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1数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搞笑数学趣味十足的小故事

搞笑数学趣味十足的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1:数学天才高斯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100+99+98+97+96+ ..... +4+3+2+1=101+101+101+ ..... +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数学趣味小故事篇2:一元钱哪里去了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

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

那一元钱到哪去了?分苹果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

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

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

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数学趣味小故事篇3:阿拉伯数字的来源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

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数学趣味故事大全

数学趣味故事大全

数学趣味故事大全
1、穿越时空的数学家
有一个叫做约翰·史密斯的数学家,他有一个奇特的能力,可以穿越时空去看未来的事情。

一天,他来到一个学校,要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个数学家,他可以穿越时空,去看未来的事情。

他穿越到了1000年后,发现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数字:7。

他问自己:为什么只剩下7?”
最后,约翰·史密斯解释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因为未来的世界只有7个数字:0、1、2、3、4、5、6,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进制’数字系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未来的世界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数学的基本原理是永恒不变的。

2、三个朋友的故事
有三个朋友,他们叫做小明、小红和小刚。

他们经常一起玩,有时也会一起学习。

有一天,他们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想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个问题:他们三个人怎么才能公平分配一块蛋糕?
小明想了想,说:“我们可以把蛋糕分成三等份,每个人分一份就行了。


小红不服气,说:“不,我们应该把蛋糕分成六等份,每个人分两份。


小刚想了想,说:“我们可以把蛋糕分成九等份,每个人分三份。


最后,三个朋友都同意小刚的方案,把蛋糕分成九等份,每个人都分到了三份,大家都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关于数学家的有趣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有趣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有趣的小故事数学家素以聪明和冷静著称,他们用逻辑思维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数学难题,为世界带来了众多的数学发现和突破。

然而,数学家们也有他们有趣的一面,下面就来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故事一:数学家的笑话有一次,三位数学家走进一家酒吧,他们看到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接受数学家免费喝酒。

”数学家们听后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走到吧台前。

第一个数学家对酒保说:“如果我能解开你牌子上的数学难题,你可以让我们免费喝酒吗?”酒保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第一个数学家立刻拿起一块粉笔,在墙上写下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然后得出了答案。

酒保惊叹不已,当即允许他们免费喝酒。

接着,第二位数学家走上前去,也写下了一个更复杂的公式,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酒保感到非常困惑,但仍然允许他们免费喝酒。

最后,第三位数学家走上前去,他只写了一个简单的等式,然后自信地说:“答案是20。

”酒保对他的回答表示了怀疑,但还是给了他们免费酒水。

当问及他们是如何得出答案时,第三位数学家回答道:“我发现只要我把前两位数学家答案相加再减去100,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故事二:数学家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是一个有趣的拓扑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

据说有一次,一位数学家戴着一个莫比乌斯带进入了一家咖啡馆。

他向服务员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戴着莫比乌斯带喝了起来。

服务员看着他的动作,感到十分奇怪,他不明白数学家为什么可以在不离开杯子的情况下喝到所有的咖啡。

数学家解释说,通过在莫比乌斯带上绕一圈,他可以喝到杯子的内外表面,实现了喝到所有咖啡的目的,而不需要离开杯子。

故事三:数学家的奇怪习惯在数学家中,有一种奇怪的习惯被广为传颂。

他们经常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自己的头发或耳朵,然后开始沉思。

当他们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习惯时,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个动作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将大脑中的思绪整理得更加清晰。

有一位数学家还开玩笑说,这是他们通过与数学问题“亲密接触”来获得灵感的方式。

16个趣味数学故事让你的孩子爱上数学

16个趣味数学故事让你的孩子爱上数学

16个趣味数学故事——让你的孩子爱上数学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

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

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01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0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03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04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 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成功数学家的趣味短篇故事

成功数学家的趣味短篇故事

成功数学家的趣味短篇故事古今中外,有不少成功的数学家,他们背后的一些趣味短篇小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成功数学家的趣味短篇故事,欢迎收藏哦。

成功数学家的故事篇1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成功数学家的故事篇2苏步青(1902.09.23~2003.03.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着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

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10个数学家的故事50字

10个数学家的故事50字

10个数学家的故事50字篇一:数学家的故事50字数学家的故事50字一、计算机科学陈景润的小故事数学家陈景润边理性分析写字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

