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民间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考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和答案【部分内容】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考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和答案【部分内容】

2018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部分)课程代码:11342一、单选题1、“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

A.《蛇郎》B.《灰姑娘》C.《一千零一夜》D.《田螺姑娘》2、故事累积近四百篇的是()P71 阿凡提3、呆婿故事属于()A幻想故事B 生活故事C 民间笑话D 民间寓言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像生”到“相生”,再到“相声”5、《走西口》是属于()A.民歌B. 叙事长诗C.史诗D.传说6、民间说唱最早能追溯到()A. 先秦B.唐代C.宋代D.明代正确答案:C B A A A二、多项选择题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讲瞎话、.讲经、摆龙门阵、说白话?、讲古)下列是民间抒情悲剧长诗的有()P116 《特华之歌》《达稳之歌》三、判断改错题正确是打“√”错误的打“❌”并改正《田螺姑娘》属于生活故事。

×幻想故事P69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神话。

×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P66四、名词解释21.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AT 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1)动物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4)程式故事(5)未分类的故事。

22.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23.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情节并注重任务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24.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

民间文学概论1-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1-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1-推荐下载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 (【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6【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1分)A:特指的B:泛指的C:固定的D:指定的2、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1分)A:前秦时代B:两汉时代C:三国时代D:唐宋时代3、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1分)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4、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1分)A:人类起源神话B:宇宙起源神话C:洪水再生神话D:文化文明神话5、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1分)A:《淮南子》B:《抱朴子》C:《左传》D:《山海经》6、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1分)A:《乐府诗集》B:《诗经》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D:《楚辞》7、“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1分)A:字迷B:事谜C:物谜D:动作迷8、《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1分)A:“谚,俗所传言也”B:“谚,俗语也”C:“谚,俗言也”D:“俚语曰谚”9、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1分) A:民间传说B:民间小戏C:民间笑话D:民间寓言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1分)A:信天游B:花儿C:四句头D:爬山调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民间传说的特征有()(2分)A:可信性的内容B:传奇性的情节C:箭垛式人物形象D:意境优美生动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民间小戏的系统主要包括()(2分)A:花灯戏系统B:花鼓戏系统C:采茶戏系统D:秧歌戏系统E:道情戏系统13、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代表性歌圩活动有()(2分)A:瑶族的“盘王节”B:布依族的“月亮歌”C:京族的“唱哼节”D: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E:彝族的“跳弓节”14、民间文学传承人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特点有()(2分)A:具有表现场景的自然属性B:在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C: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D:与空间紧密联系E: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15、迁徙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2分)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C:以迁徙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朱自清.(2分)A:正确B:错误17、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是《卡勒瓦拉》.(2分) A:正确B:错误18、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2分) A:正确B:错误19、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的《罗摩衍那》.(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说唱的语言朴素易懂,具有轻便性的特点.(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仙话(4分)22、田野作业(4分)23、表演情境(4分)24、民间小戏(4分)25、民间寓言(4分)26、民间抒情长诗的特点有哪些?(5分)27、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对民间文学有哪些影响?(5分)28、人物传说的特点有哪些?(5分)29、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30、神话的文化史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31、文人、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哪里?(10分)32、什么是歌谣?结合具体作品,阐述民间歌谣的特征.(10分)1601-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艺术特征答案:B解析: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之一,即是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2、【主考点】民间笑话【副考点1】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副考点2】民间故事的界定答案:C解析:《笑林》出现在三国时代.三国魏邯郸淳撰.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3、【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广大民众的艺术趣味.4、【考点】宇宙起源神话答案:B解析: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5、【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D解析:从古籍记载来看,以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为例,书中不仅提到许多不同的国民和族名,而且介绍了大量各地不同的神灵形象与祭祀方式,且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神话系统.6、【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答案:C解析:今天所能见到的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全部录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其中绝大多数归入“清商曲辞”.7、【考点】字谜答案:A解析: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文人字谜带有一定学究气,民间字谜多为常用字,谜面语言平白通俗.