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1.1《变量与函数》学案(1)(冀教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1常量与变量》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1常量与变量》

《20.1常量与变量》本课教学常量和变量,为学生以后学函数作好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举出现实中的常量与变量;2.增加对变量的理解;3.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能列简单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为学习函数的定义作准备;2.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几个例子,系统地认识常量与变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探索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上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一辆长途汽车从临沂驶向上海,全程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在变?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导入: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某段河道一天中时刻变化着的水的流量……在某一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20.1常量和变量。

二、新课讲解活动1一起探究问题1.小明在上学的途中,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300 m/min。

(1)填写下表:时间t/min5102055…路程s/m…(2)在这个问题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变化的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问题2.桃园村办企业去年的总收入是25000万元,计划从今年开始逐年增加收入3500万元。

在这个问题中,一共有几个量?其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变化的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问题3.类似地,请你再举出两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并分别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不同的量,其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填表,观察问题1的表格和问题2的条形统计图。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常量和变量教案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常量和变量教案
60 120 180 240 300
请说明你的道理: 路程 =__速__度__×__时__间__
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时__间__t_、_ __路__程__s___.不变化的量是_速__度__6_0_千__米__/_时_. 2.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6_0__t__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 __s__随行驶时间__t_的变化过程.
重物的质 1 2 3 4 5 量(kg)
弹簧长度 (cm)
10.5
11
11.5
12 12.5
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
弹簧长度 L(cm)?
解:由题意可知m每增加1,L增加0.5,所以L=10+0.5m.
练一练
如果弹簧原长为12cm,每1kg重物使弹簧压缩0.5cm,
则用含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 受力后的弹簧长度 L(cm)L=12-0.5m
5
2
边上的2 高h(cm)的关系式S, h
中,其
练一练
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
(1)汽油的价格是7.4元/升,加油 x 升,车 主加油付油费为 y 元;
(2)小明看一本200 页的小说,看完这本小
说需要t 天,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为 n;
(3)用长为40 cm 的绳子围矩形,围成的矩
形一边长为 x cm,其面积为 S cm2.
(4)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 ,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 α.
例2 阅读并完成下面一段叙述:
⒈某人持续以a米/分的速度用t分钟时间跑了s
米,其中常量是 a ,变量t是,s
⒉s米的路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各需 跑的时间为t分,其中常量是 s ,变量是a,t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常量与变量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常量与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常量与变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常量与变量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常量与变量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函数 20.1 常量与变量》教案_28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函数  20.1 常量与变量》教案_28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变量与常量概念.2.内容解析函数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变量是函数概念的基础.变量是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相对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变量总是与某个变化过程联系在一起,因此,学习变量与常量,必须要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进行.变量是为函数概念服务的.从逻辑关系讲,先有变量,再有函数,然后才有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因此,确定变量与常量是在分析变化过程中进行的,而不是在函数解析式中寻找.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变化和对应关系,理解函数概念需要有足够的变化过程的体会.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了解变量和常量的含义.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2.目标解析(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要求知道变量和常量的特征,能指出具体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要求通过考察实例,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运动变化现象,认识到研究这些运动变化过程的必要性,知道要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变化过程,需要分析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变量与常量的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运动变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实际中,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从数学角度对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把一系列变化的数值都看作一个量,这还是第一次,这会给学生带来观念上的冲突.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单个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变量本质上涉及一个数集,其中包含了很多数.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并结合实例体会变量所涉及的数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和认识变量,这是学习的难点.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只有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变量的意义.因此,需要用动画或视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运动变化的过程.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言:“万物皆变”——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见章头图);树高随树龄而变化;小球从斜坡滚下时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下一颗石子,就会在水面上漾起圆形涟漪,这些涟漪慢慢扩展,其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变化过程的变化规律呢?本章,我们将学习研究这些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提出本章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二)观察思考,形成概念1.观察思考,体会变化问题2 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 h,行驶的里程为S km,你能说出汽车行驶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吗?(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设某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你能说出其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吗?