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合集下载

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COVID-19疫情自从全球爆发以来,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机制、疾病发展过程及药物疫苗的研发,科学家们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其中,建立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性、目前使用的动物模型以及这些研究对于人类健康的意义。

建立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测试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非常重要。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小鼠、仓鼠、猴子等不同动物进行模型研究。

这些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多种因素,包括动物对病毒易感性、病程是否与人类相类似、是否能够发展出与人类类似的免疫反应等。

当前,较为常见的使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新冠病毒研究的是小鼠模型和仓鼠模型。

小鼠是研究疾病的理想模型之一,因其易于培养、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装其基因来模拟人类患者。

小鼠模型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可以用于评估传染性、病毒复制累积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等,这些信息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仓鼠模型由于其较高的新冠病毒易感性和病毒感染后呈现出与人类类似的病理变化,也成为了研究新冠病毒的重要动物模型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这些实验动物模型可以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途径、感染后在机体内的传播情况以及免疫反应的变化等。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模型中的新冠病毒感染能引起肺炎和免疫反应紊乱,类似于人类感染的临床表现。

此外,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还可以评估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疗效。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疫情的防控以及临床医学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为新冠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这些模型研究还可以为了解其他冠状病毒的传播机制和疾病发展过程,为未来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和借鉴。

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第28卷㊀第6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ACTALABORATORIUMANIMALISSCIENTIASINICADecember2020Vol.28㊀No.6唐思璇ꎬ肖芳.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ꎬ2020ꎬ28(6):864-869.TangSXꎬXiaoF.Researchprogresson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neumoniaanimalmodels[J].ActaLabAnimSciSinꎬ2020ꎬ28(6):864-869.Doi:10 3969/j.issn.1005-4847 2020 06 019[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J40402)ꎮFundedby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HunanProvince(2019JJ40402).[作者简介]唐思璇(1996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致健康损害的毒理学研究ꎮEmail:tangsx@csu.edu.cn[通信作者]肖芳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重金属分子毒理学ꎬ化学致癌机制ꎬ环境与健康相关研究ꎮEmail:fangxiao@csu.edu.cn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唐思璇ꎬ肖芳∗(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ꎬ长沙㊀410078)㊀㊀ʌ摘要ɔ㊀肺炎是指终末气道㊁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ꎬ可由病原微生物㊁免疫损伤㊁理化因素㊁过敏等原因导致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常用脂多糖诱导建立肺炎动物模型以模拟肺炎发病情况ꎬ但其诱导剂量㊁建模方法及评价检测指标选择等方面多有不同ꎬ故本文对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并综述其研究进展ꎬ以期为肺炎的发病机制㊁预防及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ꎮʌ关键词ɔ㊀脂多糖ꎻ肺炎ꎻ动物模型ʌ中图分类号ɔQ95-3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5 ̄4847(2020)06 ̄0864 ̄06Researchprogresson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neumoniaanimalmodelsTANGSixuanꎬXIAOFang∗(DepartmentofHeathToxicologyꎬXiangyaSchoolofPublicHealthꎬCentralSouthUniversityꎬChangsha410078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IAOFang.E ̄mail:fangxiao@csu.edu.cnʌAbstractɔ㊀Pneumoniainvolvestheinflammationofterminalairwaysꎬalveoliandpulmonaryinterstitiumꎬandcanbecausedbypathogenicmicroorganismsꎬimmunedamageꎬphysicalandchemicalfactorsꎬallergiesandotherconditions.Inrecentyearsꎬmany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haveusedlipopolysaccharidetoinducetheincidenceofpneumoniainanimalmodels.Howeverꎬtherearemanydifferencesinthesemodelsꎬincludingtheinductiondoseꎬmodelingmethodꎬandselectionofevaluationanddetectionindicators.Thereforeꎬwesoughttoreviewtheliteratureonanimalmodelsof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neumonia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studyofthepathogenesisꎬ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neumonia.ʌKeywordsɔ㊀lipopolysaccharideꎻpneumoniaꎻanimalmodelConflictsofInterest:Theauthorsdeclarenoconflictofinterest.㊀㊀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㊁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ꎬ可由病原微生物㊁免疫损伤㊁理化因素㊁过敏及药物等因素所致ꎬ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㊁咳嗽㊁咳痰ꎬ部分可发展为重型肺炎出现循环㊁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ꎮ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ꎬ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ꎮ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ꎬ肺炎对健康的危害极大ꎬ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后肺炎的病死率一度呈下降趋势ꎮ但近年来ꎬ尽管强力抗菌药物不断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ꎬ肺炎的病死率非但无明显下降反而有所上升ꎬ目前其发病率㊁病死率及疾病负担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ꎮ目前在老龄㊁幼龄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肺炎仍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ꎬ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ꎮ因此肺炎的发病机制㊁影响因素㊁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ꎮ为了更好的了解肺炎发病机制㊁全面了解疾病全过程㊁考察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建立稳定㊁便捷㊁重复性强㊁接近人类临床感染情况的肺炎动物模型则至关重要ꎮ肺炎动物模型根据肺炎病原学可分为细菌性㊁真菌性㊁病毒性㊁衣原体支原体性㊁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ꎬLPS)诱导性㊁化学诱导性等多种类型ꎬ其中使用细菌建模的方法较常用ꎮ通常将细菌悬液使用不同的途径感染肺部ꎬ其与细菌感染所致肺炎相似ꎬ但操作较复杂ꎬ配置悬液时易引入杂菌影响实验结果ꎮLPS是革兰氏阴性(G ̄)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ꎬ是G ̄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ꎬ由Q-抗原㊁核心多糖㊁类脂A构成ꎬ其中类脂A是LPS主要的毒性中心和生物活性部分ꎬ高度保守且无种属特异性ꎬ故不同菌种感染后产生的LPS毒性作用大致相同[3]ꎮLPS在机体内可诱发炎症细胞浸润㊁炎症因子释放[4]ꎬ引起的炎症损伤与G ̄菌真实感染相似ꎬ最初用于构建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5]ꎬ后逐渐用于建立肺炎动物模型ꎮ然而ꎬ在建立肺炎模型过程中ꎬLPS的诱导剂量和给药途径通常差异较大ꎮ故本文作者从CNKI㊁WebofScience及PubMed检索近年来利用LPS诱导肺炎模型的相关文献ꎬ从动物品种选择㊁造模方法及剂量㊁评价指标等多种角度进行比较ꎬ以期找到稳定㊁高效㊁易操作的脂多糖肺炎模型ꎬ为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ꎮ1㊀动物品系及性别选择LPS诱导的肺炎模型常选用啮齿动物ꎬ其中大鼠常用的品系有SpragueDawley和Wistarꎬ小鼠常用的品系有C57BL/6和BALB/cꎮ需要注意的是ꎬ人与大鼠㊁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分布有所不同ꎬ大鼠㊁小鼠缺少肺泡巨噬细胞ꎬ其巨噬细胞主要存在于肝和脾ꎬ故全身给药后ꎬ血液中的LPS多在肝㊁脾中沉积[6]ꎻ而有肺泡巨噬细胞的物种(如人)ꎬ较少量LPS即可引起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7]ꎮ除此之外ꎬ选择动物时还应考虑其体型的大小ꎬ小鼠体型过小ꎬ测量一些生理参数(如动脉分压)受到限制ꎬ采集到的标本量也远不及大鼠ꎬ可能无法满足较多的研究指标检测ꎮ在性别选择方面大多数研究选择雄性动物作为实验对象ꎬ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雄性动物较雌性动物体内激素水平更为稳定ꎬ对实验干扰更小ꎮ袁伟锋等[8]在研究中使用了雌雄各半的BALB/c小鼠ꎬ但结果中未比较雌雄动物间的炎症反应是否存在差异ꎮ有研究指出ꎬ同物种不同品系间的动物对于LPS的敏感性也有差异ꎬBALB/c小鼠对LPS较C57BL/6小鼠更敏感[6]ꎬ但目前尚无LPS所致肺炎模型在不同品系或不同性别动物间的比较研究ꎬ故何种动物最适合用于构建LPS所致的肺炎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证实ꎮ2㊀造模方法的选择使用LPS建立肺炎动物模型ꎬ常见的给药途径有:全身给药法[9-11]㊁气管内给药法[11-14]㊁吸入法[15-19]以及雾化法[20-22]等ꎮ2 1㊀全身给药法全身给药法包括腹腔注射法和尾静脉注射法ꎮ腹腔注射法[8ꎬ10-11]是将LPS溶液注射进腹膜内ꎻ尾静脉注射法[9]是将LPS溶液注射进尾静脉ꎬ尾静脉注射建模多使用大鼠ꎮ两种方法均是通过LPS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全身免疫反应ꎬ而肺易受炎症损伤从而达到建模的目的ꎮ全身给药法在早期的肺炎建模中常用ꎬ但由于其诱发全身免疫反应较重ꎬ现也常用于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脓毒症模型ꎮ2 2㊀气管内给药法气管内给药法又分为颈部皮肤切开后气管注射法和经口气管内给药法ꎮConti等[13]用异氟醚麻醉小鼠后固定ꎬ颈部备皮后切开皮肤暴露气管ꎬ使用1mL注射器向管腔内注射LPS溶液ꎬ术后消毒并缝合伤口ꎮBrown等[12]使用经口可视化气管滴注法ꎬ将小鼠用氯胺酮麻醉后ꎬ用线将门齿固定在一倾斜60ʎ的木板上ꎬ打开口腔并拉出舌头ꎬ将LPS溶液通过插管滴入气道ꎮ大鼠经口气管滴注较好操作ꎬ小鼠较难操作ꎬ操作不当易导致实验失败ꎬ在Su等[23]的文章中使用一种透射冷光源照射声门后直视气管的灌注方法ꎬ并研究了插管深度与溶液进入肺部部位的关系ꎬ导管插入深度为12~14mm液体分布至双肺ꎬ插入深度为15~17mm时ꎬ则多数分布在单肺ꎻ杨彪等[24]将此方法进行了优化ꎬ并在文章中对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ꎮ2 3㊀吸入法吸入法主要包括口咽吸入法和经鼻吸入法(滴鼻法)ꎮ口咽吸入法[15-16]是将动物麻醉后置于倾斜的平板上打开口腔并牵拉舌ꎬ将LPS溶液滴于咽后壁并马上捏住鼻子ꎬ待动物将药物吸入肺部后松开鼻子ꎮ滴鼻法[17-19]是将动物麻醉后ꎬ吸取LPS溶液滴入2个鼻腔中ꎬ并迅速捏住鼻孔ꎬ维持20~30sꎬ待液体全部吸入鼻腔即可ꎮ2 4㊀雾化法雾化法需使用专用的暴露塔给药ꎬ动物不需进行麻醉ꎬ直接放入暴露塔中在清醒平静状态下吸入含有LPS的空气[20-22]ꎮ不同于其他方法ꎬ雾化法通常需要多次给药ꎮ由于需要专用的设备ꎬ使用该方法的研究较少ꎮ2 5㊀不同方法间的优缺点比较袁伟锋等[8]研究发现ꎬ气管滴入LPS后以肺组织破坏为主ꎬ表现为病理损伤显著而肿水肿相对较轻ꎻ腹腔注射LPS引起肺局部组织破坏较轻ꎬ肿水肿程度则比较显著ꎮ有研究认为腹腔注射法和尾静脉注射法不能很好的模拟肺炎发病过程ꎬ与肺部局部用药相比同样剂量下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较轻[11]ꎬ且容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ꎬ若剂量过大易发生实验动物的死亡ꎬ因此研究人员多选择肺部局部给予LPS建立模型ꎮ张亚平等[20]在研究中比较发现滴鼻法大鼠肺组织炎症较轻ꎬ肺部病理变化组内差异较大ꎬ气管滴入法和口咽吸入法肺组织炎症较重ꎻ雾化吸入法大鼠炎症表现为中度ꎬ组内各实验动物肺部炎症损伤程度一致ꎬ病理变化表现稳定ꎬ组内差异小ꎮ在Su等[23]研究中发现ꎬ比起气管内滴注ꎬ滴鼻法进入肺部的溶液明显较少ꎬ溶液同样分布在鼻㊁气管㊁食管和胃中ꎬ分析可能与动物的吞咽反射有关ꎮ因此ꎬ以上几种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全身给药方式早期应用较多ꎬ操作方法较为简单ꎬ但相同剂量下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较轻ꎬ由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易出现中毒性休克ꎬ且血中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不能很好地反映肺部受损的严重程度ꎻ颈部皮肤切开气管内注射法可精确的控制给药剂量ꎬ但其切口可能会被微生物感染而出现炎症ꎬ影响实验结果ꎻ经口气管内给药法无伤口ꎬ但对操作要求较高ꎬ需准确找到声门ꎬ否则易将LPS灌入食管ꎬ使造模失败ꎬ同时可能药物会仅作用在某一叶肺叶ꎬ不能造成全肺感染[25]ꎻ口咽吸入法和滴鼻法操作较简单ꎬ但进入下呼吸道的LPS溶液量不可控ꎬ可能使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变异[23]ꎬ同时由于药物可能在上呼吸道截留ꎬ达到相同的肺部炎症反应需要较多药物ꎻ雾化吸入法是通过自主呼吸给药ꎬ最接近肺炎发病的过程ꎬ但其对实验室设备要求较高ꎬ同时吸入动物肺部的药物量无法估算ꎬ也可能会因为不同个体的呼吸深度不同而产生个体差异ꎮ3㊀药物诱导剂量的选择LPS一般以动物体重给药ꎬ常见剂量为1~10mg/kgꎬ需用生理盐水或PBS配成适宜的浓度ꎬ同时肺部局部给药的溶液不宜过多ꎬ如滴鼻法一般为5~50μL[25]ꎬ过多可能引起动物窒息ꎮ张亚平等[20]以1mg/kg的剂量处理大鼠后可观察到口咽吸入法和滴鼻法引起的肺部炎症与气管滴入法相比明显较轻ꎻChen等[26]也提出ꎬ腹腔给药或静脉给药相同量的LPS溶液在肺部造成的组织损伤远不及经气管或气管内给药ꎬ故若选择以上两种方法应适当加大剂量ꎬ以确保建模的成功ꎮLPS5mg/kg是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剂量ꎬ观察这些文献中肺组织病理切片可以发现ꎬ其肺部炎症反应严重ꎬ出现弥漫性的炎症细胞浸润ꎬ肺泡壁明显增厚ꎬ几乎无可辨认的肺泡结构ꎬ说明该剂量已导致重症肺炎ꎬ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ꎮDᶄAlmeida等[19]使用的剂量为每只25μgꎬ换算成单位体重剂量仅约为1 25~1 38mg/kgꎬ肺部切片也观察到了较明显的炎症反应ꎮ杨东等[16]使用口咽吸入法诱导小鼠急性肺炎模型时ꎬ使用剂量为每只10μgꎬ按照小鼠体重换算后仅约为0 5mg/kgꎬ已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ꎻ焦光宇等[27]使用气管滴注法建立轻型肺炎模型时ꎬ使用的剂量仅为0 1mg/kgꎬ处理后4h可观察到肺组织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ꎬ肺间隙水肿ꎬ但肺泡结构仍完好ꎬ结合血象结果后分析此剂量已成功建立肺炎模型ꎮ故在建立模型时ꎬ应充分考虑到动物体重㊁给药方式㊁研究目的ꎬ综合考虑后选择合适的诱导剂量ꎮ4㊀评价指标人类肺炎的诊断多依赖体查和X光检查ꎬ辅以血细胞计数㊁动脉血氧分数等实验室检查结果ꎬ但对于实验动物而言ꎬ界定其肺炎尚无统一的标准ꎬ虽然动脉血氧㊁影像检查等可在部分实验动物身上进行ꎬ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ꎬ大多数实验室并不具备完成此种检查的设备条件ꎬ故这些诊断标准并不能直接类推至实验动物ꎮ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反应的特征为肺水肿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的破坏以及广泛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28]ꎬ血浆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渗漏到肺泡腔ꎬ并伴有细胞因子的升高ꎬ故相关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类ꎮ4 