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与课标对部分教材内容的要求

合集下载

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说课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1、本学科的总体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基本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3.新旧课标的对比(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由原来的养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变为培养责任心意识。

可见新课标注重把学生行动上升为意识,从而指导行动。

(2)在课程内容中减少了目标这一环节只剩下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

把旧课标中强调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为以及和其他课程的联系,(3)增加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这一环节(4)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由原来的课程的追求调整为课程的核心。

新课标实验教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实验教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实验教材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教材分析对教材的透彻分析是搞好教学设计的第一部,如果教师吃不透教材,对教材内容、教材的编写思路,每章节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所占的位置似懂非懂,含糊不清,就很难把握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必须搞好教材分析,事实上教师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吃透课标和教材的过程,更是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

对教材的分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本节课的课题。

2、教材编者的编写思路(知识结构)。

3、本节(本章或本单元)知识在本单元(本书或整个年级段)所占的位置(或重要性)。

4、本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

5、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教具、学具、电教器材、电教课件。

二、学生分析对学生的透彻分析,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找出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分析应把握以下几点:1、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现有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知识的提出、探求、归纳、掌握等各个环节中,对常见问题、易发问题、偶发问题、要有充分的预见。

对学生的分析要从好、中、差三个层面进行。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立既要站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上,更要站在本章、本单元、本册,甚至整个年级段上。

要侧重确立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

即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必须了解、理解、知道或掌握哪些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学习应形成哪些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在情感方面,学生应形成哪些情感,如品德、礼仪方面、学术方面等。

四、设计理念任何教学设计都应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支承。

一是教师教的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回答怎样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怎样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怎样照准教学切入点,怎样突出三为主原则等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演示文稿-课标对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要求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演示文稿-课标对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要求及案例分析
• 例 42 :绘制学校平面图 • 例 43 :旅游计划 • 例 44 :象征性长跑 • 例 45 :估计高度 • 例 46 :分类计数
例 42 旅游计划
某人计划用 5 天的时间外出旅游,所需费用大概是多少 ? 目的分析 •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查阅资料、调查的能力。 •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的能力。 活动分析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目的地。 •学生自己调查研究,认真制订计划,根据计划计算费用
( 6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 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 7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 8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 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二、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践的案例
活动引申
• 高度和影子的关系 • 估计面积 • 估计体积 • ……
第三节 综合与实践的第二学段内容 举例及分析
一、课标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要求 二、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案例与分析 三、教材中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案例与分析
一、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课标要求
• 《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对第二学段的综合与实 践的要求是: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 践活动。
( 1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 识加以解决。
( 2 )能探索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性。
( 3 )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 4 )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 5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 旅行线路的问题 • 租车费用问题 • ……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2.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内 角和、外角和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了解图形的全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掌握两个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5.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述问题解决的理由,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和 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6.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 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2)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 的对称图形。
• (3)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 圆的轴对称性质。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形 丰
三角形全等的表示及特征

三角形的全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的 情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尺规作三角形 解决实际问题


形 图形全等的概念
的 图形全等特征
全 图形全等应用 图案设计 等
(三)本章主要教学目标
1.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折、拼、画)、想象、推理、交流 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 力)。
2.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 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相关行性质。 4.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 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 欣赏轴对称图形,在探索轴对称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 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完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标中的要求以及本册教材要求

(完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标中的要求以及本册教材要求

普通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标中的要求以及本册教材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6、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8、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6、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

7、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9、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

语文高年级课标要求

语文高年级课标要求

语文高年级课标要求
语文高年级课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与写字: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书写姿势等。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提高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阅读与鉴赏:学生需要具备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和鉴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能够品味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等。

3. 表达与交流:学生需要具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演讲和辩论技巧,能够参与讨论、交流和分享等语言活动。

4. 文化与传承:学生需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

5. 思维与创新: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能够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创作等。

以上是语文高年级课标要求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要求的落实,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7本教材)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7本教材)

2024届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要求(全国通用)【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6.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7.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8.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9.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课标要求】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