(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在矩形改变形状的变化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1)中汽车运动、(3)中圆形水波的扩展、(4)中的图形变化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量.问题(1)(3)(4)用动画展示变化过程.学生在观察这些变化过程及其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说出这些量是否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变化过程,体会变化过程中数值变化的量和数值不变的量,为形成变量和常量概念提供归纳样例.2.分类概括,形成概念问题3 通过上述问题变化过程的观察,你认为这些问题中的量可以怎样分类?师生活动:在学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概括得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在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数值是不断变化的,有些量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数值固定不变的量叫常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分类、再归纳,引导学生概括出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发展数学概括能力.(三)辨别练习,巩固概念1.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1)汽油的价格是7.4元/每升,加油x L,车主加油付油费y元;(2)小明看一本200页的小说,看完这本小说需要t天,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为n;(3)用长为40 cm的绳子围矩形,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x cm,其面积为S cm2.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设计意图:辨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体会变量的含义.(四)生活举例,应用概念你能举出一个变化过程的例子,并说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吗?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举例,相互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变化过程,并确定其变量和常量,体会并初步用数量描述变化过程.(五)拓展思考,深化认识试一试,你能确定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吗?(1)小敏长高了;(2)在汤中加水,汤变淡了;(3)小狗越来越可爱了.师生活动: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中没有现成的量,尝试用数量描述.其中(1)(2)可用数量描述,而(3)不能用数量描述.(1)中可以假设小敏的身高为y,年龄为x,它们都是变量,没有常量;(2)中可以假设原来有汤a kg,含盐b kg,加水x kg,含盐比率为y(表示咸淡),则变量为y,x,常量为a,b.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变化过程进行数量描述,在用数量描述变化过程中体会变量的含义,有些变化过程中没有常量.同时通过反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化过程都能用变量表示.(六)回顾小结运动变化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学习,我们初步考察了运动变化的过程,引进了描述变化特征的数量——变量.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2.你能举出实际生活中运动变化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吗?(七)布置作业1.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题;2.举出三个运动变化的实例,说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六、目标检测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常量.设计意图:考查变量和常量的意义.2.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1)自来水龙头平均每秒出水0.5 kg,水龙头开x s,出水y kg;(2)竖直向上抛出一颗石子直到落地为止,抛出t s时,石子离地面高度为h m;(3)移动电话月租费20元,市内通话费0.3元/min,市内月通话t min,应付费y元.设计意图:考查能否在具体问题中辨别变量和常量.3.试一试,用变量表示下列变化过程:(1)将一壶冷水烧开,水温越来越高;(2)食物放在冰柜中冷冻直到冻好为止,食物越来越冷.设计意图:考查用变量描述变化过程.参考答案:1.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2.(1)变量:水龙头开的时间t(单位:s)和出水量y(单位:kg),常量:平均每分钟出水0.5 kg;(2)变量:抛出后的时间t(单位:s)和石子离地高度h(单位:m),没有常量;(3)变量:市内月通话时间t(单位:min)和应付费y(单位:元),常量:月租费20元,每分市内通话费0.3元.3.(1)变量:水温W(单位:ºC)和烧水的时间t(单位:min);常量:每分水温平均升高的度数n;(2)变量:食物的温度W(单位:ºC)和冷冻时间t(单位:min);常量:每分食物温度平均降低的度数k(单位:º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变量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如代数式、方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未知数、代数式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抽象的变量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的概念,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变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量、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变量和函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变量和函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2.教学实例: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变量和函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气温、水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量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变量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常量与变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接着,引入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图象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函数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冀教八年级(下)《201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冀教八年级(下)《201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函数的起始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意义,初步了解学习函数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根据所给内容,分析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所以在根据已知找到两个变量的关系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上节课学生又对变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便是在这个基础上,探索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函数.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2.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能举出现实中具有函数关系的实例.
3.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的值.
四、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确定简单的函数关系式;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难点:理解函数的意义;求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五、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是初中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2.难点:对实际问题中常量和变量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材料: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米,请问他的身高是常量还是变量?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常量和变量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PPT展示分析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21.1《变量与函数》(课件1)

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21.1《变量与函数》(课件1)
2、若小明家8月份用了125度电,则应缴电费多少?
3、若小华家七月份缴电费45.6元,则该月用电 多少度?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2、会求函数的关系式
3、能求函数自变量的取 值范围
4、会求函数值
计1 算函数。值