”继续思考。

二、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16年代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三、数学家狄拉克雅谷哈密顿的小故事瑞士逻辑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度量螺线,同时碑文上还上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篇二:数学家小故事50字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

”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先是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伯努利逻辑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法国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金色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篇三: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趣味数学小故事三篇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总和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照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舅舅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么好人吧,我老8供应扫描仪和胶卷,好吧?”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究竟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一排排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合计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明白它是怎么算出来的上去吗?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10篇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10篇

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10篇华罗庚的故事1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的故事2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华罗庚的故事3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趣味数学故事20个

趣味数学故事20个

趣味数学故事20 个趣味数学故事20 个趣味数学故事(1)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

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

高斯答道: “我只是发现 1 和10 的和是11、2 和9 的和也是11、3 和8的和也是11、4和7 的和也是11、5和 6 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 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

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趣味数学故事(2)此刻人买狗,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

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狗。

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狗的应用题: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

问人数、犬价各几何?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狗,每人出 5 文,还差90 文;每人出50 文,刚好够了。

问有多少人,狗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 5 文,第二次改成出50 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詔5=2,狗的价钱是50X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狗要100 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时候多了(盈),有时候不够(不足),有时候刚好(适足)。

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趣味数学故事(3)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 5 升和 6 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常常被视为一种枯燥乏味的学科。

但实际上,数学也可以充满趣味和乐趣,尤其是当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理解数学原理时,会发现数学并不那么难以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小故事吧!故事一,数学家的猜想。

有一位数学家,他非常喜欢研究数学问题。

有一天,他提出了一个猜想,任意大于1的自然数,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最终都能够变成1。

这个猜想被称为“角谷猜想”。

他通过计算和推理,发现这个猜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成立的,但却无法证明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这个猜想成为了一个数学难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中有很多未解之谜,而数学家们正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开这些谜题。

故事二,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在古代,有一位数学家和艺术家,他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几何图形——“黄金分割”。

他发现,将一个正方形按照一定的比例切割,可以得到一个特殊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例恰好是一个神秘的数字——黄金比例。

这个比例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比例之一,被广泛运用在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存在于抽象的理论中,也可以与艺术结合,产生出美妙的艺术作品。

故事三,数学与游戏的趣味结合。

在一场数学游戏中,有两位玩家,他们需要依次报出数字,但是有一些特殊的规则,1. 从1开始报数;2. 如果数字包含7或者是7的倍数,则需要说“buzz”;3. 如果数字包含3或者是3的倍数,则需要说“fizz”;4. 如果数字同时满足规则2和规则3,则需要说“fizzbuzz”。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玩家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判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可以与游戏结合,让学习数学变得更加有趣。

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数学原理,还可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一直是我最难搞定的学科之一。

尽管,每次考试都会花费大量时间来复习数学,但是每次考试的结果都叫人失望。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阅读数学家们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对数学重新充满热情,并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纸上的数字和符号,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我所收集到的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

一. 小学时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他在小学时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教育,这对他后来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爱因斯坦还是小学生时,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得很好。

老师给他布置的数学问题,其他同学都需要用笔和纸来计算,但是爱因斯坦却经常能使用心算的方式得出答案。

当他的老师问他如何做到的时候,他回答道:“我能够感受到答案在我的脑海中。

我不需要用笔和纸。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需要用笔和纸来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 高中时的图灵图灵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在高中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数学天赋。

在高中时,图灵参加了英国数学竞赛,并且每次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一位数学老师问他为什么能够如此出色时,图灵回答道:“我喜欢找到规律并把它们深入地研究。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找到规律并深入研究它们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同时,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你喜欢你所学习的内容,你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三. 大学时的佩恩佩恩是一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在大学时决定研究逻辑数学。

他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类型的证明,这种证明用计算机可以自动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机器证明。

佩恩的这个成就说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之间并没有天然的界限。

同时,这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来验证数学的正确性。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极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可以茁壮成长,并成为更好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精选5篇

数学家的故事精选5篇

数学家的故事精选5篇趣味数学练习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方便大家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1欧拉是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分析、代数、几何都是欧拉伟大的贡献。

