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实训四、五肌力的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下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髋关节前屈肌群 髋关节后伸肌群
髋关节外展肌群 髋关节内收肌群
髋关节外旋肌群 髋关节内旋肌群
屈膝关节肌群 伸膝关节肌群
踝关节跖屈 肌群
踝关节背屈 肌群
踝关节内翻 肌群
踝关节外翻 肌群
趾关节屈曲肌群 踇指背伸肌群
躯干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颈屈曲肌群
颈后伸肌群
躯干前屈肌群 躯干后伸肌群 躯干旋转肌群
肩胛骨前移肌群 肩胛骨上提肌群 肩胛骨内收肌群
二、器械肌力测试
等长肌力检查 等张肌力检查 等速肌力检查
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50
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常值:男150~300 女100 ~150
(较强)
2-级
(ROM>50%)
2+级
(ROM<50%)
3-级
(ROM>50%)
3+级
(ROM<50%)
4-级
(ROM>50%)
4+级
(ROM<50%)
5-级
(ROM>50%)
5+级
(ROM100%)
(三)注意事项
➢ 徒手肌力检查前,检查患者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 注意抗重力运动时的姿势和肢体位置; ➢ 固定近侧关节,防止关节代偿运动; ➢ 观察患者的主动运动情况; ➢ 用手触摸被检肌肉,确定肌肉有无收缩 ➢ 在患者主动运动相反的方向施加阻力; ➢ 多次重复检查,保证信赖性和检查的准确性; ➢ 做好检查记录:姓名、年龄、日期、检查者等。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四章肌力评定
一、肌力检查的方法
3.MRC手法肌力分级
分级 5 54+
4 43+ 3 32+ 2 21 0
名称 N NG+
G GF+ F FP+ P PT Z
伸展 肱 三 头 桡 神 经 , 1级,坐位,肩外展,被测试上肢放于滑板上,试图伸肘时,可扪及上臂后部
肌
C6~8
肌肉收缩
2级,坐位,肩外展,被测试上肢放于滑板上,可主动伸肘
3、4、5级,俯卧位,屈肘,前臂悬于床外,3级可抗重力完成伸肘动作,4、
5级阻力加于前臂远端外,能抵抗一定阻力伸屈肘者为4级,能抵抗较大阻力
根据是否利用器械,一般将肌力评定方法分为手法评定和利用 器械进行的评定,根据评定目的不同将肌力评定分为肌力评定和肌 肉耐力评定。
一、肌力检查的方法
(一)徒手肌力测试法(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Lovett手法肌力分级
分级 0 1 2 3
名称 零(Zero,Z) 微弱(Trace,T) 差(Poor,P) 尚可(Fair,F)
一、测力计 二、等速肌力评定 三、肌肉爆发力的测试技术
第一节 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是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 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肌力包括绝对肌力、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 绝对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 • 肌肉爆发力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 •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收缩至疲劳的能力,或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评定肌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与力学、生物力学、人体解剖与生理相结合,使肌力的计算机化评定得以实现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徒手肌力检查法仍以其操作简单、科学、实用而成为临床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也是老年康复机构最适宜的肌力评定方法。
(一)肌力的定义肌力是指骨骼肌的最大随意收缩力,因此肌力评定的前提条件是:评估随意收缩力,而不是肌肉痉挛所产生的力;评估最大收缩力,而不是任意收缩力,因此受试者必须尽全力测定。
(二)影响肌力评定的生理因素1.肌肉初长度一般来说,每块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最佳长度以产生最大的肌力。
单关节肌缩短或双关节肌两端因向心收缩而靠近时,肌肉收缩力会有所下降,尤其在多关节肌表现明显。
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相对于单关节肌收缩效率更高,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在另一个还可以被拉长,而且多关节肌在做向心收缩时还可以维持一稳定的张力,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可以在其他关节维持最佳肌肉长度,这提示我们在检查抗阻肌力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肌肉初长度。
2.肌肉收缩方式从生理学角度看,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产生最强的收缩力,而等长和向心收缩时肌力较小。
在每一个特定关节角度上,最大的等长收缩力量比相同角度上向心收缩力量强,但是,此角度上最大离心收缩(肌肉抵抗过重的负荷被拉长)所产生的力量还是要大于等长和向心收缩所产生的肌力。
临床上一般不使用离心收缩检查肌力,多用向心和等长收缩。
因为离心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也越大,很难标准控制,而向心收缩却相反,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越小。
向心收缩时必须控制速度一致,一般选用中度的收缩速度。
而等长收缩时必须在终末角度时用力停住,此时肌力可能比向心收缩高出一个等级。
3.肌肉类型Ⅰ型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但耐疲劳;Ⅱ型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
不同肌肉根据作用不同所含肌纤维的比例不同,临床上必须考虑肌肉收缩速率和所施加的阻力大小。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1.评估肌力时,应充分考虑受试者是否存在疼痛、关节水肿,是否服用特殊药物,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环境等 因素; 2.注意禁忌症情况,关节不稳、骨折愈合不良、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 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情况,不宜进行肌力检查; 3.阻力情况:施加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 造成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监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4.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代偿动作出现;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 的变化。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屈曲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 股骨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近端,股骨粗线外
侧唇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解剖: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髋关节外旋
主动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解剖: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 外展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时:27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康复评定技术》人卫出版社主编: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实训见习指导书(自编)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10%,课堂随机检测占2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期末总成绩3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实验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尤其是功能评估,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如何采集、归纳、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为临床中实施的各种疗法奠定基础,也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康复评定技术》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一人体反射评定 2 验证性二人体形态评定 1 验证性三肌力评定 4 验证性四关节活动度评定 3 验证性五肌张力评定 1 见习六感觉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七协调功能评定 1 验证性八平衡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九步态分析 1 见习十肺功能评定 2 见习十一言语功能评定1 见习十二吞咽功能评定1 见习十三脑性瘫痪评定1 综合性十四截瘫评定3 综合性十五偏瘫评定2 综合性十六实践操作考核 2合计27一、人体反射评定【实验目的】学会反射发育中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常用的反射评定技术操作。
【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脊髓水平:交叉性伸展反射2.脑干水平: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3.中脑水平:调正反应、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实验要求】必开【实验方法】在实训室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二、人体形态评定【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人体测量(肢体长度、围度)评定的操作方法。
中医康复学康复评定之肌力评定
3.等速肌力测试
