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血培养采集技术操作规范
血培养采集技术操作规范
血培养采集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严格无菌操作要求,正确留取血标本,做微生物培养,协助诊断、治疗及护理。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患者寒战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如抗生素。
4、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和肢体活动度。
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弯盘、碘伏、棉签、止血带、血培养瓶、采血针、手套、治疗巾。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及培养瓶条码。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血管等基本情况。
3、告知患者及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如何配合、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根据要求准备用物。
5、再次核对患者手腕带和培养瓶信息,确认统一后,按要求正确留取血标本。
可选用静脉直接穿刺法或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采血。
6、协助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至无出血。
7、协助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要。
8、整理床单位。
9、洗手,取口罩。
10、及时送检。
11、操作速度:完成时间8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正确的降温方法,促进舒适。
六、注意事项
1、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129。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一、概述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菌血症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症。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为无细菌时期。
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相当低,据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
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二、物品准备与检验申请1、领取专用血培养瓶。
请拿检验申请单到病房二楼细菌室登记领取。
细菌室周一到周六上午正常上班。
其他时间如中午、夜班、节假日请到生化室联系。
普通血培养领取普通双相血培养瓶(绿色帽),全自动血培养领取:成人血培养领成人瓶(灰色帽),儿童血培养领儿童瓶(粉红色帽)。
2、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三、采集指征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 或低温(≤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 0×109/ L ,特别有“核左移”时)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 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四、采集方法1、操作流程: 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血培养瓶内→用75%酒精重新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盖好塑料盖→立即送检。
血培养操作方法
进行血液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一般的血液培养操作方法:
1.准备培养基和试剂: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富营养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
基。
确保培养基未受污染并符合要求。
另外,准备好其他必要的试剂和器具。
2.采集样本:从患者的静脉血液中采集样本。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界细菌
的污染。
3.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在含有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或直接加入到
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
37°C 下培养24-48 小时。
5.观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形成的典型菌落。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特征初步判断细菌或真菌的种类。
6.进一步鉴定:对初步检测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可以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
测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7.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
一步检查。
注意:血液培养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判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外部细菌的干扰。
抽取血培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1 月 – 36月: ≥ 1.0 mL
➢ ≥ 36 月: ≥ 4.0 mL
五、用物准备
▪ 1、治疗车、治疗盘、无菌治疗巾、皮肤消毒液、 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止血带、弯盘、 手套、垫巾、利器盒、快速手消。
▪ 2、血培养瓶
六、操作流程
▪ 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 2、明确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诊断、
改变 ➢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 多器官衰竭 ➢ 血压降低 ➢ 昏迷 ➢ 降钙素原升高(PCT) ➢ C反应蛋白升高(CRP)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在评 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 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老年 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 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 指征。
治疗和采血前的准备情况。 ▪ 3、核对检验单,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完好。 ▪ 4、备齐物品置于护理车上,推至患者床旁,核对
患者床号、姓名、腕带等,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向 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 5、再次核对申请单,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 血管,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和血管弹性,铺垫巾, 放好止血带。
▪ 9、血培养瓶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待干60秒。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 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不换针头)。轻轻摇匀,在培养瓶中心部位盖 上无菌棉球固定。
