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一氮族元素简介二氮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氮族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abd1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f.png)
氮族元素知识点总结一、氮族元素的性质1. 氮(N)氮是氮族元素中最常见的元素,占据地壳中78%的成分。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在常温下,氮气是不活泼的。
但是,当氮气与氢气或氧气等其他元素发生反应时,就会变得非常活泼。
2. 磷(P)磷是一种具有五种同素异形体的元素,分别是白磷、红磷、黑磷、紫磷和蓝磷。
其中,白磷是最常见的形态,具有毒性并且在空气中易燃。
磷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例如磷灰石和磷灰石。
磷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制造化肥、杀虫剂、药物和清洁剂。
3. 砷(As)砷是一种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化学性质较活泼。
砷的化合物在环境和生物体中具有毒性。
然而,砷化合物在医药和半导体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 锑(Sb)锑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锑主要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合金和防火材料。
5. 铋(Bi)铋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高的电阻率。
铋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化妆品和医药。
二、氮族元素的应用1. 化肥氮族元素主要用于制造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和钾肥等。
这些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2. 基础材料氮族元素还用于制备一些重要的基础材料,如硫化磷、磷酸盐、氟硼酸盐等,这些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 医药氮族元素在制药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磷酸二氢钾、砷酸钠、氯化铋等化合物都是一些重要的药物原料。
4. 电子材料磷化镓、砷化镓、硒化锗等化合物是一些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激光器和传感器等电子产品。
5. 生活用品氮族元素在生活用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防火材料、合金材料、玻璃染料等方面都有应用。
三、氮族元素在环境和生物中的作用1. 生物体中的氮族元素氮族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和维生素都离不开氮族元素。
磷还是DNA和RNA的主要组成部分,铋在人类体内也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无机化学教学15章氮族元素PPT课件
![无机化学教学15章氮族元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d0a1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8.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应;而一氧化氮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氮元素从+2价降低到-3价,发
生还原反应。
氮族元素的配位反应
01
02
03
配位键的形成
氮族元素可以与配位体形 成配位键,如氮元素与氢 离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反应的规律
配位反应遵循电子配对原 则,即电子总数为偶数的 电子对。
配位反应的实例
硫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生 成硫酸钡沉淀和氨气,其 中硫酸根离子中的硫与氢 离子形成配位键。
砷在历史上曾用于制造杀 虫剂、防腐剂和颜料等, 但现在已被禁止或限制使 用,因为其具有剧毒性和 致癌性。
无机化学教学15章氮族元 素ppt课件
02 氮族元素的物理性质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A 族,包括氮(N)、磷(P)、
砷(As)、锑(Sb)和铋 (Bi)。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价电 子数为5,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²np³。
总结
磷的含氧酸和含氧酸盐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在自然界 中广泛存在,并具有多种应用,如磷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砷的含氧酸和含氧酸盐
含氧酸
砷酸、亚砷酸、次砷酸等。
含氧酸盐
砷酸盐、亚砷酸盐、次砷酸盐等。
总结
砷的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在无机化学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如砷 化合物在药物和农药等领域的应用。
由于价电子数相同,氮族元素的 原子半径相近,具有相似的电子
结构和性质。
氮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氮族元素的单质包括氮气、磷 单质、砷单质等。
氮族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 包括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 及其盐等。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333d9daea0116c175e0e480f.png)
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氮气、氮的氧化物、氨、铵盐、磷、膦、磷的氧化物及磷酸1.关于氮族元素氮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V A族。
初学者往往把N放在第1周期,易出记忆性错误。
其它元素原子序数记忆方法是:在上周期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上加上下周期中元素种类数即可。
例如磷,砷的原子序数=15+18=33。
依次类推:锑铋。
N、P、As属于非金属元素,其中As位于金属于非金属分界上之上,是两性元素偏于非金属。
Sb位于分界线之下,属两性元素偏于金属。
认识这个知识点,对化合价的认识,非金属有负价和正价,金属均为正价;对熔点、沸点的认识,非金属随核电荷的升高,熔沸点升高,而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升高,熔沸点降低都有益。
简述介绍下砷:砷在自然界含量不大,有时以游离态存在,但主要以硫化物矿存在。
例如雄黄、雌黄等。
As2O3是砷的重要化合物,俗称砒霜,是剧毒的白色粉状固体,致死量为克。
As2O3中毒时,可服用新制的Fe2悬浮液来解毒。
As2O3是两性偏酸性氧化物,因此它易溶于碱生成亚砷酸盐。
As2O3+6NaOH=2Na2AsO3+3H2OAs2O3+6HCl=2AsCl3+3H2O2.关于氮气:空气中含N278%,按质量计算约75%由于N2键能大,N2参加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