如:王大姐头带两朵花(美);一点一横长,一飘到南洋;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廟).8、【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D解析: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尚书·无逸》中说“俚语曰谚”.9、【考点】民间笑话答案:C解析: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我国民间笑话的主要类型:揭露与嘲讽笑话、讽刺与幽默笑话.10、【考点】花儿答案:B解析: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富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主考点】可信性的内容【副考点1】传奇性的情节【副考点2】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ABCE解析:民间传说的特征:1.可信性的内容.2.传奇性的情节.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2、【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DE解析:民间小戏根据其流传情况和传统称谓分为六个系统:(1)花灯戏系统.(2)花鼓戏系统.(3)采茶戏系统.(4)秧歌戏系统.(5)道情戏系统.(6)道具戏系统.13、【考点】民间歌谣的传承答案:ACDE解析: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代表性歌圩活动有瑶族的“盘王节”、京族的“唱哼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彝族的“跳弓节”.14、【考点】时间答案:BCDE解析:传承人表演过程中共时态的自然时间.首先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其次,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不同文类、不同类型或主题的故事、歌谣,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演时间,表演者和听众都会自觉的沿袭传统形成的习惯,否则便是不合时宜.甚至有时有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的产生影响.15、【考点】中国史诗的多样性答案:ABCD解析:迁徙史诗: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民间谜语的特色答案:选项B.提出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的是周作人.17、【考点】芬兰史诗《卡勒瓦拉》答案:选项A.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具有鲜明的名族色彩和艺术特点,是19世纪编写而成的展现芬兰人民生活风尚画卷的史诗.18、【考点】传承特征答案:选项A.能讲一千余则故事,蜚声辽河两岸的辽宁籍民间故事传承人是谭振山.19、【主考点】巴比伦史诗【副考点】印度史诗答案:选项B.《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20、【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选项A.民间说唱的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第三节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种类,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2)内容较为复杂,既含有出世隐逸的消极思想,又包含积极进取精神,艺术表现手法奇特,想象别致.22、【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2)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23、【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2)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4、【考点】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答案:(1)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2)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25、【考点】民间寓言答案:(1)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2)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26、【考点】民间抒情长诗答案:(1)以抒情为主,没有故事情节,只有中心事件,片段叙述描写是为了抒情.(2)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情感.(3)一般结构比较松散.27、【考点】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答案:(1)显示了民间文学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作品与人民的生活一道发展,获得充沛的生命力.(2)由于遗忘和误传使作品某些精彩部分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残缺不全,甚至面目全非,造成对民间文学的损害.28、【考点】人物传说答案:(1)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2)包含民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民众普遍的价值判断.(3)融会讲述人的个人情感.29、【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答案:(1)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2)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3)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30、【考点】文化史价值答案:(1)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对于认识和研究史前人类的社会形式、生产、生活、艺术、信仰以及其他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2)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展示了远古先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成果.(3)神话作为人类最早最有影响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关于生命、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的叩问和思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接近人类的类本质的独特方式.(4)还体现在对人类文化史上各种文化现象所产生的深刻影响.(5)还体现在它的现实意义方面,体现为对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维护上.31、【考点】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不利影响答案:(1)首先体现在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2)口语化的民间文学自由述说,不拘一格,而书面的民间文学往往用语规范,因而不自觉地改变了民间文学的语体特征.(3)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4)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5)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歪曲.32、【主考点】歌谣的界定【副考点】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答案:(1)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和民谣两部分组成.(2)情真意切,袒露心声.(3)格调优美,形式多样.