1㊀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的变化是急性肺炎模型最直观的指标之一ꎬ可直接反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ꎮ正常肺组织的特征是肺泡壁薄ꎬ偶见肺泡内巨噬细胞ꎬ中性粒细胞也较少ꎻ当肺组织受外源性LPS刺激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时ꎬ病理学表现为肺泡腔变小㊁肺泡壁充血水肿㊁炎性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浸润ꎬ严重时几乎无法辨认肺泡结构ꎮ病理学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肺组织病理学半定量评分进行量化比较ꎮMikawa等[29]经典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方法评分标准:对肺泡充血㊁出血㊁肺泡腔或血管壁中性粒细胞浸润或聚集㊁肺泡壁增厚和(或)透明膜形成等4项指标ꎬ分别依病变轻重评为0~4分(0分指无病变或非常轻微病变ꎻ1分为轻度病变ꎻ2分为中度病变ꎻ3分为重度病变ꎻ4分为极重度病变)ꎬ总分16分ꎬ4项评定分数总和为肺损伤的总评分ꎮ4 2㊀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改变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的破坏ꎬ表现为血液中的蛋白质及体液渗漏至肺泡腔ꎬ出现肺水肿ꎬ常通过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liquidꎬBALF)中蛋白总量进行衡量ꎮ相比对照组ꎬLPS处理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明显升高ꎬ说明出现了肺水肿ꎻ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ꎬ说明屏障受损后ꎬ血浆蛋白向肺泡腔漏出ꎮ4 3㊀炎症反应的测量与肺部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度最高的有三个指标: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量㊁BALF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浓度㊁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或浓度ꎬ其中前两者是研究LPS所致肺炎中较为多见的检测指标[30]ꎮ在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反应中ꎬ中性粒细胞是诱导免疫反应的最重要的细胞之一ꎬ在炎症早期即可观察到其显著的升高ꎮ故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以通过血液中或BALF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进行评价ꎬ但测量血液指标时多代表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ꎬ尤其是建模方式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时ꎬ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局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ꎮ在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反应中ꎬ白介素-1β(IL ̄1β)是最早释放的主要前炎性细胞因子之一ꎬ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协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ꎬ白介素-6(IL ̄6)也在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31]ꎮ故在使用LPS建模的肺炎相关研究中ꎬ这三种炎症因子是测量频率最高的炎症因子ꎮ值得一提的是ꎬ焦光宇等[27]研究中虽然观察到了经气管注射LPS后ꎬ肺组织炎症反应较经腹腔注射法更为严重ꎬ但血清和BALF中的TNF ̄α水平在两种方法间却无明显差异ꎬ表明肺部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不是平行关系ꎮ4 4㊀指标测量时间指标测量时间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ꎬ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实验结果ꎮ美国胸科协会认为观察肺部急性炎症损伤应在给予刺激后24h内进行ꎬ以区别肺部慢性及亚慢性损伤[30]ꎮ杨东等[18]在经口咽吸入LPS后的3㊁6㊁12㊁24㊁48h分别处死小鼠ꎬ比较其病理学改变ꎬ发现3h时仅出现轻微炎症细胞浸润ꎬ6h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ꎬ12h时已无正常的肺泡壁结构ꎬ24h时已出现明显肺实变ꎻ宣国平等[32]在比较尾静脉给予LPS后1㊁3㊁6㊁12h大鼠肺部组织切片㊁W/D值㊁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后ꎬ认为处理后6h炎症反应达峰值ꎬ为观察到的最佳测量时间ꎬ处理后12h肺组织炎症反应已较前减轻ꎻ分析两个研究在12h炎症反应程度出现差异可能由于药物给予方式不同ꎮ有研究指出ꎬBALF中炎性因子在4h时已有明显升高ꎬ但24h时已经开始下降[11]ꎻ在焦光宇等[27]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趋势ꎬ说明若是将24h作为测量点ꎬ可能观察时间已经较晚ꎮ5㊀小结早期肺炎研究中ꎬ常使用菌悬液建模ꎬ但研究发现此种方法建模稳定性不强ꎬ重复性不高ꎬ影响因素较多ꎻ后期作为G ̄菌主要毒力成分的LPS逐渐用于建立肺炎模型㊁研究肺炎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发ꎻ但由于LPS仅为G ̄菌主要致病成分ꎬ与G+菌所致肺炎的机制有所不同ꎬ而肺炎致病菌中G+菌也不容忽视ꎬ故LPS用于构建细菌性肺炎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LPS用于建立肺炎模型时ꎬ给药途径较多ꎬ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ꎬ应根据研究的特点和实验室的条件综合考虑后进行选择ꎮ给药剂量方面目前尚无研究比较不同诱导剂量所致的炎症反应的强弱ꎬ且受给药方式影响较大ꎬ而不同研究间由于操作过程㊁实验研究条件等因素的不同ꎬ无法进行横向比较ꎬ故仍需进一步的探索ꎮ动物实验中建立肺炎模型ꎬ通常由于给药剂量较大ꎬ引起肺部较重的炎症反应ꎬ但实际上人群中轻型肺炎发生率较高ꎬ多少剂量可以达到模拟轻型肺炎的发生ꎬ以及动物的轻型肺炎与重型肺炎如何界定ꎬ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ꎮ只有动物模型更加地接近临床疾病发生发展情况ꎬ才能为药物研发㊁疾病预防㊁临床指导用药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ꎮ参㊀考㊀文㊀献(References)[1]㊀LozanoRꎬNaghaviMꎬForemanKꎬetal.Globalandregionalmortalityfrom235causesofdeathfor20agegroupsin1990and2010: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0[J].Lancetꎬ2012ꎬ380(9859):2095-2128. [2]㊀ShiTꎬDenouelAꎬTietjenAKꎬetal.Globalandregionalburdenofhospitaladmissionsforpneumoniainolderadult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 ̄analysis[J].JInfectDisꎬ2019ꎬ222(7):S570 ̄S576.[3]㊀张晓音ꎬ吴旻ꎬ李雨萌ꎬ等.脂多糖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ꎬ2015ꎬ36(12):133-136.ZhangXYꎬWuMꎬLiYMꎬetal.Progressoneffectsandmechanismsoflipopolysaccharides[J].ProgVetMedꎬ2015ꎬ36(12):133-136.[4]㊀MengLꎬLiLꎬLuSꎬetal.TheprotectiveeffectofdexmedetomidineonLPS ̄inducedacutelunginjurythroughtheHMGB1 ̄mediatedTLR4/NF ̄κBandPI3K/Akt/mTORpathways[J].MolImmunolꎬ2018ꎬ94:7-17.[5]㊀FujitaMꎬKuwanoKꎬKunitakeRꎬetal.Endothelialcellapoptosisin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lunginjuryinmice[J].IntArchAllergyImmunolꎬ1998ꎬ117(3):202-208. [6]㊀朱耀斌ꎬ李晓锋ꎬ张燕搏ꎬ等.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ꎬ2011ꎬ25(7):625-628.ZhuYBꎬLiXFꎬZhangYBꎬetal.Animalmodelofacutelunginjury[J].JChinPractDiagnTherꎬ2011ꎬ25(7):625-628. [7]㊀OᶄGradyNPꎬPreasHLꎬPuginJꎬetal.Localinflammatoryresponsesfollowingbronchialendotoxininstillationinhumans[J].AmJRespirCritCareMedꎬ2001ꎬ163(7):1591-1598. [8]㊀袁伟锋ꎬ李理ꎬ徐虹ꎬ等.气管内滴入与腹膜腔注射脂多糖致肺组织炎症损伤的动态变化比较[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ꎬ2017ꎬ16(3):274-279.YuanWFꎬLiLꎬXuHꎬetal.Intraperitonealinstillationversusintratrachealinjectionoflipopolysaccharide:differencesinestablishmentofacutelunginjurymodel[J].ChinJRespirCritCareMedꎬ2017ꎬ16(3):274-279.[9]㊀何征宇ꎬ朱也森ꎬ姜虹.间断腹腔注射脂多糖制作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动物模型[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ꎬ2010ꎬ9(1):76-80.HeZYꎬZhuYSꎬJiangH.Establishingamousemodelofacutelunginjuryandpulmonaryfibrosisbyintermittentlipopolysaccharideintraperltonealinjection[J].ChinJRespirCritCareMedꎬ2010ꎬ9(1):76-80.[10]㊀WuDQꎬWuHBꎬZhangMꎬetal.EffectsofzincfingerproteinA20onlipopolysaccharide(LPS) ̄inducedpulmonaryinflammation/anti ̄inflammatorymediatorsinanacutelunginjur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atmodel[J].MedSciMonitꎬ2017ꎬ23:3536-3545.[11]㊀李洪霞ꎬ张进川ꎬ刘岩.气管滴入及腹腔注入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机制的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ꎬ2003ꎬ24(1):4-6.LiHXꎬZhangJCꎬLiuY.Thedifferenceinacutelunginjurycausedbyintratrachealinstillationor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LPS[J].AcadJPLAMedSchꎬ2003ꎬ24(1):4-6. [12]㊀BrownEJꎬJohansenMꎬLooneyMRꎬetal.CD47deficiencyprotectsmicefrom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acutelunginjuryandEscherichiacolipneumonia[J].JImmunolꎬ2008ꎬ180(10):6947-6953.[13]㊀ContiGꎬTambaloSꎬVillettiGꎬetal.EvaluationoflunginflammationinducedbyintratrachealadministrationofLPSinmice:comparisonbetweenMRIandhistology[J].MAGMAꎬ2010ꎬ23(2):93-101.[14]㊀成果ꎬ廖瑛ꎬ周君ꎬ等.脂多糖诱导大鼠吸入性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ꎬ2019ꎬ20(5):396-399.ChenGꎬLiaoYꎬZhouJꎬetal.Establishmentofanimalmodelofaspirationpneumoniainratsinducedbylipopolysaccharide[J].ChinPrevMedꎬ2019ꎬ20(5):396-399.[15]㊀金婉冰.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重症肺炎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ꎬ2011ꎬ16(12):1352-1356.JinWB.ProtectiveeffectofresveratrolonLPS ̄inducingmiceacutelunginflammation[J].ChinJClinPharmacolTherꎬ2011ꎬ16(12):1352-1356.[16]㊀杨东ꎬ仇玮祎ꎬ张畅ꎬ等.地塞米松治疗LPS诱导急性肺炎模型小鼠病理学评价方法的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ꎬ2013ꎬ30(4):9-12ꎬ65.YangDꎬQiuWYꎬZhangCꎬetal.EstablishingofpathologicalevaluationmethodforthetherapeuticeffectofdexamethasoneinaLPS ̄inducedmouseacutepneumoniamodel[J].LabAnimSciꎬ2013ꎬ30(4):9-12ꎬ65.[17]㊀NiYLꎬShenHTꎬSuCHꎬetal.Nerolidolsuppressestheinflammatoryresponseduring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acutelunginjuryviathemodulationofantioxidantenzymesandtheAMPK/Nrf-2/HO-1pathway[J].OxidMedCellLongevꎬ2019ꎬ2019:9605980.[18]㊀LeeJWꎬRyuHWꎬLeeSUꎬetal.Pistaciaweinmannifoliaamelioratescigarettesmokeand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ulmonaryinflammationbyinhibitinginterleukin ̄8productionandNF ̄κBactivation[J].IntJMolMedꎬ2019ꎬ44(3):949-959.[19]㊀DᶄAlmeidaAPLꎬPachecodeOMTꎬdeSouzaÉTꎬetal.α ̄bisabolol ̄loadedlipid ̄corenanocapsulesreduce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pulmonaryinflammationinmice[J].IntJNanomedicineꎬ2017ꎬ12:4479-4491.[20]㊀张亚平ꎬ张广平ꎬ苏萍ꎬ等.不同途径吸入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炎模型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ꎬ2018ꎬ24(7):82-88.ZhangYPꎬZhangGPꎬSuPꎬetal.Selectionofacutepneumoniaratmodelsinducedbylipopolysaccharidewithdifferentinhalationpathways[J].ChinJExpTraditMedFormulaeꎬ2018ꎬ24(7):82-88.[21]㊀SchuhKꎬPahlA.InhibitionoftheMAPkinaseERKprotectsfrom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lunginjury[J].Biochempharmacolꎬ2009ꎬ77(12):1827-1834.[22]㊀BrassDMꎬSavovJDꎬGavettSHꎬetal.Subchronicendotoxininhalationcausespersistentairwaydisease[J].AmJPhysiolLungCellMolPhysiolꎬ2003ꎬ285(3):L755 ̄L761. [23]㊀SuXꎬLooneyMꎬRobriquetLꎬetal.Directvisualinstillationasamethodforefficientdeliveryoffluidintothedistalairspacesofanesthetizedmice[J].ExpLungResꎬ2004ꎬ30(6):479-493. [24]㊀杨彪ꎬ李新鸣ꎬ严思远ꎬ等.应用冷光源内窥镜和点样吸头完成的新型小鼠气管滴注法[J].中国药理学通报ꎬ2016ꎬ32(4):585-587.YangBꎬLiXMꎬYangSYꎬetal.Anewmethodofmousetrachealinstillationwithendoscopeofcoldlightandgelloadingtips[J].ChinPharmacolBullꎬ2016ꎬ32(4):585-587. [25]㊀HraiechSꎬPapazianLꎬRolainJMꎬetal.Animalmodelsofpolymicrobialpneumonia[J].DrugDesDevelTherꎬ2015ꎬ9:3279-3292.[26]㊀ChenHꎬBaiCXꎬWangXD.Thevalueofthe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acutelunginjurymodelinrespiratorymedicine[J].ExpertRevRespMedꎬ2010ꎬ4(6):773-783.[27]㊀焦光宇ꎬ聂志伟ꎬ刘春利ꎬ等.小剂量脂多糖气管内滴注制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探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ꎬ2007ꎬ15(4):292-295ꎬ231.JiaoGYꎬNianZWꎬLiuCLꎬetal.Aratmodelofacutelunginjuryinducedbylipopolysaccharide[J].ActaLabAnimSciSinꎬ2007ꎬ15(4):292-295ꎬ231.[28]㊀SudaKꎬTsurutaMꎬEomJꎬetal.Acutelunginjuryinducescardiovasculardysfunction:effectsofIL ̄6andbudesonide/formoterol[J].AmJRespirCellMolBiolꎬ2011ꎬ45(3):510-516.[29]㊀MikawaKꎬNishinaKꎬTakaoYꎬetal.ONO-1714ꎬanitricoxidesynthaseinhibitorꎬattenuatesendotoxin ̄inducedacutelunginjuryinrabbits[J].AnesthAnalgꎬ2003ꎬ97(6):1751-1755. [30]㊀GustavoMBꎬGregoryDꎬBethanyBMꎬetal.AnofficialAmericanThoracicSocietyworkshopreport:featuresandmeasurementsofexperimentalacutelunginjuryinanimals[J].AmJRespircellMolBiolꎬ2011ꎬ44(5):725-738. [31]㊀YangYꎬYiLꎬWangQꎬetal.Anti ̄inflammatoryeffectsofphysalinEfromphysalisangulateon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edRAW264 7cellsthroughinhibitionofNF ̄κBpathway[J].ImmunopharmacolImmunotoxicolꎬ2017ꎬ39(2):74-79.[32]㊀宣国平ꎬ张琳ꎬ钟明媚.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取材时间选择[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ꎬ2015ꎬ29(2):136-138.XuanGPꎬZhangLꎬZhongMM.Selectionofsamplingtimeforpreparing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acutelunginjuryratmodel[J].JChinPractDiagnTherꎬ2015ꎬ29(2):136-138.[收稿日期]㊀2020-05-14。

