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乐府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唐代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西域音乐的传入与影响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西域音乐的传入西域音乐主要指的是来自中亚、西亚以及印度等地的音乐文化。
在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音乐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音乐的传入途径主要包括商旅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宗教传播等。
三、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影响(一)音乐风格的融合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的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西域音乐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特点,与中原音乐的柔和、细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的融合,使得唐代乐府诗在音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
(二)音乐题材的拓展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更多的音乐题材。
例如,西域的音乐舞蹈、民族风情等元素被引入乐府诗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
同时,西域音乐的宗教色彩也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
(三)音乐与诗歌的互动在西域音乐的影响下,唐代乐府诗在音乐与诗歌的互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歌的韵律、节奏与音乐相互呼应,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唐代乐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唐代乐府诗中的西域音乐元素(一)乐器运用唐代乐府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西域乐器,如琵琶、羯鼓、箜篌等。
这些乐器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音乐表现力,使得诗歌更加具有异域风情。
(二)音乐术语的运用在唐代乐府诗中,出现了许多与西域音乐相关的术语,如“胡琴”、“羌笛”等。
这些术语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西域音乐的特色。
五、结论通过对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在音乐风格、题材以及与诗歌的互动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乐府诗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唐代诗歌中的西域歌舞艺术浅析
唐代诗歌中的西域歌舞艺术浅析关于《唐代诗歌中的西域歌舞艺术浅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近体诗的发展,为西域乐舞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西域歌舞艺术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唐代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文化措施,促使文学与艺术全面发展与繁荣。
统一的唐朝有利于西域与中原的交流。
西域歌舞传播流行,促成了唐十部乐①的形成,西域乐舞、乐器、乐师遍布朝野,备受唐人的喜爱,这不仅给唐文学注入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唐代艺术和民间娱乐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关西域乐舞的内容成为许多文人创作的重要素材,诗词歌舞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拟从文学角度考察西域乐舞,试图揭示唐文学发展繁荣的外部原因以及诗乐舞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阐发西域文化的魅力。
一、唐代诗歌中的西域乐舞分析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今胡部者为‘燕乐’。
”雅乐是专门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庙堂乐章,结构与旋律较少变化。
相比较而言,清乐较雅乐活泼新鲜,但情调较为单一。
此时雅乐日益衰退,清乐也丧失原有地位。
燕乐广泛吸收了西域乐曲和中原乐曲融合而成,以其丰富多彩,情调丰富,旋律节奏灵活多变的特点成为乐坛主流。
《全唐诗》记载:“唐武德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乐。
太宗增高昌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
其着令者十部: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
”在唐十部乐中有五部是西域音乐,即龟兹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昌乐,可见西域乐在当时已经占了重要的地位。
在舞蹈方面,王克芬说:“被誉为唐代‘三大乐舞’的胡旋舞、胡腾舞与柘枝舞都来自西域。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西域音乐文化自古即独具特色,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汉初驰名文化的大宛国(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便是一片音乐之地。
《汉书》记载:大宛音乐盛行,五官、十五官乐咸以为常,合奏成百上千人的规模,并有许多外国音乐家到大宛一带来学习西域音乐文化。
这也使得中原音乐家开始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创作了不少西域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唐代,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
唐代是中原音乐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许多名曲如《长恨歌》、《高山流水》等都被创作出来。
与此同时,西域音乐文化也在唐朝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
安史之乱后,许多西域居民来到了中原地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音乐和舞蹈,其中包括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音乐”,这种音乐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在唐朝统治时期,《乐府诗集》的编纂使得西域音乐文化更好地融入了中原音乐文化流派。
