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和读音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的
语音标准和读音规范
开头朗读:
颈椎针灸拓片叨扰刹那
创伤提防禅让曲阜炮制
下载处方匕首尽管供给
舍亲狩猎舷窗违背殷红
星宿荫蔽走穴生肖士大夫
力能扛鼎有求必应载歌载舞
量体裁衣按捺不住霓裳羽衣曲
说明: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指语音体系方面的发音要求,是宏观的,系统性的;读音规范,指具体字词的正确读音,是微观的,个别性的。

确立语音标准是
民族共同语成熟的标志
一、普通话语音标准
1.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确定
普通话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国语和明清时期的官话。

官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参照,但没有确切的语音标准。

1924年确立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汉民族共同语成熟的标志。

中华民国成立的当年,民国政府的临时教育会议就肯定了“国语”这个名称,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语。

第二年又召开了有各省代表出席的“读音统一会”。

会上各省代表意见不一,争论激烈。

争论的焦点何在呢?原来,虽然大家都同意推广国语(官话),待到真要确定国语的语音标准时,才发现大家对官话的理解并不一致,并非所有的人都赞成官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王照等人互不相让,最后决定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

所谓区分尖团
音,就是原来在北京话里与“坚(jiān)”“强(qiáng)”同音的“尖”、“墙”要读成ziān 和ciáng;所谓入声,本是北京话里没有的,北京人、天津人、河北人、东北人、山东人、河南人、西北人根本就不会读入声字,南方方言里的入声字在北京话里早就“入派四声”了。

国语要不要保留入声也是会议的争论焦点之一。

会议从2月份一直开到5月份,可见国音之难产。

最后无奈,会议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决定了6500个汉字的逐个读音,后人称之为“老国音”。

这种老国音是人造的南北方言的混合物,自然无法真正推行开来。

这次会议还制定了拼写老国音的“注音字母(后人又称“注音符号”)”,这套“注音字母”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时。

今天50岁以上的人当初上小学时学的就是“注音字母”,例如“中国”的注音是ㄓㄨㄥㄍㄨㄛ,“北京”的注音是ㄅㄟㄐ丨ㄥ。

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大大促进了国语运动的发展。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并说:“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以有文学的国语。

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方才算得真正的国语。

”这是完全正确、非常英明的见解。

所谓国语,应当是有典范的书面语言为依托的全国通用的语言,因此国语语音标准和词汇语法规范的制定必须倚仗白话文学的发展。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翼,互助互动,相辅相成,分别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1916年,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国语研究会”,会员很快达到一万多人。

1919年北洋政府在教育部下设“国语统一筹备会”,负责推行国语的各项事务,并且把全国国办学校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国文科”改为“国语科”,意义非凡,说明语文教育从书面语教育转向口语与书面语教育并重,也说明普及国语于国家和民族之意义重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老国音属于人造的语音标准,事实证明难以推行。

1924
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对老国音和注音字母重新修订,由于白话文运动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会议顺利地放弃了人造的老国音,确立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剔除了入声,为国语运动和后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北京音系”概述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意思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其内涵就是“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 个,加上必要的轻声和儿化,但不包括北京话的
土音”。

例如北京话把“隔壁”叫做jièbǐr,两个去声相连时第一个去声变阳平(如“做报告”说成zuò báogào),“归了包堆”,北京话说成“归了包zuī”,“往东走”说成“wàn 东走”,“看电视”说成“看dián视”,这些北京土音就不能进入普通话。

3.声母(21个)
双唇音3个:b p m
唇齿音1个:f
舌尖中音4个:d t n l
舌根音3个:g k h
舌面音3个:j q x
舌尖后音4个:zh ch sh r
舌尖前音3个:z c s
(双字母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并非是两个音合成的音)
4.韵母(39个)
单元音10个:a o e êi u ü-i(后)-i(前)er
复韵母13个:ai ei ao ou(前响)
ia ie ua uo üe(后响)
iao iou uai uei(中响)
鼻韵母16个,其中:
前鼻韵母8个:an ian uan üan en in uen ün
后鼻韵母8个: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ng也是双字母表示一个音)
5.声调(4个)
阴平(第一声):调值是55
阳平(第二声):调值是35
上声(第三声):调值是214
去声(第四声):调值是51
一般认为,轻声不是独立的调类,因其没有固定的调值。