● 等速肌力测试需要借助特定的等速测试仪,对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动态评定, 并记录分析其各项数据。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方式,可预先在等速测定系统上设置使运动的角 速度保持恒定。被测者的用力程度只可改变阻力和力矩的输出,并不能改 变角速度。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殊的测试仪器,并且仪器价格昂贵,在我 国目前尚无广泛应用。
1.分级标准
● Lovett的6级分级法将肌力分为0、1、2、3、4、5级(表2-6),其中3 级为手法检查的中心,以各级是否可以抵抗所在肢体的重力而达到正常关 节全范围活动,来作为是否达到3级肌力的标准点。目前,国际上普遍应 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手法肌力检查的补充6级分级法(表2-7)。
表2-6 Lovett肌力分级标准
● (2)嘱被检查者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和肌肉替代动作的发生。 ● (4)对于4级以上肌力测试时,抗阻力须连续施加且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
以上,应施加在被测关节远端,并与患者主动运动的方向相反。
● (5)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导致的痉挛性瘫痪患者不适宜做徒手肌力检查。 ● (6)测试时须左右两侧对比。若为单侧肢体病变,则先检查健侧对应肌
肌力评定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讲授老师:
联系方式:
壹
概述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 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康复评 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测定受试者 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力 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肌力 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特别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评价中 十分重要。
应的力量,比使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的肌力绝对值更具有实用价值。 ● ③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就可以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结果。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局部剧烈疼痛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重力作用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检查步骤: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四、五肌力的评定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实训四、五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补充总结归纳:肌力检查注意事项
1.如单侧肢体病变,先检查健侧肢体同名肌的 肌力,以便患侧与其比较。 2.当主动肌肌力减弱时,协同肌可能取代被检 的主动肌而引起运动。 3.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肌肉,其疲劳特点存在 差异。
1. 徒手肌力测定(MMT)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 名称 级 评级标准源自0 零1 微 2 差 3 好 4 良
未触及或未观察到肌肉的收缩
可触及或观察到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2)肌力评级依据:
①外加阻力的大小: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 肌群)人施加阻力; ②重力作用:根据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与否 进行评定2级和3级; ③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对肌力在1级及0级的 肌肉(或肌群)主要根据是否触及或观察到肌 肉或肌腱的收缩来进行评定; ④运动幅度:当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 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运 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 关节活动范围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 “-”的水平。
者,而用俯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1)等长肌力测试
4)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5)腰背肌、腹肌等长耐力测试: 腰背肌:
俯卧位:两手抱头后,脐以上身体在桌缘外,固 定两下肢,伸直脊柱使上身凌空或水平位,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腰背肌肌力为正常。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
《康复评定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以明确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为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目标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及评估康复疗效。
二、康复评定的意义1.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康复评定可以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2. 评估康复疗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定,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结局:通过康复评定,可以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进行预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康复评定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康复评定应基于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原则:康复评定应涵盖患者功能障碍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等。
3. 动态性原则:康复评定应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定期进行,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个性化原则:康复评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5. 参与性原则:康复评定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四、康复评定的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与协调功能、步态分析等。
2.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理解与表达等。
4. 言语功能评定:包括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与表达、沟通能力等。
5. 心理功能评定:包括情绪、心理适应、生活质量等。
6.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自理能力、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五、康复评定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功能障碍。
2. 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或家属的问卷,了解患者的功能障碍。
3. 标准化测试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
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课件
根据评定目的进行分类:爆发力、局部肌肉耐力等的 评定
精选ppt课件
11
第二节 徒手肌力检查
精选ppt课件
12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是 在特定的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 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 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75
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100
1916 美国 Robert Lovett 1936 英国 Henry﹠Flerence
精选ppt课件
15
级别 标准
5 能抗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范围的运动
5-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
4+ 在活动的初、中期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9
四 肌力评定的目的
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原因 检验神经肌肉病变的恢复程度和速度 指导康复治疗
精选ppt课件
10
五 肌力评定的分类
根据使用器械与否进行分类: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肌 力评定,后者可分为简单仪器(便携式测力计评定) 和大型仪器(等速测力仪评定)。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进行分类:分为等长肌力评定、等 张肌力评定和等速肌力评定。在等速肌力评定时,还 可进行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和离心收缩肌力以及等长收 缩肌力的评定。
2- 消除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但但活动范围在50-100%
1
触诊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肌肉收缩
精选ppt课件
16
二 徒手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中
