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测培训课件
microorganisms for enumeration
and analysis.
3
Most Probable Numbe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based on dilution series.
Rapid Microbial Detection Techniques
Immunological-based Methods
Utilizing antibodies and antigen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PCR-based Techniques
Amplifying and detecting microbial DNA or RNA to identify target pathogens.
3 Rapid Detection
Developing methods that provide quick and reliable results to support timely decision-making.
Tools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Microbial Detecti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lassification
Explore the astonishing diversity of microbes, from bacteria to fungi and viruses, and learn about their taxonomy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Principles of Microbial Detection
微生物检验 PPT课件
10
2、气体灭菌:利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 臭氧杀菌消毒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雷雨过后的空气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是因为空中放电产生臭氧,消灭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净化了空 气。 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其杀菌消毒原理是:臭氧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 分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臭 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 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 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不但对各 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 强的杀灭能力,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灭菌和消毒的比较: 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染。 区别: 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要求完全杀灭 微生物,灭菌后的药品不应含有活的微生物。而消毒不完 全杀灭微生物,只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即病原微生物。这 是相对的。因为强效消毒剂在适宜条件下可能达到灭菌效 果;不适宜条件下灭菌,有不完全杀灭微生物的可能。 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方法具有多样性,消毒常借化学 物质。 3、效果检查的差异:灭菌效果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而消 毒效果以消毒剂的效价评定。
20
2、液体石蜡保存法:
本法是用石蜡将培养物与空气隔绝,以降低菌种的生理生化水 平,并可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延长菌种的保藏期。
(1)方法: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或穿刺于0.3- 0.5 %琼脂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中,培养好备用。 取化学纯的液体石蜡装在试管中,每管10~15ml,加棉塞,瓶口 包上纸, 121℃高压灭菌 30min ,取出置 37℃温箱或 110~ 170 ℃烤箱中 1 ~ 2 h 或干燥器内除去液体石蜡中的水分 将上述液体石蜡加入培养好的菌种试管内,液体石蜡液面以高 出培养基最上端 1 ㎝为宜,将试管直立,放入4℃冰箱中保藏。 适用范围:适用于保藏部分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细菌保 藏效果较差。 (3)特点: 本方法简便易行,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保藏方法,该法 主要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2、气体灭菌:利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 臭氧杀菌消毒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雷雨过后的空气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是因为空中放电产生臭氧,消灭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净化了空 气。 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其杀菌消毒原理是:臭氧 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和单个氧 分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臭 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 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 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不但对各 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 强的杀灭能力,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灭菌和消毒的比较: 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染。 区别: 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要求完全杀灭 微生物,灭菌后的药品不应含有活的微生物。而消毒不完 全杀灭微生物,只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即病原微生物。这 是相对的。因为强效消毒剂在适宜条件下可能达到灭菌效 果;不适宜条件下灭菌,有不完全杀灭微生物的可能。 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方法具有多样性,消毒常借化学 物质。 3、效果检查的差异:灭菌效果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而消 毒效果以消毒剂的效价评定。
20
2、液体石蜡保存法:
本法是用石蜡将培养物与空气隔绝,以降低菌种的生理生化水 平,并可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延长菌种的保藏期。
(1)方法: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或穿刺于0.3- 0.5 %琼脂半固体高层培养基 中,培养好备用。 取化学纯的液体石蜡装在试管中,每管10~15ml,加棉塞,瓶口 包上纸, 121℃高压灭菌 30min ,取出置 37℃温箱或 110~ 170 ℃烤箱中 1 ~ 2 h 或干燥器内除去液体石蜡中的水分 将上述液体石蜡加入培养好的菌种试管内,液体石蜡液面以高 出培养基最上端 1 ㎝为宜,将试管直立,放入4℃冰箱中保藏。 适用范围:适用于保藏部分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对细菌保 藏效果较差。 (3)特点: 本方法简便易行,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保藏方法,该法 主要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PPT课件
菌液制备 (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
养基上, 23~28℃培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 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出菌液,取 1ml菌液加0.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
4~ 10-6,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 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 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 供试品本底菌数。(和试验组采用同法)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 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 应逐一进行验证。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 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计数验证用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芽孢杆菌。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稀释剂对照组: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 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 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 可用相应的稀释剂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 浓度为每1ml 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 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
样品稀释级的选择:最低稀释级,1g或1ml。
培养基: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改良马丁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养基上, 23~28℃培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 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出菌液,取 1ml菌液加0.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
4~ 10-6,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 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 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 供试品本底菌数。(和试验组采用同法)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 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 应逐一进行验证。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 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细菌计数验证用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芽孢杆菌。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稀释剂对照组: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 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 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 可用相应的稀释剂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 浓度为每1ml 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 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
样品稀释级的选择:最低稀释级,1g或1ml。
培养基: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改良马丁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微生物检测培训PPT课件
实验室必须是微生物实验专用
实验室应分为准备区域和测试区域. 湿热灭菌锅, 作为这两个区域的典型的分 隔(门). 这种分隔保证了能有效使用无菌技术并帮助防止培养基和样品的交叉 污染. 假如两个区域无法分开,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准备和测试两个行为来区分不 同的区域.
