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会计实务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会计实务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是会计实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报表的编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商品销售成本的概念。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以及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它是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它的计算和结转对于正确计算销售收入、盈利能力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都非常重要。
在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首先需要明确哪些费用是与销售商品直接相关的。
这些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原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原材料的购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商品的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的间接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用和工厂水电费等。
除了直接与商品生产相关的成本,还有一些与销售商品相关的费用需要计算和结转。
这些费用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为了促销和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销售人员工资和渠道费用等。
管理费用是指为了管理企业而发生的费用,如行政人员工资、办公用品费用和租金等。
这些费用在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以确保成本的公平和准确。
在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完工产品法和销售产品法。
完工产品法是指将销售产品的成本从制造成本中提取出来并计入销售成本,在销售产品时进行结转。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较长,库存周期较长的产品,如大型设备或建筑材料等。
销售产品法是指将销售产品的成本直接计入销售成本,不需要进行库存结转,在销售产品时直接计入成本和收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周期较短,库存周期较短的产品,如电子产品或食品等。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掌握正确的计算和结转原则。
在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时,需要准确核算每个项目的实际成本,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转销售成本

结转销售成本结转销售成本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结转销售成本的概念、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结转销售成本的概念结转销售成本是指企业将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转移到利润表上,以便计算销售成本和销售利润。
销售成本是企业为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总和,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1.加权平均法:按照销售商品的数量和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每个单位商品的平均成本,再乘以销售数量得到销售成本。
2.先进先出法:按照销售的先后顺序,先结转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成本,再结转后续进入库存的商品成本。
3.后进先出法:按照销售的先后顺序,先结转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成本,再结转先前进入库存的商品成本。
三、影响结转销售成本的因素1.销售数量:销售数量的增加会导致销售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
2.销售价格:销售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销售成本的计算,价格上涨将增加销售成本,价格下跌将减少销售成本。
3.原材料价格: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销售成本的计算,价格上涨将增加销售成本,价格下跌将减少销售成本。
4.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将导致销售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
5.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的增加将导致销售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
6.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的增加将导致销售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
四、结转销售成本的作用1.帮助企业了解销售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销售成本的变化,企业可以评估产品定价是否合理,制定销售策略等。
2.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结转销售成本后,企业可以根据利润表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和比较,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3.为税务申报提供依据。
结转销售成本可以准确计算企业的销售利润,为税务申报提供准确的数据,避免税务风险。
结转销售成本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结转销售成本的流程

结转销售成本的流程会计实务中,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当企业销售多种产品且又必须分别核算销售成本时,若采用传统手工方式编制销售成本结转凭证,常出现数据不准确现象。
用友T3财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销售成本核算功能,用户可以在总账系统中利用自动转账功能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也可以选择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利用核算模块实现销售成本自动结转。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用友T3中销售成本结转的处理方法及流程,欢迎阅读。
成本结转的方式和步骤如下。
后进先出法是后购买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全自动剖析得到,其企业成本价钱应不具备可修改性。
因而,计算机务必按_间顺序纪录销售产品总数及成本,出货时由客户入录出货总数,不入录成本价格,由计算机依照和先进先出法反过来的次序剖析得到成本。
步骤:首先是原材料的领料。
记提本月生产制造员工工资。
生产机器的折旧费。
商品常用原材料分配(领料原材料)。
薪水分配(计时工资、计件等)。
产品成本的分配。
结转生产制造成本。
结转市场销售成本。
结转成本销售额。
结转成本花费。
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软件实施方案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核算模块启用与否及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不同选择不同的实施方案。
1. 利用总账自动转账功能实现销售成本结转。
如果企业启用了总账系统,但没有启用核算模块,销售成本的结转只能在总账系统进行。
或者结转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存货种类又较少,则可以选择此方案。
在该方案下,销售成本结转的凭证在总账系统自动生成,并可在总账系统修改及删除,可以准确、快捷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
