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笔记整理
一、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2、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
二、一词多义
1、“之”字用法归类
①项为之强:。

(这样,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无实义。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昂首观之(这种景象,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⑤观之正浓(这一情景,代二虫斗的情景)
⑥驱之别院(它,代蛤蟆)
2、“其”字用法归类
①必细察其纹理(它的,代藐小微物)
②使其冲烟飞鸣(它,代蚊子)
③常蹲其身(这里指“自己的”)
④神游其中(那,那里,代想象中的山林)
3、“为”字用法归类
①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凹者为壑(当做)
②项为(wèi)之强(因为)
③二虫尽为所吞(被)
4、“以”字的用法归类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5、“而”字用法归类
①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承接)
6、察①明察秋毫(看清)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7、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三、古今异义:
1、明察秋毫【明】眼力
2、盖一癞蛤蟆也【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四、词类活用:
①夏蚊成雷【雷】名词作状语,像打雷一样。

②捉蛤蟆,鞭数十。

【鞭】名词作动词,鞭打,用鞭子打。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徐喷以烟(即“以烟徐喷”,介宾短语后置)
(2)省略句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舞空”即“舞(于)空”,省略介词“于”】
②见二虫斗草间【即“见二虫斗(于)草间”,省略介词“于”】
③徐喷以烟【“徐喷”后省略宾语“之”,即“以烟徐喷(之)”】
④使与台齐【即“使(之)与台齐”,省略宾语“之”】
⑤鞭数十【即“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之”】
⑥驱之别院【即“驱之(于)别院,省略介词“于”】
(3)固定句式
①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做……”)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附:以下的附录内容,不需要整理在古文后面,请对照自己的笔记本,有错漏的请更正即可。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稚:幼小)(张: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
2、明察秋毫(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3、见藐小微物(藐小:微小。

“藐、小、微”都是“小”的意思)
4、必细察其纹理(必:一定)(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5、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6、私拟作群鹤舞空(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拟:比)
7、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所向:指想象的景象)
(则:那么)(果然:副词,真的,果真)
▲8、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白色的)(于:在)
9、作青云白鹤观(作……观:即“当……看”)
10、果如鹤唳云端(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11、怡然称快(怡然:喜悦的样子)(然:助词,作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称快:喊痛快)(称: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12、于土墙凹凸处(于:在)
▲13、使与台齐(齐:一样高)
14、神游其中(神游:这里指在想象中游历)
15、怡然自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16、观之正浓(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
▲17、忽有庞然大物(庞然:很大的样子)(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18、拔山倒树而来(拔:移,搬开)
▲19、方出神(方:正)(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20、神定(神定:心神安定)
21、捉蛤蟆,鞭数十(数:几)
2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七、出自本课的成语
1、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也比喻办事公正严明。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悦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脆弱的事物。

八、有关本课的知识点:
▲1、本文以记趣为中心,以“明察秋毫”为线索,采用了总分结构,从面到点的记叙了幼时的趣事。

全文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物外之趣”。

▲2、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归纳本文所写的三件趣事:【或者问“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①观蚊如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蛤蟆
▲3、全文描绘了那几幅图景:
四幅画面:①群鹤舞空图②青云白鹤图③神游山林图④鞭打蛤蟆图▲4、通读全文,思考归纳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或者问: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①“我”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②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眼力好,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并善于观察和发现,观察细致。

③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5、“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破坏了正浓的观察兴趣,打断了作者的丰富想象。

▲6、“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7.本文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用原文语句填写:
(1)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句。

(2)有细察之趣,比如:“见二虫斗草间”“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有童稚之趣,比如:“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总叙“物外之趣”,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

9、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我”的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0、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①“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④“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⑤“使其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

⑥“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⑦“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

11、全文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2、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三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3、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

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

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14、课本P43页课后第一题答案:
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

另外,“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加上我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

九、参考译文:(加粗句为本课翻译的重点句子)
我回忆自己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楚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