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危险分层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
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
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
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
荟萃分析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15%~28%,心源性死亡率下降26%~31%,猝死降低37%。
同时,其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循证药物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结局得到了极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导致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尚未得到控制,使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其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
因此,开展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在中国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心脏康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全国90%以上的心血管科没有开展心脏康复工作。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心血管预防水平,改善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文就“共识”内容给予一定的解读。
1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密不可分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framingham脑卒中危险分层表

表1—男性“10年中风风险”自测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年龄分数20-34 -935-39 -440-44 045-49 350-54 655-59 860-64 1065-69 1170-74 1275-79 13“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和整体胆固醇水平整体胆固醇水平年龄20-39年龄40-49年龄50-59年龄60-69年龄70-79≤4.140 0 0 0 04.15-5.19 4 3 2 1 05.2-6.19 7 5 3 1 06.2-7.2 9 6 4 2 1≥7.2111 8 5 3 1 “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和吸烟状况年龄20-39 年龄40-49 年龄50-59 年龄60-69 年龄70-79 不吸烟0 0 0 0 0吸烟8 5 3 1 1 “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好的胆固醇水平(HDL)好的胆固醇水平(HDL) 分数≥1.55-11.30-1.54 01.04-1.29 1<1.04 2“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血压的上压指数(Systolic BP)和治疗情况血压的上压指数无治疗有治疗<120 0 0120-129 0 1130-139 1 2140-159 1 2160+ 2 3FPS总分与10年内风险总分10年内风险< 0 < 1%0 1%1 1%2 1%3 1%4 1%5 2%6 2%7 3%8 4%9 5%10 6%11 8%12 10%13 12%14 16%15 20%16 25%17 或以上30%表2-女性“10年中风风险”自测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年龄分数20-34 -735-39 -340-44 045-49 350-54 655-59 860-64 1065-69 1270-74 1475-79 16 “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和整体胆固醇水平整体胆固醇水平年龄20-39年龄40-49年龄50-59年龄60-69年龄70-79≤4.140 0 0 0 04.15-5.19 4 3 2 1 15.2-6.19 8 6 4 2 16.2-7.2 11 8 5 3 2≥7.2113 10 7 4 2“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年龄因素和吸烟状况年龄20-39 年龄40-49 年龄50-59 年龄60-69 年龄70-79 不吸烟0 0 0 0 0吸烟9 7 4 2 1 “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好的胆固醇水平(HDL)好的胆固醇水平(HDL) 分数≥1.55-11.30-1.54 01.04-1.29 1<1.04 2“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血压的上压指数(Systolic BP)和治疗情况血压的上压指数无治疗有治疗<120 0 0120-129 1 3130-139 2 4140-159 3 5160+ 4 6FPS总分与10年内风险总分10年内风险< 9 < 1%9 1%10 1%11 1%12 1%13 2%14 2%15 3%16 4%17 5%18 6%19 8%20 11%21 14%22 17%23 22%24 27%25或以上30%表3: 风险分类和治疗建议风险等级10年内风险FRS评分治疗建议高≥ 20%治疗目标:首要目标—将“坏的胆固醇”(LDL)降低至少于2.0 mmol/L第二目标:整体胆固醇水平与“好的胆固醇”(HLD)的比率少于4.0中10%-19% 什么时候应该治疗:“坏的胆固醇”(LDL)≥ 3.5mmol/L整体胆固醇水平与“好的胆固醇”(HLD)的比率≥ 5.0低< 10% 什么时候应该治疗:“坏的胆固醇”(LDL)≥ 5.0mmol/L整体胆固醇水平与“好的胆固醇”(HLD)的比率≥ 6.0* Tables obtained from R. McPherson, J. Frohlich, G. Fodor, J. Genest,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position statement—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 J. Cardiology 2006; 22(11):913-927。
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

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预防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在预防脑卒中的过程中,二级预防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能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更精确的二级预防,并制定出更符合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就应运而生。
二、什么是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风险级别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评估,可以将脑卒中患者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层级,从而指导医生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三、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的意义1.个体化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各不相同,在接受二级预防治疗时,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案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患者。
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的意义在于,能够将患者区分为不同的风险层级,进一步确定患者所处的危险性,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复发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适当的二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通过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降低复发的风险。
3.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脑卒中患者经历过一次脑卒中后,对于健康的保护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通过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患者能够全面了解自己所处的风险层级,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预防措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预防。
四、如何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评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评估通过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芳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对患者的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初步判断患者所处的风险层级。
2.临床表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血压、血糖、肢体活动能力等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临床状况,进一步确定患者所处的危险性。
冠心病的分类及危险分层PPT