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嚣 ! ! ! … - 0 1 … … … … 蓑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术探讨 。 7 , _ 、 J , ‘ . _ ● ● _
肺 炎动物模型 的研究进展
张 文 玉
( 湖北科技 学院研 究生 院 4 3 7 0 0 0)
综述肺 炎动 物模型研 究进展 ,为研 究肺 炎动 物模 型提供 文献 依据 。 关键词 :肺 炎 ;动物模 型 ;鼠
当前 细菌 性肺 炎 占成 人各 类 病 原体 肺 炎 的 8 O % 。然而 过 去 3 O . 4 0 年 中 ,由于细 菌耐 药率 的不断 增高 ,大量 广谱 或超广 谱抗 菌 素 投入 临床 并未使 肺 炎的死 亡率 持续 下 降 。有 报 告住 院死 亡病 人 约1 5 %与肺 炎有关 。 社 区获得 性肺 炎 ( C A P ) 死亡 率为 5 %. 1 0 %, 而 医 院获得性 肺炎 ( H A P)的病 死率 则 高达 2 0 %. 5 O %。 肺 炎 的临 床 症状 趋于 不典型 ,所 谓 “ 重症 ”肺炎 时有 发生 ,尤其在 婴幼 儿 、 老 年人 和 免疫抑制 患者 中病 死率 极高 。提 高肺 炎 的病 原学 诊 断水 平 ,建立肺 炎 的动 物模 型 ,确立 肺 炎 的动 物 诊 断标准 和肺 炎动 物 模 型 的观测指 标 ,具有重 要而 重大 的临床 意 义 。
大 鼠疫 功能 下 降、粒 细胞 减 少 。在此 基础 上 ,适宜浓 度 的铜 绿 假单 胞菌 菌液 经气 管接 种大 鼠, 以模拟 临床 上 常见 的粒细 胞缺 少
( 1 6 —2 2 ) g之间; 再次为雌性 C D I S w i s s 小鼠, 体重( 1 8 —2 o ) g 之间, 以及雌 性 C 5 7 B l a c k小 鼠。 其它 品系 雌性 NMR I 小 鼠、 雌性 C D. 1

