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略谈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乐趣

略谈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乐趣

略谈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乐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引导调动学生的主题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喜于参与、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究;独立、独特、自主、创新爆出“闪光点”时常有“惊喜”,何乐而不为!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适可渗入乡土文化,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获得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本地文化名人感染激励学生在作文课里学习的主动性神木县大保当镇地杰人灵,民国时期就出了一个颇有名学子裴延藩。

他的古典诗词造诣很高,书法亦秀丽大方。

近年又出了青年才俊刘鹏飞,折桂清华大学。

作文课上,我拿裴延藩的诗词中明白亦懂的部分,让学生传阅欣赏;介绍刘鹏飞同学从小学、中学以至大学都全面学习勇争第一的进取心。

以此感染激励学生。

使之增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性,主动性,迸发出我要学写作的内存冲动;有一种想写、爱写、主动学写作的愿望。

把名人榜样与学生自身的处境、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学生学习。

”这就说明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责任,要学、想学、会学,哪还学不好吗?二、让学生调查学生本地风俗、人文、地理、矿藏等,鼓励学生在作文课上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能力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我能学习的独立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

为此,我鼓励学生在假期、节日、星期天。

就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学习、实践,展现自己学习的独立能力。

于是有的同学谈了他们村,村民的来历;“石步梁”是“鸟多的地方”。

(蒙语意为):“石拉界”是“蛇多的地方”。

有的同学把大保当镇地理概括为:“三滩五梁,两道沟,摆言采当水倒流。

”(石步梁地形高,梁北水朝北流,梁南水向南流);有同学抄记了本村会说话的人的俗语;“母猪崽多拱墙根,孙猴一个闹天空”。

“水用竹竿探摊浅,人用竹竿探探浅,人用语言评高低。

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 词 : 村 农 作 文 乡土 文化
乡 土 文 化 就 是 任 一 个 特 定 地 域 内发 端 流 行 并 长期 积 淀 发 酵 ,
富 r、 了 , 家新居 、 变 农 乡村 水 泥 路 面 、正 是新 农 村 的一 道 亮 丽 的 风 景 线 。 观察 农 家 同 ,捕 绘 农 家 美 , 起 爱 家 乡之 情 , 文 中 更 能 激 作 表达真情实感。
插 秧 、丰 收 …… 引 导 学 q 就
的 智 慧 ,他 们 的 双 手 创 造 了 灿 烂 的 农 家 文 明 ,创 f 了 自己 独 特 的 f { 劳 动 方式 、 富 门路 。像 种 桑栽 麻 致 采 荼 , 鱼 养 蟹 捕 虾 , 牛 牧 羊 插 养 欣 秧 种 菜 等 等 这 些 农 活 ,都 有 着 一 套 宝贵经验 , 聚着农 民的智慧 。 凝 学 生 边 学 边 做 , 想 边 记 , 亲 身 边 从 感 受 叶 , 以学 到 不 少 智 慧 。 1可 写 乡村 民俗 。 千 百 年 的 农
2乡村 景 观 美 。 于农 村 人 . 对 来 说 , 乡 村 门然 景 观 , 是 值 得 欣
四. 写 l : 艺 农 村 民问 T 艺种 类 繁 多 ,可 以带 领 学 生 到 民 间 去 调 查 、 集 资料 , 入 了解 本 收 深
地 民间 艺术的 文化 历 史背景 、 传 说故 事等 , 励他们去 发现本 乡 、 鼓 本 土 的义化 气息 和 美的艺 术 , 把 他 们 作 为 习 作 的 素 材 。 我 利 巾 节 假 口组 织 学 生 参观 溧 水 大 东 门 步
力 开发 , 积极 利 用 ” 大 此 , 掘 乡 。【 l 挖
父母 或 家 人 拜 师学 艺 , 体 力 行 , 身 领 悟 劳 动 的 艰辛 , 富 学 生 生 活 。 丰 1 劳动 辛 苦 。 在 孩 子 都 是 . 尝 现