2/24/2020
13
第五章
2/24/2020
17
第六章
GLP要点 – 工作区域
样品采集工具
未使用培养皿
已使用培养皿
样品和器皿
2/24/2020
工作区域
已使用器皿
桌面安放实例
18
第六章
GLP要点 – 洁净工作台
简介
使用
监控
洁净工作台提供了控制来自环境的污 染并提供工作区域的洁净空气. 洁净空 气吹向工作区域, 同时, 可以避免外部 空气进入工作区域
假如你有长发, 应盘起或夹住以避免发尾接触培养基或者样品. 有些实验室需要发帽来避 免可能污染, 不要在实验室梳头.
并致病; 假如含有致病菌可能
存区域, 盖子必须盖紧
• 用含有消毒剂的纸巾清洁工
会产生公共卫生的事件.
作台面.
• 最好废弃物能够进行湿热灭
菌
2/24/2020
12
第五章
实验室布局
一个设计合理的实验室能提供一个合格的环境以支持实验能够安全有效地进 行. 首先, 需要为实验室选择一个合适的物理位置: 远离其他操作区域, 比如, 生产或者储运 没有从其他区域进入实验室的直接入口
多余的培养皿, 烧瓶或者滤纸可能会干扰实验并带来潜在的溅出, 打碎或者交叉污染.
在配制培养基或者开始试验前, 应该清洁并消毒工作桌面. 最佳的消毒剂是70%的酒精溶 液, 含氯水的溶液, 或者公司批准的其他消毒剂. 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纸巾, 不能使用毛 巾或者海绵. 清洁后, 应等待几分钟以使有充分的时间杀灭微生物, 可以用纸巾擦干.
实验室应分为准备区域和测试区域. 湿热灭菌锅, 作为这两个区域的典型的分 隔(门). 这种分隔保证了能有效使用无菌技术并帮助防止培养基和样品的交叉 污染. 假如两个区域无法分开,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准备和测试两个行为来区分不 同的区域.
2/24/2020
13
第五章
2/24/2020
17
第六章
GLP要点 – 工作区域
样品采集工具
未使用培养皿
已使用培养皿
样品和器皿
2/24/2020
工作区域
已使用器皿
桌面安放实例
18
第六章
GLP要点 – 洁净工作台
简介
使用
监控
洁净工作台提供了控制来自环境的污 染并提供工作区域的洁净空气. 洁净空 气吹向工作区域, 同时, 可以避免外部 空气进入工作区域
假如你有长发, 应盘起或夹住以避免发尾接触培养基或者样品. 有些实验室需要发帽来避 免可能污染, 不要在实验室梳头.
并致病; 假如含有致病菌可能
存区域, 盖子必须盖紧
• 用含有消毒剂的纸巾清洁工
会产生公共卫生的事件.
作台面.
• 最好废弃物能够进行湿热灭
菌
2/24/2020
12
第五章
实验室布局
一个设计合理的实验室能提供一个合格的环境以支持实验能够安全有效地进 行. 首先, 需要为实验室选择一个合适的物理位置: 远离其他操作区域, 比如, 生产或者储运 没有从其他区域进入实验室的直接入口
多余的培养皿, 烧瓶或者滤纸可能会干扰实验并带来潜在的溅出, 打碎或者交叉污染.
