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10项医院感染制度
![10项医院感染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b28012c8d376eeafaa3173.png)
院感制度—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1、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感染病例感染检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将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在本科的院感登记本上.3、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把院感卡上报道院感管理科.4、科室院感兼职人员每日检查手术病人有无切口感染,发现后及时告知主管医生病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查,做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7、医院感染管理科设专人每天对全院在院病例进行监测,并根据检验科提供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重点监测。
8、、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9、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病例监测、报告制度,全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病例楼爆率≤20%。
10、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医院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对漏报病例的责任医生进行扣罚。
院感制度—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事件)报告制度1、按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院内发生3例同种同源或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或怀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感控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
3、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
4、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5、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院感管理十条核心制度 (1)
![院感管理十条核心制度 (1)](https://img.taocdn.com/s3/m/f09938770242a8956aece447.png)
第二章感控分级管理制度第一节医院感控管理组织分级↓↓↓注:医院法人为医院感控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为感控实践者,有责任、有义务遵守感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第二节 各级人员在感控管理中的职责一、医院感控委员会职责1、认真贯彻医院感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感控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控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职责。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感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感控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控感办人员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制定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及流程等,并组织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对本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及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立本院的感控管理工作重点,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对感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
4、研究并制定本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院感暴发处置预案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5、对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的购置进行监督审核,对其保存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6、对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指导;负责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1f19b5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0.png)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三)感控标准预防办法执行管理制度 • 1、涵义。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
执行感控标准预防办法规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含手卫生、隔离、环境清 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办 法。医疗机构应该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 控标准预防办法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 占、削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办法落实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26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②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该对污染器械/物品进行彻底 清洗。但针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 病病原体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 该先消毒。
• ③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清洗消毒灭菌管 理规范和对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 测和反馈。
效防范因注射造成感染风险所采取,对接收注射者无害、 使实施注射操作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防止风险,以及注 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临床注射活动规 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30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要求。 • ①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负责
安全注射管理责任部门和感控部门或人员监督指导责任; 加强对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实 施无菌技术操作。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17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明确或可能感染传输能 力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含有取得 感染可能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隔离 屏障包含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 隔为基本伎俩,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 防为重点。
十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制度培训
![十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制度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d0f28b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2.png)
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
(2)基本要求。
①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制订并实施本机构的隔离措施管理规定。
②对需要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
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用诊疗物品应
4.加强针对本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多重 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5.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 核心措施,核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 生、接触隔离、环境清洁消毒、可复用器 械与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标准预防、减少侵 入性操作,以及必要的针对环境和患者的 主动监测和干预等。 6.规范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严格执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 择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新冠疫情实况
第一部分
感控分级管理制度
感控分级管理制度
(一)涵义。
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 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 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 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 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 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 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 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 查治疗区域等。
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
1.手卫生。 (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的规定和诊疗活动的需要,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持续推动和优 化手卫生实践的规范性要求。 (2)基本要求。 ①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订符合本机构实际的手卫生制度,全面推动手卫生的实施。 ②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宣 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的主体部门,日常实施自查与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9be019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8.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10项内容:一、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和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实施和有效执行。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消毒和消毒剂、科学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管理医疗废物、确保空气和水质的卫生安全等,全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三、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明确监测内容和频率,采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感染风险和趋势变化,为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措施提供依据。
四、教育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病例报告和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五、感染预警和应急:建立医院感染症状和体征的预警机制,及时报告和追踪可疑病例,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六、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感染管理: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消毒质量的监管,确保其安全可靠,防止医疗器械和设备成为感染的媒介。
七、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八、医院感染调查与处理:建立医院感染调查与处理机制,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病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九、患者隔离管理:建立患者隔离管理制度,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十、医院感染资讯和宣教:定期发布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资讯,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宣教,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确保医院安全和卫生的重要保障措施,医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需要的10项感控措施
![医院需要的10项感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1a9d0d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c.png)
医院需要的10项感控措施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及医务人员在院内获得感染,由于抗菌药物大量滥用,使医院易感人群发生显著变化。
H5N1,埃博拉、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出现使得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迫切。
医院感染伴随医院产生发展,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重要考评指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非常迫切。
一、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医院感染率是卫生部对三级医院监控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各种导管使用及机抗菌药滥用导致医院感染形势严峻,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
我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每年监测住院患者约140万,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流行,说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存在很多不足,迫切需要完善消毒灭菌设备。
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期间与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感染,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外部环境带来菌群引起感染。
医院感染是防止处理医院感染发生采取的防治管理措施,医院应急体系建设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外实现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的转变,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得到重视。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我国制定很多相关文件使医院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目前医院感染控制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二、医院感染管控10项措施1.构建高效运转院感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管理。
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医院领导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投入是为实现更大产出,卫生部门要出台管理组织评选政策,医院院长要充分认识到院感管理的重要性,协调各部门给予全方位支持。
医院感染委员会应以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医护药剂检验等重点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1.细化工作加强感染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要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工作制度与流程,将人物法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有机结合;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执行中不断修订完善,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细化管理制度。