挖掘乡土文化 促进写作教学

挖掘乡土文化 促进写作教学

式各 样 的 “ 板 ”成 了把 乡 村人 变 成 “ 市 人 ”的捷 径 … … 模 城
这样 ,离 乡村 孩 子最 近 的 乡村 ,却渐 渐 淡 了,悄 悄远 了 。
当年 轻 的一 代对 生 养 、培 育他 们 的 十地 一无 所 知 ,对 蕴 却 大 不 …样 。 老 爷 爷 讲 完 故 事 ,我 们 就 返 同 学 校 了 。到 学 含 的深 厚文 化 和厮 守 在这 块 土地 上的人 们产 生疏 离感 和 陌 生 校 ,老 师 为 我们 播 放 了会 宁庆 祝 红 军长 征 胜利 暨 会 宁会 师七 感 时 ,他们 实 际 上就 失 了 自己的精 神 家 园 。
脚 F 土地 的情 感 教 育 ,是 需要 死 守 的 。乡土 教 育 是学 生 对其 是 胡锦 涛 主席 在 纪念 馆 和老 红 军 何爷 爷 握手 交 谈 的情 景 ,那 生 活 空 间进 行价 值 澄清 与 态度 养 成 的学 习过 程 ,奉 质 上 是一 天 ,我 在 县政 府 门 口和 许 多居 民 …起 看 到 了胡 主席 ,他打 开 种 情 意取 向的活 动 。乡 土 教 育的 最终 目的 ,在 使学 生 获得 一 车 窗 ,伸 出手 向 我们 挥 手致 意 ,他 微 笑 着 ,好 亲切 。播放 完
录像 ,老师 说 :清 明, 是我 们 中华 民族 祭奠 祖 先 、祭 奠 已故
亲人 、祭奠 革 命先 烈 的 日子 ,这 种 祭 奠 ,不 是迷 信 , 是心 灵
的 感 情 传 递 ,是 不 忘 过 去 、 奋 斗 未 来 的 心 灵 驱 动 ,这 种 祭
奠 , 已经成 为 一种 文化 而 张 扬 。让 我们 不忘 先烈 的血和 泪 , 让 我 们 牢记 胡 总书 记 的 嘱托 ,努 力 学 习 ,将 来用 我们 的才 智

农村初中乡土作文及教学研究

农村初中乡土作文及教学研究

农村初中乡土作文及教学研究作者:蒋衍森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6期蒋衍森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中乡土作文教学受到师生的喜爱,对学生作文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乡土作文教学策略是新时期农村地区初中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冲击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

在具体实践中我认为要从现状入手分析,找到目前作文教学的弊端所在,掌握乡土作文方法的核心,从而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农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甚至不切实际,没有融入真情实感。

一方面因为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有很大差别。

农村学生能够使用的资源并不多,对于信息资源的敏感程度也较低,这造成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的现象,他们很少思考甚至不思考应该如何写好作文,很多学生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作文主题思想不明确,结构混乱,内容雷同等问题经常出现。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也相对缺乏。

教学理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理念没有跟随教育发展革新的脚步,教学方法呆板。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先讲解范文再让学生模仿写作的教学方法,导致作文内容雷同率高,缺少创新。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师生缺乏沟通交流,学生无法从教师处了解写作方法,写作存在的困难导致他们对写作失去信心和兴趣。

此外,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不恰当,他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

学生写完作文后希望得到教师的点评和反馈,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问题,但是农村作文教学中恰恰缺少完善的教师评价。

不少学生作文内容比较空洞,缺乏内涵,同时不少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流水帐式”作文等问题,在写作时候学生找不到素材,写作缺乏依据,作文整体质量和水平都比较低,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农村小学生作文课中乡土文化的挖掘运用

农村小学生作文课中乡土文化的挖掘运用

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价值
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乡土文化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丰 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激发
写作灵感和热情。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深入挖掘和运用乡土文化, 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 属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
美情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为学 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
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推荐乡土文化读物
向学生推荐反映乡土文化的优秀 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乡土文 化的历史渊源、社会习俗和民间 艺术等。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 读心得和感悟,拓展学生的阅读 视野和知识储备。
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创作热情
01
02
03
实施多元化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 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 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肯 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
乡土文化定义
乡土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 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
乡土文化特点
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民俗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是当地人 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农村小学生作文课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单一
组织学生参加节日庆祝活动, 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包粽子 等,感受节日氛围和乡土文化 。
引导学生以节日为主题进行创 作,如写作、绘画、手工制作 等,展现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学 生的创造力。
03 乡土文化在作文 课堂中具体运用
命题作文中乡土元素引导技巧
1 2 3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实验学校 臧雨花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传承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极大。

地方文化可以说是最亲近的母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最优质的资源。

因此,我开展了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校本课程的研究,让师生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开习作教学思路,创新习作教学形式,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依托乡土资源,挖掘写作素材,开发校本课程“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定位在以宿迁“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两河”——古黄河、大运河所积淀的丰富文化为深厚底蕴,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沟通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宽习作教学之路。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