在配制培养基或者开始试验前, 应该清洁并消毒工作桌面. 最佳的消毒剂是70%的酒精溶 液, 含氯水的溶液, 或者公司批准的其他消毒剂. 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纸巾, 不能使用毛 巾或者海绵. 清洁后, 应等待几分钟以使有充分的时间杀灭微生物, 可以用纸巾擦干.
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ppt
• 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记录应消毒后进入并应远离操作 台。
• 实验人员进入洁净室(无菌室)不得化妆、戴手表、戒指等首饰;不得 吃东西。应严格按更衣程序更衣。
•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 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 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 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菌种的传代和保藏
菌种的保藏方法
• 使菌种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在一定时间内 不发生变异并保持生命活力。
• 一般来说,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三个 重要因素
• 无论使用那种菌种保藏方法,都应进行验证,以确保在相应保存条 件下的菌种不会变异并且性能稳定。
• 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GMP,药 典)
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菌种的保藏管理规程来规范菌种的来源、申购、保 管、转种传代、存储和领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菌种的溯源性和稳定性; 防止试验用菌种因多次传代而失去典型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异或死亡,保 证菌种长期正确、稳定,从而确保实验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菌种保存应有专人负责,加锁保存于冰箱中。 •实验室的标准菌株应来自CMC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 藏中心或ATCC(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等国际法定菌种保藏机构。有接 收、确认记录。 •菌种的转种等均应在超净工作台进行,以防污染。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所有保藏的菌种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有 菌种清单。
• 培养箱、冰箱需在设备的每个腔室内放置经校准过的玻璃温度计,每天 检查设备腔室内的温度状况并且在日志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回顾每 个设备的温度记录数据,以考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 实验人员进入洁净室(无菌室)不得化妆、戴手表、戒指等首饰;不得 吃东西。应严格按更衣程序更衣。
• 记录温湿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次实验时,对操作室和层流台做微 生物沉降菌落计数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应找原因,及时报修和报告并将 报修原因和结果记录归档。如遇停电,应立即停止实验,重新进入无菌 室前,至少开启机房运转1小时以上。
菌种的传代和保藏
菌种的保藏方法
• 使菌种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在一定时间内 不发生变异并保持生命活力。
• 一般来说,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三个 重要因素
• 无论使用那种菌种保藏方法,都应进行验证,以确保在相应保存条 件下的菌种不会变异并且性能稳定。
• 菌种的传代次数(自原始菌种冻干粉起)不得超过5代(GMP,药 典)
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菌种的保藏管理规程来规范菌种的来源、申购、保 管、转种传代、存储和领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菌种的溯源性和稳定性; 防止试验用菌种因多次传代而失去典型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异或死亡,保 证菌种长期正确、稳定,从而确保实验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菌种保存应有专人负责,加锁保存于冰箱中。 •实验室的标准菌株应来自CMC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 藏中心或ATCC(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等国际法定菌种保藏机构。有接 收、确认记录。 •菌种的转种等均应在超净工作台进行,以防污染。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所有保藏的菌种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有 菌种清单。
• 培养箱、冰箱需在设备的每个腔室内放置经校准过的玻璃温度计,每天 检查设备腔室内的温度状况并且在日志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回顾每 个设备的温度记录数据,以考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临床微生物检验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通 过对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针对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样本中的细 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例如,在肺炎患者的 诊断中,通过对患者痰液中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可以确定 肺炎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6
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如全基因组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提高微生物 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实现快速、简 便的微生物检测,满足现场检测和即 时检测的需求。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的微生物检测仪 器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 误差。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 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技术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 微生物检验的案例分析 • 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利用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和免疫学等方法,对样 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 计数和检测的技术。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曲 线有助于理解其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即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繁殖方式和速度不同,对鉴别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微生物检验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通 过对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针对患者体液、分泌物等样本中的细 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例如,在肺炎患者的 诊断中,通过对患者痰液中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可以确定 肺炎的病原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6
