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观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3.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用途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
4.搜集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资料,了解它们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5.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碳酸饮料、煤气灶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多元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对环境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讨论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问题引导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3)实验仪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如简易的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传感器等,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拓展建议:
(1)开展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常见的物质,如醋和小苏打,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通过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难点:
1.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结构的深入理解。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和发现,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联系实际,提升素养: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实际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预防措施。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总结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危害及应对策略。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所需材料等,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和展示。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阅读后,学生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 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 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探究实验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充分运用问题情境,交流与讨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在活动中抓好知识和技能的落实,结合具体的案例从问题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问题情景的选择等进行分析阐述.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死狗洞》视频,发现奇妙的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出课题,并说明探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板书)。

活动2【活动】探究实验一:向燃着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走入学生中,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各组的现象,并与其它组比较。

然后,学生相互分析现象,可推知什么样结论。

【交流、评价】学生向教师汇报。

教师跟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分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活动3【活动】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五课时)主备教师:董有丽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探究它的性质,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国联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的用途。

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归纳)(指出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多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其中关键是(做演示实验)(方法的关键)。

四、支持条件分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蜡烛等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二氧化碳(一).物理性质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塑料瓶变扁了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为空气的倍(3).溶解性: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雪碧饮料为学习主线,以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为学习暗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知识点更加系统,最后将知识点从课堂抽取出来,让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明线暗线寻找二氧化碳提出问题↓↓猜想:雪碧气泡中含有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雪碧气泡中含有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实验↓↓雪碧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得出结论↓↓生活中的各种碳酸型饮料循环上述步骤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点燃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参考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参考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 )会运用己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1.CO?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C0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0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C0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 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

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

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六单元课题3中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的题目。
-选择题:检测学生对一氧化碳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掌握。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一氧化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个人对于一氧化碳安全意识的认识和体会。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一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收集与一氧化碳相关的新闻、案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家庭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观察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例:用蜡烛、火柴、小烧杯等材料,观察一氧化碳的燃烧现象,并分析其可燃性。
3.撰写一篇关于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
-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b.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c.举例说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化学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详细讲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初中化学九年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

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学生观看动画。

学生回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并思考动画中提出的问题。

①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二、提出问题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板书:二氧化碳三、做出假设屠狗妖是二氧化碳。

[提问]波曼尔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学生进一步做出有关二氧碳的性质的假设四、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利用提供的活动用品,谁有办法获得较多的二氧化碳?2、请你设计实验装置,从雪碧中得到二氧化碳并加以验证。

得到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如何得到更多的二氧化碳学生积极寻找,可能猜想到雪碧饮料中有二氧化碳。

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为了得到更多二氧化碳,可以摇动饮料瓶,或者用热水稍加热饮料瓶[过渡]4、现在我们得到二氧化碳了,利用我们现有的活动用品如何证明我们的假设: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引导学生做出多种方案并评价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A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环境和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中观察微小的变化和现象。
-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危害。
-学生能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了解防范措施。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制取、检验及简单实验操作。
-学生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班级中的小组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程教案

班级中的小组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程教案

本文主要探讨班级中小组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门重要的课程教案。

这两门课程涉及到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两门知识,我们班级的小组决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第一部分:二氧化碳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地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作用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实验为主。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和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形成“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的1.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作用。

2.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3.掌握二氧化碳的防治措施。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二氧化碳会导致酸化,而酸化水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3.二氧化碳会促进城市雾霾的形成。

二氧化碳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呼吸困难、头晕和昏迷等症状。

2.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慢性病。

防治措施:1.减少工厂和车辆等生产和运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加大科研力度,寻找新型的能源。

3.着手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室温下是不稳定的。

一氧化碳可以通过燃烧和汽车尾气等多种途径产生,主要危害人体的是一氧化碳的中毒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介绍一氧化碳的来源、作用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一氧化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实验为主。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氧化碳的特性和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形成“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都区2013年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专题培训交流材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胡花
一 .情况分析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CO2的性质。

它是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物质的规律;然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探究性的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四.教学流程图:
分析
以上两个实验都可以说明CO2 能溶解在水中,并利用此性质,来生产饮料和汽水
幻灯片展示二氧化碳“三态”的变化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二:感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新闻事件]引入2011年11月12日江西卫视报道:因为快要入冬需要储存冬菜,一位农民在整理地窖时晕倒在地窖中,幸亏被及时发现送入医院抢救。

总结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教师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人是否安全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吗?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与引入】用可乐饮料引入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呢?
【活动与探究】实验6-5 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取四根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滤纸条。

如图,Ⅰ向滤纸条上滴稀醋酸,Ⅱ向试管下端的滤纸条上滴水,Ⅲ将滴水后的试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如右图所示,
问题: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和对此的分析填入下表。

ⅠⅡ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从上面的实验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是否稳定呢?
【活动与探究】将实验中变红的石蕊试纸加热,观察现象,填写在下边。

实验现象________.获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CO2↑+H2O
设计意图:适时小结,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知识的落实”。

【教师提问】: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目的引入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同时又复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想一想】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能否____(填
“能”或“否”)敞口放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久了有一层白
膜其成分是___________,应用__________清
洗,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应
________保存。

2.将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后取出可保鲜很久,为什么?
设计意图:加强所学知识的运用
【归纳总结】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巩固练习】(见学案)
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外实践】自制汽水:
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 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

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设计意图: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