一种跨学科 、 全方位 、 多视角的研究 。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热点 ;发展趋势 ;实证研究 ;跨学科 ( ) 中图分类号 :H 0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5-7 2 4 2 2 0 1 2 0 1-0 0 3 6-0 5

本文的资料收集和初稿写作得到了田臻 、 黄洁 、 陈佳 、 唐树华和毛帅梅等人的帮助 , 特此致谢 。
·3 6·
L a n a c k e r作为 认 知 语 言 学 研 究 的 创 始 人 和 g 继续关注认知语法的一些基 认知语法 的 倡 导 者 , 本概 念 和 问 题 。 他 的 主 题 发 言 “ 省 略 复 合 句” ( 通过对符号集合( e l l i t i c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s m b o l i c p y ) 、 ( ) a s s e m b l i e s 区分度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等 概 念 的 解 释, 对他原先提出的并 列 句 分 析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的 扩 展 和细化 。 另一位代表认知 语 言 学 界 老 将 作 主 题 发 言 的 。 他的发言题目是 “ 语言如何瞄 是L e o n a l d T a l m y 。 准目标 : 指示语和前指背后的认知系统 ” 芝加 哥 大 学 心 理 学 家 J o h n L u c y发 言 的 题 目 是“ 语言多样性 与 大 脑 的 发 展: 来自不同方面的 。 证据” 混乱的 E w a D a b r o w s k a主题发言的题目是 “ ” , 语法 其关注的焦 点 是 儿 童 如 何 学 习 语 言 以 及 说 话者 ( 包括儿童和成人 ) 如何实时处理语言 。 初步区别 H a r a l d B a a a n 主题演讲 的 题 目 是 “ y , 性学 习 ( 和基 n a i v e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v e l e a r n i n N D L) g 。他介绍了 N 于使用的语法模 型 ” D L 作为一个计 算机软件对语言结构的预测作用 。 构式在语言 M i r a m F r i e d 主题演讲的题目是 “ j 。她以捷克语中与格分布的 变化建 模 中 的 作 用 ” 说明构式在语言变化中的作用 。 演化为例 , 认知类型学对东亚语言 K a o r u H o r i e的演讲 “ 研究的启 发 : 基于跨语言和应用语言学语料的分 析” 通过对日语 、 朝鲜语和汉语使用被动语态情况 的对比分 析 , 说明主观性是这些语言间被动语态 使用差异的重要原因 。 代表中国语言学 家 作 大 会 主 题 发 言 的 是 中 国 社科院语言研究 所 的 沈 家 煊 先 生 。 他 发 言 的 题 目 是“ 从认知 、 哲学和 类 型 学 角 度 看 汉 语 中 的 名 词 与 。 动词 ” 本 世 纪 初 以 来,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呈现出 以下几个 明 显 的 发 展 趋 势 : 原有研究领域和课 1) 题得到拓 展 与 深 化 ; 跨学科和应用研究得到拓 2) ) 展; 研 究 方 法 逐 渐 向 实 证 方 向 发 展。 下 面 分 别 3 简要述之 。 原有研究领域和课题得到拓展与深化 1. 认 知 语 言 学 最 初 的 研 究 主 要 围 绕 范 畴 化、 原 型理论 、 概 念 化、 构 式、 隐 喻、 转 喻、 概念合成等问 题展开 。 近 年 来 , 这些方面仍然是认知语言学的 核心话题 , 但 是, 其 涉 及 的 范 围 有 了 较 大 的 拓 展, 研究的主题得到了 深 化 。 近 1 在认知语言 0 年 来, 特别是隐喻和转喻的研 学的一些 经 典 研 究 领 域 , 究、 构式研究方面等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
转喻研究 1. 1 隐喻 、 隐喻原来被看 作 是 一 种 修 辞 现 象 。 但 在 认 知 语言学家看来 , 隐喻 首 先 是 一 种 思 维 的 方 式 , 是人 类认知事 物 的 一 种 不 可 或 缺 的 工 具 , 这种思维方 式构成了人类概念 系 统 中 许 多 非 常 基 本 的 概 念 隐 喻, 如“ 生 命 是 一 次 旅 行” 等。 这 些 概 念 隐 喻 会 直 接或间接 地 影 响 人 类 的 思 维 , 反映在人们的日常 语言表达中 。 目 前, 学者们对隐喻和转喻的本质有了新的 理解 , 在研 究 方 法 上 也 更 多 引 入 了 心 理 实 验 及 语 料库方法 , 有很多语 料 还 直 接 取 自 日 常 生 活 话 语 。 ( 例如 P 在“ 作为使用事件的转喻” 一 a n t h e r 2 0 0 6) 重新审视了转 喻 和 隐 喻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认 文中 , 为自上世纪 8 0 年代起就被用来区分转喻和隐喻的 、 “ 、 “ 认知域 ” 次 域” 单 域” 等 概 念 十 分 模 糊, 概念 “ 很不可靠 , 它们其实是不同类别的概念和概念关 ( ) 回到皮尔斯创立的符号 系的统称 。P a n t h e r i b i d . 