(完整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标要求

(完整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标要求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
4.能够独立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本单元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单元教学重点:
1.习小说巧妙的构思技巧。
2.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欧•亨利的资料。
单元教学难点:.
较深入地认识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适用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
4.能够独立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本单元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3.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三)习作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与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古诗词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语言、意境和修辞手法等;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能够朗读和背诵诗词;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解读诗词的意义;4.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自己创作古体诗词。

2. 教学方法:1.阅读与分析:通过阅读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朗读与背诵: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同时通过背诵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3.比较与对比:将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和对比,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4.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词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 教学内容:3.1 古诗词基础知识•什么是古诗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语言、意境、修辞手法等)•古诗词的分门别类(诗、词、曲等)3.2 古诗词的形式与风格•古诗的韵律与格律•古词的曲调与技巧3.3 古诗词的名家与作品•屈原:《离骚》•杜甫:《月夜忆舍弟》•苏轼:《江城子·十里春风才子倒》•李白:《静夜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4 古诗词的鉴赏和解读•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解读古诗词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3.5 古体诗词的创作•古体诗的创作要求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的创作,并进行分享和交流4. 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朗读和背诵表现等,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作业评价:布置古诗词阅读、鉴赏和创作的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测验评价:通过定期的古诗词测验,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掌握情况。

4.综合评价: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的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5.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周古诗词基础知识第二周古诗词的形式与风格第三周古诗词的名家与作品第四周古诗词的鉴赏和解读第五周古体诗词的创作第六周教学内容复习与总结6. 教学资源:•教材:《古诗词选读》•课件:包括古诗词的韵律、格律、名家作品等•网络资源:提供古诗词的听力材料、名家作品等7. 教学环境与支持:•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英语三年级上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要求

英语三年级上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要求

英语三年级上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一、深度评估1. 基本要求英语三年级上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首先需要从基本要求入手。

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生活化、游戏化和情境化的特点。

教材内容应该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语言能力新课标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比较严格。

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应重视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语言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

3. 文化意识另外,新课标对教材内容的文化意识培养也提出了要求。

应该注重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4. 学科整合新课标还提出了跨学科整合的要求。

英语教材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设计应该贴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的要求,采用互动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广度评估1. 词汇和语法在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中,对词汇和语法的覆盖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材内容应该囊括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逐步拓展到更加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应用,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

2. 阅读和写作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相对详细的要求。

教材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书写,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口语和听力新课标对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也有明确的要求。

教材内容中应该设置丰富的口语和听力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

4. 文化介绍新课标对教材中的文化介绍也提出了要求。

教材内容应该涉及丰富的文化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西方节日、传统习俗、名人故事等,以便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英语三年级上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非常全面细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学科整合和跨文化交际,更加符合当今时代对英语教育的要求。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五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五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五篇)第一篇: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2.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标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强调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6. 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1.知识技能方面。

(1)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能运用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与分数、比、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和容积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能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综合、猜想和验证、归纳和类比等活动,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探索简单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以及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列方程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积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感悟模型思想。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数学]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五年级数学]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又是中年段的起始学期,因此,三年级教材承前起后,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增长、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考虑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后的长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小数和常见的量,初步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

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通过有层次、多样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另外,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使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得以准确地表达。

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探索简单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平常教学中加强操作练习,让学生养成先动脑筋再动手的习惯,边做边说过程,在操作中体验思考的魅力,通过加强画图练习,增强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具体可以通过每日一题本与纠错本来强化练习,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每日五分钟趣味数学谈、我说我的数学故事等: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日记来记录所思所想。

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能主动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或游戏,或者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接受知识。

二、教材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编写意图㈠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教材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学习小数的含义,比较大小和简单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扩达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发展学生的数感,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与课标对部分教材内容的要求蛟河十中一、课标1、物理学由和两部分组成。

2、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目标是3、课程基本理念:(一);(二);(三);(四);(五)4、物理课程应改革单一的以和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5、课程目标是:【1】【2】【3】。

6、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初中物理教材、教参和“学与教”设计测试题二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二节课是《电功率》本节的重点有三条分别是123本节难点是1、2、二、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共五节课请按顺序写出:1;2;3;4;5。

