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一)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摘要】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人们对这一理论常常存在着误解和不足的认识。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探讨其内涵和特点,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联系,以及在中国实践中的意义。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加强研究的建议。
通过深入理解和不断完善这一理论,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内涵、特点、实践意义、发展状况、研究、建议、深入理解、完善、发展、持续发展1. 引言1.1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其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指导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
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突出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激励广大劳动者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并将其贯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简单复制,缺乏新的理论内涵和特色。
他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已经消失,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劳动产品也不再是商品,因此劳动价值理论已经不适用。
一些人误解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为一种机械的劳动力价值论,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的社会性和人的创造性。
他们只关注劳动的数量,忽视了劳动的质量和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论析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一)
论析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改革开放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有抽象和具体两种形态,又有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两重功能。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变革,为劳动价值论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呈现出新的当代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与生产服务的劳动有机耦合,私营企业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灭亡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和人才日趋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些客观上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求新情势下劳动及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特征及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经典阐述1、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形态。
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对劳动价值论作了精辟的阐述。
一般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形态。
抽象形态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基础,具体形态是抽象形态的具体化和延伸扩展,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构成了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抽象形态的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形式”,即“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商品的价值形式’“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如交换价值”,就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抽象的单方面的关系而存在’,因此抽象形态的劳动价值论所论述的是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它考察和论述的是“纯粹形态”,并不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
它主要分布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具体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即剩余价值学说,它将研究对象扩展至诸如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等抽象形态所无法容纳的元素,更加贴近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的是社会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唯一原因。
马克思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物质财富之所以存在,最终都归结为劳动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唯一基础,而劳动力则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指出劳动的基本特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劳动为基础的,而劳动力是社会资本的唯一来源。
同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以劳动作为基础,还依赖其他条件,例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新时代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首先要肯定和把握社会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实现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劳动、推动劳动创造价值。
其次,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依赖劳动,还需要其他条件,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最后,要加强劳动者的保护,坚持法治道路,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维护劳动者应有的劳动权利,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好的劳动价值观。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反思和分析劳动发展历史和社会物质财富形成的过程,指出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并提出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的重要观点。
新时代人们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平正义。
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现代形态及当代意义
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现代形态及当代意义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现代形态当代意义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仍然存在,当今时代远没有超越劳动价值论。
现代劳动在内涵上的扩大与形式上的改变使劳动创造价值的机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劳动价值论的现代形态。
科学认识并坚持劳动价值论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以19世纪英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模本的,近一个半世纪之后,劳动在内涵与形态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创造价值的机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简单地以理论原则去裁剪发展变化了的现实,或是不加分析地否定劳动价值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
只有从无限丰富与生动的现实与实践出发,去分析与研究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科学与完整的认识。
一、当今时代远未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归结到一点,即劳动创造价值,并且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起点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庞大的商品堆积现象中抽象出最普遍、最基本的元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则不属于价值范畴),外形千差万别的商品世界则立刻呈现出单纯的商品两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商品的交换在形态上是使用价值的交换,然而使用价值却无法完成相互之间有意义的比较藉以确定交换时的量的比例,只有抛开使用价值具体属性的代表劳动一般属性的价值才能成为商品交换的真实基础,生产商品的劳动随即也呈现出两类劳动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物的交换、使用价值的交换只是商品交换的物质外壳,其掩盖下的真正本质是使用价值还原为价值即价值交换,是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即通过物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与复杂之分,但一般情况下,所耗用劳动量并不直接而是间接地通过交换过程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生产商品的劳动效率提高意味着生产等量商品所需劳动量的减少,导致商品价值量减少;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分,必要劳动用于弥补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偿地为资本家占有;雇佣劳动是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资本的源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关于劳动和价值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对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问题的阐述,也是马克思主义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分析。
本文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政治经济学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价值是指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真正原因,并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利润和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即资本主义经济的价值形成和剥削过程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背后的真正原因,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和剥削关系。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为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应当通过劳动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分配。
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指导方向。
3. 对当代经济理论的影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代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当代经济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引发了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对当代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指导、对当代经济理论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
