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
苗族课件(2023版ppt)

赶秋节:每年农历 5 八月十五举行,以 庆祝丰收为主要活 动
春节:每年农历正 6 月初一至十五举行,
与汉族春节相似,
但更具民族特色
3
苗族的民间艺术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01
苗族音乐:以民歌为主,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02
苗族舞蹈:以苗族舞蹈为代表,动作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03
苗族乐器:以芦笙、牛角笛等民族乐器为主,音色独特,富有表现力
02
教育内容:包 括文化、艺术、 科技等多个领 域,注重综合 素质的培养
03
教育机构:设 有专门的教育 机构,如苗族 学校、苗族文 化中心等
04
教育成果:培 养了大量优秀 人才,为苗族 地区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6
苗族的社会与经济
苗族的社会结构
1
苗族社会结构以 家族为基础,家 族成员之间关系
密切
2
家族内部分工明 确,男性负责生 产,女性负责家
承和发扬苗族传统生态 文化,提高族人的环保 意识
03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绿
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 染
02 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
用苗族地区的自然和人 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增加收入
04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加
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 族人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促进可持续发展
谢谢
苗族的手工艺品
苗绣:苗族独特 的刺绣技艺,图 案丰富,色彩鲜 艳
01
04
竹编:苗族竹编 技艺精湛,造型 独特,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银饰:苗族银饰 制作技艺精湛, 造型独特,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03
蜡染:苗族传统 的蜡染技艺,图 案丰富,色彩鲜
艳
关于苗族的资料、风俗

关于苗族的资料、风俗嘿呀,苗族可真是个特别又有趣的民族呢,我来给你好好讲讲他们的资料和风俗。
苗族主要分布在咱们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地方呢。
他们就像一群有着独特魅力的星星,散落在这些地区,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先说说苗族的服饰吧,那可真是漂亮得不像话呀!苗族姑娘们的衣服就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衣服上有好多漂亮的刺绣,那些刺绣的图案丰富极了,有花呀、鸟呀、蝴蝶呀,还有各种各样奇怪又好看的几何图案。
我有一次在一个民俗展览上看到了苗族的服饰,当时就被吸引住了。
那刺绣的针脚细密得很,感觉就像仙女用魔法把那些图案印在了衣服上一样。
而且呀,苗族服饰上还有很多银饰呢,什么银帽子、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走起来的时候,那些银饰就会叮当作响,就像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苗族的节日也特别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苗年啦。
苗年就像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一样,热闹非凡呢!到了苗年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大家都穿上漂亮的节日盛装,聚在一起。
男人们会吹起芦笙,那芦笙的声音悠扬又动听,感觉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呢。
女人们则会跳起欢快的舞蹈,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就像一群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
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苗年的画面,有个小姑娘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银饰,跟着大人一起跳舞,那笑容灿烂得就像太阳一样,真是太可爱了。
还有啊,苗族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呢。
他们的房子大多是干栏式的建筑,就像一个个小楼阁一样。
房子一般分为两层,下面一层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养牲畜,上面一层就是人住的地方啦。
这种建筑可实用了呢,而且看着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曾经在一个苗族村落旅游的时候,看到那些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周围是青山绿水,那画面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画一样,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苗族的饮食也很有特色哦。
他们喜欢吃酸的东西,像酸汤鱼那可是苗族的名菜呢。
那酸汤的味道浓郁醇厚,鱼在里面煮得鲜嫩多汁,吃起来那叫一个过瘾呀。
我在一家苗族风味的餐馆里吃过一次酸汤鱼,那味道到现在都忘不了呢,酸酸辣辣的,感觉味蕾都在跳舞。
苗族简介资料

苗族的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
苗族的教育观念
• 苗族重视教育,认为知识是宝贵的财富
• 苗族教育强调品德教育,培养勤劳、诚实、善良的品德
苗族儿童成长
• 苗族儿童从小学习农耕、纺织等劳动技能
• 苗族儿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06
苗族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苗族的民间故事类型与主题
苗族民间故事的类型
苗族民间故事的主题
• 苗族饮食讲究礼仪,长幼有序,尊敬长辈
等
• 苗族用餐习惯用手抓,不用筷子
• 苗族饮酒礼仪独特,敬酒、劝酒、对歌等酒俗丰富多彩
04
苗族的节庆与民间娱乐
苗族的节庆活动及其意义
苗族节庆活动
• 苗年:苗族最重要的节日,庆祝丰收和新年
• 四月八:苗族的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
• 龙舟节:苗族的重大节日,赛龙舟、祭祀屈原
苗族村落的特点
• 苗族村落多依山傍水,布局独特,环境优美
• 苗族村落房屋密集,建筑风格相似,具有很高的民族特色
苗族传统建筑
• 吊脚楼:苗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楼下堆放杂物,楼上住人,具有防湿防潮功能
• 鼓楼:苗族地区的公共建筑,用于集会、议事、娱乐等活动
• 风雨桥:苗族地区的交通建筑,具有遮阳避雨功能,也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苗族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苗族的历史起源与沿革
苗族的历史起源
• 苗族先民起源于中国南方的黄河流域
• 先秦时期,苗族先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 两汉时期,苗族先民开始向西南地区迁徙
苗族介绍词

