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炎症

合集下载

动物炎症—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动物病理学课件)



炎症常见的全身反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发热: 适度发热对机体有一定的抗损伤作用。
但持久的发热或超过一定限度的高热,则对生命活动产 生不利的影响。
白细胞增多:在临诊上,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检测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并非所有的炎症都伴有血液白细胞增多现象,例如有些病 毒(如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等)和细菌(如猪丹毒杆菌感 染之初)所引起的炎症。
炎症的全身反应
发热: 致热原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 而引起的一种体温调节活动。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 物,坏死崩解产物、抗原抗体复
合物、淋巴因子等
产致 热原 细胞
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中 枢调定点
内生性致热 原
体温调节中枢
适度发热对机体有一定的抗损伤作用。 代谢 抗体 白细胞 肝解毒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但持久的发热或超过一定限度的高热,则对生命活动 产生不利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表现为细胞活化增生,吞
噬和杀菌机能加强。这也是机体抵御致炎因子刺激的一种 反应。尤其是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炎症。
实质器官的病变:较严重的炎症,由于致炎因子、发热
和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的作用,使患病动物的心、肝、肾 等实质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
炎症的局部表现

多,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增加所致。
痛:疼痛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肿胀、炎症介质、酸性代谢产物的作用。
机能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局部组织肿胀、疼痛、渗出物压迫阻塞、组织损伤等 都可以引起发炎器官的机能障碍。
糖、脂肪、蛋白质大量分解,抵抗力下降 高温血液和有毒代谢产物可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白细胞增多:在临诊上,外周血液的白细胞检测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可了解感染 程度、发展阶段、致炎因子类型、机体状况及预后等。

兽医病理学炎症重点

兽医病理学炎症重点

炎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过程的综合。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的原因(致炎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免疫性因素、机械性因子。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炎性介质: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局部组织细胞释放或在体液中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也称化学介质。

可分为外源性炎症介质和内源性炎症介质。

内源性包括细胞源性和体液源性。

作用: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具有趋化作用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炎症分类:依据炎症局部的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变质性炎:特征是炎灶组织细胞变质性变化明显,而炎症的渗出和增生现象轻微,眼观同变性和坏死,镜检实质细胞呈变质性变化。

常发于各种实质器官。

渗出性炎: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形和增生轻微的一类炎症。

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和卡他性炎浆液性炎:以渗出大量浆液为特征,渗出物中蛋白质含量为3~5%,主要是血浆中的白蛋白,球蛋白较少,并有一定量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常发于疏松结缔组织。

炎灶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其被覆上皮常见变性坏死脱落。

浆液积于体腔内或弥漫浸润于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少量不同类型的炎性细胞浸润。

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

光镜下HE染色呈大量红染得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状或片状间隙中有中性粒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和坏死的细胞碎屑。

纤维素性炎可分为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

浮膜性炎常发于粘膜、浆膜和肺脏。

特征是沈楚德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在炎灶表面,易于剥离,剥离后被覆上皮一般仍保留,组织损伤较轻。

固膜性炎: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常见于黏膜,特征是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黏膜组织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黏膜组织便形成溃疡。

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

动物病理学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还与许多其他疾病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介质的异常表达和调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疾病进程产生影响。
炎症介质与动物病
04
理过程
炎症介质的病理生理作用
01
02
03
促炎作用
炎症介质能够激活免疫细 胞,促进炎症反应,导致 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症 状。
炎症介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 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制 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
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监测动物体内炎症介质的变 化,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预警信 号,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预防控制策略中,需要综合考 虑炎症介质的调节作用和其他因 素的影响,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方 案,提高动物疾病防治的效果。
炎症介质与疫苗设计
疫苗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炎症介质的作用,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率。
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作用,可以优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
在疫苗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不同动物的免疫系统特点和炎症介质表达差异,以制定 更加科学合理的疫苗研发策略。
炎症介质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机制较为复杂。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不同炎症介质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的
03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常见动物炎症介质
0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总结词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是动物炎症反应 中的重要介质,包括白三烯和前列腺 素等。
详细描述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是由炎症细胞合 成和释放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 够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趋化和 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02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炎症介质 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失调 ,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和组织 损伤。