在宋代,中原音乐文化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也是因为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
宋代民间音乐以清新、自然、流畅、雅致为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
在宋代地位最高的音乐家苏轼就曾写过一篇论文——《赤壁赋序》,其中讲述了西域音乐的美妙之处。
除了音乐的影响之外,包括西域其他文化领域的影响也同样显著。
自汉代以来,西域文化区就一直是物资、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也是古代中、西、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西域音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这也使得西域的音乐风格极具特色,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历史脉络看,中原和西域音乐文化之间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西域文化的特点与中原文化的优势相互融合,使得中原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西域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善与完善。
在今天,西域音乐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并且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试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乐府诗史的影响
试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乐府诗史的影响论文摘要:文章描述汉唐之间民族音乐进入宫廷乐府的途径、形态、演变的情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并论述民族音乐在乐类的产生、曲调的演变、歌辞内容和体式诸方面对乐府诗史的影响,以此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乐府艺术、乐府诗史的密切关系。
论文关键词:乐府;民族音乐;影响;乐类;曲调;曲辞乐府诗是盛行于汉唐间的音乐文学形式,它与之所依附的音乐、舞蹈共同形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态,音乐是乐府艺术的核心要素。
乐府音乐的发展、变迁直接影响着乐府诗史的轨迹。
考察乐府音乐史,我们会发现它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关系密切。
本文以宋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为主要文献,借助相关史料,论述汉唐问民族音乐进入宫廷乐府的途径、形态、演变以及民族音乐影响乐府诗史面貌形成的多方面表现。
早在先秦,民族音乐就已进入中原。
《周礼》记载周王朝专门设有“辊糕氏”负责掌管“四夷之乐”。
又据《礼记·明堂位》,鲁网祭祀周公所用音乐中包括东夷之乐《昧》和南蛮之乐《任》。
此时的民族音乐主要是作为周王朝或诸侯罔祭祀乐的一部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汉初以来,民族音乐舞蹈逐渐活跃于宫廷中。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刘邦初为汉王,为平定三秦,发动居住在阆中(按:故城在今四川阆中县西)渝水边的夷人参战,夷人不仅英勇善战,而且“俗喜歌舞”,刘邦多次观看,赞美日:“武王伐纣之歌。
”命令宫中乐人学习,因夷人所居之地渝水而称之为《巴渝舞》,这支舞曲被看做是“古兵法舞乐”。
在汉代宫廷中音乐地位较高,后来汉哀帝因不喜俗乐而裁撤乐府时,依然保留了“巴渝鼓员三十六人”。
据《晋书·乐志》,汉时这一舞曲共有四篇歌辞,汉高帝作,文辞古奥,汉以后无人能解,歌辞不存。
曹魏初期,王粲改做新辞完成后尝试合乐,并参考了巴渝帅李管、种玉的意见。
王粲的四篇歌辞有“述魏德”的内容,颇有庙堂之音的味道,但主要还是用在朝廷举行的宴会上,所谓“武力既定,庶士咸绥。
西域乐舞的异质文化特征与盛唐诗歌
西域 乐舞 的异 质文化 特征 与盛唐诗歌
成松柳 刘 康
摘 要:唐代诗歌 与音乐的关 系非常密切 , 来 自西域的乐舞 , 更是 以其独特的文化 气质影响 了盛唐的诗歌创作。西域 乐舞情 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 与盛唐诗人 崇尚 自然、 直 抒胸 臆 的审 美风 尚有 着天然 的联 系。 西域 乐舞 的 大气磅 礴 , 与 盛唐 诗歌 的 英雄 色彩也 很
所唱往往为诗篇 , 宾主即席 吟诗 , 可能即付她们 歌唱, 被之管弦。歌妓唱歌 , 犹如今 日大众传播
之 电台 、 电视 台 , 以 此 播 之 四方 , 这 样 诗 人 易 出
名, 人亦群趋为诗。 ” ② 功成制乐 , 唐代统治者实
现大 一统 后 , 音 乐 的 繁 荣 便 要 求 拥 有 充 足 数 量
可以人乐 的歌辞 、 诗歌, 尤其是绝 句, 就成 为了 最好 的形 式。诗歌入乐后又便 于传颂 , 诗人们
调》 词三章 。 ” 上有甚者 , 下必好焉。统治者的喜好 , 使得
作者简介 :成松柳 ( 1 9 5 6 一) , 男, 湖南新化人 , 长 沙理工 大学文法 学院教授 , 长沙, 4 1 0 0 1 4 ; 刘 康( 1 9 8 7 一) , 男, 江苏连 云港人 , 长 沙理工 大学文法学院古代 文学专业研 究生, 长沙 , 4 1 0 0 1 4 。
8 8
西域乐舞 的异质文化特征与盛唐诗歌
音 乐与 诗歌 的关 系更 为 密切 。以至 于 时 人把 所
器工 衣於 是大 备 。唐 武 德初 , 因 隋 旧制 , 用 九部
做歌辞能歌作为对朋友诗歌 的最高评价。唐代
宗在《 答王缙进 ( 王维集 ) 表诏》 中说 : “ 诵于人 口, 久郁文房 , 歌以国风 , 宜登乐府” ④ , 充分肯定 了王维诗歌 的音乐功能。因此 , 诗人们也都 以 自己的作 品能被合乐传唱为荣 , 著名诗人 的作 品也往往被教 坊 、 梨 园弟子 和民间歌手争相求
西域文化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西域文化 海滨 华东师范大学 2007-10-01 博士 17 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 罗希 西北大学 2012-06-30 博 士
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以乐舞、百戏、书法、绘画、雕塑 为中心进行考察 赵喜惠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6-01 博士
唐代乐舞初探 黄玫瑰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9-01 硕士
交汇与融合—龟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马明 浙江 大学 2014-05-30 硕士
唐代民族文化与唐诗的繁荣 孙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5-01 硕士 唐代舞蹈诗研究 杨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3-15 博士 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孟芳芳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5-20 硕士
西域文化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以龟兹乐舞为例
