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的整理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节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对于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准备一些案例,用于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某校七年级一班有50名学生,想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5-2 数据的整理 教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数据的整理【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2.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探索扇形统计图中中心角的求法并计算,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据说话.学会和他人一起完成调查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数据整理的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火星上能够移民吗?为了了解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某同学对本年级168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很多结果.但是他收集到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很难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合适的整理.应该如何整理数据呢?探究点一:用表格整理数据某市数学教研室随机抽取1000名九年级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考察.请完成下表: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合计人数435______164______1000百分比______33.3%____________100% 解析:∵总人数是1000,优秀的人数是435,∴优秀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4351000×100%=43.5%.∵良好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33.3%,∴良好的人数是1000×33.3%=333.∵及格的人数是164,∴及格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64 1000×100%=16.4%,∴不及格的人数是1000-435-333-164=68,所占的百分比是681000×100%=6.8%.故填43.5%,333,16.4%,68,6.8%.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统计表,根据统计表获得有关数据,关键是根据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探究点二:制作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下表是某学校学生上学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调查统计表.交通工具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其他人数50010016040你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尝试绘制扇形统计图吗?解析:根据画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先确定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同学的总人数,再求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同学占全体的百分比,并求出所画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根据圆心角画出扇形统计图并写出名称即可.解:总人数是500+100+160+40=800;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步行:500÷800=62.5%,骑自行车:100÷800=12.5%,乘公交车:160÷800=20%,其他:40÷800=5%.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360°×62.5%=225°,360×12.5%=45°,360°×20%=72°,360°×5%=18°.画出的扇形图如图所示.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能力,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1.用表格整理数据2.制作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教材P139习题4.3第1,2,3题。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数据的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分类整理方法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根据分类整理后的数据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会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还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例如,通过设计一个关于学校运动会的问题,让学生调查和收集运动员的成绩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这样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整理、排序整理和图表整理。他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排序,以及如何利用图表来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学生还将进一步理解统计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数据。
在小组合作方面,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同时,我还会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课件新版沪科版
动的时间;
【解】总体是该学校所有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的时间,个体是该学校每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
动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为了解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对其中30天每
天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解】总体是该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个体是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3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4. 为了调查某品牌护眼灯的使用寿命,比较适合的调查方式
是
抽样调查
.(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3·荆州]某校为了解学生对A,B,C,D四类运动
的参与情况,随机调查了本校80名学生,让他们从中
问题;(4)展开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返回
知识点1
数据的收集方法
1. 获取数据的主要方法有(
D
)
①问卷调查;②访问调查;③查阅文献资料;
④试验;⑤互联网查询.
A. ①②
B. ①③⑤பைடு நூலகம்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某区教委为了贯彻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政策,要求全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从而加深对数据分析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一些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问题和图表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实例和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数据的整理”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整理数据。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包括分类整理和排序整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概念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整理数据,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整理方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学会分类整理和排序整理数据。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
4.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分类整理和排序整理数据的操作。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整理方法的理解。
此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数据的整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数据的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分类整理和排序整理数据的操作示例。
同时,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小组讨论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整理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商店老板,你怎么整理商品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商品?”学生思考后,分享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数据的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包括分类整理和排序整理。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入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的介绍,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的讲解,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的示例。
2.教学素材:包括实际问题案例,调查和实验的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包括调查法、实验法等,以及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实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或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
数据的收集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数据的收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5.1数据的收集,主要内容是全面调查。
统计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分三个学段,尽管每个学段都提出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但要求不同。
本学段(7年级),要求学生体会数据调查的一般过程,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能用统计表、条形图、扇形图处理较为简单的统计数据。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但这些思想和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已有的经验与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差异,学生要从确定性的数学认知过度到不确定性的数学认知还有一定的困难。
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统计调查的过程。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例题和练习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理解。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会用统计表整理数据,会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会根据图表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简单的结论。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初步感受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统计统计调查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受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2.难点: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提前画好)三、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圆规、量角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收视情况怎么样?(2)太平学校七(1)班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3)你认为我们班最适合担任班长的同学是谁?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调查的方法。
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统计调查,什么是统计调查?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出示下面的实例)师: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藏戏五类电视节目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生:……(多让几位同学说,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原本就有一定的统计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起点)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总结统计调查一般过程。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整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 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新课讲授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扇形统计图,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三、巩固练习1.学校为七年级学生订做校服,校服型号有小号、中号、大号、特大号四种.对于七年级一、二班的100名学生,调查他们的身高,得到他们的身高情况与对应的型号如下表所示:大号165≤x<175 28特大号175≤x<185 5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如图是某商场去年7月份至12月份毛衣和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但图例已被损坏,你知道哪条折线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条折线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答案】 1.校服型号与身高、人数的关系.2.折线1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折线2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2. 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图圆心角的度数为.3.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答案】 1.72° 2.1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整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述的,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统计学的第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统计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认识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和统计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整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图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步骤。
3.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制作,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中的信息,提出统计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2 数据的整理(课件)
2 制作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合作探究 通过调查或实验收集来的数据,经过整理,可
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出来. 用统计图呈现经过整 理的数据,直观清晰,并且便于进行比较.