动物炎症—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动物病理学课件)
• 渗出液中含有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有利于消灭 病原体;
渗出液可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葡萄 糖、氧气等),并运走代谢产物;
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可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 素),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 散,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充分发挥其吞噬作用;
在炎症后期,纤维蛋白网还可成为修复的支架,有 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主要有以下机制 •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致炎因子的损伤、炎区酸性产物的积聚及炎性介质的作用等所致
• 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后导致毛细血管和细静脉扩张、淤血,血流变慢, 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促进液体渗出。
• 组织内渗透压升高
渗出液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 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组织损伤;
漏出液
1.澄清 2.稀薄,不含组织碎片 3.比重在1.015以下 4.蛋白质含量低,低于3% 5.不凝固,只含少量纤维蛋白 6.细胞含量少 7.与炎症无关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致炎因子的损伤、炎区酸性产物的积聚及炎性介质的作用
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后导致毛细血管和细静脉扩张、淤 血,血流变慢,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促进液体渗出。
嗜中性粒细胞
• 功能:具有很强的变 形、游走和吞噬能力。
• 临诊上被作为急性炎 症的重要指标。常见 于急性炎症初期和化 脓性炎症时。
单核巨噬细胞
• 功能:能吞噬中性粒细 胞不能吞噬的病原体、 异物和较大的组织碎片。
• 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 慢性炎症、某些非化脓 性炎症(如结核)、病 毒及寄生虫感染时。
• 炎症介质(化学介质) 是指在炎症过程中形成或释放的,参与炎症
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动物炎症实验报告

动物炎症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或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研究炎症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的抗炎作用,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建立二甲苯致炎模型,观察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二甲苯致炎模型小鼠的炎症反应过程。

2.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二甲苯致炎小鼠的抗炎作用。

3. 了解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试剂:二甲苯、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棉签等。

3. 仪器:电子天平、解剖显微镜、打孔器、颈椎脱臼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

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

2. 致炎:将B组和C组小鼠的右耳前后两面均匀涂二甲苯0.03ml,A组小鼠右耳涂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3. 给药:C组小鼠在致炎后30分钟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l/10g,A组和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 观察与记录:致炎后24小时,观察各组小鼠耳部红肿程度,并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称重,记录。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

五、实验结果1. 耳部红肿程度:A组小鼠耳部无明显红肿,B组小鼠耳部出现明显红肿,C组小鼠耳部红肿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

2. 耳片重量:A组小鼠耳片重量为(5.2±0.6)g,B组小鼠耳片重量为(7.5±0.8)g,C组小鼠耳片重量为(6.2±0.7)g。

与A组相比,B组小鼠耳片重量显著增加(P<0.01);与B组相比,C组小鼠耳片重量显著降低(P<0.01)。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二甲苯致炎模型,并观察到小鼠耳部出现明显的红肿反应,符合炎症反应的特征。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抗炎药物,在本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动物炎症—坏疽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坏疽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 常见部位病理变化:如异物性肺炎时,肺组织肿胀、 坚硬,切面呈污秽的灰褐色或灰绿色斑块,边缘不 整齐,散发恶臭气味,有时坏死灶溶解而形成空腔, 流出污秽的灰色恶臭液体 。
出血性炎的结局:
往往是继发败血症,最后引起动物死亡。
➢概念:是指发炎组织感染了腐败菌后,引起 炎灶组织和炎性渗出物腐败分解为特征的炎 症。
➢特点:可能一开始即由腐败菌感染所引起, 也常并发于卡他性炎、纤维素性炎和化脓性 炎,多发于肺脏、肠管和子宫等器官 。
➢病理变化:
✓ 一般病理变化:发炎的组织坏死溶解、腐败,呈 现灰绿色或污黑色,并产生恶臭气味。

兽医外科学实验报告炎症

兽医外科学实验报告炎症

兽医外科学实验报告炎症
实验名称:兽医外科学实验——炎症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炎症发生及炎症反应对动物身体的影响
实验器材:小鼠、外科手术刀、注射器、药物、温度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小鼠,给小鼠进行标记,并为其称重,记录体重。