研究意义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各种文明碰撞融合,东西文明 交流荟萃。在隋唐之际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完备系统的西 域乐舞。有唐一代,西域乐舞以其优美欢悦、技艺超凡而流行朝 野并广泛深入民间,它不仅为文人学士欣赏爱好,而且以多姿多彩、 新奇绚丽成为诗人的创作素材和描述对象,在唐诗中描述观歌舞、 奏胡乐、闻羌笛、弹琵琶、弄箜簧、吹芦管的西域乐舞诗作比 比皆是,难以胜数,但关于西域乐舞题材的诗篇却未引起研究者的 高度重视。中国唐诗分类鉴赏集成和文学史专著按题材将全唐 诗分为55部,227门,1175类,虽在边塞诗类中涉及到西域乐舞诗, 但仅限于边塞风情、战争苦难、征夫哀怨等,而未将西域乐舞诗 列为专类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西域乐舞的繁荣原 因及其创作研究和梳理,达到对唐诗文学审美价值拓展的目的,以 丰富唐诗的题材内涵与研究视野。
主要内容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唐代西域乐舞诗进行论述: 一、唐代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西域乐舞对唐代诗词创作的 影响; 二、唐代西域乐舞诗文化互动的个案研究; 三、唐代西域乐舞诗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乐曲、乐器、乐人 及舞者的生动描绘; 四、唐代诗歌对西域三大乐舞 (胡旋舞、胡腾舞与柘技舞 ) 的歌咏评述及审美文化价值。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乐府诗的创作堪称举世瞩目。
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吸纳了西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其独具异国情调。
本文旨在探讨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二、西域音乐与唐代乐府诗的交融西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为唐代乐府诗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创作灵感。
在唐代,乐府诗的创作与西域音乐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融合,使得唐代乐府诗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呈现出异域风情。
三、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特点1. 音乐元素的融合:西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唐代乐府诗带来了新的音乐元素,使得乐府诗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2. 情感表达的丰富: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使得乐府诗在表达情感上更加丰富多样。
3. 文化内涵的拓展: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在文化内涵上得到了拓展,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四、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作品分析以几首典型的唐代乐府诗为例,分析西域音乐对其的影响。
如《凉州词》、《龟兹曲》等作品,通过分析其音乐元素、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西域音乐对其的具体影响。
五、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深远影响西域音乐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唐代乐府诗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还拓展了其文化内涵。
这种影响使得唐代乐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音乐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同时,西域音乐的传入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六、结论通过对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呈现出异域风情。
这种融合使得唐代乐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音乐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同时,西域音乐的传入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西域乐舞对唐代乐舞的影响考析
在《 唐代宫廷乐人考略》 ( 《 中国韵文学刊} } 2 0 0 4
年第 3期 ) 一 文 中对 太 常乐 人 、 教坊乐人、 梨 园 乐人 和宫 中其 他 乐 人 进 行 了认 真 考 证 , 认 为 唐 宫廷 的西 域乐 人约有 2 4人 。 本文 在汲 取 前 人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充 分
以西 的所有 地域 , 除包 含 狭 义 的西 域 外 , 还 包 括
纪5 0年代 , 在乐 器交 流方 面, 日本学 者林谦 三
才取 得 了 突 破 性 的 成 就 。他 在 《 东亚乐器 考》
( 音乐 出版 社 , 1 9 6 2年 ) 一 书中, 利 用 丰 富 的 文
献资料 和考古 资料 考 察 了东 亚 乐 器 的起 源 及其 在东 亚 间 的 环 流 , 其 中就 论 述 了西 域 乐 器 在 中
向达 在 《 唐代 长安 与西 域 文 明》 ( 三联 书 店 , 1 9 5 7
年, 日本学者岸边成雄在《 论西域艺术家及其对
古 代文 化史 的贡 献 》 ( 《 一书 中 , 才 对《 胡旋 舞》 、 《 胡腾 舞》 、 《 柘 枝 舞》 等西 域 乐 舞 进 行 了缜 密 、 细致 、 深 入 的 考 证 和分析 。但该 书重在论述乐舞 的交流 , 而没有 详细论述乐器、 乐人等方面的交流。直到 2 O世
报》 1 9 8 7 年第 2期) 一文中才首次对魏晋南北朝 搜 时期 进 人 中原 的西 域 艺 术 家进 行 了 系 统 、 全
面 的论 述 , 他 认 为 当 时 进 入 中原 的 西 域 乐 人 大 约有 4 0多人 , 并 对 他 们 进 行 了 分期 研 究 。2 0 0 4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深受各种音乐风格的影响,尤其是西域音乐的传入与融合,对乐府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西域音乐在唐代乐府诗中的影响和体现,探究其如何塑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多元与丰富。
二、西域音乐的传入西域音乐的传入,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的开放和贸易往来。
唐代国力强盛,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西域音乐的传入,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灵感。
