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四装置工艺流程
MTBE装置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
MTBE装置生产原理和工艺过程一、生产原理1.第一萃取精馏单元(丁二烯抽提装置)第一萃取精馏塔可使醚化和1-丁烯原料中1,3-丁二烯降低至40ppm,其原理是在分离裂解碳四的第一萃取精馏塔加入沸点较高的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从而改变了裂解碳四各组份的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小于1,3-丁二烯的组份和DMF从塔釜送至汽提塔析出,相对挥发度大的抽余碳四以塔顶采出,作为MTBE/1-丁烯装置的原料,其1,3-丁二烯的含量小于60ppm。
增加该塔的回流量、溶剂量、加大去第二萃取精馏塔的进料量等均可以使BBR中的1,3-丁二烯含量降低。
2.筒反部分含有异丁烯的抽余碳四与甲醇(按照1.02的醇烯比计算的量)进行混合,在D型苯乙烯系大孔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剂作用下,使大部分异丁烯和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副反应可以生成少量的异丁烯二聚物(或低聚物),二甲醚以及由于原料中带入的水可以生成少量的叔丁醇等,以上几种杂质其本身的辛烷值较高,少量的留在甲基叔丁基醚产品中,不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其余的碳四组分与甲醇均不发生反应,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视为惰性物质。
反应器床层温度是由预热温度、外循环量和外循环冷却温度来控制。
3.反应精馏单元异丁烯与甲醇反应生成甲基叔丁基醚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使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生成MTBE)进行,其一是增加反应一侧的物料浓度,其二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在反应精馏塔中同时进行着反应和精馏过程中,随着反应和精馏的进行,MTBE不断的生成且被从塔釜分离出来,使生成的MTBE总是处在低浓度状态,故反应总是朝正反应方向即生成MTBE方向进行。
反应精馏塔内控制醇烯比(摩尔比)一般在2.2,甲醇的过量是为了使异丁烯充分反应。
4.甲醇回收单元本单元是利用甲醇与碳四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用水作为萃取剂,在水洗塔中将水中溶解度大的甲醇溶于水中,从而减少在水中溶解度小的醚后碳四中甲醇的含量,并利用碳四比重小于水,使其从塔顶送往醚后碳四罐,作为1-丁烯生产的原料。
芳构化装置工艺介绍
芳构化装置一、装置简介芳构化装置,主要原料混合碳四液化气,产品有轻芳烃、重芳烃,民用液化气等。
原料混合碳四液化气,通过原料加热炉加热后,在反应器内与催化剂接触,经过低聚、环化,脱氢芳构化反应生成粗芳烃混合物,经过吸收稳定系统分离成合格的民用液化气和混合芳烃,再通过分馏分离成轻芳和碳9以上重芳烃。
装置区共有油、气罐16台,水储罐2台,其中地下密闭排放罐1台,机泵20台套。
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和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装置区所有排放的有机液体均排往密闭排放罐,然后根据情况再进行处理和排放。
二、工艺原理反应部分:轻烃芳构化的机理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轻烃在分子筛的酸中心上芳构化反应时经历下列步骤:a)通过在酸中心上发生化学吸附生成正碳离子得到活化;b)正碳离子进一步脱氢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这些小烯烃是芳烃分子的建筑单元。
这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小烯烃分子在B酸中心上低聚(二聚、三聚)生成C6-C8烯烃,后者再通过异构化和环化生成芳烃前体(带6元环的前体)。
这步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d)芳烃前体在L酸中心上通过脱氢生成苯、甲苯和C8芳烃等。
这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原料在酸中心上生成正碳离子的步骤最为关键。
它决定了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C3-C8之间的轻烃分子都可以在催化剂的酸中心上通过脱氢和裂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当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酸度相同时,从不同碳数的轻烃原料出发,可以得到具有同样热力学平衡分布的乙烯、丙烯、丁烯和戊烯。
由于基本建筑单元的种类和浓度分布相近,所以从不同碳数的轻烃原料出发都可以得到苯、甲苯和C8芳烃等产物,并且原料对芳烃产物的分布影响不大。
但是,若两种芳构化原料的碳数不同(如C3、C4、C5、C6、C7、C8)、结构不同(如直链烃、支链烃和环烷烃)和碳-碳键饱和程度不同(如烷烃、单烯烃、二烯烃),则其芳构化的活性、热效应和芳烃产率会有一定差别。
一般来说,碳数越小的原料在酸中心上生成正碳离子越困难,其芳构化活性越低;在同碳数下,烯烃比烷烃更容易生成正碳离子,因而其活性较高;另外,异构烷烃因可以生成相对稳定的叔碳正碳离子,因此其芳构化活性高于正构烷烃。
碳四烷基化工艺指南
碳四烷基化工艺指南烷基化装置1、烷基化工艺采用硫酸为催化剂的硫酸烷基化工艺1) 原料(1) 不同烯烃原料的影响在硫酸烷基化反应条件下,大部分1-丁烯可以异构化为2-丁烯,使得烷基化产品的辛烷值得以提高。
(2) 原料中杂质的影响及其脱除方法大多数原料中的杂质在硫酸烷基化反应后进入酸相,使得硫酸被污染,从而降低了硫酸的催化活性。
①乙烯假如气体分馏装置未能很好的除去C2时,乙烯就可能被引入烷基化装置。
在硫酸催化时,由于乙烯不会与异丁烷反应发生烷基化反应,当乙烯进入烷基化反应器时,乙烯与硫酸生成呈弱酸性的硫酸氢乙酯,这个硫酸氢乙酯不再作为烷基化的催化剂使用。
这种乙烯杂质的影响还具有累积性,因此,即使原料中含有痕量的乙烯,也能造成每天数百公斤的乙烯进入酸相,从而出现数吨甚至十余吨的废酸。
假如突然有相当量的乙烯进入到烷基化反应器中,这些乙烯对酸的影响可以使烷基化反应不再发生,甚至发生叠合反应。
②丁二烯假如催化装置或焦化装置的裂化深度相当深,那么就可能在液化气中找到相当量的丁二烯,这些丁二烯也是不能发生烷基化反应的,它们与酸接触后新生成的反应产物也是酸溶性的。
与乙烯相比,丁二烯更难以用分馏的方法从烷基化原料中除去。
因此,当上游裂化装置的裂化深度无法改变的时候,可以考虑用选择性加氢的方法将丁二烯转化为丁烯。
③水水能造成硫酸的稀释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要重视烷基化原料中水的影响。
液化气中的水在呈溶解状态时大约在500ppm左右。
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C4馏分携带的超过饱和状态的游离水,上游装置操作不当可能使C4馏分所携带游离水的量是溶解水的几倍,对酸的稀释速度相当快。
脱除这种携带水的办法是在烷基化原料进装置前先进入一个填料容器,使携带的细小的水珠聚集后分离出去。
如果在进入填料分水器之前先用反应物冷却一下进料的物流,其效果就会更好。
从分馏部分循环到反应部分的异丁烷也可能携带相当数量的水分,为了干燥这部分异丁烷,可以将这个物流与废酸相接触,这种干燥法既经济效果又好。
轻碳四选择性加氢操作规程2011.4.13
QB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Q/SY LS(CG)01-26-2009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操作规程2009年 XX月XX日发布 2009年XX月XX日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发布QB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Q/SY LS(CG)01-26-2009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操作规程2009年 XX月XX日发布 2009年XX月XX日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发布编审批表版本更新记录本规程在Q/SY LS(CG)01-26-2006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及兰州石化分公司《炼化装置操作规程编制标准》(2009版)的要求进行修订。
针对近年来装置进行的技术改造,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需要进行补充和修订完善。
新修订后的操作规程要求内容全面、指标科学、变更合规、程序清晰、步骤严谨、可操作性强,符合生产操作要求,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有利于操作人员学习和执行。
本规程执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企业标准。
本规程由兰州石化公司生产处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一联合车间。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1.1 装置概况...................................................................... 1-1 1.1.1 装置简介.................................................................... 1-1 1.1.2 工艺原理.................................................................... 1-1 1.1.3 工艺流程说明................................................................ 1-2 1.1.4 工艺原则流程图.............................................................. 1-3 1.1.5 公用工程流程图.............................................................. 1-4 1.1.6 物料平衡图.................................................................. 1-6 1.1.7 污水、废气、废渣排放流程图.................................................. 