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建筑近代史变迁
沙面建筑的特点及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问题
建筑设计与装饰
广东建材 20 年第 6 06 期
沙面建筑的特点 及在城市发展 中的保护问题
张生强 ( 广东省 电子机 械工业设计研 究院)
广州, 既是一座有二干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 又是 较早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率先跨入现代化进程的城市。 沙面, 又名拾翠洲 , 位于广州老城 区的西面, 在今六二三
被焚烧的十三行商馆 , 看中了这块地 , 便胁迫两广 总督 白银的赔款中提取基建费用人工开挖沙基涌 , 边坡砌上
( 新 巴洛克风格 :9世纪的折衷主义也称 为 巴洛 2 ) l 是流行于当时建筑 、 画、 绘 雕刻 、 工艺等部 门的 把沙面租借给他们 , 然后在 《 天津条约》 所定 6 0 0 万两 克风格 ,
一
颇 具特色 。 壁或褚 红 或宝 绿 , 型或 尖顶 或拱券 , 墙 造 置身 廊组合, 形式简洁, 线条明朗, 无太多的装饰 。
其 中有如走进一个欧陆风情 的建筑博物馆 。 这里按建筑 形式, 大致可分为四类 :
(仿哥特式风格: 4 ) 沙面大街 的露德教堂乃近代梁柱
结构, 只在入 口门斗处作 了仿哥特 式的尖顶处理 , 好像 依然应用 了三段式划分, 玫瑰窗、 ( 新古典主义风格 :沙面 10 1 ) 5 多座欧式建筑 中, 特 竖立 了一个钟塔似 的,
色鲜 明的 4 座, 2 大多数为英、 法式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 垂直尖券等哥特式建筑语汇。 筑 。如沙面 大街 2 ~6号 红楼 是法 国式 , 美 国领 事馆 、 原 沙面建筑 的风格只能大致作以上划分。 具体设计手 汇丰 银行采 用 多种柱 式 , 合位 于 交叉 道路 转 折处 的优 法不是简单的 “ 配 拿来主义 ” 它具有 中西文化交融的痕 ,
沙面建筑近代史变迁[优选内容]
18世纪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
便在在十三行建起“夷馆”。在那之后,沙面逐渐结束了它作为接待外商要地的
时代,而成为达官富商、文人墨客寻欢作乐的地方。
江面繁荣景象延续到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侵略者带利炮坚船,溯珠
江河道而上,直逼广州城下,自顺治年间起设立的两个炮台之西炮台,不得已从
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
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
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 传教士。
行业知识
12
行业知识
13
• 苏联领事馆位于沙面大街68号,楼高三层, 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英国维 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 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 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 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 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 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故有沙面“西 红楼”之称。
行业知识
14
沙面会( Shamian Clubhouse) 又叫红楼 ( Red Mansion),位于 广州市沙面东端,现 沙 面大街6号,曾是粤海关 外籍高级官员住宅 楼兼 关员俱乐部。因其外观 为红顶、红墙,被 俗称 为海关“红楼”。广州 作为一个有长期对 外贸 易历史的城市,海关是 必不可少的。
备欠周,攻击很快失败,只得退守到沙面的西炮台坚持战斗。他们以城防大炮猛
烈攻击英军舰队,前后击沉二艘、击伤三艘。经过22日至24日三天的战斗,重创
英军舰队。25日又分兵迎击自四方炮台来袭的英军陆战队,战争期间,守城义军
在西炮台轰击盘踞白鹅潭的英军炮舰,击毁两艘,击烂三艘,奋战三天,直至弹
广州南越王墓的导游词
广州南越王墓的导游词广州南越王墓的导游词「篇一」在广州,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积淀深厚、富于异国情调、风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
因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19世纪中叶以后为英法殖民主义者所看中,辟为租界,后大兴土木,且成为驻穗外国人的乐园。
近百年后,沙面才被重新置于人民政府的管辖之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主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该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有着与广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围和生活节奏,由于岛上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
像某些欧州的小城一样,这里的路边有许多家咖啡馆、餐店以及酒吧,人行道上放满了优雅的小桌椅。
沙面适宜漫步,东西长只900米,南北宽只300米,来回走上两圈也不会累。
今天,沙面处处树木葱茏,路灯、雕像、凉亭、花圃、木椅和喷水池都是西式的。
最佳旅游时间:如果是欣赏沙面的欧式建筑的话,就要选择白天,因为这样才能看得清楚。
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6篇
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6篇Guide words of Guangzhou Shamian编订:JinTai College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广东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2、篇章2: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3、篇章3: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4、篇章4:广州沙面景区导游词文档5、篇章5:广州沙面景区导游词文档6、篇章6:广州沙面景区导游词文档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