优点是涉及模块少,操作简便易行,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低。
缺点是获得存货销售成本的信息较少,不便对销售成本进行深入分析。
2. 利用核算模块完成销售成本结转。
如果企业启用了总账系统与核算模块,结转售出产品成本的计价方法要求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任何一种方法,存货种类较多,则可以利用核算模块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结转。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是将已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从"库存商品"帐户转入"营业成本"帐户的过程。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时间,根据企业经营特点、经营范围、经营管理需要而定。
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形式:
(1)逐日结转,是每天计算出当天的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转帐。
其优点是会计工作量均衡,并随时提供商品销售成本额与库存商品额,但每日工作量较大。
该种形式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的企业。
(2)定期结转,是在规定的时间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如旬末、月末、季末结转成本等。
其优点是减轻平时的工作量,缺点是结转工作集中在期末易出差错。
该形式适用于经营品种繁多,进销价格多变,商品交易频繁的企业。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有两种方法:
(1)集中结转法,在库存商品明细帐上逐一计算和登记各种商品期末结存金额,并加总求出全部商品或各大类商品期末结存金额,然后倒算出全部商品或各大类商品的销售成本,在总帐或类目帐上一笔结转的方法。
(2)分散结转法,在库存商品明细帐上逐一计算和登记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金额,再将各种商品销售成本汇总,在总帐和类目帐上一笔结转的方法。
经销企业成本结转方法

经销企业成本结转方法1. 引言经销企业是指以批发和零售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企业,其核心任务是将生产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销售地,以供消费者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经销企业需要承担各种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
为了准确计算和控制这些成本,经销企业需要采用适当的成本结转方法。
本文将介绍经销企业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同时,还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结转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来优化成本管理和决策。
2. 经销企业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2.1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
它通过将期初库存和期间进货的商品按照加权平均价格计算出单位商品的平均成本,然后再根据实际销售数量计算出期末库存和期间销售商品的总成本。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方便。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准确反映不同批次商品的成本差异,对于库存周转较快的商品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
2.2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FIFO)是另一种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
它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因此将期初库存中最早的商品视为首先销售出去,然后再根据实际销售数量计算出期末库存和期间销售商品的总成本。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批次商品的成本差异,更符合实际情况。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于库存周转较慢的商品会导致成本计算过高。
2.3 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LIFO)与FIFO法相反,它假设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
因此将期初库存中最晚的商品视为首先销售出去,然后再根据实际销售数量计算出期末库存和期间销售商品的总成本。
L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在通货膨胀时减少税负,并提高现金流量。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准确反映不同批次商品的成本差异,对于库存周转较快的商品会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
2.4 特殊成本结转方法除了以上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外,经销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些特殊的成本结转方法。
比如:•标准成本法: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计算实际成本和偏差。
成本结转的四种方法

成本结转的四种方法
成本结转是指将企业的费用或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或部门上的过程。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需要通过成本结转来确定产品成本,为决策、核算和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将介绍成本结转的四种方法。
1.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以事实发生的实际成本为依据来结转成本的方法。
它要求根据实际支出来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复杂度较高。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对成本核算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例如航空、电力等行业。
2.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来结转成本的方法。
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预测出的标准单位成本,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摊。
标准成本法能够提供与实际成本法相似的成本核算结果,但计算更加简便。
它适用于成本波动较小、生产过程稳定的企业。
3.承包成本法:
承包成本法是一种常用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结转方法。
根据承包合同的约定,将承包商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按照工程进度进行分摊,以得出成本结转结果。
承包成本法适用于工程项目较大、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对成本进行较为精确的结转。
4.综合成本法:
综合成本法是将实际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承包成本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结转方法。
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常
常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成本,综合成本法能够灵活地根据各种成本的特点来进行结转,提供更精确的成本核算结果。
总结:不同的成本结转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情况和特定的行业。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成本结转方法,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数据为决策、核算和管控提供支持。
如何结转销售成本