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

因此要立足于“农村小学”,着眼于“小学习作教学校本课程”,定位在“开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依托洪泽湖、骆马湖、古黄河、大运河积淀的文化底蕴,让师生在寻找和品味楚汉文化的过程中发掘写作题材,让学生经过仔细寻访和实地的考察,从而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感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从家乡的景观之美,风俗之浓,到表达家乡的热爱之情,开发出适合本校特色校本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幼小的心灵烙上热爱家乡烙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依托乡土资源,创新习作教学思路,开放习作教学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也曾说过:“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

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

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作者:聂长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3期乡土作文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它依托乡土文化进行作文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反过来,它对乡土文化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两者可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笔者近年进行乡土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乡土作文教学的源泉乡土作文教学离不开“乡土”二字,“乡土”为教学者提供教学文本资源,为学生提供习作资源。

教师编写教学文本必须依赖乡土素材,学生写作也离不开乡土素材。

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内容或形式,“乡土”一以贯之。

“乡土”是特定地域的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特定地域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通俗地说,是这个地方世世代代人们生活的积淀和延续。

这些积淀和延续实质上就是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当今人事等,无不涵括其中。

它们有如甘霖,滋养和繁茂着乡土作文教学这棵新的绿化树。

可以说,乡土文化就是乡土作文教学的源泉。

有了源泉,乡土作文教学之树必然茁壮成长。

例如,笔者近年在佛山南海任教,课余时间经过搜寻、走访、查阅等,整理了大量的佛山文化资源,编写出多册校本教材,涉及了佛山文化的诸多层面,如《带你游览佛山名胜》《带你触摸佛山文化》《南风古灶与佛山陶瓷》等等,这些校本教材激发了学生认识佛山、思考佛山的强烈兴趣,也成了他们在作文活动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

调查表明,学生最喜爱最积极参与的语文课程中,乡土作文课程遥居第一名。

二.乡土作文教学的核心乡土作文教学绝不是为乡土而乡土,仅仅对乡土文化进行简单地描述或观照,那是对乡土作文教学的歪曲。

乡土作文教学也不只是为作文而乡土,旨在改变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种说法过于片面。

笔者认为,乡土作文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现代语文教学形式与乡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依托乡土文化,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活动,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建构和完善学生的人格特质,并反过来对乡土文化进行投射和润泽的过程,而这正是乡土作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

立足乡土,改善农村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

”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

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

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一、农村初中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1.学校原因:相比于城市,农村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农村中学资金短缺,图书馆藏书量少、阅览室的报刊杂志几乎为零。

另外,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组织或者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农村学生每天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为一线,与外界接触极少。

农村学生由于信息交流不畅,见闻受限,所以写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只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作一点改变,导致了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

2.家庭原因: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城市里的父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了较好的引导,当然,农村里的父母也想如此,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

大部分农村父母把读书作为孩子的唯一出路,特别希望他们考出好成绩。

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成绩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最终都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

农村的家长因经济不宽裕,很难有余钱给学生买课外书,更有许多家长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

由于学生阅读量贫乏,知识面窄,积累不足,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假话、套话屡见不鲜,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普遍存在。

3.教师原因: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

而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许多农村的语文教师,总喜欢耳提面命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并且孤立地给学生大讲特讲写作技巧,学生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懵了,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视写作为畏途。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摘要: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丰富,包罗万象,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当今人事等都属此类范畴。

农村学生对其耳熟能详,是他们写作最好的素材。

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摘取写作题材,不但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能使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把乡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以此为切入点打开学生的写作源泉,让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乡土文化;写作;素材;农村学校一、从乡土文化中挖掘写作题材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特定的乡土风情民俗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种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就生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情结。

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孩子从骨子里熟悉这一切,热爱这一切,他们为家乡的美丽风光而陶醉,为家乡声名远扬的土特产而自豪,为家乡的特色节日而快乐,为家乡的变化发展而欣慰,对于他们书本不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乡村生活才是他们最好的书本。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这本书,产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那么如何把这些丰富的乡土文化整合成学生易于摘取的写作素材呢?笔者从下面几点入手:1.展示当地的节日风俗,婚丧习俗笔者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壮族、汉族,在他们的家乡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村落有不同的婚丧习俗。

为了收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众文化题材。

笔者特定一个月专门训练此类内容的写作。

在每次写作之前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家乡的特色或感受。

如春节,二月初二(祭土地公)、三月三、清明节(扫墓)、五月初五(端午节吃凉粽)、六月初八(做糍粑)、七月七(鬼节烧纸鞋)、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九月九(重阳节蒸糯米)等。