苗族介绍词
苗族,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丰富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以及西南部的山区,如贵州、湖南、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
据史料记载,苗族先民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他们曾活动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游以南的区域,被称为"南蛮"。
苗族历史变迁中,其民族经历了多次迁徙,从最初的黄河流域,到湖南、贵州,再到云南,不断发展壮大。
苗族的日常交流语言为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
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三大苗语方言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以便于苗族同胞的沟通交流和学习。
目前,大部分苗族人民通用汉语。
在生活习俗方面,苗族人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他们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出独特的民族文化。
苗族的工艺美术,如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享誉国内外。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尤其是芦笙舞,广受群众喜爱。
在节庆方面,苗族有诸多传统节日,如苗年节、四月八、龙船节等,其中以苗年节最为隆重。
总的来说,苗族是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苗族介绍ppt课件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 蹈,以芦笙为伴奏乐器,舞姿
优美、节奏明快。
铜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铜鼓为伴奏乐器,舞蹈
动作粗犷豪放。
板凳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板凳为道具,舞蹈动作 简单易学,富有生活气息。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很多,如苗年、龙舟节、吃新节 等。
龙舟节是苗族传统的水上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举行, 节日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
03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工 艺精湛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刺绣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 值,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族介绍ppt课件
•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 苗族的语言与文字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 苗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苗族的历史起源
苗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创造了著名的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苗文经过不断的改进 和完善,已经成为苗族人 普遍使用的文字。
苗族的语言现状与保护
语言濒危
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
年轻人已不再使用苗语。
语言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政府和 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苗语教育、开展语言培训等。
语言与文化传承
苗族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 苗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 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 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苗族文化,了解他们独特的艺术、服饰、音乐等方面。
一、苗族的传统服饰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了许多独特的元素。
男子的服饰通常由宽松的上衣、长裤、头巾等组成,而女子则有色彩斑斓的蓬裙、上衣、披肩等。
值得一提的是,苗族女子的蓬裙非常有名,被誉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些服饰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苗族的美丽与神秘,更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手工艺的精湛。
二、苗族的独特音乐苗族音乐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苗族的歌曲多以山歌、情歌为主题,歌词含义深沉而浪漫。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和独具特色的乐器而闻名。
苗族人民善于演奏簧风琴、苗族竹管、拉筝等乐器,这些乐器都带有浓郁的苗族特色,使人们在欣赏乐曲时仿佛置身于苗族的山水间。
三、苗族的传统艺术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苗族蜡染艺术被誉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和艳丽的颜色吸引了广大的游客和收藏家。
苗族蜡染通过将蜡烛熔化后滴在布料上,然后进行染色、刮蜡等过程,最终呈现出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苗族蜡染作品既充满了苗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热爱。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苗族拥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激情和喜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节。
每到芦笙节的时候,苗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饰,奏响芦笙、舞动蓬裙,在欢歌笑语中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芦笙节不仅是苗族人民表达感恩和喜悦的方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重要旅游活动。
在走进苗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苗族独特的服饰、音乐和艺术,还能感受到苗族人民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崇尚自然的精神。
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机会。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文化解读
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份。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苗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新年”,又称“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跳芦笙舞、赛牛、斗鸡、射箭等,同时还有盛大的物资交流市场,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民间传说
苗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苗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 苗族创世史诗》记载了苗族的创世神话和民族迁徙的历史。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大量的山歌,这些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苗族人民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苗族的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既适应了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苗族的主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肉等。
在服饰方面,苗族的传统服装以蓝、黑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苗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对歌择偶、送亲、接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苗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苗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苗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苗族

六月六”
时间:农历六月六日。
是日,各村寨皆屠宰猪牛,祭祀山神、灶 神和地神等;男女青年结伴对歌、赶场、 丢花包,结交情侣,并已形成规模较大的 歌节。
宗教信仰:信仰万物有灵,信仰鬼神,信奉祖先,少数地区信仰天主教和 基督教。 饮食特色:无论男女喜吃酸辣食物。 婚姻习俗: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幼子赡养父母,有 父子连名制。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丧葬习俗:正常死亡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
苗族主要的节日
芦笙节 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 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 顺,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 盛装,在芦笙场围成一个圈。 小伙子吹起苗族传统的管乐芦笙, 姑娘在芦笙的优美旋律中跳舞, 也叫“踩芦笙”。 人们通过节日活动互相了解,交 流生产经验和增进友谊。
踩山节
又称花山节、花杆地。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 意义:祈求赐福、保佑苗家人平安昌盛。 节日期间,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到村寨边宽阔的草坪 上,舞狮灯、打秋千、吹竹叶、奏箫筒,人们还在山 上竖起一根染成红蓝配12节的“花杆”以示向天祈子, 青年男女们在这歌舞狂欢中寻找终身伴侣,祈求上苍 赐福。踩山节持续三天,这三天中苗寨舞步翩翩歌声、 缭绕十分热闹。
5、苗族的芦笙节是怎么回事?
吊脚楼
服饰
银饰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 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 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 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 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 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 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 邪。
银饰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
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
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
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
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
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
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
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
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
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
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
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
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
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京族
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
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
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
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
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
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
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
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
披戴绣花垫肩。
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
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
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
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
有些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
头系黑布头巾。
黎族妇女擅长纺织。
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高山族
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
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
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
经常戴藤盔或木盔。
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
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
妇女刺绣享有盛名。
水族
水族男子过去多穿对襟上衣,戴马尾帽或遮阳帽。
现多穿大襟长衫,长裤,青布包头,穿草鞋或布鞋。
妇女过去多穿圆领宽袖的对襟上衣,饰以银扣、下配百褶裙,打绑腿,穿翘尖绣花鞋。
现在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宽大半长衫、长裤,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头缠青布或白布帕,穿绣花鞋,盛装时戴各种银饰。
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闻名遐迩的“水家布”,质地细腻,纺织均匀,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
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
“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纳西族
纳西族过去是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
现在妇女服饰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
永宁的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色且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色衫里的双层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
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
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
藏族
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
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
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
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满族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
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
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
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
过去男子留长发、结辫。
而妇女的发型则富于变化,不仅留发、结辫,还绾或髻等。
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倍加宠爱。
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
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头上,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