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基础人卫第二版教学大纲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课程负责人:闵敬丽课时:54学时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执笔人:闵敬丽开课单位: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医学部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医用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电解质溶液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医学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要求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对实验技能要求分为学会、熟练掌握两个层次。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化学课程的任务,化学和医药学的关系。
2、熟悉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基本掌握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
3、学会化学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把握化学课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的结合,突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有针对性,以够用为原则,避免高深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
同时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注重医学中的化学知识和现象的讲授,体现化学科学在医学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另外实验教学采取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医用化学基础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医用化学基础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时长:18周授课学期:大三上学期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有机化学基础内容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官能团与反应性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合成主题2:无机化学基础内容2.1:溶液与电解质溶液2.2: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2.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主题3:分析化学基础内容3.1: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2:滴定分析法与称量分析法3.3: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课、习题课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室等。
评估方法:作业、实验报告、考试、课堂表现等。
建议教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方面。
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中医文化学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名称中医文化学2.所属学科医学类——中医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3.课程类型必修课(48学时,2学分)4.学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教育部的教育精神和要求,结合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以中医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能在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和健康领域从事与中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5.授课学期与学时分配第1-2周:导论(4学时);学科前沿(4学时)第3-8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8学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8学时)第9-16周:中医药学发展简史(8学时);中医药典籍选读(8学时)第17-20周:中医药文化案例分析(8学时);中医药文化应用(8学时)6.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7.适用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8.学分要求本课程2学分,共48学时。
医学化学教案范文
医学化学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医学化学教学目标:1.理解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医学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3.掌握医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介绍医学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讲解医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离子、分子、化学键等。
c.介绍基本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原理,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d.讲解溶液中的浓度计算方法和浓度单位。
e.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功能。
2.医学化学的应用a.讲解医学化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如血液与尿液检查。
b.介绍医学化学在药物研发和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c.讲解医学化学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实验教学a.介绍医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和试剂,如分光光度计、pH计、色谱仪等。
b.讲解医学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c.指导学生进行医学化学实验,如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等。
d.教授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具,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讲解,解释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互动讨论:提问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对医学化学的理解。
3.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和试剂,加深对医学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考察学生对医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结果及分析等。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具:使用电子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
2.实验仪器:提供分光光度计、pH计、色谱仪等实验仪器供学生操作。
3.教材和参考书:根据课程内容选用合适的医学化学教材和参考书。
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共需要12学时,每学时计划50分钟。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时:介绍医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用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医用基础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医学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溶液与胶体1.溶液的组成表示法2.溶液的渗透压3.胶体与胶体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焓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3.化学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4.分配定律和混合物的分离第三章电解质与离子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3.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4.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第四章生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生物分子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生物分子的结构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3.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4.生物分子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如官能团、碳骨架等)3.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去等)4.有机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与应用1.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生物分子分析等)2.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和医学检验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成分的学科,而医学检验则是医学领域中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
2.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测试和结果报告等。
3.医学检验应用:介绍医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等。
4.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专业基础课-《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分:5 学时:90)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的必修课程,涵盖了无机、分析、物化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概念、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医学相关的重要化合物,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医用化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先讲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平衡基础理论、滴定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等基础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讲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制备以及在医学上的用途等有关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及其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稀释定律的概念和应用;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及计算;难溶电解质的组成与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的关系,沉淀的形成与转换的计算。
熟悉影响缓冲溶液性能的因素,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盐的溶解-沉淀平衡的影响。
了解正常人体体液的pH范围、缓冲溶液对稳定血液pH的作用;沉淀溶解平衡在医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酸碱的基本理论(电离理论、质子理论、溶剂理论、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理论);重点介绍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应用。
介绍弱酸、弱碱以及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酸、碱溶液中H3O+、OH-浓度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缓冲能力、配制方法和pH的计算;物质的溶解度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电池和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反应次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能斯特方程以及各种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有关计算。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医用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医用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机及有机化学,涵盖了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无机化学部分:1.溶液和胶体溶液2.电解质溶液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5.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学部分:1.烃的性质和命名2.醇和酚的性质和命名3.醛和酮的性质和命名4.酸和碱的性质和命名5.碳水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6.脂类和氨基酸的性质和命名7.蛋白质的性质和命名8.核酸的性质和命名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