肺结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肺结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肺结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赵亚昆1,2,邵栋1,郑瑜佳1,张珂煜1,田燕歌1,3,李建生1,2△(1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Progress in animal models of pulmonary nodulesZHAO Yakun1,2,SHAO Dong1,ZHENG Yujia1,ZHANG Keyu1,TIAN Yange1,3,LI Jiansheng1,2△(1Collaborative l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Coconstructed by Henan Province &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Zhengzhou 450046, 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Zhengzhou 450046, China;3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46, China. E-mail: li_js8@)[ABSTRACT] A pulmonary nodule (PN) is characterized by a round or irregular lesion in the lung with a diame⁃ter ≤3 cm. P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features upon imaging: heightened density, clear or unclear boundaries,without atelectasis,hilar lymph node enlargement,and pleural effusion.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PN remains un⁃clear, and the current treatment measures have failed to meet the clinical demands. Therefore, animal models of P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vestigating its pathogenesis and discovering or optimizing effective drugs and method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idely used animal models of PN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most common animal models were used for granulomas, lung adenomas,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 and adenocarcinoma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utilized were A/J mice, C57BL/6 mice, and mice with predominantly EGFR and Kras mutations.Moreover,the chief inducers included carcinogenic compounds,such as benzo(a)pyrene and 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butanone (NNK). Furthermore,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PNs were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and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animal models for basic research and drug developent.[关键词]肺结节;动物模型;肉芽肿性结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腺癌[KEY WORDS]pulmonary nodules; animal model; granulomatous nodules;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denocarcinoma[中图分类号]R563; R363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0-4718.2023.09.018近年来,随着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遍应用和肺癌筛查的广泛实施,肺结节在全球的检出率显著提高[1-2]。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近况_李美凤_封继宏_魏葆琳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近况_李美凤_封继宏_魏葆琳

