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的影响

合集下载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乐府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唐代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西域音乐的传入与影响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西域音乐的传入西域音乐主要指的是来自中亚、西亚以及印度等地的音乐文化。

在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音乐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音乐的传入途径主要包括商旅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宗教传播等。

三、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影响(一)音乐风格的融合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的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西域音乐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特点,与中原音乐的柔和、细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的融合,使得唐代乐府诗在音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

(二)音乐题材的拓展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更多的音乐题材。

例如,西域的音乐舞蹈、民族风情等元素被引入乐府诗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

同时,西域音乐的宗教色彩也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

(三)音乐与诗歌的互动在西域音乐的影响下,唐代乐府诗在音乐与诗歌的互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歌的韵律、节奏与音乐相互呼应,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唐代乐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唐代乐府诗中的西域音乐元素(一)乐器运用唐代乐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西域乐器,如琵琶、羯鼓、箜篌等。

这些乐器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音乐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异域风情。

(二)音乐术语的运用在唐代乐府诗中,出现了许多与西域音乐相关的术语,如“胡琴”、“羌笛”等。

这些术语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西域音乐的特色。

五、结论通过对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在音乐风格、题材以及与诗歌的互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乐府诗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西域音乐文化自古即独具特色,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汉初驰名文化的大宛国(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便是一片音乐之地。

《汉书》记载:大宛音乐盛行,五官、十五官乐咸以为常,合奏成百上千人的规模,并有许多外国音乐家到大宛一带来学习西域音乐文化。

这也使得中原音乐家开始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创作了不少西域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唐代,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

唐代是中原音乐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许多名曲如《长恨歌》、《高山流水》等都被创作出来。

与此同时,西域音乐文化也在唐朝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

安史之乱后,许多西域居民来到了中原地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音乐和舞蹈,其中包括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音乐”,这种音乐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在唐朝统治时期,《乐府诗集》的编纂使得西域音乐文化更好地融入了中原音乐文化流派。

在宋代,中原音乐文化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也是因为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

宋代民间音乐以清新、自然、流畅、雅致为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

在宋代地位最高的音乐家苏轼就曾写过一篇论文——《赤壁赋序》,其中讲述了西域音乐的美妙之处。

除了音乐的影响之外,包括西域其他文化领域的影响也同样显著。

自汉代以来,西域文化区就一直是物资、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也是古代中、西、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西域音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这也使得西域的音乐风格极具特色,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历史脉络看,中原和西域音乐文化之间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西域文化的特点与中原文化的优势相互融合,使得中原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西域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善与完善。

在今天,西域音乐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并且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波斯、印度等国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与中原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可以从音乐风格、乐器、曲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音乐的调式和节奏上。

在西域音乐文化中,常见的调式有阿拉伯音阶、波斯音阶等,这些调式与中原音乐文化中的音律体系有所不同。

西域音乐的特点之一就是音调多变、音域宽广,这与中原音乐的音调稳定、音域较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节奏方面,西域音乐往往以复杂多变的打击乐器节奏为主,而中原音乐则更注重以弦乐器和管乐器为主的旋律演奏。

这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在相互交融中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丰富了中原音乐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从曲式的角度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曲式的创作和表现上。

在西域地区,常见的音乐曲式有伊斯兰祷词、古典音乐等,而中原地区则有雅乐、宫廷音乐等。

随着两种音乐文化的融合,西域地区的曲式逐渐传入中原地区,为中原音乐的曲式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特点,也为中原音乐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想法。

在历史上,隋唐时期的中原音乐曲式中就明显地融入了西域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了音乐风格、乐器、曲式等多个方面。

随着两种音乐文化的交融,中原音乐文化逐渐吸收了西域音乐文化的精华,也不断地进行了变革和创新。

在这一长期的交流中,中原音乐文化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发展,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在未来的音乐交流中,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能够继续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摘要】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是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相互影响的开始。

西域音乐文化的特色和影响在汉唐时期广泛传播到中原,为中原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元明清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在中原的传承和影响更加深远,促进了两地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

而在受西域音乐文化影响下,中原音乐文化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丰富了双方音乐的文化内涵,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西域音乐文化,中原音乐文化,历史脉络,影响,传播,特色,融合,发展,传承,古代丝绸之路,汉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广泛影响,独特发展1. 引言1.1 西域音乐文化的定义西域音乐文化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各民族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传统。

这些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联系着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西域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这些地区的音乐中,常常可以听到独特的民族乐器演奏和特殊的歌唱方式,这些元素都是西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西域音乐文化不仅体现了当地民族的生活和情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各民族的传统乐曲和舞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西域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对西域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1.2 中原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原音乐文化的特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深厚独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音乐文化也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中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原音乐注重情感表达,以“悠扬”、“婉转”、“明快”、“豪放”等为主要特点。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以汉代文学视角谈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11-23T14:42:17.06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孙红丽[导读] 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

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孙红丽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735100 摘要:汉代在历史上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特殊时期,当时的西域文化也是在汉代首次开始渗透到汉文化体系。

因此汉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这也是为西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动力。

而西域文化不断融入,并与中原文化实现了深刻的融合,二者之间也是受到相互的冲击,西域文化的影响很大都是在文化上有所体现。

文章就是站在汉代文化的视角上,分析西域文化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对汉代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汉代文学;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影响前言:汉代处于一个文化融合的阶段,当时的张骞出使让西域与中原之间实现了非常紧密的文化交流,两个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逐渐频繁,也是在相互影响,在当时汉代的诸多阶层,都是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是可以从汉代出土的诸多文物中有所见证,很多文物上带有着西域的色彩。

而汉代从王公贵族到社会底层的贩夫走卒,都是有着对西域文化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在汉代文学中有所体现的。

一、充实了汉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两个地区最大的差异其实是人种,人物形象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汉代两地区人们的交流逐渐增多,很多西域人不断进入到中原,当时的长安有着诸多前来经商或者学习的西域人。

在现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多可以看出是对西域人形象的描述,有些是在文章的某个片段中出现,也有一些是专门来用一篇文章进行描述的。

首先是在外貌上,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并不便利,只有非常少的人真正到达过西域,而且两地区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深受各种音乐风格的影响,尤其是西域音乐的传入与融合,对乐府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西域音乐在唐代乐府诗中的影响和体现,探究其如何塑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多元与丰富。

