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王权与教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 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教权 > 王权
我,作为教皇, 位于上帝与芸芸众生 之间,高于世间一切 的帝王。 ——英诺森三世
西欧社会王权极为软弱, 封建势力强大 卡 诺 莎 觐 见 教权强大,万流归宗
——《西方文明史》
王教合作公元5至8世纪
a) 原因: i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希望获得王室的支持 ii王权则期望教会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神圣外衣 b) 过程: i.751年教会支持丕平夺取墨洛温王朝政权,建立加 洛林王朝 ii丕平两次远征意大利,把夺得的罗马周围地区交给 教皇统治 iii. 查理加冕称帝,王权与教权关系进一步密切 c) 影响 i. 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ii“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会掌握 了 世俗权力。
11世纪主教任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 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3.”到卡诺莎去”
连续三天,亨利站在城堡门外, 放下王者的身份,赤足敝衣,痛 哭流涕,哀求我的帮助和安慰
—— 格里高利七世
格里高利七世
“到卡诺莎去” ----在西方 意味着屈膝 投降
格列高利七世1073年敕令
1、罗马天主教会就有上帝创建 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
列那狐的形象是复杂的。尽管故事里说他是 贵族男爵,但他在与狼、熊、狮子和神父等的斗 争中是一个反封建的人物。他捉弄国王,杀害大 臣,嘲笑教会,几乎无法无天。他的胜利标志着 市民智慧战胜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又 肆意欺凌和虐杀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很多没有防 卫能力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了 他的腹中之物。从这方面看,他又是城市上层分 子的形象。故事通过列那狐的经历,形象地反映 出封建社会是一个黑暗的、充满欺诈、掠夺和弱 肉强食的野蛮世界,作者为中世纪法国惨受剥削 和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发出愤怒的抗议。
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


题材 : 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 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材。 内容 : 亚瑟王被描写成封建社会中一个 有作为的君王。他在卡美罗特城堡中的 大厅里,设有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设 100个座位,凡是建有赫赫功勋的骑士均 可占一席位,从而引出了许多骑士冒险 行侠的故事。 影响 : 对后来的英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 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第四节
王权与教权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佛教、道教与封建王 权关系; 2 、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相关 史实)
3、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4、《圣经》文化与英语语言


了解和掌握佛教、道教与封建王权关系

调和主义 佛经翻译 统治者对佛教态度等(原因)


【沙门不敬王之争】



佛教初传入汉地之际,沙门原本不跪帝王,只是 双手合十表示敬意,与中国传统礼制不合。到东 晋南北朝时,佛教为朝野所崇尚,沙门不跪拜帝 王与封建皇权和儒家纲常形成严重矛盾,于是多 次出现沙门应否向帝王跪拜的争论。 沙门不敬王之争,是在佛教传入汉地并日益壮大, 某些方面冲撞了皇权及儒家纲常的背景下发生的。 争论始于东晋南北朝时。 至隋唐时期,沙门不敬王之争仍时有发生。
王教之争B:13世纪以后 a)原因: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失败,教会威望骤 降,教权开始没落。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 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 加强。 b)表现: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 廷移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 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1377年,教廷 虽然迁回罗马,但天主教会又出现了三个教皇鼎立 的分裂局面。 c)影响: 教权急剧衰落。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
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王权与教权合作的开始
1.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教皇: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
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教会的支持给加洛林王朝带来神圣的合法性
2.丕平献土
教皇国
拉特兰宫
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是发生于中古欧洲,促成教皇国成立的重要历 史事件。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 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 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 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 土”。
王权与教权

特征:互相依附,互相利用。 造就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卡诺莎觐见
王权无力抵御教权的典型案例
王教之争A公元8世纪中期到13世纪) a) 原因 i. 11世纪始,教会势力膨胀,世俗权力软弱涣散 ii. 教会强调教权至上,极力抵制王权和其它势力 iii. 王权企图控制教会,以限制教会势力扩张。 b) 表现: 1077年“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向教 皇 妥协(原因) c) 影响: 教皇基本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 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 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 (1096~1291)
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王权的关系表现为: 起初两者是互相利用、互为依存、政教勾 结,教权从属于王权,继之是教会权凌驾 于王权之上,随后是教权走向衰落和专制 王权的崛起。 中世纪西欧王权和教权之争,为何最终以 王权的胜利而告终?
中世纪文化地位
1.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阻碍了思想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前期尤甚。 2.对基督教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保 存了古典文化,如文字等;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 对西欧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一定的 影响;教会支持办大学,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开展。 3。中世纪文化中包含着积极的人文因素。尤其 是城市兴起后,市民阶层的需求给文化带来新的 气象,文化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发展迅速。 中世纪文化反映了西欧封建经济、政治制度的变 化发展。奠定了近代文艺复兴的基础
骑士精神

骑士恪守着“忠君”、“护教”、“行 侠”、“尚武”的信条。他们参加各种 冒险事业,不仅保护领主及其城堡、国 土,而且还效忠于女主人。女主人在骑 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能为自己 “心爱的贵夫人”去冒险,博得她们的 欢心,是骑士最大的荣誉。这一切,就 构成了所谓“骑士精神”。
B市民文学 背景: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后,最早出现在11世 纪左右的意大利。 内容: 1)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2)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 色彩。 形式:有寓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多 种形式。 代表: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引人注目的 代表作之一。 影响:反封建反教会意识产生 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之先河。
阿维尼翁之囚
教权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阿维尼翁之囚