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新)
![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新)](https://img.taocdn.com/s3/m/6bdc44aee009581b6bd9ebe5.png)
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一、成立感控组织体系,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多学科协作机制。
二、法定代表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临床、医技、后勤职能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四、感控管理层级为“医疗机构、感控科和临床科室感控小组”的三级管理模式。
各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相互推诿责任。
五、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控管理委员会、感控科、临床与医技等科室感控管理小组(包括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
六、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和技术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信息科、总务科、检验科等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七、医院及感控科教育并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素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八、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
九、特定病种、操作合计数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兵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十、感控科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修订日期:2020年1月16日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是执行医院感染监测的直接责任人。
必须按照规定完成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要求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履行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
二、感控科负责制定本院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按规范要求与临床科室配合完成监测工作: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逐步开展目标性监测等。
三、监测内容1、感控科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监测、手卫生监测、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监测。
2、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每年开展一次。
3、常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次(包含使用中的消毒液、手卫生、环境物表、预真空小型压力锅监测)。
4、紫外线灯管监测:每半年一次,更换灯管随时监测。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4e370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0.png)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人们休养治疗和康复的场所,而感染控制则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控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十项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医院感控的基础,主要包括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报告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对可能的感染进行调查和报告,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并对病例进行追踪和管理。
二、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是保障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杜绝废物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四、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和操作,加强对职业暴露后的监测、接种和报告,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五、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是保持医院整体环境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清洁与消毒程序进行操作,保持医疗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六、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手部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促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七、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用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八、患者管理制度患者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7ba42f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a.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1. 制度目的与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院环境、设备和工作流程的卫生安全,减少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和发生。
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和人员。
2. 医院感染管理责任(1)医院管理层应设立感染管理部门,并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与职责;(2)各科室应指定感染管理人员,负责该科室内感染管理事务;(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积极参与感染管理培训。
3. 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感染监测,统计感染情况;(2)对于发生的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
4. 感染预防措施(1)加强手卫生宣教,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2)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规定,确保废物不会成为感染的来源;(3)定期维护和清洁医疗设备,防止设备污染。
5. 感染源管理(1)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携带者,应及时隔离感染源,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诊断、隔离和治疗,避免感染的传播;(3)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病房环境和个人防护,防止感染的蔓延。
6.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1)医疗器械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2)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其正常运行;(3)对于受污染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洗和处理。
7.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1)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2)针对不同岗位和患者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8.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1)医院内部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2)定期检查和维护空调、水源等设施,防止环境污染;(3)建立医废处理制度,正确处置各类医疗废物,防止感染传播。
9. 感染事件管理(1)明确感染事件的识别和报告流程,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2)对于感染事件的发生,应进行溯源和调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建立感染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制度,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0155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b.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一)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技感染管理小组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有效开展感控工作。
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医院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S)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感控管理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和临床医技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模式。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设备、质量控制、门诊等部Il;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1、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级组织。
感控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书记、院长担任。
成员组成:感染管理科、医务科、药学部、护理部、信息科、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工程部、质控办、门诊部、检验科、供应室、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代表。
2、建立和加强感染管理科建设,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管理组织。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结合医院实际使用床位进行调整,专职人员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微生物检验、公共卫生等专业。
3、临床科室、检验科等临床医技部门应成立感染管理小组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与措施的落实。
(四)医院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医院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部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明晰职责,医院法定代表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能、临床与医技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积极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院长:作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5109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引起的新发的或与之相关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十项核心制度。
下面是这十项核心制度的详细内容。
1.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该委员会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人员、护士等相关人员,并具备组织感染控制工作的能力。
2.医疗机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等。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感染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时点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患者个人防护器具制度:医院应制定患者个人防护器具使用规范,明确各类防护器具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提供给患者。
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具,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感染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源的隔离与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6.感染性病例的诊断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制度,规定哪些病例应报告、如何报告,并建立病例报告的流程和机制。
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性病例,有助于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7.隔离与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和消毒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防护屏障、个人防护装备等;消毒措施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病房及设备的消毒等。
8.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的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指标、使用限制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3bf40e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c.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1.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医院应当制定有关感染控制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包括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全体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执行。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感染控制专家和医务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计划、监测感染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开展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执行洗手等感染控制措施。
4.加强手卫生:医院应当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并且鼓励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
此外,还应当制定洗手液的使用规范,确保其在医疗过程中的正确使用。
5.确保设备和环境清洁:医院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设备,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针对特殊的医疗器械,医院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指导方针。
6.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措施:医院应当建立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明确应该采取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流程,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
此外,还应建立消毒灭菌药物的采购和存储管理制度。
7.科学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当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限制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务人员应该坚持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测。
8.确保医疗设备的有效消毒:医院应当制定医疗设备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前经过彻底消毒。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设备,医院还应当做好采购和储存管理工作。
9.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并且通过定期讨论和分析感染数据来改善感染控制工作。
同时,医院还应当建立及时、准确的感染报告制度。