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如全基因组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提高微生物 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实现快速、简 便的微生物检测,满足现场检测和即 时检测的需求。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的微生物检测仪 器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 误差。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 • 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技术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 微生物检验的案例分析 • 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利用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和免疫学等方法,对样 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 计数和检测的技术。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生长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曲 线有助于理解其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即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繁殖方式和速度不同,对鉴别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验PPT培训课件
特点是靶分子固定在细胞中,细胞固定在载玻 片上,以固定的细胞代替纯化的核酸,然后将 载玻片浸入溶有探针的溶液里,探针进入组织 细胞与靶分子杂交,而靶分子仍固定在细胞内。
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 亲缘关系
1.待检菌株的DNA双链 2.用碱或热变性使双链解开(DNA的变性) 3. 将单链D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定 4.加放射性标记的DNA或RNA 5.保温(一般是66℃,24h)进行互补碱基配
应 用: (1)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 (2)用来揭示核酸片段中某一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
拷贝数及表达丰度。
杂交的类型
(1)按杂交对象:
DNA-DNA RNA-DNA
(2)按作用环境:
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 持物上,一条反应核酸(标记探针)游离在溶液中。
二、核酸探针的工作原理
两条碱基互补的DNA链在适当条件下按碱 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分子。根据DNA遗 传序列的相对稳定性和互补原则,用已知特异 的碱基序列作成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或核苷 酸序列)与被检测材料进行分子杂交。如果被 检测材料中病原的遗传序列与探针具有互补的 碱基序列,就会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证明它们 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p108)
感器的探针利用
第二节 PCR技术检测微生物
一、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就是模板DNA、引物以及四种脱氧核糖核 苷三磷酸(dNTPs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 所发生的酶促聚合反应,PCR反应是由变性--退 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的。
对(杂交) 6.用缓冲溶液洗脱未杂交的部分 7.测定膜的放射性,计算杂交率
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 亲缘关系
1.待检菌株的DNA双链 2.用碱或热变性使双链解开(DNA的变性) 3. 将单链D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定 4.加放射性标记的DNA或RNA 5.保温(一般是66℃,24h)进行互补碱基配
应 用: (1)检测特定生物有机体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 (2)用来揭示核酸片段中某一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
拷贝数及表达丰度。
杂交的类型
(1)按杂交对象:
DNA-DNA RNA-DNA
(2)按作用环境:
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 持物上,一条反应核酸(标记探针)游离在溶液中。
二、核酸探针的工作原理
两条碱基互补的DNA链在适当条件下按碱 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分子。根据DNA遗 传序列的相对稳定性和互补原则,用已知特异 的碱基序列作成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或核苷 酸序列)与被检测材料进行分子杂交。如果被 检测材料中病原的遗传序列与探针具有互补的 碱基序列,就会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证明它们 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p108)
感器的探针利用
第二节 PCR技术检测微生物
一、 PCR反应的基本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就是模板DNA、引物以及四种脱氧核糖核 苷三磷酸(dNTPs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 所发生的酶促聚合反应,PCR反应是由变性--退 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的。
对(杂交) 6.用缓冲溶液洗脱未杂交的部分 7.测定膜的放射性,计算杂交率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 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 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且总冲洗量不得 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21
第21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2. 直接接种法
•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 品,即取规定量供试品分别等量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 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 除生物制品外,一般样品无菌检查时两种培养基接种的支 /瓶数相等;生物制品无菌检查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接种的支/瓶数为2:1。
•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中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 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同时,硫乙醇酸盐 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 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供试品检查时,培养基的用量 和高度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24h~48
【10版:改良马丁(琼脂)培养 20~25℃
基】
h 【10版:
上制黑述成曲培每霉养1m物l含用菌pH数7.小0于沙或版无1氏:用菌00葡改适氯c萄良宜化fu糖马方钠的琼丁法-菌蛋脂琼制悬白斜脂成液胨面斜孢。缓培面子冲养 培悬液基养液或基【0】1.90%无2℃菌3 】-氯2化8钠5溶d~液7d
23
第23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果判断
•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 长。否则,试验无效。
•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 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 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 非供试品所含。
20
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
21
第21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2. 直接接种法
•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 品,即取规定量供试品分别等量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 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 除生物制品外,一般样品无菌检查时两种培养基接种的支 /瓶数相等;生物制品无菌检查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接种的支/瓶数为2:1。