二、西域音乐的传入西域音乐的传入,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的开放和贸易往来。

唐代国力强盛,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灵感。

三、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影响(一)音乐风格的融合西域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元素,与中原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在唐代乐府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乐府诗在音乐性上更加丰富多样。

(二)诗歌内容的拓展西域音乐的传入,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

诗人通过借鉴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将边塞风光、异域风情等元素融入诗歌,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诗歌形式的创新西域音乐的传入,对唐代乐府诗的形式产生了影响。

诗人借鉴西域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如长篇叙事诗、歌行体等,使得唐代乐府诗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

四、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特点(一)音乐性增强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的音乐性得到增强。

诗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元素与音乐紧密结合,形成了诗乐相融的艺术风格。

(二)情感表达丰富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新的情感表达途径。

诗人通过借鉴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将个人情感、家国情怀等元素融入诗歌,使得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三)文化多元性凸显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具有了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使得唐代乐府诗在文化内涵上更加丰富多样。

五、结论西域音乐的传入与融合,对唐代乐府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音乐风格的融合、诗歌内容的拓展、诗歌形式的创新等方面。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音乐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一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与往来。

这种交流不仅在艺术、文学、哲学等众多方面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在音乐文化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

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扩大和增多,西域地区的音乐、器乐等文化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的音乐文化又一次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称为安西都护府,是中原地区与中亚地区之间最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这种交流促进了西域地区和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唐朝的太乐始创于高宗时期,其中包含了大量西域民歌、乐曲和器乐的成分。

在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的音乐家们活跃在中原地区的乐坛,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音乐乐器和音乐理论。

在此期间,中原地区的宫廷音乐以丝和竹为主要音源,而西域音乐则以弦、吹、打为主要音源。

西域地区的唐古特、奚仲、大呼罗珊等各种乐器逐渐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

在元代时期,西域大臣后仲宣在《康熙大典》中提到,西域音乐有“弦以解弧,奏以大笛,有独活、丝弦、塞弦等器”。

可见,元代时期,西域音乐在乐器方面极其繁盛。

元代军人耶律楚材亦有言:“自吐蕃、回疆以来,传入琵琶、板胡、箫管等器,加之胡人以椽儿导组,奏有鼓、笛、琵琶、歌儿等曲,因有河西、河东乃至中原乐艺推广。

”综上所述,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长时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原地区吸收了西域音乐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许多兼具东西方音乐特点的佳作。

同时,西域音乐也吸收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音乐文化。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中华文化的许多角落中看到西域音乐文化的踪迹,这也延续了数千年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唐代西域音乐和乐器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以唐燕乐为例

唐代西域音乐和乐器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以唐燕乐为例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广阔、民族和睦,为社会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封建帝国都城的长安,当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

音乐艺术得到迅猛发展,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华夏正声的雅乐逐渐走向衰落,宫廷燕乐迎来了鼎盛时期。

西域”一词出自《汉书》。

西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等地区。

燕乐,亦称宴乐。

最早出于《周礼》,指天子诸侯们与宾客宴饮时演奏的音乐,有别于庙堂之上祭祀等活动所用的雅乐。

一、唐燕乐主要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唐燕乐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体现在三大乐、十部伎、坐立部伎、法曲和清乐等方面。

三大乐指《秦王破阵乐》《上元乐》《庆善乐》这三部大型乐舞。

《秦王破阵乐》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改编加工,歌颂了秦王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

最初在君臣宴会时表演,后逐渐改为宗庙祭祀专用,有时还在其他国家被演奏,展现唐朝的强盛和与周邻的友好。

《庆善乐》是唐太宗与群臣在武功举行宴会时命乐师所作,主题是对李世民文治的歌颂,后来也被放在宗庙祭祀时使用。

唐代在对隋燕乐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加工,列为十部伎,包括燕乐、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

坐部伎在堂上表演,立部伎则是在堂下表演。

表演的曲目是自北周到唐玄宗时期14个影响力最大的乐舞,从而使唐代以前的燕乐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法曲是唐朝燕乐中流传范围最广、传承最久的乐舞,主要在宫廷宴会上表演。

唐玄宗酷爱法曲,命梨园弟子学习,称为“法部”。

清乐即清商乐,从汉代一直被使用,至武则天时再次受到青睐。

清商乐和法曲均吸收了雅乐的一些特点。

燕乐最早产生于西周,是有别于雅乐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唐代社会开放、文风浪漫,音乐艺术受到社会各阶层喜爱,这为燕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受统治者的抬爱,燕乐被广泛使用在宫廷宴会之上。

为了歌颂帝王功勋,音乐创作打破燕乐和雅乐的严格界限,燕乐中融入大量雅乐的内容,从而使燕乐逐渐走上高堂,被宗庙祭祀所用。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1. 引言1.1 介绍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音乐文化指的是中国以西的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的音乐文化。

而中原音乐文化,则是指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主要包括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音乐传统。

西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中亚、波斯等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西域音乐注重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常常运用民族乐器和特殊的音律,在演奏中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中原音乐文化由古代帝王乐府的音乐传统演化而来,注重调式和旋律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两者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和互动,西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双方在音乐风格、乐器、曲目、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交流与借鉴。

这种文化互动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也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虽然发展于不同的地区,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联系和互动不仅体现在音乐风格、乐器、音乐曲目、表演形式、宗教音乐等方面,更体现在两者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中。

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的联系可以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往来。

随着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两地的音乐文化也随之相互渗透和融合。

西域音乐文化的神秘和宗教色彩在中原音乐文化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而中原音乐文化的华丽和庄重也对西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两者的联系和互动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和互补之美。

这种联系和互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涵,更促进了两地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和传承。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将会更加紧密,为丰富和发展中国音乐传统作出积极的贡献。

西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西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西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神秘的历史和文化,不断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和西域的交流就从未停止。

在交流过程中,西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一、宗教文化的深入交流西域地处民族文化交汇的区域,因此,它的宗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深入交流后,不断地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新的影响。

早在汉代时期,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就已经将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引入中国。

汉代时期末期,佛教经过了长时间的传播后,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上,佛教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艺术的熏陶西域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文化城镇和文化制度,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西域地区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学艺术,如诗歌、绘画和音乐等。

这些文艺形式在西域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熏陶,逐渐成为了西域文化的鲜明特点。

这些文艺成果在与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交流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比如,唐代诗歌就受到了西域诗歌的影响,张士诚的诗歌、顾非熊的诗歌等都有着西域文学风格的影响。