2. 麻醉小鼠:使用适量的麻醉药物,例如氯胺酮或异丙酚,对小鼠进行麻醉。

3. 造成伤口:使用外科手术刀在小鼠背部制造一个约5毫米的切口,确保不损伤内部器官。

4. 注射药物:通过注射器将一定量的外源性炎症介质(例如细菌、细菌培养物或化学物质)注入伤口处,模拟炎症发生。

5. 观察实验:观察小鼠伤口处的变化,测量伤口周围的温度,记录炎症发展的过程。

6. 采集样本:在一定时间后(例如24小时),从小鼠体内采集炎症部位的样本(如组织切片或细胞),用于后续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7.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切片和显微镜下的图像,分析炎症部位的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

实验结果:
1. 在炎症引起的伤口处,小鼠的周围温度会明显升高,以及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2.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炎症部位细胞浸润、增生,以及炎
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

3. 受炎症刺激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炎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炎症的发生和炎症反应对动物身体的影响。

炎症是一种身体防御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展。

炎症实验对于研究炎症机制、开发新的抗炎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病理学-炎症PPT课件

动物病理学-炎症PPT课件

种类
主要炎症介质及其作用(见下表)
增 生
增生(proliferation):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炎区 细胞增殖,数目增多的现象。
刺激 致炎因子 组织崩解产物
生长因 子释放
细胞 增生
实质细胞增生 间质细胞增生
修复损伤组织
功能
具有防御组织
巨 噬 细 胞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成 纤 维 细 胞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变质性炎症:以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肝细胞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 大量炎细胞浸润 肝脏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缩
(二)渗出性炎症:以渗出性改变为主
1、 浆液性炎
特点:
1.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为3%~5%,主要为白蛋白
2.渗出液中有一定量的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发生部位: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粘膜、浆膜等 处 常见:烫伤、烧伤;猪浆液性支气管性肺炎、口啼 疫、猪传染性水泡病
1.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淤血
血管反应
2.液体渗出——炎性水肿
(1)机制
血管壁通透性
水、盐、蛋白质等
微血管流体静压
渗出(炎性水肿或积液)
组织胶体渗透压
(2)渗出液与漏出液区别
(3)意义
有利
稀释与中和毒素 限制病原体扩散和杀灭病原体 物质运输 组织修复
压迫器官和组织
有害 机化、粘连
3.白细胞渗出——炎细胞浸润
抗原
3)组织损伤作用 溶酶体酶 氧自由基 前列腺素 白三烯
白细胞释放产物
组织损伤
(3)炎细胞种类、功能及临床意义
(3)炎细胞种类、功能及临床意义(续)
嗜中性白细胞
异嗜性白细胞(鸡)

家兔局部炎症实验报告

家兔局部炎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局部炎症反应的表现;2. 研究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3. 掌握局部炎症模型的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

二、实验动物与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限;2. 实验材料:生理盐水、2%伊文思蓝溶液、0.1%苯佐卡因溶液、消毒棉签、剪刀、手术刀、无菌注射器、酒精棉球、试管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将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炎症模型组、抗炎药物组。

2. 模型制备:(1)炎症模型组:在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皮肤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手术刀在皮肤上做一约1cm长的切口,用无菌注射器将2%伊文思蓝溶液注射至皮下组织,注射量为0.2ml;(2)抗炎药物组:在炎症模型制备完成后,立即给予实验动物0.1%苯佐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涂抹,涂抹量为0.1ml。

3. 观察指标:(1)炎症反应观察:注射伊文思蓝溶液后,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肿胀程度、疼痛反应等;(2)病理生理变化观察:在实验结束后,取局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等情况;(3)炎症指标检测: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数据差异。

四、实验结果1. 炎症反应观察:炎症模型组家兔注射伊文思蓝溶液后,局部皮肤颜色变蓝、肿胀明显,出现疼痛反应;对照组和抗炎药物组家兔无明显炎症反应。

2. 病理生理变化观察:炎症模型组家兔局部组织切片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明显;对照组和抗炎药物组家兔局部组织切片无明显炎症反应。

3. 炎症指标检测:炎症模型组家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对照组和抗炎药物组家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五、讨论1. 本实验通过注射伊文思蓝溶液制备局部炎症模型,成功模拟了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2. 炎症模型组家兔局部皮肤颜色变蓝、肿胀明显,出现疼痛反应,表明局部炎症反应已发生;3. 病理生理变化观察结果表明,炎症模型组家兔局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明显,符合局部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4. 炎症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炎症模型组家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证实了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

动物炎症—炎症概述(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炎症概述(动物病理学课件)