心肌梗死分期
根据ECG分期: 超急性期:AMI数分钟后,T波高尖、后迅速出现ST段斜
型抬高 急性期:AMI后数小时-数日,ST弓背向上抬高 逐渐 下降,T波随之变为倒置,并逐渐加深,出现Q波 亚急性期:ST段恢复正常,T波倒置较深逐渐变浅,Q波 陈旧期:ST段和T波正常,仅残留病理性Q波
STEMI的TIMI危险评分
心肌梗死 辅助检查
➢ 超声心动: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左心室射血分 数、心腔大小、有无乳头肌功能失调、有无附 壁血栓、心包积液。
➢ 放射性核素检查:目前可采用PET观察心肌代 谢变化,判断心肌的存活性—缺点(辐射、价 格昂贵)。
AMI心功能分级
Killip分级: Ⅰ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 Ⅱ级:有左心衰竭,但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有急性肺水肿(肺部湿啰音>50%) Ⅳ级:心源性休克
广泛前壁 正后壁
供血的冠状动脉 右冠脉或回旋支 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前降支 回旋支或右冠脉
实验室检查
➢ 起病初WBC↑、N↑、ESR↑、嗜酸性粒细胞减 少。
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综合评价: 肌红蛋白在AMI后出现最早,十分敏感,但 特异性不高; cTnI和cTnT特异性高,出现延迟,症状出 现6h内阴性,6h后应再复查; CK-MB敏感性不如肌钙蛋白,对早期(< 4h)及再梗死有独特价值;
心 电 图—动态性改变
早期仅有T波高尖 ➢ 随之ST段抬高,弓背向上形成单相曲线 ➢ 数小时后出现病理性Q波 ➢ 数天后ST段下降至基线水平、T波导置 ➢ 仅残留病理性Q波
ECG定位诊断
导联 II、III、aVF I、aVL、V5、V6 V1--V3 V3--V5 V1--V5 V7--V9
脑卒中的分型和康复阶段性治疗

脑卒中的分型和康复阶段性治疗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了解脑卒中的分型及相应的康复阶段性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分类以及针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康复阶段性治疗措施。
一、脑卒中的分型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颅内或颅外动脉供血位置发生栓塞或者闭塞,导致大片或小片神经组织缺血而引起的功能障碍。
按照发病机制可进一步细分为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LAO)和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两类。
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多数表现为急性偏瘫,瘢(音bān) 块代表严重程度与预后风险正相关;小动藏具闭塞性脑卒中表现为平级进行的脑卒中运动障碍性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为失认、共济失调和腱反射亢进。
a. 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Occlusion,LAO):- 康复阶段性治疗:早期评估血栓的程度及影响范围,采用血管内溶栓治疗以恢复被梗塞区域的血流灌注。
在溶栓后,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床旁体位训练、被动功能锻炼、替代活动训练等。
b. 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Occlusion,SVO):- 康复阶段性治疗:建议进行颈动脉扩张器植入术或支架开放术,并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护理管理以降低再发风险。
同时,康复措施包括肌力增强、平衡和步态训练等。
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的一类脑血管疾病。
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动静脉畸形性出血等。
a.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康复阶段性治疗:早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力,维持氧合足够、代谢尽可能正常。
康复过程中主要包括手功能康复、言语语言障碍的治疗以及认知训练等。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

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与护理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4摘要以运动康复治疗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稳定性冠心病疗效确切,目前已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正逐渐推广和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和护理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康复师护理联盟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本共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快速规范发展。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1]。
研究显示,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CR同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全因病死率降低8%~37%,心血管病死率降低7%~38%[2];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指出基于运动的康复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全因病死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运动康复可使不良事件减少20%~30%[3]z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CR 已被中华医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ESC等多个权威学会纳入临床指南,推荐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康复(A类证据/1级推荐)[4,5]。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 z SCAD)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是冠心病康复治疗和护理实践的重要阶段[6]。
本共识对稳定性冠心病在心脏康复评估、运动危险分层、运动处方、物理治疗与护理实践等核心环节明确流程和方法要点,通过康复团队合作,致力于推动稳定性冠心病在住院期、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过程中,高质量实施康复治疗和护理,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强调SCAD的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护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主要内容(全文)