(4)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民间文学概论》考试真题1【附答案】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1分)A:马林诺夫斯基B:维柯C:汤姆斯D:丁乃通2、我们今天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1分)A:芬兰的《卡勒瓦拉》B:法国的《罗兰之歌》C:古希腊的《伊利亚特》D: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3、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产生于()(1分)A:神话B:民歌C:传说D:歌圩4、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1分)A:《诗经》B:《山海经》C:《中国民歌》D:《笑林》5、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1分)A:情景烘托,声情并茂B:以歌传言,以歌育子C:铺陈夸张,情感宣泄D:追求娱乐,形式多样6、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1分)A:洮岷花儿B:信天游C:河湟花儿D:爬山调7、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的是()(1分)A:阿尔奈B:阿尔伯特·贝茨·洛德C:汤姆斯D:理查德·鲍曼8、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1分)A:女娲黄土造人B:夸父追日C:创世纪D:后羿射日9、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分) A:189位B:166位C:146位D:119位10、狄仁杰的传说属于()(1分)A: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B:文人的传说C:清官的传说D:宗教人物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2分)A:是文学的源头之一B: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C: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D: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E: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2分)A: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B:更好地揭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C:有利于开展跨国、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D: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E:找出不同国家民族间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民间说唱的特点有()(2分)A:叙述性强B:通过第一人称的身份讲故事C:叙述体的口头文学D:演唱简便、灵活E: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14、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2分)A:纳西族的《创世纪》B:彝族的《梅葛》C: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D:壮族的《布洛陀》E:苗族的《苗族古歌》15、目前为止,花鼓戏的代表曲目有()(2分)A: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B:湖北花鼓戏《卖棉纱》C: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D:陕西花鼓戏《送樱桃》E:皖南花鼓戏《绣荷包》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的是《故事海》.(2分)A:正确B:错误17、被称为中国神话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03年蒋观云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2分)A:正确B:错误18、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2分)A:正确B:错误19、一般而言,谚语不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分)A:正确B:错误20、民间传说中提及的事物往往是虚构的.(2分)A:正确B:错误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AT分类法”(4分)22、相声(4分)23、民间谚语(4分)24、“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4分)25、箭垛式人物形象(4分)26、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5分)27、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28、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写作要求有哪些?(5分)29、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上的特征有哪些?(5分)30、为什么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其实践意义是什么?(10分)31、什么是表演情境?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10分)32、阐述文化人类学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10分)1607-广东省-民间文学概论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B解析:18世纪,创立神话哲学并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的是维柯.2、【考点】巴比伦史诗答案:D解析: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古老的一部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传说的汇集.3、【考点】生活抒情长诗答案:D解析:壮族的抒情长诗《嘹歌》长达一万六千多行,从头至尾采用男女一问一答的形式.嘹歌产生于歌圩.4、【考点】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答案:D解析:在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的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是《笑林》5、【考点】教育与人格提升功能答案:B解析:民间文艺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往往是以歌传言,以歌育子6、【考点】花儿答案:C解析:上下两节对称,结尾上双字尾与三字尾相间,形成单双交错奇偶相间的表达形式的民间歌谣是河湟花儿7、【考点】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答案:C解析:英国学者汤姆斯最早提出“Fol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词.8、【考点】人类起源神话答案:A解析:汉族古代最典型的人类起源神话是女娲黄土造人 ,故选A.9、【考点】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答案:B解析:中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共有166位.10、【考点】人物传说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物传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帝王将相的传说.二是民族英雄的传说.三是清官的传说.四是农民起义英雄的传说.五是近代革命领袖的传说.六是文人的传说.七是工匠的传说.八是神医的传说.九是宗教人物的传说.狄仁杰的传说属于清官的传说.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1、【考点】文学审美价值答案:ABCE解析:神话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在:作为文学的源头之一,开启了人类的叙事艺术, 而且对后世语言艺术的发展具有永久启示, 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12、【考点】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答案:ABCDE解析: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他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13、【考点】民间说唱的特点答案:ACDE解析:特点(1)叙述性强,为叙述体的口头文学.民间说唱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2)轻便性,演唱简便、灵活. 表现在说唱的作品短小精悍,演员少.(3)通俗性,语言朴素易懂.14、【考点】第一节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答案:ABCDE解析: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东部丘陵地区发现的创世史诗群有纳西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阿昌族的《帕米麻与遮米麻》、壮族的《布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故选ABCDE.15、【考点】民间小戏的系统答案:ABC解析:花鼓戏系统.