1
炎症概述
2
炎症基本病理变化
3
炎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
炎症的类型
5
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概念 炎症的原因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 伤所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炎症是十分常见又极为重要的病理过程,见 于动物的多种疾病中。
谢谢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产生 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内源性化学物质。
外源性化学物质
强酸、强碱、松节油等;
内源性化学物质
组织坏死崩解产物、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 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高温、低温; 机械力、电击 – 放射线及紫外线等
免疫反应出现异常,可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炎症:
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Ⅱ型变态反应: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 Ⅲ型变态反应: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Ⅳ型变态反应:结核、伤寒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炎症原因
任何能够造成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 即致炎因子。
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原因
•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 体、寄生虫等。
• 生物性因素可通过其产生的内外毒素、机械性损伤、细胞 内增殖造成的破坏或作为抗原性物质引起机体超敏反应, 导致炎症的发生。
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内源性化学物质。 外源性化学物质 强酸、强碱、松节油等;
炎症是十分常见又极为重要的病理过程,见于动物的多种疾 病中。
任何能够造成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 原因,即致炎因子。
与致炎因子的种类、性质、数量、强度和作用时间、机体自 身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等因素密切相 关。

小鼠炎症指标

小鼠炎症指标

小鼠炎症指标炎症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旨在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而小鼠是炎症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通过观察和测量小鼠体内的炎症指标,可以了解炎症状态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对于炎症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观察小鼠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白细胞计数的上升往往意味着炎症反应的加剧。

2.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引起的细胞损伤会导致CRP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因此测量小鼠体内的CRP水平可以间接反映炎症的程度。

3.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

测量小鼠体内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直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4. 体温变化:炎症反应往往伴随着局部组织的充血和渗出,导致体温升高。

通过测量小鼠体温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5. 组织病理学变化: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是炎症指标中最直接的体现。

通过对小鼠炎症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和纤维化等变化,进一步了解炎症的程度和类型。

6. 活性氧和氧自由基:炎症反应可以导致活性氧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氧化损伤。

通过测量小鼠体内活性氧和氧自由基的水平,可以了解炎症引起的氧化应激的程度。

7. 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炎症反应会导致多个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小鼠体内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初步了解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8. 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等方面产生影响,可以导致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改变。

通过测量小鼠体内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炎症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

总结起来,小鼠炎症指标是炎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鼠体内炎症指标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初步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和类型,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慢性炎症动物实验报告

慢性炎症动物实验报告

慢性炎症动物实验报告慢性炎症动物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通过建立小鼠慢性炎症模型,观察其症状和炎症指标变化。

结果表明,小鼠在慢性炎症模型建立后,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包括红肿、疼痛和体重下降。

同时,血清中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升高。

因此,通过建立小鼠慢性炎症模型,可以有效模拟人体慢性炎症反应。

关键词:慢性炎症、小鼠、症状、炎症指标引言: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组织损伤和免疫系统异常。

在临床上,慢性炎症与多种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哮喘等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来研究慢性炎症机制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和开发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6-8周龄的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慢性炎症模型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炎症组。

慢性炎症组在背部皮下注射1% 十二烷基硫酸钠悬液(100μL),每天重复一次,连续14天。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观察炎症部位红肿、疼痛程度,采集血清检测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1. 体重变化:慢性炎症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

2. 炎症症状:慢性炎症组小鼠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较对照组明显。

3. 炎症指标:慢性炎症组小鼠血清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

讨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慢性炎症模型,观察到了明显的炎症症状和指标变化。

小鼠在慢性炎症模型建立后发生体重下降可能是由于炎症过程中代谢率增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红肿和疼痛的出现说明局部组织发生了炎症反应。

血清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免疫系统受到激活,发挥了免疫应激反应。

结论:通过建立小鼠慢性炎症模型,可以有效模拟人体慢性炎症反应。

该模型可用于研究慢性炎症机制、评估抗炎药物疗效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动物炎症—化脓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化脓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镜下:脓液中的细胞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除少数继续保持吞噬能力以外,大部分已 发生变性、坏死和崩解。
➢病理变化:病原菌不同、动物种类萄球菌和链球菌所形成的脓液一般呈黄白色
或金黄色乳糜状。
✓感染绿脓杆菌所形成的脓液为青绿色。
✓化脓过程如有腐败菌感染,则脓液呈污绿色并有恶 臭。
病理变化
病原菌不同、动物种类不同,脓液性状不同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黄白色或金黄色乳糜状
绿脓杆菌----青绿色 腐败菌---污绿色并有恶臭
犬----稀薄如水
牛----颗粒状
禽----干酪样
表现形式: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脓肿
蜂窝织炎
积脓
脓性卡他


