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与中原音乐文化交织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域与中原音乐文化交织的结晶
作者:臧颖
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
[摘要]
哈密艾捷克与全疆其他地区艾捷克有较大区别,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对其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拓宽今后的研究视角与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哈密艾捷克;历史溯源;形制结构研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67-0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哈密木卡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哈密艾捷克作为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也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
笔者通过对国内有关哈密艾捷克文献的梳理,认为对哈密艾捷克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其历史的溯源、乐器形制结构与演奏方法的研究和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三个方面。
一、历史溯源
关于哈密艾捷克的历史溯源问题,国内学者大多持有一致的观点,认为哈密是西域通往中原的“东大门”,地理位置特殊,哈密艾捷克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在不断地交流融合过程中的产物。
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提及了两个有关哈密艾捷克起源的传说。
其一,一位叫赞吉的老人制作了一把这样的琴,抹上松香之后就能拉响了;其二,艾普拉屯看到有两只马鹿在丛林中争斗,斗败的一只在逃跑过程中被枯枝划破肚皮,肠子挂在树枝上经过风干之后发出了动人的声音,便以马鹿肠做弦制作了艾捷克。
作者认为虽然传说对于哈密艾捷克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无从考证。
万桐书认为哈密艾捷克“原形类似二胡,约十五世纪末受喀什、吐鲁番等地区弓弦乐器的影响,改称哈密艾捷克,其形制一直沿用至今”。
[1]周菁葆认为:“在新疆哈密地区使用一种叫作‘哈密艾介克’的乐器,是维吾尔族人在中原胡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七根共鸣弦。
”[2]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一文中综合万、周两位先生的观点,认为哈密艾捷克形制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原的二胡加上了共鸣弦,二是古老形制的艾捷克换上了类似二胡的琴筒,是“中原二胡和刀郎艾捷克的互补形制”。
[3]
新疆师范大学2017届硕士研究生陈丽在其毕业论文《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中提到:“据文献记载,哈密艾捷克是二胡的前身。
”[4]可见,对于哈密艾捷克到底是二胡和刀郎艾捷克的结合,还是由西域直接传入中原形成二胡还有待调查和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
新疆走进内地的门户,哈密地区的文化地域性促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哈密艾捷克也成为西域与中原文化交织的典型乐器。
二、形制结构与演奏方法
毛继增《艾捷克》提到哈密艾捷克,“性质结构似胡琴,共鸣箱系一铁筒,琴杆和弦轴均为木制,张金属弦两根,另有共鸣弦多根,弓穿在两根主奏弦间,流行于东疆地区,另有改革哈密艾捷克,与四弦艾捷克近似,但保留共鸣弦。
”[5]高桂清《哈密艾捷克的形制特征》一文对哈密艾捷克的形制做了详细描述,哈密艾捷克的琴头分为类方体形琴头、穹顶形琴头和不规则形琴头,弦轴的种类也较多,分为圆柱与类圆柱式弦轴、圆球形与类圆球形弦轴、“T”形与类似形弦轴、“Y”形与类似形弦轴和各种形制弦轴在乐器上的组合应用。
这是因为“哈密艾捷克属于手工制作,加上制作工匠的不同,艾捷克的琴头,琴杆等也会随机产生一些不同的样式”。
[6]认为圆形琴筒是哈密艾捷克区别于新疆其他地区艾捷克的显著特征。
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对哈密艾捷克的形制从琴筒、蒙皮、琴杆、弦轴、千斤、琴码、拉弦钮、琴弓和琴弦九个构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叙述。
哈密艾捷克的琴筒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具有特定的称谓,蒙皮最好的制作材料是山羊皮,也可用马皮或蟒皮,其琴杆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没有统一长度,多用桑木,琴杆上有两个较长的主奏弦轴,6~12个共鸣线轴,有可以活动的活动千斤和不能活动的固定千斤两种,琴码形制不一,多用核桃木或白松木制作,拉弦钮呈反U形穿过琴筒的琴杆尾部以固定主奏弦和共鸣弦,琴弓的弧度大,用马尾弓毛系于弓杆两端,琴弦分为肠弦、铜丝弦、钢丝线和马尾弦,现多用扬琴的钢丝弦。
陈丽《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还对哈密艾捷克的装饰工艺进行了描述,哈密艾捷克的制作工具主要有斧子、刨子、刻刀和锯子,镶嵌工艺所用的材料多为骆驼骨、耗牛角和黑白塑料。
关于哈密艾捷克的音域及定弦方法,毛继增《艾捷克》认为,哈密艾捷克的音域为d1-
e2。
对其定弦方法,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提到,“两根主奏弦定音为纯五度关系,一般外弦音高是a1,內弦是d1。
七根共鸣弦的音高按五声音阶由内向外排列,即d、d、e、g、g、a、a。
”[7]
学者们在对哈密艾捷克的性质结构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涉及其演奏方法。
毛继增《艾捷克》叙述了哈密艾捷克的演奏方法,在演奏时采取跪坐姿,右手持弓,左手持琴杆,右手的弓法分为外弓、内弓、长弓和短弓,左手的指法分为上下滑动的滑音、快速打弦的颤音和没有装饰的实音。