1-6 1.2 工艺指标...................................................................... 1-7 1.3 质量指标...................................................................... 1-7 1.3.1 原辅材料质量指标............................................................ 1-7 1.3.2 中控(馏出口)指标.......................................................... 1-8 1.4 公用工程指标.................................................................. 1-8 1.5 环保排放及中控指标............................................................ 1-8 1.6 原辅材料消耗及能耗指标........................................................ 1-8 1.6.1 原材料消耗指标.............................................................. 1-8 1.6.2 能耗指标.................................................................... 1-9 1.6.3 动力消耗.................................................................... 1-9第二章操作指南............................................. 2-12.1 岗位操作任务.................................................................. 2-1 2.2 岗位特点...................................................................... 2-1 2.3 岗位操作原则.................................................................. 2-1 2.4 主要控制回路.................................................................. 2-1第三章开工规程............................................. 3-13.1 开工统筹图.................................................................... 3-2 3.2 开工纲要(A级) ................................................................. 3-3 3.2.1 开工材料准备................................................................ 3-3 3.2.2 开工检查准备工作............................................................ 3-3 3.2.3 引公用工程.................................................................. 3-3 3.2.4 系统试压.................................................................... 3-3 3.2.5 系统置换空气................................................................ 3-3 3.2.6 装置开工.................................................................... 3-3 3.3 开工操作(B级) ................................................................. 3-3 3.3.1 开工材料准备................................................................ 3-4 3.3.2 开工检查准备工作............................................................ 3-4 3.3.3 引公用工程.................................................................. 3-5 3.3.4 系统试压.................................................................... 3-6 3.3.5 系统置换空气................................................................ 3-83.4 辅助说明(C级).............................................................. 3-13 3.4.1 进料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3-13 3.4.2 开工中的注意事项........................................................... 3-13 3.4.3 装置盲板................................................................... 3-13 3.4.4 开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 3-17 3.4.5开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措施.............................................. 3-18第四章停工规程............................................. 4-14.2 停工纲要(A级)............................................................... 4-3 4.2.1 停工前准备工作.............................................................. 4-3 4.2.2 降温、降量、停进料.......................................................... 4-3 4.2.3 反应系统冷氢降温............................................................ 4-3 4.2.4 脱二甲醚系统的停工.......................................................... 4-3 4.2.5 系统放压.................................................................... 4-3 4.2.6 系统吹扫:.................................................................. 4-3 4.2.7 检查确认.................................................................... 4-3 4.3 停工操作(B级)............................................................... 4-3 4.3.1 停工前准备.................................................................. 4-3 4.3.2 降温、降量、停进料.......................................................... 4-4 4.3.3 反应系统氢气还原............................................................ 4-4 4.3.4 脱二甲醚系统的停工.......................................................... 4-5 4.3.5 系统放压.................................................................... 4-6 4.3.6系统吹扫:................................................................... 4-7 4.3.7 检查确认................................................................... 4-11 4.4 停工说明(C级).............................................................. 4-12 4.4.1 停工注意事项............................................................... 4-12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 5-15.1反应器的投用与停用规程......................................................... 5-1 5.1.1反应器的投用................................................................. 5-1 5.1.2反应器的停用................................................................. 5-4 5.1.3操作指南..................................................................... 5-6 5.1.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5-8第六章通用设备操作规程..................................... 6-16.1 压力容器...................................................................... 6-1 6.1.1 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 6-1 6.1.2 压力容器的投用与停用........................................................ 6-1 6.1.3 辅助说明.................................................................... 6-7 6.1.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8 6.2 压力管道..................................................................... 6-10 6.2.1 压力管道的操作工艺指标..................................................... 6-10 6.2.2 压力管道的投用与停用....................................................... 