▪ 10、同样方法选取另外一处静脉血管再采集一套 培养。两套血培养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小于5分钟。
▪ 11、脱去手套,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
③ 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 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血培养采集操作流程
七、常见问题及处理
1、采血不畅:应调整采血针的角度,或用手指由穿刺静脉上端向下轻轻按摩,松开止血带5s后重新扎上止血带,使血管进一步充盈,无效时则更换血管,重新穿刺。
2、面色苍白、晕厥、心悸应停止穿刺,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给予必要处理,如吸氧、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或其他急救措施;为低血糖诱发的眩晕可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
3、局部血肿及皮下淤血:与患儿家属按压不当、穿刺过程中损伤静脉后壁所致,应指导患儿家
属的正确按压方法,如按压手法、按压时间、按压面积(以皮肤和血管的两个穿刺点为中心尽量大于两个穿刺点,按压力度适中),穿刺时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血培养采集
一、目的
1、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
2、确定血液中存在的菌种,可作为用药治疗的依据。
3、做抗生素的敏感试验。
4、确定患儿病情的进展程度。
二、适应症
1、菌血症
患儿出现发热(≥38℃)或低温(≤36℃),或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计数减少(计数<3.0×109/L);有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休克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4、采血次数、血培养瓶选择: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分别注入儿童瓶,厌氧瓶一般不需要,除非怀疑患儿存在厌氧菌血流感染。
5、皮肤、血培养瓶消毒:为减少皮肤、培养瓶口等对血培养造成的污染,在穿刺前,应对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6、扎止血带不可过紧、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s为宜。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优化血培养流程
优化血培养流程一、血培养采样流程1.1 确认患者身份:使用患者标识(如手环、胸牌等)以确保正确患者接受采血。
1.2 准备采血工具:准备采血针、消毒棉球、手套、标签等。
1.3 消毒:在采血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通常选择肘静脉。
1.4 采血: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采血,将血液分别注入两个血培养瓶中,每个瓶中注入5-10ml。
1.5 贴标签:在血培养瓶上贴上患者标识和日期。
1.6 运输:将血培养瓶送至实验室,并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5℃以下。
二、血培养检测方法2.1 培养:将血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在35℃下进行。
2.2 检测阳性样本:在培养期间,定期检查血培养瓶,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如果发现阳性样本,进行下一步鉴定。
2.3 鉴定阳性样本:使用微生物学方法对阳性样本进行鉴定,确定细菌种类。
三、血培养阳性样本的鉴定3.1 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染色特性等来进行初步鉴定。
3.2 生理学鉴定:通过细菌对营养物质、温度、气体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和代谢产物等来进行鉴定。
3.3 分子生物学鉴定:使用基因测序等技术对细菌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
四、抗生素敏感试验4.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纸片贴在细菌生长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圈大小,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4.2 稀释法:将细菌接种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五、患者信息管理5.1 收集患者信息: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就诊记录、临床诊断、治疗用药等。
5.2 信息录入:将收集的患者信息及时录入医院信息系统(HIS),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方便医生查询和调用患者信息。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血培养,排除污染。
5
-5
用物准备
注射盘、75%酒精棉球(独立包装)、碘酊、2付针筒、采血针、2套培养瓶、手消剂。
5
-1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1
操
作
步
骤
1、携用物至床边,用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进行核对
5
-5
2、向患者/家属解释血培养的目的
3、在标本量少的情况下,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用量;己采集的血培养标本必须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放置室温,勿放冰箱保存;从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采取的血标本很可能存在非感染菌的污染,检验单上须注明采血部位。
总分
100分
10
-5
-5
10、导管暂停输液,抗生素封管。
5
-5
11、2小时内送检
5
-5
12、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5
-2
注意
事项
1、用75%乙醇消毒瓶盖,不能用碘酒消毒;严格做好抽血部位的消毒及执行无菌操作。
10
-3
2、同时抽几个项目的血标本时,注入容器的顺序是先注入血培养瓶;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时,先将标本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105575乙醇去除血培养瓶上的血液并进行消乙醇消毒导管及其周围皮肤再用碘酊按同样的方法消毒待干05lmin拔去导管盖消毒针心先插入无菌注射器抽取至少0510ml血液弃去以消除干扰因素和导管末端的污染另取一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血液注入儿童培养瓶内送检然后在导管内注入肝素或无菌生理盐水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0
血培养操作规范PPT课件
➢相同时间采血 ➢检出时间有2-3个小时差异 ➢对于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和非导管相关的菌血症
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Blot, et al., Lancet 354:1071, 1999
Malgrange,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39: 274, 2001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 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3.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徐英春,倪语星等。血培养操作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1 33
质量保证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的接种
4.轻轻颠倒混匀培养瓶以防血液凝固 5. 培养瓶立即送实验室,不要冷藏
34
“Can Time-to-Positivity help diagnose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需要抽取多少份血培养样本?