·601·
DOI∶10. 13192 / j. issn. 1000-1719. 2014. 03. 091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李美凤1 ,封继宏2 ,魏葆琳2
(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天津 300150)
摘 要: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引起,其中以细菌、病毒最为常见,理化因素、药物和免疫损伤等也可引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 模型并且取得了很大进步,包括细菌性肺炎模型、真菌性肺炎模型、放射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 病机制、制定肺炎诊疗方案、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文章综述相关文献,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 信息。
·602·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年第 41 卷第 3 期
siella pneumoniae,Kp) 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也是院内 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常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发生[15]。童明庆等[16] 率先 在国内成功 建 立 克 雷 伯 菌 小 鼠 细 菌 性 支 气 管 肺 炎 模 型。模型中,用合适浓度的克雷伯菌液通过注射的方 式接种于环磷酰胺和氢化考的松处理的处于免疫抑制 状态的小鼠。陈业民、黄文杰等[17] 在无菌操作下,通 过经皮气管穿刺法注入 0. 3 mL 浓度为 2 × 109 cfu / mL 的菌液,之后采取一系列病理、生化检查,证明模型建 立成功。赵振江等[18]经过思考,对之前的方法进行改 良,于 2009 年在喉镜和鼻镜的引导下,用带导丝的导 管插入麻醉 后 大 鼠 气 管,然 后 拔 出 导 丝,气 管 内 注 射 0. 2 mL 浓度为 1. 5 × 109 cfu / mL 的菌液后直立大鼠, 并摇晃固定台,成功建立了非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大鼠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 1. 4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肺 炎 模 型 罗 明 晶 等[19] 将 C57BL /6J 小鼠经乙醚麻醉后,经鼻给予 40 μL 浓度 2 × 108 cfu / mL 的金葡菌悬液,建立了普通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肺炎模型。单绍臣[20]于 2002 年建立金黄色葡 萄球菌 L 型致间质性肺炎动物模型。模型中,用适宜 浓度的金黄色葡球菌 L 型菌液,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接 种方式接种,通过观察动物临床表现、血培养及肺的病 理结果发现,金葡菌 L 型致病力不同程度减弱,但仍 具侵入和破坏组织细胞的能力。随着大量广普及超广 谱抗生素的应用,金葡菌耐药肺炎越来越多,耐药菌模 型仍未发现稳定模型的相关报道。 1. 5 大肠杆菌肺炎动物模型 杨戈等[21]为了探讨老 年肺炎的病理 生 理 特 点,参 照 张 均 田 主 编 的《现 代 药 理实验方法 学 》[22],用 气 管 插 管 法 直 接 将 大 肠 杆 菌 菌 液注入大鼠气管接近支气管分叉处,造成老龄大鼠肺 炎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肺炎老龄和青年大鼠肺脏病理 明显改变,且以老龄大鼠更为严重。 1. 6 鲍曼不动菌肺炎模型 鲍曼不动杆菌是革兰氏 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水、土壤中,在 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第二,已经成 为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鲍曼不动菌耐药趋势逐渐上升,目前临床上针对鲍曼 不动杆菌治疗面临着诸多困惑,而且目前缺少相关稳 定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动物模型,特别是多重耐药鲍 曼不动杆 菌 所 致 的 肺 炎 动 物 模 型 尚 未 见 报 道。 阮 世 冲[23]成功建立 了 白 细 胞 减 少 性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肺 炎 大 鼠模型。模型中免疫抑制大鼠按照 Chandenier[24]的方 法采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造成免疫抑制,而后切开 皮肤,暴露并切开气管,滴入 1. 2 × 109 cfu / mL 鲍曼不 动杆菌悬液 100 μL,后直立大鼠手术台,使得菌进入 两肺。 2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模型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饶贤才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年(卷),期】1999(022)001
【摘要】肺炎衣原体的实验模型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在灵长在动物中所致的轻度炎症及病原体的持续存在衣原体的慢性感染研究了有重要意义,小鼠是肺炎衣原体最敏感的动物,是研究肺炎原体性肺炎,支气管炎及持续性感染的良好模型动物,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模型还可用于肺炎衣原体免疫致病作用的探索。

利用构建兔劝脉粥样硬化模型证明肺炎衣原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饶贤才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4.3
【相关文献】
1.糖尿病视网膜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罗云;葛文秀;孙桂波;孙晓波
2.男性不育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J], 李怡佳;边艳超;李硕;肖瑞
3.帕金森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J], 蒙健林;梁健芬;张兴博;文铭钧;邓仙勇
4.急性骨骼肌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种类和选择 [J], 严名扬;唐臻一
5.高血压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概况与评价 [J], 温欣;张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此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

此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

此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在病毒疾病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病程表现、免疫机理以及药物疗效等相关信息。

而就近几年来,一种名为“新冠病毒”的病原体对全球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因此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究此类病毒在动物模型中的表现和传播规律,以期更好地应对病毒威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基本情况。

新冠病毒,又称为SARS-CoV-2,是一种单股RNA病毒,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并引起了新的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

它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鼻腔、口腔或眼部的粘膜,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呼吸道和肺部进行复制和繁殖,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肺炎甚至死亡。

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公共卫生危机。

针对新冠病毒,研究人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动物模型的研究。

这些研究旨在了解病毒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传播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的表现,以期更好地评估病毒的危险性和开发药物和疫苗。

在这些研究中,小鼠、鼹鼠、金丝猴、猪等都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模型的研究进展。

首先是小鼠模型。

小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因其易于繁殖和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

对于新冠病毒的小鼠模型研究,研究人员使用了人工合成的SARS-CoV-2感染小鼠,结果发现这些小鼠虽然能够感染病毒,但仅表现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并未出现肺炎等严重症状。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感染机理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鼹鼠模型。

