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2~4题。

2.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4.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5.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6.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 d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7~8题。

7.20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8.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①B.Ⅱ——③ C.Ⅲ——⑤ D.⑥——I“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11.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可以判断 M 主要为下渗形成的地下水。

2.【答案】A【解析】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量。

3.【答案】D【解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选 D。

4.【答案】B【解析】“天河工程”是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对应图中的②③,选 B。

5.【答案】A【解析】“蓝水”和“绿水”均来自于降水。

“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故“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

“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不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也存在显著的差别。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属于“蓝水”。

6.【答案】C【解析】“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没有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海上内循环与陆地各水体关系不大。

“绿水”进入大气后,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CO 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进2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受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绿水”数量也发生变化。

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少涝区,而多涝区则分布在江汉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充分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明显的关系。

8.【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华北平原干旱频次高,是我国旱灾多发区。

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因受季风影响,旱涝现象非常普遍,因而也是我国的旱灾多发区。

9.【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A 错;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 错;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因此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C 正确;由南向北,等温线分布疏密不均,因此由南向北递减变化不均匀,D 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质量评估〔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B.呈带状2.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答复3、4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及土壤C.水源及土壤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局部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C.山麓冲积扇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答复5、6题。

5.西南地区交通建立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质地形极为复杂D.资源贫乏,位置偏僻6.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2021·绍兴高一检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答复7、8题。

7.以下现象中,及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增加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以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10.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以下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2021·台州高一检测)电影?海底总发动?中活泼得意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水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能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②水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③水能发电成本较高④用水能发电不会带来任何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3.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4.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C.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D.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6.干热岩发电A.季节性强 B.技术要求低 C.大气污染严重 D.有利于改善环境7.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减弱的主要是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9.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温和湿润 C.温和干燥 D.高温多雨10.在全球风带中,盛行东南风的地带大致位于()A.南纬0°至30°之间与南纬60°至90°之间B.南纬30°至60°之间与北纬60°至90°之间C.北纬30°至60°之间与南纬0°至30°之间D.南北纬30°至60°之间11.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少,人均不多B.年际变化小C.春夏多,秋冬少D.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分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D.三角洲2.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

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

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

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C.人工开挖排水渠D.水量变化较大(2)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生物多样性增加B.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大C.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D.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水量增加3.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的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到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

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城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

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

据此回答下题。

(1)导致原有海岸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海水堆积D.风力堆积(2)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使得海岸( )A.抵御台风能力增强B.陆地面积减少C.原有海岸沙丘蚀退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4.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省景泰县黄河左岸凹岸处,由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砾岩和砂岩组成,峰丛峰林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恢宏壮观。

2021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中国经营西域史》(曾向吾著)记载:“青格达湖地方(南依天山,北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地势平淤,有泉水数出,自地中涌出。

若开渠道汇成一渠,即可灌溉田亩。

唯地处卑湿,宜稻不宜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河流众多B.生长期短C.无霜期长D.地势低平2.若该地开渠灌溉田亩,最适宜开挖()A.地上明渠B.高架水渠C.地下暗渠D.蓄水库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伊犁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该河流海拔531~6038 m。

据统计,伊犁河每年汛期内洪峰和洪量相对平稳,但偶见小范围洪水发生。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的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的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无关B.湖泊的水位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C.20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下降D.19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上升4.有关伊犁河洪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5 000 m以上是洪水多发地带B.洪水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C.大气降水可能是洪水的最主要水源D.河流落差大是洪水形成的主要诱因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②是雨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6.此河最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北地区7.我国河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主要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9.图中河流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优势是()A.市场广阔B.科技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水电充足且廉价10.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吸烟滞尘,降低噪声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错仁德加和错达日玛是青海省西南部的两个高原湖泊,都位于同一个板块上。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测试题(中图版)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2分/题)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乡村B.自然风景区C.城市D.海洋2.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A.沿海B.第一阶梯C.第二阶梯D.第三阶梯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4.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材料: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

回答9——10题。

6.“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 高原、山地B. 盆地、平原C.谷地、平原D. 高原、谷地7.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位于赤道地区,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 冬季寒冷B. 受寒流影响C. 降水多D. 夜晚寒冷8.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A .人口、资源 B.工农业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 D.科学技术9.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10.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高原——崎岖不平B.云贵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地形平坦D.东北平原——黑土广布11.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D5.【答案】A【解析】比较图中四条曲线,④曲线的径流量低于平均洪水位,表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③曲线径流量相对平缓,且洪峰最晚到达,说明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表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的洪峰最早到达,表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

6.【答案】B【解析】城市化的过程会影响绿地面积,再加上排水系统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