•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中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 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同时,硫乙醇酸盐 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 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ml。供试品检查时,培养基的用量 和高度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24h~48
【10版:改良马丁(琼脂)培养 20~25℃
基】
h 【10版:
上制黑述成曲培每霉养1m物l含用菌pH数7.小0于沙或版无1氏:用菌00葡改适氯c萄良宜化fu糖马方钠的琼丁法-菌蛋脂琼制悬白斜脂成液胨面斜孢。缓培面子冲养 培悬液基养液或基【0】1.90%无2℃菌3 】-氯2化8钠5溶d~液7d
23
第23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果判断
•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 长。否则,试验无效。
• 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 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一管 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 非供试品所含。
20
浮游菌 cfu/m3
沉降菌 ()
《微生物检测培训》课件
介绍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 和条件。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
本节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快速检测、传统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 快速检测方法
探讨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2 传统检测方法
介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和染色。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讲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作用。
微生物检测实验操作
本节将解释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包括样品采集和处理、实验室安全措施以及实际的培养 和检测步骤。
样品采集和处理
学习如何采集和处理微生物样品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2
实验室安全措施
了解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必须遵循的安全措施。
3
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实验步骤
深入了解微生物培养和检测的各个步骤,包括培养基和仪器使用等。
《微生物检测培训》PPT 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微生物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通过学习本课程,您 将掌握微生物分类、常见检测方法以及实验室安全措施。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您将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学习目标以及课程内容。
课程背景
介绍微生物检测在当今科 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为学 员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课程总结
在最后一节中,总结课程的重点要点,并强调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检测技术的
探索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概括课程涵盖的基本知识 和实践操作。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将介绍有关微生物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以及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微生物生长技术。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 类
解释微生物的定义,以及它 们如何根据特定特征分类。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
本节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快速检测、传统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 快速检测方法
探讨快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2 传统检测方法
介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培养和染色。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讲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作用。
微生物检测实验操作
本节将解释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包括样品采集和处理、实验室安全措施以及实际的培养 和检测步骤。
样品采集和处理
学习如何采集和处理微生物样品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
2
实验室安全措施
了解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必须遵循的安全措施。
3
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实验步骤
深入了解微生物培养和检测的各个步骤,包括培养基和仪器使用等。
《微生物检测培训》PPT 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微生物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通过学习本课程,您 将掌握微生物分类、常见检测方法以及实验室安全措施。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您将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学习目标以及课程内容。
课程背景
介绍微生物检测在当今科 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为学 员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课程总结
在最后一节中,总结课程的重点要点,并强调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检测技术的
探索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
概括课程涵盖的基本知识 和实践操作。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将介绍有关微生物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以及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微生物生长技术。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 类
解释微生物的定义,以及它 们如何根据特定特征分类。
微生物检验培训ppt(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不可计”
“不可计”注明稀释度
九、关于TTC
为便于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与菌 落,可在每 100mL 卵磷脂吐温 80 营养琼脂中加入 1mL 0.5%的 TTC 溶液,如有细菌存在,培养 后菌落呈红色,而化妆品的颗粒 颜色无变化。
TTC亦不可多加会抑制菌落生 长
GB15979-2002
九、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样品放置
应置于室温阴凉干燥 处,不要冷藏或冷冻。
不复测
严格上微生物无复 测一说,因此对微 生物检验人员要求
严格。
八、详细操作步骤重点
培养基配制
所配制培养基可冷藏 和冷却备用为分步骤 检测提供基础。
单位
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 菌总数单位CFU/g或 CFU/ml。
有效数字
二位有效数字,在二 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 值,应以四舍五入法 计算。
• 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 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 42℃± 1℃条件下能生长。 该菌对人有致病力,可使 伤处化脓,引起败血症等。 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空 气、水、土壤。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周期:未检出2天,检出3天