6-106.2.4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18 6.3 炉类设备..................................................................... 6-18 6.4 塔类设备..................................................................... 6-18 6.4.1 塔器的投用和停用........................................................... 6-18 6.4.2 辅助说明................................................................... 6-23 6.4.3 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6-24 6.5 反应器类设备................................................................. 6-25 6.6 常压储罐..................................................................... 6-25 6.7 换热设备..................................................................... 6-25 6.7.1 换热设备的投用和停用....................................................... 6-25 6.8 泵类设备..................................................................... 6-32 6.8.1 离心泵的开、停、切换规程................................................... 6-32 6.8.1.3离心泵切换操作规程........................................................ 6-38 6.9 压缩机....................................................................... 6-42 6.10风机类设备................................................................... 6-42 6.11电动机类设备................................................................. 6-43 6.11.1 电动机开机和停机.......................................................... 6-43 6.11.2 日常检查与维护............................................................ 6-46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 7-17.1事故处理原则................................................................... 7-1 7.2紧急停工方法................................................................... 7-1 7.2.1 装置紧急停工的条件.......................................................... 7-1 7.2.2 装置紧急停工方法............................................................ 7-1 7.3 事故处理预案.................................................................. 7-1 7.3.1 瓦斯罐切液引起火灾.......................................................... 7-1 7.3.2 脱二甲醚塔重沸器超温泄漏.................................................... 7-3 7.3.3 装置停循环水................................................................ 7-4 7.3.4 装置停低压电................................................................ 7-4 7.3.5 装置停1.0MPA蒸汽........................................................... 7-5 7.3.6 装置停仪表空气.............................................................. 7-6 7.3.7 DCS系统死机................................................................. 7-6第八章操作管理规定......................................... 8-18.1 巡回检查规定.................................................................. 8-1 8.1.1 巡回检查时间................................................................ 8-1 8.1.2 巡回检查路线................................................................ 8-1 8.1.3巡回检查记录................................................................. 8-2 8.1.4巡回检查要求................................................................. 8-2 8.2 交接班规定.................................................................... 8-3 8.2.1 交接班时间.................................................................. 8-3 8.2.2 交接班要求.................................................................. 8-3 8.2.3 交接班内容.................................................................. 8-48.3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监控.................................................... 8-4 8.3.1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 8-4 8.3.2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管理部门 .......................................... 8-5 8.3.3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审批过程.............................................. 8-5 8.3.4 生产艺调整与操作变动范围管理程序 ............................................ 8-5 8.3.5 生产工艺调整与操作变动管理要求.............................................. 8-5 8.4 设备润滑规定................................................................. 8-10 8.4.1 操作人员润滑职责........................................................... 8-10 8.4.2 润滑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8-10 8.4.3 本装置设备润滑要求......................................................... 8-11 8.4.4 其他规定................................................................... 8-11 8.5 设备停送电规定............................................................... 8-11 8.6 防冻防凝规定................................................................. 8-12 8.6.1 入冬前的准备工作........................................................... 8-12 8.6.2 入冬后的工作............................................................... 8-12 8.6.3入冻前必须处理好的管线、设备:.............................................. 8-12 8.6.4开工中的正常防冻:.......................................................... 8-13 8.6.5停工防冻:.................................................................. 8-13 8.7 特殊部位采样管理规定......................................................... 8-13 8.7.1液态烃原料采样规定.......................................................... 8-13 8.7.2特殊部位采样管理规定........................................................ 8-13 8.8报警及联锁管理规定............................................................ 8-14 8.9备用设备管理规定.............................................................. 8-14 8.9.1备用设备完好标准............................................................ 8-14 8.9.2备用设备盘车操作及记录要求.................................................. 8-14 8.9.3本装置备用设备定期切换操作及记录要求........................................ 