欧拉还是最多产的数学家之一,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

欧拉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

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周长相等四边形正方形面积最大”帮助他的父亲改造羊圈。

让老爹见识了欧拉的数学天赋。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

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

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13岁,欧拉考进巴塞尔大学,当时举世轰动,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数学家的故事2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5261里。

虽然4102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1653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

数学史趣味故事数学,作为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拥有精彩纷呈的发展历史。

下面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故事,让我们一同探索数学的奇妙之处。

一、毕达哥拉斯与令人惊叹的勾股定理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他时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据说,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一个著名的定理,即勾股定理。

这个定理让人们震惊不已,因为它揭示了数学与几何之间的深刻关系。

勾股定理表明,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一发现引起了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们的极大兴趣。

据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们在边长为3、4和5的三角形中发现了这一关系,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测量领域。

至今,勾股定理仍然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阿基米德的浴缸趣事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有一天,当他正沉浸在浴缸中时,他突然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原理。

他发现了浮力定律,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排除的液体的重量相等。

据说,阿基米德非常兴奋,以至于他忘记了穿衣服,一边光着身子一边大喊“我找到了!”。

这一发现被广泛应用于船只的设计和建造中。

为了庆祝这一成就,阿基米德据说还在城市里奔跑,高喊“Eureka!”(希腊语,意为“我找到了!”)三、费马大定理的找寻者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它的发现者皮埃尔·德费马也在数学界享有盛誉。

这个定理被认为是费马于1637年提出的,但他没有给出证明,只是写下了一个注释称“我找到了一种精妙的证明,可是这个注释太小,放不下。

”这引起了后来数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寻求证明的努力。

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证明这一定理的方法,这个惊人的消息让整个数学界炸开了锅。

怀尔斯的证明需要数百页的篇幅,耗时近10年才最终得到确认。

这一故事展示了数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

四、高斯的手算天赋德国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是数学领域中最杰出的天才之一。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

数学家有趣小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似乎总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

但其实,数学也可以是充满乐趣和创意的领域。

数学家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个令人捧腹的数学家趣闻吧!故事一:数学家的猜谜游戏有一天,一位数学家和他的朋友们相约在咖啡馆里喝茶。

突然,数学家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数学题目:“我是一个整数,我比1大,比2小,比3大,比4小,比5大,……”数学家的朋友们面面相觑,纷纷想方设法解出这个谜题。

最后,有个朋友灵机一动,问道:“难道答案就是6吗?”数学家笑了笑,点头表示答案确实是6。

原来,这个谜题是一个数学家设计的巧妙阿基里斯倒数问题,很好地展现了数学中的趣味性和刁钻性。

故事二:数学家的发明创造某位数学家在处理一道数学难题时,发明了一个新的符号,用来表示无穷大。

他给这个符号取名为“无穷”(∞),并加入到数学符号系统中。

这个符号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当时数学上的疑难问题,还为后人在无穷大数值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数学家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三:数学家的美食计算一位数学家痴迷于美食和数学的结合,他经常在烹饪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有一次,他研究了如何在厨房中精准计量食材,达到最佳烹饪效果。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温度控制的分析,这位数学家成功地调整了食材比例和烹饪时间,做出了口味绝佳的佳肴。

他的用心和耐心,展现了数学家在生活中的全方位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小故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家们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能在生活中展现出创意和趣味。

数学并不是一种冷冰冰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无限可能的领域。

让我们一起欣赏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吧!。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简短一、趣味数学故事1. 祖冲之的圆周率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他对圆周率的计算那可真是相当厉害。

在当时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情况下,他就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算筹一点点地计算。

他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可比国外早了好多年呢。

你想啊,那时候的人,就用那些简单的工具,能算出这么精确的数值,得多不容易啊。

就像我们现在做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没有计算器,只能靠自己在草稿纸上慢慢算,祖冲之就是这么一点点磨出来这个伟大的成果的。

2. 阿基米德与浮力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

有一次,国王让他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阿基米德想啊想,有一天他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坐进澡盆,水就往外溢。

他突然就开窍了,他想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他高兴得光着身子就跑出去大喊“我发现了”。

他就是这样通过这个原理,算出了皇冠的密度,从而判断出皇冠是不是纯金的。

这就告诉我们啊,生活中的小事情说不定就能启发我们解决大问题呢,就像我们做数学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思路可能就来自我们平时看到的、经历的小事。