浅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浅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一、对价值创造理论问题的不同表述和实质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价值史上的伟大变革。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重商主义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前史,他们把财富的增加归结为流通领域贱买贵卖的结果: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他们第一次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如威廉配第讲如果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里,将一盎司从秘鲁银矿采出来的自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但他们由于没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不懂得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是同时进行的,不懂得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所以,在他们那里很多范畴是混淆的,如上而的配第就将价值等同于交换价值或价格;斯密在价值上有三种规定:劳动时间决定、购买劳动决定、三种收入决定:李嘉图无法解决两人矛盾直接导致其体系的解体。
在古典经济学之后,政治经济学发生分支:庸俗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家提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效用价值论,到后来的经济学流派的边际分析、心理因素分析等都试图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目的就是为资本家辩护。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成为指导当时工人运动的圣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一些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的内容、结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政治环境宽松了,在价值理论问题上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在活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上,争论较大的是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否能创造价值的问题,周天勇教授认为,一些智能化的高科技生产手段也创造和形成价值,主要是人工智能的一些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中参与价值的创造和形成。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论文摘要: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启示,从而升华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不例外。
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20多年,改革的进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产生很多困惑,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最初是由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的,经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修改、补充和发展。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了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中的不正确因素,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新的理论体系,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引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建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如下: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提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的辩证关系,完成了对价值的科学抽象。
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马克思从交换价值出发引出价值、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是价值。
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从本质上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
马克思发现并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这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马克思概括地指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为价值。
这就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对马克思开创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关键意义。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03计本3班陈伟郴 2B03241511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一论述具有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工会干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因为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组织。
劳动者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对象。
必须看到,传统理论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当今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重日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已被公认为是生产劳动,而且能够创造价值。
同时,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单位产品所含的活劳动已大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手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将会强化。
既然如此,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当今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才能清楚工会组织的基本成员和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劳动政策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源头维护和具体维护的重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价值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作用之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劳动者的积极性。
其二,因为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工会既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又是代表劳动者一方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
工会要更好地履行起自己的这一职责,就必须认识和研究这些与劳动关系有关的问题。
当工会在参与政府有关劳动立法或政策制订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性劳动或体力型劳动的使命感,而忽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这类劳动形态的重要作用,甚至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诸要素和所有者,仍存在传统的“劳动对资本”的异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
一
首先 , 必须 把“ 生产 劳动 ” 物质 和“
生产劳动” 区分开来 。我 国理论界在过
去很长一段 时间把社 会主义生 产劳动
等同于物质生 产劳 动 ,这种界定 既不
符合 马克思 的原意 ,又撇 开 了特 定社
会 生产关系 的性 质 , 这样 的所谓 “ 生产 劳动” 以套 用于所有 的社 会形 态 , 可 从 而失 去 了界定 社会主义 生产劳 动的意
逢 蔓 嚣 擐寸 鬟
、
摘
要: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 发 展 劳动 价 值 论 ,应 对 马 克 思 的 生 产
生产关 系相对 于马克思 时代发 生了很 大变 化 ,而我 国作为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 条件 下 的生 产关系 与马克思 时代的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更 有 本 质 上 的差 别 ,加上 对生产关 系具有决 定作用 的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
发展劳动价 值论 。 应对马克思 的生产
劳 动 理 论 加 以 发展
义 。马克思在界定 资本 主 义社会 的生
产劳 动时 ,不是从 劳动成 果的物质 规
劳动价 值理 论 的核心 概念 之一
是“ 生产 劳动” 生产 劳动是生产新增 , 价值 的劳动 , 界定好 了“ 生产 劳动 ” ,
各业 的广泛运用 ,改变 了生 产劳动方 式 。在这些情 况下 ,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
马克思 以当时 的资本 主义 社会 制度 为研 究对 象 ,运 用劳 动价 值论
以及 以劳动价 值论 为基石 的马 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 , 揭示 了当时资本主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劳动的界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劳动,是劳动使人类得以产生,是劳动使人类得以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漫长历史的发展,劳动至今已经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
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劳动在哪些方面发生了飞跃,又在哪些方面依然规定着劳动之为劳动,这是人类社会实践永恒的课题,也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必须回答的前提问题。
形成背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且以此为核心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也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迄今为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已经创立一百多年了,社会主义实践也在曲曲折折中走过了八十多年。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和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实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对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又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的。
建立高楼大厦要从地基开始,一种科学的理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前提,犹如一座大厦没有了地基,必将倾倒。
理论渊源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的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同时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然而他对于他提出的这一宝贵思想没有建立起一个详尽的理论系统。