这里标注的调值是单独发音时的标准调值。

其实,在语流中,四声的调值也是在变
化的。

6.轻声、儿化
轻声和儿化使得普通话的口语表现力特别强,是普通话的魅力所在之一。

但如果轻声和儿化过多,就显得很土,所以轻声、儿化虽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过滥。

实际上,轻声和儿化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1)轻声就是把音节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轻声的作用一般是使语调变得轻松自然,有时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diànzǐ不读轻声是“电子”,读轻声是“甸子、垫子”;
“地道”不读轻声是名词,指“地下通道”,读轻声是形容词,是“真实、好、正宗”的意思,如“这个餐馆的兰州拉面特别地道”;
“地下”不读轻声是“地面以下”,如“地下铁道、地下工作者”,读轻声是“地面上”,如“把西瓜轻轻放在地下”。

一般来说,老资格的词轻声比较多,而资历浅、年纪轻的新词一般不读轻声,比如“月亮、窗户、行李、关系、技术、分析、糊涂”读轻声,而“职称、导弹、飞机、信息、电脑、鼠标、手机”这些词就不读轻声。

当然,读不读轻声不是绝对的。

那么如何确定是否轻声呢?一般来说,在不区别词义,只有口语色彩作用时,能不轻声就不读轻声(例如“玫瑰、上班”),这样可以降低一点儿方言区人学普通话的难度,而且不是显得太土气——我听过一个中年老北京人把“职称”也读成轻声,实在是过分了。

有些词是一定要读轻声的。

词尾(后缀)“头、子、们”读轻声(如“石头、木头、骨头、罐头、来头,儿子、丸子、笛子、旗子、炉子,我们、你们、他们、孩子们、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如“美好的祝愿、衷心地感谢、激动得流出眼泪、吃着饭、丢了钱包、到过桂林”),语气词“啊、吗、呢”等(如“好哇、是吗、闲着呢”)。

还有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方位的字应该读轻声,如“省里、乡下、山上、这边”,表示动作趋向的字读轻声,如“坐起来、跑过去、抢回来、坚持下去”。

实际上,很多轻声词是习惯使然,如“馒头、芋头”轻声,“窝头、葱头”却不轻声。

各地方言处理轻声也不同(如“石头”在普通话读轻声,在东北一些地方读作shítōu)。

普通话的发展趋势是轻声逐渐减少,在比较陈旧的普通话教材里规定读轻声的许多词,如“太阳、老虎、苹果、白菜、西瓜、棉花”,现在都是可轻可不轻的了。

在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请熟练掌握测试词表里的必读轻声词,以免无谓失分。

(2)“儿化”也是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

有不少人问:“就不能取消儿化吗?”当然,没有儿化,绝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发生误会的,但有了儿化,普通话的表现力就更加生动和活跃,这是语言高度发达成熟的表现。

试想,“小孩”和“小孩儿”、“煤球”和“煤球儿”、“芍药花”和“芍药花儿”,儿化和不儿化的语体风格及其营造出来的语言气氛一样吗?
(在诗歌里,儿化词一般读作原来的音节,如:花儿、船儿)
很多情况下,儿化具有区别词义、词性和表示不同感情色彩的作用。

如“头”指“脑袋”,“头儿”指“头领、为首的”;“眼”指“眼睛”,“眼儿”指“小窟窿”;“画、盖”是动词,“画儿、盖儿”是名词;“准”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如“准备、批准、准予放行、准确、这只手表走得很准”,而“准儿”或是名词,如“你有准儿没准儿?”,或是副词“也许”,如“他没准儿不来了”;
儿化用在名词上可以体现喜爱、怜惜、亲切、细小、轻蔑等感情色彩,如“男孩儿、小媳妇儿、小猫儿、金鱼儿、皮筋儿、小辫儿、刘海儿、胡同儿、拐弯儿、铜钱儿、碱面儿、牙签儿、冰棍儿、面条儿、水饺儿、手绢儿、瓜籽儿”,当然,对“小偷儿”不是喜爱而是表示鄙夷了。