8-14 8.9.4备用设备维护保养要求........................................................ 8-14 8.10污染物排放规定............................................................... 8-14 8.10.1废水排放管理规定........................................................... 8-15 8.10.2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8-15 8.10.3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8-15 8.10.4 大检修排污规定............................................................ 8-16 8.10.5 管理措施.................................................................. 8-16 8.11 定期操作规定................................................................ 8-16 8.11.1 催化剂装填的操作规定...................................................... 8-16 8.11.2 脱水日常注意事项.......................................................... 8-17 8.11.3 日常作业规定.............................................................. 8-17 8.12临时操作管理规定............................................................. 8-17 8.12.1节假日期间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8-17 8.13 其他规定.................................................................... 8-18第九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 9-19.1 控制系统概述.................................................................. 9-1 9.1.1 DCS控制系统概述............................................................. 9-19.1.2 自动控制控制系统概述........................................................ 9-1 9.2 控制系统使用说明.............................................................. 9-1 9.2.1 DCS系统的使用说明........................................................... 9-1 9.2.2 调节器使用说明............................................................. 9-15 9.3 装置特殊和复杂仪表控制回路说明及流程图 ....................................... 9-16 9.4 报警联锁控制系统............................................................. 9-16 9.5 机组控制系统................................................................. 9-16第十章安全环保技术规程.................................... 10-110.1 安全知识.................................................................... 10-1 10.1.1 急救知识.................................................................. 10-1 10.1.2 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的操作方法 .............................................. 10-3 10.1.3 个人防护器具使用知识...................................................... 10-4 10.1.4 火灾事故防护知识.......................................................... 10-4 10.2 安全规定.................................................................... 10-6 10.2.1 装置安全生产规定.......................................................... 10-6 10.2.2 装置开工安全规定.......................................................... 10-9 10.2.3 装置停工检修安全规定...................................................... 10-9 10.2.4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处理规定 ..................................... 10-10 10.3 环保和清洁生产规定......................................................... 10-10 10.3.1 清洁生产定义............................................................. 10-10 10.3.2 本装置环保和清洁生产规定................................................. 10-10 10.4 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事件)、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 10-11 10.4.1 高处动火无防止火花溅落措施,点燃泄漏氢气 ................................. 10-11 10.5 本装置主要危害(原料、产品、中间产品、辅产品)的有关参数 ................... 10-11 10.5.1 本装置危险化学品特性:................................................... 10-11 10.5.2 本装置其他职业病危害..................................................... 10-13 10.6 本装置正常生产时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处置原则 ............. 10-14 10.7 本装置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消减措施 ........................................... 10-14 10.7.1 本装置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 10-14 10.7.2 设备故障泄漏控制与处理原则............................................... 10-15 10.8 装置检修期间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 10-16 10.8.1 装置检修期间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措施 ......................................... 10-16 10.8.2 装置检修污染物排放及处置原则 ............................................. 10-16第十一章附录.............................................. 11-111.1 工艺控制流程图(PID)....................................................... 11-1 11.1.1 工艺流程.................................................................. 11-1 11.1.2公用工程流程............................................................... 11-2 11.2 设备明细表.................................................................. 11-3 11.2.1冷换设备规格表............................................................. 11-3 11.2.2塔器规格表................................................................. 11-3 11.2.3 反应器及容器规格表........................................................ 11-3 11.2.4机泵....................................................................... 11-311.3主要设备结构图............................................................... 11-4 11.3.1 反应器结构图.............................................................. 11-4 11.3.2 脱二甲醚塔结构图.......................................................... 11-5 11.4 装置平面布置图.............................................................. 11-6 11.5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仪布置图 ............................................. 11-10 11.6 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报警位号对照表 ........................................... 11-11 11.7 火警报警系统布置图......................................................... 11-11 11.8 火警报警系统............................................................... 