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广州沙面导游词,欢迎参考!篇章1:广州沙面导游词文档沙面曾称拾翠洲。
在广州城区西南,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
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现为广州重要商埠。
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
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该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广东西关景点之沙面导游词
广东西关景点之沙面导游词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但它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州。
在广州十三行“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库区。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了十三行外国商馆。
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
无力抵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柏克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面便沦为英法两国的租界。
1861年,英法殖民主义者“租借”了沙面,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的河涌停泊。
1865年英领事馆迁入沙面,并出卖了部分租界地给外国人。
法租界也于1889年拍卖了部分土地。
英法虽各霸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绿化区,在南端设置等公共活动场所。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现已不复存在。
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的,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等。
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所谓殖民式,但已不再使用砖瓦和木材,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的手中。
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
国家曾拨款1000万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
1996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如今,只要你跨过Liuersan Luon,就会发现生活节奏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
这里实行交通管制,因此空气污染与拥挤的问题好了许多,咖啡馆,饭店与酒吧逐渐占据了人行道。
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
那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情。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
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摘要:以广州沙面岛为例,了在中国建造的欧陆风情建筑群,阐述了其开展历史,布局情况,保护状况以及其附带效应。
关键词:历史建筑群;欧陆风情1建筑群概况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沙面位于广州城区西南,是珠江上的一个小岛,与城区有河涌相隔,有5座桥与六二三路相连。
全岛呈椭圆形,总面积约0.3km2。
2建筑群开展历史2.1沙面租界的建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建筑群形成的主要时期,英法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强租沙面。
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西面4/5为英租界,租界内各种权力属于英法驻广州领事。
租界内有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和几条南北向的次干道,将沙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
到19世纪末,租界内的公共设施根本独立于城区,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等,租界内居民多是领事馆、银行等工作人员以及外籍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的规划是当时的殖民地建设中常用的手法,即先预留绿化和公园等公共设施场地,滨水空间重点打造且向居民开放。
另外路网密集,采用小方格网保证每栋楼房都有临街面。
当时的交通模式以步行为主,西方人在当时的背景按照自己的建造方式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区域。
2.2民国时期及以后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
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
沙面成为普通广州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时要求保护旧貌,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开放为旅游区供游人参观。
1999~2001年,广州市政府为了给沙面保护寻找到更多的资金,广州市政府提出了通过房屋置换逐步迁出居民,并且将欧式建筑翻新改造成为商业使用。