跟轻声词一样,新生的词一般不儿化,如“电影”产生的时间较早,有时人们说成“电影儿”,但是产生较晚的“电视、录像、光盘、电脑、鼠标”,至今还没有谁读成儿化词。

普通话词语儿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少,只要是不会改变词义的,能不儿化的就不必儿化,如“师院、上班、下班、硬件、软件、电影、服务员、售票员”,这些词都不要儿化。

北京有很多桥名。

凡是老资格的桥名多数读儿化(如“半步桥儿、北新桥儿、白石桥儿、甘石桥儿、红桥儿、白桥儿、板桥儿、太平桥儿、后门桥儿、高梁桥儿、立水桥儿、马驹桥儿、后门桥儿”。

但“卢沟桥、金水桥、银锭桥、十七孔桥”不儿化),新修
的桥不儿化(如所有立交桥,“六里桥”常儿化,是因为现在六里桥立交桥修建之前那
个地点就叫“六里桥儿”)。

北京的城门一般不能儿化。

有些东北人把“天安门、前门、地安门”都读作儿化词,十分可笑。

在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请熟练掌握测试词表里的必读儿化词,以免无谓失分。

7.语流音变
(1)“一”的变调
“一”字变调的规律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字的前面,变读为去声;在去声字的前面,变读为阳平。

但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在所有情况下都需变调,具体如下:
首先,“一”字做表示“多少”义的基数词或语素时,要变调,而做表示先后顺序的序数词时不变调。

例如“一连”,如果是表示“连续”义的副词,“一”要变读为去声(试读“他一连投进两个3分球”);如果是表示“第一连队”的名词,“一”字读原调(试读“王成发被任命为一连长”)。

又如“一把手”,如果是指“第一把手”,“一”字不变调;如果是“一把好手”,“一”字要变读为去声。

同样,如果说“yībān”,就是“一班”;如果说“yìbān”,就是“一般”。

这样的例子再举一些:
“一”字变调的:一时、一代、一律、一贯、一件、一间、一股脑儿、一分为二、一箭双雕、一见钟情、一路顺风、一帆风顺、一步登天、一丝不苟、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技之长、一事无成、一环扣一环、一物降一物、一码是一码……
“一”字不变调的:一年级、高三1班、1月1日、2001年、同一律、说一不二、从一而终、一是一二是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例外:下午“一点半”,变调)
其次,“一”在一个词的词尾时,读音不变,仍读原调,如上面说到的“专一、同一、统一、整齐划一”。

即便在这个词的后面出现了其他声调的字,“一”的读音也不变,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一”并不因后面出现了“思”就变读为去声,也不因后面出现了“认”就变读为阳平,这是因为“一”是“统一”的词尾,与后面字的关系是松散的。

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个:“十一斤”的“一”是“十一”的词尾,不能变调,如果认为“一”字后面有个阴平的“斤”,就盲目变调,就会使人误听为“十亿斤”!
这样的情况再举例如下,请你体会即便“一”后面有其他字,也不变调:五一(国际
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是党的生日)、八一(军旗)、十一(国庆)、
万一(有什么事)、逐一(检查)、单一(花色)、第一(个)、单打一、星期一、九九归一、合二而一、始终如一、不一而足。

数字里的“一”该怎么读呢?
在“百、千、万、亿、兆”前,“一”字要变调,如“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一兆”。

但是有个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长数字中,只有位于开头的“一”才变调,位于中间和末尾的“一”并不变调,例如“1万1千1百1拾1”,只有“万”前面的“一”需变读为阳平,其余的“一”并不变调。