11-11 11.9 装置放射源一览表........................................................... 11-11 11.10 消防设施布置图............................................................ 11-12 11.10.1消防设施布置图(一层)................................................... 11-12 11.10.2消防设施布置图(二层)................................................... 11-13 11.11 安全附件一览表............................................................ 11-14 11.11.1安全附件一览表........................................................... 11-14 11.11.2 直读式仪表一览表........................................................ 11-14 11.12 控制参数报警连锁一览表.................................................... 11-14 11.13 污水、雨水下水井、检查井平面位置图 ........................................ 11-15 11.14 环保设施一览表............................................................ 11-16 11.14.1 环保装置表.............................................................. 11-16 11.14.2 环境应急设施表.......................................................... 11-16 11.14.3 环境应急物资表.......................................................... 11-16 11.15 在线质量仪表一览表........................................................ 11-16 11.16 常用基础数据.............................................................. 11-16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 装置概况1.1.1 装置简介兰州石化公司轻碳四选择性加氢装置由齐鲁石化研究院设计,选用齐鲁石化研究院研制的QSH —01型催化剂,原设计处理量为10.4万吨/年,1999年8月建设,2000年11月投产。
碳四综合利用操作规程
碳四综合利用操作规程1 正常开工和停工 (1)1.1开工条件准备 (1)1.2.1 工艺过程描述; (1)1.2.2 主要操作条件 (3)1.3开工方案及步骤 (4)1.3.1 反应部分开工操作步骤 (4)1.3.2 分馏部分开工操作步骤 (8)1.4停工步骤 (8)1.4.1 反应部分停工操作步骤 (9)1.4.2 分馏部分停工操作步骤 (9)2 紧急事故处理和应急预案 (9)2.1事故处理原则 (9)2.2紧急停工 (10)2.2.1 紧急停工原因 (10)2.2.2 紧急停工原则 (10)2.2.3 步骤 (10)2.3停电事故处理 (11)2.3.1 主操 (11)2.3.2 副操 (11)2.4反应器压力超高事故预案 (11)2.5停循环水 (12)2.6停风 (12)2.7反应进料加热炉炉管破裂 (12)2.8进料中断 (12)2.9DCS操作站死机 (12)3.1晃电 (13)1 正常开工和停工当系统热运工作已经完成,装置可以准备正式开工了。
每一次开车,都有可能不同,这要视前一次停车情况和本次装置运行要求而定。
但是,任何对常规开工程序的变更,都应在主管人员指示下进行,并记录在案。
切记,易燃易爆性气体决不允许轻易送进工艺管线和容器。
如果管线及设备内含有空气,必须用氮气进行吹扫置换。
同样,也不允许空气进入含有易燃易爆性气体管道和设备。
在装置建成的第一次开工时,厂方应成立开工小组,进行管理、协调,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1 开工条件准备装置正式开车前,应再次检查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以使问题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开车成功。
开工前应对分析工作进行确认:a. 各种分析方法、手段已按规范要求建立;b. 各种标样建立完毕;c. 各种仪器、器具整理、调校完毕。
试剂、化学品备齐;d.分析人员已安排落实1.2.1 工艺过程描述;碳四异构化是以碳四作为原料,在非临氢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碳四中正丁烯、反丁烯、顺丁烯,转化为异丁烯。
碳四系列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三) 工艺流程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2.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流程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四) 物料衡算
以下以流化床法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为例进行氧 化工段的物料衡算。
1. 基础数据 (1)年产量 18000t/年丁二烯,年开工时数8000h。 (2)配料比 丁烯∶氧∶水=1∶0.7∶10 (摩尔比)。 (3)计算参数 正丁烯转化率67.78%;丁二烯选择性 90%;丁二烯收率61%;一氧化碳收率1.512%;二氧化碳 收率4.85%。均指摩尔分数。 含氧有机化合物收率:酮 (以 丙 酮 计)0.223%;醛 (以 乙 醛 计)0.08%;呋 喃0.115%;均指摩尔分数。异丁烯转 化率为100%,其中50%转化为一氧化碳,50%转化为二氧 化碳。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丁二烯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大蒜气味的 气体,沸点为268.6K,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体积分 数)为2%~11.5%。丁二烯微溶于水和醇,易溶于苯 、甲苯、乙醚、氯仿、无水乙腈、二甲基甲酰胺、 糠醛、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丁二烯具有毒性, 低浓度下能刺激黏膜和呼吸道,高浓度能引起麻醉 作用。工作场所空气中允许的丁二烯浓度为 ≤0.1mg/L。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四) 物料衡算
5. 物料衡算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四) 物料衡算
5. 物料衡算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四) 物料衡算
5. 物料衡算 进反应器混合物料 (含循环气)的流量和组成列于表68中。
第一节 丁二烯的生产
(四) 物料衡算
5. 物料衡算 进反应器混合物料 (含循环气)的流量和组成列于表6-8中。
(二) 工艺条件 4. 氧烯摩尔比 如表6-5所示,随着氧烯摩尔比的增加,转化率 增加,而选择性下降。
混合碳四装置性能的考核标定
2019年3月 | 177中的二烯烃含量和1-丁烯的损失多少进行调整。
催化剂活性较强,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和系统压力均在设计值的下限运行,氢炔比也在设计指标范围之内,单烯烃的饱和率高于设计值,1-丁烯的损失过大。
在80%生产负荷下氢炔比要比60%的生产负荷低37.2%,反应温度和压力降低,单烯烃的饱和率比较接近(表1)。
系统的操作弹性较宽,后续系统优化操作提升空间较大。
表1 加氢催化剂运行指标对比项目加氢后二反应产物二烯烃含量(ppm)氢炔比(mol/mol)单烯烃饱和率(%)反应压力(MPa)反应器入口温度(℃)设计值≤20 1.5~4.0≤1 1.5~2.040~8060%负荷<0.1 2.184 2.41 1.6138.980%负荷<0.11.3722.501.5632.6 备注:氢炔比的计算采用不同负荷标定期间氢气消耗总量和原料中二丁烯含量平均值。
单烯烃饱和率按照原料和二反产物中的正丁烷含量计算。
2.2 产品收率达标分析60%生产负荷标定期间主要产品的收率达到96.44%。
80%生产负荷标定时间为72小时,共计加工原料碳四1426.36吨,平均加工量19.81吨/小时,达到设计满负荷(25吨/小时)的79.24%,符合标定要求。
液化气并入重碳四外采,燃料气没有产出。
重碳四、1-丁烯和MTBE 主要产品的收率达到99.18%,高于设计收率1.74个百分点。
在不同负荷下生产,由于掺混外购原料组分波动,各产品收率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主要体现在重碳四和1-丁烯的收率上面, MTBE 收率的比较稳定。
整体看装置在高负荷下产品的总液收率可以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装置整体运行平稳操作弹性比较富余。
80%生产负荷的总液收要高于60%生产负荷2.74个百分点,高负荷状态下生产过程损失要低。
产品的收率方面,60%和80%生产负荷1-丁烯的回收率分别是82.81%和84.25%,均低于88.67%的设计回收率指标。
2007年兰州石化公司碳四抽提装置“2.06”火灾事故
图2、碳四抽提装置脱重工序工艺流程简图
二、事故经过
2007年2月6日,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针对脱重塔 再沸器H-125a/b/c/d加热效果不好的问题,经过车间 调度会讨论分析,怀疑是再沸器H-125/d底部U型弯管 中聚集了亚硝酸钠水溶液造成换热效果差,并决定对再 沸器H-125/d进行检查确认。15时左右,车间主任、生 产副主任、工艺技术员、车间高级技师及当班操作人员 共 6 人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确认。
二、事故经过
15时15分左右,当6名员工正在现场讨论下一步处 理方案时,排出的液体突然发生闪爆着火,在人员撤离 现场的同时, 再沸器H-125/d发生爆炸, 造成再沸器 上封头崩开,并导致H-125/d进脱重塔(T-112A)管 线断裂,塔内物料喷出着火。
车间主任带伤组织操作人员紧急停工,并将着火部 位的设备与装置其它设备进行切断,防止事故影响其它 部位。同时,通知临近的相关装置停工。
最后,明火于2月7日21时熄灭。
二、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公司领 导及部门管理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全力组织和指挥灭火 抢险和事故处理工作。
同时,公司迅速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将初期消防水 利用装置围堰引入化工污水处理系统,为防止消防水对 雨排系统造成污染,立即组织对雨排水进行连续监测。