三、货币制度的交流中国和西域的交流,还涉及到了货币制度的交流。

在汉代、唐代时期,中国与西域大量地进行了贸易活动,其中不仅有丝绸、茶叶等名优产品在流通,也有铜钱、银锭等货币在流通。

这些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和西域文化的交融,也对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四、科技文明的传承西域地区和中国地区的地貌、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有些方面较为相近,因此,科技方面的文明在两地之间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传承。

从长远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化和西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发展,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了科技文明的交汇。

比如,马匹、弓箭、长鞭等一些在西域使用并非常发达的科技文明,就通过两地交流而被引入到了中国,并且被发扬光大。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国乐府诗自汉代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而到了唐代,乐府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与当时的文化繁荣和民族交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西域音乐的传入和影响,对唐代乐府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探讨其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二、西域音乐与唐代乐府诗的交融1. 西域音乐的传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和繁荣的时期之一,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西域音乐在此时传入中原,为乐府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音乐元素和灵感。

这些西域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与中原音乐相互交融,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多样性。

2. 西域音乐与乐府诗的结合在西域音乐的影响下,唐代乐府诗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诗人们将西域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韵等元素融入乐府诗中,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表现力。

同时,西域音乐的传入也促进了乐府诗的创新发展,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三、唐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1. 丰富的题材内容唐代乐府诗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自然风光、人情世态等方面。

其中,西域音乐的传入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优美的音乐性唐代乐府诗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这与西域音乐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人们将音乐元素融入诗歌,使诗歌在音韵、节奏、旋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乐府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为豪放、婉约、清新等多种风格。

这些风格的形成与西域音乐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乐府诗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多样化。

四、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的文化价值1.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西域音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使乐府诗在创作上更加开放和多元。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乐府诗的内涵,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2.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唐代乐府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指的是我国古代西部地区,包括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西域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西域音乐文化不仅在音乐形式、乐器演奏技巧、音乐风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还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脉络出发,探讨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音乐形式上。

在西域地区,民族多样,地域广阔,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包括鼓、箫、弦、管等乐器的演奏,结合了舞蹈和民歌,形成了一种多元一体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原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使其更加多元化、绚丽多彩。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乐器演奏技巧上。

西域地区的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巧独特,西域地区有着特色的弦乐器—胡琴,这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独特,音色优美,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在历史上,胡琴曾经传入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的音乐乐器演奏技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原地区,人们也开始学习胡琴的演奏技巧,使得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音乐交流上。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域地区的音乐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原地区,对其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地区的音乐家、音乐工匠经常会来到中原地区进行音乐交流,他们所带来的音乐技艺、音乐作品、乐器制作技术等都为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指的是中国古代对现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称呼,这个地区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西域一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之一,它也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西域音乐文化作为这一地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历史角度来看,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汉朝时期。

当时,汉朝政府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其管辖范围覆盖了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

在此期间,汉朝和周边各民族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其中音乐文化是最为显著的。

当时,汉朝的音乐文化对西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初次进入安西都护府的时候,汉朝的音乐文化已经通过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曲调、音韵等独特风格。

这些音乐元素在进入新疆之后,经过本土民族的吸收、改变甚至融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新类型音乐。

例如,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三声》就是新疆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这首歌的编排和演唱方式受到了汉朝音乐的影响。

同时,西域音乐文化也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朝时期,西域许多民族的音乐文化进入中原,这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例如,古代的“胡琴”在西域一带流行,而经过中原的改进后,形成了古琴这一中华传统乐器。

西域音乐中的“丝韵”、“竹韵”则成为了中原音乐中的特色元素,影响了后来数千年中华音乐文化的发展。

可以看出,西域音乐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新疆哈萨克族的音乐到中原古琴、笛子的传承,都显示了两种音乐文化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今天,中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已经逐渐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其中西域音乐文化也已成为巨大的财富。

未来,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域与中原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将愈加丰富多彩。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