代表性剧目有湖南《刘海砍樵》,湖北《卖棉纱》、《绣荷包》,皖南《凤阳花鼓》.三、判断论述题(共5题,共10分)16、【考点】和《佛本生故事》答案:选项A.《故事海》、《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是印度最著名的三部故事集.《故事海》堪称“印度古代故事大全“.17、【考点】神话研究概况答案:选项A.1903年,清末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成为中国第一篇神话学论文.18、【考点】幻想故事答案:选项A.在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幻想故事约占一半.19、【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选项B.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所以可以单独成句使用.20、【考点】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答案:选项B.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于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四、文字题(共12题,共70分)21、【考点】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答案:(1)“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2)阿尔奈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文字写出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原则进行分类编排,后人称为“AT分类法”.22、【考点】相声的定义和源流答案:相声是一种以说为主,讲究“说、学、逗、唱”的具有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其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而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23、【考点】民间谚语的界定答案: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24、【考点】第二节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答案:(1)美国史学家约翰·迈尔斯·弗里和芬兰民俗学者劳里·航柯等将史诗文本的来源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口头文本、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2)“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是指某一社区中那些跟口头传统有密切关联的书面文本,它们通过文字被固定下来,而文本以外的语境要素则无从考察.25、【考点】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答案:(1)是民间传说中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2)民间传说塑造人物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26、【考点】民间说唱的源流答案:(1)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是民间说唱的最早萌芽.(2)唐代,说唱艺术正式形成,“变文”是民间说唱的直系祖先.(3)说唱艺术到宋代进入繁荣期,在“勾栏”和“瓦舍”等场所说唱艺术十分活跃.(4)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说唱以其短小灵活、深刻有趣等特色吸引广大观众.(5)新时期后,我国曲艺团体走出国门,民间说唱开始走向世界.27、【主考点】缘事而发的原生性【副考点1】天籁之音的率真性【副考点2】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答案:(1)缘事而发的原生性.(2)天籁之音的率真性.(3)多元交融的复合性.28、【主考点】材料的搜集和参考书的利用【副考点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副考点2】培养优良学风答案:(1)要从古今中外文献中细心搜集材料,广泛利用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与参考书.(2)占用相关材料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中引申出科学结论.(3)培养优良学风.29、【主考点】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副考点1】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副考点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答案:(1)歌颂反抗斗争,指写爱情悲剧.(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30、【考点】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答案:(1)民间文学必须使用国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2)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民间资料,使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建立在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上.(3)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相关的各种社会背景,进一步提高对民间文学的审美鉴赏力.(4)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使参与者采录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抢教某些濒临失传的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可以进一步深化或扩展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民间文学知识,增强对民间文学的实际感受力,为今后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1、【考点】表演情境答案:(1)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是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2)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即所谓的“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因素所干扰.(3)表演情境既具有即时性,也具有惯常性.(4)即时性表明传承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表演事件,是人际互动的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5)惯常性表明在一个社区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表演体系.32、【考点】文化人类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答案:(1)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它试图根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分支,分别研究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2)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传入我国,并影响了我国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研究神话、民俗的一代学人,如茅盾.(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间口头文学研究中古有重要地位,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神话和故事,并将西方文化人类学融会贯通,开始呈现出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特色.(4)文化人类学的各种学派有关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原理,虽然有许多歧异,但从人类文化发展演进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人类文化、民族文化要素,并尊重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这些方面却是一致的.(5)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坚持“田野调查”方法,特别适合于民间。