二、事故经过
消防水停止排放后,环境监测站继续对橡胶厂雨排 进行连续监测,从监测数据来看,全部达标排放。经请 示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及环境监测站同意,2月8日停止连 续监测,将橡胶厂雨排纳入正常监测。
三、事故原因
经调查分析,事故的初步原因如下: ㈠ 直接原因 再沸器H-125/d中存在丁二烯过氧化物和端聚物。 排出的淡黄色带泡沫状液体中含有丁二烯过氧化物和端 聚物,遇空气自燃闪爆,在第一次闪爆的冲击和再沸器 壳程持续加热的情况下,再沸器内的丁二烯过氧化物和 端聚物激烈反应,造成再沸器爆炸,是引发事故的直接 原因。同时,不排除丁二烯硝基化合物存在的可能。
碳四液化气深加工工艺技术概述
碳四液化气制丙烯工艺我国丙烯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预计到2011年,我国对丙烯的当量需求量约为21Mt,缺口将达10Mt。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乙烯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新型能源化工的快速发展,急需为副产的大量C4及C5寻找有效且附加值高的利用途径。
而将大量过剩、廉价的碳四组分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既能缓解丙烯供需矛盾,又能增加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将碳四馏分转化为乙烯和丙烯,主要通过两种工艺来完成,一种是歧化反应,另一种是催化裂解。
烯烃歧化反应制丙烯对原料杂质较为敏感,而且需用高纯度的2-丁烯作为原料与乙烯反应才能得到丙烯。
若用混合碳四烯烃作为原料,产物中除乙烯、丙烯外,同时还生成许多副产物,分离困难。
此外,将高价值乙烯降级为较低价值的丙烯,造成浪费,经济效益不佳。
另外C4烯烃歧化反应的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Lurgi公司的Propylur工艺是一种以不含双烯的烯烃(丁烯、戊烯、己烯)为原料最大量生产丙烯的固定床工艺。
Propylur工艺对原料中C4烯烃的含量没有要求,原料中可含有一些链烷烃、环烷烃、环烯烃和芳烃,这些化合物几乎不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原料中二烯烃的质量分数限制在 1.5%以下。
Propylur工艺采用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约500 ℃、0.1~0.2MPa、空速1~3 h-1、水蒸气与烃的质量比0.5~3.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轻烯烃的总转化率约为83%,丙烯单程质量收率为40%~45%。
若未反应的丁烯循环使用,可使丙烯和乙烯的质量收率分别提高到60%和15%。
KBR公司开发的Superflex工艺采用流化床工艺,类似于FCC。
所用原料包括富含C4~C8烯烃的烃类物料,而这些富含烯烃的进料通常来自烯烃厂和炼油厂,原料不仅包括C4、C5馏分,而且还可以是FCC轻质裂化石脑油、焦化石脑油以及BTX提余油。
该工艺最大单程收率乙烯为13%,丙烯为29.5%。
C4装置吹扫、气密、置换方案
C4装置吹扫、气密、置换方案第一章装置简介 (1)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 (1)2.1 项目部组织机构 (1)2.2项目部分项职责 (1)2.2.1项目经理职责: (1)2.2.2 技术负责人职责: (1)2.2.3 物资供应负责人职责: (1)2.2.4 HSE负责人职责: (2)第三章吹扫 (2)3.1 装置吹扫目的 (2)3.2 装置吹扫的注意事项 (2)3.3 装置吹扫具备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3)3.4 吹扫方法 (3)3.5 吹扫准备 (4)第四章公用工程吹扫、冲洗 (4)4.1 低压氮气管线吹扫 (4)4.2 中压氮气管线吹扫 (6)4.3 净化风管线吹扫 (6)4.4 非净化风管线吹扫 (7)4.5 脱盐水管线冲洗 (7)4.6 新鲜水管线冲洗 (7)4.7 生活水管线冲洗 (8)4.8循环水管线冲洗 (8)4.8.1 循环水总管引循环水 (8)4.8.2 冷凝器H-102循环水管线冲洗 (8)4.8.3 冷凝器H-105循环水管线冲洗 (9)4.8.4 冷凝器H-106循环水管线冲洗 (9)4.8.5 冷凝器H-201循环水管线冲洗 (9)4.8.6 冷凝器H-204循环水管线冲洗 (9)4.8.7 冷凝器H-206循环水管线冲洗 (10)4.8.8 冷凝器H-208循环水管线冲洗 (10)4.8.9 冷凝器H-209循环水管线冲洗 (10)4.8.10 冷凝器H-211循环水管线冲洗 (10)4.8.11 冷凝器H-213循环水管线冲洗 (10)4.8.11 冷凝器H-214循环水管线冲洗 (11)4.8.12冷凝器H-302循环水管线冲洗 (11)4.8.13 冷凝器H-305循环水管线冲洗 (11)4.8.14 冷凝器H-306循环水管线冲洗 (11)4.8.15 冷凝器H-307循环水管线冲洗 (11)4.8.16 V-405冷却器循环水管线冲洗 (12)4.8.17 各取样器冷却水管线冲洗 (12)4.9低压蒸汽及凝结水管线吹扫 (13)4.9.1低压蒸汽总线 (13)4.9.2 加热器H-101支线 (13)4.9.3 再沸器H-205支线 (14)4.9.4 再沸器H-210支线 (14)4.10 低低压蒸汽及凝结水管线吹扫 (14)4.10.1低低压蒸汽总线 (14)4.10.2 加热器H-101支线 (14)4.10.3 再沸器H-104支线 (15)4.10.4再沸器H-212支线 (15)4.10.5 再沸器H-301支线 (15)4.10.6 再沸器H-304支线 (15)4.10.7 V-402加热盘管支线 (15)4.10.8各蒸汽吹扫线支线 (16)4.10.9各公用工程站支线 (16)4.10.10 消防管线支线 (16)第五章 MTBE装置贯通吹扫方案 (17)5.1贯通吹扫的目的 (17)5.2吹扫的方法及要求 (17)5.3吹扫贯通注意事项 (18)5.4主要设备蒸汽吹扫试压压力 (19)5.5非净化风吹扫流程 (19)5.5.1 加氢单元吹扫方案 (19)5.5.1.1 V-101吹扫方案 (19)5.5.1.2 R-101A吹扫方案 (20)5.5.1.3 R-101B吹扫方案 (21)5.5.1.4 T-101吹扫方案 (22)5.5.2醚化单元吹扫方案 (22)5.5.2.1 V-202吹扫方案 (22)5.5.2.2 R-101A/B吹扫方案 (23)5.5.2.3 T-201A/B吹扫方案 (24)5.5.2.4 T-204吹扫方案 (25)5.5.3 水洗单元吹扫方案 (26)5.5.3.1 T-202吹扫方案 (26)5.5.3.2 T-203吹扫方案 (26)5.5.4 丁烯-1精制单元吹扫方案 (27)5.5.4.1 V-301吹扫方案 (27)5.5.4.2 T-301吹扫方案 (28)5.5.4.3 T-302吹扫方案 (28)5.6 V-401吹扫方案 (29)5.7 V-402吹扫方案 (30)第六章气密 (30)6.1气密的目的 (30)6.2气密试验原则 (30)6.3气密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30)6.4气密检查方法 (31)6.5 装置气密方案 (32)6.5.1 V-101氮气气密 (32)6.5.2 R-101A氮气气密 (32)6.5.3 R-101B氮气气密 (32)6.5.4 T-101氮气气密 (33)6.5.5 V-202氮气气密 (33)6.5.6 R--201A/B氮气气密 (34)6.5.7 T-201A/B氮气气密 (34)6.5.8 T-202氮气气密 (35)6.5.9 T-203氮气气密 (35)6.5.10 T-204氮气气密 (36)6.5.11 火炬管线氮气气密 (36)6.5.12 V-301氮气气密 (36)6.5.13 T-301氮气气密 (37)6.5.14 T-302氮气气密 (37)6.5.15蒸汽管线试漏 (38)6.5.16蒸汽凝液管线试漏 (38)6.5.17循环水管线试漏 (38)6.5.18脱盐水管线试漏 (38)6.5.19新鲜水管线试漏 (39)6.5.20氮气管线试漏 (39)第七章置换 (39)7.1 氮气置换的目的 (39)7.2 装置氮气置换原则 (39)7.3 氮气置换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40)7.4 氮气置换步骤 (40)7.5 装置置换方案 (41)7.5.1 氢气总管氮气置换 (41)7.5.2 V101氮气置换 (41)7.5.3 R-101A氮气置换 (41)7.5.4 R-101B氮气置换 (42)7.5.5 T-101氮气置换 (42)7.5.6 V202氮气置换 (42)7.5.7 R-201A/B氮气置换 (43)7.5.8 T-201A/B氮气置换 (43)7.5.9 T-202氮气置换 (43)7.5.10 T-203氮气置换 (44)7.5.11 T-204氮气置换 (44)7.5.12 V-301氮气置换 (44)7.5.13 T301氮气置换 (45)7.5.14 T-302氮气置换 (45)7.5.15 V-402氮气置换 (45)7.5.16 V-401氮气置换 (46)第八章 HSE管理 (46)8.1 安全措施 (46)8.1.1技术安全措施 (46)8.1.2、置换安全措施 (47)8.2环境保护措施 (47)第一章装置简介MTBE/丁烯-1装置(简称C4装置)以分离装置脱丁烷塔塔顶来的混合碳四为原料,由PSA变压吸附制氢、1,3丁二烯加氢、醚化、水洗和回收、丁烯-1精制、五个单元组成,生产出高纯度的MTBE,同时精制出高纯度的丁烯-1。
中原石化碳四装置的工艺流程改造
乙 E Y2IUR ~ 烯T LE22Y 2 工 E2 ( 2 H N, S 9 业 0N T 14)1 D
中原 石 化 碳 四装 置 的工 艺流 程 改造
孙培 志, 朝辉 , 王 吴俊 涛
( 国石 化 中原石 油化 工有 限责任 公 司 , 南 濮 阳 4 7 0 ) 中 河 500
塔脱 水后 进入 加 氢单 元 , 最后 进 入 第 二 精馏 塔 得 到 1一丁烯 ( 图 3 。 见 )
抽余碳四H D0罐} 0 泵H 醚化H 水洗, 醇回 05 _ 0 P 4 甲 收
3 装置 改造 的主要 内容及 优化调 整措 施
笙 堕H里 卜 二 堡 堡 - 1
H 塑 _笙 堕 鱼r 三 堕 叫
・
2 ・ 0
乙 烯 工 业
第2 4卷
图 1 装 置 改 造 前 流程 示 意
l碳四原料罐 1 0 ; 3 1 2加氢主反应器 R 0 ; 0 O 1 3加氢终反应器 R O A/ 4加氢后碳四罐 D 0 ; O2. B; 0 5 5甲醇原料罐 D O ; I I 6离子过滤器 R12 7简式反应器 R 0 ;8保护过滤器 R 0 9反应精馏塔 C 0 ; 0第二精馏塔 C 0 ; 0; 12 13; 11 1 2 2
( ) 置可 长周期 运行 。 6装
() 2 增加蒸汽 、 精制水用量和外排污水量;
( ) 四原 料带水 , 响加氢 催化 剂活性 ; 3碳 影
() 4 改造效 果不 确定 。 2 2 方案二 : . 将加 氢流 程 改 至第 一 精馏 塔 和 第二 精 馏塔 之 间
改造 缺点 :1 更换 I 0 () ) 5罐 , 0 需增 加投 资 ; ( ) 用醚化 催化 剂消耗 加氢 催化 剂 毒物 , 2使 醚 化 催化剂 使用 时间缩 短 ; ( ) 氢单 元 出料 无缓 冲罐 , 13一丁 二烯 3加 若 , 含 量高 易造成 1 一丁烯 产 品不 合格 。
MTBE装置岗位操作法讲解讲解学习