与小鼠不同,鼹鼠是一种更接近人类的哺乳动物,因此更能够模拟人类的免疫反应和病程表现。

研究人员通过将SARS-CoV-2感染的喉咙样本移植到种植于鼹鼠喉咙的细胞中,成功建立了新冠病毒感染的鼹鼠模型,发现鼹鼠感染后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程,包括呼吸道症状和肺部病变。

因此,鼹鼠模型被认为是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至关重要的模型。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王彤;苏鑫;艾新法【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34)1【摘要】以近年来关于肺炎动物造模方法的文献为依据,整理出由肺炎克莱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绿脓杆菌导致的典型肺炎,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和病毒导致的非典型肺炎和其他类三大方面9种造模方式,总结大、小鼠和家兔作为实验动物的造模方法、基本的检查及模型评价等,指出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肺炎发病率高,成模周期短,成本低,成模指标明确.小剂量、反复式鼻腔吸入接种更适用于小鼠造模,损伤小,死亡率低,操作简单.以期为肺炎新药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Based on recent literatures on animal modeling methods for pneumonia, typical pneumonia caused by Kleiber,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9 models of atypical pneumonia and other three types of model pneumonia caused by Mycoplasma, chlamydia, Legionella and virus were sorted out, the modeling method, basic examination and model evaluation of large, mouse and rabbit as experimental animals are summarized. It is pointedout that bacteria, viruses, mycoplasma, chlamydia and other microbial infection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pneumonia, short mold cycle, low cost, and a clear model index. The small dose and repeated nasal inhalation inocul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model of mice. The injury is small, themortality is low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new drug of pneumonia.【总页数】4页(P169-172)【作者】王彤;苏鑫;艾新法【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杨钧婷;王晓堂;续国强;宋国华3.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唐思璇;肖芳4.流感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共感染动物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J], 赫昊;王雪峰;张秀英;黄婉怡;王爽5.复方芩兰口服液调控流感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机制研究 [J], 郭清;王龙;黄猛;李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范文

《2024年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范文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篇一一、引言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为深入研究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成为必要之举。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对疾病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年龄、体重相近的SPF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肺孢子菌制备采用特定方法制备肺孢子菌菌液,保证其活性和纯度。

3. 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鼻腔滴入的方式使实验组小鼠感染肺孢子菌,建立肺炎小鼠模型。

4. 免疫学评价方法(1)血清学检查:测定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及细胞因子含量。

(2)组织学检查: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3)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免疫细胞亚群变化。

三、实验结果1.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建立了肺孢子菌感染的小鼠模型,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认了小鼠肺部出现了与人类肺孢子菌肺炎相似的病理变化。

2. 免疫学评价(1)血清学检查:实验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及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肺孢子菌感染激活了机体的免疫应答。

(2)组织学检查: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小鼠肺部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相关免疫分子表达增加。

(3)流式细胞术: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细胞、B细胞、NK 细胞等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其中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升高,B细胞比例降低。

四、讨论通过建立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我们成功模拟了人类肺孢子菌肺炎的病理过程,并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肺孢子菌感染激活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引发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浸润。

在免疫学方面,抗体水平及细胞因子含量升高,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启动了免疫防御机制,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失衡和过度炎症反应。

肺炎支原体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病原感染控制现状的研究

肺炎支原体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病原感染控制现状的研究

发 现 em 基 因 的存在 n 也 未发 现 与药 物 主动 外排 r ,
和药物灭 活 相关 的 re 、 r ee基 因。 e f ms 及 r 目前 经体 外实 验 已证 明 了肺 炎支 原体 对大 环 内 酯类 抗生 素 存 在 耐 药 , C值 明显 升 高 , 一 定 程 MI 在 度上 说 明 Mp对 大环 内酯 类 抗 生 素存 在 耐 药 , 而 然 并 没有 明确 的研究 表 明对 于体外 的耐 药 的菌种 在体 内对 大环 内酯 类抗 生 素 是 否 有 效 , 为进 一 步 了解 大
结 合作 用位 点 ”, 见 有 外 排 及 灭 活 机 制 耐 药 株 。 未 报 道 。主要 耐 药 机 制 是 靶 位 基 因 的 点 突 变H 。未
支原 体 F 造成肺 炎 支原 体 感染 的大 鼠模 型 , 别 H, 分
于感 染第 1— 1 02 d在 乙醚麻 醉下 断 颈处 死 , 并无 菌操 作下 取 出气管 、 脏 , 分 用 福 尔 马林 固定 , 片进 肺 部 切
陈 小庚 ( 述 ) 辛 德 利 ( 校 ) 综 , 审
中图 分 类 号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R 7 A
肺 炎 支原体 ( ) 儿 童 和 青少 年 呼 吸 道 感 染 M 是
模 型对 于评 价急 、 性 肺 部炎 症 性 疾 病来 说是 一 个 慢
的常见 病原体 , 环 内酯 类抗 生 素是 治 疗 Mp感 染 大 的首选 药物 。以红霉 素为 代表 的大 环 内酯 类抗 生 素 作 用机 制 是 通 过 抑 制 蛋 白质 的合 成 而 发 挥 抗 菌 作 用, 即大环 内酯类 抗 生素 结 合 于 核 糖 体 5 S亚基 的 0
灭 活 药 物 。。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

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

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

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

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

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

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

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

家兔(1. 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起大鼠(0.4ml/kg)、豚鼠(0.5~0. 7ml/kg)肺水肿。

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进展

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进展

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进展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感染、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癌等多种疾病。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呼吸道疾病动物模型,并探讨目前研究的进展。

一、哮喘动物模型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慢性炎症。

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小鼠和大鼠作为哮喘的动物模型。

通过暴露动物于过敏原或特定化学物质,可以诱导气道炎症和收缩,进而模拟哮喘的临床症状。

此外,基因敲除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哮喘模型的研究。

通过敲除特定基因,在动物体内还原或加强特定信号通路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分子机制。

二、肺纤维化动物模型肺纤维化是一种由异常的修复反应导致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点为肺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

大多数研究都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肺纤维化。

通过暴露动物于特定致纤维物质,如漫酸胺,或使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诱导肺纤维化的发生。

研究人员还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敲除或过表达与肺纤维化相关的基因,来研究这些基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肺癌动物模型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吸烟、空气污染以及遗传因素等。

研究人员使用多种动物模型来研究肺癌的发生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

小鼠模型是最常用的肺癌模型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敲除或过表达与肺癌相关的基因,在小鼠体内模拟肺癌的发生。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犬或猫等动物作为肺癌模型的应用,这些动物的肺癌具有与人类肺癌相似的遗传和生物学特征,为肺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除了上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动物模型,还有其他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诸如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衰竭等疾病。

这些动物模型的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结起来,呼吸道疾病的动物模型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评估潜在的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新进展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新进展
两 者 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 动 物 模 型 的 建 立 有 助 于证 实 二 者 间 的 关
2 C n感 染 的 鼠模 型 p 在 C n感 染 与 AS 关 系 的 实 验 研 究 中 , 用 C5 B 6 p 常 7 I J和 / a o 基 因 缺 陷 的 两 种 鼠模 型 。 经 鼻 腔 感 染 C n的 C5B / J pE p 7 L 6 鼠 , 助 于 感 染 的 巨噬 细 胞 扩 散 到 其 他 组 织 ( 脾 )这 对 于 阐 明 借 如 , C n的 慢 性 持 续 性 感 染 在 AS中 所 起 的作 用 有 重 要 的 病 理 生 理 p 学 意 义 ] 。正 常 饮 食 下 部 分 感 染 C n的 C 7 L 6 p 5 B / J鼠可 在 心 脏 或 主 动 脉 发 生 炎性 改 变 ]对 发 生 AS或 AS前 期 的 冠 状 动 脉 研 。 究 表 明 , 舒 张 功 能 受 损 甚 至 对 毒 蕈 碱 样 的 激 动 剂 发 生 收 缩 反 其 应 。 这些 异 常 反 应 主 要 是 由 于 内 皮 细 胞 分 泌 的 N 的 可 用 性 降 0 低 而 引 起 。 于 是 Lu a等 以 a o — ib p E KO 鼠 模 型 3次 感 染 C n, 果 发 现 C n损 伤 了 动 脉 内皮 依 赖 的 舒 张 功 能 , 别 是 分 p 结 p 特 泌 N0 的 途 径 。反 复 感 染 C n明 显 损 伤 了 动 脉 对 乙酰 甲 胆 碱 的 p 舒 张 反 应 。在 L NAME( O 合 成 抑 制 剂 ) 存 在 下 , 染 C n — N 的 感 p 鼠 的 动 脉 舒 张 功 能 比 未 感 染 鼠 受 到 更 大 的损 伤 。这 一 现 象 是 由 于 损 伤 了 N0 的 可 用 性 。A o 基 因 缺 陷 鼠 在 高 胆 固 醇 饮 食 情 pE 况 下 可 自 发 形 成 高 胆 固 醇 血 症 和 AS损 伤 。对 不 同 年 龄 A o pE 基 因 缺 陷 鼠 鼻 内 注 射 0 0 ~ 0 0 ( 3 1 1 0 cu . 3 . 5ml含 × 0~ ×1 。 f ) C n悬 液 , 次 感 染 时 以 3× 1 cu 只 的 剂 量 鼻 内 注 射 , p 再 0 f/ 而 C5 B 6 7 L/J鼠模 型 以 3 1 f/ 的 剂 量 鼻 内 注 射 , 予 正 常 × 0 cu 只 给