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10PPT课件

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10PPT课件
民间文学教程》第十章 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 2.说故事类。评话、评书在文化内涵上主要表现三方面: 其一,展示了社会万象,它如同,一面镜子,深刻而生
动地反映了纷繁杂沓、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世人面 前构制出一幅自古至今的中国历史画卷。 其二体现了传统美德,从美学意蕴来看,它所涉及的伦 理道德观念比较复杂,既反映社会生活本身蕴含的道德 观念、歌颂真、善、美、同时又敢于取舍,讲出说书人 的思想倾向性。 其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是俯瞰宇宙万物作 出宏观议论,而是把民众的世界观附着于形形色色、纷 繁复杂的具体事物而见微知著,发人深省。(P.153)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和分类 本书参照了段宝林的十分法和倪仲之的六分法,同时从
民间说唱的内容和形式上综合考虑,分为唱故事、说故 事、说笑话三个类别。 1.唱故事类。所谓唱故事,是指这一类作品的故事情节 主要采用韵文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有腔有调、有辙有韵, 并有鼓板丝弦伴奏的称为演唱体,包括大鼓、渔鼓(道情)、 弹词、坠子、琴书、好来宝(蒙古族)、大本曲(白族)、甲 苏(彝族)、八角鼓(满族)等;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具 有一定音乐性的则称为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天津快板、 金钱板、赞哈(傣族)、哈巴(哈尼族)等。(P.152)
战、朝代更替、忠奸争斗、安邦定国等内容,如《列 国》、《三国》、《隋唐》、《杨家将》、《大明英烈 传)等。 二是绿林侠义,又称“小件短打书”,写结义搭伙、除 暴安良、比武竞技、败山破寨等内容,如《水浒》分为 武、宋、石、卢、林、鲁、后水浒六部,每部若于回;此 外还有《三侠五义》、《绿牡丹》、《八窍珠)等。 三是烟粉灵怪,主要以神话传说为原型创作面来,多表 现神异鬼怪,狐妖蛇仙等题材,以虚幻的艺术形象表现 人间现实,如(聊斋》、《西游》、《封神榜》等。 (P.153)

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识记点

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识记点

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识记点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识记点一.学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绪论(25页)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
(三)我国“民”的内涵的变迁 1、民俗学运动的“五四”北大时期与中山大学时 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 重点指下层平民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民” 按严格的阶 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3、在新时期,“民”的内涵又悄然变迁,一般民俗 学者逐渐用“民众”的说法取代了“劳动人民” 这样,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很宽泛了,它渐有包 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 会,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 的一员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一)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民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歇后语等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 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作品,包括民间曲艺和 民间小戏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
(一) 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 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 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 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 时又具有表演性
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 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 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作品 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 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 规律、演变情况等
关键概念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 语言民俗 民间
田野调查 采风 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P5-P7 2、什么是“民间”?P3-P4 3、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P5 4、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二)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 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 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 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 法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 方式,主要是通过口耳 相传,代代相传,因此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民间文学的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
集体性 传承性
口头性 变异性
地域性 人民性
民间文学的类型
民间文学的类型
故事
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包括 了各种题材和内容,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 生活故事等。故事往往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
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歌谣
歌谣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反映人民的生活 和心声。歌谣的内容广泛,包括爱情歌谣、劳 动歌谣等
谚语
谚语是一种简洁明了的口头表达形式,它通过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谚 语往往富有哲理和启发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
教益
传说
创新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
6
间的民间文学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
保护和发展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 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 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
价值和意义
结论
结论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 化的载体,也是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加强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保 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 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中来,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 加璀璨的光辉
结论
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2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学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会不会导致民间文学的消亡?请根据你的理解说出理由。

以文学史为例,论述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

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

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

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

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

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

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

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

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

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

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的在接受民间文学影响,利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的同时,就把民间文学的某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保存了民间文学,有的在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充实、丰富,提高了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的对零散的民间文学作品加以汇集,编撰成册,扩大了民间文学的影响。