又如,尽管“一车、一年、一种、一个”的“一”要变调,但在“十一车、二十一年、三十一种、四十一个”里,“一”是数字词尾,所以也无须变调。

另外,“一”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看一看、想一想、擦一擦、推一推、挪一挪、让一让、尝一尝、拍一拍、抬一抬……
(2)“不”的变调
“不”的变调比“一”的变调简单。

“不”的本调是去声,但在去声字前面,“不”要变读为阳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无须变调。

试体会:
不该、不吃、不听、不稀罕
不行、不服、不长、不明白
不好、不冷、不少、不管事
不坏、不是、不怕、不愿意
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见不散
另外,“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
是不是、来不来、说不说、去不去、开不开、会不会、动不动、吃不吃、想不想……
(3)上声变调
上声是个降升调,是个先下降后上升的拐弯调,当它与其他声调相连的时候,后面
的字调往往影响前面的上声调值,这就是上声变调。

例如人名“柳海”会使人误听作“刘海”,这是因为上声的“柳”在上声的“海”前面要变成阳平调,这时姓“柳”的与姓“刘”的就分不清了。

这就是个规律:两个上声字相连的时候,前一个上声字要变读为阳平调,如“美好”要读成“没好”,“厂长”要读成“常长”,“组长”要读成“族长”才对。

有的方言在上声与上声相连的变调时往往把后面的上声字变读为阳平,不是把“粉笔”读成“坟笔”而是读成“粉鼻”,这就错了。

你可以练一练这几个上上相连的词:
手掌老李土产稳妥展览水土保险跑腿儿
要是三个或者更多的上声字相连呢?
在“展览馆”里,前两个字关系更加紧密,变调时第一个、第二个变读为阳平,第三个不变;在“老祖母”里,后两个字关系更加紧密,变调时第二个字变读为阳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不变。

你再试试读几个这样的词,自己判断能否正确变调:“虎骨酒、吕厂长、小老虎、老领导、许小姐、管理组、种马场、五百米、跑百米、永远友好、转眼两载”。

上声变调还反映在上声字与其他声调相连时,会变成“半上声”,就是只有下降而失去上升。

试体会一下“马路、手绢儿、老黄、品尝、广东、点滴”。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错音,就不细说了。

(4)“啊”的音变
“啊”出现在句首时是感叹词,其音变只是声调的变化:
读阴平时,表示惊异或赞叹——啊,大海这么蓝哪!
读阳平时,表示追问——啊,你到底看过没有哇?
读上声时,表示惊疑——啊,怎么是你们俩呀?
读去声时,表示应诺(音较短)、恍然大悟(音较长)或舞台朗诵中的赞叹、感叹(音较长)——啊,我去就是了;啊,原来如此;啊,黄河!
应该多下功夫掌握的是“啊”出现在句尾时的音变,这是方言区的人学普通话的一个小难点:
“啊”出现在句尾时是语气词,它都要读轻声,但是往往增添不同的声母,甚至改换成“哇、呀、哪”等字。

语气词“啊”音变共有6种情况:
第一,当“啊”前面字的韵母是a(ua、ia)、o(uo)、e、i(ai、uai)、ei、ü、üe 时,
“啊”要变读为ya(或者写成“呀”)。

例如:我真傻啊(呀)、好甜的瓜啊(呀)、回家
啊(呀)、拼搏啊(呀)、真多啊(呀)、马三立的相声真可乐啊(呀)、做游戏啊(呀)、来啊(呀)、奇怪啊(呀)、好累啊(呀)、养鱼啊(呀)、好大的雪啊(呀)。