10.强化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医院应当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针对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十项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医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2f6c1fefa26925c52dc5bf63.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项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八、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4.手术部位感染5.血液净化(逶析)相关感染九、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主要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项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2.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4. 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d9db243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3.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1. 建立感染管理小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医生、护士和卫生防疫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管理制度。
2. 制定感染管理政策:医院应制定感染管理政策,明确感染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包括感染预防、控制和监测等内容。
3. 建立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医院应编制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设备消毒和消毒、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 确保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并报告各类感染病例和群体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5. 实施手卫生措施: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的宣教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并定期开展手卫生的监测和评估。
6.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医院应建立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按照规定进行,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7. 确保设备的消毒和维护: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消毒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8.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医院应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9. 提供持续的感染控制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和意识,确保他们能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10. 加强感染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医院应建立感染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感染控制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d2c337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8.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1.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使医院员工了解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规范。
2.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3. 加强手卫生,提供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提倡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洗手。
4. 实施严格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包括定期清洗和消毒医疗设备、床铺和隔离病房。
5.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6. 推行安全注射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确保医疗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感染。
7. 加强感染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感染扩散的风险。
8. 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感染控制,提醒他们正确佩戴口罩、采用好的卫生习惯。
9. 加强医院环境监测,定期检测空气质量、水质和消毒效果,确保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10. 加强感染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感染风险进行定制化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手术室加强手术部位消毒、严格控制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等。
第 1 页共 1 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https://img.taocdn.com/s3/m/3478f7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5.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项
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医疗设备、床铺、地面等。
2. 实施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在进入和离开医院时必须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
3. 加强患者隔离措施,针对具有传染性的患者采取单间或独立隔离房间的方式,以避免交叉感染。
4. 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感染风险。
5. 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及访客的健康安全。
6. 每位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如更换手术服、戴口罩、戴手套等。
7. 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都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消毒和清洁手术部位等。
8. 加强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管理,确保无菌操作和使用。
9.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的感染疫情,防止扩散和传播。
10.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对有感染症状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在痊愈后进行复工检查。
第 1 页共 1 页。
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
![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ae1d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2.png)
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培训小结本次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培训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为期X周。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感控十项核心制度的内容、意义和实施方法,提高了感控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对实际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对本次培训的总结及建议。
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让全体医护人员深入了解感控十项核心制度的内容、意义和实施方法,提高感控意识和能力,为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围绕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清洁消毒制度;2.隔离制度;3.预防性消毒制度;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8.卫生用品管理制度;9.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三、培训方法本次培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
其中,集中授课主要是由专业讲师对各项制度进行讲解和阐述;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感控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小组讨论则是让医护人员分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各项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改进方案;实际操作则是让医护人员亲自操作相关设备和方法,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巧。
四、培训效果评估本次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际操作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表示满意和认可,认为本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感控意识和能力,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医护人员对某些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五、培训对实际工作的改进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我们发现部分科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于是我们根据培训中掌握的知识和方法,重新制定了清洁消毒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使科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6c6fab5783e0912a3162ac5.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一、目的是指导和规范本院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二、政策法规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三、应用范围全院各科室,医院全体工作人员。
四、内容一、本院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等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二、本院的法定代表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本院设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医院感控委员会),医院感控委员会是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属医院质量与安全组织体系中的控制层。
四、医院感控委员会人员的组成(具体人员及职责详见2020年7月修订的明一院[2020]158号《关于调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成员的通知》)五、各部门职责(一)院感科职责: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及分管院长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不定期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件进行审核。
11、完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3a93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b.png)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是指医院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操作规程,提高医院职工和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疗事故和病人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点:1.创建感染防控委员会:医院应成立感染防控委员会,由多个科室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制定感染防控规章制度: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感染防控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医疗操作和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感染防控人员培训制度: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防控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等。
培训内容应根据员工岗位需求和不同科室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
4.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定期对各科室和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感染信息应及时汇总和分析,开展相关预警和应对措施。
5.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手卫生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各项操作前后的手卫生要求和方法,加强员工的手卫生培训和宣教,提高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
6.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应制定消毒灭菌制度,明确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方法和频率,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消毒灭菌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消毒灭菌工作水平。
7.废弃物处置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置制度,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方法,保证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群造成污染和危害。
8.隔离和防护制度:医院应根据不同病种和传播途径,制定隔离和防护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隔离条件和防护要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感染传播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9.食品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食品卫生制度,规范员工食堂和病患食品供应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职工的饮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项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2.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4. 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 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 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 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 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8. 血液透析室: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9.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 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
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
6.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7. 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9.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
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 医院应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农肥。
2. 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3. 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4. 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5. 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3.1 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