比例N2+O2=2NO,N2+3H2=2NH3,N2+3Mg= Mg3N2 氮元素正化合价及氧化物3.关于NO和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氮的氧化物中最重要的两个氧化物,它们的分子中具有奇数价电子的分子,称奇分子。
实验室制法及性质3Cu+8HNO3=3Cu2+2NO↑+4H2ONO近似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NO极易被O2氧化,所以只用排水取气法收集NO。
NO是空气的污染物,它使人和动物中毒,中毒的原因是,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携氧能力降低,造成组织缺氧,脑缺氧,心脏缺氧危及生命。
Cu+4HNO3=Cu2+2NO2↑+2H2O NO2溶于水,而且跟水发生歧化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课件-氮族元素、氮气
![课件-氮族元素、氮气](https://img.taocdn.com/s3/m/353e5b0b79563c1ec5da7182.png)
考考你 标况下,将一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足量水 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不考虑试管内物质向外 扩散,求: (1)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试管总长度的比值; (2)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V ( NO )
常温下比较稳定 3.化学性质:
(1)与氢气的反应 N2 + 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放热反应)—合成氨
(2)与金属反应
3Mg + N2 6Na + N2
点燃
点燃
Mg3N2 2Na3N
(3)与O2反应
N2 + O2
放电
2NO (无色)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解析:(2)c(HNO3) =
n( HNO3 ) Vaq
1 mol l 1 22.4
3 22.4 L mol1 2 V 3
2
= 0.045
m ol l 1
练一练
将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45mL的试管,倒立 于水中,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为35mL,原混 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A.2:1 B.2:7 C.7:2 D.9:7 解析: 3NO2 + H2O = 2HNO3 + NO △V
3
15 mL
1
2
10 mL
V(NO2) = 15 mL,V(NO) = 20 mL; V(NO2) :V(NO) = 1:2
想想看:
若将NO2和O2同时通入水中的反应是什么? NO与O2?
高中化学氮气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氮气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423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e.png)
高中化学氮气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氮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氮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氮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
2. 氮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氮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2. 氮气与氧气的性质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向学生介绍氮气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氮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氮气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20分钟)
提供实验器材和原料,让学生通过实验制取氮气,并观察氮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氮气的理解和认识。
5. 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书面总结,并研究氮气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器材和原料;
2. 讲解PPT;
3. 课堂讨论和提问。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讨论,检验学生对氮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氮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4章氮族元素
![第4章氮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100d4725b4daa58da0114a3d.png)
2 NH2OH + 2 AgBr === 2 Ag + N2 + 2 HBr+ 2 H2O 2NH2OH + 4 AgBr === 4 Ag + N2O +4 HBr +H2O
1.熟悉氮元素在本族元素中的特殊性。 2、掌握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含氧酸 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3、熟悉本族元素不同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
4、掌握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 变规律。 5、从结构特点上分析理解本族元素的通性和特性。
本章讲解内容
第一节 通性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磷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砷 锑 铋
NH2OH+2Fe(OH)2+H2O=2Fe(OH)3+NH3
3.氮化物 (N— )
离子型氮化物只存在于固态,水 溶液中水解为氨: 3Mg+N2=Mg3N2 Mg3N2+6H2O=3Mg(OH)2+2NH3
间充型氮化物不服从一般化合价定律, 如TiN、Mn5N2、W2N3等,氮原子填充在 金属晶格的间隙中,化学性质稳定, 熔点高,硬度大,用于作高强度材料。 氮与非金属元素如C,Si,P等可形成共 价型氮化物,这类化合物中,氮元素 氧化数为-3,如AlN, BN, GaN, Si3N4 等,它们都是大分子物质,熔点高。
结构式:N
N
由于N2分子中存在叁键N≡N,所以N2分子具有很 大的稳定性,将它分解为原子需要吸收946 kJ•mol1的能量。N 分子是已知的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 2
主要反应
加热加压催化剂
N2+3H2===========2NH3
《氮气》
![《氮气》](https://img.taocdn.com/s3/m/34696eff76a20029bc642d10.png)
《氮气》【高考考点】1.掌握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及其原因。
2.了解氮气的分子结构,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性质,理解氮的固定的含义。