当代音乐2019年第3期MODERNMUSIC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孔德民[摘㊀要] 西域音乐 是人们对历史上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原之后ꎬ外来音乐与汉文化交融之后的音乐称谓ꎬ随着丝绸之路纷沓而至的乐器㊁乐舞㊁音乐理论等的传入ꎬ及在中原地区的流播ꎬ它们对我国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ꎮ本文以筚篥㊁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ꎬ讨论汉至唐时期ꎬ西域音乐传入之后的流变以及发展规律ꎬ探讨其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ꎮ[关键词]西域音乐ꎻ丝路文化ꎻ文化交流ꎻ筚篥ꎻ鼓吹ꎻ横吹[中图分类号]J609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3-0118-06[收稿日期]2018-12-16[作者简介]孔德民(1992 ㊀)ꎬ男ꎬ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ꎮ(北京㊀100101)一㊁丝路文化上的西域音乐源起西汉武帝时期ꎬ使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ꎬ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在书中称这条以丝绸为主要贸易来往的道路为 丝绸之路 ꎬ这种说法至今一直被沿用ꎮ本文中所提到的丝绸之路主要指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陆地交通干线ꎬ其支线之一是从天山北路延至原苏联境内以及罗马地区ꎻ支线之二是从西域北路可抵帕米尔高原地区ꎻ支线之三是从西域南路可达今阿富汗㊁埃及㊁伊朗等地ꎮ(见下张骞出使西域行程图)图1㊀张骞通西域行程图[1]811孔德民: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丝绸之路的初衷是为连接两地商贸往来ꎬ随着频繁往来ꎬ也带来了宗教㊁文化㊁农业等软实力的交流与融合ꎬ音乐的发展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盛景ꎬ随丝绸之路远途而来的异域音乐输入到了中原地区ꎬ形制新颖的乐器㊁曼妙多姿的乐舞㊁迂回婉转的乐音ꎬ丰富充实了我国本土的音乐种类ꎮ它们被称为西域音乐ꎬ西域音乐传入后影响深远ꎬ与我国原本的音乐不断交织碰撞ꎬ呈现出多民族音乐共同繁荣的景象ꎮ近年来在 一带一路 的带动下ꎬ 丝绸之路 与 西域 文化的研究ꎬ再次成为当今各学术界的热议话题ꎮ音乐领域关于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至唐代年间的乐器㊁乐舞㊁宗教以及音乐现象等方面ꎮ乐器方面有研究乐队编制的ꎻ有从图像入手ꎬ以石窟壁画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的ꎻ也有对某一专门性乐器研究的ꎬ如琵琶㊁笙㊁筚篥等ꎻ研究音乐形态方面的文章ꎬ包括不同时期多音乐品种的交流与融合㊁不同时期流行的音乐种类及其发展道路㊁不同时期音乐品种的发展阶段等ꎻ研究乐舞方面的文章有考究图像壁画中的舞蹈形象㊁舞姿以及舞谱等内容ꎮ几十年来关于丝路音乐文化的研究现象较为活跃ꎬ如上所述ꎬ其研究内容丰富ꎬ涉及种类较多ꎬ研究视角日渐多样化ꎬ既包括音乐本体㊁音乐表象的解析ꎬ也涵盖音乐内部㊁背后文化涵义的探讨与比较ꎬ初步构建起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研究体系ꎮ笔者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ꎬ选取汉唐时期ꎬ丝绸之路上的隶属西域音乐的几种乐器为主要剖析对象ꎬ以汉唐时期的音乐历史文献原文作为参考依据ꎬ并对所搜集㊁掌握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ꎬ结合图像学的研究方法ꎬ梳理几种乐器在不同时期㊁不同朝代的形制特点㊁应用场合等ꎬ考察东西方音乐的融合轨迹ꎬ揭示胡乐传入汉朝之后所发生的变迁规律ꎬ考究两大类音乐共生的文化现象ꎬ探讨西域音乐的传入对中原本土音乐产生的音响ꎮ二、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传入的吹奏乐器与成组的音乐形态张骞出使西域之后ꎬ西域音乐开始在我国中原地区广泛传播ꎬ彼时ꎬ新疆地区因地理位置原因ꎬ自然成为西域音乐东渐的首要涉及地区ꎬ新颖的音乐种类丰富了当时的音乐文化生活ꎬ新疆遂成为当时西域文化活动的主要地区ꎮ随后西域音乐沿河西走廊向东深入ꎬ经由甘肃等地向内陆地区辐射ꎮ胡乐的传入打破了汉初中原传统音乐占据主流的局面ꎬ«胡笳十八拍»便是胡乐与汉乐相融合的代表作品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与阿史那皇后的政治联姻ꎬ带来了乐舞方面的大规模交织碰撞ꎬ闻名的胡璇舞㊁柘枝舞便是那时传入中原的乐舞ꎬ一同前来的还有鼓吹乐㊁散乐等器乐表演形式ꎮ隋唐时期的九部乐㊁十部乐代表着西域的乐器㊁乐舞于中原地区的大规模亮相登场ꎬ展现出古代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多元音乐文化景观ꎬ西域音乐历经汉至唐代一千多年依然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ꎬ并且成为宫廷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ꎮ吹奏乐器在西域音乐中占据了一定分量ꎬ笔者在此以筚篥及成组的乐器形态为例ꎬ揭示西域音乐东渐进入我国之后的流变㊁交融情况ꎮ1 筚篥筚篥在古代也称作 必篥 悲篥 等ꎬ源于龟兹国ꎬ名称根据龟兹语 Pi-Li 音译得名ꎬ龟兹乃当今新疆库车地区ꎬ也是当时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首及之地ꎬ筚篥于汉魏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ꎬ在唐代时得到广泛应用ꎬ唐时也称之为 觱篥 