学生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教师采用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实验操作等环节。
平时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
评估标准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医药化学基础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医学生提供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教材选择本课程根据最新的教育和医学理论,选用具有权威性和教学性的生物化学教材作为课程教材。
教材内容全面,包含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目标1. 理论掌握:学生应该理解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
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2. 实验技能:学生应熟练掌握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能够进行生物样品的分离、提取和分析。
3. 知识应用:学生应能将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如临床检验、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a.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b. 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结构c.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d. 脂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 生物化学代谢a. 糖代谢与糖尿病b. 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c. 蛋白质代谢与蛋白质相关疾病d. 核酸代谢与遗传性疾病3.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a. 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b. 实验室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c.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互动等。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评价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全面评估学生对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医用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八)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学时 )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轨道,电子云,四个量子数
2.核外电子排布
3.有效核电荷数
4.元素周期律
5.化学元素与人体健作用力( 4学时 )
二选教材:
参考书目:《无机化学》 天津大学 1992.2(第二版)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 1993.9(第二版)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实验室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使有关生物,医学类学生在化学有关领域打下广泛和深入的基础。有利于后继各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时,能合理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现代价键理论
2.共价键类型
3.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4.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物质性质的影响
重点: 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分子间作用力
(十)配位化合物( 6学时 )
1.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配离子的离解平衡及其有关计算
3.螯合物
4.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5.配合滴定法
重点: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配合平衡及其有关计算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课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课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一)绪论( 2学时 )
1.本课程教学目的,进度简解
2.物质的量,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
3.元素的氧化物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用基础化学课是医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根据医科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扼要地介绍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打下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医用基础化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能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56学时,教学时数分配如下: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2、化学与医学的关系3、医学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熟悉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了解医学化学的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认识学习医学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内容:1、溶液的浓度表示法及其换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分数浓度。
2、溶液的渗透压: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熟悉渗透现象的产生和条件,渗透压和浓度、温度的关系及渗透浓度的一般计算。
3、了解渗透压的概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教学内容: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2、酸碱质子理论。
3、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计算。
2、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配制,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教学要求: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Kw的含义。
2、掌握一元弱酸、一元弱减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的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的计算、配制。
4、熟悉酸碱质子理论。
5、熟悉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
6、了解缓冲容量。
7、了解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第四章胶体溶液教学内容:1、溶胶:性质、结构、稳定因素。
2、高分子溶液。
教学要求:1、掌握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
《医用化学》教学大纲
【教材】
理论教材:《医学化学》第六版,陈常兴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实验教材:《医用化学实验教程》 于秋泓 杨晓萍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参考书】
《医学化学》第五版,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础化学》第七版,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七版,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目的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了解配位平衡简单计算。 3.了解影响配位离子稳定的因素。 4.了解什么是螯合物和螯合滴定。 5.了解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授课时数] 2 [授课内容]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一)溶液 pH 值的影响 (二)配位平衡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三)配位平衡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 螯合物和螯合滴定 一、螯合物和螯合效应 二、螯合滴定 (一)EDTA 的结构和配位的特点 (二)溶液 pH 值的控制 (三)滴定终点的判断 (四)应用示例——含金属离子药物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学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陈常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理论课及实习课学时分配表( 三年 制)
章节
理论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分配 实习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2Biblioteka 第二章溶液5
2
3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7
4
3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2
2
第五章
电极电势
4
4
第六章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І前言基础化学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相关内容的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
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变化与生命过程的关系,都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
因此基础化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块基石,是学好医学后续课程的基础。
在基础化学这门课中主要介绍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溶液及其浓度计算、原子结构、氧化还原过程等,以及分析化学的方法。
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打好基础。
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离、缓冲溶液的配制等一些基本操作技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急救医学专业(方向)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4 :1。
即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20学时。
四教材:《基础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魏祖期,6版,2004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言一教学目的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浓度的计算,了解学好基础化学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以及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二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法定的量及其单位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本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领域中的生物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医学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2. 掌握生命体内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并能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参与和组织生物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2 生物化学反应1.3 酶及其调控1.4 能量转换与储存1.5 细胞信号传导和通讯1.6 基因和蛋白质合成1.7 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2.1 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2 重要生物分子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3 酶的活性测定与酶动力学实验2.4 DNA和蛋白质的电泳分析2.5 基因克隆与表达实验2.6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积极互动,拓宽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报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占总成绩的30%。
2. 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书面报告,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覆盖全年课程的内容,占总成绩的40%。
