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历乘加(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

考过程与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

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

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老师给大家每人发了两张作业纸,请你按顺序放在课桌角。老师听说咱

班的学生喜欢唱歌,请一位同学起头,大家一起唱吧!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准备,调整学生学习状态,缓解学生紧张气氛,为课

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课前复习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吧!

1.一班有4组同学去旅游,每组5人,一班一共来了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2.二班又来了15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吗?

(1)问题1:-----------------,解答------------

(2)问题2--------------------,解答---------------------。

3.我发现:要解决第二题中的问题1和问题2,都必需先求出( )的人数。

师:怎样列算式?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就是把二班的15人和三班的10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二、探究新知,理清思路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乘加问题) (出示课件)

1.师:旅游团马上要出发了,他们先来到了停车场。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声读一读。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每组9人,分成4组,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板书)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先解决第一题。谁能把信息(学生读到信息时,老师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生读

师:想一想,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写,师巡视

师:要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找生作业本展示)和他做的一样请举手。说说自己怎么想的?4×9=36 这一步是求得什么? 36+5=41 这一步是求得什么? 谁能像这样再说一说,学生说出先求,再求老师能及时表扬,并板书。两个同学再说

2.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要求一共有几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说老师贴问题}

生:先求已经分组的人数,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师贴两个问题,问:每一步怎样列算式?

板书算式:4×9=36 36+5=41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会想到已经分组的人数? 生说想法

①师:原来这位同学是从信息入手的(贴:从信息出发)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能求出什么?(4组有多少人?)我们还知道什么?(剩下5人)根据先求的4组有多少人和剩下5人,能求出什么?

用这种思路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生)

生:根据两条信息,求4个组有多少人,再加上剩下5人,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小结:从信息入手,根据两条信息,先求出求4个组有多少人,再加上剩下5人,就是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②师:除了从信息入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如果说不出,师贴:从问题入手。

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哪两个部分合起来?(已经分好4个组人数、剩下的人数)哪个知道了?哪个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找到两条有用的信息,师小结: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4个组人数和剩下的人数合起来,4个组人数不知道,所以找到有用的两条信息先求已经分好的人数。明白了吗?说给同位听。

3.师总结:思考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信息入手,一种是从问题入手,无论怎么想,都是先求4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充分放手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教师适时引导、规范两种思考方法:分析法、综合法。理清思路,知道要求一共有几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明白为什么先求这个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初步了解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

4.小练习课件出示:

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辆?学生自己做说想法,课件演示

(二)由扶到放,迁移类推(乘减问题)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谁来完整的读一读这道题。

师: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不会做?(会)完成在1号作业纸的第二题上。板:做。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师贴,板书:7×3=21(辆) 21-9=12(辆)

师:同意吗?为什么会想到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

生1:从问题入手,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小汽车减去大汽车的辆数,小汽车不知道,所以先求小汽车的辆数,再求多几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从信息入手,根据两条信息能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再用小汽车减去大汽车的辆数就是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师:无论怎么想,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再求大汽车比小汽车多几辆。做全对的请举手。画一面红旗。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了解解决两步问题的方法之后,类比迁移,从喜欢的思路方式入手,分析要求这个问题,就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三)对比两道题

师:大家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乘加乘减两张幻灯片对比} 预设:①信息相同;②问题不同;③都用两步解决;④第一步都是求小汽车有多少辆。

总结:都是用两步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求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还是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像这样用两步计算解决

的问题,我们都是先解决一个问题,再求最后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

师: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生:认真读题——理清解题思路——列式——检查结果是否准确。

师:在想的时候,用什么思考方法?

生:从信息入手、从问题入手。

小结:我们先读,理解题意;再想,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思考时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信息入手;最后做。(按照一读、二想、三做的步骤解决问题,在想的什么可以从信息入手,也可以从问题入手) 【设计意图: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师:自主练习1 按照刚才的步骤先读一读、再想一想、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

(指明汇报或投影订正)你是怎么想的?要求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全对的画红旗。

【设计意图:这是乘加、乘减的基础题,让学生独立读、想、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连一连

智慧乐园的气球真好看,小明买气球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读题,出示问题和算式。怎么连?你怎么想的? 第一个问题和第2、3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个问题是后两个问题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分析要求的问题和第一步问题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小红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旅游时还不忘读书呢!

出示:小红每天看8页书,看了7天,还剩几页?

你能解决吗?(不能) 为什么?要求剩下几页,得知道什么?(看过的页数、一共的页数。) 看过的页数能求吗?一共的页数呢?

生:缺少一条信息。

师:缺少一共的页数,我们加上“一共有60页”。现在能做了吗?把信息加在作业纸的空白处,完成。

订正,你是怎么想的? 有没有错题?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按什么步骤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想的时候有什么思考方法?