抽取2-3份血培养样本可使败血症病原菌检出率 达到 ~99%
败血症患者在初期千万不要(NEVER draw only 1 blood)仅抽取一套血培养
注意:“份”是指单独的静脉穿刺的数量。
19
怀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 真菌菌血症 脑膜炎 骨髓炎 关节炎 肺炎
采血份数
2或3份血培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ml
16
采血量 血液和肉汤的比例1:51:10
•血液含各种抑制细菌生长因子 •稀释血液可减少这些因子亚抑制细菌生长的水平 •血液中的抗生素会稀释了 •血液:肉汤<1:5可能会抑制细菌生长,不应注入过 量的血液
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培养操作规程
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培养操作规程1 检验目的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使用BACT-I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原理见鉴定系统操作规程。
3 标本要求(1)标本类型:血液(2)标本采集:给患者用抗生素前抽取。
见标本采集手册(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使用灭菌器皿或鉴定仪配备的血培养瓶盛放标本,不加任何防腐剂,抗凝剂。
5 试剂(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2)试剂生产厂家: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包装规格:4X250Ml(4)试剂盒组成:试剂1:龙胆紫液试剂2:碘溶液试剂3:脱色液试剂4:沙黄溶液6仪器设备:(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2)BACT-IST黑马微生物鉴定系统(3)显微镜、GNP-P27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SW-CJ-IF 超净工作台、MCO-15A三洋牌二氧化碳培养箱、0414-1台式离心机、FA1004电子天平7 校准程序(送XX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8操作步骤(1)细菌的分离培养:血培养瓶经12-18小时35℃孵育后,肉眼若见生长则转种血平板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菌落生长者挑取优势菌菌落做纯培养。
(若初次分离菌落单一且生长较多时可直接做鉴定)(2)涂片:取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确认时G+或G-以及是球菌还是杆菌(球杆菌)。
(3)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必要时做动力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或氧化酶试验阴性但不利用葡萄糖不产酸者使用非发酵鉴定测试板;氧化酶试验阴性者则使用肠杆菌科细菌测试板;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是成簇或四联排列),触酶试验阳性者接种葡萄球菌、微球菌鉴定/药敏测试板;触酶试验阴性者则接种链球菌鉴定/药敏测试板。
【2017年整理】血培养标准操作规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SOP)一、采血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三、采血的标准流程1、标本采集部位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
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其诊断价值不高,且增加了抽血污染的机会。
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10,11,12]。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参见3.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3 血培养的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2016-08-22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阅读: 1291次【字号:大中小】导读: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血培养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血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的检查方法。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规范演示文稿
二级报告(补充报告)
第二天将初步鉴定结果回报医师。如进行直 接药敏试验,应回报药敏结果。
第十五页,共26页。
三级报告(终报告)
包括菌种名称、血培养阳性时间(以小时计 算)和标准药敏试验结果。
第十六页,共26页。
8.2 血培养阴性报告程序
报告内容:血培养经 XX 天培养阴性,自动化仪器细菌培养 一般设定周期为 5d、真菌 14d、分枝 杆菌 42d;手工法细菌培养一般周期设定为 7d、真菌 14d、分 枝杆菌 60d。
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果运送延迟,应在血液接种以后尽快 35℃~37℃孵育,切勿冷藏或冷冻。如果病房没有孵箱,血培养瓶应置于室温下,而非冷
藏或冷冻。
第十页,共26页。
7 血培养安全防护
7.1 实验室获得感染途径
针刺伤病毒感染,包括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和 HIV; 皮肤粘膜暴露是肝炎病 而其它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或微滴。
2.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情况下, 需要面部防护。
3.在没有安全柜的情况下, 血培养操作和检验时需要穿防水、长袖、前面封闭的隔离服。存在任何可见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隔 离服必须作为生物危险垃圾丢弃或严格按流程清洗。离开实验室或去实验室内的清洁区时要脱去隔离服。
4.在处理阳性血培养瓶时, 必须在Ⅱ级生物
安全柜中进行。
第十一页,共26页。
7.2.5 标准防范措施
所有实验室员工应接受基本原理及标准防护措施的操作培训。相关的安全防护措 施包括以下内容:
a) 尽可能减少注射器及锐器的使用; b) 必须使用注射器时, 应避免回套针帽;
c) 若用注射器采集血液, 将血液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无需更换针头。 注射器使用完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实验室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
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化的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1.检测前准备:-检测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培养基、血培养瓶、离心机、恒温箱等。
-检查培养基是否过期、封装是否完好,并进行质量检验。
2.标本采集:-根据临床需要,在合适的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并确保采集时的无菌操作。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官,如使用灌注式血培养瓶,可选择适合的瓶颈部位。
-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3.标本处理:-将血液标本倒入血培养瓶中,通常一组采用两瓶血培养瓶,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标本处理前应在标本瓶上标记样本信息,如患者姓名、标本号码、采样时间等。
-轻轻摇晃血培养瓶,以混匀血液和培养基,避免凝块的形成。
4.培养条件:-将血培养瓶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通常为35-37摄氏度和5-10%CO2)。