化脓性炎—脓肿
脓肿:是指组织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表现为炎 区中心坏死、液化而形成含有脓液的腔。
• 概念:指黏膜和浆膜上发生的化脓性炎,在其 相应体腔蓄积多量脓液的现象。
如,化脓性胸膜炎时胸腔积脓,牛创伤性化脓性 心包炎造成的心包腔积脓,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时子 宫积脓等。
兔巴氏杆菌病--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蜂窝织炎:
• 概念:是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 • 常发部位:皮下组织、肌膜下和肌间等。 • 常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 • 特点:发生发展迅速,炎区内大量中性粒
窦道是指只有一个开口的排脓通道,或开口于体 表或开口于自然管腔排脓。
瘘管是指连接体表和自然管腔,或连接两个自然 管腔的有两个以上的排脓通道,既向体表穿破排脓 ,又向自然管腔穿破排脓。
➢化脓性炎的结局:多为急性经过 ✓轻症——随病原体的消除,及时消除脓液— —可以逐渐痊愈。
✓重症——需要通过自然破溃或外科手术来进 行排脓——较大的组织缺损常有新生肉芽组 织填充——疤痕形成。

动物病理学炎症-PPT

动物病理学炎症-PPT

• C、单核细胞与巨嗜细胞 形态:起源于骨髓干细胞,血液中得单核细胞受 刺激后,离开血液后到结缔组织或其她器官后转 变为巨嗜细胞,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常有 钝圆得伪足样突起,核呈卵圆形或马蹄形,染色 质细粒状,胞浆丰富。 功能:较强得吞噬能力,能够吞噬非化脓菌、原 虫、衰老细胞、肿瘤细胞、组织碎片与体积较 大得异物,能够清除细胞内感染得结核杆菌、布 氏杆菌、李氏杆菌、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2、机制
• 1)炎区内物质代谢改变 炎区内代谢特点:分解代谢增强,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① 耗氧增加 炎区中心受到致炎因子直接损伤,氧化酶活性降低,代 谢以无氧酵解为主,周围组织充血、发热,代谢亢进,氧 化酶活性升高,耗氧量增加达平常得2~3倍。此时供氧 不足 ,炎区内氧化不全产物增多。
• ② 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糖、脂肪、蛋白质得代谢增强,大多数就是无氧酵
引起炎症得主要原因就是病原微生物。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
9
第二节 炎症得基本病理变化
• 炎症就是机体与致病因素进行斗争得反应,也就存在 着损伤与抗损伤得两个过程,具体表现为变质、渗出、 增生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概念—炎区内局部组织得物质代谢障碍,理化性质改 变,以及由其所引起得组织细胞得变性坏死等形态学变 化得总称。
晶体渗透压:组织细胞崩解,K+释放出来;分解
代谢增强,PO4-3等其它离子浓度升高
渗出得蛋白质,首先就是白蛋白(小分子),其次就 是球蛋白,严重时纤维蛋白也可渗出。根据渗出情况可 判断血管通透性得大小与炎症程度。
渗出物或渗出液:渗出得液体与细胞得总称。 渗出物得成分:病原刺激物;炎区内受损伤得组织 细胞;炎性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 胞等);血浆(水、血浆蛋白、抗体);红细胞。 血浆成分渗出:指血浆得液体、蛋白质透出血管 壁进入炎区。

动物炎症—渗出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炎症—渗出性炎(动物病理学课件)

浆膜
常发部位
黏膜
皮肤
疏松结缔组织 (皮下组织)
肺脏
浆膜发生浆液性炎,发炎部位肿胀、充血 、无光泽,常见浆膜腔积液。
心包浆液性炎
浆液性腹膜炎
黏膜表层发生浆液性炎,黏膜可有大量浆液性 分泌物流出,称浆液性卡他性炎。
常发生于胃肠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子宫黏膜
气管黏膜卡它性炎
肠黏膜浆液性卡他
皮肤发生浆液性炎,浆液多聚积于表皮棘细胞 之间或真皮的乳头层,使皮肤局部形成丘疹样结节 或水疱。
浆液性肺炎