第二,当“啊”前面字的韵母是u、ao(iao)、ou(iu)时,“啊”要变读为wa(或者
写成“哇”)。

例如:苦啊(哇)、好啊(哇)、笑啊(哇)、走啊(哇)、羞啊(哇)。

第三,当“啊”前面字的韵尾是n(an、en、in、un)时,“啊”要变读为na(或者写
成“哪”)。

例如:看啊(哪)、多精神啊(哪)、使劲啊(哪)、这一枪打得真准啊(哪)。

第四,当“啊”前面字的韵尾是ng(ang、eng、ing、ong、iong)时,“啊”要变读为
nga(无字可代替)。

例如:上啊(nga)、冷啊(nga)、请啊(nga)、痛啊(nga)、有用啊(nga)。

第五,当“啊”前面字是zi、ci、si 时,“啊”要变读为[zA](无字可代替)。

例如:自顾自啊[zA];原来如此啊[zA];别装死啊[zA]。

第六,当“啊”前面字是zhi、chi、shi、ri时,“啊”要变读为rA(无字可代替)。

例如:没治啊(ra);吃啊(ra);是啊(ra);暗无天日啊(ra)。

总之,“啊”在句尾时,从来不读原来的a音,总是要音变的。

如果不会句尾的“啊”音变,那就不是地道的普通话。

你试试下面的句(词)尾的“啊”音变,看你掌握了没有:
他喜欢很多种运动,游泳啊、跳水啊、滑雪啊、滑冰啊、跳舞啊、标枪啊、铁饼啊、长跑啊、足球啊、射箭啊、钓鱼啊、围棋啊、桥牌啊什么的,真是个全才!
菜市场里什么品种都有:韭菜啊、香椿啊、萝卜啊、竹笋啊、菜花啊、茄子啊、西红柿啊、羊肉啊、鲜鱼啊、鸡蛋啊、香肠啊、苹果啊、香蕉啊、饮料啊,真是琳琅满目!
植物园里有各种树木花卉:杨树啊、垂柳啊、油松啊、桧柏啊、牡丹啊、芍药啊、玫瑰啊、月季啊、郁金香啊、桂花啊、车前子啊、仙人掌啊,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据说,现在普通话测试时对“啊”的音变放宽要求了。

但作为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考一级甲等,最好还是把“啊”音变熟练掌握为好。

8.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就是在韵文(例如诗词曲赋歌)中,某些句子末尾用同韵的字。

押韵,不一定使用完全相同的韵母,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第二句末尾是“流”字,第四句末尾是“楼”字,两个韵母分别是iu 和ou,也算做押韵。

押韵依据的是十三辙或十八韵。

明清以来,民间说唱文学押韵都运用十三辙。

十三辙是:
(1)发花辙(a麻、ia霞、ua画)
(2)坡梭辙(o坡、uo多、e车)
(3)乜斜辙(ie野、üe月)
(4)姑苏辙(u书)
(5)一七辙(i医、ü雨、er儿、前-i斯、后-i时)
(6)怀来辙(ai排、uai快);(7)灰堆辙(ei雷、uei推)
(8)遥条辙(ao高、iao校);(9)由求辙(ou口、iou留)
(10)言前辙(an般、ian先、uan团、üan元)
(11)人辰辙(en根、in金、uen村、ün军)
(12)江阳辙(ang党、iang详、uang旺)
(13)中东辙(ong工、iong勇)
还有一种划分韵辙的十八韵,是黎锦熙先生编写的《中华新韵》提出的。

十八韵分别是:
1.麻韵(对应发花辙)
2.波韵
3. 歌韵(对应坡梭辙)
4.皆韵(对应乜斜辙)
5.模韵(对应姑苏辙)
6.支韵(前-i和后-i)
7.儿韵8. 鱼韵9. 齐韵(对应一七辙)
10.开韵(对应怀来辙)
11.微韵(对应灰堆辙)
12.豪韵(对应遥条辙)
13.侯韵(对应由求辙)
14.寒韵(对应言前辙)
15.痕韵(对应人辰辙)
16.唐韵(对应江阳辙)
17.庚韵18. 东韵(对应中东辙)
儿化韵的归韵:多数韵母儿化后仍然是独立的韵,但也有一些韵母本来不是同韵,儿化后变成了同韵。