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主要内容(全文)The "Guidelines for XXX (2020)" mainly covers the following aspects:I。
OverviewXXX for more than 60 years。
and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XXX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Firstly。
XXX。
cing the risk of XXX。
It can also ce the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by 8%-37% and the XXX rate by 7%-38% for patients after XXX。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percutaneous coronary n (PCI)。
XXX repair surgery。
and XXX。
and ce XXX。
There is also research XXX can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ce n rates。
and lower XXX。
XXX。
With the n of remote medical care on the。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home cardiac n has the same vascular XXX。
and can be an XXX.I。
nXXX。
exercise。
n。
XXX。
to help 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chieve a normal or near-normal life status。
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指导

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指导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患冠心病的常规运动康复程序:根据患者的评估及危险分层,给予有指导的运动。
其中运动处方的制定是关键。
需特别指出,每位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即个体化原则,但应遵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
经典的运动康复程序包括3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90min。
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改善心脏功能。
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有: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少新发病变;有益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
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min,建议初始从20min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
体能差的患者,运动强度水平设定为5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对于体能好的患者,运动强度应设为80%。
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常用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有: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目标心率法、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
其中,前三种方法需心电图负荷试验或心肺运动负荷试验获得相关参数。
推荐联合应用上述方法,尤其是应结合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①心率储备法:此法不受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
PCI术后康复管理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运动频率
国际上多数采用每周 3—5 次的运动频率。认为高于 5 次不增加训 练效应,少于 3 次训练效应不足。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运动安排
1.准备活动:预热(warm up),即让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血管系 统逐步适应 训练期的运动应激。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方式包 括牵伸运动及大肌群活动, 一般采用医疗体操、太极拳等,也可附加小强度步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在血管狭窄或堵塞 处扩张球囊并置入支架,使狭窄的血管腔扩大,从而改善 心脏血流,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PCI手术后要防“二进宫”
做完PCI手术并不意味着彻底和冠心病说再见了
PCI术后仍可能存在风险:
• 再狭窄 • 支架血栓形成 • 恶性心律失常 • 心肌梗死 •…
陆晓,励建安. 心血管病患者康复中的抗阻训练[J]. 中华理疗 杂志,199,21(6):359—363.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运动强度
表示方法:最大心率、心率储备、最大吸氧量(VO2max)、MET、主观 劳累计分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cise,RPE)等 。
传统有氧运动推荐:中等运动强度。
根据持续与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长时间:即 3—15min ,80% —90% VO2max; 2.中 等 时 间 :即 1—3min, 95% —100% VO2max; 3.短 时 间 :即 10S—1min ,100% —120% VO2max(缺血阈强度运动)。
正常
择期PCI, 单支病变
中危 高危
中度运动(5.06.9METs)或恢复期 出现心绞痛或心肌 缺血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中的风险评估

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中的风险评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旨在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降低再发风险。
然而,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过程中,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风险评估。
一、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分类在进行心脏康复评估之前,需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分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可以将患者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低风险患者指心脏病程较短且有限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风险患者指有一定心脏病程,并伴有轻度心脏病变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高风险患者指心脏病程较长且严重,存在复杂的心脏病变或全身性严重疾病。
二、风险评估的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常用的指标包括心电图、心功能评估、运动试验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心功能评估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核医学等手段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而运动试验则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估手段,通过评估患者在运动负荷下的心血管反应,确定其康复能力和风险程度。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1. Submaximal运动试验Submaximal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
该试验通过让患者进行逐渐增加的负荷运动,评估患者在不致过度劳累的情况下的最大运动能力。
通过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指标变化,可以间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耐力水平。
2. 自我评估问卷自我评估问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日常活动水平,回答一系列有关心脏康复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对患者的心脏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训练。
四、风险评估的意义风险评估在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康复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可以判断患者的康复能力和心脏负荷耐受水平,进而指导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心脏负荷过重。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初稿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初稿!刘江生!近年来国内外都提出了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患者的危险分层法。
我们在《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年,第#版)中“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分组”〔!〕及美国医师学会卫生及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心血管病人危险性分级[$]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资料[#—%],提出了主要用于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危险性分层法。
!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性分层!"!低危层运动或恢复期无症状,包括无心绞痛的症状或征象;无休息或运动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术等无合并症;运动或恢复期血液动力学正常;无临床抑郁表现;无明显左室功能不全(&’"%());功能贮量#*+&,-;血浆肌钙蛋白(,或.)浓度水平:正常。
每一项都存在时为低危。
!/#中危层中度运动(%—0/"+&,-)或恢复期出现包括心绞痛的症状或征象;中度左室功能不全(&’1()—1"))。
不符合典型的高危或低危表现者设定为中危。
!"$高危层低水平运动($%+&,-)或恢复期出现包括心绞痛的症状或征象;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等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心衰;运动血液动力学异常(特别是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或下降,或心率不升);猝死或心脏停跳的幸存者;临床抑郁表现显著;左室功能不全(&’$1());功能贮量$%+&,-;血浆肌钙蛋白(,或.)浓度水平升高。
任一危险因素存在时为高危。
#说明#"!影响危险性的因素#"!"!心肌缺血性发作(心绞痛或无症状性)频繁、程度重和持续时间长者危险性大,经充分内科治疗后病情不好转者,危险度更高。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分层上调一级,若心绞痛是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时,应视为高危险组。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评定、有氧运动强度确定方法、危险分层、实施要求