如何结转销售成本结转销售成本是指将一些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销售相关的成本项目转移到利润表中,以便计算该期间的销售成本。
结转销售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公司的销售业务的成本支出情况,以便进行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结转销售成本的步骤和方法:1.销售成本的定义和组成销售成本是指与销售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销售商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销售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销售业务的运输费用。
-销售业务的广告和宣传费用。
-销售业务的售后服务费用。
2.销售成本的计算和分类在结转销售成本之前,需要先对销售成本进行计算和分类。
通常的分类方式有两种:按产品和按功能。
按产品分类:将销售商品的成本按照产品进行分类,例如将所有A产品的成本、B产品的成本等分别计算和统计。
按功能分类:将销售成本按功能进行分类,例如将销售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广告和宣传费用等按照功能分别计算和统计。
计算销售成本的方法与分类方式有关,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
3.结转销售成本的步骤和方法结转销售成本是在会计期末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根据企业的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将销售成本分别按产品或功能进行计算和统计。
-将计算出的销售成本记录到会计凭证中。
通常会生成销售成本凭证,记录每个成本项目的金额和相关信息。
-根据凭证,将销售成本转移到利润表中。
将销售成本的金额与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相匹配,以便计算销售毛利润。
-完成结转后,销售成本会显示在利润表中,反映了该会计期间的销售业务的成本支出情况。
4.销售成本的监控和分析结转销售成本后,企业需要对销售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以便了解销售业务的成本支出情况,并进行经营和管理决策。
-通过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了解销售业务的盈利能力。
-分析不同产品或功能的销售成本占比,以便优化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
销售成本结转方法

销售成本结转方法销售成本结转方法是企业将销售成本从库存中结转到损益表上的方法。
销售成本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企业需要将这些成本逐步转移到损益表上,以便计算和分析销售利润。
销售成本结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根据库存中的先进产品先售出,即首先将最早进入库存的成本先结转到损益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保质期短、易腐烂的行业,如食品和药品。
2. 后进先出法(LIFO法):根据库存中的后进产品先售出,即首先将最晚进入库存的成本先结转到损益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因为后进的产品成本更高,可以在报表上反映最新的市场价格。
3. 加权平均法:将库存中各批次产品的成本按照进入库存的时间和数量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将该平均成本结转到损益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中的产品批次较多且不易区分的情况。
4. 特殊成本法:根据实际情况,将特定产品的成本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结转,而不考虑库存中批次的先后顺序。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中某个产品成本较高且具有特殊性的情况。
选择适当的销售成本结转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
FIFO法和LIFO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FIFO法在稳定的价格环境下,能够较好地反映库存成本的变化情况,因为库存中的较早进入的产品可能价格较低。
而LIFO法则能够适应价格上涨的情况,因为将最晚进入库存的较高成本结转到损益表上,反映了最新的市场价格。
然而,FIFO法和LIFO法都有其局限性。
FIFO法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损益表上的成本低估,而LIFO法可能导致库存成本高估,从而使利润水平降低。
因此,选择销售成本结转方法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特点、市场环境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等因素。
除了上述常用的结转方法,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的成本结转方法。
例如,批量平均法能够按照每批次的实际成本进行结转,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行业;标准成本法能够根据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结转,用于比较和分析成本差异。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是指将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和结转的过程。
正确的结转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企业销售活动的成本,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下面将就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期末加权平均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期初库存和期间的进货成本,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然后按照此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并将成本计入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成本的变动情况,适用于库存量较大,进货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2.先进先出法(FIFO):这种方法假设销售的是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因此先出库的商品成本会优先计入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周转速度较快,进货成本较为稳定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在进货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会引起销售成本的不准确。
3.后进先出法(LIFO):与FIFO正好相反,这种方法假设销售的是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因此后进库的商品成本会优先计入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周转速度较快,进货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但与FIFO相同,在进货成本波动较小的情况下,会引起销售成本的不准确。
4.特殊材料成本法:对于特殊材料的销售,如贵重金属、稀有元素等,采用特殊材料成本法进行结转。
这种方法是根据特殊材料的成本计算销售成本,以更准确地反映特殊材料的价值和稀缺性。
5.标准成本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标准成本计算销售成本,将实际销售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并进行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是在预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成本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的合理成本,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