陈丽《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针对哈密艾捷克的演奏姿势、左手的按弦方法和右手运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笔者会在哈密艾捷克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中进行综述。
三、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
由于哈密艾捷克的形制结构较为特殊,所以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也是学者们对于哈密艾捷克研究领域较为感兴趣的一方面。
古丽娜尔·艾则孜《浅谈哈密艾捷克与刀郎艾捷克的音色对比》将哈密艾捷克和刀郎艾捷克的音色进行了比较研究,哈密艾捷克的音色明亮清晰而且优美,适用于弹奏哈密民间音乐;传统的刀郎艾捷克的声音粗涩,音域宽,与刀郎木卡姆的风格相得益彰,而改良后的刀郎艾捷克音域依旧较宽,但音色比较明亮。
杨帆《维吾尔族艾捷克形制与音质比较》运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种类艾捷克的音质进行了比较,通过对频谱图的分析得出结论,刀郎艾捷克的音符波形接近“点”状,起振和衰减变化明显,形成了厚实、嘶哑、粗涩的音色;哈密艾捷克的声音波形具有连贯性,“形成了清亮、松弛、甜润,稍带‘金属’声的乐器音色。
”[8]改良艾捷克声音成分较为单一,形成了其清晰甜美又略显单薄的音色。
陈丽《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对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形制、演奏形式与技巧和演奏场所进行了全面又详尽的论述,关于哈密艾捷克的形制前文已经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演奏形式方面,“哈密艾捷克是一个作为伴奏乐器但又起主导作用的乐器,一般用于喜庆的节庆当中,在演奏过程中可以独奏,齐奏重奏及合奏等形式与二胡的比较类似。
”[9]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演奏场合都起源于平民百姓间,但与二胡不同的是,哈密艾捷克只用于节庆当中。
在哈密艾捷克的演奏中,多采用跪坐式和坐立式,也有艺人采用架腿式,其中左立式与二胡有几分相似,但是暂未发现类似二胡的站立式演奏方式。
哈密艾捷克与二胡的左手按弦方式都是左手呈半握拳状,每根手指自然弯曲,但不同之处是,哈密艾捷克琴杆较粗,滑把过程中手腕和手指要同时上下移动,而二胡琴杆较细,上下把位滑动时要先提腕,手指随后滑动。
哈密艾捷克右手的运弓与二胡极为相似,都是食指搭在弓毛与弓杆之上,手指放松,用手腕带动运弓,不同的是,哈密艾捷克在握弓时食指关节自然弯曲,指肚压在琴杆处,第一关节顶在琴弓尾部,而二胡握弓时食指搭在弓杆上,中指与无名指放在弓杆与弓毛之间。
在演奏技巧方面,相较于二胡将颤音用于节奏欢快,气氛紧张的过程中,哈密艾捷克的颤音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多用于渲染气氛;哈密艾捷克演奏中包含顺波音和逆波音,滑音运用较少,但在二胡中波音运用较少,多使用滑音;与二胡从高音往低音的揉弦不同,哈密艾捷克的揉弦不再回到第一个音,而且多使用于主要音的微半音上,形成了维吾尔族独有的风格;哈密艾捷克包括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倚音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二胡的泛音需要按住本音去够下方音,倚音具有装饰性的特征。
四、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
综观近年来对哈密艾捷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的溯源、乐器形制结构与演奏方法的研究和与其他乐器的比较研究三个方面。
学者们对于哈密艾捷克的关注推动了对其研究的进展,但总的来看,目前对于哈密艾捷克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数较少,而且大部分是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多数仍处于对表层的描述与介绍,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
关于哈密艾捷克的历史溯源问题,缺乏对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哈密艾捷克到底是二胡和刀郎艾捷克结合的产物,还是哈密艾捷克直接由西域传入中原而形成二胡?民族的迁徙、历史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的交替对其演变有何影响?
维吾尔族木卡姆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哈密艾捷克作为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其传承与发展关乎哈密木卡姆的未来走向,但对于哈密木卡姆的传承研究,只有少数文章略有提及,并没有系统化的论述,不得不说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缺憾。
哈密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哈密木卡姆又以民俗活动作为载体,但目前对于哈密艾捷克的研究没有从文化生态学或文化人类学等视角出发,可见对于哈密艾捷克的研究视角还有待拓宽。
[参考文献]
[1]万桐书.维吾尔族乐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0.
[2]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421.
[3]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03):4.
[4]陈丽.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2.
[5]毛继增.艾捷克[J].乐器,1989(02):27—28.
[6]高桂清.哈密艾捷克的形制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86.
[7]艾尔肯·艾买提.哈密木卡姆伴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哈密艾捷克小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03):2.
[8]杨帆.维吾尔族艾捷克形制与音质比较[J].演艺科技,2013(04):51.
[9]陈丽.哈密艾捷克与二胡之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22.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