现在的沙面仍存在波兰、德国等领事馆及众多外事机构。
3建筑形式3.1建筑种类沙面的欧式建筑可以分为5大类。
广州风景800字高中作文
广州风景800字高中作文广州,俗称羊城。
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广州的交通非常便利,公交车很方便,还有地铁可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广州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广州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五羊石像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上。
它不仅巨大雄伟,而且逼真美丽,是广州市的标志。
五羊石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的老公羊。
这只公羊十分巨大,约十一米,光一只羊角就有一米多。
只见老公羊一只脚踏在一块巨石上,羊嘴含着一颗巨大的稻穗,回首遥望着广州辽阔的天地。
在老公羊的脚边,围绕着四只小石羊。
有一只小羊羔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鲜嫩的青草。
有一只小羊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还有一只小羊羔前脚下跪,仰头喝奶。
而母羊回头温柔怜爱地看着自己的小宝宝。
让人感觉非常幸福,和谐。
五羊石像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广州十分贫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有一天,五位骑着仙羊的仙人从天而降,为广州人们带来了鲜花和稻穗。
从此,广州人民过上了温饱幸福的生活。
之后,五位仙人腾空而去,留下了五只仙羊。
仙人离开后,仙羊便化作了石头。
所以,广州也称为“五羊城”。
五羊石像被五颜六色的鲜花包围,四周绿树环绕。
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看着雄伟美丽的五羊石像,我仿佛看到了广州更美好的未来。
以广州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广州,那是一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广州有许多值得中外游人观赏的景点:西关大屋、上下九商业街、广州塔、海心沙、花城广场等等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广州塔是最令我赞叹汪已的啊!它座落在珠江边!从远处看,它好象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珠江边迎风翩翩起舞,傲气极了,象对人高调地说:“你们谁有我这高贵的身段!谁有我这么美!”我心里想:你漂亮也不用这么骄傲嘛,我们知道你美,你要低调一点嘛。
嘿,她好象猜到我的心思一样,收起了那傲气。
对嘛,这就是你本来的性格嘛,漂亮而不张扬。
来到广州塔的脚下,我抬头往上看,噢,根本就看不到广州塔的最顶,它就象一位高大威猛的巨人一样守护着---广州。
资料二沙面简介
资料二:沙面简介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按一亩地一千五百钱地所谓租界费,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
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沙面东面1/5为法租界,约66亩。
以西4/5为英租界,约264亩。
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沙面的45英尺范围属于沙面租界。
中国船只不能停泊。
至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租界内各种权力则由英法驻广州领事直接控制。
沙面(shameen)曾称拾翠洲。
在广州城区西南。
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
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现为广州重要商埠。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
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建筑群老城边“西洋小城”闹市里休憩天堂
沙面建筑群老城边的“西洋小城”,闹市里的休憩天堂2010年04月13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沙面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
沙面的新古典式风格建筑。
建筑上鲜明地刻着的年号表明着它的年龄。
广州名片经典建筑系列总第142期候选名片141期沙面建筑群提名辞沙面建筑风格多样,堪称西洋建筑博物馆,又是广州近代史的缩影。
索引沙面是广州的文物保护区,拥有富有特色的建筑169栋,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53栋。
沙面建筑群的特色表现为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等。
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群,以及其承载的特殊历史,使沙面成为很多落足广州的人都会去看看的地方。
唯心沙面正在恢复它的灵性一个人如果失去灵性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灵性来自于哪里?至少它会来自于对世间五色、五音、五味的接纳。
执着五色让人眼盲,执着五音让人耳聋,执着五味让人口伤,就像一团团糨糊塞住了人疏通的管道。
灵性来自于真懂它们,超脱于它们,老子说,“圣人为腹而不为目”。
俗话说,真正懂世面的人就知道执着这些没意思,那时候的人看起来就清爽多了。
沙面显然还在见世面的过程里,纠结于形色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没有灵性,只是暂时被糊住了。
曾经在沙面的建筑前、阳光下留下自己的影像,自如地行走在其中,自在地体验沙面的宁静和无言的故事。
而如今的沙面像一个重伤病人,到处贴着膏药,焦焦躁躁,吵吵闹闹。
该如何再去欣赏沙面的灵性?眼前,还有人在那里拍照,矫情地寻找可以称得上美的地方,或许连这膏药们也被当做是美景,或者是值得纪念之物。
最好不要如此刻薄地说沙面。
这不便你去欣赏它。
而且也是忽略了每个人的成长可以是不同的。