MTBE装置岗位操作法讲解讲解学习MTBE 装置岗位操作法一.本装置岗位设置情况概述1.1装置的生产任务 MTBE 装置是盘锦和运实业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碳四项目的主要生产装置之一,主要担负着生产MTB 的任务,本装置采用山东科源生产力促进中心设计院设计,以碳四中的异丁烯和工业甲醇为原料,经过外循环式固定床反应和催化精馏后将MTBE 和剩余碳四进行分离,然后将多余的甲醇进行回收,回收后的甲醇进行循环使用。
1.2装置的岗位设置MTBE 装置设有岗位。
分别是反应、催化蒸馏岗位和脱二甲醚、甲醇回收岗位。
1.3装置图见附页二.本装置工艺流程及上下游装置、公用工程系统的关系说2.1装置工艺流程说明2.1.1工艺流程图见MTBE 岗位操作法附页2.1.2、工艺流程说明将来自罐区V -5407甲醇原料,经甲醇送料泵P-5403A/B,送入本装置甲醇原料缓冲罐V -3001中,甲醇原料经甲醇原料泵P3001A/B 与来自球罐区的碳四原料分别经泵升压计量后,一同进入M-3001混合器,控制醇烯比在1.0-1.1:1之间,原料充分混合后直接流入预热器E-3001进行预热,温度控制在40-45度,原料从顶部进入第一醚化反应器R-3001。
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醚化反应。
该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
为了防止反应器床层温度过高,采用外循环取热的措施,将R-3001出口的一部分物料在外循环冷却器E-3002冷却至40度,经第一外循环泵P-3002增压、计量后与新鲜物料在静态混合器M-3002混合,然后从顶部进入到R-3001中。
外循环物料主要目的是稀释原料中异丁烯浓度、吸收反应热,维持床层温度。
此时出口温度约50度,异丁烯转化率约40-50%。
另一部分经反应器R3001反应后的混合物料直接进到第二醚化反应器R-3002中,R-3002的入口温度50度、异丁烯含量约20%。
在R-3002中进行醚化反应,反应热可使物料温度升到80度。
浅析MTO装置副产碳四综合利用技术
浅析 MTO装置副产碳四综合利用技术摘要:混合碳四是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本文结合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副产品碳四的组分的组成,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已工业化的碳四综合利用技术,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MTO;碳四;烯烃;预积碳引言目前,我国国内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建设和投产的项目已经超过20家,烯烃的产能已经超过总产能的20%以上。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下降和国内甲醇价格的逐年攀升,MTO装置的经济效益急剧降低,尤其一些外购甲醇生产烯烃的企业,一是甲醇原料全部从周边企业外购,其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二是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聚乙烯、聚丙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针对前后夹击的态势,为实现盈利,根据DMTO工艺路线、特点及原理和碳四产品的组分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副产物的经济附加值是当前各甲醇制烯烃(煤制烯烃)企业探索和研究的重点。
1 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碳四产品组分的组成某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碳四产品的组分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甲醇制烯烃中碳四产品组分中烯烃成分约占94.4%, 丁二烯3.3%。
碳四中占总量5%左右的异丁烯、异丁烷、异丁烷以及正丁烷利用价值不大,而对于占总量85%左右的1-丁烯和2-丁烯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采用不同的工艺对该产品进行转化、裂解得到高附加值的丙烯和乙烯。
表1 某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混合碳四组分2 碳四综合利用技术随着MTO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工厂成熟营运,国内多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碳四馏分的利用途径,以提高其附加值。
目前,国内常用的碳四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Lummus公司烯烃转化技术(OCT)、UOP公司烯烃裂解技术(OCP)、大连化物所DMTO二代技术的C4裂解技术、最新应用的碳四预积碳等技术,此类碳四综合利用技术是增产丙烯和乙烯等其他高价值烯烃的有效途径,可以将低价值的碳四转化为高价值的目标产品。
2.1 Lummus公司烯烃转化技术(OCT)OCT技术通过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使乙烯和丁烯歧化生成丙烯。
石油化工工艺学碳四、碳五馏分及其化工产品生产(可编辑)
石油化工工艺学碳四、碳五馏分及其化工产品生产石油化工工艺学第7章碳四、碳五馏分及其化工产品生产石油化工工艺学目录碳四、碳五馏分来源碳四、碳五馏分分离丁二烯的生产及下游产品加工正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工艺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异戊二烯生产石油化工工艺学随着我国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乙烯产量的不断提高,副产品碳四、碳五馏分的量亦在不断地增加。
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型乙烯装置投产,裂解碳四、碳五馏分量成倍增长。
本章主要介绍碳四、碳五馏分的来源、分离技术以及化工利用。
石油化工工艺学第一节碳四、碳五馏分来源热裂解制乙烯联产碳四、碳五炼厂催化裂化制乙烯联产碳四、碳五其它工业来源来源于油田气天然气和 -烯烃联产等途径。
油田气是原油生产过程中的伴生气,其组成为饱和烃,碳四的质量分数为1%~7%,可以直接回收利用,也可做裂解原料。
石油化工工艺学第二节碳四、碳五馏分分离碳四馏分组成结构复杂、烯烃的沸点差又较小、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因而用一般的分离方法难以进行。
传统的方法是用溶剂萃取,将1,3-丁二烯与其它组分分开,然后,用硫酸吸收法分离异丁烯。
但这些方法能耗大、成本高,几乎已经淘汰。
异丁烯和1-丁烯的沸点差仅为0.64℃,因此用一般的精馏技术很难将其分开。
全分离工艺一般采用溶剂通过萃取精馏来分离IP、间戊二烯和CPD等,工业上常用的溶剂有乙腈AC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
简单分离工艺一般采用热二聚法分离出双环戊二烯DCPD。
石油化工工艺学2.2 碳五馏分分离技术环戊二烯的分离 1. 加热二聚、精馏分离粗双环戊二烯工艺 2. 加热二聚、萃取分离三种二烯烃工艺 3. 高纯环戊二烯的生产工艺间戊二烯的分离石油化工工艺学第三节丁二烯生产及下游产品加工丁二烯(butadiene)通常指1,3-丁二烯(1,3-butadiene),其同分异构体1,2-丁二烯,至今尚未发现工业用途。
丁二烯微溶于水和醇,易溶于苯、甲苯、乙醚、氯仿、无水乙腈、二甲基甲酰胺、糠醛、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探析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探析摘要:文章仅仅围绕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了工艺流程、原料性质与工艺安全,最后阐述了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切实提高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性能。
关键词:碳四加氢工艺;混合碳四;工艺安全随着国内外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碳四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受到广大石油化工企业普遍关注。
加氢作为原料精制的重要工艺,在碳四深加工领域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是研究的重点,为此文章对其展开论述。
1加氢装置工艺介绍1.1 碳四加氢装置工艺流程混合碳四原料经过脱水、脱硫、脱砷的预精制后进入加氢原料缓冲罐。
新鲜碳四原料与氢气混合后经过加热器加热,进入加氢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1]。
加氢反应产物经高温分离罐气液分离后,气相经冷却,压缩机增压后作为循环氢,液相进入脱异丁烷塔,脱异丁烷塔顶异丁烷一部分进入回流罐,一部分采出至异丁烷罐,塔底部采出正丁烷进入正丁烷罐。
异丁烷与正丁烷均输送至罐区作为下游深加工原料。
1.2碳四加氢原料性质碳四饱和加氢原料主要为异丁烷、正丁烷、正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及少量丁二烯等组份,生产饱和烷烃,作为乙烯,异构,脱氢,烷基化等装置原料;碳四选择性加氢原料主要为含炔烃碳四,选择性加氢制二烯烃产品。
2 碳四加氢工艺安全技术应用2.1饱和加氢技术碳四饱和加氢催化剂主要有镍系、钯系及钴-钼-镍系几种类型,镍系中的镍含量一般较高,催化加氢活性高,对原料适应性好。
此外,也可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产品,Ni0质量分数65%,在18.6℃时便有加氢活性,反应压力为2.0~2.7 MPa、碳四液相体积空速为1.0~2.0h-1,氢烃体积比为300~450条件下,单烯烃加氢转化率在98%以上[2]。
工艺安全方面,讨论醚后碳四饱和加氢和碳四加氢精制。
醚后碳四饱和加氢为液相固定床加氢工艺,催化剂低温时就具有较高活性,反应温度低,床层温升低,反应器压力可控性较高,同时工程设计增加反应器床层温度连锁,可有效控制反应温度,反应器设置安全阀,保证反应器设备安全,考虑结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设置反应器催化剂再生工况,确保工艺生产安全。
MTBE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采用此操作参数的目的是因为甲醇与 催化剂间形成氢键,甲醇的脱附比较困难, 由于甲醇对催化活性中心的笼壁,反应进 行的比较困难,以上所作的一切调整都是 为了提高反应温度的,反应温度的提高加 速了甲醇的脱附,同时也提高了催化剂催 化活性,使得投料初期能够获得满意的转 化率。
☆二段反应器的调整