这样的情形共有两组(详见《现代汉语词典·凡例》中对注音的说明):
①a(ia、ua),ai(uai),an(ian、uan)本是3组不同韵韵母,但儿化后变成一组同韵韵母,如:“脚丫、小牌、小盘”,本不押韵,儿化后“脚丫儿、小牌儿、小盘儿”变成押韵的了。

②i(ü、前-i、后-i),ei(uei),en(in、un、ün)这10个韵母本是3组不同韵韵母,儿化后也变成了一组同韵韵母,如“小红旗、小树枝、小字辈、打百分”本不押韵,儿化后“小红旗儿、小树枝儿、小字辈儿、打百分儿”变成押韵的了。

所以,在诗歌里,原本不押韵的句子,可以通过儿化变成押韵的句子。

例如:
小耗子,上灯台(儿),
拿小瓢,揉白面(儿)。

做烙饼,卷瓜菜(儿),
不吃不吃吃两块(儿)。

这4句中,“台、面、块”应该押韵,但“面”与“台、块”不押韵。

如果儿化发音,“台儿、面儿、块儿”就押韵了。

9.常见的语音错误类型:
A. 声母错误:
平翘舌混淆(zh/z ch/c sh/s):
摘花/ 栽花常州/ 沧州姓商/ 姓桑
鼻音边音混淆(n/l):
男女/ 蓝缕河南/ 荷兰湖南/ 湖蓝
fu-hu混淆:
湖南/ 福兰拂晓/ 胡晓普通话/ 普通发fà
出现尖音
B. 韵母错误:
复韵母单音化
白菜báicài [pɑiʦ‘ɑi]误为[pεʦ‘ε]
前后鼻音混淆:
信服/ 幸福民心/ 明星
er发音卷舌不够
(儿童/ 鹅童)
C. 调值不准确或不到位:
东北话的阴平调值偏低
天津话去声下降不足等
(南方人发音,调值一般没有问题)
二、普通话读音规范
1.异读词审音
所谓异读词,就是一个词(其中的一个字)的读法不同,但意义不变。

例如“教室”,有jiàoshǐ和jiàoshì两读,意义却没有差别。

类似的例子还有:“质量、血液、比较”等。

为了规范读音,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一批异读词进行了读音规范。

举例:
帖:tiě纸片(请帖,帖子)
tiè写字和画画的样本(字帖、碑帖、临帖)
结:jiē结巴、结实、开花结果、结了个果子
jié:结果、结论、结婚、结束、总结、完结
挨:ái 遭受义(挨打、挨说、挨批评)
āi 靠近义(挨个、挨近、挨着)
供:gōng给予物资、钱财、条件义(供给、供水、供电、供应、供销、供他上学、提供)
gòng招认、敬奉、从事(供词、口供、翻供、串供;上供、供品;供职)
冠:guān名词,帽子义(桂冠、王冠、皇冠、张冠李戴、冠心病)
guàn动词意义(冠军、夺冠、冠名、冠以英雄称号)
混:hùn混日子、混沌、混杂、混淆、混合
hún混蛋、混球,“混水摸鱼”应写作“浑水摸鱼”
(注意无hǔn读音)
巷:hàng 巷道
xiàng小巷、巷子、街巷
劲:jìng (形容词)劲敌、劲旅、劲松、疾风知劲草
jìn (名词)干劲、使劲、他劲儿真大
汗:hán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可汗、大汗)
hàn汗水义(出汗、汗腺、汗水、汗流浃背、汗马功劳)
作:zuō手工业生产场所(作坊)
zuò其他意义
绩:jì(不读jī)成绩绩效丰功伟绩
迹:jì(不读jī)事迹迹象足迹
《审音表》对一些异读字实行统读:
骨头教室质量比较友谊确凿结束酵母(发酵)脊梁(脊背、脊椎)胜(不胜感激、不胜荣幸、不胜酒力)手指(指头、指甲、指甲刀)桦树(白桦、桦木)肖像(不肖子孙、十二生肖)颈椎(脖颈、瓶颈)呆板
2.文白异读
所谓文白异读,就是一个词(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有不同的读法,但意思相同。