7.【答案】A【解析】a、d 处是汇水区,b、c 处是山坡,所以a、d 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a 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 a 处最容易发生洪水或泥石流灾害。

8.【答案】C【解析】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逃离的方向应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呈大体垂直的斜上方。

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或西北方向。

9.【答案】C【解析】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A 错;遥感只能观测,运用GIS 技术才能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 错;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C 对;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D 错。

10.【答案】C【解析】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A 错,C 对。

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

11.【答案】C【解析】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

12.【答案】B【解析】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13.【答案】D【解析】当洪水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

14.【答案】C【解析】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只有发求救信号才是可行办法。

15.【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来对地物进行监测,因而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均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完整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

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A.公元后1000年 B。

公元后1600年C。

公元后1800年 D.公元后1900年2。

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A。

总体呈下降趋势B。

总体呈上升趋势C。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D.波动不一定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B。

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C。

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D。

冰川向高纬度缩小1~3。

解析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

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

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答案 1.B 2.C 3.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

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A。

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

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B。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

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6。

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C。

气候 D.河流4~6。

解析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图1,完成第1~3题。

图1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A.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平原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3.下列关于该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壳运动形成B.地势低平C.堆积物有砾石和泥沙D.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图2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第4~6题。

图24.导致②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下陷B.流水侵蚀C.流水搬运D.流水沉积5.河道裁弯取直并进行渠化治理,对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航运距离B.增加河流生物多样性C.增加洪水灾害D.减少河道淤积6.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图3为沙丘横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图37.关于沙丘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8.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迎风坡坡度越陡B.缓坡砂粒小于陡坡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陡,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婉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学练考高一地理湘教必修1练习册:4单元测评四B

学练考高一地理湘教必修1练习册:4单元测评四B

单元测评(四)B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以团状聚落为主B.北方多尖顶房,住宅有院落C.北方多大型聚落,聚居的人口较多D.西部地区没有固定型聚落读重庆市地域形态图,完成2~3题。

图CB4-12.重庆市的地域形态属于()A.集中式B.组团式C.条带式D.放射式3.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不平B.气候温暖湿润C.工业集中分布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西藏地区首先发展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直到20世纪末才修建青藏铁路的原因是()A.西藏人口少,不需要运量大的铁路B.公路比铁路造价低,建造难度小C.公路比铁路灵活,可以“从门到门”D.公路比铁路运量大,效率高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图CB4-25.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6.该自然资源是()A.天然气B.石油C.冰川D.煤炭7.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大气臭氧层变薄C.人们的需求量增大D.火山、地震频繁发生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CB4-38.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9.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筐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回答3~4题。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省份平均潮差(m)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浙江 3.7 1 146山东 1.5165江苏 1.2101河北0.65 2.63.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4.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C.太阳辐射强,潮汐能丰富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下图为某地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雨水收集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大气降水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地下径流6.该地雨水利用,可以()A.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B.缓解城市内涝C.增加下渗污染地下水D.控制降水总量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

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图示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降雨量B.蒸发量C.地表性质D.外排量8.对城市补水入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A.雨水罐B.蓄水池C.渗透砖D.下凹绿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高中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示意)。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四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危害。

知识梳理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①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②、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地区和气候较优越的沿海地区。

(3)水与城市在具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的③、河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以及水运起讫点和湖岸地区。

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④和开采水平。

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2。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⑤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对线网⑥度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特点:⑦相互交替。

2。

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受气候的制约,因此古代兴衰和经济的文明与⑧变迁有关。

3。

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工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有害影响,但总体上弊大于利;影响人类健康;导致⑨上升,导致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会被打破。

三、寒潮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我国的寒潮发生在⑩季节.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寒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大风造成海上翻船等事故。

《第4单元 陆地环境》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4单元 陆地环境》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4单元陆地环境》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因素中,对海陆分布和地势因素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下列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陈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B、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一年中降水分干湿两季。