反应压力的选择与反应温度的关系不 很明显,但是降低操作压力仍然有利于反 应热的取出,所以压力一般不控制的太高, 压力也不能控制过低,压力控制的过低反 应器内气相含量增加,容易导致T202进料 量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T202的操作稳定, 引起界面的剧烈变化,并可能导致萃取液 中夹带碳四。
二段反应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温度超 高现象,这是由于其中异丁烯含量决定的, 但是在上道工序来料温度偏高时保护床内会 发生反应出现超温,进而使得反应器上层温 度偏高,二段反应器温度偏高时的调整手段 有三个,一是使进料全部通过H107,降低保 护床进料温度。二是提高二反补甲醇量,控 制保护床内反应的发生。三是到现场调整盘 管水量,但是它仅对中下部温度的调整有效。
CH 2 ‖ CH 3 OH CH 3 C CH 3 │ CH 3 CH 3 O CH 2 CH CH 3
方程式表明,甲醇、异丁烯和MTBE的当量 比是1:1:1,即质量比是4:7:11,对于 一定投料量和一定组成的BBR投料来说,所 需甲醇量是
碳四投料量 异丁烯含量 4 7
但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T101的操 作状况,一般来讲,当醇烯比过小时产品 中聚合物和叔丁醇含量增加,T101他釜温 度升高,醇烯比过大时T101中部温度首先 升高,继而顶部温度升高,为了控制顶部 温度降低蒸汽时顶部温度微降,中部温度 基本不降而另民办温度迅速降低。
甲醇制烯烃 C 4 装 置 概述(电气方面)
三、配电系统简介
C4配电室SGM07柜带 10KV3#变压器、3#变压器带低压Ⅲ 段母线, C4配电室SGM08柜带 10KV4#变压器、 4#变压器带低压Ⅳ段母线, Ⅲ 段、Ⅳ段母线由母联分段开关(2SGL0\2SGL1)分列运行。
Ⅲ 段带18 面低压盘柜(2SGL03 、 2SGL05 、2SGL07 、2SGL09 、 2SGL11 、 2SGL13 、 2SGL15 、 2SGL17 、 2SGL19 、 2SGL21 、 2SGL23 、 2SGL25 、 2SGL27 、 2SGL29 、 2SGL31 、 2SGL33 、 2SGL35、2SGL37) Ⅳ 段带19 面低压盘柜(2SGL02 、 2SGL04 、2SGL06 、2SGL08 、 2SGL10 、 2SGL12 、 2SGL14 、 2SGL16 、 2SGL18 、 2SGL20 、 2SGL22 、 2SGL24 、 2SGL26 、 2SGL28 、 2SGL30 、 2SGL32 、 2SGL34、2SGL36、2SGL38)
6.2 ;单元内各平台照明配管完成, 7 组塔体照明 平台层数及数量同1、2单元
6.3;各低压电机动力、操作柱配管已完成,管廊 桥架支架已完成(门型60*60*100) 6.4;等电位制作完成
二、工程进度
7、丁二烯抽提单元 7.1;防雷接地网制作安装 完成 7.2;各平台照明配管完成; 16 组塔体照明制作完成分 别为 7.3;各低压电机动力、操 作柱配管完成
3、其余电机现场控制。所有大于等于37kW电动机均设电流表,小于 37kW的不设。
4 、所有电机状态运行信号有自动控制要求的硬接线至控制室,其余 的通讯至控制室或按甲方要求。
四、电机控制
三、丁二烯抽提单元
碳四深加工工艺流程
碳四深加工工艺流程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Deep processing of C4 hydrocarbons, or "C4 deep processing," refers to the conversion of butane, isobutane, butadiene, and butylene into higher-value petrochemicals and fuels. This proces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s it allows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se feedstocks.Process Flow.The C4 deep processing flow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Feedstock Preparation: The C4 feed is pretreated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prepare it for downstream processing.2. Cracking: The C4 hydrocarbons are cracked to produce lighter hydrocarbons, such as ethylene, propylene, and butylene.3. Alkylation: Butylene is reacted with isobutane to produce alkylate, a high-octane gasoline component.4. Oligomerization: Butylene is oligomerized to produce alpha-olefins, which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plastics and other products.5. Metathesis: Butene-1 and butene-2 undergo metathesis reactions to produce propylene and isobutylene.6. Separation: The products of the above processes are separated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distilla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Key Technologies.The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C4 deep processing include: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A widely used process for cracking C4 hydrocarbons.Alkylation: The process of reacting butylene with isobutane to produce alkylate.Oligomerization: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butylene molecules to form alpha-olefins.Metathesis: The process of exchanging carbon atoms between two different olefins.Products.The main products of C4 deep processing include:Ethylene: The primary feedstock for polyethylene production.Propylene: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olefin feedstock.Butylen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kylate, alpha-olefins, and MTBE.Isobutylen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utyl rubber and MTBE.Alkylate: A high-octane gasoline component.Alpha-olefins: Raw materials for plastics, synthetic lubricants, and detergents.Advantages.C4 deep processing offers numerous advantages, including:Increased Value: It converts low-value C4 hydrocarbons into higher-value products.Improved Refinery Profitability: By producing more valuable products, refineries can increase their profitability.Diversified Product Portfolio: C4 deep processing allows refineries to diversify their product portfolio and reduce their reliance on traditional fuels.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 production of alpha-olefins and other products from C4 hydrocarbons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fossil fuel-based feedstocks.Conclusion.C4 deep processing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process th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By efficiently converting C4 hydrocarbons into higher-value products, this process contributes to the p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fuels, plastics, and a wide range of other consumer goods.中文回答:碳四深加工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四装置工艺流程
碳四装置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醚化后的碳四原料进入甲醇水洗塔进行水洗萃取,萃取后的碳四原料进入碳四原料罐进行沉降脱水。
2.经碳四原料泵送至碳四换热器换热,再经碳四原料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与来自氢气稳压罐的氢气混合,进入碳四加氢反应器进行选择性加氢反应。
3.反应油气经节流调节阀降压后,进入脱轻塔。
塔顶轻组分经冷凝冷却器冷凝后,进入脱轻塔回流罐,不凝气自罐顶排至瓦斯管网作为燃料气,冷凝液体经脱轻塔回流泵全回流至脱轻塔顶部。
4.塔底的精制碳四先经碳四换热器换热,再经精制碳四冷却器冷却至40℃后去烷基化部分。
5.甲醇水洗塔底部为含甲醇的萃取水,经釜液换热器换热后进入甲醇回收塔中部。
塔顶甲醇油气经甲醇回收塔顶冷凝器冷却至40℃后,进入甲醇回流罐,由甲醇回流泵抽出,一部分打回塔顶作回流,一部分送出装置。
6.甲醇回收塔底部的解析水经釜液换热器换热后,由萃取水泵打入萃取水冷却器,冷却至40℃后返回甲醇水洗塔上部循环使用。
请注意,这只是一般的工艺流程,具体的工艺流程可能会根据装置和工艺的不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