例如屈原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天问》、《九歌》、《离骚》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因子,为后人研究楚人的巫文化和神话,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人,吸收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运用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扩大了篇幅,丰富了内容,使情节更为曲折,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等方面,使原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

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

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

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

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

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第十章 民间说唱(27页)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第十章 民间说唱(27页)

第三节 快书与快板
一 、快书 、快板的概 念与源流 快书 、快板 ,是用竹 板 、铜板或骨板等伴 奏 ,词句合辙押韵 、 节奏较快的一种叙事 性说唱形式
第三节 快书快板
二 、快书 、快板的特点 快书 、快板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表述紧凑 ,叙事精练 第二 ,情节紧张 ,冲突激烈 第三 ,张弛有致 ,庄谐并出
第一节 民间说唱概说
二 、 民间说唱的源流 5、元代的说唱文学在宋代的基础上发展 ,并 出现了弹词 、鼓词等形式 6、 明清时期是说唱文学的成熟期和繁荣期。 说书艺术与话本文学获得大发展 ,诸宫调文学 与散曲文学也有较大的成就 7、民国以后 ,说唱文学继续发展 ,并成为民 众普遍喜爱的文艺形式 ,其品种与内容也随着 现代社会的各种情况而不断调整和演变
1 、简述民间说唱的源流 。P331 2 、 民间说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332 3 、简述民间说唱艺术的主要品种 。P333 4 、评书内容要做到入情入理 , 简要说明其含义 、 意义与要求 。P335 5 、简要说明评书的语言表现力 。P338-P339 6 、快书 、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 、简要说明相声技艺四要素 。P340 8 、什么是相声的“包袱 ”?怎样制造和组织相声 的“包袱 ”?P341 9 、举例说明相声讽刺艺术的特点 。P341-P344 10 、评书故事情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335-P337
三 、相声技艺四要素 相声技艺四要素指说相声的四项基本功——说 学逗唱 ,也是相声的四种表达方式 1、“说 ”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演员必须具有 卓绝的口头表达才能; 二是艺人所指的狭义的 “说 ”,指相声里穿插的各种引人发笑或富于 趣味的“小段子 ”或语言游戏 2、“学 ”,就是模拟 ,主要是模拟各种声音, 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声响 ,人的方 音叫卖声等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反映民间生活的文学形式,它以民间传说、神话、童话、寓言、民谣、戏曲等形式表现出来。

民间文学的内容涉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
面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涉及。

民间文学的特点是口头传播,它是一
种口头文学,它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它的传播范围也比较广泛,它的传播者也比较多,它的传播速度也比较快。

民间文学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影响了民间的文化,而且也影响了官方文学,它
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民间文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在文学
内容上,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民间文学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民间的文化,而且也反映了民间的思想,
它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文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在文学内
容上,它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文学形式,它的影响力和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民间的文化,而且也反映了民间的思想,它的传播方式也是非常广泛的,它的传播
者也比较多,它的传播速度也比较快。

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学形式,它对我们的
文化和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努力去发掘它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文化。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考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和答案【部分内容】

广东省2018年10月自考民间文学概论11342试题和答案【部分内容】

2018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卷(部分)课程代码:11342一、单选题1、“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

A.《蛇郎》B.《灰姑娘》C.《一千零一夜》D.《田螺姑娘》2、故事累积近四百篇的是()P71 阿凡提3、呆婿故事属于()A幻想故事B 生活故事C 民间笑话D 民间寓言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像生”到“相生”,再到“相声”5、《走西口》是属于()A.民歌B. 叙事长诗C.史诗D.传说6、民间说唱最早能追溯到()A. 先秦B.唐代C.宋代D.明代正确答案:C B A A A二、多项选择题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讲瞎话、.讲经、摆龙门阵、说白话?、讲古)下列是民间抒情悲剧长诗的有()P116 《特华之歌》《达稳之歌》三、判断改错题正确是打“√”错误的打“❌”并改正《田螺姑娘》属于生活故事。