然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正是在这点上超越了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他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并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劳动价值论。
试论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一)
试论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一)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依据。
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拥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是对按要素分配的科学否定,是按劳动分配的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分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大的价值。
因此,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认清其科学内涵和本质,对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理论依据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价值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反对资本统治、反对剥削,追求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因为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并不是为了让资本家良心发现而放弃剥削,只是使广大无产阶级看到自己的处境,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自身的解放团结起来,共同反对资本剥削,争取自身的解放。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利益的理论体现,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理应拥有自己创造的价值,这是劳动者的利益所在,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代表了劳动解放乃至人类解放的大趋势。
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反对资本统治的理论武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它还是劳动者实现自由发展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劳动者的各种经济权利得到充分发展和实现的经济,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势所在。
只有坚持劳动价值论,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坚持作为社会文明创造者的劳动者拥有自己所创造的文明,劳动者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和自由发展。
试析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一)
试析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一)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劳动价值理论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100多年以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在时代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应该创新的几个观念,最后分析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百多年前,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此为依据,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一百多年过去了,站在新世纪的基点上,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各社会阶层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创立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
马克思创立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时候正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代,生产力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义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规律。
在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已经天才地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他们有很多弄不清楚的问题,更不可能看到价值的真正本质。
而马克思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这样就清楚地把价值决定问题和价值表现问题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为进一步揭示价值的本质提供了钥匙。
二是把劳动二重性原理从商品二因素的分析中引导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问题,从而找到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钥匙。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及其时代启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经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一。
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产生和分配的基本规律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改造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和时代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系统阐述的,它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而商品的交换价值又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即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个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一定技术条件和社会组织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首先是劳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劳动价值是指商品的价值由所含劳动的数量来决定的,而价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可以高于其价值,也可以低于其价值,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的。
其次是价值规律。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商品。
最后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所得到的报酬和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之间存在着剥削关系,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了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界定了价值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公平现象,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也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时代启示。
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和发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_邓先宏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思考邓先宏傅军胜毛立言(中国社会科学院100732)内容提要:自马克思5资本论6发表13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劳动领域的扩展和劳动形态的变化,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化研究的新问题,诸如商品生产中的活劳动是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不是参与价值创造,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服务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生产要素为什么要参与收入分配等等。
本文试图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当前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活劳动物化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生产要素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讲,就是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历史。
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最积极、最活跃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劳动在一定社会形式中不断展开的历史,也就是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
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以劳动为基点,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研究任务。
自马克思5资本论6发表13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期间,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每次都带来了产业升级,导致劳动领域的拓展和劳动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内部矛盾激化和外部挑战与竞争的压力下,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财产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近年来,中国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
例如,商品生产中的活劳动还是否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不是参与价值创造?第三产业尤其是流通、服务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生产要素为什么要参与收入分配等。
这些都必须通过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才能做出科学回答,以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谈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1
谈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作者:萧灼基编辑:杜梅萍日期:2003-03-31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段论述,十分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密切结合的必要性,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从事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和面临的革命任务,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面临的情况都有很大不同。
因此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发挥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
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已大大增强。
因此,有必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第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也存在生产商品的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既要应用于资本主义,也要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要用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等等,因此,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须深化认识。