沙面作为一个个体,当然允许有它的成长之路,从上上世纪出现,然后被当做租界,到接纳民居,到被破坏,到意识到要被保护,到敲敲打打,到被期待它呈现出某种模样。
沙面商用性质被居民用,强扭着做了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事,于是带来了伤痛。
但谁又能说,沙面一定要是什么模样呢?只是人们现在最想要它以建筑的模样记录某段时间的历史。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
沙面建筑系列一:解读老照片中的沙面建筑群沙面清末民初的建筑群有着浓重的历史底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增加对沙面建筑及其历史了解,近期找到一批沙面的旧照片,试图通过比对甄别,对当年的照片建筑物、地点进行解读。
旧照片按沙面建筑物位置顺序——从东至西、从北往南循序解读:图1:法兰西桥图1解:图1的法兰西桥也称为沙面东桥,1967年建人民桥时拆除,后来修建现在的一座连接人行匝道桥图2:1911年沙面英法驻军,当时正是辛亥革命时期,19世纪以来反抗外族侵略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加强戒备演习图2解:该照片拍摄位置在法兰西桥北侧沙基涌边院落前,当年该院落有对称的两所建筑。
现在该位置是婚纱摄影店,位于沙面北街1号旧捷克领馆东侧。
图1照片背景建筑只剩远端的法国警局楼,前端的建筑已拆除。
图2解备注:上图的解读博主后期发觉是错误的,其实旧照片背景建筑应该是沙面南街的太古洋行,旧照片的建筑应该是英领馆原始建筑的西副楼和南大门,详见博主后面沙面系列建筑三解读。
图3:建成于1906年晚清粤海关俱乐部大楼图3解:该大楼保存完好,位置在沙面大街北2~6号。
图4:当年的法国领事馆,也曾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图4解:迎亚运修饰后的旧法领馆,沙面南街20号图5:1940年沙面日本领事馆,太阳旗高高飘扬图5解:抗战时日本的领事馆,早期日本领事馆在沙面大街“台湾银行”位置。
该建筑现为沙面南街22号,毗邻法领馆,最早是中法实业银行(The China and France Industry Bank)图6:英法沙面驻军是本博旧照的主角,带我们穿越到1911年辛亥时期,游走旧沙面。
图6解:背景是法国天主教露德圣母教堂,现在沙面大街北14号。
图7:继续跟着英法联军,这处营房地点在哪里?图7解:营房还在,外貌仍留:沙面北街49号,建筑山墙屋顶标铭刻着建筑的落成年代:图7建筑于1887年,旧游泳池所在,旁边加建的平顶建筑标注建于1941年。
广州沙面的巴斯商人足迹
广州沙面的巴斯商人足迹1. 引言1.1 沙面的历史广州沙面是一座位于珠江口岸边的小岛,历史悠久,曾是广州市的贸易繁华地区。
沙面起初是岛外河的一个沙块,后因附近水面变迁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岛屿。
据史书记载,自唐代起,沙面就已经是广州市的商业繁荣地区之一。
在近代,广州沙面成为了巴斯商人的聚集地。
巴斯商人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活跃在中国南方的英国商人,他们以贸易为主要活动,经营着各种商品进出口生意。
巴斯商人在沙面设立了各种商号和码头,成为了当时广州市的商业重镇之一。
沙面在巴斯商人的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他们的商业据点和居住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留下了许多巴斯商人建筑遗迹,成为了广州市的历史名片之一。
沙面的历史与巴斯商人的活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广州沙面的独特风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2 巴斯商人的活动广州沙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曾经是巴斯商人的活动地。
巴斯商人是17至19世纪英国的贸易商人,他们在广州沙面开展了繁荣的商业活动。
巴斯商人活跃在中国南部,主要从事茶叶、丝绸和瓷器的贸易。
他们在广州沙面设立了许多仓库和贸易点,将当地的商品运往欧洲和全球各地。
巴斯商人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广州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使广州成为了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巴斯商人还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理念和技术,对当地商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商业活动使得广州沙面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投资者。
巴斯商人的活动不仅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也对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广州沙面留下来的巴斯商人的足迹是中西方贸易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广州沙面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巴斯商人的商业活动巴斯商人在广州沙面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海上贸易和货物交易领域。
他们经营着大规模的货船船队,往返于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将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产品运往其他国家,同时还从海外带回香料、珠宝、金银等珍贵商品。
广州沙面导游词6篇(精选模板)
广州沙面导游词6篇广州沙面导游词1今天我来到广州的沙面岛屿。
沙面岛是一个含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岛屿。
今天我来到沙面岛不单是为了完成作业,还是来沙面岛了解这里的历史的。
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感觉地面都快要被烤熟了似的。
我顶着头顶上的大太阳,顺着大桥来到了沙面岛。
现在是早上九点,当我的步伐踏进了沙面岛时,我瞬间觉得轻风拂面凉快极了。
我进了沙面岛往后右转开始慢慢的的地散步,眼望又宽又长的珠江河让我瞬间感觉神清气爽!随着鸟儿的欢叫声,我来到了沙面岛的炮台遗迹。
我看见两门即庄严又威武的大炮摆在坚硬的石台上。
我情不自禁地爬上了第一门大炮的炮筒上拍了一张照。