三、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的影响(一)音乐风格的融合西域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元素,与中原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在唐代乐府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乐府诗在音乐性上更加丰富多样。
(二)诗歌内容的拓展西域音乐的传入,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
诗人通过借鉴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将边塞风光、异域风情等元素融入诗歌,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诗歌形式的创新西域音乐的传入,对唐代乐府诗的形式产生了影响。
诗人借鉴西域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如长篇叙事诗、歌行体等,使得唐代乐府诗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
四、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特点(一)音乐性增强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的音乐性得到增强。
诗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元素与音乐紧密结合,形成了诗乐相融的艺术风格。
(二)情感表达丰富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唐代乐府诗提供了新的情感表达途径。
诗人通过借鉴西域音乐的情感表达,将个人情感、家国情怀等元素融入诗歌,使得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三)文化多元性凸显西域音乐的传入,使得唐代乐府诗具有了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使得唐代乐府诗在文化内涵上更加丰富多样。
五、结论西域音乐的传入与融合,对唐代乐府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音乐风格的融合、诗歌内容的拓展、诗歌形式的创新等方面。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西域音乐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一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与往来。
这种交流不仅在艺术、文学、哲学等众多方面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在音乐文化领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
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
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扩大和增多,西域地区的音乐、器乐等文化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的音乐文化又一次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称为安西都护府,是中原地区与中亚地区之间最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这种交流促进了西域地区和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唐朝的太乐始创于高宗时期,其中包含了大量西域民歌、乐曲和器乐的成分。
在唐朝时期,西域地区的音乐家们活跃在中原地区的乐坛,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音乐乐器和音乐理论。
在此期间,中原地区的宫廷音乐以丝和竹为主要音源,而西域音乐则以弦、吹、打为主要音源。
西域地区的唐古特、奚仲、大呼罗珊等各种乐器逐渐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
在元代时期,西域大臣后仲宣在《康熙大典》中提到,西域音乐有“弦以解弧,奏以大笛,有独活、丝弦、塞弦等器”。
可见,元代时期,西域音乐在乐器方面极其繁盛。
元代军人耶律楚材亦有言:“自吐蕃、回疆以来,传入琵琶、板胡、箫管等器,加之胡人以椽儿导组,奏有鼓、笛、琵琶、歌儿等曲,因有河西、河东乃至中原乐艺推广。
”综上所述,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长时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原地区吸收了西域音乐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许多兼具东西方音乐特点的佳作。
同时,西域音乐也吸收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音乐文化。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中华文化的许多角落中看到西域音乐文化的踪迹,这也延续了数千年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唐代西域音乐和乐器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以唐燕乐为例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广阔、民族和睦,为社会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封建帝国都城的长安,当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
音乐艺术得到迅猛发展,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华夏正声的雅乐逐渐走向衰落,宫廷燕乐迎来了鼎盛时期。
西域”一词出自《汉书》。
西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细亚等地区。
燕乐,亦称宴乐。
最早出于《周礼》,指天子诸侯们与宾客宴饮时演奏的音乐,有别于庙堂之上祭祀等活动所用的雅乐。
一、唐燕乐主要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唐燕乐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体现在三大乐、十部伎、坐立部伎、法曲和清乐等方面。
三大乐指《秦王破阵乐》《上元乐》《庆善乐》这三部大型乐舞。
《秦王破阵乐》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改编加工,歌颂了秦王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
最初在君臣宴会时表演,后逐渐改为宗庙祭祀专用,有时还在其他国家被演奏,展现唐朝的强盛和与周邻的友好。
《庆善乐》是唐太宗与群臣在武功举行宴会时命乐师所作,主题是对李世民文治的歌颂,后来也被放在宗庙祭祀时使用。
唐代在对隋燕乐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加工,列为十部伎,包括燕乐、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
坐部伎在堂上表演,立部伎则是在堂下表演。
表演的曲目是自北周到唐玄宗时期14个影响力最大的乐舞,从而使唐代以前的燕乐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法曲是唐朝燕乐中流传范围最广、传承最久的乐舞,主要在宫廷宴会上表演。