4.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作为加分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五年制本科医学基础化学教学总学时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授课45学时,实验操作27学时)的理论教学计划制定的。
医学基础化学是医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化学基础课,学好医学基础化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础化学》理论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应使学生对于溶液等基本性质,结构化学等基本理论以及容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理论课上应重点讲授,亦为学生考试的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应选择性讲授,学生要熟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提高,教师也可选择性讲授,一般不安排在考试范围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补充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新内容,学时安排可酌情变更。
本大纲对应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化学》第一版。
绪论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以及基础化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基础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一、目的要求1、掌握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标度。
2、掌握用凝固点降低和溶液渗透压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应用。
4、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和胶团的结构。
5、熟悉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产生渗透压的原因和规律。
6、熟悉溶胶的稳定因素和聚沉作用。
7、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1、分散系的分类。
2、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标度。
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
3、稀溶液的通性。
溶液的蒸气压,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力。
4、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5、溶胶。
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胶粒带电的原因、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一、目的要求1、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2、掌握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3、掌握利用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4、熟悉系统、环境、相、状态函数、化学反应进度等基本概念。
5、熟悉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利用标准摩尔熵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
6、了解热和功的概念。
7、了解热力学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系统,环境,相,状态函数,热和功,反应进度。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能,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3、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
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利用标准摩尔熵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4、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第三章化学平衡一、目的要求1、掌握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方法。
2、掌握用热力学方法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3、掌握反应商判据,会判断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行方向。
4、熟悉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5、了解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二、教学内容1、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标准平衡常数。
3、标准平衡常数与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
4、用标准平衡常数预测反应方向。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下列基本概念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半衰期。
2、掌握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的特征及有关计算。
3、掌握Arrhenius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应用。
4、熟悉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5、了解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及其特征。
6、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7、了解催化作用理论及酶催化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3、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4、简单级数反应。
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零级反应。
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Van't Hoff 近似规则,Arrhenius方程。
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章酸碱解离平衡一、目的要求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2、掌握一元酸、碱溶液中H3O+浓度和pH的计算方法。
3、掌握酸、碱标准解离常数(K a、K b)的应用及共轭酸碱对K a、K b的关系。
熟悉其有关计算。
4、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掌握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6、熟悉活度、活度因子的概念。
7、熟悉多元弱酸、多元弱碱H3O+浓度和pH的计算方法。
8、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方法。
9、熟悉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及在恒定血液pH过程中的作用。
10、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11、了解离子强度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12、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缓冲作用原理。
二、教学内容1、活度和活度因子。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活度和活度因子,离子强度。
2、酸碱质子理论。
3、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共轭酸碱K a、K b的关系。
4、酸、碱溶液中H3O+,OH-离子浓度计算。
一元弱酸H3O+浓度的计算,一元弱碱OH-浓度的计算,多元弱酸H3O+浓度的计算,多元弱碱OH-浓度的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一、目的要求1、掌握氧化值的定义,能熟练确定元素的氧化值。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极反应的Nernst方程,会用Nernst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5、熟练地写出原电池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电池符号,计算电动势。
6、了解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值,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
2、原电池。
3、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电极电势的产生,原电池的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
4、Nernst方程式。
5、电极电势的应用。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目的要求1、掌握原子轨道,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等概念。
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规律。
3、掌握多电子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熟练写出前四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并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及结构特征。
6、熟悉氢原子 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1s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形。
7、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8、了解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内容1、微观粒子的特征。
氢原子光谱和Bohr 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
2、氢原子结构。
Schrodinger方程,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的图形表示,概率密度和电子云,概率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径向分布函数图。
3、多电子原子结构。
Pauling近似能级图,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元素周期表。
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电子层结构和族,外层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5、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电负性。
第八章分子结构一、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价健理论的基本要点和σ键、π键的特征。
2、掌握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和杂化类型,利用轨道杂化理论解释简单分子或多原子离子的空间构型。
3、掌握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4、熟悉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应用该理论解释第一、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形成及稳定性。
5、熟悉氢键的类型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了解 van der waals力产生的原因、分类。
二、教学内容1、现代价键理论。
氢分子的形成,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类型。
2、轨道杂化理论。
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轨道杂化的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3、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简单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实例。
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一、目的要求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方法。
2、掌握配位个体标准稳定常数的意义及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螯合物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4、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据此理论判断某些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稳定性和磁性。
5、熟悉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配位化合物概述。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化学式书写原则,配合物的命名。
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螯合物。
4、配位平衡。
配位个体的标准稳定常数,标准稳定常数的应用。
第十章滴定分析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方法。
2、掌握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4、掌握滴定分析法测定结果的计算。
5、熟悉几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颜色。
6、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了解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
二、教学内容1、滴定分析法概述。
滴定分析法术语,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酸碱滴定法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