对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销售活动,选择适合的结转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结转,以确保销售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企业还应根据销售成本结转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以优化销售策略和提高利润。
自定义结转销售成本公式

自定义结转销售成本公式
结转销售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1、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2、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运商品和进货批次少、销售能分清进货批次的商品。
计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
3、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存金额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金额+本期购入金额)/(期初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金额=期末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每次购入商品以后,根据库存数量及总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品种简单,前后进货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记账实操-存货结转销售成本的会计处理实例

记账实操-存货结转销售成本的会计处理实例存货结转销售成本,一般有四种方法。
即:先入先出(先入后出)、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会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种方法。
但同一类型的存货不能采用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先入先出(先入后出)先入先出或先入后出,都是以存货假定的流转作为前提。
假设,先入库的商品,先销售出去。
或后入库的商品,先销售出去。
先入先出法是对库存的一种追踪方法。
计算公式:库存商品单价=该批次的入库单价优点:可随时结转成本,结转过程直观易懂。
缺点: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当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结转的成本具有欺骗性,不能反应真实的企业利润。
案例:A企业,9月1日购入甲产品100件,入库成本10000元。
9月15日购入50件,入库成本6000元;9月对外销售甲产品120件。
假设月初无库存,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月末结存的成本计算过程如下:本月应结转成本=100×(10000/100)+20×(6000/50)=12400元本月末库存单价=6000÷50=120元先入后出则本月应结转成本=50×(6000/50)+70×(10000/100)=13000元本月末库存单价=10000÷100=100元结转成本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12400贷:库存商品12400月末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优点:解决了当商品进价波动较大时,库存成本核算不精确的问题。
缺点:只能月末结转成本,月度内由于没有单价不能结转成本。
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出库平均商品单价=[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案例:A企业9月1日购入甲商品100件,入库成本1000元。
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和结转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和结转是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为了准确计算销售成本,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执行商品销售环节中,企业需要对销售进价成本进行计算和结转,以此来评估销售利润和控制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和结转的相关内容。
首先,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是指在销售商品时,企业需要计算出商品的进价成本,以此作为销售成本的依据。
商品进价成本包括商品的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关税、进口增值税等。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企业从供应商处购买商品所付出的费用。
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商品的价格、运输费用和其它相关费用。
企业通常通过采购合同、发票等凭证来确认商品的采购成本。
2.进口成本:如果企业购买的商品是从国外进口的,则需要考虑进口成本。
进口成本包括商品的价格、国外运输费用、关税、进口增值税等。
企业需要根据进口合同、进口发票等凭证来确认进口成本。
3.加权平均成本法:加权平均成本法是常用的商品进价成本计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一段时间内的采购成本相加,除以相应的采购数量,得到商品的平均成本。
一般来说,企业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商品损耗和盗窃:在计算商品进价成本时,还需要将商品损耗和盗窃的费用考虑在内。
商品损耗可以是因为过期、剩余等原因导致的商品损失,盗窃则是指商品被偷窃而造成的损失。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品损耗和盗窃的费用,并将其计入商品进价成本。
了解了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方法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结转。
结转是指将商品销售进价成本分摊到实际销售的商品上,以此计算销售成本。
具体的结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结转方法。
按照先进先出法,企业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首先销售出去,最后进入库存的商品最后销售出去。
按照这个假设,企业将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的进价成本分摊到实际销售的商品上,以此计算销售成本。
批发企业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批发企业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批发企业库存商品销售成本是指批发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为销售库存商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和。
这些成本包括购货成本、库存商品的直接工资、运输费用和间接工资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批发企业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结转过程。
一、直接成本的计算直接成本是指与库存商品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购货成本和库存商品的直接工资。
1.购货成本的计算购货成本是指批发企业为进货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货款、运输费用和进口关税等。
购货成本的计算一般分为三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
先进先出法(FIFO)是指以最早期购入的商品作为卖出的基础,计算出库存商品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进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
后进先出法(LIFO)是指以最晚期购入的商品作为卖出的基础,计算出库存商品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的成本=期末库存×进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
平均成本法是将期初库存和本期购入商品的成本平均分摊到库存商品中,计算出库存商品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进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库存商品数量。