3.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数学家。

他一心扑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

他整天都在计算,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的草稿纸。

他对这个猜想的研究可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他证明了“1 + 2”,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啊。

他那种专注的精神就像我们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一样,全身心投入,不管外界有什么干扰,他就只想着那些数学公式,那些数字。

这也激励我们在做数学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要有那种专注、执着的精神。

4. 高斯的求和故事高斯小时候那可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计算1到100的和。

其他同学都在那一个一个加呢,高斯却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

他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就是50乘以101等于5050。

这就是他聪明的地方,他能从看似普通的数字中找到规律。

关于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

关于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

关于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数学被认为是一门乏味且抽象的学科,但在这些“枯燥”的数学理论之后,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

这些故事除了让我们了解数学家的智慧和成就外,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奥妙。

以下将介绍几个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

一爱数学的狗在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约翰尼斯·卡比安(Johannes Kepler)发现,一只可爱的跑得很快的狗,每次出去散步,总是跑着这样的路线:从家门口出发,沿着半径为50米的园路跑两圈,然后沿着一个半径为25米的圆道经过四个相邻的点(A、B、C、D),最后回到家门口。

他很惊讶地发现,狗经过的路线刚好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五角星。

他深思熟虑地研究了这个问题,最终发现这种路径是五角星中唯一的可能路径。

二真正的万有引力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他在1666年破解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场对苹果的作用力。

不过他的发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传说他曾经把苹果掉在了自己的头上,而后来他才得出这个很有成就的理论。

三银行家的外挂大师尼古拉·伯努利(Nicholas Bernoulli)是瑞士数学家,以其发现某些特殊的规律而闻名。

他发现了一条特殊的等式:1 + 1/2 + 1/3 + 1/4 + …… + 1/n,其中n趋于无穷大时,这个等式会趋于一个特殊的数。

这个数被称为无限调和级数,而这个等式就叫做调和级数。

伯努利想知道这个等式在实际计算中是否有用,于是他求助于一个银行家朋友。

这个银行家非常聪明,他发现在计算利息和投资时,这个等式可以用来计算借款人积累的利息。

因为这个等式可以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一些无限小的利息的总和。

四神奇的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17世纪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问题:给定任意整数n大于2,是否存在任意正整数a、b、c满足a^n + b^n = c^n?数学家们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995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终于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1)范文一今天数学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趣味数学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费马的数学家。

他曾经提出了一个猜想,叫做费马大定理。

这个猜想的内容挺有意思的,他说:当n为大于等于3 的整数时,方程x^n +y^n=z^n没有正整数解。

可是费马数学家自己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证明该猜想的方法。

这个猜想一直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数学家们不断地尝试着层层推进,寻找着突破的方法。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一个叫安德鲁·怀尔斯的数学家终于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成为了这一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这个趣味数学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要点分析: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趣味小故事,介绍了数学家费马以及他的一项伟大猜想。

文章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将费马大定理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叙述。

文章的重点放在了“尝试”和“努力”这两个方面,用趣味的方式进行了阐述。

用词分析:文章用简明易懂、朴素而又不失趣味的语言,让人们看到数学这一平常却又不可忽视的学科中,有着探索和挑战的精神在鼓舞着数学家们不断地尝试挑战自我。

同时,也表达了一个人在学习中通过勇于尝试和持之以恒的方式去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意义。

(2)范文二我今天了解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题目,内容是这样的:你在草地上,有10个棕色的马和1只黑色的马,一位朋友站在你的面前,他要让你猜哪匹马是黑色的。

你猜对了就可以获得奖品,猜错了就得做一些惩罚。

瞧瞧你有多锋利呢,你看看这些棕色的马,思考着哪匹马是黑色的。

你没有思考太久,就自信满满地说出了答案,你十分自信这匹马就是黑色的。

然后,朋友公布了答案,尽管他并不告诉你哪匹马是对的,但你猜错了!你得承担自己之前承诺的惩罚。

原来,这个数学题的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黑马可能在10个棕色马的任何一个位置,因此有1/11的概率正确。