唐玄宗酷爱法曲,命梨园弟子学习,称为“法部”。
清乐即清商乐,从汉代一直被使用,至武则天时再次受到青睐。
清商乐和法曲均吸收了雅乐的一些特点。
燕乐最早产生于西周,是有别于雅乐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唐代社会开放、文风浪漫,音乐艺术受到社会各阶层喜爱,这为燕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受统治者的抬爱,燕乐被广泛使用在宫廷宴会之上。
为了歌颂帝王功勋,音乐创作打破燕乐和雅乐的严格界限,燕乐中融入大量雅乐的内容,从而使燕乐逐渐走上高堂,被宗庙祭祀所用。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与交往。
作为丝
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西域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音乐文化也不
例外。
西域音乐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原音乐的曲调和乐器种类。
古代中原地区的音乐以雅乐
和民乐为主,曲调较为简单,乐器也比较有限。
而西域音乐引入了一系列的新曲调和乐器,使中原地区的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乐府诗集》中就有很多受西域音乐影响的作品,如《西凉乐府》中的《骊山行》、《陇头行》等。
西域的民间音乐也对中原地区的民
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多样化和具有西域特色。
西域音乐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原音乐的演奏技艺和表演形式的发展。
西域音乐以其独
特的曲调、节奏和表演方式而闻名,其中包括弦乐、打击乐和管乐等多种演奏方式。
这种
演奏技艺不仅给中原地区的音乐家提供了新的艺术启发,也丰富了中原音乐的表演形式和
技巧。
在盛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对于当时的音乐家和乐器制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
得中原地区的音乐表演水平大幅提升。
西域音乐文化也对中原音乐的创作和演绎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丝绸之路的交通
畅通中,西域与中原地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交流不仅
促进了中原音乐创作方式的创新,也使得西域音乐文化融入了中原音乐的创作中。
在唐代,西域音乐的一些特点比如非西洋音符、非等音律等,都在中原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范文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国乐府诗自汉代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而到了唐代,乐府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与当时的文化繁荣和民族交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西域音乐的传入和影响,对唐代乐府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探讨其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二、西域音乐与唐代乐府诗的交融1. 西域音乐的传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和繁荣的时期之一,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西域音乐在此时传入中原,为乐府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音乐元素和灵感。
这些西域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与中原音乐相互交融,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多样性。
2. 西域音乐与乐府诗的结合在西域音乐的影响下,唐代乐府诗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诗人们将西域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韵等元素融入乐府诗中,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表现力。
同时,西域音乐的传入也促进了乐府诗的创新发展,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三、唐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1. 丰富的题材内容唐代乐府诗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自然风光、人情世态等方面。
其中,西域音乐的传入为乐府诗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优美的音乐性唐代乐府诗具有优美的音乐性,这与西域音乐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人们将音乐元素融入诗歌,使诗歌在音韵、节奏、旋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乐府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为豪放、婉约、清新等多种风格。
这些风格的形成与西域音乐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乐府诗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多样化。
四、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的文化价值1.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西域音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使乐府诗在创作上更加开放和多元。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乐府诗的内涵,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
2.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唐代乐府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脉络看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吸收了多种文化的熏染与影响。
而西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历史脉络分析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探讨其中的渊源与内涵。
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自古以来,西域地区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条古代贸易通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