×幻想故事P69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神话。

×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P66四、名词解释21.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AT 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1)动物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4)程式故事(5)未分类的故事。

22.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23.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情节并注重任务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24.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1.第1题民间文学为何被称之为“天籁之音”?:答: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特点:①口头: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

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

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

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

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

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④传承: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

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创作取材的源泉。

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界定与分类第二节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第一篇:《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全《民间文学概论》教学提要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民间文学,是由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播的一种语言艺术。

文艺理论(文艺学)是研究各种文艺现象并阐明其基本原理的学科。

民间文艺理论(民间文艺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就文学领域而言,有作家文学理论和民间文学理论两大体系,这两个体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前者主要是研究作家书面文学的创作规律,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对象;后者主要是研究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规律,以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及其有关诸种事象为对象。

由于属“选修课”,成绩是“考查”。

除平时了解到课、听课、讨论发言、提问回答等情况外,就课堂讲授的内容做一次作业;学期末交一篇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或民俗风情,或一篇评论指定的民间作品,篇幅2千字左右。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民间文学?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和传播,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语言艺术。

高尔基指出:民间文学“主要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给莫琳娜的信》)。

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高尔基文献集》)过去前苏联一直称民间文学为“人民口头创作”。

鲁迅也说:“既有消费者,必有生产者,所以一面有消费者的艺术,一面也有生产者的艺术。

”(《且介亭杂文。

论‚旧形式的采用‛》)民间文学具备一般文学的重要特质,固然是文学,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

其特殊在于,它以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而存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民族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之一。

国际上,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纳入民俗学的范畴。

威廉。

汤姆斯: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等。

”(《人类学辞典》,台湾版)这显然是统指所有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民众文化现象,民间文学自然也不例外。

民间文学总 论

民间文学总 论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地域性
• 民间文学地域性的表现之三, 民间文学地域性的表现之三,在于不 同地域的民间文学在地域作用下形成了 自己具有地域特色的美学风格。 自己具有地域特色的美学风格。《嘎达 梅林》写草原和骏马, 梅林》写草原和骏马,写艰苦复杂的斗 嘎达梅林刚正质朴, 争。嘎达梅林刚正质朴,象巡阔的草原 一样坦荡, 一样坦荡,作品洋溢喜着浓厚的草原气 突出体现蒙古族的审美意识。 息,突出体现蒙古族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艺术性
• 民间文学的艺术传统,包括劳动人民的 民间文学的艺术传统, 审美观、表现技巧,体裁、 审美观、表现技巧,体裁、文学风格等 等。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艺术性
• 内蒙地区的爬山歌与陕北的信天游都 是两句一首, 是两句一首,云南大理一带流传的邓川 江苏的吴歌,也都有这种两句体, 调,江苏的吴歌,也都有这种两句体, 但长城内外地区接近, 但长城内外地区接近,自然风光与社会 条件都差不多, 条件都差不多,爬山歌与信天游风格很 相似, 相似,内蒙的爬山歌与云南的邓川调风 格便截然不同。 格便截然不同。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 3、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包括反 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 包括反 映人民生活的民间小戏和曲艺。 映人民生活的民间小戏和曲艺。曲艺又 包括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 包括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 快书等多种说唱文学形式。 快书等多种说唱文学形式。 散文+韵文) (散文+韵文)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思想性
• (六)爱国主义传统。反对异族侵略 爱国主义传统。 也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的内容。 也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的内容。 • 抗日战争时期到处传唱着抗日救国的 民歌, 民歌,连妇女和小孩也充满了抗日必胜 的信心: 的信心: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_824+民间文学概论_B卷试题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_824+民间文学概论_B卷试题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八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B 卷)
适用专业: 民俗学
科目代码: 824 科目名称: 民间文学概论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3 道大题(共计 12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
B 卷,第 1 页,共 1 页 一、名词解释(共 25分,每小题 5分)
1.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的语境
3.儿歌
4.英雄史诗
5.花儿
二、简答题(共75分,每小题15分)
1.民间说唱的类别
2.民间小戏的特点
3.民间传说的特点
4.简述中国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历程
5.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吸纳
三、论述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评述民间文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2.试论述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间文学概论试卷
一、单选题
1、“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

