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双 关
①谐音双关,含 谐音双关, 富有情趣。 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 西边雨, 西边雨,道是无 晴(情)却有晴 (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 含蓄美。 含蓄美。
比 拟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 化了。 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 生动性和感染力。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象征。 作或情态等的修 象征。 辞方法。 辞方法。 张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对客观事物作扩 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 加强表达效果,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或 造成奇特的意境, 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 漫主义的情感。 漫主义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因事抒情抒情方式乐景乐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1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1. 啼 2.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草湖、野庙, 便形成了一 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4.以物 喻人,抒写了游子佳人的断肠思。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 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比兴 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之美。以此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 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清静寂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 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 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 以抒怀。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绘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精练的笔墨,不加衬托,刻画出鲜亮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芒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洁地写房间内简陋的摆设,要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勤劳奋作、官家修建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盘剥、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奇妙地摆列开来,勾画出荒太古道上秋风飒飒的悲凉状况,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悲凉状况。

2.衬着: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样样平常的艺术见效。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绘、形容、衬托,在需要重申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各处蛙。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各处蛙”衬着了一种氛围,衬托夜的静、心情的忧愁。

写出了忧愁等候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逍遥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亮的颜色新鲜并且光明,组成了绚烂的图景。

3、衬托:对所描绘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经过写四周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为鲜亮突出。

属于侧面描绘。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屡次问计,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才华。

4.虚实联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将来一天与老婆聚会,“共剪西窗烛” 时再回想起今夜巴山夜雨的状况。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从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 对对象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通过对其他的人或 物的描写达到间接 表现事物的目的。
工笔: 精雕细刻式的描写,描写详尽、细 从描写用笔:
腻、生动、多用修辞。 用经济的笔墨,精炼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本质。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色: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在一首别意绵绵的诗中,以 “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 景色,反衬了诗人离愁别恨。
(二)之 4、以哀景写乐情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此诗用“寒水”、“山家”、“怪 禽”、“旷野”、“落日”等景物状 描出山村人烟稀少、寂静萧条的景象, 似乎要向读者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但结尾笔锋陡转,一个“亲”字,诗 眼明丽,仿佛告知人们,这里正是一 片未受战乱而分外祥和山村乐土,表 现出诗人由惧转喜的心理变化和亲切 温馨的内心感受,流露出诗人对和平 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及近:远 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 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 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 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 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 “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 “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 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 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 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飞白鸟”与“照水红蕖” 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 的淡淡清香。

诗歌鉴赏常用的30种表现手法解析

诗歌鉴赏常用的30种表现手法解析

诗歌鉴赏常用的30种表现手法解析诗歌鉴赏有什么多种表现手法,大家都知道多少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诗歌鉴赏常用的30种表现手法,希望大家有用哦。

诗歌鉴赏常用的30种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举例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举例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举例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举例诗歌鉴赏无论在中考语文还是高中语文中,占的分数比例都比较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详解吧!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举例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一、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衬托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docx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docx

表达方式叙【概念】叙人物的或事情的生、展、化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秋大散关(游《》)【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抗金前的得念的往事。

描写【概念】用生形象的言人物、事件、境所作的具体描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析】从水中月影写起,生描写了白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船尾大出水面而出拔刺的响声,一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概念】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

【例句】不是花中偏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析】点出喜菊花的原因和菊花尽霜而后凋的品格的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烈的憎、好、喜怒、等主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接抒情。

【例句】“晨起征,客行悲故。

声茅店月,人迹板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

因思杜陵梦,雁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首中起句以、事件、境三者相互照,写出旅客的辛,句直抒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相比,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手法起【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

【析】首用瑟种器起,由此而思及(李商《瑟》)“ 年”。

虚合【概念】是指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交一起表达同一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亭晚,雨初歇。

都无,留恋舟催。

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咽。

⋯⋯(柳永《雨霖》)【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外,写的都是眼前景事情,写人和心的人不忍分又不得不的心情,是写;下片写后生活的想,是虚写,着意描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的依依不舍。

想【概念】由一事物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似的特点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成一高,万条垂下。

不知叶裁出,二月春似剪刀。

”(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概念】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

其中,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象征、双关、设问、反问等手段,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将一个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形象化抽象的概念。

例如,XXX的《望洞庭》中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例如,XXX的《新晴》中将XXX“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XXX“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情景的描述,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夸张。

例如,XXX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XXX”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又如XXX的《秋浦歌》中,白发长达三千丈,表达了深重的愁思,引人深思。

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

例如,XXX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形象生动。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以兰花象征高尚,都是常见的象征手法。

双关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

例如,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是双关修辞。

XXX的《竹枝词》中,“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

设问和反问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XXX的《双调,蟾宫曲》中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XXX的《叠题乌江亭》中反问“肯为君王卷土来?”都是生动的表现手法。

总之,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1.直抒胸臆是指直接表达对人物和事件的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导语: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点有些多,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后慢慢的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析】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例4】:“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宋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析】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

【例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析】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例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后两句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例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析】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

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③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析】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

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例2】:“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析】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

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例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⑤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例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⑥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