ꎬ常在隋唐宫廷多部伎音乐的乐队中担任主要演奏乐器ꎮ据«隋书 音乐志»记载: 龟兹者ꎬ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ꎮ吕氏亡ꎬ其乐分散ꎮ后魏平中原ꎬ复获之ꎮ[2] 苻坚大将吕光在公元382年时灭龟兹ꎬ并获得了龟兹的音乐ꎬ筚篥便是龟兹乐的主要乐器ꎮ后来龟兹的音乐散落于各个地区ꎬ直至魏超时期平定统一中原才再次重新获得了龟兹的音乐ꎮ«旧唐书 音乐志»中也说ꎬ 筚篥ꎬ本名悲篥ꎬ出于胡中ꎬ其声悲ꎮ[3] 同样说明筚篥来自于胡地ꎬ又名 悲篥 ꎬ音色悲壮凄凉ꎮ唐诗中也有对筚篥乐器有关情况的描述ꎬ比如诗人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ꎬ诗中讲到: 南山截竹为觱篥ꎬ此乐本自龟兹出ꎮ流传汉地曲转奇ꎬ凉州胡人为我吹ꎮ膀邻闻者多叹息ꎬ远客思乡皆泪垂ꎮ [4] 描写了来自凉州的胡人安完善吹奏筚篥ꎬ在座旁听者皆感慨叹息ꎬ思乡的游客闻之皆悲伤落泪的场景ꎮ自筚篥传入后ꎬ中原地区广泛流传ꎬ北魏云冈石窟第12窟中的第一组伎乐与第四组伎乐的壁画中可看到清晰的筚篥吹奏图ꎮ第一组伎乐中左侧表演弹拨乐器ꎬ右侧将乐器持向右下方吹奏者为演奏筚篥ꎬ壁画中的筚篥形制清晰可见ꎬ管身较粗ꎻ第四组伎乐中ꎬ有吹奏筚篥的伎乐ꎬ双手持筚篥竖直置于胸前演奏ꎬ演奏姿势与第一组伎乐有所区别ꎮ911图2㊀云冈石窟第12窟第一组伎乐[5]图3㊀冈石窟第12窟第四组伎乐[6]筚篥在隋唐时期的传播达到了高峰ꎬ敦煌莫高窟中出现筚篥的图像就有二百余幅ꎬ尤其广泛运用于隋唐宫廷音乐中ꎮ«隋书 音乐志»记载的隋朝初七部乐㊁隋炀帝时九部乐所吹奏的乐器ꎬ便有不同形制的筚篥ꎬ包括大小筚篥㊁桃皮筚篥㊁吴吹筚篥等ꎮ唐代的筚篥种类繁多ꎬ陈旸«乐书»中有关于筚篥形制种类的介绍: 然其大者九窍以觱篥名之ꎬ小者以风管名之ꎮ胡部安国乐器由双觱篥焉唐乐图所传也ꎮ桃皮卷吹之ꎬ古谓之管木ꎬ亦谓之桃皮筚篥ꎮ唐九部夷乐有漆筚篥焉ꎮ[7] «旧唐书»音乐志中也对桃皮筚篥的形制做出解释: 桃皮ꎬ卷之以为筚篥ꎮ[8] 唐代九部乐中ꎬ使用大小筚篥的有西凉伎和燕乐伎ꎬ使用双筚篥的有安国伎㊁龟兹伎㊁疏勒伎和高昌伎ꎬ使用桃皮筚篥的有高丽伎ꎮ由此可见ꎬ筚篥在宫廷宴乐中的广泛应用ꎮ唐诗中也可见到与筚篥有关的诗句ꎬ刘商所作«胡笳十八拍 第七拍» 龟兹觱篥愁中听ꎬ碎叶琵琶夜深怨[9] ꎻ杜甫«夜闻觱篥» 夜闻觱篥沧江上ꎬ哀年侧耳情所向[10] ꎻ此外还有描述筚篥吹奏技术的诗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筚篥的音色特征ꎬ白居易在«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中写道: 有时婉软无筋骨ꎬ有时顿挫生棱节ꎮ急声圆转促不断ꎬ轹轹辚辚似珠贯ꎮ[11] 同时唐朝还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筚篥演奏家ꎬ如唐玄宗李隆基ꎬ宫廷乐师李龟年ꎬ乐工王麻奴㊁李衮㊁关璀㊁申胡子等ꎮ筚篥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而传入中原地区ꎬ并广为汉人所用ꎬ唐代以前主要为宫廷音乐所用ꎬ宋代之后筚篥以 头管 相称ꎬ代表筚篥的 汉化 ꎬ自明朝开始更多地为民间所用ꎬ直至成为冀中管乐的主奏乐器ꎮ2 成组的音乐形态西域传来的成组音乐形态多以胡笳㊁角等几种声音响亮的乐器为主ꎬ它们组合成的几种乐队形式ꎬ鼓吹㊁横吹㊁短箫铙歌等在中原地区产生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ꎮ鼓吹是自汉朝以来广泛用于军乐㊁行乐中的乐队组合形式ꎮ«乐府诗集»有云: 鼓吹未知其始也ꎬ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ꎮ鸣笳以和箫声ꎬ非八音也ꎮ骚人曰 鸣篪吹竽 [12]ꎮ 其中朔野今译为北方荒野之地ꎮ八音即金㊁石㊁土㊁革㊁丝㊁木㊁匏㊁竹八类乐器ꎮ可见上述史料记载了鼓吹这种乐队组合形式ꎬ开始于汉朝ꎬ来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ꎬ其所用的乐器是胡笳和箫ꎬ其中胡笳并非 八音 之一ꎬ指出了鼓吹的音乐体系所属ꎮ«乐府诗集»中可见到鼓吹㊁横吹与铙歌三类曲辞的直观记载ꎬ其中收录了汉代至唐时期的鼓吹曲辞ꎬ包括汉铙歌十八首㊁魏鼓吹曲十二首㊁吴鼓吹曲十二首㊁晋鼓吹曲二十二首㊁宋鼓吹铙歌三首㊁宋鼓吹曲十五首㊁齐鼓吹曲十首㊁梁鼓吹曲十首㊁唐鼓吹曲十二首等ꎮ不同朝代的鼓吹运用021当代音乐 2019年第3期不同的音乐体系ꎬ使用不同的创作题材ꎬ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ꎮ汉代铙歌题材广泛ꎬ魏晋鼓吹主要以歌颂帝王丰功伟绩为主ꎮ南北朝时期的鼓吹曲几乎沿用了汉魏时期的鼓吹乐ꎬ主要用于军乐当中ꎬ在马背上演奏ꎬ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并无太多改变ꎬ«文献通考 乐考»记载: (鼓吹)齐梁至陈则甚重矣ꎬ各制曲词以颂功德焉 [13] ꎮ«乐府诗集»云: 齐武帝时ꎬ寿昌殿南阁置«白鹭»鼓吹二曲ꎬ以为宴乐ꎮ[14] 对于汉乐的借鉴也表明了彼时正处于南北文化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ꎮ图4㊀南朝鼓角横吹画像砖[15]隋唐朝时期的鼓吹乐用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ꎬ«文献通考 乐考»有曰: 隋大业中ꎬ炀帝制宴享设鼓吹ꎬ夜警ꎬ用一曲俱尽ꎬ次奏大鼓ꎬ然不和ꎬ非宴享所当用也ꎮ[16] «新唐书»记载: 唐制ꎬ天子居曰 衙 ꎬ行曰 驾 ꎬ皆有卫严 其人君举动必以扇ꎬ出入则撞钟ꎬ庭设乐宫ꎬ道路有卤簿ꎬ鼓吹ꎮ[17] 由此可见ꎬ鼓吹在之后的发展中ꎬ开始朝着其他方面发生转变ꎬ比如演变为 宴乐 ꎬ再变为 行乐 ꎬ再变为丧葬之乐㊁出征之乐㊁卤簿之乐等ꎮ其中的 卤簿 意即古代帝王出行时随扈的仪仗队ꎬ鼓吹便是卤簿的仪式音乐ꎬ且有了系统规范的体系ꎮ隋朝鼓吹设为四部ꎬ棢鼓部㊁大横吹部与小横吹部ꎻ唐朝时设置了鼓吹署ꎬ使得鼓吹的职能增多ꎬ分工明细ꎬ且相对于前朝有所扩大ꎬ可列为五部ꎬ鼓吹部㊁羽葆部㊁铙吹部㊁大横吹部ꎬ小横吹部ꎬ并且设置了鼓吹署ꎮ可见ꎬ鼓吹在隋唐时期的地位之高ꎬ它代表了大国的威仪与尊严ꎬ是一种极为庄重严肃的音乐形式ꎮ图5㊀敦煌第156窟ꎬ南碧«张议潮统军出行图»[18]鼓吹于历史上得到体系化规范化的发展时期ꎬ多在隋唐被用作卤簿的仪式音乐之时ꎬ其音色尤以主奏乐器笳拥有嘹亮穿透㊁刚柔兼并等特点见长ꎬ魏晋文人阮籍称其为 