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研究概述(一)

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研究概述(一)

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研究概述(一)
概述:
肺小球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为了深入了解肺小球肺炎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
人员广泛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对肺小球肺炎动物模
型的研究进行概述。

主要内容: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在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的选择中,研究人员主要考虑动物的易
感性和疾病的相似性。

例如,小鼠和大鼠是最常见的肺小球肺炎动
物模型,因为它们的肺结构和免疫系统与人类相似,容易感染病原体。

2. 模型建立方法:
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感染动物和观
察病理变化。

感染动物可通过注射病原体、喷雾感染或鼻腔滴液等
方式实现。

观察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

3. 研究方法与结果:
使用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
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评估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治疗手段的
有效性。

例如,可以测量动物的体温、呼吸频率、肺组织中炎症细
胞的数量等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4. 实验设计和伦理问题:
在进行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研究时,研究人员应遵守伦理原则,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

例如,要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量、性别和年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结论:
肺小球肺炎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肺小球肺炎的发病机理和寻找
治疗手段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科学合理
的实验设计和准确评估病理变化,可以为肺小球肺炎的研究和治疗
提供有益的信息。

《2024年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范文

《2024年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范文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篇一一、引言肺孢子菌肺炎(Pulmonary Pneumocystis 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宿主免疫应答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建立有效的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评价,为肺孢子菌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SPF级小鼠,体重约20-25g。

(2)肺孢子菌:选用适宜的肺孢子菌菌株。

(3)实验试剂与仪器:包括抗生素、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仪、酶标仪等。

2. 实验方法(1)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的建立:通过气管滴注法将肺孢子菌接种至小鼠体内,建立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

(2)免疫学评价: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指标,评价小鼠免疫应答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结果通过气管滴注法成功建立了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模型小鼠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理学检查证实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和肺孢子菌感染。

2. 免疫学评价结果(1)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与正常小鼠相比,肺孢子菌感染后的小鼠血清中IL-4、IL-13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而IFN-γ等抗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

(2)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肺孢子菌感染后的小鼠Th2淋巴细胞比例升高,Th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说明机体免疫应答以Th2型免疫为主。

四、讨论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宿主免疫应答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通过建立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实验通过气管滴注法成功建立了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并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肺孢子菌感染后的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型免疫应答为主,这可能与肺孢子菌的致病机制有关。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关键词】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

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为5%~10%,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死率则高达20%~50%。

肺炎的临床症状趋于不典型,所谓“重症”肺炎时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提高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肺炎的动物模型,确立肺炎的动物诊断标准和肺炎动物模型的观测指标,是临床处理重症肺炎迫切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于上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的模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衣原体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

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综述近年的文献,旨在为同仁们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AIDS 病人和其他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

机理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状态下的卡氏肺孢子虫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潜伏状态再激活”,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Weller〔1〕首先用考的松注射大鼠,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大鼠患有PCP,从而建立PCP动物模型。

Frenkel〔2〕等于1966年对大鼠注射考的松,2次/周,在动物饮水中加入四环素以预防细菌感染。

Hughes 〔3〕等于1974年证实在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诱导PCP的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PCP模型的建立技术较为成熟。

实验动物对象多为鼠科类,但也有用猪〔4〕或新西兰白兔〔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蔡亚争;周莉;孙祖越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2(36)5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被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现已报道的COVID-19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转导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野生型小鼠、叙利亚金黄地鼠、hACE2转基因小鼠、雪貂和中国树鼩等易感动物模型。

本文介绍制备各模型的病毒接种途径、病毒接种剂量、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在疫苗或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治疗COVID-19药物研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321-328)
【作者】蔡亚争;周莉;孙祖越
【作者单位】湖北天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1
【相关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2.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
学特征及与常见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
【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7)011
【摘要】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可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理化因素所致,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其特点是高致病性与高
死亡率.因此,建立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成功建立动物肺部细菌感染模型,包括:气管切开滴入法、
气管插管滴入法、鼻黏膜滴入法、雾化吸入法、经皮穿刺滴入法、口咽气管滴入法[1].文章综述相关文献,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建立细菌性肺炎模型的方法.
【总页数】4页(P769-772)
【作者】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
2.运动骨代谢实验动物特点与动物模型评价--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二)
[J], 张林
3.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的选择与构建--运动骨代谢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 [J], 张林
4.冠状病毒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2019-nCoV可能的易感小动物模型 [J], 熊芮; 吕建军; 聂建辉; 柳全明; 范昌发
5.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中常见病原体及耐药情况的研究进展 [J], 张红;李旺泉;郑国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杨波;崔倩;刘琳豆;董小艳;张美云;王琼
【期刊名称】《环境卫生学杂志》
【年(卷),期】2022(12)1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不断变异,为COVID-19预防及治疗带来新挑战。


物模型为全面认知SARS-CoV-2发病机制、疫苗开发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方便。

不同研究中SARS-CoV-2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与使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动物模型的应用也各具特点。

本文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SARS-CoV-2感染动物模型构建及使用现状进行综述,为COVID-19相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747-756)
【作者】杨波;崔倩;刘琳豆;董小艳;张美云;王琼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
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1
【相关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2.新型冠状病毒IgM
和IgG抗体不同检测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评价3.新型冠状病毒
来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模型研究进展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现状与展望张建中【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05(000)0S1【摘要】面对许多老的传染病因耐药等原因卷土重来,以及大量新发现传染病的压力,感染性动物模型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许多进展。

目前已经在大鼠、小鼠、兔等十余种动物多种品系中建立了蒙古沙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家兔肺炎双球菌感染发热模型等20种以上针对不同细菌性病原体的感染模型;建立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等25种以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动物模型,建立了隐孢子虫动物模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等近20种寄生虫病动物模型,以及多种针对衣原体、真菌病、螺旋体感染的动物模型。

这些感染模型在我国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来动物模型研究的进展,一批裸鼠感染模型(如NIH系裸鼠肾综合征出血热动物模型、丙型肝炎病毒体内感染裸鼠模型、乙型肝炎病毒裸鼠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如转基因动物血传病毒感染模型等)的建立,使我国的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逐渐与国际水平。

相信随着国内对实验动物重视度的不断增加、不同品系的病原体敏感动物大量引入和培育,将建立起更多使用的感染模型、具有人类受体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模型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耐受模型,将对多种传染病病原体致病机理及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治疗药物...【总页数】2页(P)【作者】张建中【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脑缺血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朱穆楠;尚坤2.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现状分析与展望 [J], 吕盈盈;谷俊朝3.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现状分析与展望 [J], 吕盈盈;谷俊朝4.我国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J], 田庚善5.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现状及展望 [J], 郭阗廷;张丽梅;王悬峰;石锦;陈曦;莫建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一)【关键词】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当前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然而过去30~40年中,由于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增高,大量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投入临床并未使肺炎的死亡率持续下降。

有报告住院死亡病人约15%与肺炎有关。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死亡率为5%~10%,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死率则高达20%~50%。

肺炎的临床症状趋于不典型,所谓“重症”肺炎时有发生,尤其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提高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建立肺炎的动物模型,确立肺炎的动物诊断标准和肺炎动物模型的观测指标,是临床处理重症肺炎迫切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学者于上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了多种肺炎的模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衣原体肺炎模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细菌性支气管性肺炎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评价疗效奠定了基础。