3、地形丘陵地区的特点是?A.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B. 地势崎岖,土地贫瘠C. 地势平缓,河流纵横D. 地势陡峭,森林茂密4、世界的主要地形区中有哪些是通过地壳运动抬升形成的?A. 低地、平原和高山B. 高原和山地C. 平原和盆地D. 盆地和洼地5、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B. 东高西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 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 东西高,南北低,地形以盆地、丘陵为主6、下列关于我国陆地环境的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气候复杂多样,自然带分布明显B. 地形复杂多样,水资源丰富C.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平衡良好D. 人文景观丰富,文化遗产众多7、下列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之一?A、沙丘B、戈壁C、瀑布D、冲积扇8、赤道附近大部分区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9、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壳运动只产生于板块的边界地带B.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C. 地壳运动与地震发生无关D.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作用与地表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岩石圈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板块B. 地球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 地壳运动主要由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造成D. 地球内部热流促使板块运动11、在下列哪种地貌类型中,流水侵蚀作用最为显著?A. 高山峡谷B. 沙丘C. 黄土塬D. 丹霞地貌12、下列哪项不属于陆地环境中的自然地理要素?A. 气候B. 水文C. 生物D. 城市建设13、关于陆地环境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环境的稳定性强于海洋环境B、陆地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陆地环境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过程中最活跃的地带D、陆地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场所14、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温带森林D、荒漠15、关于地形的分类,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貌的基本类型?A. 平原B. 高山C. 沼泽D. 断层16、以下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最符合“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A. 常绿阔叶林气候区B. 热带雨林气候区C. 温带季风气候区D. 地中海气候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分析其农田盐渍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鲁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鲁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

2.【答案】B【解析】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区域,造成的损失不同,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的强度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的差异造成的。

3.【答案】A【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4.【答案】B【解析】等震线为地震破坏程度近似的各点所连成的线,同一等震线上的各点到震中的距离不一定相等,这是因为破坏程度还与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有关。

5.【答案】D【解析】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

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

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6.【答案】D【解析】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7.【答案】A【解析】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包括: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9.【答案】C【解析】坡度的缓陡与泥石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人类活动若破坏了地表植被则泥石流会增多;降水不丰富的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几率较小,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形成泥石流,像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就是这种情况。

10.【答案】D【解析】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

11.【答案】B【解析】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该次地震并没有做到提前预报。

12.【答案】C【解析】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读某地地层分布图(图甲)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

回答1-3题
图甲中的④,其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的()。

[MISSING IMAGE: , ] A.A B.B C.C D.D
2.读某地地层分布图(图甲)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

图甲中①②③岩层的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3.读某地地层分布图(图甲)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

a、b、c、d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a—火山喷发
B.b—变质作用
C.c一固结成岩作用
D.d—重熔再生作用
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失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

回答4-5题
[MISSING IMAGE: , ] 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大于板块内部
B.同一板块内部运动速度相同
C.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
D.太平洋板块最不稳定
5.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失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

关于图中四地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 ]
A.甲 B.乙 C.丙 D.丁
[MISSING IMAGE: , ]读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回答6-8题。

6.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7.b图所示时段())。

A.海平面上升 B.黄河流量减小
C.黄河流速变快 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8.造成c图中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海水作用
[MISSING IMAGE: ,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B向A由新到老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10.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下图为某游客去富士山旅游时拍摄的一张岩石表面的景观照片。

回答11-12题11.读图,从岩石表面的形态判断,该处岩石的成因最可能是()[MISSING IMAGE: , ] A.原有岩石受地壳运动内力改造而形成
B.由地表疏松物质沉积固结而形成
C.喷出地表的岩浆在流动中冷凝而形成
D.由其他岩石变质而形成
12.该处岩石具有的特征是()。

A.层理构造明显并具有化石 B.具有流纹和大量气孔构造
C.片理构造明显且质地坚硬 D.矿物颗粒较粗且多结晶体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回答13-15题
13读图,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 ]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①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①处比②处岩石坚硬
14.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B.河口滩涂增速变缓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image7, image7 ]
A.甲一Ⅲ B.乙一Ⅰ C.丙一ⅣD.丁一Ⅱ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売发展演化的窗口。

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回答16-17题
16.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MISSING IMAGE: , ] A.深海 B.浅海 C.陆地 D.无法判断
17.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二、综合题
18.下面为我国西南某区域(最高处海拔2000米)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工作者在该区域某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据此回答问题。

[MISSING IMAGE: , ] (1)说出图中湖泊的形成过程。

(2)如果甲、乙、丙三地中有一地为河流发源地试判断最可能为何地并说出判断理由。

[MISSING IMAGE: , ] (3)判断图中a—b—c的地质构造类型并给出判断依据。

19.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MISSING IMAGE: image14, image14 ]
(1)一个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图中北部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
________作用为主,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_________作用为主。

(2)一般来说,河流的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河流流速_______(快、慢),以_________作用为主多形成“V”形谷;河流的下游正好相反,以___________作用为主形成了
河漫滩等地貌,如果河流人海处坡度平缓,还会形成河口三角洲。

(3)计划修建a村镇到b村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

(4)修建b村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村镇的原因是_______。

(5)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山岳地区修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_前进,这样可以减小公路的_______。

(6)说出图中村镇的分布特点。

(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