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七、八、九年级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2)=|a|= a (a>0)-a (a<0) 0 (a=0) (3)积的算数平方根性质:(a≥0,b≥0)(4)商的算数平方根性质:ba ba =(a≥0,b>0)5、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被开方数相乘。
注意:法则是由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即得。
6、二次根式的除法:baba =(a≥0,b>0) 注意:法则是由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ba ba =(a≥0,b>0)反过来得到的。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一.知识框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2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242b b aca-±-就得到方程的根.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aa(a0,b0)bb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b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24ac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b,ax1x2c。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a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第一单元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1/11/14
1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 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
一般形式:ax2+bx+c=0 (a≠0)
• 二次项:ax2
• 二次项系数:a
• 一次项:bx
• 一次项系数:b
• 常数项:c
2.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 对称中心:O 对称点: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 •4
2021/11/14
12
23章 旋转
• 5.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
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 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 P(x,y)
减小
增大
<0
向下
y轴
原点
y随x增大而 y随x增大而
增大
减小
2021/11/14
7
22章 二次函数
• 3.y=a(x-h)2+k的图象和性质(与y=ax2具有相同的形状)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口 h>0
h<0
k>0
k<0
顶点 对称轴 对称轴 对称轴
左侧 右侧
>0
向上 右移 左移 上移 下移 (h,k) x=k
y随x增 y随x增
2021/11/14
20
24章 圆
•
2021/11/14
21
概率初步
•
2021/11/14
22
2021/11/14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一.知识框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bx+c=0(a≠0).2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 =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2 2(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bx+c=0,当b -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 例如方程(x - 3)^2=16,则x - 3=±4,解得x = 7或x=-1。
- 配方法- 步骤:- 把方程化为ax^2+bx + c = 0(a≠0)的形式。
- 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即ax^2+bx=-c。
- 二次项系数化为1,即x^2+(b)/(a)x =-(c)/(a)。
- 配方,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2+(b)/(a)x+((b)/(2a))^2=-(c)/(a)+((b)/(2a))^2。
- 化为(x + m)^2=n的形式,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例如用配方法解方程x^2+6x - 7 = 0。
- 移项得x^2+6x = 7。
- 配方:x^2+6x+9 = 7 + 9,即(x + 3)^2=16。
- 解得x = 1或x=-7。
- 公式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b^2-4ac≥0)。
- 例如解方程2x^2-5x+3 = 0,其中a = 2,b=-5,c = 3,Δ=b^2-4ac=(-5)^2-4×2×3 = 25 - 24 = 1。
- 则x=(5±√(1))/(4)=(5±1)/(4),解得x = 1或x=(3)/(2)。
- 因式分解法-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看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看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运用,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 ( )是一个非负数;2 二次根式的乘除: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第三章旋转1 图形的旋转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第四章圆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2 垂直于弦的直径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 d=r点在圆内 d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初三数学公式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3a是一个非负数.当a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24、二次根式的性质:2=a,a=a5、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b=ababab2235要写成835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11、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2=a2?2ab+b2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m=ambm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a≠0),其中ax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p或=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2222p或mx+n=?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第二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h(h≥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22公式法:Δ=b-4ac叫做方程ax+bx+c=0(a≠0)根的判别式。
当Δ>0时,方程222ax+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九年级数学上册整理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整理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上册是初中学习数学的最后一册,也是为了准备中考而进行的系统学习。
在这一学期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更多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问题。
下面将对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代数1. 整式与次数- 整式:只包含加、减、乘的代数式,如3x²+4x-1。
- 次数:整式中所有项的最高幂指数,如3x²中的次数为2。
2.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b=0的方程,a≠0。
- 解方程:通过逆运算将方程转化为等价的形式,求出方程的解。
- 解方程的步骤:去括号、集同类项、移项、消元、解得方程的解。
3.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形如{ax + by = cdx + ey = f的方程组。
- 解方程组:通过消元、代入或加减消元等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4.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拆分为若干个乘积的形式。
- 方法:提公因式法、遗漏因子法、求平方差公式等。
二、几何1. 角的认识与运算- 角的角度:角的大小用角度来表示,一个圆周分为360度。
-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 角的运算:角的加减、角和角的乘积。
2. 平面图形- 三角形:根据边长和角的大小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 四边形:根据边的性质和角的大小可以分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
- 圆形:了解与圆相关的词汇和定理,如圆心角、弧长、正切线等。
3. 空间图形- 直角坐标系: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使用。
- 空间图形:研究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和棱锥体等空间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通过统计表、频数表、直方图等方法整理和展示数据。
- 统计图的制作与解读:了解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