试论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刘延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第12期[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焦点,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武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期,继续学习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必要的。
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说明劳动价值论的实际现实意义,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好良好基础。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始终坚信: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
研究劳动价值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广大人民的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问题、收入公平问题、消费价值观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因此需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掌握它的理论精髓,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出现的新矛盾,从而更好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的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有自己独立的属性,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每一种有用的物品,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察。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对人们有用,具有有用性,但这种属性并不是脱离了商品本身而存在,它是由商品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把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这种属性,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
同一个商品,具有多种属性和多种用途;商品的种类不同,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同。
2、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相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个共同的等同的东西的表现形式。
浅谈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浅谈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前言自工业革命以来,劳务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以此为契机,探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传统劳动价值理论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
在这个理论背景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应该由其所含有的劳动量来决定。
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也适用于劳务市场中的薪资决定。
然而,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在面对一些新的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当一个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使得劳动力的参与度减少,那么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这个企业的产品价值就会降低。
这种模式将会对一些现代企业造成影响。
时代背景下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以往的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逐渐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而信息和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可以发现,一个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企业,不一定比一个普通的企业价值更低,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维护也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价值理论的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劳动量的重要性,而新的时代更强调的是劳动力的质量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劳动力的层级结构、类型和质量,以便更好地解读劳动力市场中的薪资结构和企业的竞争地位。
新时代下劳动力的层级结构如今,社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劳动力的价值不再仅仅体现在技能层面,还体现在更细分的层级结构中。
可以将劳动力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劳动力,主要指劳动力的普遍技能,包括语言、计算技能和基本的手工工艺等。
•行业特色型劳动力,这种劳动力表现出了某一行业独有的技能和经验,在该行业内有很高的价值。
论析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论析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论文摘要:文章通过论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如何参与收入分配等问题并对此作了一些分析。
1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理论根源由于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收人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
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人分配制度。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人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
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
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作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
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到“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而“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决定的。
威廉・配第曾经指出:“劳动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富之父”,马克思也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
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如何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从时代的特点来看。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正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2.从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来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深刻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3.从社会劳动的特点来看。
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价值和财富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需要我们对理论的深入认识。
二,怎么样深化社会主义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1.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吸取了古典经济学派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在当代要结合新的实际研究和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所以无论我们如何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首要的事是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2.加强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认识。
社会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和集体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而不能成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与此相适应,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的惟一形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
王维平;郭海奇
【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
【年(卷),期】2005(023)004
【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100多年以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在时代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应该创新的几个观念,最后分析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页数】5页(P50-53,56)
【作者】王维平;郭海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5.3
【相关文献】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J], 杨宝三
2.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之我见 [J], 廖进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力作——读刘冠军教授新著《走进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J], 夏萱
4.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J], 孟昭安;
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劳动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价值 [J], 许兴亚;王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一)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劳动价值理论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100多年以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在时代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应该创新的几个观念,最后分析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百多年前,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此为依据,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一百多年过去了,站在新世纪的基点上,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各社会阶层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创立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