林谷绝响 ꎮ但在南北朝时期ꎬ也存在鼓吹被当作娱乐用途的情况ꎬ比如:«南齐书 东昏侯本纪»有云: 皆奏鼓吹羌胡伎ꎬ鼓角横吹ꎬ夜出昼反ꎬ火光照天ꎬ拜爱姬潘氏为贵妃ꎮ[19] 西域乐器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纷至沓来ꎬ筚篥与横笛自新疆而入逐渐向东深入中土内陆地区ꎬ积极地活跃在宫廷音乐121孔德民: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当代音乐 2019年第3期中ꎬ与其他西域音乐共同引领多元音乐文化走向高峰ꎬ极大地推动了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ꎮ历经汉唐一千多年ꎬ逐渐走向民间ꎬ并迅速成为民间音乐的主流ꎮ三、西域音乐传入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要说的主要是对之后乐器管子㊁中国古代戏曲的影响ꎮ自筚篥传入中原以来ꎬ于唐朝时期得到普遍应用ꎬ宋时ꎬ称筚篥为 头管 ꎬ显示出筚篥在宋代乐器中的较高地位ꎬ同时也是筚篥名称本土化的体现ꎮ地位的突出与称谓的变化ꎬ凸显出筚篥在宫廷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ꎮ 头管 的称呼一直沿用到元明时期ꎬ在«元史»«明史»中有多处记载ꎬ与此同时ꎬ筚篥的应用场合也发生了变化ꎬ于明朝之前是宫廷中使用ꎬ明代时期逐渐转向民间ꎬ广泛流行于河北一带ꎬ并成为民间吹管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ꎮ由此可以梳理出筚篥传入我国之后所发生的一些变化ꎬ主要包括应用场合㊁功能㊁称谓㊁形制等ꎬ筚篥应用场合的变化导致了其功能的改变ꎬ用于宫廷音乐之时主要作为宴享之乐ꎬ用于民间时则多用于风俗仪式之中ꎬ其称呼也随之发生改变ꎬ宋朝时期由于地位突显称其为 头管 ꎬ意即处于众器之首的地位ꎬ后期以 管子 称之ꎬ也反映出了其地位改变ꎬ揭示出筚篥从宫廷转向民间的历程ꎮ形制的变化主要包括筚篥制作材料与按孔的变化ꎬ筚篥最初由禽骨与兽鼓制成ꎬ如牛骨㊁羊骨㊁鸟骨等ꎬ后改用木类与竹类材料制作ꎮ在以 管子 相称的明清时期ꎬ为追求音色明亮饱满ꎬ多用乌木㊁红木或紫檀木制作ꎮ唐代至明代的筚篥均为九孔ꎬ清代的 管子 为八孔ꎮ筚篥音色嘹亮高亢ꎬ个性极强ꎬ表现力丰富ꎬ悲喜情绪均可表达ꎮ随着时间流逝朝代更替不断衍变改进ꎬ演变为今天所说的管子ꎮ自近代以来ꎬ管子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民间鼓吹乐与吹打乐的主奏乐器ꎬ多用于民间风俗性活动婚丧嫁娶中ꎬ以西安鼓乐㊁山西八大套㊁河北吹歌㊁辽南鼓乐最为著名ꎮ西安鼓乐规模庞大历史悠久ꎬ它脱胎于唐代的宫廷音乐ꎬ安史之乱时由四处流亡的宫廷乐师带入民间ꎬ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音乐ꎬ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ꎬ其中的 行乐 便以管子为主奏乐器之一ꎮ山西八大套形成于清朝年间ꎬ即传统大型器乐套曲共八套ꎬ用于民间仪式音乐即庙会ꎬ由当地职业 鼓班 演奏ꎮ其中有七套的编制都是用管子作为主奏ꎬ吹奏技巧灵活多变ꎬ技术种类多样ꎮ河北吹歌同样以管子为主奏乐器ꎬ演奏素材多来源于民歌和戏曲曲牌ꎬ演奏团体既有由僧侣道士组合的班社ꎬ在送殡祭祀㊁迎神打醮时演奏ꎻ也有半职业性的自行组合的班社ꎬ在红白事和逢年过节时演奏ꎮ辽南鼓乐有笙管乐和唢呐乐两种表演形式ꎬ自清代中叶开始便已较为流行ꎮ它的演奏曲目中包含了较多的古代音乐曲牌ꎬ其中有少量唐宋曲牌ꎬ也有大量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ꎬ是研究古曲的重要音乐形式ꎮ辽南鼓乐与西安鼓乐也都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ꎮ上述几种民间器乐合奏中ꎬ均有以管子为主奏乐器ꎬ辅以打击乐或者其他吹奏乐器的演奏形式ꎬ都有职业的表演班社团体ꎬ多在民间婚丧嫁娶时演奏ꎮ管子的技术也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ꎬ其中不乏 双管 演奏的形式ꎬ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表现力ꎮ综上所述ꎬ筚篥演变为管子ꎬ反映出了这件乐器的使用场合及功能的变化ꎬ即从宫廷移至民间ꎬ它在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中ꎬ不断地自我完善㊁积极适应ꎬ揭示出丝路音乐文化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ꎮ除了吹奏乐器之外ꎬ随着丝路文化输入的歌舞戏也反映出西域音乐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影响ꎮ北朝时期外来的歌舞表演«代面»«钵头»«踏摇娘»等作品ꎬ是具有了完整故事情节的表演形式ꎬ唐代时期称其为歌舞戏ꎬ这几种歌舞戏也被看作是戏曲历史发展中的一部分ꎮ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 «代面» 始自北齐神武弟ꎬ有胆勇ꎬ善斗战ꎬ以其颜貌无威ꎬ每入阵即著面具ꎬ后乃百战百胜ꎮ[20]ꎮ 这种戴着面具的表演ꎬ是戏曲的 脸谱 发展历程的过渡时期的形式之一ꎮ 代面 多用来表现面部夸张凶恶狰狞的形象ꎬ弥补了 真面 与 涂面 的不足之处ꎬ满足了戏剧情节达到冲突时ꎬ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严格要求ꎬ将角色的性格属性通过暗喻的方式定格在夸张的脸谱上ꎮ这种表演形式在川剧 变脸 艺术中发展到了极致ꎮ关于«钵头»的记载ꎬ«乐府杂录»有云: «钵头» 昔有人父为虎所伤ꎬ逐上山寻其父尸ꎮ山有八折ꎬ故曲八叠ꎮ戏者披发㊁素衣ꎬ面作啼ꎬ盖遭丧之状也ꎮ[21] «钵头»也称 八叠戏 ꎬ从中描述的人虎相斗的场面可看出早期戏曲武打戏的雏形ꎮ 披发 素衣 即表演者披头散发ꎬ身着素衣ꎬ可以看作是早期服装化妆的体现ꎬ这种服化形式也称为一种固定的表演模式流传下来ꎮ当今戏曲的武打戏«武松打虎»«打店»中均能看到«钵头»的表演痕迹ꎮ«乐府杂录»中对«踏摇娘»的描写: «踏摇娘» 北齐人姓苏ꎬ实不士ꎬ而自号郎中ꎬ嗜饮酗酒ꎬ每醉辄殴其妻ꎮ妻衔悲ꎬ诉于邻里ꎮ时人弄之ꎮ丈夫著妇人衣ꎬ徐行入场 