例如“血”在书面语中读xuè,在口语中读xiě。

怎样区分呢?可以这样区分,在口语的,可以拆分的词中,按白读;在固定的词语中,按文读。

血:(文)xuè血液、血型、血压、血糖、血脂、流血牺牲、血肉联系
(白)xiě流血了、献血、献了200毫升血、血流不止
谁:(文)shuí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shéi 谁来了?他是谁呀?
悄:(文)qiǎo 悄然、悄无声息
(白)qiāo悄悄话、悄悄地溜号了
削:(文)xuē 削减、削弱、剥削
(白)xiāo 削苹果皮
剥:(文)bō 剥削、剥夺、盘剥
(白)bāo 剥橘子皮
薄:(文)bó义薄云天、薄暮冥冥、单薄、淡薄
(白)báo 薄厚、这种纸太薄了
遂:(文)suì遂愿未遂毛遂自荐
(白)suí半身不遂(只此一词)
给:(文)jǐ给养、给水、供给
(白)gěi 我给你一本书
塞:(文)sè堵塞、阻塞、塞音、茅塞顿开
(白)sāi 塞子、软木塞儿、加塞儿、塞车
吓:(文)hè恐吓、威吓、恫吓
(白)xià吓一跳、吓唬
勒:(文)lè勒索
(白)lēi 勒紧腰带
逮:(文)dài 逮捕
(白)dǎi 逮小偷、逮个小虫子
尾:(文)wěi 尾巴、虎头蛇尾
(白)yǐ 尾巴、马尾儿(穿豆腐——提不起来)
爪:(文)zhǎo 爪牙、利爪、魔爪、鹰爪
(白)zhuǎ 爪子
落:(文)luò通常读音
(白)lào (用于口语)“掉下来、降低、停留、归属、得到”等义(落下了骂名、太阳落山了、落架的黄瓜、落枕、莲花落、树上落着一只喜鹊)
(白)là遗漏、丢掉、落后义(一个字也别落下、点清人数,别落下人、丢三落四、走不动了,落后了)
这、那:口语(主持词、讲故事、艺术台词等)中的“这、那”,当其后含有“一个”的意义时,可以读作zhèi、nèi、něi(这个、那个、哪个;这天、那天、哪天;这回、那回、哪回;这样、那样、哪样;这次、没、那次、哪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在庄重的文体中,如社论、评论、领导讲话等,“这、那、哪”仍读zhè、nà、nǎ。

3.多音字读音
所谓多音字,是指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字,如:
和:hé连词,我和他
hè动词,表示附和,和诗、一唱一和
huó动词,表示混合,和泥、和面
huò量词,表示次数,洗了两和、投了三和、和稀泥
hú动词,表示打牌时达到了目标,和了
huo 某些词尾,软和、暖和、热和
量:liàng量体裁衣、量身定做、量化、定量、少量
liáng 丈量、计量、度量衡、量尺寸
liang(轻声)打量、分量
空:kōng 形容词,没有东西,空间、空房、空洞、空驶
kòng动词,使变空(kōng),空出一间房,两段之间空出一行
kòng 名词,尚未利用、使用的,空缺、空白、空闲、没空儿、空隙、空位便:biàn方便义(便宜坊、便宜行事)
pián 价廉义(便宜、便宜不贵)
坊:fāng街巷义,多用于地名(白纸坊、虎坊桥、锦什坊街)
牌坊义(牌坊)
fáng 手工业生产场所(作坊、油坊、磨坊、染坊)
菲:fēi 其他意义(芳草菲菲、雨雪菲菲、菲律宾)
fěi 微薄义(菲薄、不菲),古书上说的萝卜一类的蔬菜
卡:kǎ音译外来词,卡片、信用卡、卡宾枪、卡通、卡车
qiǎ老资格的中国词,卡子、发卡、关卡、卡住了
蔓:m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
wàn,名词,瓜蔓、蔓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