-检测周期根据临床需要而定,通常为24小时和48小时,有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定期检查恒温箱中血培养瓶的状态,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5.细菌培养和观察:-在设定的培养周期后,检查血培养瓶中是否有细菌的生长。
-若瓶内产生了混浊或沉淀,则可能存在细菌生长,应进行下一步鉴定和分离。
-借助显微镜观察瓶内的液体或沉淀物,观察细菌形态、染色性质、运动性等特征。
6.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生长的细菌进行鉴定,可以通过生物化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鉴定完成后,可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应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测报告。
7.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病原体是否存在感染、感染的种类以及抗生素的选择等进行解读。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血培养操作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治疗感染性疾病,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血培养的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验过程。
一、准备工作1. 收集标本:首先需要收集病人的血液样本,通常是通过采血管方法获取。
在采集样本之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消毒和穿戴手套,以避免污染。
2.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培养基,通常是含有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确保培养基处于无菌状态。
3. 准备培养皿: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
然后将培养皿封闭并标记上相关信息。
二、操作步骤1. 开启培养皿:取出封闭的培养皿,用无菌物品打开培养皿盖。
注意不要将培养皿底部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以免污染。
2. 加入血液样本:用无菌的采血针或吸管,取出一定量的血液样本,滴入培养皿中。
通常每个培养皿中需要滴入约1-2毫升的血液样本。
3. 均匀涂抹:用无菌的吸管或细胞平板,将血液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确保血液样本与培养基完全混合,以促进微生物生长。
4. 封闭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盖好,避免培养过程中的外界污染。
封闭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或恒温箱中,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观察生长情况: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
通常在24-48小时后,可见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
三、结果解读1. 阳性结果:如果在培养皿上观察到有微生物的生长,表明血液样本中存在感染源。
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阴性结果:如果在培养皿上未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表明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感染源。
医生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继续诊断病因。
血培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血培养的操作技巧,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血培养采集流程
血培养采集流程
第一步:手卫生
第二步:培养瓶塞开启后,酒精消毒培养瓶塞,充分待干。
第三步:穿刺皮肤部位消毒
1 一步法:适用于2个月内的新生儿:洗必泰作用30秒。
2 三步法:
①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
待干。
(消毒直径大于10cm)
②1%-2%的碘酊30秒或者10%碘伏消毒1.5-2分钟。
待干。
③70%酒精脱碘。
注意:消毒后不要再对穿刺部位进行触碰,如需触碰戴无菌手套。
第四步:抽血
1 血量:成人8-10毫升/每瓶。
儿童3-5毫升/每瓶(黄色儿童瓶)。
新生儿1-2毫升/每瓶(黄色儿童瓶)
2 注射器抽取血液后无需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第五步:混匀:
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切勿大力摇晃。
第六步:从另外一个穿刺点采集第二套,方法同上。
第七步:立刻送检。
室温保存,不得冷藏或冷冻。
备注:
1采集时间: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采血。
2 接受抗生素前采血。
3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在下一次用药前采集标本。
4 切忌在输液的静脉处采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4.5)
附加术式
经肝门部胆管切开取石
217
经肝实质肝内胆管切开取石
11
胆管空肠 ROUX-Y 吻合
296
胆管十二指肠吻合
10
左或右肝管 U 管支撑
9
514 例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
例数
%
胆漏
15
2.9
肝断面/膈下感染
23
4.5
胆道出血
4
0.8
腹腔脓肿
2
0.4
重症急性胆管炎
2
0.4
(左外叶+右后叶)
临床资料
西南肝胆外科医院 1975.01-1998.12
年龄(岁)
19—69(平均41.0)
性别(男/女)
220/294
既往胆道手术史(例) 265
胆管切分切除术 24
514例肝内胆管结石在肝内的分布
结石部位 左外叶 左肝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右肝叶
清除病灶的最有效手段 单纯胆管切开取石和胆肠吻合术
常只是缓解症状的措施
手术适应证症的选择
对于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完整切除病变 胆管树及引流的肝段,可达到根治目的, 不需附加胆肠吻合术
对于弥漫性肝胆管结石,切除毁损性病 变肝段,辅以内镜取石及胆肠吻合矫治 残留胆管狭窄
影响肝叶切除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效果的主要问题
1. 准确判断肝胆管及肝脏病变状态 • 区域性 / 弥漫性 • 萎缩肝段 / 增生肝段 • 肝胆管狭窄 双侧 / 单侧 / 多重 • 肝门移位 • 肝胆管变异 • 合并肝脓肿 / 肝胆管癌
BUS+ERCP/PTC+CT+术中探查
肝胆管结石病的肝切除技术要领
2. 确定病变肝脏切除范围
区域性结石:完全切除所有病变肝段 包括肝实质损害不显著的肝段 双侧区域性结石:两侧肝段联合切除
3. 肝脏萎缩—增生复合征
右肝萎缩 左肝增生
左肝萎缩 右肝增生 左肝萎缩
右肝萎缩
对正确判断病变部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继发肝胆管癌
临床发现肝胆管结石 晚期常合并肝胆管癌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单纯性 不典型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增 生 增 生 胆管癌 胆管癌 胆管癌
狭窄处胆管不典型增生是 胆管癌的癌前病变
(优选)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 流程
血培养意义
• 它是诊断血流感染症 的基本重要的方法
• 它对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治疗和预后有极 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患者出现哪些重要体症时,可作 血培养?