以其称冤ꎬ故言苦ꎮ及其夫至ꎬ则作殴斗之状ꎬ以为笑乐ꎮ[22] 根据此史料记载ꎬ可以看出几种戏曲表演的早期形式ꎮ其一 丈夫著妇人衣 ꎬ为早期歌舞戏中男扮女装的表演形式ꎬ后期在戏曲艺术形成与发展期中ꎬ旦角最初几乎都由男性扮演ꎮ其二 以其称冤ꎬ故言苦ꎮ及其夫至ꎬ则作殴斗之状ꎬ以为笑乐 ꎬ为后来地方戏中 二小戏 的固定表演程式奠定基础ꎬ东北二人转㊁内蒙古二人台中以夫妻两人互相斗嘴取乐的表演方式为主ꎮ如上所述ꎬ西域的歌舞戏中可追寻到多种戏曲艺术的痕迹ꎮ«大面»中戴面具表演的模式是脸谱的发展阶段之一ꎻ«钵221孔德民:丝绸之路上的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以筚篥与成组的音乐形态为例头»中披头散发的装扮可看作早期的戏曲化妆ꎻ«踏摇娘»夫妻二人表演的形式一直流传影响至今ꎮ此外«胡腾舞»«胡旋舞»是自传入至今仍积极活跃的乐舞形式ꎮ«胡腾舞»与«胡旋舞»都属于 健舞 ꎬ 健舞 的表演特点也被融入于戏曲的耍武把子之中ꎮ诗人李端曾作 胡腾身是凉州儿ꎬ肌肤如玉鼻如锥 描写胡腾舞者ꎻ白居易于«胡旋女»中描写胡旋舞 人间物美无可比ꎬ奔车轮缓旋风迟 ꎮ这类西域乐舞的舞姿跳动活跃ꎬ利落快速ꎬ多作圆转ꎬ形象地反映出游牧民族绚丽多彩㊁豪放热烈的性格ꎬ其表演特点在少数民族舞蹈中一直保留并沿用至今ꎮ结㊀语对于丝路之上西域音乐文化的强势传入ꎬ我国在初始阶段保持接纳之势ꎬ不仅因为胡乐自身的音乐魅力所在ꎬ也因当时汉朝统治者对于胡乐之风的爱好以及崇尚ꎮ同时也与当时战乱纷扰的政治背景相关ꎬ民族交流㊁政治联姻也导致了外来音乐文化的规模性输入ꎬ与此同时ꎬ我国自上而下地刮起了胡乐风ꎬ胡乐受关注程度持续上升不减ꎮ当战争停止ꎬ隋朝政权建立之后ꎬ统治者对于胡乐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ꎬ宫廷雅乐体系的重新整顿ꎬ使得传自西域的大量音乐在中原地区有了立足之地ꎬ它们大面积地渗透到当时的宫廷音乐中ꎬ丰富了宫廷音乐文化ꎬ也拓展了成组乐器形态模式ꎬ域内外音乐在不断磨合㊁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受到认同ꎮ至此ꎬ在国富民昌㊁经济发达㊁民族友好的外部环境下ꎬ音乐文化呈多元化趋势发展ꎬ体现出胡乐与中原音乐交织融合的态势ꎮ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并非单向的输出ꎬ而是相互的交流ꎬ在相互交流中ꎬ双方文化虽不相同ꎬ但文化蕴涵㊁文化模式得到了相互补益ꎮ中原的丝绸㊁瓷器等物质文化传向西域的同时ꎬ中原人的传统审美观念也随之外传ꎮ与之相同ꎬ西域的医学㊁天文学㊁数学等在传入中原的同时ꎬ也传入了它们宗教㊁建筑㊁绘画㊁音乐㊁舞蹈等ꎬ对中原产生影响ꎮ乐器是音乐的载体ꎬ人是文化的载体ꎮ我国古代综合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文化ꎬ显示了我们民族旺盛的生命力ꎮ这种具有世界性的先进文明影响了许多国家ꎬ比如日本㊁朝鲜等ꎬ它们派遣使臣㊁僧人㊁留学生不辞万里ꎬ来中国留学ꎬ形成 万国来朝 的局面ꎬ并使这些国家缩短了历史进程ꎬ迅速发展起来ꎮ论述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ꎬ探讨古丝绸之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成果㊁西域文化传入中原之后的演变发展规律ꎬ对我们今天吸收㊁消化㊁改造外来文化ꎬ创造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文明ꎬ提供启迪ꎮ注释:[1]图片源自搜狗百科图册ꎮ[2]万㊀明.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筚篥在中国 明代以来霸州胜芳镇音乐会渊源考[J].河北学刊ꎬ2018ꎬ38(01):48.[3]刘㊀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5:1075.[4]彭定求.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86:310.[5][6]图片源自«中国文物大系»(山西卷)ꎮ[7][宋]陈㊀旸.乐书(卷130)[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ꎬ1986.[8][后晋]刘㊀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2.[9]转自诗词诗句网ꎮ刘㊀商.胡笳十八拍 第七拍ꎮ[10]彭定求.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86:12.[11][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卷51)[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9.[1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16)鼓吹曲辞一[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9:225.[13][元]马瑞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6(136):1289.[14][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9(16):224 225.[15]图片源自«中国文物大系»(河南卷)ꎮ[16][元]马瑞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6(136):1208.[17][宋]欧阳修.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5(23):481.[18]图片源自«敦煌石窟全集»(音乐画卷)ꎮ[19][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ꎬ1972(07):103.[20][21][22]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8:85.(责任编辑:崔晓光)321。