本文参考相关资料,综述近年的文献,旨在为同仁们提供更多有关肺炎模型相关研究的信息。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多发生于AIDS 病人和其他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

机理是基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潜伏状态下的卡氏肺孢子虫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潜伏状态再激活”,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Weller〔1〕首先用考的松注射大鼠,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预防细菌感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大鼠患有PCP,从而建立PCP动物模型。

Frenkel〔2〕等于1966年对大鼠注射考的松,2次/周,在动物饮水中加入四环素以预防细菌感染。

Hughes 〔3〕等于1974年证实在蛋白质或热量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诱导PCP的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PCP模型的建立技术较为成熟。

实验动物对象多为鼠科类,但也有用猪〔4〕或新西兰白兔〔5〕。

最常用的模式为考的松类药物+抗菌药物+低蛋白质食物。

此方式最早诱导出PCP时间多为6~8周。

实验室采用这一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导致动物感染重度PCP,导致动物过早死亡,高死亡率的情况。

动物低蛋白食物摄入,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从而损害宿主免疫的免疫功能,促使肺孢子虫的繁殖和播散,加重宿主的感染度〔3〕。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6〕对上诉实验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实验动物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PCP动物模型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寿命延长,更符合实验要求。

目前国内文献报道〔7〕最早诱导出PCP时间为3周,较以前明显提前。

国内有学者〔8〕采用半量诱导剂成功建立PCP模型,采用半量诱导剂使大鼠的死亡率由全量诱导剂的的70%下降至30%。

于肺体检查出PC虫体为确诊PCP模型的成功建立。

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肺印片检查(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

三种检测方法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LAs)阳性率最高,约90%以上。

以肺印片阳性率为最低,约为65%。

2衣、支原体肺炎模型肺炎衣原体是人类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致病源,易引起肺炎。

由于此类肺炎症状较轻,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衣原体肺炎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尚不完全清楚〔9〕。

为了对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的易感因素、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先后在仓鼠、豚鼠等成功建立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动物模型。

国内学者分别于2001年、2004年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建立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10〕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11〕。

动物实验对象都采用鼠科类。

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建立中,按实验分组分别以鼻内接种或经静脉内接种衣原体菌液,分别于接种后的1、3、5、15、21、28、60天处死动物,通过检测肺炎衣原体lgG抗体、动物肺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肺炎衣原体DNA扩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实验结果发现鼻内接种的动物最早于接种后第7天发现lgG抗体,21天达到峰值。

静脉接种动物的lgG抗体出现的更早。

应用肺组织的PCR检查于接种后的14天内都可检测到肺炎衣原体DNA,21天后未再检测出阳性结果。

在鼻内接种和经静脉内接种对比中,多可见类似病变,但无论病变程度还是病变范围都以静脉接种为轻。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可以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繁殖,并通过巨噬细胞进行传播〔12〕。

在接种后的不同时间内都可见肺组织的病变,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间质性肺炎,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实变,肺泡壁充血,伴有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肺泡腔有大量炎性渗出,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3~7天病变最为明显,14天后病灶明显减轻。

1944年肺炎支原体第一次被确认为人类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建立中,实验组适当浓度支原体菌液经鼻滴入,对照组滴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分别在接种后的1、2、3、4、6、8、14、21天分批宰杀动物,留取各标本分别行肺组织匀浆肺炎支原体培养、肺组织PCR、血清干扰素、肺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表明,肺组织匀浆肺炎支原体培养于动物接种后的1、2、3、4阳性率为100%,之后,逐渐下降,14天以后阳性率为0。

肺组织PCR检查与匀浆培养有类似的结果。

血清干扰素于感染后第1天下降,于3、4天下降明显,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在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采用曾用于仓鼠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评价〔13〕,这一评分系统最后总分能够客观评价大鼠肺炎程度。

研究还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未经任何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炎症及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减轻,说明支原体肺炎有自限趋势的观点。

3细菌性肺炎模型3.1克雷伯菌肺炎模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占革兰氏阴性菌所致院内感染的第二、三位〔14〕,国内学者童明庆〔15〕等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建立克雷伯菌小鼠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模型中,用合适浓度的克雷伯菌液通过注射的方式接种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小鼠。

然后通过记录接种后动物的临床表现、体温、血平板培养及肺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发现接种组小鼠较对照组体重明显减轻、体温明显升高,血平板培养全部阳性。

接种组病理检查可见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有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出血。

该模型的建立对肺炎的治疗和药效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它的不足之处(1)动物使用了环磷酰胺、氢化考的松免疫抑制剂。

(2)动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与生理情况感染方式不符。

国内学者王雪欣〔16〕等在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用克雷伯菌菌液通过腹腔接种的方式接种动物,分别与接种后3、6、9、12、24h分批宰杀动物,留取标本测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胸腺、血培养及相关生化。

结果发现,3h后经血培养和生化鉴定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血清中的与接种后3h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24h小时后逐渐降至正常值。

电镜观察胸腺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早期可见细胞体积缩小,失去细胞连接和一些特殊细胞表面结构;中期可见核固缩,或裂解为一个或数个致密体;晚期可见致密体与其它细胞器成分形成具有完整膜性结构的凋亡小体。

能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诱导机体释放自由基、蛋白酶等炎性介质并形成细胞因子“级联效应”〔17〕。

含量高低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重症感染血清中明显升高,而轻症感染水平相对较低,感染后的前3天此特征尤为明显。

实验还发现,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前6h内,胸腺细胞的凋亡与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析TN在感染早期可能直接参与胸腺细胞凋亡的控制;而感染6h以后可能为早先激活其他调控因子而介导胸腺细胞的凋亡。

3.2大肠杆菌肺炎模型肺炎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可引起细菌易位。

为探讨老年肺炎是否存在细菌易位、引起肠道损伤,国内学者李建生〔18〕等成功建立大肠杆菌肺炎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

模型中,适当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经气管插管法接种动物。

实验结果发现,老龄实验组动物血清和小肠组织TNF明显高于对照组,slgA的减少在实验老龄组中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SlgA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表面分泌物中,对蛋白酶抵抗力强,有强有力的防御病原体侵害作用,使粘膜抗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年肺炎大鼠slgA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肠道损伤的代偿反应。

随着大鼠增龄,机体抵抗力降低,粘膜防御细菌侵入能力减弱,易致损伤的加重。

研究还表明,大鼠大肠杆菌肺炎模型中,中性粒细胞、前列腺素及自由基介导肺炎的发生和发展,尤以老龄大鼠损伤更为严重。

通过口服毒素清对大肠杆菌肺炎模型老龄大鼠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但这些模型多以青年动物为研究对象,忽视增龄因素对肺炎模型的影响。

国内学者李建生等制作了老龄大鼠肺炎模型,这对研究老年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3.3白色念珠菌肺炎模型近年来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临床上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致使人体正常菌群失调。

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或促进真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

适宜的动物模型将为研究白色念珠菌肺炎提供基础条件。

国内学者马壮〔19〕等于2001年成功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大鼠白色念珠菌肺炎模型。

模型中,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致使大鼠免疫功能低下,于第二周气管内滴注适宜浓度白色念珠菌液,制成免疫功能低下合并白色念珠菌肺炎。

实验结果发现,、均明显低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大鼠。

免疫功能低下的大鼠、水平明显低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大鼠。

免疫功能低下的大鼠血中淋巴细胞毒作用明显低于免疫功能正常大鼠。

免疫功能正常的大鼠肺组织白色念珠菌培养未见白念珠菌生长。

以上实验表明此模型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肺部感染研究的适宜模型。

3.4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及器官移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常常出现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损害,同时易并发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20〕,死亡率高。

目前研究表明,对于免疫功能健全的宿主,PMN是PA肺部感染早期的主要炎性介质,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导致肺损伤。

感染PA后,体内炎症介质的变化情况未见相关报道。

为能模拟临床免疫功能降低病人感染PA后的炎症反应及其特点,国内学者李倬哲〔21〕等于2001年成功建立粒细胞减少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动物模型。

模型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共同作用造成大鼠免疫功能下降、粒细胞减少。

在此基础上,适宜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经气管接种大鼠,以模拟临床上常见的粒细胞缺少患者的肺部感染。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外周血及细胞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肺组织湿/干比(W/D)和BALF液中的总蛋白(TP)较接种前明显升高;实验组W/D、TP的改变与肺部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