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单元考试试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下册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单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一、选择题 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3.“(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4.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县统辖。”这是 ( ) A.设置刺史B.酎金夺爵 C.推恩令 D.杯酒释兵权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7.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8.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

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12. 2010年7月初在山东教师省级高效课堂培训会上,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探究撰写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 )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3.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14.孟子指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 A.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B.唐太宗“从谏如流” C.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D.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1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16.1645年,清军还在忙于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一纸开科取士的诏令已发到了许多州县。时人云:“读

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在当时人的眼中,清朝开科举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官员素质 B.对抗满族威胁皇权的大臣 C.缓和社会矛盾 D.继承明朝制度 17.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 )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1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0.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2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 (明太祖)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