那么,你以为你是聪明绝顶,可还是一点都赌不过数学呀!要点分析:本篇文章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告诉我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快速思考之后,作出了一个判断,最后却出乎意料地错了,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思维不能简单地从表象上看问题,我们一定要少冲动一些,避免过仔细或是过于肤浅的判断,特别是在数学问题中。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六则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六则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六则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六则1、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 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 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2、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 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3、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 1 开始的,而不是从 0 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_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 1 开始,_世纪的第一年是_年.4、蒲丰试验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 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__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_次,2_0 7_ 3._2。

趣味数学手抄报数学家的故事

趣味数学手抄报数学家的故事

趣味数学手抄报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泡澡泡出的伟大发现阿基米德是古希腊非常有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这家伙可不得了呢!有一天,国王让他去鉴定一顶纯金的王冠有没有被工匠偷偷掺银子。

阿基米德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办法来。

你猜怎么着?他去泡澡的时候,发现自己进入浴缸,水就会溢出来。

他突然就像被雷劈了一下,灵感乍现。

他想到了可以把王冠放进水里,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再和相同重量纯金放进水里溢出水的体积比较。

如果不一样,那王冠肯定就不是纯金的啦。

阿基米德兴奋得不得了,连衣服都没穿就跑上街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哈哈,要是放在现在,肯定会被当成疯子。

不过他这一发现,可是对科学做出了超级大的贡献呢。

二、祖冲之:与圆周率的“亲密纠缠”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那时候可没有电脑这些先进的玩意儿。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把算筹(就像古代的小木棍计算器),开始计算圆周率。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在数字的海洋里探索圆周率的奥秘。

他算啊算,经过无数次的计算,终于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啊。

要知道,他当时的计算条件可比我们现在差太多了。

就像他是徒步穿越沙漠,而我们现在是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

他的这个成果在世界数学史上那可是闪闪发光的明珠,让全世界都对咱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刮目相看。

三、高斯:数学小天才的传奇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超级数学天才。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把1到100的所有数加起来。

老师可能想着这能让小孩子们安静一会儿。

结果呢,高斯一下子就得出答案了。

老师还以为他在捣乱呢。

高斯是怎么算的呢?他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

所以答案就是50乘以101等于5050。

哇,这时候的高斯就像一个小小的数学魔法师,把复杂的计算变得超级简单。

他长大后,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像一个数学界的超级英雄,到处拯救那些被数学难题困扰的人们。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

数学家的趣味故事一、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可是个超级聪明的古希腊数学家。

有一天啊,国王让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可是他怀疑工匠在里面掺了银子,就想让阿基米德来鉴定鉴定。

阿基米德接到这个任务后,那是绞尽脑汁啊。

他想啊想,洗澡的时候都还在想这个事儿呢。

当他一屁股坐到浴缸里的时候,水就“哗啦”一下溢出来了。

阿基米德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兴奋得光着身子就从浴缸里跑出来,大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他发现了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就是著名的浮力定律。

你看,阿基米德这澡洗得多有价值,一个伟大的定律就这么诞生了。

要是搁咱普通人啊,水溢出来就想着赶紧擦地,哪能想到这么高深的科学道理呢。

二、祖冲之与圆周率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计算机。

祖冲之就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和一把算筹(就像古代的计算小木棍)来计算圆周率。

他就这么没日没夜地算啊算,别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他还在那对着一堆算筹比划。

最后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在当时可不得了啊,就像给数学界放了一颗超级大卫星。

你想啊,他就用那些简单的工具,能把圆周率算得这么精确,这得多厉害。

而且这圆周率在我们生活里可太有用了,不管是做个圆形的大饼,还是建造圆形的建筑,都离不开这个数值呢。

三、高斯的快速计算高斯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超强的数学天赋。

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 + 2+3 + ……+ 100的和。

其他小朋友都开始埋头苦算,就像小蚂蚁在搬大山一样,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可高斯呢,他眼睛一转,就想出了一个超级巧妙的办法。

他发现1 + 100 = 101,2 + 99 = 101,3+98 = 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有50组,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101×50 = 5050。

他一下子就把答案算出来了,那速度快得就像闪电一样。

老师当时都惊呆了,这小高斯简直就是个数学小天才啊。

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家的趣味小故事20字在数学家和科学家中,趣味性小故事有许多,你可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算出π值的人是谁?你可知道“死循环”的数学证明是怎样的吗?那就来读一读这些趣味小故事吧!第一位:牛顿1777年, 28岁的英国著名数学家牛顿发表了他的经典名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里包含了两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