• 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 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 膜,能分解甘露醇,血浆 凝固酶阳性。
• 该菌是葡萄球菌中对人类 致病力最强的一种,能引 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 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四、供检样品的制备
五、化妆品中常用的中和剂
1.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培养基成分中直接有卵磷脂 (1g)吐温80(7g)。(稀释法也能同步起到中和的 效果) 2.国际方法: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的中和剂:吐温80 (30g/L)和卵磷脂(3g/L)+普通肉汤。
六、细菌总数测试流程
供试液的制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3
五、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 按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验证菌株。 规定量供试液+10~100cfu试验菌+增菌培养基 合格标准:检出试验菌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4
六、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B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微生物限度检查
总菌落数检查(回收率)
2.无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专属性)
3.防腐剂抑菌效力测定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5
三、验证概述
微生物学检验的影响因素:
1.药品本身的抑菌性 2.药品中防腐剂的抑菌性 3.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4.培养条件(温度、湿度及需氧或厌氧) 5.过滤系统的材质
(八)检定菌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贮存的方式和时 间不应当对检定菌的 生长特性有不利影响。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3
二、验证目的
为了使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结果准确可靠,需要 对每个品种的具体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4
三、验证概述
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
(二) 应当有接收试剂、试液、培养基的记录,必要时,应当在试剂、 试液、 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
(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或使用说明配制、贮存和使用试剂、试液和 培养基。 特殊情况下,在接收或使用前,还应当对试剂进行鉴别或其 他检验;
(四)试液和已配制的培养基应当标注配制批号、配制日期和配制人 员姓名,并有配制(包括灭菌)记录。不稳定的试剂、试液和培养基 应当标注有效期及特殊贮存条件。标准液、滴定液还应当标注最后一 次标化的日期和校正因子,并有标化记录;
试验菌 50~100cfu
50~100cfu
试验菌
.. .. ..
适
..
宜
.. ..
培
养
条
.. ..
件
..
.. .. ..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不得小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70%
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9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重点议题
一、法规要求 二、验证目的 三、检验概述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五、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六、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
一、法规要求
第二百二十六条 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 要求:
(一) 试剂和培养基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对供应 商进行评估;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2
五、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和培养基试验: 无菌性 促生长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生长 抑制能力——在培养的最长时间内不能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 指示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和以前检验过并已接受的培养基在
外观和指示反应都具备可比性。
合格标准: 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数回收率(稀释剂对照
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 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均不低于70%
试验组菌 数 试回 验收 组率 平 菌-均 液 供菌 组 试落 平 品数 均 对菌 照落 落 组数 数 的平
1/17/2021
(2)菌液组 直接接种试验菌
(3)供试品对照组 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4)稀释剂对照组 用相应的稀释剂代替供试品,加入试验菌。
(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 需增加稀释剂对照组。)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1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2
一、法规要求
第二百二十六条 (续)
(五)配制的培养基应当进行适用性检查,并有相关记录。 应当有培养基使用记录;
(六)应当有检验所需的各种检定菌,并建立检定菌保存、 传代、使用、销毁的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
(七) 检定菌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菌种名称、 编号、代次、传代 日期、传代操作人;
——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组回收率。
(1)试验组
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 +
试验菌50~100cfu
平皿法计数 2个琼脂培养基平皿
薄膜过滤法计数
取规定量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 加试验菌50~100cfu,过滤。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0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6
三、验证概述
消除抑菌性的方法: 一、化学中和法
用化学中和剂中和抑菌剂,消除抑菌作用。 二、稀释法
降低抑菌剂的浓度以消除抑菌性。 三、薄膜过滤法
抑菌性产品通过滤膜时,微生物被截留在膜上,检品被过滤掉。 ——微生物检查法准确与否的核心是对抑菌性的有效消除
1/17/2021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5
六、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测定方法: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续) (2)直接接种法:
各试验菌 置规定条件下培养。
各试验菌+供试品 合格标准:
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生长良好。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16
Thyoaunk
End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7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环境条件:C级下的局部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
培养基种类:
细菌计数
营养琼脂培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酵母菌计数
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7/2021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
8
四、总菌落数检查方法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被检培养基
培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