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上-《论语》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上-《论语》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选读三:《论语·八佾》
总结词
阐述礼乐文化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详细描述
该篇主要讲述了礼乐文化对于道德修养的影响,强调了遵循礼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03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仁”
总结词
深入探讨《论语》中“仁”的内涵,理 解其作为儒家核心思想的含义和价值。
VS
详细描述
在《论语》中,“仁”是一个核心概念, 涵盖了道德、人格和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它涉及到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同情, 以及自我修养和内心的平和。通过深入解 读“仁”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 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 活和人际关系中。
如何正确看待《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
批判性继承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应以批判性思维看待《论 语》中的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促 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以开放的心态面对《 论语》等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应 对《论语》等文化经典进 行创新发展,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需求。

《论语》在现代社会的争议与挑战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论语》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冲突,引发关 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讨论。
文化保守主义与多元文化
《论语》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面临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如 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新成为重要议题。
曲解与误读
《论语》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曲解或误读,导致一些人对儒家思想 产生负面印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 级上• 《论语》选读 • 《论语》的解读与思考 • 《论语》的实践与应用 • 《论语》的争议与评价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 11.《论语》十二章(人教版) (共27张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 11.《论语》十二章(人教版) (共27张PPT)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文学常识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上以教 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 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 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能听得见不同的意见 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
越过、
法度
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 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 会超过法度。
温习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自汉朝以后,孔子的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
知识链接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
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反省 wèi 谋划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自己
泛指多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吾同十“有又五” 而表志顺于承学,,就三立十身而,立指,有四所十成而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3.11《论语》十二章(共19张PPT)
• 【交流点拨】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交流点拨】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字词:
• 1.字音识记。
•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yú)
•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 2.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字词
3.一词多义。
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愠 (( 动动 词词 ,, 得了 到解 ))
介绍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 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庄子 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 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 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 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 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 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
《论语》十二章
得力其尔中学
介绍论语: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作者《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9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9张PPT)

• 子曰:“学


按时 (名词作状语)复习

习之,不
同“悦”,愉快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表转折 生气,发怒
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 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它,代学问
• 子曰:“知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 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承接
疏食饮水,曲肱
不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论(lú 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2.《论语》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2.《论语》ppt课件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能忍受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趣
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 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高兴。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 及其家 族的专 用墓地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论语》简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简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简介一、《论语》的命名《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⑴“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⑵“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他的。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二、《论语》的篇章及作者《论语》是由20篇断片的篇章集合而成,每一篇章以开头两字为本章题目。

篇章之间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从整体看来,这些篇章绝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为在仅仅20篇章中,出现了多次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重复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又重出现于《阳货篇》;又有基本重复的,如“君子不重”一章,同是讲君子之德,先见于《学而篇》,后《子罕篇》载“主忠信”以下十四个字,《颜渊篇》又载为“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这种现象的出现盖是因孔子对不同品性的提问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至于最后的编定者,学者们多疑心是曾参的弟子编定的,具体理由可参考杨伯峻先生所撰《论语译注》之导言。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6-30.)三、内容阐释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主要阐释如下:1、《论语》论“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

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

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

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新人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新人教版

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先生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先生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先生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先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先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先生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先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先生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

《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

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

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

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

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

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

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2.《论语》的体例与儒家的内涵很多同学很好奇这一课每一句后面都有《学而》《为政》等标注,这是什么意思呢?《论语》一共有二十篇,每一篇一般取这一篇的前两个字作为题目。

比如第一篇开头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所以这一篇的题目就是“学而”。

最后一篇的开头说“尧曰:‘咨!尔舜……’”所以这一篇的题目就是“尧曰”。

《论语》起于“学而”,终于“尧曰”,这是儒家的一种体例。

又如《荀子》起于“劝学”,终于“尧问”。

学者称,这代表了儒家的一种认识:一个人只要立志于“学”(这里的“学”,大概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那他便算一个“君子”,君子求“学”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圣人(“尧”)。

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能成为圣人。

孟子进一步阐述这种观点说:“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大概也是儒家不能成为宗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宗教信仰的神祇或教主,都是高高在上、凌驾众生的,修信的教徒,甚至也是要分种族、种姓的;儒家则不然,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立志求“学”,你便是君子,只要你不断求“学”,最终你便可以达到儒家的最高层次——“圣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21张PPT)

zāi

听读课文
温馨提示:
1、注意生字的注音
2、注意朗读的节奏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注意朗读节奏
9、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翻译句子
按时
复习, 温习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品质高尚 能忍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
乐趣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多么高 尚啊,颜回!”
学习检测
表顺接,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能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 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解析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解析

论语十二则翻译及知识点原文和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原文: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词语解释
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
句子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第五章解读
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 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词语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而:表顺承,不译。忠:忠 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 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 识。
句子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了呢?”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教版】2015-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5课《论语十二章》(共64张PPT)

【人教版】2015-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5课《论语十二章》(共64张PPT)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 学习,循序渐进。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新的领悟 可以 凭借 成为 形容词作名词 可 以 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 体会,做到这样的程度,(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了。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也是 同“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用作意动。以„„为乐
考虑 在其中矣” 仁德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 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和学习方法,强调达到“仁”需要 的条件: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 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品质高尚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忍受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新版七年级上10、《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人教新版七年级上10、《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第四章
朗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词语
子曰:“温
新的理解和体 旧的知识 会。形容词作 故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顺承 可 以 为师 复习 名词 成为
矣。”
可以
凭借
分析文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 可以成为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 并称“孔孟”。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朗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词语
子曰:“知
代词,学问和事业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 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重点词语

通“又”, 独立做事 用在整数和 顺承 顺承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情 零数之间。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顺承
迷惑
指不能为人力所 顺承 支配的事 顺承
矩。”
顺承
超过,越过 规范,规矩
分析文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论语》十则
南昌县莲塘七中刘斌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背诵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从中找到修身养性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二、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四、练习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理解探究深层含义。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三、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

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积累、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2、背诵课文
六、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