西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西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西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许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西域文化的影响。

西域位于中国的西部,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包括了许多的民族和文化。

这些文化虽然距离长城之内的中原地区有相当距离,但是却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西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体的影响和作用。

一、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在西域本来就十分盛行,而在东汉末年,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文化也得以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文化在中国日渐繁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除了对艺术、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外,对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和尚、尼姑的出现,以及佛教寺庙的建设,都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

同时,佛教文化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内涵,也为中国古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维方式。

二、纺织加工技术西域在纺织加工技术上一直十分发达。

如今,我们所知的高品质棉布大多都是来自新疆地区的。

早在古代,由于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西域的纺织技术和产品也开始逐渐进入中国的内地。

这些纺织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中国的帝王和官员们穿着的五色缎子就是来自西域的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妇女和贵族等人民也喜欢穿着来自西域地区的丝绸和纺织品。

三、音乐与舞蹈西域地区多民族混居,加之伊斯兰教、佛教以及东正教等文化的影响,培育了丰富、多元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其中,民歌和舞蹈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隋唐时期流传于中原地区的一些舞蹈,如“龙凤阵”、“雁翅舞”等,就是来源于西域地区的艺术形式。

同时,由于西域地区多民族混居的特点,西域艺术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也为中国古代文化注入了新的艺术魅力。

四、医药学西域地区一直以来就是中西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与中国古代医学相比,西域医学在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浅析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汉代文学为例

浅析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汉代文学为例

浅析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汉代文学为例摘要:汉代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期,西域文化第一次进入汉文化。

这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为西域文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动力。

随着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断融合,两者的影响越来越大,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汉代文学中。

基于此本文针对西域文化对中原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影响前言:自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原与西域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密切,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西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代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近几年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域文化的色彩。

两汉时期,从汉代到皇帝,到奴隶贩子,都对西域文化产生了好奇,社会各阶层都比以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更大。

这些影响也反映在汉代文学作品中,这是以西域文化的选择为出发点,探寻汉代文学的现实基础。

据统计,汉代文学与西域的描写与记载散见于不同的著作中。

一、西域文化提高了汉代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想象的虚构力在丝绸之路被人们打通之前,人们对西域的认识只存在于传说或神话中,它们是非常不真实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关注。

但经过丝绸之路的开拓,人们发现西域是一个真正存在的地方,现实中有许多奇怪的东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域地区的了解。

因此,在描写西域时,文人不再是凭空幻想,而是有着现实的根据,这种想象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而不是幻想的传说或神话。

在《文学风格例话》中,周振甫曾引用维尔纳格《风格概说》一书中的描述:“在文学风格的想象中,要通过现实的方式去探索和再现精神的概念,从风格上探索,一定要有一定的生动感。

”当汉代文人在西域文化中,由于他们与汉族文化的差异,也会使他们在创作上更有想象力[1]。

人是好奇的,实际的描述并不能满足世界的好奇心,而富于想象力的文章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两汉时期,文人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使西域文化成为汉文化的组成部分。

西域考古研究对中国音乐史的借鉴和意义

西域考古研究对中国音乐史的借鉴和意义

151绿洲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长期的政治、经济交流,尤其文化的传播交融,使“西域”成为中国、希腊、印度、西亚和北非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

下文主要探析新疆、甘肃、宁夏和西安的音乐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复杂而庞大的,由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四个支线组成。

曾经繁盛于西域地区的有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于阗乐、伊州乐等西域乐舞,这些乐舞传入隋唐王朝被编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并由中原继续传播到了广大东亚与东南亚地区。

经考古发现,新疆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绿洲丝绸之路”的文物资料,包括以下四种⑥:第一类为乐器实物,这类出土的并不算多,有1996年出土于新疆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古墓群的两架约战国至秦代时期的竖箜篌,它们是中国境内迄今发掘的最古老的箜篌,以“最古老的拨弦乐器”的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这两架箜篌足以证明三千多年前,源于西亚、北非的这种拨弦乐器已经传入中国;出土于新疆巴楚县托库孜萨拉依古城的魏晋时代的竖吹骨笛,据研究猜测应该是“奈依”的前身,现今塔吉克、柯尔克孜、昆仑山腹地维吾尔族流传的一种鹰骨笛;鲁克沁镇出土三个桥古墓的竹制横笛则与当代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的民间乐器横吹的“奈依”相同;墨玉县的唐代古城遗址,当地农民捡到一个形制似一带髻人头像的乐器开而空,可发三音;吐鲁番市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鞠氏高昌⑦”的遗存)出土了琵琶和细腰鼓陪葬泥制明器,说明这两种乐器在当时广为流传。

图1: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竖箜篌第二类是古代石窟的残存壁画。

新疆地区的古代石窟残存壁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绿洲丝绸之路音乐文物资料的主体。

龟兹石窟壁画主要分布在银山以西,龟兹古国遗址在现在的新疆库车一带,唐代时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今发现的龟兹壁画洞窟有五百多个,包括克孜尔、丝木塞姆、台台尔、库木吐拉等,其中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石窟,⑧开凿最早,建造期从魏晋至唐朝历经六个世纪,编号236个,壁画一万多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器乐:管乐器 • 笙管乐队 (笙、管子、笛) • 法器:也叫呗器,法事中的器物 (钟、磬、 石板、木板、木鱼、砧zhen槌。 法器,最 初名叫犍jian椎,意特点 (6) 佛教绘画中的佛教音乐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的影 响
一、丝绸之路概念的来源、含义 • 1.西域的概念? • 2.“胡” 的概念? 二、古代西域的居民成分 三、中原与西部最早接触的音乐史料,它们 是传说还是事实?
四、汉代与西域诸国交流的文化背景评述 (一)西汉时,西域诸国中较强大的民族 (二)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四)西域音乐的传播
五、印度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 (1)印度佛教起源的一些背景材料 • a. 什么是佛教?佛是什么? • b.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 (2)传入中国的记载 • (3) 印度佛教的传播及影响
(4)佛教音乐在中原的表现形式
• a) 声乐 (三种形式) • 直讽:简单旋律,有规律的节奏,讽咏经文或咒语。 • 吟咏:朗诵音调的规律音韵化,但未形成完整歌腔的表现 特点 • 梵呗bei:为了便于记忆佛陀说教的教义,形成的一种唱 咏方法。早期以呗赞和转读为主。前者是用于佛经偈ji颂 部分唱颂,后者是佛经散文部分的咏颂。依唱词的文学形 式来划分类别,可分为赞、偈、咒、文四大类。 • 赞:长短句结构; • 偈:以四句而成的五言、六言、七言; • 咒:也叫咒语、真言。梵文叫“陀罗尼”(dharani),依 梵文音译念颂。 • 文:唱词由经文和白话文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