若输入的
x=
2
输入x值
y x2 (2 x 1)
yx (1 x 1)
y x 2 (1 x 2)
输出Y值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
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
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y=50-0.1x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0≤x≤500
(3)汽车行驶200 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y=50-0.1×200=30
答:油箱中还有油30L
节约资源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我市居民每月用电 不超过100度时,按0.57元/度计算;超过100度电时, 其中不超过100度部分按0.57元/度计算,超过部分 按0.8元/度计算. 1、如果小聪家每月用电x(x≥100)度,请写 出电费y 与用电量x的函数关系式。
21.1.变量与函数
练一练
1、下面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 成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为什么?如果能,请写出它 们的关系式。
(1)每一个同学购一本代数书,书的单价为2元,则x个同 学共付y元。
(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则所购的总数y (个)与单 价x (元)的关系。
(3)一个铜球在0 ℃的体积为1000cm3,加热后温度每增加 1℃,体积增加0.051cm3,t℃时球的体积为Vcm3 。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是学生在掌握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产生混淆,难以理解其在函数中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在其中的作用。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5米,请问如果小明的身高增加了0.05米,他的身高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用生动的例子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常量是指在某一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如小明的身高1.65米;变量是指在某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如小明的身高增加了0.05米。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一章一次函数21、1一次函数第2课时一次函数习题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一章一次函数21、1一次函数第2课时一次函数习题新版冀教版
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
(4)k=-0.4,b=0;
(5)k=-2,b= 3 .
一次函数
例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x的等边三角形. (1)求BC边上的高h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h是x的一次函数吗?如果 是一次函数,请指出相应的k与b的值.
解:(1)因为BC边上的高AD也是BC边上的中线,
所以BD= 1 x.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2
15 ℃就减少6 ℃,那么海拔增加x km时,气温
从15 ℃减少6x ℃.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x≥0).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课时所 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 它又是什么函数呢?
CONTENTS
2
一次函数 问题1 在本节“小刚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问题中,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 为3.5 k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0.2 km/min.设小刚距学校的路程为s km,离开家的时间为t min. (1)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一般地,解决行程类的问题时,常常借助如下图示来分析.
A.-1
B.1
C.-3
D.3
7.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 比例函数.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 的关系; (2)圆的面积y(平方厘米)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3)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x
B.y=2x-1 D.y=-2x
4.已知 y=(m-3)x|m|-2+1 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是( A )
A.-3
B.3
C.±3
D.±2
5.设圆的面积为S,半径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S是R的一次函数 B.S是R的正比例函数 C.S与R2成正比例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4. **数学建模**:在教学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会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手机计费等,引导学生识别问题中的变量和函数关系,并教会他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既保证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提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兴趣。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特别是函数的单值性、对应关系等核心概念。
3.挑战练习: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教师总结: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要点。
2.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数学软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5.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与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量的概念,能够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运用函数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对称性等。
举例:在讲解变量与常量的区别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物体匀速运动等),让学生观察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恒定的。在掌握函数定义时,通过具体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
-抽象出函4.探究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关系,理解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与函数关系的抽象能力,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2.通过对函数定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使其能够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图象分析,发展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素养,提高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至于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路较为局限。为了拓宽他们的思维,我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中,引入更多不同领域的实例,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运用函数知识。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是不错的。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疑惑的学生,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4.激发学生探究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变量与常量的区别,能够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
-掌握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表格和图象。
-通过具体实例,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将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感受函数的作用。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仍然感到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函数 20.1 常量与变量教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函数 20.1 常量与变量教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互助探究互助探究如时间、路程、用油量等不能为负数;(2)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此时多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X围。

例1: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cm,边CA与边MN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与点M重合。

让△ABC沿MN方向=运动,当点A与点N重合时停止运动。

试写出运动中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y(cm2)与MA的长度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X围。

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除使函数式有意义外,还需考虑几何图形的构成条件及运动X围,如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跟踪训练二: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X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0.52元/千瓦时,求电费y(元)与用电量x(千瓦时)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2,设它的底边长为x(cm),求底边上的高y(cm)与x的函数关系式。

(3)一辆长途汽车,一60km/h的平均速度,从甲地驶往相距270km的乙地。

求汽车距乙地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

注意分析实际意义,使自变量有意义。

重叠部分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互助1、使代数式x2x1-有意义的x的取值X围是()A.x0≥B.1x2≠C.x0≥且1x2≠D.一切实数2、函数y=1+2x4-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注意动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提高3、函数1y2x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4、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长AB=18cm,AD=4cm,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P在边AB 上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边BC上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X围;归纳总结函数自变量的取值X围有两个条件所确定:一、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1)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取值X围是____。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节《常量与变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数学概念进行更深入理解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2.难点:对常量和变量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常量和变量的意义。

2.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好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