7
T/SRMA X-2020 注:两次评估之间的分值至少相差 8 分才能说明出现了真正的变化。
A3 Borg scale 自感劳累分级表(rating perceived exertion,RPE) A3.1 利用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在 6~20 级中每一单数级各有不同的运动感 觉特征。RPE 与心率和耗氧量具有高度相关性。确定合理运动强度的最好方法是靶心率和 RPE 两种方式结合。先按适宜的心率范围进行运动,然后在运动中结合 RPE 掌握运动强度。 A3.2 一般运动锻炼的 RPE 分级在 12~15 之间,说明运动强度是合理的,中老年人也应达 到 11~13。
共同运动模
坐位屈膝 90 o 以上,
肩 0o,肘屈 90 o 的条件下, 开拇指,手指
式打破,开始
可使足向后滑动。在
Ⅳ
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 有半随意的
出现分离运
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
的情况下,肩可前屈 90 o, 小范围伸展
动
能使踝背屈
手臂可触及腰骶部
活动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
可作球状和
活动:肘伸直时肩可外展
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40%—70%)+静息心率,最大心率可通过心肺运 动试验测得。 B4 对无法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采用目标心率法即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 20~30 次/分,体 能差的建议增加 20 次/分,体能好的建议增加 30 次/分。 B5 如患者合并有心房颤动,或不易监测心率,则采用自我感知劳累分级法,在 12~16 分范 围内运动。
冠心病的危险分层评估

无创检查
会
中
国 健
负荷试验——活动平板
康
心 脏
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冠心病诊断意义更明确
教 育
已有心电图改变者不宜行活动平板检查
项
目 阳性诊断标准
社 区
➢J点后60~80ms出ST段水平或下斜形下移≥1mm
医 生
➢在原有ST段压低基础上,J点后60~80ms处ST段再压低≥1mm
培
➢无Q波导联上ST段抬高≥1mm
降幅度
时间
TnT或TnI
教 育
低危 初发,恶化
≤1mm
<20min 正常
项
目
中危 A 静息心绞痛,48h内无发作
>1mm
<20min 正常或轻度
社
B 梗死后心绞痛
升高
区
医 生 培
高危 A 静息心绞痛,48h内反复发作 B 梗死后心绞痛
>1mm
>20min 升高
训
.
9
世 健
急性冠脉综合症
会
中
国
健
AMI诊断标准(至少具备2条)
会
中
国 健
特点
康
心 脏
▪ 部位:胸骨后,伴向颈、肩、上肢、下颌等放射
教 育
▪ 性质:不适感——压榨、烧灼、紧缩、窒息等
项 目
▪ 持续时间:典型3~5分钟,通常<30分钟
社 区
▪ 诱发方式:体力活动、情绪应激、饱餐、吸烟等
医 生
▪
缓解因素: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培
训
.
4
世 健
稳定性心绞痛
会
中
国 健
CCS 分 级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脑卒中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1.9%的非致死性卒中后患者冠脉造影有冠脉斑块[1],卒中后心肌梗死发病率为2.2%[2],由于偏瘫患者大部分倾向于坐位生活方式,其运动耐量(包括心肺耐力和肌耐力)下降,同时肢体肌力、肌张力、运动模式、运动灵活性、技巧性异常,故其步行活动的能量消耗大于肢体功能正常的人[3],因此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可能增加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运动康复是心血管康复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指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和运动指导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机体运动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促进心身健康的一种康复手段[4]。
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应控制脑卒中与冠心病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血脂异常、高血糖、超重和肥胖),降低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5—6],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功能性活动能力。
由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等单位前期应用的基础上,参考了《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和《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等,共同撰写《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本共识适用于脑卒中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又伴有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
1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评定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多在1—2h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故诊断明确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不需要功能康复。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h或存在影像学证实的新发梗死灶,其引起的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血管的血供区域相一致。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康复危险分层与分类管理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康复危险分层与分类管理
范瑀轩;范志清;张赫男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31)4
【摘要】随着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日益普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处方制
定和实施也备受关注。
应用危险分层工具进行运动危险分层,并实施分类管理,在实
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SAP患者运动康复危险分层与分类管理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516-519)
【作者】范瑀轩;范志清;张赫男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脏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09
【相关文献】
1.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
2.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
3.肌钙蛋白Ⅰ及心电图对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与近期预后的价值探讨4.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5.高敏C反应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
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卒中危险因素分层及预防策略