二、课标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要求1、“理解”层次(1)密度的概念(2)物体的惯性(3)机械效率(4)功率的概念(5)欧姆定律(6)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2、“认识”层次(1)质量的概念(2)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3)力的作用效果(4)浮力(5)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6)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7)功的概念(8)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知道”层次(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二力平衡条件(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物体浮沉的条件(5)阿基米德原理(6)防止噪声的途径(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8)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9)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10)机械功的概念(11)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测试题一蛟河九中填空题共10小题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的自然科学。

2. 课程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和。

3.物理内容标准既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同时也规定了。

4.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为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必须要把评价与评价结合起来。

5.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6.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7.“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初中课标对此能力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8.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9.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10.“STS”是指、答案二:一、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杠杆其他简单机械答案一1.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2、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3、基本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要求4、形成性、终结性5、: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6、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尝试运用7、书面或口头8、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9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答案十中、1、实验和理论2、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3、(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4、甄别和选拔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力学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1、下列实物属于哪种简单机械:(1)操场上旗杆顶端的小轮属于_______(2)码头上起重机吊钩上方的铁轮属于_______(3)家用缝纫机的脚踏板属于_______2、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m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移动了5m,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 J。

3、制冰厂工人,用冰钩夹着巨大的冰砖轻松在地上拖行, 是因为冰砖在滑行过程中,底面的冰由于克服,而使它的,冰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从而减小了与地面间的摩擦。

4、图10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

物体A重10N,当物体B 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_N。

二、选择题(每空?分,共?分)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A.声音有反射现象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快C.声音有折射现象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慢6、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B.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支持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7、用1 m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下面几种情况中对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有影响的是( )A.玻璃管的粗细 B.玻璃管的长短C.实验所在的高度D.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8、用手握住汽水瓶,汽水瓶并不滑落,这是因为( )A.手的握力大于汽水瓶的重力 B.手的握力等于汽水瓶的重力C.手给汽水瓶的摩擦力大于瓶的重力 D.手给汽水瓶的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9、两手对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10 N,这两手的拉力分别为( )A.5 N,5 N B.10 N,10 N C.0 N,0 N D.20 N,20 N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kg棉花质量与2kg木头质量并不相等B.将一铁块加热后压扁了,其质量不变C.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其质量变小D.宇航员将一块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小11、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0.2k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羊B.一只蚂蚁 C.一台电视机D.一个苹果12、酒精的密度为0.8×l03kg/m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l03kg B.每千克酒精的体积是0.8×103m3C.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l03kg/m313、如图所示,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浮力增大,ρl=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13题图15题图14、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压强大小跟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B.液体的压强大小跟液体的质量大小有关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跟容器底的面积大小有关D.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这一特点跟液体的流动性有关15、如图2所示,在水平的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通过空心塑料管向两球间用力吹气,会发现两只乒乓球:( )A. 静止不动B. 相互靠近C. 相互远离D.向同一方向运动1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17、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车此时没有惯性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三、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8、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挂钩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应怎样挂钩码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图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19、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图5甲、乙、丙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1)图5甲是1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的操作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5乙是2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的操作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5丙是3组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甲乙丙20、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四、计算题(每空?分,共?分)2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2 cm3,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后,原水下部分又有24 cm3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体积. (2)木块的密度.22、刘家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47m,当水库水位为130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23、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17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 合多少m/s?(2)若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40kW,则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多大?(3)若轿车消耗汽油0.25kg,其发动机的效率多大?(q汽油=4.6×107J/kg)一、填空题1、定滑轮动滑轮费力杠杆2、1.5×10 4次方3、摩擦做功;内能增大;熔化4、2二、选择题5、D6、A7、C8、D9、B 10、B 11、D 12、A13、C 14、D 15、B 16、D 17、B三、实验,探究题19、(1)用手直接拿砝码烧杯与砝码放错盘 (2)石块与砝码放错盘称物体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 (3)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理归位(或砝码用完没有放回砝码盒)20、 (1)③⑥ (2)液体密度 (3)①⑤⑥(或①⑤③){答两个也可,如①⑤}四、计算题21、28 cm3 0.75×103 kg/m322、解:坝底压强 P=ρgh =1.0×103`×9.8×130=1274000pa(提示:水深是130m,与水库大坝高度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