有些学生从节日的特色做法去讲,如有个学生讲鬼节:“晚饭前,妈妈就在供桌前摆上鲜艳的纸鞋,剪好五色的纸衣服,弄好后全部烧成灰并倒入茶水拌成泥浆,然后用粽子叶包好,在它上面插上香及香烛,让我用筛子托着,并吩咐弟弟帮忙撑伞给遮住,放入村头的池塘,表示送走了祖先。

”有的学生则从“吃”的方面去讲,如三月三做五色糯米饭,吃法多样,可拌葱花炒,可和绿豆蒸,可蘸作料吃,还可作为节日待客、送客的礼物等。

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

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

写教学文本必须依赖乡土素材 ,学生 思考佛山的强烈兴趣 ,也成 了他们在 r 以此为核心 ,乡土作文教学 就必 写作也离不开乡土素材。整个教学过 作 文活动时取之不尽 、f{j之不竭的重 ’ 须高屋建瓴 ,拓宽视野 ,从长计议 ,
程,无论是内容或形式 , “乡土”一 要资源。调查表明 ,学生最喜爱最积 而不能同于作文教学 的狭小时空 中。
旋律 ,它使 学生在特定 的地域 内,占 土文化的熏陶,由热爱乡土文化 ,深 乡土作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作用 ,对某
有丰富的作文养料,获得真切 的情感 入到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 ,这是学生 些 重点 学生 进行 重点 关注 ,重 点栽
体验 ,因而能够写出一篇篇鲜活感人 情 感与 人格 升华 的必 然结 果 。孔 子 培 ,这或许能孕育出未来 的乡土文学
丽 风光 而陶 醉 ,为家 乡悠 久的 历史 牌坊 ,有 同学 把 自己家 制作 西樵 大 材的小说散 文lO多篇 ,他的理想就是
们的情感 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升 热爱再到保 护传承 的过程 ,爱之深则 读高中时 ,就写 出了取材于本士生活
华会像炽热的阳光一样 ,反射给 乡土 护之久 ,护之 久则传之远 。
的成名பைடு நூலகம் 《青枝绿 叶》。此后 ,他勤
文化 ,具体 表现 如下 。
笔者 曾经 就 此话 题组 织学 生 上 奋笔耕,著作甚丰 ,成为中国当代乡
乡土文化进行作文活动 ,丰富了教学 一 无不涵括其 中。它们有如甘霖 ,滋养 一 乡土 ,旨在改 变学生作文空洞无物 、
内容,优化了教学结构 ,提高了教学 : 和繁茂着 乡土作文教学这棵新的绿化 。 枯燥 乏味 的现状 ,提高 学生 作 文水
效率 。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树。可以说 ,乡土文化就是 乡土作文 平 ,这种说法 过于片面 。笔者认 为 ,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的途径探微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的途径探微