学研究中 , 提出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 各自源域 和 目 标 域 之 间 符 号 关 系 的 类 型 差 异 : 隐 ) ) 喻是象似 ( 关系而 转 喻 是 指 示 ( 关 i c o n i c i n d e x i c a l 转喻是意义的扩 展 , 其结果是产生具有概念凸 系, 显性的目 标 意 义 , 包含背景化的源域含义和在意 ( ) 义扩展过程中新产生的意义成分 。P a n t h e r i b i d . 通过个案 分 析 , 探索了语境因素在解读使用事件 中的转喻 的 作 用 , 指出转喻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 ) , 提供一般的提示 ( 作为语用推理 e n e r i c r o m t s g p p 的输入 来 充 实 话 语 的 隐 含 义 。B a r n d e n( 2 0 1 0)也 对此问题进行了 反 思 。 他 认 为 , 传 统 上 以 相 似 性/ 邻近性来 区 分 隐 喻 和 转 喻 的 方 法 需 要 重 新 审 视 , 隐喻关系通常可以 被 视 为 邻 近 关 系 而 作 为 转 喻 使 用, 而转 喻 邻 近 性 的 主 要 类 型 中 也 涉 及 相 似 性 。 ( ) 还分析了 隐 喻 和 转 喻 在 域 、 框架中 B a r n d e n i b i d . 发现隐喻与转喻的关系其实比我们 的互动方 式 , 原来认为 的 更 加 密 切 , 这也使得两者的区分更加 困难 。 早期的 隐 喻 和 转 喻 研 究 主 要 限 于 词 汇 层 面 。 近年来 , 越来 越 多 的 研 究 扩 展 到 了 语 法 、 语 用、 语 篇、 非语言等不同 层 面 。 研 究 者 们 发 现 , 隐喻用法 不仅存在 于 语 言 表 达 式 中 , 也存在于非语言交际 中 。 例 如 ,V e l a s c o S a c r i s t á n & F u e r t e s l i v e r a - -O ( ) 讨论了嗅觉隐喻和混合嗅觉隐喻 ( 2 0 0 6 o l f a c t o r y ) 。 他们以香水广告 a n d o l f a c t o r i x e d m e t a h o r -m y p , 作为研究对象 设计 了 两 个 实 验 , 观察隐喻在非语 论证嗅觉隐喻在广告宣传中 言表达形式上的体现 , ) 作为隐性交流 ( 工具的作用 。 c o v e r t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3 7·
DOI:10.13978/ki.wyyj.2012.01.010
2 0 1 2 年第 1 期 总第 1 3 1期
Hale Waihona Puke 外语研究 F o r e i n L a n u a e s R e s e a r c h g g g
№1 2 0 1 2, S e r i a l№ 1 3 1
近1 0 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引言 0. 在英国 H 2 0 1 0年7月, e r t f o r d s h i r e大 学 召 开 第三届英国认 知 语 言 学 大 会 ” 安排了5个主题 的“ ) 研讨 : 多 义 现 象; 政 治 领 域 的 认 知 语 言 学; 1 2) 3) ) 结构与构式 ; 语言认知领域的评估 与 评 价; 语 4 5) 言的历时研究 。 显然 , 1、 3 和 5 延续了认知语 言 学 和传统语言学研究的领域 , 而 2 和 4 则是认知语言 学与话语 分 析 和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等 领 域 的 融 合 , 显示了现代认知语 言 学 跨 学 科 研 究 和 应 用 研 究 的 特点 。 “ 概 念 结 构、 语言与语篇研讨会 2 0 1 0年9月, (C 暨涉 身 与 情 景 化 的 语 言 加 工 论 坛 ” o n c e t u a l p , S t r u c t u r eL a n u a e a n d D i s c o u r s e C o n f e r e n c e & g g E m b o d i e d n d i t u a t e d a n u a e r o c e s s i n a S L P g g g ) 在加州 大 学 圣 迭 戈 分 校 认 知 科 学 系 举 W o r k s h o p 。 行 会议的 主 要 议 题 是 : 语言理解和加工伴随 1) 的大脑 神 经 激 活 和 神 经 模 拟 ( m e n t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研究 ; 语言理解和加工 对 于 后 继 认 知 活 动 的 影 2) 响研究, 以及其他相关感知活动对后继语言理 解 和加工的影响; 脑病理研究对涉身认知提供的 3) 证据, 如脑分裂症与涉身语义学和人类运动神 经 系统; 身体运动感知在交际中的互动及其对于 4) 语 言 结 构 的 神 经 解 释; 语 语言理解 的 影 响; 5) 6) ) 言范畴对于认知尤其是文化认知的塑造; 构 式 7 对于个体语言现象的解释以及计 算 理论的拓展、 模式化; 语言习得、 二语习得与涉身认知。 8) 这次会议由于集 中 了 认 知 语 言 学 和 认 知 心 理 学 领 域 的 一 大 批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包括 G e o r e g ,E , , L a k o f f v e S w e e t s e r S e a n a C o u l s o n L e r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