•发热(> 38°C) •白细胞增多 (> 10.000/µl) •粒细胞减少(< 1.000/µl) •体温过低 (< 36°C) • 才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突发精神
S8△
2
S5·S8 4
S6·S7 26
S5~7 7
S5~8 37
总计
401(78.0)
90(17.5)
△ 为不规则右侧肝段切除术
双侧肝叶
肝段
例数
S2·S3·S5△
2
S2·S3·S6△
2
S2 ~4·S5 △
1
S2~4·S6
1
S2~4·S1
1
S2~5·S8
1
S4~5△
3
S4~8
1
S2~3·S6~7 9
S2~3·S5~8 2
弥漫性肝胆管结石: 切除肝实质毁损和合并多重肝管狭窄 的病变肝段
肝胆管结石病的肝切除技术要领
3. 左肝管结石手术方法的选择
以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取代左外叶切除与 肝管--空吻合联合术式
注意与结石分布区域有关的二级肝管汇 合方式的变异
肝胆管结石病的肝切除技术要领
4.右肝管结石症时病变肝叶的手术处理 充分游离右肝,从背部完整切除病灶 需在变形的肝脏中正确判断肝裂的走向并 选择恰当切肝平面
双侧肝叶
例 数 (%) 64(12.5) 176(34.2) 10(1.9) 24(4.7) 31(6.0) 209(40.7)
514 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合并症
合并症
肝段或肝叶萎缩 左外叶 左内叶 左半肝 右前叶 右后叶 右半肝
肝脓肿 左肝 右肝
胆瘘 肝内胆管癌
左肝管 右肝管
例数
280 158
3 52
萎靡的儿童或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无法解释的白细胞增多及精神状态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如何对皮肤和培养瓶进行消毒, 以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
皮肤消毒三步法:
1. 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 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
1%2%碘酊 30秒 或10%碘伏作用 60秒 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 75%酒精脱碘
对肝内胆管结石症病理特点认识不足 肝内胆管结石病变沿病变胆管树呈节段性分布 以肝段为单位作规则性病肝切除 是取得良效的基础
肝内胆管结石症时复杂肝胆道病变 造成规则性肝段切除困难
在形态结构失常的肝脏 确定规则性肝段切除平面困难
将胆肠吻合术作为遗留肝胆管病变的补救措施 降低了对肝内病灶处理的要求
肝胆管结石病的肝切除技术要领
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基于对局限性肝胆管结石病变的早期诊断 和精确定位
针对肝胆管结石节段性分布的病理学特点 完全切除病变胆管树及引流的肝段,并最
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组织 不同于针对肿瘤的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 以根除病灶、恢复胆道生理状态为目标
规则性肝段切除 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重要性
肝内胆管结石症时 右肝病变手术处理要领
* 采取右外侧进路显露移位的肝门及右肝 * 从肝门部胆管切开探查开始右肝病灶切除 * 充分游离右肝与腹后壁及下腔静脉间的粘连 * 依据病变范围作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
可选择逆行或顺行肝段切除
肝胆管结石 双侧病变肝段的切除方法
8 28 31 24 11
6 7 8 3 5
%
54.5 30.7
0.6 10.1
1.6 5.4 6.0 4.7 2.1 1.2 1.4 1.5 0.6 1.0
514 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脏切除区域
左肝叶
肝段 例数
S2
4
S3
5
S4
10
S2~3 284
S2~4 98
右肝叶
肝段
例数
S5△
4
S6△
6
S7△
4
吻合口瘘
2
0.4
粘连性肠梗阻
1
0.2
应激性溃疡
2
0.4
肝衰
3
0.6
肝肾综合征
2
0.4
多器官衰竭
4
0.8
总计
60
11.7
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年) 随访率 远期疗效优良率
10 月—25 年 平均 9.09 84.8%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