2.库存商品的直接工资的计算库存商品的直接工资是指与生产库存商品直接相关的工资支出。
计算方法为,将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库存商品的员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相加得到。
二、间接成本的计算间接成本是指与库存商品销售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库存商品的运输费用和间接工资。
1.库存商品的运输费用的计算库存商品的运输费用是指将库存商品从生产地或仓库运送到销售地点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公司的货运费、装卸费等。
计算方法为,将运输费用相加得到。
2.库存商品的间接工资的计算库存商品的间接工资是指与库存商品销售间接相关的员工的工资支出。
计算方法为,将非生产线直接从事库存商品销售的员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相加得到。
超市的成本结转方法

超市的成本结转方法超市是销售各种商品的零售商,其经营管理涉及到很多成本的结转,如商品成本、人员成本、场地租赁成本、设备维修成本等等。
因此,超市的成本结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超市的利润和经营效益。
本文将介绍超市的成本结转方法。
一、商品成本的结转商品成本是超市经营中最主要的成本,直接影响着超市的盈利状况。
商品成本的结转主要采用货物流转法和平均加权法两种方法。
1、货物流转法货物流转法是指以实际购进的货物成本为基础,根据销售情况按顺序计算销售成本的方法。
具体流程是:先将库存商品作为期初存货,加上当期进货,扣去当期销售,最后得到期末存货。
其中,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均按照实际购进的成本计算。
当期销售额则按照销售时的售价计算,销售成本根据销售额所占比例来计算,最后得出当期销售成本。
2、平均加权法平均加权法是指按照采购进货数量的加权平均计算商品成本的方法。
具体流程是:将当期进货的总金额除以当期进货总数量,得出平均成本,然后将库存商品的数量和当期进货的数量加在一起,计算出加权平均成本,作为当期商品成本。
人员成本是指超市员工的薪资、社保、福利等各种费用,人员成本的结转主要采用按工资科目结转和按部门结转两种方法。
1、按工资科目结转按工资科目结转是指将员工的实际工资按照科目分别计算,并将各项工资成本分别累加到相应账户上,最后根据科目核算结果计算出当期的人员成本。
按工资科目结转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分摊各项工资成本,缺点是需要较为复杂的核算。
2、按部门结转三、场地租赁成本的结转场地租赁成本是指超市所租用的场地的租金和维护费用等成本。
场地租赁成本的结转方法主要采用单月账务结算和年度账务结算两种方法。
1、单月账务结算单月账务结算是指将当期的租金和维护费用按照月份计算,并根据实际发生额进行结算的方法。
四、设备维修成本的结转设备维修成本是指超市所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换及相关费用等成本。
设备维修成本的结转方法主要采用实际发生法和预估法两种方法。
销售成本结转流程

销售成本结转流程:直接材料、直接工费(工资)——生产成本(完工后)—库存商品(售出后)—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分摊至)——生产成本相关分录及计算办法:1、材料领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或个别计价)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2、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工人)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人)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4、分摊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时或按机器工时或材料消耗数量或产品产量)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5、结转完工产品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6、结转售出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销售成本不能随便提取,应该按销售产品的成本结转。
也就是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产成品的销售数量。
如,产成品单价50元,销售价每件80元,销售500件,会计分录:(1)销售时借:银行存款等40000(80*50)贷:销售收入34188.03(40000/1.17)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5811.97(34188.03*17%)(2)结转销售成本时借:销售成本25000(50*500)贷:产成品25000(3)月末,结转销售成本时借:本年利润25000贷:产成品25000一般制造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分录:1、采购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2、材料领用借:生产成本3、计提工资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其他应付款—社保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现金/ 银行存款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借:制造费用贷: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5、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车间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营业费用(销售部门使用)贷:累计折旧6、月末,结转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产品消耗材料/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期制造费用总额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7、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8、销售借: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9、月末,计提附加税(增值税不在本科目核算)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贷:银行存款10、月末,结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和税金借:主营业务成本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1、月末,结转本月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12、月末,结转本月费用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针对你的问题,首先企业的产成品一般都会入库变成库存商品,实际销售产品,直接按照上面的销售处理。
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例题 某公司6月商品购入,发出情况如下: 3日:购入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 7日:购入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
10日:购入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
15日:发出15 个,求发出商品的成本。
经过具体辨认,15日发出的商品,5件是3日购进,单价为5元;5件是7日购进,单价为6元,5件是10日购进,单价为7元。发出商品成本=5×5+6×5+7×5=90(元)
先进先出法特点
可以随时结转商品发出成本,较为繁琐。若果商品收发较多、且商品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
01
02
01
02
毛利率计算法
此方法以商品本月销售额,按上季实际毛利率,匡算本月商品的销售毛利来计算本月商品销售成本。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额×(1-上季毛利率) 例题参考课本P38 例3-5。
任务五 商品销售进价成本 计算和结转
商品销售进价成本概念
01
知道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结转时间和结转方式
02
掌握几种商品销售进价成本的结转方法(重点和难点)
03
本节将要掌握的知识点:
本节目标
为什么要按时结转销售产品成本?