2021·15
四、对接农村文化活动推进实践 农村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教师在 推出乡土作文教学模式之后,还要注意对 接当地的风景基地、风俗文化活动,展开 针对性乡土文化题材教学实践,用更延伸 的视角推动乡土作文教学向生活漫溯。学 生对生活中的乡土文化有真切体验,教师 在作文教学对接中有引导示范操作,可以 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让学生在现 实体验中完成作文认知的构建。农村学校 有不同的地域条件,与乡土文化有更多的 对接点,教师要做深入的教学调研,找到 作文教学实践的延伸点,为学生作文成长 创造良好条件。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的途径有很 多,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开设专门 的乡土题材作文课程、整合地域文化资源 文献、利用乡土题材展开作文教学、对接农 村乡土文化活动推进实践,都能够形成丰 富作文教学动机,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 升,也能够对学生思想带来更多淬炼。农村 小学教育有特殊环境条件,我们需要正视 乡土文化题材的助学作用,科学运用乡土 题材推进作文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 认识家乡的同时,成长作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 琴 . 农 村 小 学 高 年 级 乡 土 作 文 教 学 策 略 [J]. 作 文 成 功 之 路 ,2018(06): 85-87. [2]吕碧霞.基于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教师,2020(03): 18-20. 本文系 2020 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 村小学乡土作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研 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LN[2020]83。
三、利用乡土题材内容展开组织 教师在乡土题材作文教学设计时,要 对乡土题材信息资源做出科学分类处理, 如自然景观类、文物古迹类、社会发展以 及民间艺术类等。结合学生作文学习实 际,科学设计乡土作文教学计划,及时推 出一些作文学习活动,以便激发学生参与 乡土作文学习的主动性。小学语文学科教 材中有作文专题训练内容,教师要对教材 内容作出深度发掘,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 色设定作文教学内容和活动,给学生带来 全新的作文学习体验。乡土题材作文教学 中,教师不仅要对乡土文化素材作出科学 整合和利用,还要在作文融入角度和融合 方式等方面作出研究,以提升学生作文整 体水平。 教师利用乡土题材内容展开作文教 学活动,需要充分考虑乡土文化资源题材 的占有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作文认知基 础,唯有形成高度匹配,才能赢得作文教 学的主动权。教师借助乡土文化题材推出 作文园地、乡土题材手抄报、组织乡土作 文比赛、举行乡土作文诵读演讲比赛等, 都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参与乡土作文训练 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乡土作文体验中呈现 作文综合能力。 其一,开辟乡土题材作文园地。班级 中专门设立乡土题材园地,能够给学生提 供更多乡土文化素材来源。教师组织学生 通过多重信息途径搜集乡土文化信息素 材,利用作文园地进行集中展示,能够给 学生乡土作文创作提供更多支持。在园地 建设中,教师亲自参与栏目设置,对乡土 文化讯息进行分类处理,对乡土文化素材 展开筛选确认。设定当地“名人堂”、传统 文化、民俗节庆、乡村美景、当地土特产等 专栏,分门别类给学生做出宣传,以丰富 学生作文素材积累。

乡土文化在写作中的应用浅析

乡土文化在写作中的应用浅析

乡土文化在写作中的应用浅析一、写作背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乡土情结是代代中华民族割舍不下的精神家园。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一代只向往着远方精彩的世界,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反倒一无所知,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日渐失落。

其实,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将自我存在的根基牢牢扎入故乡的人格精神与文化底蕴中,故乡永远有我们抹不掉的血、泪与成长印记,无论我们的身体走了多远,故乡永远是灵魂的归宿。

作为教师,立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皈依乡土。

此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方言土语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利用。

”由此看来,乡土资源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语文课堂尤其是作文教学,既可以容纳山川海洋,也可以演绎风土人情。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颇富地域特色,而且增强了学生与本土文化的精神链接,让乡土成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就兴盛一时,如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故乡这片土地承载了作家们太多的情思,作家通过乡人乡事,乡情乡语,既描述了心灵的净土、诗意的田园,也反应了社会的变迁及其应对文明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是“乡土文学”的延续,代表作有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莫言《红高粱系列》等。

韩少功说:“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而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无疑是本土文化。

两个文学流派与课程总体目标都启示我们:学生作文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从文化背景上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体会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从而创造出具有连云港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

引得源头活水来--借助乡土文化,挖掘写作素材

引得源头活水来--借助乡土文化,挖掘写作素材
引得 源 头 活 水 来
一 一Leabharlann 借助 乡土文化 ,挖掘 写作素材
◎林和芬
巧妇 难为 无米之 炊 ,没有 充实 的材料 是很 难写 出好文 胜 古迹 、特 色建筑 、地 方名 士、漳 州小 吃、 民间故事 、 民 章 的 。文章要 有 内容 ,而 内容来源 于生 活 。叶圣 陶先生 曾 俗风情 、文 化艺术 ( 包 括表 演艺术 、手 工技 艺、宗教 信仰 经 说过 : “ 写作 的根源在 于 自身 的生活 ,脱离 了生 活 ,写 以及 民间歌 谣 、方 言 、谚语 )。让班 上5 O 位学 生分 为七 个
作就 无从说起 。”[ ]《 语文课程 标准》也指 出: “ 各地 区都 小组 ( 前 六个主题模 块每个小组 5 人 ,剩余 的人 负责文化艺 蕴 藏着 自然 、社会 、人文 等 多种课 文课程 资源 ,要 有强 烈 术这 一模块 ) ,每 组负 责一个 主题 模块 ,形成 一个研 究性 的资源 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 所 以,作文 教学 学 习小组 。然后 组织学 生参 观游览 南 山寺 、威镇 阁 、云洞 应 立足 于生活 这 片热土 ,让独 特 的乡土 文化成 为学 生取之 岩 、古街石 牌坊等 景 点 ,向学生介 绍漳州 人文 景观与 自然 不 尽用之 不竭 的作 文 资源 。本 文就 以 闽南漳州 文化 为例 , 谈谈 乡土 文化 在作文教学中 的开发和利用 。
2 0】 3 0 8