这两大定律,在当时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特别是牛顿创立的微积分,更让大家惊叹不已,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从未听说过还有微积分这门课程。

但牛顿却凭着他天才般的智慧,将微积分解释得合情合理,所以它至今仍被称为牛顿的绝唱。

第二位:阿基米德1400多年前的一天,古希腊雅典市政府向全国招聘最优秀的人才。

消息传开后,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前去应聘。

年轻的阿基米德听说这个消息后也赶到了应聘现场。

在众多应聘者中,阿基米德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

接着,雅典市政府宣布当天下午3点公开考试,由应聘者做几何问题。

第三位:高斯1800年前后,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高斯。

有一次,一个不懂数学的人到高斯家去玩,高斯给了他一杯茶水,让他喝了再猜。

过了好一会儿,不懂数学的人一无所获地走了。

高斯正准备拿笔算一算时,那个人又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只脏兮兮的鸡。

高斯忍住笑,装着认真思考的样子继续提问。

不懂数学的人答不上来,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高斯在心里暗暗高兴,他知道自己已经战胜了所有的对手。

于是,他向人们宣布:我胜了。

第四位:欧拉第五位:欧拉(1735-1783),瑞士数学家。

1734年生于日内瓦的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 1773年在巴黎毕业后曾任职于圣彼得堡等地。

1775年,因发现了单调有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数学奖——克尼格玛奖章。

同年,在以后的6年里,他在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中,给出了许多简洁而又完美的公式。

他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宝库,推动了整个数学乃至物理学的发展。

欧拉出版了近50部数学著作,约1300篇论文,以及《几何原本》等许多巨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高斯
• 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 1855年2月 23日),生于不伦
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
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 量学家。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
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
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
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 家学会会员。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 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 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 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 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
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 有惊人的记忆力。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 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 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 论著多部。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 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 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 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 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陈景润

国巴方员科厦 福陈
6=3+3 8=3+5 12=5+7 1000=3+997
……
费马
• 皮埃尔·德·费马,法国 律师和业余数学家。 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 比职业数学家差,他 似乎对数论最有兴趣, 亦对现代微积分的建 立有所贡献。被誉为 “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的故事
•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
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这个人就
是费马(1601—1665)。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
xn
yn
zn
没有正整数解。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大定
理”。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
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代又一代最
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1994年,这一旷世
难题终于被英国数学家威尔斯(A.Wi1es)解
决。
• 旷日持久的努力,不仅解决了猜想本身,更是 有力地推动了数论乃至整个数学的进步。
• 1640年,费尔马在研究质数性质 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当n=1时,22n+1=221+1=5; • 当n=2时,22n+1=222+1=17; • 当n=3时,22n+1=223+1=257; • 当n=4时,22n+1=224+1=65537
; • 猜测:只要n是自然数, 22n+1
际赫面。学门 州景
领猜的主院大 人润
(1933-1996)
先想研要数学 ,
1953
的研究从学数
成究,事研学

解 析 数 论
究 所 研 究
系 , 中 国
年 毕 业 于
福 建
.
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名叫哥德巴 赫。他发现,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 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简称“1+1”。例如:
数学家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的生 平故事一直激励 着我们前进,现 在就让我给大家 讲一讲一些著名 数学家的生平故 事!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 年6月12日),世界著名数学家, 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 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 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 “华氏定理”、 “华氏不等式”、 “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 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 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 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 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 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
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 寒,左腿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 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 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 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 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一定是质数 • 1732年,欧拉进行了否定
欧拉
• 莱昂哈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 1707年4月5日~1783年9 月18日)是瑞士数学家和 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 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 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 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 斯)。欧拉是第一个使用 “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 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 例如:y = F(x) (函数的定 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 出)。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 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
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
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 高斯老师出了一道题︰1+2+3+……+99+100
• 巩固练习︰ 1+2+3+‥‥+21

1+2+3+‥‥+30
• 引申问题︰ 1+2+3+‥+(n-1)+n

2+4+6+‥‥+60

1+3+5+‥‥+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