第一章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时间
貳
壹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
先进先出法
01
01
02
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 先购入的商品成本在后购入的商品成本之前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商品的成本。
02
例题 某公司本月商品购入,发出情况如下: 3日:购入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 7日:购入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 10日:购入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 15日:发出15 个,求发出商品的成本。 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的15个中,有10个是3日购进的,单价为5元;5个是7日购入的,则发出商品的成本=5×10+6×5=80(元)
结转成本的三大方法

结转成本的三大方法
结转成本是指把当期未完成的成本,转移到下一期继续使用的成本法。
它是会计中常
用的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用于确认当期利润的计算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实行结转
成本:
一、单位成本法
单位成本法也叫作平均成本法,是采用比例原则将结转成本分配至下一期。
根据单位
成本法,首先确定一个单位,该单位是上期结转成本与本期新增成本的净值。
然后将这个
净值分配到每一部分商品,并用当期出售商品的数量来计算每一部分商品在当期净计价的
成本。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将上期结转成本记入本期收入中,以本期销售额的价格计算出收入的方法。
即本期的成本只有新增的成本,上期的结转成本按原价计入本期的收入中,只有新增的成
本需要重新以本期的销售价格计算收入。
三、先成本零售价法
先成本零售价法也叫作零售价法,是指在每一期确定成本之前,先确定零售价,只有
当上期结转成本加上本期新增成本低于零售价时,成本才可以确定,否则只能把上期结转
成本加上本期新增成本降低至零售价水平,再进行结转成本的计算。
总之,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分配结转成本,所有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
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行结转成本的计算。
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实行精确的成本
管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取得更大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销售后,一方面要核算取得的商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还需要计算
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从理论上讲,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商品销售成本应包括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以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如运费、保管费、包装费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一般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成本只局限于已销售商品的购入价,而其在流通领域中继续追加的费用,则作为经营费用处理。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时间分,有逐日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
逐日结转是逐日计算出
商品销售成本后,逐日从库存商品”账户上转销,故又称随销随转。
这种方法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但工作量较大。
定期结转是在期末即月末集中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后,从库存商品”账户上一次转销,故又称月末一次结转。
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小,但不能随时反映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计算的程序分,有顺算成本和逆算成本两种。
顺算成本是先计算各种
商品的销售成本后,再计算各种商品的结存金额。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逐日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大。
逆算成本又称倒挤成本,是先计算各种商品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据以计算商品销售
成本。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定期结转,所以工作量较小。
按照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式分,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分散结转是按每一库存
商品明细账户逐户计算出商品销售成本,逐户转销,然后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结转商品销售成
本的依据。
采用这种方法。
账簿记录清楚完整,有利于加强对各种商品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考核,但工作量较大。
集中结转是期末在每一库存商品明细账上只结出期末结存金额,再按类目加总后作为类目账的期末结存金额,然后在类目账上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这种方
法可以简化计算和记账手续,但账簿记录不够完整,只能按商品类别来考核分析其经营业绩。
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及企业
的经营成果是否正确。
因此,就有必要根据各企业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一旦确定了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后,在同一会计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分批实际进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毛利率推算法等。
(一)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进价法,是认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计算该件或
该批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整批购进分批销售时,可以根据该批商品的实际购进单价,乘以销售量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X该件(批次)商品购进单价
采用个别计价法,对每件或每批购进的商品应分别存放,并分户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
对每次销售的商品,应在专用发票上注明进货件别或批次,便于按照该件或该批的实际购进
单价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这种方法计算的商品
销售成本最为准确,但计算起来工作量最为繁重,适用于能分清进货件别或批次的库存商品、直运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一个计算期内(一般为一个月)、综合计算每种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价、再乘以销售数量、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金额)