与 偿 秀 孚
在指 导学 生写记 叙文 时,笔者 要求 学生尽 量写家 乡人
外 ,更 重要 的是要 思考每 一 乡土文化 素材 能够适 用的写 作
话 题 ,并在 素材后 补上这 个话题 。假 如任凭 学生 自己思考 家乡事 家乡景 。每 一块土地 ,每一 处 山水 ,都 装点着 不 同 整 理素 材 ,有些 学生可 能会手足 无措 ,教师 的要 求就会 落 的乡 土胜迹 ,流传 着荡人情 怀 的风俗 民情 ,哺 育 出造 福桑 空 。所 以,教师进 行适 当的介入 是很有 必要 的 在他们 整 梓的志 士仁人 ……教 师应指 导学 生去展 示乡土文 化 中独 特 理之前 ,笔 者先从 每种 形式 的乡土文 化素材 中拿 出一个 事 的 、积 极 的、美 的方面 ,当然 也要引 导学生去 思考 发现 乡 例做示 范 。例如 ,林语 堂先生 的生平 事迹简 略为 : “山乡 土文化 中不足 的一 面 。在 写法上 学生可 以从课 本的 写作专 孩 子 ”、 “ 文化 巨人 ”、 “ 桑梓 情深 ”、 “ 两脚 踏东西 文 题 中获 得写法 指导 ,教师 也可 以引导学 生模仿他 们熟 悉 的 化 ,一心评 宇 宙文章 ” _ 3 _ —— 勤奋 、乡 愁 、文 化 融合 、兼 名家 的乡土文 化作 品 ,如 鲁迅 的 《 故 乡》 、 《 社戏 》,老 容 并包 等 ;土楼 :斑驳 厚实 的土 墙 ,历 经风 雨的 黑瓦 ,土 舍的 《 济南 的冬天 》 ,郁达 夫 的 《 故都 的秋 》,汪 曾祺 的 楼 人艰 苦奋 斗 的经 历——土 楼人 团结 、坚 忍 、勤奋 、乐天 《 受 戒》 、 《 大淖 记事》 等 ,特 别是漳 州本土 作家 的一些

初中写作乡村文化教案

初中写作乡村文化教案

初中写作乡村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对乡村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乡村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乡村文化的内涵:包括乡村的历史、民俗、风情、景观等方面。

2. 乡村文化特点:朴实、自然、和谐、环保等。

3. 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乡村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文化。

2. 讲授:介绍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3. 实践:分组进行乡村文化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4. 分享: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5.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实践法:分组进行乡村文化调查,让学生亲身参与。

3. 讨论法:分享调查成果,进行评价、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传承乡村文化的态度和行动。

六、教学资源1. 乡村风光图片。

2. 乡村文化资料。

3. 调查表。

七、教学建议1.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乡村文化相关资料,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课后鼓励学生走进乡村,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培养家乡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乡村文化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使学生在感受乡村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例谈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毕 业生 6 人 , 日留学 生4 。 宁 9 赴 人 会 全 县 现 有 5 万 多人 口 ,5 多 户 。 8 1万

面 , 个家 庭 输 出了人 才 , 4万 实现 了 脱贫 , 会 宁 的 发展 也 起 到 了很 重 对
要 的作用 。
这 些新 闻图 片 文字 , 既是 乡 土 文 化 的 展 示 ,更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动 力 。在这 块 园 地 里 , 生搜 集 到 的 学 不仅 是一 种 作 文 的素 材 , 收 获 了 还
菜, 米饭 是 夹 生的 。” 杜女 士一 边烤 着 饼 一 边 谈 着 自己 的儿 女 们 :儿 “ 子 上高 三 了 ,学 习 有些 压 力 了 , 认 真 了些 , 子 语 文 很 好 , 文 写 得 儿 作 好 , 欢 学 政 治 、 史 、 理 , 班 喜 历 地 在 上排 在 十 几名 , 年级 10 名 , 全 0多 儿 子 的 目标 是 中 国石油 大学 。”
以乡 土文 化 为 源泉 , 以挖 掘 和 表 现
情 的一种 表 现形 式 。 育文 化在 会 教 宁很 厚 重 , 的 发 展 如 何 , 应 该 它 这
教 育从 新 的视 角进行 审 视 。 在 会 宁 一 中 和 会 师 中 学 附 近 的 依 山处 ,有 一 半 城 半 乡 的 居 民
全 国全 省 都 做 出 了贡 献 ,另 一 方
乡 的教 育 文化 , 我让 学 生查 阅地 方 志 :会 宁 民风 淳朴 、文 风 昌盛 , “ 崇 文修 德 , 士 辈 出 。宋 元 以前 史 录 儒 散 失 无 考 , 明 、 两 代 就 出 文 武 仅 清 进 士 2 名 ,文 武 举 人 15 ,贡 生 0 1名 39 。民 国时期 , 宁有 大 专院 校 6名 会