2. 概率- 基本概率:求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抛掷硬币、投掷骰子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精选最新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总结
【篇一】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总结数学公式一、圆与弧的公式正n边形的内角等于(n-2)×180°/n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2/360=LR/2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r)⑤两圆内含dr弧长计算:L=nπR/180扇形面积:S扇形=n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二、因式分解公式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两根式:ax2+bx+c=a[x-(-b+√(b2-4ac))/2a][x-(-b-√(b2-4ac))/2a]两根式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完全立方和公式:(a+b)3=a3+3a2b+3ab2+b3三、一元二次方程公式与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无实根,但在复数范围内有2个复根。
四、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五、等差数列公式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六、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七、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差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八、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九、三角函数公式: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十、三角函数公式:和差化积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cos(a-b)]/2sina*sinb=-[cos(a+b)-cos(a-b)]/2【篇二】九年级上册科目公式总结物理公式欧姆定律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九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考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考点总结九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考点总结1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2.重要公式:(1)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6.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 ;(2)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 无实根;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第23章旋转1、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1)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 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 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5、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6、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第24章圆1、(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1.垂径定理及推论:如图:有五个元素,“知二可推三”;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即“垂径定理”“中径定理”“弧径定理”“中垂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 CD过圆心∵CD⊥AB3.“角、弦、弧、距”定理:(同圆或等圆中) “等角对等弦”; “等弦对等角”;“等角对等弧”; “等弧对等角”;“等弧对等弦”;“等弦对等(优,劣)弧”; “等弦对等弦心距”;“等弦心距对等弦”.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COD∴ AB = CD(2) ∵ AB = CD∴∠AOB=∠COD(3)……………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如图)(3)“等弧对等角”“等角对等弧”;(4)“直径对直角”“直角对直径”;(如图)(5)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1) (2)(3) (4)几何表达式举例:(1) ∵∠ACB= ∠AOB∴……………(2) ∵ AB是直径∴∠ACB=90°(3) ∵∠ACB=90°∴ AB是直径(4) ∵ CD=AD=BD∴ΔABC是RtΔ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CDE =∠ABC∠C+∠A =180°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 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几何表达式举例:(1) ∵OC是半径∵OC⊥AB∴AB是切线(2) ∵OC是半径∵AB是切线∴OC⊥AB9.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1)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2)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 (2)几何表达式举例:(1) ∵PA?PB=PC?PD∴………(2) ∵AB是直径∵PC⊥AB∴PC2=PA?PB11.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1)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 (2)几何表达式举例:(1) ∵O1,O2是圆心∴O1O2垂直平分AB(2) ∵⊙1 、⊙2相切∴O1 、A、O2三点一线12.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中心角an ,半径RN ,边心距rn ,边长an ,内角bn ,边数n;(2)有关计算在RtΔAOC中进行.公式举例:(1) an = ;(2)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为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2)弧长L= ;(3)圆的面积S=πR2.(4)扇形面积S扇形 = ;(5)弓形面积S弓形 =扇形面积SAOB±ΔAOB的面积.(如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圆柱侧 =2πrh;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 = =πrR. (L=2πr,R是圆锥母线长;r是底面半径)四常识: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 ?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 dr.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r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r)两圆外离 ? dR+r; 两圆外切 ? d=R+r; 两圆相交 ?R-rdr+r; p=""两圆内切 ? d=R-r; 两圆内含 ? dr-r. p=""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加辅助线.第25章概率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2、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3、求概率的方法(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九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考点总结2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概念公式
初三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圆(1)(2) (3)(4)(4)∵CD=AD=BD ∴ΔABC是RtΔ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CDE=∠ABC∠C+∠A=180°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几何表达式举例:(1)∵OC是半径∵OC⊥AB∴AB是切线(2)∵OC是半径∵AB是切线∴OC⊥AB (3)……………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PA、PB是切线∴PA=PB∵PO过圆心PABO11.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1)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2)几何表达式举例:(1)∵O 1,O 2是圆心∴O 1O 2垂直平分AB (2)∵⊙1、⊙2相切∴O 1、A 、O 2三点一线12.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中心角α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βn ,边数n ;(2)有关计算在RtΔAOC 中进行.公式举例:(1)αn =n 360︒;(2)n1802n ︒=α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圆的割线、两圆的内公切线、两圆的外公切线、两圆的内(外)、公切线长、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ABO1O2AO1O2αnβnABCDEOa r n nnR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180Rn π;(3)圆的面积S=πR 2.