正当我要下来时,突然注意到第二门炮台的石台上刻着一段字。
我走过去把这些字仔细地看了一遍。
我看见上面写的是沙面岛的历史。
清政府统治期间因有一次打了败仗迫不得已才把沙面岛做成外国租界的。
大炮的表面是石头,如果你不认真观察绝不会发现大炮上还真有一个点火孔呢!我了解完后又出发去下一个地点:外国教堂。
在前往教堂的路上我看见了许许多多外国风格的房子呢。
那我就先从英式的房子讲起吧。
英式公寓的特点是非常有趣的。
英式房子的第一层比第二层高两倍。
除了英式的房子还有其它的`建筑物,不过我就不多说了。
在路上我看见了许多落叶,还有许许多多的大榕树。
进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些大榕树都是很老的了。
正是这些老榕树才能带给我们阴凉。
我随着轻风继续走往教堂了。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了神圣的教堂。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衬托着一棵棵绿葱葱的大榕树。
那无比神圣的教堂高高地竖立在天空中。
教堂的构造很特别因此我就先从房顶讲起。
这个教堂的房顶前部和我们的大房子一样都是三角形的,但是房顶的后半部是圆形的。
我顺着弯曲的道路走进了教堂我一进到教堂就禁不住惊讶起来。
教堂的内部不仅华丽无比而且无比柛圣呢。
教堂里有四根柱子,又高大又坚固坚硬无比。
教堂的发言台后面有几束花。
在教堂的后墙上有一个十字架。
教堂的窗户上有许多美丽的花纹呢。
广州沙面——欧陆风格建筑的“博物馆”
广州沙面——欧陆风格建筑的“博物馆”
陈忠惠;李石养(图)
【期刊名称】《广东建设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沙面,大概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
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岛,面积为0.3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
这里,格局井然,整饬规划。
苍翠参天的古树举目皆是,颇具特色建筑随处可见,三街五巷与景观林带组成幽静的滨堤步行区,俨然一个集居住和休闲一体的大公园。
从这里眺望珠江白鹅潭,更感江阔天高,心旷神怡。
这个岛上的欧陆建筑群由于颇具特色,故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羊城第九景”之誉。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陈忠惠;李石养(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广州沙面建筑风貌及其保护的建议 [J], 郑力鹏;曾昭璇
2.广州沙面近代建筑群分级与保护分类的意见 [J], 汤国华;张国栋
3.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广州沙面西洋建筑景观为中心 [J], 余冠臻;郭林林
4.中国欧陆风情建筑群--对历史建筑群广州沙面岛的调查研究 [J], 周炜洁;王诗潆;
高珊
5.广州沙面历史街区建筑风格研究\r——以胜利宾馆和白云宾馆为例 [J], 汪静;朴根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国传教士住宅楼旧址
法国传教士住宅楼旧址法国传教士住宅楼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翠洲社区沙面大街36、38号(沙面大街与沙面二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于清代。
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地上两层,四坡顶,亚洲殖民地式风格,檐口高度10.6米,总高16.7米,建筑占地面积423平方米,前院133平方米。
本建筑是典型的沙面早期建筑,前有低矮通透围墙围合的小院,后有用于厨房、佣人房的副楼。
本建筑虽然平面简单,但装饰丰富,除常见的装饰线脚外,正立面两侧稍凸出一山墙,其山花采用十字叠加半圆装饰,使人联想起天主教的十字架。
外廊特点是首层采用券廊,第二层采用柱廊,古典壁柱和独立柱有序布置,栏杆采用古典男性瓶形。
外廊门顶的气窗采用十字花木隔装饰,也是与屋顶十字山花呼应。
首层架高1.1米,架高层外墙开采光透气窗。
广州沙面建筑群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租界建筑群。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1859),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由中方履行赔款条约,雇工在北面挖人工河,叠石护岸,形成沙面岛,供英、法等国租用。
1996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以沙面岛石砌堤岸为界,其余以基涌外侧石砌堤岸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为从保护范围边线起向外延伸100米。
沙基涌和沙面岛岸边以外的水面,不宜修筑露出水面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六二三路临街骑楼建筑应保持传统风格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The Site of French Missionary Residence is a part of Guangzhou Shami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it is located at 36 and 38 Shamian Street,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building faces south, with brick, wood and steelstructure, two floors above ground, four slopes, and it is Asian colonial style. The eaves are 10.6 meters high and the total height is 16.7 meters. The building covers 423 square meters and the front yard covers 133 square meters.This building is a typical early Shamian building with a small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low walls in