农村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乡土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作文课已经成为大部分农村学生最感头疼、最不感兴趣的课,这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缺乏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之烦恼,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领悟到身边那鲜活的资源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既然我们农村学生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无法与城区学生相比,那么为何不结合农村学生实际,走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化作文教学之路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与探索:一、结合本地人文景观,激发创作热情笔者学校所在的萧山区自古以来就以人杰地灵著称于世。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淳厚的乡土风情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发生着深刻而鲜明的变化,这些都为写作教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组织学生祭扫李成虎烈士墓,带领学生走进农民革命运动先驱者的故居,让同学们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净化,写作欲望也自然高涨起来。

回校后,大家围绕“李成虎,我想对您说”这个话题,人人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向校刊踊跃投稿,我班成了学校“五四”征文比赛的最大赢家。

湘湖,历尽沧桑,是萧山人民的母亲湖,也是西湖的姊妹湖。

它那秀丽的山水和八千年古文明,是萧山人民的骄傲。

同学们漫步在越王城山遗址和湘湖畔,真切感受到了春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和跨湖桥文化的独特魅力,纷纷在日记中抒怀讴歌。

当然,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此类活动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作文教学的方向盘,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感知和记录。

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时刻留意身边的生活和自然,把作文当作是生活的需要,感受到作文就是说话,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有感就发,有理就讲,养成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作为课外练笔记录下来的好习惯。

乡土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乡土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度 。 以家 乡 变 化 为 内容 , 激 发 学 生 用 眼 去 观 察 ,用 心 去体
( )乡士 作 文 的教 学 理 念 三 1乡 土写 作 “ . 生活 化 ”理 念
春 节 贴对 联 、 放 爆 竹 、 家 家 户 户 都 会 做 圆 子 ,象 征 着 会 ,用笔 去 描 绘 ,培 养 乡 十情 感 墓 踏 青 ; 端 午 包 粽 子 吃 绿 豆 糕 ; 中秋 赏 月 尝 月 饼 …… 这 些 农 家 传 统 H各 具 特 色 、 中 富 多 彩 ,但 是 并 不 会 有 农 村 还 还 是 生活 在 农村 , 部传 承 得 很完 整 。 {的人
精华 。

筑 物 ,可 以 是特 定 的节 日, 也 可 以是 某 位 文化 名 人 ,只 要

乡土 作 文提 出的 背 景
是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展 现 地 域 的特 征 的就 是 乡 土 的 。乡 土 , 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 阔 的 农 村 蕴 藏 着 多 姿 多 彩 的 乡 土 文 化 资 源 , 干 百 是 具 有 典 型 性 的 地 域 特 征 ; 乡 土 , 不 是 乡 村 和 农 村 的 代
中 总 结 出 来 的 农 事 经 验 。 比 如 一 农 业 谚 语 如 : “ 冬 义 是 生 活 之 变 化 , 生 活 无 时不 变 , 即 生 活 无 时 不 含 有 教 育 些 今
麦 盖 三 层 被 , 来 年 枕 着 馒 头 睡 ” : “ 稼 一 枝 花 ,全 靠 的 意 义 。 ” 乡 上 作 文 教 学 就 是 一 种 生 活 教 育 的 具 体 化 形 庄
年 的乡土文 化、乡土风情 ,有 它独特 的风格 ,富有强劲 的 名词 ,它是地域独一无 二的象征 ,城市 也有他本土性 的东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融合策略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融合策略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融合策略作者:汪庆春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9年第10期[摘; ;要]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块短板,与城市有较大差距。

农村语文教师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并进行多角度的积极引导,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农村学校;乡土文化;作文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 G633.3;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0-0013-02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因阅读有限、眼界窄等原因,写作一直都是其语文学习的短板,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和利用属于本地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写作,一定能够提高乡村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广大乡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制定教学目标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需科学、具体、准确,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先导,如果不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学生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通过与学生座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是被动的、偶然的,他们很少关注本地的乡土文化,有些學生虽然关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应用,也没有将乡土文化写进作文的想法。