(4)扇形面积S 扇形=LR 21360R n 2=π;(5)弓形面积S 弓形=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2πrh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LR 21.(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四常识:1.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三角形的外心⇔两边中垂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d <r ;直线与圆相切⇔d=r ;直线与圆相离⇔d >r.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r)两圆外离⇔d >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d <R+r ;两圆内切⇔d=R-r ;两圆内含⇔d <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加辅助线.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一般形式:ax2+bx+c=0 (a≠0)•二次项:ax2•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bx•一次项系数:b•常数项:c•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相同点未知数最高次数例子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11ax+c=0 一元二次方程12ax 2+bx+c=0 二元一次方程21ax+by+c=0•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 2.公式法• 3.因式分解法1.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方法:1.1配方法配方原理:完全平方公式x 2=a a≥0 x =±a步骤:化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化为1等号两边同时加(b2)2左边写成(x+b 2)2的形式.2;2)()(222222b a b ab a b a ab ab −+=+−=++完全平方公式:.22p n mx p x p p n mx x ±=+±===+或那么可得的形式,或如果方程能化成)((2)x 2+2 x +5=0(3)x 2-6x-7=0例2 解下列方程:(1)x 2+6x+9=15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3.2公式法•步骤:Δ≤0,无实数根化成一般形式判别式Δ=b 2-4acΔ≥0, 两实根x=−b±b 2−4ac 2aΔ=0时,两实根相等20ax bx c ++=(a≠0)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42b b acx a−±−∴=3、代入求根公式:2、求出的值,24b ac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的值。
a b 、、c 4、写出方程的解:12x x 、特别注意:当时无解240b ac −<例1 解方程:27180x x −−=解:1292x x ==−242b b ac x a−±−=1718a b c ==−=−22474118121b ac −=−−⨯⨯=()()>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42b b acx a−±−∴=211712121)7(±=⨯±−−=2022/4/2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9x+8=0;(2)9x 2+6x+1=0;(3)16x 2+8x=3.• 3.3因式分解法:先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注意三个公式的使用:•a2+b2+2ab=(a+b)2•a2+b2-2ab = (a-b)2•a2-b2=(a+b)(a-b)•3.3因式分解法•x2-3x=x(x-3)•y2-36=y2-62= (y+6)×(y-6)•x2-4x+4=(x-2)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将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3.令每个因式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分别求出两个方程的解,就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 1+x 2=-b a x 1∙x 2=c a •5.实际问题:(21.3节,19页)•5.1传染问题:•5.2增长(降低)率问题:• 5.3矩形(其他图形)面积问题:•5.1 传染问题•例题1: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开始有一人患了流感, 第一轮的传染源•第一轮:他传染了x人,第一轮后共有x+1 人患了流感.•第一轮后共有x+1 人患了流感. 第二轮的传染源•第二轮:这些人中的每个人都又传染了x人,•第二轮后共有1+x+x(x+1)=(x+1)2 人患了流感.•1+x+x(x+1)=121 x=10;x=-1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3.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流感?解:设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
九年级数学复习:公式总结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初三数学公式万能大全
九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篇一】第一章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汇总一、代数公式1. 求和公式- 角度和:$$\sum_{k=1}^{n}(\alpha_k + \beta_k) =\sum_{k=1}^{n}\alpha_k + \sum_{k=1}^{n}\beta_k$$- 平方和:$$\sum_{k=1}^{n}(\alpha_k + \beta_k)^2 =\sum_{k=1}^{n}\alpha_k^2 + 2\sum_{k=1}^{n}(\alpha_k \beta_k) + \sum_{k=1}^{n}\beta_k^2$$2. 因式分解公式-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b)(a-b)$$- 完全平方公式:$$a^2 + 2ab + b^2 = (a+b)^2$$二、几何公式1. 周长和面积公式- 矩形周长:$$P = 2(l + w)$$- 矩形面积:$$S = l \times w$$- 三角形周长:$$P = a + b + c$$- 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S = \sqrt{p(p-a)(p-b)(p-c)}$$,其中$$p = \frac{1}{2}(a + b + c)$$2.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 A$$3. 相似三角形公式- 对应边比例相等:$$\frac{AB}{DE} = \frac{AC}{DF} =\frac{BC}{EF}$$- 对应角相等:$$\angle A = \angle D, \angle B = \angle E, \angle C = \angle F$$三、概率公式1. 概率计算公式- 事件概率:$$P(A) = \frac{n(A)}{n(S)}$$,其中$$n(A)$$为事件$$A$$的样本点个数,$$n(S)$$为样本空间$$S$$的样本点个数。
初中数学七、八、九年级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2)=|a|= a (a>0)-a (a<0) 0 (a=0) (3)积的算数平方根性质:(a≥0,b≥0)(4)商的算数平方根性质:ba ba (a≥0,b>0)5、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被开方数相乘。
注意:法则是由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即得。
6、二次根式的除法:baba =(a≥0,b>0) 注意:法则是由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ba ba =(a≥0,b>0)反过来得到的。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
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 二.知识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2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242b b aca-±-就得到方程的根.第二十三章旋转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总结归纳
一、数与式
1. 乘法公式:a^2±2ab+b^2=(a±b)^2;a^2-b^2=(a+b)(a-b)。
2. 平方差公式:差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
3. 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4. 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
二、方程与不等式
1. 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
2. 一次方程的解法:当a≠0时,x=-b/a;当a=0且b=0时,方程有无数多个解;当a=0且b≠0时,方程无解。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通过配方或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利用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
三、函数及其图像
1. 正比例函数的形式:y=kx(k≠0)。
2. 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通过点(0,b)和点(1,k)。
3. 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4. 二次函数的形式:y=ax^2+bx+c(a≠0)。
5. 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对称轴为x=-b/2a,顶点为(-b/2a,c-
b^2/4a)。
6. 二次函数的性质: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7. 反比例函数的形式:y=k/x(k≠0)。
8.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双曲线,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内。
9.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