A.《蛇郎》
B.《灰姑娘》
C.《一千零一夜》
D.《田螺姑娘》
2、故事累积近四百篇的是()P71 阿凡提
3、呆婿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 生活故事
C 民间笑话
D 民间寓言
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像生”到“相生”,再到“相声”
5、《走西口》是属于()
A.民歌
B. 叙事长诗
C.史诗
D.传说
6、民间说唱最早能追溯到()
A. 先秦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二、多项选择题
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讲瞎话、.讲经、摆龙门阵、说白话?、讲古)
下列是民间抒情悲剧长诗的有()P116 《特华之歌》《达稳之歌》
三、判断改错题正确是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田螺姑娘》属于生活故事。

×幻想故事P69
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神话。

×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P66
四、名词解释
21.AT分类法
“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梗概提要,并根据一定
的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

“AT分类法”将故事划分为五大类,(1)动物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4)程式故事(5)未分类的故事。

22.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

23.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情节并注重任务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24.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

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25.劳动歌
劳动歌中包括各种号子(船夫号子、搬运工人的装卸号子等)、田歌、矿工歌、伐木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
五、简答题
26.简述中国享誉世界的三大史诗。

这部史诗是关于英雄格萨尔一生业绩的神圣叙事。

史诗《格萨尔》起源于古代的部落社会,它继承了古老的说唱故事、谜语或占卜的传统,具有浓厚的西藏本土信仰——苯教色彩。

《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岭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

《江格尔》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

我国新疆卫拉特地区是《江格尔》的故乡。

是一部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它的各个章节都有一批共同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此作为有机联系构成它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国内学界称为“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

《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玛纳斯》是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

27.简述集体性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

P21
1.集体情景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8.简述我国流传较广,艺术上较成熟的生活故事类型。

P69
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

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

二、奇巧婚姻故事。

三、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四、巧女故事。

五、呆婿故事。

六、机智人物故事。

29.简述中国史诗三大类型。

P97
一、创世史诗。

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
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

二、迁徙史诗。

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
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
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

三、英雄史诗。

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
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

六、论述题
30. 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P57——60
一、可信性的内容。

1. 可信性的内容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即:
(1)传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历史上实有的;
(2)传说中的背景往往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3)传中说提及的事物特性往往是客观存在的;
(4)传说中提及的景观往往是客观存在的;
(传说描述的内容往往有民俗信仰的背景;
2.传奇性的情节。

传奇性是民间传说生命力之所在。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所谓箭垛式,是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民间传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它的艺术构思也依凭客观实在物,这就决定了民间传说的传播总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因此民间传说的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

31. 集体性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

P20
1.集体情景中的集体创作。

这一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

在部落或氏族的集体活动中,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

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个人创作“初坯”之后,在不断地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渗入了唱述者的思想、情感、想象和艺术才能。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歌手、艺人的创作多属于这种形态,但是这里的“个人”是作为集体的代言人
或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的身份参与创作的,吸收了广大民众的创作思路和审美理解,所以这类创作具有集体性这一特征。

32. 分析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P108 P118
突出地揭露了封建恶势力的凶残与野蛮。

当阿诗玛拒绝媒人说亲时,热布巴拉强行抢走了阿诗玛。

钱财利诱、严刑威逼,都不能改变阿诗玛誓死不从的决心。

对《阿诗玛》的研究,从整理异文时就开始了,整理者将20份异文进行比较鉴别,确定取舍,去粗取精,奠定了《阿诗玛》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