马克思创立科学劳动价值理论时候正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代,生产力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义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规律。
在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已经天才地创立了劳动价值论,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他们有很多弄不清楚的问题,更不可能看到价值的真正本质。
而马克思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这样就清楚地把价值决定问题和价值表现问题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为进一步揭示价值的本质提供了钥匙。
二是把劳动二重性原理从商品二因素的分析中引导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问题,从而找到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对价值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深远意义的基本观点,如:将价值归结为劳动,认为商品价值的实体是社会必要劳动,物化劳动是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实体和内在属性,劳动是价值的物质内涵;指出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历史的范畴;劳动的特殊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价值关系,而对价值关系的分析,则是对社会经济关系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等等。
马克思对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为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又为他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规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虽然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仍然可以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引申出许多宝贵的观点,如: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不是剥削创造的;一切归劳动者所有,不能容得寄生虫;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同样重要的,两者在一些领域的劳动中结合在一起,在另一些领域又各有特点;生产性劳动部门作为直接的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直接转移旧价值和创造新价值,这些部门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基础性部门,是其他一切部门的劳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依托,等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它对我们至少有以下重要启示:其一,劳动者是劳动生产的主导因素和能动要素。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十分重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知识。
其二,要以人为本,以劳动者为核心,协调好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其三,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观,把保护劳动、保护劳动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还应该指出,建国初期和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作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而对马克思著作中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够,也未能发掘出马克思著作中对劳动价值论分析的很多有价值的论述,在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上并不完全,有些认识甚至是片面的。
二、时代发展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由于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依据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最大贡献是把研究的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转向物质资料的生产,这在当时是一个历史进步。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不受到这种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某些制约,虽然马克思完成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超越,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这样。
因此,马克思的研究不能不深深地受到古典劳动价值理论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
由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指直接的生产过程的劳动。
所以马克思认为,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而一切非生产性劳动都不创造价值。
由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远不如今天迅速,虽然马克思也敏锐地看到了科学技术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劳动生产力,并明确地指出科学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不如今天明显。
由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还处在自由竞争时代,资本家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一身,职业的经营管理劳动者还不普遍,虽然马克思肯定了经理人员的劳动,指出“资本家再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这种劳动也可以转给经理)当然就与雇用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人产品价值的劳动。
但马克思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看重的是资本家作为自己的资本监护人的一面,而作为经营管理的职能侧重的是资本家对劳动的监督。
职业经背管理者的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还不如今天这样突出。
由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专业化分工远不及今天发达,一些新兴的经济组织如保险业、旅游业、中介组织、文化教育产业的问题还没有达到今天这样重要的程度。
到了列宁时代,列宁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种非生产劳动领域的发展仅被看作是资本主义腐朽的标志。
虽然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服务劳动还微不足道,但马克思已经分析了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劳动性质。
他举教师、医生、演员、裁缝为例,“这些服务本身有使用价值,由于他们的生产费用,也有交换价值。
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
因此,消费品的总额,任何时候都比没有可消费的服务存在时要大。
其次,价值也大了,因为它等于维持这些服务的商品的价值和这些服务本身的价值。
今天,当服务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时候,对服务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深人分析也比马克思时代更迫切了。
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即揭示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因而采取的是科学的抽象法,把一些与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无关的问题舍弃掉了,主要是要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所以许多具体的问题还未涉及到。
今天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和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今天面临的任务和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作的理解和把握也有了一定的差距,因而,部分传统的观点正在受到挑战,部分观点需要我们重新研读和理解。
首先,我们来分析时代性因素的变迁提出的新问题。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渗透到生产要素的各种功能中去,使得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贡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物化劳动作为科学技术的凝结与活劳动相比已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工作者创造价值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2)产业结构的演进使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经济发达国家,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产值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
即使在物质生产部门,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劳动者也大幅度减少。
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也已成为现实。
对服务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
(3)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劳动者的外延日益扩大。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管理人员成为生产的直接指挥者和经营活动的管理者,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创造价值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4)社会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使得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从而使得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地位日益提高,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日益增多,精神产品的生产创造价值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其次,我们来分析,如果没有理论创新会对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什么结果。
(1)非物质生产领域非实体性价值的创造得不到承认,这些领域劳动者的劳动就得不到承认,这些领域就发展不起来,人们对这些领域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
(2)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得不到重视,社会的整体繁荣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最终,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也要萎缩。
(3)经营管理劳动者的劳动得不到承认,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整个社会生产就难以进步。
(4)价值创造不等于价值分配,一些非劳动收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市场就会变得死水一潭,市场经济功能就会减弱,物质部门的价值创造最终就会受影响。
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初步分析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处在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百多年前的关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上述时代性因素提出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发生,这是不容置疑的,因为社会主义是和人类文明一起进步的。
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毕竟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