想一想,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最喜欢的电影类型统计图
人数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
扇形统计图
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
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
咸水约占 9 7 .4 %
淡水约占 2 .6 %
海洋面 积约占 7 0 .8 %
陆地面 积约占 2 9 .2 %
知识要点
在扇形统计图中: 扇形的圆表示总体,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
个部分,通过扇形圆心角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 占总体百分率的大小.
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是什么?
普查
抽样调查
优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
点
集数据,调查的结 果准确.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 数据,工作量较小, 便于进行.
缺 工作量大,难度大,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
点
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 用普查.
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1 用表格整理数据
合作探究
在上一节“你喜爱的球类活动”调在中,我们得到了 如下数据:
18 16
每个条形图的宽度 14 12
要一样,并且把每 10
个条形图所表示的
8 6
类别标注在条形图 的下方.
4 2 0
篮篮球球
足足球球 乒乓球 羽羽毛毛球球 排排球球 球类
折线统计图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绘制折线统计图时, 将对应的数据先“描 点”,然后依次用线 段连接这些点.
世界人口逐年增长,直线上升. 从 2011 年开始的 未来 14 年,世界人口预计增加 10 亿,达到 80 亿.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整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体会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表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整理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数据的理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练习题、小组活动材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成绩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出问题:“这些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和表示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数据的整理教案新版沪科版
5.2 数据的整理【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说出数据整理描述的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和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取恰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从学生掌握的数据收集和小学对统计图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数据整理的方法,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数据整理”的理解;并使学生会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对数据整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重点是数据的整理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是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下面记录了某班级男同学一次立定跳远的成绩:(单位:米)1.25 1.40 1.29 1.41 1.27 1.08 1.211.15 1.43 1.32 1.30 1.12 1.43 1.501.36 1.47 1.22 1.24 1.24 1.52 1.391.45 1.31 1.32 1.19 1.35 1.44 1.291.27 1.41(1)根据以上成绩制作统计表;(2)参加立定跳远的男同学一共有人;(3)成绩超过1.29米的男同学一共有人,占男同学总数的 %;(4)成绩在段的男同学人数最多,是人;(5)这次立定跳远最差成绩是,最好成绩是,它们相差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小学我们学过几种统计图?如图,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描述方法.归纳出三种统计图,并总结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征.情境1中(1)(2)30(3)17;56.7(4)1.20~1.29米;9(5)1.08米;1.52米;0.44米.情境2中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D项.【教学说明】通过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数据整理的方法问题1数据整理的方法有哪些?问题2三种统计图的特征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数据整理的方法有: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把数据整理成表,同时常用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整理后得到的结果,使人看后一目了然,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是:: .2.如图的两个统计图,女生人数多的学校是()A.甲校B.乙校C.甲、乙两校女生人数一样多D.无法确定3.某市股票在七个月之内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B.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D.这七个月中,股票有涨有跌4.想表示某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应该利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可以5.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和 .其中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1 2 22.D3.D4.C5.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数据整理的方法有什么?统计图有几种?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相互交流一下.【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69页“练习”和教材第171页“习题5.2”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的过程,能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表示整理的结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与同伴交流,获得新知识,形成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数据的收集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2.知道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在调查中能选用恰当的调查方式.【学习重点】调查方式的选取.【学习难点】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提示:1.电视栏目的收视率范围太大不适合用普查,我国中小学生的人数太多也不适合用普查,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不适合用普查;2.适合进行普查的范围一般不大且不能有破坏性.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运动能增强我们的体质,中国的健儿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他们赛出了我们的豪气,展现了我们强健的体质.我校要进行秋季运动会,需要了解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果让你调查我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你如何进行?答:情境中先设计运动项目(如:篮球,跑步,跳绳,游泳等其他),在全班实行举手表决或调查问卷的形式.然后把相应的结果记录下来.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全面调查阅读教材P162~P16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全面调查?答:在收集数据时,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普查是调查的方式之一.2.下列调查中,适合进行普查的是(D)A.《新闻联播》电视栏目的收视率B.我国中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人数C.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D.一个班级学生的体重3.为了了解你们班的数学成绩,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知识模块二抽样调查问题1:什么是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几种?问题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答:从被考查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进行考查的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普查和抽样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有要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仿例1: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也有害健康.如果要了解人们被动吸烟的情况,则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B)A.普查B.抽样调查C.在社会上随机调查D.在学校里随机调查提示:A项选取的样本容量太小,B项选取的样本容量相对较大,D项选取的样本容量小,不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仿例2: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认为适合抽样调查的有①②③(填序号)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检测某地区空气的质量;③调查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典例:(1)某校7年级有学生300人,为了解该年级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从中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抽样调查,则下列抽样比较合理的是(C)A.随机抽取3人B.随机抽取290人C.随机抽取50人D.任意选取一个(2)要了解一批商品的质量问题,从中任意抽取40件商品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一批商品的质量,样本是40件商品的质量,样本容量是40.仿例3:下列调查中,样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是(B)A.在重点中学调查全市高一学生的数学水平B.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调查班上学号为偶数的学生的睡眠时间C.在篮球场上调查青少年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关注程度D.了解某人心地是否善良,调查他对子女的态度仿例4:2014年某市有23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23000名考生的成绩是总体B.每名考生是个体C.200名考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0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全面调查知识模块二抽样调查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实证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据有所接触。