常发生于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疫、猪水疱病等
皮肤水疱
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炎,局部炎性水肿明 显,呈淡黄色半透明胶冻样;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 浆液性炎的变化与此相似,可见发炎部位肿胀,指 压皮肤可出现面团状凹陷。
皮下水肿(胶冻状)
浆液性肺炎:肺脏肿胀,暗红色,表面湿 润,间质增宽,质地变实,切面流出多量泡沫样 液体,支气管内充满浆液。
炎症类型—浆液性炎
是指炎区组织以渗出性变化(包括血液中液体和细胞 成分的渗出)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轻微增生 变化的一类炎症。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 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卡他性炎 腐败性炎
渗出大量浆液
浆液的性质:类似血浆或淋巴液,蛋白含量3∽5%,主 要为白蛋白和球蛋白,同时含有少量的白细胞、脱落的上 皮细胞和少量纤维蛋白。 眼观:浆液呈淡黄色、稀薄、稍浑浊的液体,易凝固。

家兔炎症实验报告

家兔炎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

2. 掌握家兔炎症模型的建立方法。

3. 观察炎症反应在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炎症模型,观察炎症反应在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以加深对炎症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1只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注射器、剪刀、镊子、酒精棉球、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凡士林等3. 实验试剂:10%福尔马林、3%过氧化氢、2%碘酊、无菌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将家兔固定于手术台,剪去实验部位毛发,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0.1%肾上腺素0.5ml注入家兔实验部位,形成炎症模型。

2. 观察炎症反应:分别在实验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察家兔实验部位的病理变化。

3. 病理切片制作:取实验部位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4. 光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炎症反应在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包括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组织损伤等。

五、实验结果1. 实验后1小时:实验部位出现轻微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2. 实验后6小时:实验部位红肿明显,局部温度升高,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3. 实验后12小时:实验部位红肿进一步加重,局部温度升高,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4. 实验后24小时:实验部位红肿达到高峰,局部温度升高,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5. 实验后48小时:实验部位红肿开始消退,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主要为单核细胞。

6. 实验后72小时:实验部位红肿消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组织修复。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家兔炎症模型,并观察到炎症反应在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2. 炎症反应可分为四个阶段: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和修复阶段。

执业兽医炎症知识点总结

执业兽医炎症知识点总结

执业兽医炎症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是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理过程。

炎症的主要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兽医常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炎症,了解炎症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执业兽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执业兽医炎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炎症的类型1.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炎症的一种迅速发生和短暂的过程。

其主要特征包括局部充血、渗出和组织变性。

在动物的临床表现中,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红色和热感。

执业兽医需要重点关注急性炎症的处理和治疗,以减轻动物的痛苦和加快康复进程。

2.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炎症的一种较为持久的过程,常常由于反复的刺激或者局部炎症的持续存在所引起。

慢性炎症的特点是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在动物的临床表现中,慢性炎症可能表现为持续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执业兽医需要对慢性炎症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治疗,以避免对动物造成长期的伤害。

三、炎症的原因1.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动物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性炎症在兽医诊疗中是比较常见的,执业兽医需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性炎症的种类,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损伤创伤、外伤或化学刺激等外部因素也是引起动物炎症的常见原因。

执业兽医需要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以减少炎症对动物的伤害。

3. 过敏反应动物可能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炎症。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

执业兽医需要对动物进行过敏原的排查和诊断,以确定对应的过敏炎症的治疗方法。

四、炎症的症状1. 红肿炎症局部的充血和水肿会导致局部红肿的出现。

执业兽医需要在临床诊断时,仔细观察动物炎症部位的红肿情况,以确定炎症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2. 疼痛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神经刺激会导致局部疼痛的出现。

执业兽医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对症状的询问,来判断动物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炎症反应动物实验报告

炎症反应动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来刺激或自身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约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试剂:二甲苯、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

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培养箱、CO2培养箱等。

4. 实验方法:(1)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给药: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致炎:30分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右耳前后两面均匀涂抹0.03ml 二甲苯,左侧作为对照。