在丝绸之路的交往中,西域音乐文化就与中原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尤其随着汉唐文化的向西传播,西域音乐文化逐渐融入中原音乐文化之中,成为了中原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其丰富多彩的旋律和节奏感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许多西域音乐的元素被带入中原,丰富了中原音乐的内涵。
在唐代时期,很多西域的乐器、曲调和演奏方式被引入中原地区,并且融入了当时的音乐活动中,极大地扩展了中原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且,西域音乐的宗教性特点也对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音乐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更是对中原音乐传统的一种重大影响。
在西域音乐文化对中原音乐文化影响的中原音乐文化也对西域音乐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变革。
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对西域音乐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乐府”音乐流派的兴起,不仅影响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深远地影响了西域音乐文化。
《乐府诗集》中的许多音乐作品流传到了西域,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促使了西域音乐文化在中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变革。
这种相互影响与渗透,使得两大音乐文化之间形成了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也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
西域音乐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更多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多样的音乐表达形式。
西域音乐对唐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名作欣赏 / 师生论道 >师生论道推 荐 语在文学的发展中社会文化尤为重要,文学总是在社会变革中得以焕发生机。
《西域音乐对唐诗创作产生的影响》一文聚焦于唐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学与艺术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盛世,当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时,西域音乐又给唐朝文学注入新的内容。
文中深刻阐释了文学与音乐艺术如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取得很高的成就,还多角度地展示了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西域器乐的象征意义。
《郁达夫小说人物形象中的冲突与融合》一文,虽然是对现代文学的探究,但依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郁达夫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学的关系上,探究郁达夫与儒释道、与中国传统名士、与浪漫主义的关系,等等,也将郁达夫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现象或是文化现象放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考察,揭示其本人及其作品人物形象的矛盾冲突。
可以说,在传统的文学研究背景下,对于作者,两位青年学子而言,他们的视角是新颖独特的。
张云云西域音乐对唐诗创作产生的影响⊙牛晨光[武警黑龙江总队执勤支队, 哈尔滨 150000]⊙张云云[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合肥 230031]摘 要:文学与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甚至更早的远古歌谣。
而在唐代,文学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西域音乐对唐诗的创作题材、写作风格和审美趣味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 西域 音乐唐代西域音乐的盛行情况在史籍中多有描述,《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a,由此可见西域音乐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
不断流入中原的西域音乐给唐朝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中闪耀着光芒。
诗人接触到这种新奇的音乐形式并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们通过唐诗描写西域音乐动人的旋律,记录乐人高超的演奏技艺,将音乐与文学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既有西域乐舞诗的大量涌现,也有意象运用和氛围塑造等方面的体现,更有因在唐代民间的流行而促成。
西域音乐对于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影响
西域音乐对于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何汝贵【摘要】摘要:在隋唐音乐发展中,众多民族以及地区的音乐文化在该时期各放异彩,并促使它们交流融汇,此时西域音乐进入隋唐宫廷舞台,形成全民皆好的繁盛局面,独具特色的隋唐音乐风貌。
以下本篇浅析西域音乐对于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影响。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年(卷),期】2015(000)027【总页数】2【关键词】西域音乐隋唐音乐影响【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lantai-world_thesis/020********.html隋唐时期的音乐发展中,西域音乐文化的融入,影响隋唐音乐发展,在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以及乐舞等方面,促进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进步。
隋唐时期的音乐发展,使得西域音乐在隋唐时期得以流传,不仅丰富隋唐及后世的音乐,而且对隋唐文学中的词、曲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对此作出具体介绍,分析西域音乐对我国隋唐时期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隋唐时期音乐文化隋唐时期,我国音乐发展处于较快进步阶段,主要是西域音乐的融合,不断激发隋唐音乐发展思维,学习西域音乐文化,对于其音乐、乐律、舞蹈以及节奏加以改革应用,使之成为自己的音乐,造就了隋唐时期音乐发展的多样化[1]41。
隋唐时期音乐发展中,出现了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并且唐代歌舞中,说唱音乐出现了“变文”、“说话”等形式。
隋唐时期,民歌在句式方面,五、七言各四句的形式达到鼎盛,长短句的体裁开始形成;曲子可用于填词经专业乐工加工的民歌。