25~31 25~31 24~30 24~30
中下
20~24 20~24 19~23 19~23
差 20以下 20以下 19以下 19以下
等速肌力测定
• 慢速测试 • 快速测试 • 等速向心测试 • 等速离心测试 • 多角度等长测试
手法肌力检查法
•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 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 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 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能抗阻力 4 良好 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分级 评估标准
5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5-
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
4+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4-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
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 •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伸臂丛肌后束
• 主动肌:背阔肌、大圆肌 • 支配神经:胸背N C6-8 肩胛下N C5-7 • 副动肌: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小圆
肌 • 活动范围:0~60° •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0
•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 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 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 在关节活动范围中部1/3施加阻力为宜。
•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 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 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 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 CC。
【康复评定】超详细的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超详细的肌力评定肌力评定概述定义肌力:是指肌肉成肌群产生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1.肌肉横截面积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
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
一般认为绝对肌力值在各种族人群中相对一致。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3.收缩速度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5.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肌腱和结缔组织可帮助肌肉将张力转变为外力,这些组织和结构的损害也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肌力的缺失。
6.肌肉收缩的类型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
不同收缩形式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7.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局部剧烈疼痛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重力作用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检查步骤: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 使肌纤维长度增加。(拮抗肌的收缩)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二)肌肉收缩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 肌肉的收缩形式
(2)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又称
静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增 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 运动。(有助于固定体位)
(3)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指肌
肉收缩时,肌张力与肌长度均发生变化,而 带动的关节运动速度是不变的。(采用电脑控
制的专门设备)Leabharlann 实训四、五 肌力的评定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1. 徒手肌力测定(MMT)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 名称 级 评级标准
0 零
1 微 2 差 3 好 4 良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实训四、五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补充总结归纳:肌力检查注意事项
1.如单侧肢体病变,先检查健侧肢体同名肌的 肌力,以便患侧与其比较。 2.当主动肌肌力减弱时,协同肌可能取代被检 的主动肌而引起运动。 3.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肌肉,其疲劳特点存在 差异。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3. 注意事项
(1)解释说明:取得最大合作 (2)体位选择:标准化,尽量减少体位变化。 (3)阻力情况: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避免
手法粗暴,应做左右两侧对比。 (4)测试时机:重复检查同一块肌的最大肌力 时,间隔2分钟;在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 作肌力测试。 (5)其他: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 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 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用MMT。
1. 等张收缩
2. 向心性收缩 3. 离心性收缩
4. 等长收缩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二)肌肉收缩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 肌肉的收缩形式
(1)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又称动力 性收缩,是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 维长度改变,引起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 肌纤维长度缩短。(主动肌的收缩)
8. 避免在运动、饱餐及疲劳时进行肌力检查。
者,而用俯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1)等长肌力测试
4)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5)腰背肌、腹肌等长耐力测试: 腰背肌:
俯卧位:两手抱头后,脐以上身体在桌缘外,固 定两下肢,伸直脊柱使上身凌空或水平位,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腰背肌肌力为正常。
腹肌: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维持此姿 势的时间超过60s,腹肌肌力为正常。
⑥正常人群:肌力评定还可作为体质评定指标。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2)禁忌证:
①严重高血压:肌力测试特别是等长肌力测试
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
②严重心脏疾患; ③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活动度极度
受限;
④局部严重的疼痛、急性扭伤等; ⑤骨折错位或未愈合、关节不稳或脱位。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2. 器械肌力测定 (1)等长肌力测试
1)握力:握力指数正常应>50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2)捏力:其值约为握力的30%。 3)背肌力:男150 % ~200 % , 女100 % ~150 % 。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
此法易引起腰痛病人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
4.正常肌力受年龄、性别、身体形态以及职业 的影响而存在个体差异。
5.检查不同肌肉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查体位。 6. 检查者的位置,以尽量靠近被检者,便于 固定、施加手法,但又不妨碍运动为宜。
7. 检查中施加阻力时,应对解剖部位、用力 方向、施加阻力的时间、阻力的大小等进 行合理的设计,绝对禁止因手法粗暴造成 被检者肢体软组织损伤。
未触及或未观察到肌肉的收缩
可触及或观察到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2)肌力评级依据: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补充:
对于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
如中风后偏瘫,应采用Brunnstrom法或 Fugl-Meyer法,或上田敏法。(但临床对
中风仍不失以作为一种参考检查。)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4.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 肉功能障碍; ②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③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如原发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④关节源性肌萎缩:如骨折、关节炎、截肢或损伤等 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⑤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