front and a sub-building for kitchen and maid's room in the back. This building is a typical early sandy building with a small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low walls in front and a sub-building for kitchen and maid's room in the back. Although the building is simple in a plane, it has a variety of decor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decorative threads, the two sides of the facade protrude slightly. The design of the gable is superimposed by cross and semi-circle decoration, which reminds people of the Catholic cross. The outer corrido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rcade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second floor is a corridor with pillars. Classical wall pillars and independent pillars are arranged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railings are in the form of classical bottles. The windows on the top of the outer corridor are decorated with cross wood partitions. The first floor is 1.1 meters high with windows on the high-rise exterior walls.The Guangzhou Shami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is a concession building group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Opium War, in 1859, the British and French aggressors forced the Governors of Guangxi and Guangdong to rent Shamian under the pretext of 'restoring foreign businesses' under the unequal Tianjin Treaty. Employees dug man-made rivers in the north and formed embankments by stacking stones, forming Shamian Island for rent to Britain,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In November 1996,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at the Guangzhou Shami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was added in the list of 'Cultural Relics of National Importanc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St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
侵略者挖了一道河涌把沙面和沙基分开,雇工
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沙面东面 1/5 为法租界,约66亩。以西4/5为英租界,约264亩。 规定沿沙面河涌宽90英尺,贴近 沙面的45英尺范 围属于沙面租界。中国船只不能停泊。
1940年的沙基涌,由英法建设沙 面租界时开挖,主要是为了防止 民众的骚扰与破坏,挖了一条长 一千二百多米、宽四十米的小涌, 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
现在的沙基涌
现在的沙基涌
沙面租界形成后,英、法侵略者开始在沙面兴 建各种建筑物。它以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道辅以几 条南北纵横的次干道,将沙面(约22万平方米) 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其中道路与绿化带占 了相当大的面积。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 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 局、电报局、商行 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 传教士。
作为欧洲人的一个 重要经济机构,银 行在沙面也是必不 可少的。各国在沙 面岛建造银行,有 利于他们的资金管 理,同时也未对外 贸易提供了便利。
曾作英国泰和洋行
曾作美国万国宝通银行
原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筑 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下段的出 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 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3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万形 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 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
沙面曾称拾翠洲。在广州城区西南。 原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宋、元、 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 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西炮台现状