如隋唐时期音乐文化中,参军戏就是唐代的一种以讽刺歌舞戏,表演为两人,一装痴呆,一弄机智,形成对比,极富戏剧性与观赏性。
并且在隋唐时期,西域佛教音乐也融入我国音乐发展之中,成为隋唐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闪光点,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也是对西域音乐文化的创新展现。
二、隋唐时期的西域音乐事件1.龟兹乐。
据悉,龟兹乐有“歌曲”、“解曲”、“舞曲”等形式,即声乐、器乐、舞乐三种类型,根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在隋朝初年,中原流行三种龟兹乐,即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
先唐西域音乐东渐与歌诗之演变
先唐西域音乐东渐与歌诗之演变先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其中西域音乐东渐和歌诗的演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西域音乐和歌诗通过交流融合,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革。
西域音乐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在先唐时期才真正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深远影响。
先唐时期,大唐帝国疆域辽阔,从西域各国到唐朝都有频繁的交通往来。
这种交往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和政治上的交流,也包括了音乐和文化方面的交流。
西域音乐家进入中国学习和工作,将西域音乐的特点和技法带入中国。
这些音乐家将独特的西域音乐元素融入中国古乐的体系中,创作出了许多新的音乐作品。
西域音乐的东渐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对中国音乐的音阶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域音乐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的音阶,这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的音阶体系使中国音乐在旋律构建和音韵表达方面有了新的可能性。
其次,西域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形式也对中国音乐产生了影响。
西域音乐采用的是自由节奏和抖音式的节拍形式,这些都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节奏表达方式。
最后,西域音乐的乐器演奏技巧也对中国音乐乐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西域音乐家带来了许多新式乐器和演奏技巧,使中国的乐器演奏技术得以进一步提升。
与西域音乐东渐相伴而行的是歌诗的演变。
歌诗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音乐形式,它以歌唱和诗词表达为主要特点。
在先唐时期,随着西域音乐的东渐,歌诗的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先秦时期,歌诗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宗教、祭祀和神话传说展开,形式上以古体诗为主。
但在先唐时期,歌诗开始更加注重人间生活和情感表达,内容逐渐丰富多样。
而且,由于西域音乐的影响,一些新的音乐元素也被引入到歌诗中。
歌诗的演唱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是简单的朗诵,而是开始注重声音的表现和音乐的演唱技巧。
总的来说,先唐西域音乐东渐和歌诗的演变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音乐的东渐带来了新的音阶体系、节奏形式和乐器演奏技巧,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达方式。
唐诗中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Study on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ang Poetry
作者: 李嘉宝[1];韩璐[2]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032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
页码: 152-15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魏晋南北朝;西域乐器;胡旋舞;形象思维
摘要:唐诗中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魏晋南北朝期间西域民族的民族特征,也有利于我们从历史维度的视角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
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这种文化也表征于唐诗中,集中彰显了唐诗中的西域乐器文化以及西域舞蹈文化。
西域文化对于唐朝诗人创作热情的激发以及对于其形象思维的唤醒具有重要意义,其
诗歌意象与文化历史载体记录不仅彰显了西域特质,也凸显民族融合的恢弘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研究
有唐一代,西域音乐如潮水般涌入中原,对唐代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考察西域音乐影响下的唐代乐府诗歌。
西域音乐对唐代乐府诗歌的影响,首先是在唐代乐府中形成众多乐府曲调。
这部分曲调大多可以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得以探寻,还有一部分分别记录在其他文献资料中。
诸多曲调所配曲辞也可在郭氏《乐府诗集》中见到,但仍然有误收或漏收之处。
文章第一章以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源自西域音乐的乐府曲调。
对其来源进行考察和辨正,之后对曲调所配曲辞再作进一步的订补。
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过程中保留传入之时本来面貌的较少,大部分曲调被中原文化吸收、消化,从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到唐代社会当中,大量源自西域音乐的乐府曲调的传来,众多曲调被改造,对曲辞创作提出要求,曲辞应西域音乐的流传与改造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
西域音乐曲调在唐代流传的过程中,所配曲辞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表现在与曲调本事和源出保持一致,但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则伴随曲调实际表演情境,曲辞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拓展。
在诗歌艺术方面,表现在西域音乐对这些乐府诗歌审美境界的影响,以及西域音乐的特点对这些乐府诗歌艺术风格的影响。
总之,西域音乐在唐代的繁盛,正是唐代乐府诗歌繁荣的深刻文化根柢所在。
从西域音乐的角度去研究唐代乐府,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对唐代乐府诗歌的一次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