组内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要求人人都说。

2.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反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结合算式明确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4.比较异同:理解各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总结方法:说说刚才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强化检查习惯。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田横镇中心小学 李仲铮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 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4×3=?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3×3+2= 3+3+3+3-1=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兴庆区二十三小学贾雯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015-12-0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利用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从乘加、乘减算式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青岛版六三制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计算法则》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才会喜爱数学。本课我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意义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算理上的指导,放的太少,说的太多。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错误情况,如:运算顺序弄错、脱式的格式不对、在乘减的混合运算中将减数与被减数的位置颠倒等,于是课后我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计算练习,并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出在哪里,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1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中的内容。本 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 1-5 的乘法口诀后 进行教学的。例 5 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 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 3 × 3 + 2 ”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 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 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 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 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

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 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 × 2 =

2 ×4 = 4 ×4 = 1 ×3 = 3

2 = 1 ×4 = 3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以开火车形式汇报答案,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说说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 4 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 3 人。)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可打印修改)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龙紫英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 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引导语言,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明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图形题)指名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使用的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教师谈话:同学们去过公园吗?今天小明的妈妈就带小明去游乐园游玩。瞧,他正在玩什么?(课件出示P58游乐园图。) 生:旋转木马。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3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 师: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实际上却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也就是减掉。列式:4×3-1=11(个) 3、引导观察算式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能读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回答)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里既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那么,这两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我们先算什么?(在3×3下面画一横线)这部分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4、小结: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P58做一做第2题 2、完成P58做一做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通过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 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 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 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 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 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 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 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 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 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 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 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 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 关于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1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我没

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的个人教学反思2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几道复习口诀的题,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部分出示) 3×5=15 4×3=12 二四得八一七得七 2.看图列式。 出示3组木马,每组都有3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 3+3+3=9(人)3×3=9(人)

二、探索新知 1.导入 继续出示3组木马,再出示1组木马,但是有2个人。问:一共坐了多少人? 2.自主探究 认真思考,你会怎么解决这道问题。请将你的算式写到纸条的背面。 可能出现的答案:3+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3×3+2 予以肯定,且板书。 教师追问: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代表什么?谁可以给大家解析一下? 3.个人展学 请至少2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3×3表示坐满的三个木马共有9个人,2表示没坐满的那两个。他们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 教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各问题?(谁的式子和这个不一样) 3+3+3+3-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3×4-1=11(人)予以肯定,且板书。

5.小组合作,探究式意 以同桌为小组,讨论一下,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假设有4组都坐满。3×4=12,但多算了一个人,所以减1。 至少叫3位同学说说这各式子的意义。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口诀计算。 大家看这两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式子有些不同,不仅有乘法还有加法,这个不仅有乘法还有减法。那么以后再这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大家可要记住哦。(板书: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 1.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学生打开课本在书上完成。独立思考。 2.展示两种算法,且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3.及时点评 第二题: 1.完成题单上的题。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说出计算顺序。(先算。。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公开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李丽娜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4.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乘加、乘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秋天到了,小兔子一家要准备过冬的粮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兔子一家都有谁?小兔子家里有兔妈妈,兔爸爸和两个兔宝宝,他们分别是小白兔,小灰兔。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哪些粮食?小白兔采了2堆蘑菇,孩子们请你们数一数每一堆蘑菇各

有几个蘑菇? 生:每堆都有5个蘑菇。 师:小白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加法算式5+5=10(个) 师:它的简便算法谁会? 生:乘法算式5×2=10(个)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灰兔为过冬准备了什么粮食? 生:也准备了蘑菇,但它比小白兔多采了2个。 师:哦,那小灰兔采了多少个蘑菇,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加法算式5+5+2=12 (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课 师:有简便算法吗?小组交流,汇报成果 生:小灰兔采的蘑菇数量比小白兔多2个,意思就是在求小白兔采蘑菇多少的算式后面加上2就是小灰兔采蘑菇的数量。 师:5×2+2 是这样吗?那么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部分呢?(小组交流) 生:先算和小白兔采的一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先算乘法,结果是12个。 师:如果这样列算式呢?2+5×2 生:还是先算乘法,因为那两个是在5×2的基础上多出来的 师:那这样的算式我们还能叫做乘法算式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修改稿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改写--------------------------- 5+5+5+5改写--------------------------- 3+3+3+3改写--------------------------- 4+4+4+4+4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每盘分别有几个桃子?这五盘的桃子个数都相同吗?哪几盘的桃子个数是相同的?这四盘都有几个桃子?那一盘与这四盘个数不相同?第五盘有几个桃子?和前四盘相比,多了还是少了?少了几个?)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桃子?)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加乘 减教案人教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 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 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 4×3= 3+3+3+3= (灵活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 3×3+2= 3+3+3+3-1= 4×3-1=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9月18日上午,我进行了加入教师行列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课:小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于老师、曲校长和我们实验二小的各位前辈在我教课结束后,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实用、有价值的建议,使我在数学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天,我的收获颇丰! 以下是几位前辈的评课及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其整理如下: 1、课堂的放与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研究这一点不错。但是,在总结学生成果,呈现学生作品时存在问题。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随意的,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而且也会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节课呈现的内容也出现了。这使得本节课信息量大而不精。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节课我要重点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数学的抽象化思维。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我都是以生活

情景进行教学,如玉米被一个一个掰走,小汽车开走两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的体会到乘减是一个优势,但是却过于强调生活化,没有把乘减的数学抽象化思维展现出来,不能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数学算理,假设思维。 3、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与乘加乘减运算的梯度、联系没有诠释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连加、加减混合运算如何上升为乘加乘减运算,前后缺乏对比、总结与升华,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由于乘减的出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从乘减的角度设计本节课,这使得原来很顺应学生思维的乘加被忽略了,这也体现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缺乏经验,顾前不顾后,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这一需要我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磨练。 5、问题的提出方式。出示情境图后,所提出的问题应是玉米地里还剩多少个玉米?还是现在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玉米?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求一共,很多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加法,而如果求还剩,那么学生较倾向减法。 6、课堂中的很多细节需要我注意。如:对情景图的阐释,要说明每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三个玉米杆,让学生体会到3个玉米为一组。在列式解答时,需要加上单位,给学生留下答题要带单位的好习惯。 以上是各位前辈对我提出的几点建议,每一点都直中要害,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