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常量和变量的定义,用课件展示常量和变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同时,解释常量和变量的数学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常量和变量,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常量和变量。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常量和变量。

2021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9.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

2021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9.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

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会用含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重点:认识变量与常量.难点:会用含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时间分配导入2分钟、问题解决8分、合作探究10分钟、练习8分、小结2分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导入:(小球实验见多媒体)如图,小球在斜坡上滚动,请观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你注意到了什么变化?(关注其中数量的变化,用数量变化描述变化规律)●变化的量: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的路程s,小球离起点的水平距离x;小球离水平面的高度y.●不变的量:斜坡高度,斜坡长度,斜坡水平长度等.二、问题解决:1、找一找:下面问题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行驶路程为s km.(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 元,设某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 元.(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分别为10 cm,20 cm,30 cm 时,圆的面积S 分别为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 分别为3 m,3.5 m,4 m,4.5 m 时,它的邻边长y 分别为多少?在矩形改变形状的变化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2、说一说:上述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量,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一、导课:实验导入二、自主学习1、解决“找一找”中的4个问题.2、总结变量和常量的定义.3、指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三、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然后选择学生展示答案,集体纠错。

数值不断变化的量变量3、辩一辩: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1)汽油的价格是7.4元/升,加油 x L ,车主加油付油费 y 元; (2)小明看一本200 页的小说,看完这本小说需要t 天,平均每天所看的页数为 n ;(3)用长为40 cm 的绳子围矩形,围成的矩形一边长为 x cm ,其面积为 S cm2. 三、交流探究:1、问题:(1)—(4)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2、结论: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互相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四、练习巩固:1、你能举出一个变化过程的例子,并说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吗?试一试!2、你能确定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吗? (1)小敏长高了;(2)在汤中加水,汤变淡了; (3)小狗越来越可爱了. 五、小结:(1)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2)举一个运动变化的例子并指出其变量和常量. (3)你认为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会有联系吗? 六、作业: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 四、练习先选择个别学生进行举例,然后找学生解决问题..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方法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导学案
授课人:
科目集体研讨主持人教案序号集体研讨与
个案补充
课题变量与函数课型新课时
形式个人备课
导学活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常量、变量、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满足函数关系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同学们身边的事例,激发同学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教学设计过程
活动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问题
在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某班有学生44人,若每人捐款10元,共捐多少?若每人捐款15元呢?20元呢?
得出结论:捐款总数随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活动二、探究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变量和常量的含义
我们生活之中常常会遇见许多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怎样表达的呢?让我们看一些具体的实例(大屏幕显示).
1.一辆汽车以60 km / h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行驶的时间t(小时)有怎样的关系?先填写下表,再试着用含的式子表示。

过程
(小时) 1 2 3 4 5
(千米)
学生回答:s = 60 t(板书).
2.用1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

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长方形的长为cm,面积为S,怎样用含的式子表示S?


个人备课
集体研讨与
个案补充

学3、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2
S R
π
=(板书).
4、票房收入问题: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
(1)若一场售出150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是元;若售出205张、310张呢?
(2)若一场售出x张电影票,则该场的票房收入y元,则y= .
思考:
票房收入随售出的电影票变化而变化,即y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活动设计:在上述四个实例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发现有的量变化、有的量不变。

cm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有些量,它们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如:60, ,而有些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我们称之为变量.
活动三、问题引申,探索函数的概念
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分析实例3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再分析上述所有实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活动,合作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分析:s和t两个变量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对于t每给定的一个值,变量s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如t = 1时,s = 60;t = 2时,s = 120等.
规律:上述每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相互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形式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与
个案补充






教师活动设计:
让学生体会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
函数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y,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问题回顾:指出前面三个问题中涉及到的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
常量、自变量与函数.
活动四、展示提高、拓展创新:
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
输入x(任意一个数)→按键×、2、+、5、=→显示y.
根据你的操作,你能发现y是x的函数吗?若是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2.购买一些签字笔,单价3元,总价为y元,签字笔为x支,根据
题意填表:
(1)y随x变化的关系式y = ,是
自变量,是的函数;
(2)当购买8支签字笔时,总价为元.
3.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为5,这一边上的高h可以任意伸缩.
(1)高h的变化会引起三角形中哪些量发生变化?这些变量是高h
的函数吗?
(2)试求面积s随h变化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变量与
自变量。

活动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定义.
3.函数的初步应用.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