因为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所以学生将乡土文化写入作文的积极性也不强。

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思考、梳理。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段的不同,如小学阶段可对乡土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农村的风俗民情进行描述;中学生则需要对乡土文化进行分析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乡土文化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那些蕴含在现象背后的精神内涵。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潞江镇坝湾小学魏再聪孔德军内容概要:教小学语文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太难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瞎编乱造,致使写出来的作文很多都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

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乡土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乡村历史、风土人情中发现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写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关键词:生态教学挖掘教材因地制宜乡土资源何为生态教学呢?生态教学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着学生的天性而进行的教学。

也曾有专家提到过:“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那什么又是自然的过程呢?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

那咱们的课堂就应该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

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

自然,乡土资源的开发是符合生态教学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

其实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特色,自然景观、人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

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我们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进行作文教学。

我们美丽富饶的潞江坝,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这对于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内容空泛,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

材料贫乏,是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是源于他们没有贴近生活,缺少厚重的文化积淀,不善于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所致。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点。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及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乡土文化是长期积淀延续下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
地方文明的总和,包括本地区的地域风貌、文物古迹、乡风民俗、民间艺术等。

乡土文化是独具优势的课程资源,也是作文教学的优质的源泉。

新一轮课改强调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乡土文化博大久远,丰富多彩,学生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对乡土文化更容易亲近和接受。

乡土文化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重乡土文化的浸润,能让学生走向更深广的文化空间,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南通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这里江风海韵,风物潇
洒,南通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具有“包容汇通,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拓宽学生选择作文素材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其作文的文化性和审美性;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南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

二、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本土,让学生写熟悉的生活,才能走出困境。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使二者达到有效融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

1.广泛阅读乡土文学作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感悟人生、积累作文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乡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是用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写作手法,反应一定地域的民间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理想载体。

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名家的乡土土文学作品,并以写为抓手,以读促写,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读写活动。

教师可推荐作品给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进行今昔比较,追溯通州从五代移民开始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积累写作素材,写出有思想深度的读后感和书评等。

再比如《千年流光》就是一部特殊形式的南通文学作品集,包括王安石的《收盐》、崔润的《捍海堰》、梅兰芳的《回忆南通》、张明的《元宵灯节忆故乡》等作品,是南通千年来
文化的具象体现。

阅读这部作品,学生能增添文化意趣,培养创新思维,积累写作素材。

2.以乡土文化资源为写作对象
(1)描绘自然风光
一方山水自有一方风情,山的秀朗,海的湛蓝,花的鲜艳,树的繁茂……家乡处处充满着自然美。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近自然,用耳朵去聆听第一声婉转的燕语,用眼睛去观察第一片飘落的秋叶,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揣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寻找大自然的个性特征,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借助艺术手法,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2)状写名胜古迹
南通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不少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熟悉家乡的名胜古迹,有利于学生乡土文化的积淀。

南通有曲溪茂林环抱的全国八小佛教名山狼山,有“春红夏绿波青镜,晓月夜灯弄曲池”的古护城河濠河,有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墓园啬园,还有古色古香的唐闸民居大院……教师平时可选择一些有关本地名胜古迹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在假期里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受家乡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

(3)叙写风俗习惯
南通传统的风俗习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南通有正月十五放烧火的习俗,清朝南通籍诗人李琦写道:“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

”诗中反映了古人丰富的农业知识,
以及对传统习俗的爱好。

又如南通人崇尚茶文化,喝茶有讲究,敬茶有寓意。

旧时南通还有“施茶”的习俗。

每当酷暑来临,居民商家门口摆上一只大茶缸,里面放上佩兰、淡竹叶、茶叶,泡上一缸茶水,供过往的行人饮用,以之为善举。

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写作的典型素材,教师要结合材料布置相关作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收集、整理民俗习惯,集成选刊,供同学们传阅,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记录当今人事
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记录当今的人和事,获得第一手写作资料。

首先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开掘美。

例如,南通有位看车老人,他几年如一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坚持从清洁工人打扫不到的缝隙里捡拾烟头,他俨然构成了街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又如南通市有一支自发组成的自行车队,在反恐斗争中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这些平凡的人以奉献为荣,不求回报。

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加以认真思考,写出带有自己独特思考的作文。

其次应关注南通的热点话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南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学生写作也必须跟上家乡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融入社会,关注民生,感悟家乡的巨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乡土文化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应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

只有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张扬个性、充满创新活力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