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培养他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增强数据观念和实证意识。
3.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素材。
2.设计问卷,准备观察工具。
3.制作PPT,展示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商品销售等,引出数据的收集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观察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观察?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活动。
一组使用问卷,另一组使用观察方法,收集有关班级同学课外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2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2数据的整理》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概率论和统计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但对于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还比较薄弱。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表等形式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数据的表示。
2.难点:如何从数据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案例,设计好问题引导,准备好教学用的图表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某班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列表法、图示法等,并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设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据整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 数据的收集【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2.知道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在调查中能选用恰当的调查方式.3.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情境中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数据的收集方法,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和调查方式选取的理解,并使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调查方式的选取.【教学难点】难点是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运动能增强我们的体质,中国的健儿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他们赛出了我们的豪气,展现了我们的强健的体质.我校要进行秋季运动会,需要了解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如果让你调查我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你如何进行?【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下面是三名同学的方案:方案一:小明同学在公园里调查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方案二:小颖同学到本地区的一个医院与院方取得联系,了解1 000名老年人一年中来医院看病的情况,即生病的次数.方案三:小亮同学调查自己邻居中的老年人,了解老年人在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方式和调查的结果等.又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概念.情境1中先设计运动项目(如:篮球、跑步、跳绳、游泳、其它),在全班实行举手表决或调查问卷的形式.然后把相应的结果记录下来.情境2中方案一在公园里的调查对象相对都是比较健康的老人,方案二在医院里的调查对象相对是不健康的老人,方案三选取的数量较小,不能真实地反映问题.以上三个同学的做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小华的做法比较好.【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调查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全面调查问题什么是全面调查?【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调查是收集数据的重要方法,在收集数据时,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普查是调查的方式之一.2.抽样调查问题1什么是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几种?问题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得出,能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另外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归纳结论】从被考查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进行考查的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普查和抽样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有要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调查方式中,不适合的是()A.了解2008年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的收视率,采用抽查的方式B.了解某渔场中青鱼的平均重量,采用抽查的方式C.了解某型号联想电脑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D.了解一批汽车的刹车性能,采用普查的方式2.为了考察某市初中3 500名毕业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出20本试卷,每本30份,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A.3 500B.20C.30D.6003.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B.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D.100台4.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5.某地区有8所高中和22所初中,要了解该地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下列抽样方式获得的数据最能反映该地区中学生视力情况的是()A.从该地区随机选取一所中学里的学生B.从该地区30所中学生里随机选取800名学生C.从该地区的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各选取一个年级的学生D.从该地区的22所初中里随机选取400名学生6.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那么他的做法是(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1.C2.D3.C4.D5.B【解析】样本的选取要有代表性.6.抽样调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相互交流一下.【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64页“练习”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是统计的初步知识,统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这一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气息.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是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基础之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统计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数据收集的工具,如表、测量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学生的身高,引出数据的收集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表、测量等,并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据收集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
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
学生发表看法.
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师:我们可将所得的数据制成统计表,请同学们编写:
师: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
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
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
学生发表看法.
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 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
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
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
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
学生发表看法.
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师: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学生举手回答.
二、新课讲授
就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
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
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
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
学生回答.
师:扇形统计图,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
学生发表看法.
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学生回答.
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学生回答.
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1.圆代表总体.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
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为七年级学生订做校服,校服型号有小号、中号、大号、特大号四种.对于七年级一、二班的100名学生,调查他们的身高,得到他们的身高情况与对应的型号如下表所示:
从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如图是某商场去年7月份至12月份毛衣和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但图例已被损坏,你知道哪条折线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哪条折线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吗?
【答案】 1.校服型号与身高、人数的关系.
2.折线1表示毛衣销售量的统计图,折线2表示衬衣销售量的统计图.
2. 如图,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图圆心角的度数为.
3.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
【答案】 1.72° 2.1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