+ (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数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在计算公式中,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数量和金额,是指除销售以外其他的商品发出,包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发出加工商品、盘缺商品等。
这些非销售发出的商品,在发生时,即在库存商品账户予以转销,所以在期末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时要剔除这些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往往不能整除,计算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尾差,为
了保证期末库存商品数额的准确性,可以采用逆算成本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发出商品金额
-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较为均衡,也较为准确,但计算的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少,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并定期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再乘以销售数量、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十(本次收入前
结存商品数量+ 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比加权平均法更为均衡和准确,
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
并逐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X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
(四)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购进先销售的原则,以先购进商品的价格,先作为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用顺算成本的方法逐日结转成本,也可以用逆算成本的方法定期结转成本。
采用顺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先按最早购进商品的进价计算,销
售完了,再按第二批购进商品的进价计算,依次类推。
如果销售的商品属于前后两批购进的,
单价又不相同时,就要分别用两个单价计算。
采用逆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先进先出原则的推理也就是后
进后出的原则,在先计算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时,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小于或等于最后一批购
进商品的数量,即按该批商品的单价计算期末结存商品金额;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大于最后
一批购进商品的数量,即从该批商品开始向前推算,直到与期末结存商品数量相等时为止,然后,将这一系列金额相加,其总和即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后,再采用逆算成本的方法,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由于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是根据近期进价成本计价
的,因此,它的价值接近于市场价格,但每次销售要根据先购进的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收、发货次数不多的商品。
(五)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恰恰相反,它是根据后购进商品先销售的原则,以后购进商品
的价格,先作为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用顺算成本的方法逐
日结转成本,也可以用逆算成本的方法定期结转成本。
采用顺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先根据期末库存中最后购进商品的
进价计算,销售完了后,再从最后购进的一批起,依次从后向前类推,作为每次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依据,如果销售的商品属于前后两批不同的单价时,就需分别用两个单价计算。
采用逆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后进先出原则的推理也就是先
进后出的原则,在光计算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时,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小于或等于期初结存商
品数量,就根据期初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期未结存商品金额。
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大于期初
结存商品数量,即从期初结存商品开始,从前向后推算,直到与期末结存商品数量相等时为止,然后,将这一系列金额相加,其总和即为期末商品结存金额。
计算出来期末结存商品金
额后,再采用逆算成本的方法,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
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接近市场价格,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使
商品销售成本与商品销售收入相配比,但每次销售要根据后购进的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收发货次数不多的商品。
(六)毛利率推算法
毛利率推算法是根据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上季度实际毛利率,或本季度计划毛利率,
推算出商品销售毛利,进而推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商品销售毛利=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上季度实际毛利率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一本期商品销售毛利
上列计算公式可以比简如下: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 (1 -上季度实际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推算法,不是按库存商品品名、规格逐一计算商品销售成本,而是按商品类别进行计算,大大简化了企业的计算工作。
由于同一类别内商品的毛利率不尽相同,因此,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不够准确,一般适用于经营商品品种较多、按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有困难的企业。
不论采用哪一种计算方法,都要根据计算的结果,编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届时借记“商品销售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七)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由于毛利率推算法计算简便,因此,采用逆算成本方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在毛利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既能准确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又能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毛利率推算法与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结合应用。
即在每个季度的前两个月采用毛利率推算法,第三个月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