西炮台反击英法联军 战斗激烈
说到沙面近代历史,就不得不提提沙面炮台。 广州市沙面南堤有一对清代城防古炮,炮口正对着白鹅潭,炮身经过岁月洗礼,有一 些锈迹和破损。这两门古炮是清代沙面西炮台的遗存,道光二十一年(1841) 在佛山铸造, 分别重3吨和4吨,在当时算是新式炮。
沙面会( Shamian Clubhouse) 又叫红楼 ( Red Mansion),位于 广州市沙面东端,现 沙 面大街6号,曾是粤海关 外籍高级官员住宅 楼兼 关员俱乐部。因其外观 为红顶、红墙,被 俗称 为海关“红楼”。广州 作为一个有长期对 外贸 易历史的城市,海关是 必不可少的。
令我们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沙面 露德圣母堂,它坐落在广州市 沙面同仁路22号(今沙面大街 14号),原是法国驻穗领事馆 的教友 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这是当时的法国人为 了满足自 己的宗教生活而建造的,是广 州著名的天主教教堂之一。
• 苏联领事馆位于沙面大街68号,楼高三层, 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英国维 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 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 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 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 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 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故有沙面“西 红楼”之称。
过程: 沙面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 库区。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 次鸦片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 了十三行外国商馆。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 了广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 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 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无力抵 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柏克 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面便沦 为英法两国的租界。
18世纪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 便在在十三行建起“夷馆”。在那之后,沙面逐渐结束了它作为接待外商要地的 时代,而成为达官富商、文人墨客寻欢作乐的地方。 江面繁荣景象延续到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侵略者带利炮坚船,溯珠 江河道而上,直逼广州城下,自顺治年间起设立的两个炮台之西炮台,不得已从 今六二三路与黄沙大道交界之北侧,迁至中流沙南面,炮口直指江面。 西炮台扼守着广州城的西南面,据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驻广州钦差 大臣琦善投降卖国,撤除江防守备,使英国侵略军得以长驱直进,闯入广州珠江。 1841年5月21日,张必禄指挥的川军,和以陈棠为首的西关纺织工人、以颜浩长 为首的怀清学社义勇军联合向盘踞在白鹅潭上的英军舰队展开全面攻击。由于准 备欠周,攻击很快失败,只得退守到沙面的西炮台坚持战斗。他们以城防大炮猛 烈攻击英军舰队,前后击沉二艘、击伤三艘。经过22日至24日三天的战斗,重创 英军舰队。25日又分兵迎击自四方炮台来袭的英军陆战队,战争期间,守城义军 在西炮台轰击盘踞白鹅潭的英军炮舰,击毁两艘,击烂三艘,奋战三天,直至弹 药用尽。
上段由第四层和屋顶组成。第四层立面 重点突出屋顶西南角的塔楼。塔楼顶和 搭身都采用古典夏兴武凤格。半球壳的 穹顶加在圆筒鼓座上构成塔顶,弯顶上 还竖立着旗杆。从塔身的四条结均方柱 由立在栏杆上用于装饰的帕拉迪奥式柱 左右伴着。而塔座采用巴洛克凤格,从 塔身四条结构方柱下部上下两段反向弧 线形肋脚。中段为了强调竖线条,竖立 贯通第二、第三层外廊巨拄列。西二面 对称地排列图柱和方柱,方柱采用叠柱, 图柱采用罗马式多立克双柱,方图柱交 界采用方圆柱叠合。南立面的方圆柱的 排列规律与西立面相同,只是图柱采用 单柱。罗马式多立克巨柱,严格遵循古 典程式。
此处1920年 旧照,原汇 丰银行广州 分行。“汇 丰”这两个 字据说是 “汇款丰裕” 之意。
靖海路
西堤
少儿图书馆
西堤
沙面一角
财厅
西堤-人民南路 口
下九路文昌路路口
历经百年沧桑,世事变迁,现在的沙面借助丰厚的历 史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 景区和休闲胜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 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建 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 是文物建筑,再加上岛上建有白天鹅宾馆等星级酒店,因 此经常可见不少海内外的游客在此流连。由于独特的建筑 风格,沙面也经常成为广告以及平面模特外拍的首选之地。 沙面历史身份地位的变迁无不印证着“弱国无外交”的正 确性,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避免历史的屈辱。步行于沙面之 中,感受着现代与历史,西式建筑与中式建筑的冲突,直 感沙面百年历程的风雨与不易。愿后世者勿忘国耻,以沙 面为鉴,且行且珍惜。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目录
Part 1
沙面历 史简介
Part 2
沙面 建筑历 史
Part 3
沙面光 影
沙面岛(简称沙 面,传统外文: Shameen Island 或Shamin Island) 位于中国广州市 荔湾区六二三路 的对岸,是珠江 上的一个人工小 岛,地处白鹅潭 北部,与广州大 陆隔着沙基涌相 望,面积约0.3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