(4)观察:致炎后30分钟,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称重。

(5)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耳片重量,计算肿胀程度。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耳片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地塞米松可以抑制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

2. 实验组小鼠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

四、实验讨论1.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本研究通过二甲苯致炎,成功模拟了炎症反应的发生。

2.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抑制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肿胀程度。

3. 本实验提示,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进一步研究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模拟了炎症反应的发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2. 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肿胀程度,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进一步研究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发生炎症的原因及变化

动物发生炎症的原因及变化

性的酸、 碱、 重金 属 盐 、 毒物 、 某些 化 学 药 物 。机 械性 的创 伤 、 扭伤 、 挫伤 、 磨 擦 。生 物性 的细 菌 、 病毒 、 寄生
虫、 致病性真菌 、 立克次氏体 、 衣原体等 。机械性 、 物 理性 、化学性和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各种致病因 子, 只要达 到 足够 强度 即可 引起 炎症 。细菌 、 病毒、 螺 旋体 、 立克次 氏体 、 支原体 、 酶菌 、 寄生虫等都可引起
生 。临 床上 表现 为炎症 局部 所 属淋 巴结肿 大 , 淋 巴窦 内单 核细胞 增 多 , T 、 B淋 巴细 胞增 生 。 严重 时 , 全 身淋 巴结 、 脾肿大 , 肝、 脾、 骨髓 内 网状 内皮 系统 细胞 和血 管窦 内皮 细胞增 生 , 吞 噬功 能增强 。单 核吞 噬细 胞 系
机 体对有 害 因素作 斗争 的防御 性 反应 。