13 世纪末时基督教(实指罗马教廷)己成为欧洲 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尤其是罗马教皇的 权势更不可一世。到了“阿维尼翁教宗”时,西 欧各国世俗政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十分 激烈,教廷也由罗马迁往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 维尼翁,教皇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后世的历史 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尼翁之囚”。
神学笼罩下的欧洲中世纪文化 一、经院哲学
概念: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时间:初兴于9世纪,13世纪趋于全盛。 主张: i. 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为神学服务 ii. 重视形式逻辑 iii.真理在圣经中已经揭示无遗 iv.他们的任务只是阐述圣经中的真理 代表:阿奎那是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 目的: 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影响: 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哲学思想)的发 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圣言量

佛法的理论根据,以三种标准作为说 服人的方便,那就是:
①现量──用事实证明; ② 比量──用逻辑推论; ③圣言量──佛在经中所说。

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
史学界认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是 二元政治, 即一个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罗马教权; 和一个以国王为首的世俗王权。 王权与教权在中世纪欧洲关系错综复杂, 曾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对欧洲和 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了支持同教皇的斗争,腓力四世于1302年召开了三级会议, 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腓力四世入选影响世界的 100位帝王排行榜。 罗马教皇的统治,是众生得 阿维尼翁教皇宫 救所完全必需的。” ——卜尼法斯八世 1309 1302
2.十字军东征的失利



安帝元兴( 402~ 404 )年间,太尉桓玄又欲令沙 门一律对王者尽敬,致书慧远,征询意见。慧远 及时作答,提出异议,并撰《沙门不敬王者论》5 篇:《在家》、《出家》、《求宗不顺化》、 《体极不兼应》和《形尽神不灭 慧远大师(东晋)认为在家信奉佛法的佛教徒应 遵循礼法名教,敬君奉亲,服从教化。出家修行 的沙门则有所不同,应高尚其事,不以世法为准 则,不敬王侯,以破除世俗的愚暗,超脱贪著的 妄惑,从而化导世俗。 全文竭力调和佛教与儒家礼教的矛盾,反对无神 论,显示出中国佛教思想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国 哲学史的重要文献。
“①全世界的人都是兄弟,一切信徒在上帝眼中 一律平等。 ②要去除卑鄙、贪欲、仇恨以及自私等情感, ……以仁爱之心对待上帝,要待人如己。 ③基督教的美德(是)—怜悯、仁爱、慈善、 容忍……。 ④上帝的信徒将在天国得救。”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基督教所倡导的这种超个人、超国界的普世性 的向善原则,为当时生活在蛮族西欧的各族人 提供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条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 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丕平献土(公元8世纪中叶)
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国
教皇国是当今世界上最 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 罗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 上。面积0.44平方千米。总 人口数只有1300人,但是它 却被人们称为实体世界面
积最小的国家,却是虚 拟世界力量最大的国家。
阿维尼翁教皇

1309~1378 年驻法国阿维尼翁的 7 任教皇。 1309年,由法 王腓力四世支持而就任教皇的克雷芒五世在教廷对法国处 于劣势的情况下离开罗马,驻进当时教皇国与法国边境小 城阿维尼翁,此后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 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 、格利哥里十一世等6任教 皇皆驻该地 。 这是教皇与世俗君主争权失利的结果。1378年前,天主教 史上出现罗马和阿维尼翁两地教皇并存的现象。后世天主 教会承认阿维尼翁七教皇合法。

1.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 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形成
结盟
等 级 君 主 制
王权加强
——腓力四世
1296
世俗贵族
天主教会
卜尼法斯八世
市民
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 (1268 — 1314), 法国卡佩王朝国王,在世时已获得 “美男子腓力”的美誉。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统一法国,但在诸侯顽 强抵抗、英国干涉的情况下成果有限。 他为了有足够财力支持战争,没收了法国教会财产并强征十 一税,因此与教皇发生冲突。1309年他派兵将当时的教皇绑 架到法国,软禁于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此后一百年间,教皇 一职持续由法国的傀儡担任,教皇国从此由盛转衰。史称此 一事件为“阿维尼翁之囚”,而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 则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二.中世纪的文学: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 部分 A.骑士文学 题材: 1)抒情诗:源于法国南部,以爱情为主题—— 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 2)叙事诗:中心在法国北部,颂扬古代英雄人 物的伟业和传奇经历 代表:法国《罗兰之歌》是代表之一。 影响:挑战教会禁欲主义,激发民族国家意识 对近代欧洲诗歌和小说具有较大影响。
在英国历史书中关于“中世纪时,在中国生活 的情况怎样”,其中”中国的发明”共占两页: “现在,中国是世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 口比英国多出20倍。今天我们日常使 用的东西,很多都是在中国制造的。邮递服务、 瓷器、纸币、丝绸、运河、印刷术、火药、钢铁。 在13世纪,中国有出色的邮递服务。皇帝享有 最佳的服务。可靠的使者骑马替皇帝送信。每隔 几公里,就换一匹新的马,这样,一天就可以走 上400公里。第二等的信件,由信使步行送信, 每隔几公里一站。”
圣彼得堡大教堂
广场
3.”君权神授”——各得其所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795 -816年在位)面前 接受加冕,称“罗 马人的皇帝”,他 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为了统治那幅员辽阔的疆土,至少需 要一些能言善写的之士……在他的国家里,几乎 找不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只有本笃会的教士才 会读书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