16.9 21.0
地区
中国 加拿大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21/10/10
构成比(%)
4
中国卒中事件急诊登记数据库( CARDs China )结果
中国复发性脑卒中位于世界之首
27%
男性
2021/10/10
50
25
(WHO-MONICA)
CHN-BEI
2021/10/10
பைடு நூலகம்
51
NCEP ATPIII, JAMA. 2001;285:2486-2497
不同风险分层,给与不同强度干预
危险性分层 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 多重(2+)危险因素 0-1个危险因素
LDL-C目标(mg/dL) <100 <130 <160
2021/10/10
52
NCEP ATPIII, JAMA. 2001;285:2486-2497
3 or more
isk factors Moderate
or TOD or added risk
di≥ab3个e危te险s因素, OD 改变生活方式
或 MS
ACC
High added risk
糖尿病
改变生活方式
Low ad改d变ed生活ri方sk式
M改续o变数d生周er活后a方,te式若,血持压 ad未d得e到d控ri制s,k则开
1级HT SBP140~159 或DBP 90~99
危险低度增加
2级HT SBP 160~179 或DBP 100~109
危险中度增加
3级HT SBP ≥180 或DBP ≥110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初稿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初稿
刘江生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17)005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都提出了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患者的危险分层法.我们在<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1999年,第3版)中"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分组"[1]及美国医师学会卫生及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心血管病人危险性分级[2]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资料[3-5],提出了主要用于心脏康复的冠心病患者危险性分层法.
【总页数】1页(P315)
【作者】刘江生
【作者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福州市333号信箱,35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试行稿)
2.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试行稿)
3.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试行稿)
4.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讨论稿
5.间歇性高强度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ha危险分层标准

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危险分层标准通常是指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标准和方法。
AHA发布了许多指南和标准,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AHA的危险分层标准通常考虑多个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水平
- 吸烟
- 糖尿病
- 家族史
- 年龄
- 性别
- 肥胖
- 缺乏体育活动
2. **危险分层工具:** AHA可能会使用危险分层工具或计算器,根据个体的风险因素来估算其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他们的风险水平。
3. **阶段分类:** 根据评估的结果,AHA通常将个体分为不同的危险阶段,如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这些分类有助于决定预防措施和治疗的程度。
4. **预防和干预措施:** AHA的标准通常包括建议和指南,以减少心血管风险。
这可能包括饮食建议、体育活动、药物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AHA的危险分层标准和指南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以反映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
因此,如果您想了解关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预防的最新信息,建议查阅AHA官方网站或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取有关您个人风险和预防的指导。
每个人的风险因素和状况都可能不同,因此个性化的建议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高
卒中分期
恢复期(1个月以上)
稳定期(第3~4周)
急性期(第1~2周)
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5期Fra bibliotek4~5期
≤3期
言语交流障碍
无或轻度言语交流障碍
中度言语交流障碍
重度言语交流障碍
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
无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
无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
轻度和可控的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危险分层
低危
中危
高危
运动或恢复期症状及
运动(≥7METs)或恢复期
中度运动(5.0~6.9METs)或恢复期
低水平运动(<5.0METs)或恢复期
心电图改变
无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缺血改变
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肌缺血改变
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肌缺血改变
心律失常
无休息或运动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
休息或运动时未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休息或运动时出现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
无心理障碍
无严重心理障碍
严重心理障碍
左心室射血分数
≥50%
40%~49%
<40%
峰值摄氧量[ml/(min·kg)]
≥20
15~19
<15
AT[ml/(min·kg)]
≥15
12~14
<12
心肌钙蛋白浓度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