内源性致炎因子 , 如组织细胞坏死分解产物 , 各 种胺 、 肽、 溶酶等。 某些代谢产物、 胆酸盐 、 尿素等。 免 疫 反应 , 某 些 抗原 抗 体复合 物 。
2病 理变化
变 质性 变 化 是 炎 区在 致炎 因子 作 用下 代 谢 改 变 和 组 织变 性 、 坏 死 的 变化 。物质 代 谢 改变 , 如 炎 症 过 程中, 炎 区物 质 分 解 代 谢 加 强 , 氧化过程加快 , 耗 氧 量 比正 常高 2 3倍 , 氧化 不 全 的 酸性 产 物 ( 乳酸、 酮 体、 氨基 酸 、 脂 肪 酸等 ) 蓄积 , 引起 局部 酸 中毒 。但 在
盐 类 的离解 和 分解 代 谢 加 强 ,局部 组 织 中离子 浓 度 和分 子 浓度 增 大 , 使 炎 区渗 透压 升 高 、 毛 细 血管 通 透 性 升 高 。 由于 代谢 变 化 、 理 化性 质 变 化 , 局 部组 织 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作用 ( 1 )抵御、消灭病因;( 2 )修复被致病 因素损伤的局部组织。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通常对机体有
利,如果没有炎症反应,动物将不能长期生活 于充满致病因子的环境中。
炎症是以血管系统改变为中心的一系列局
部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消灭致病因子,液体 的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 利于再生和修复,使致病因子局限在炎症部位 不蔓延至全身。
动物炎症
第一节 炎 症 的 概 述 一、概述 (一)炎症(inflammation) 常称发炎 ●机体受有害刺激作用(尤其是微生物感染)时,在受作 用的局部可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
●是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 部组织的反应。
●是动物机体同各种致病刺激物作斗争的一种复杂的防卫 反应。
●是动物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对不同致炎因子的损害 作用所发生的一种具有防御反应性质的病理过程。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 应。
区别: 无脊椎动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对局部损伤发生各自不同的反应,即吞噬损 伤因子、中和有害物质,但不能称为炎症。 只有当动物进化到具有血管时,才能发生以 血管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又保留了吞噬 和清除等反应的复杂现象才称为炎症。
红(rubor) 是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所致;
热(calor) 动脉血液供应充足,血流加 快,物质代谢增强,炎区内产热增多;
肿(tumor) 是局部炎性充血,血管通透 性强,血液成分渗出引起;
痛(dolor) 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组 织分解和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末稍,炎 区内渗出物压迫牵引,引起疼痛;
一、变质(alteration) 概念——炎区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损 害性病变。 炎区内局部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理化性质改变,
以及由其所引起的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等形态学变化 的总称。
变质可累及实质和间质 实质细胞常出现的变质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
性、坏死。 间质结缔组织的变质:粘液样变性、纤维素变。
二、炎症发生原因
(一)外源性
1、物理性:高温、低温、放射性损伤 作用短暂,
Hale Waihona Puke 2、机械性:切割、挤压等损伤
炎症是因组
织损伤而
发生
3、化学性:强酸、强碱腐蚀性化学药品、各种毒物
毒气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即内源性毒素
4、生物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5、免疫性:某些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各种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炎症。
(三)影响炎症的过程、性质、 经过、结局的因素
1、致炎因子的性质、作用时 间、强度。
2、机体各种内在因素 反应性、营养、年龄; 组织结构特点、生理功 能; 遗传性。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炎症是机体与致病因素进行斗争的反应,也就存
在着损伤和抗损伤的两个过程,具体表现为变质、渗 出、增生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1、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
炎症因子直接作用 神经营养机能障碍 局部组织物质代谢改
变; 炎区内血液循环障碍 促进变质发生,PH降
低,K+增多; 炎症内由于细胞组织崩解、蛋白质水解、坏
死, 组织酶被释放和激活、 K+等,促进炎区内组织溶解 坏死 恶性循环。
2、机制 1)炎区内物质代谢改变 炎区内代谢特点:分解代谢增强,氧化不 全产物堆积。 ① 耗氧增加 炎区中心受到致炎因子直接损伤,氧化酶
炎症是机体许多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十病九炎”,足见炎症之多,如创伤、疖肿、 胃肠炎、肺炎、脑炎、结核、丹毒、猪瘟、寄 生虫病等等,无论它们表现形式如何千差万别, 但都有炎症病变过程,因此要正确理解和掌握 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炎症发生 机制,对有效地防治动物机体各种炎性疾病具 有重要的意义。
机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 是炎症发 生的部位、性质、严重的程度等不同而引起疼
痛、肿胀,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这 些临床症状的基本病理过程——发炎组织损伤, 微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渗出,白细胞活性↑, 组织细胞增生,即变质、渗出、增生。
局部炎症可引起全身性反应:
T ↑,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其他器官机 能改变,特异性抗体产生,实质器官变化。
着重掌握: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
的损伤,机体产生的防御反应(反应性); 是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二)炎症过程 病因 组织损伤 继而血
循障碍,白细胞游出、液体渗出 组织增生修复损伤→痊愈。
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通过各
器官、组织表现出来的,而炎症 就是防御性反应的综合表现。
(三)炎症表现 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机能障 碍。
(二)内源性
指体内自身产生的具有致炎作用的一些因子。
如疾病过程中的病理性产物、某些代谢产物、组
织细胞坏死分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肿瘤等。
此外机体的 感受性——组织结构特点 都可直接
反应性——生理功能
或间接影
抵抗力——遗传性
响到炎症
年龄、营养状况
的发生、
发展和结

引起炎症的主因原因是病原微生物。
总之,炎症尤其是局部炎症,不仅造成局 部损伤,还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许多疾病的基础, 或引起各种疾病,临床上把控制炎症和消灭炎 症过程,作为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措施之一。
●蛋白质代谢:炎区内由于组织细胞物质代 谢障碍 细胞组织坏死、崩解,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被破坏 释放出大量的蛋白水解酶
炎区内有大量的蛋白胨、多肽、游离氨基酸 等蛋白分解产物堆积。 越是炎区中心,氧化不全产物越多,PH下降, 易引起酸中毒。
活性降低,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周围组织 充血、发热,代谢亢进,氧化酶活性升高, 耗氧量增加达平常的2~3倍。此时供氧不足
炎区内氧化不全产物增多。
② 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增强,大多数 是无氧酵解。
●糖代谢:炎区内白细胞游出和吞噬作用增 强,需要能量加强,但各种氧化酶活性降低, 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
糖无氧酵解增强。 炎区内白细胞无氧酵解使糖分解增强 炎区内乳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等氧化不 全产物堆积,糖原减少。炎区周围氧供应较 中心多,故以有氧氧化为主。
●脂肪代谢:当炎区中心糖类消耗之后,其 能量供应主要依靠中性脂肪分解。脂肪分解 增强,氧化不全产物增加 炎区内脂肪酸、 酮体等增多。磷脂也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