【知识要点】一.氮族元素1.图示大气中氮循环过程2.强化记忆As、Sb两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注意Sb与Te的区别。
3.了解氮族元素及其单质的一些重要性质二.氮气1.氮元素的存在形态,主要化合价。
2.氮气的组成和结构:⑴氮原子结构示意图;⑵N2的电子式,性分子,晶体。
3.氮气的性质:⑴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性质,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原因是。
②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与H2反应:,表现N2的性;与O2反应:,表现N2的性。
③与Mg(Ca、Ba)等活泼金属反应:,表现N2的性。
说明:N3-的存在——金属氮化物〖练习〗1.等质量三份金属镁分别放在足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固体质量由小到大的是。
2.等物质的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镁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固体质量由小到大的是。
4.用途:。
5.氮的固定:1.含义:2.方法:。
【高考试题】1.下列反应起到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H3B.NO和O2生成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用NH3制碳铵和硫铵2.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A.硼B.氮C.氟D.碳3.常温下,有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B为,其理由是;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0 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质量为0.486 g。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https://img.taocdn.com/s3/m/87413e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1.png)
氮族复习教案理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及其与性质的关系;(3)掌握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4)熟悉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2)运用比较法,分析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3)结合实例,掌握氮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氮族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特点2.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4. 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5.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特点;(2)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4)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氮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2)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氮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2. 运用比较法,分析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3. 结合实例,讲解氮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规律;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回顾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特点;2. 讲解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3. 讲解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4. 举例讲解氮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应用;5. 分析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小组讨论;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族元素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15章 氮族元素
![第15章 氮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f6f15838a2161479171128fc.png)
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
Δ NH4 NO3 N2O 2H2O
N2+O2
30
第15章 氮族元素
15.2 氮的氢化物
15.2.2 联氨(NH2-NH2 或 N2H4,Hydrazine)
结构
联氨又叫 “肼”,可以看成
是氨的一个氢原子
PH3、磷的氧化物及相应含氧酸的性质; 砷锑铋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三卤化物以及硫化 物的性质。
3
第15章 氮族元素 金属
IIIA 5 B 硼 IVA 6 C 碳 14 Si 硅
32 Ge 锗 50 Sn 锡 82 Pb 铅
概 非金属
0 2 He 氦 10 Ne 氖
述
电子层
VA
7 N 氮
N2 3H2 2NH3 (g)
450 ~500℃, 30 MPa ,Fe
• 实验室制备
2NH4Cl Ca (OH)2 CaCl2 2H2O 2NH3 (g)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20
第15章 氮族元素
15.2 氮的氢化物
4、 化学性质 性质一:易形成配合物 性质二:弱碱性 性质三:取代性 性质四:氨解反应 性质五:还原性
23
第15章 氮族元素
15.2 氮的氢化物
性质一:易形成配合物
Ag 2NH3 [Ag( NH3 )2 ] H NH3 NH
性质二:弱碱性 易溶于水,形成一元弱碱
4
NH3 H2O
4AgBr + N2H4 → 4Ag + N2 + 4HBr 性质二:弱碱性(二元弱碱,比NH3略弱) 性质三:形成配合物 性质四:热力学的不稳定性(其盐能稳定存 在),存在催化剂剂时会分解: N2H4 → N2 + 2H2
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966b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png)
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第六章《氮和磷》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节氮族元素一、周期表里第va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称为氮族元素。
二、氮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外电子,主要化合价有+5(最高价)和-3价(最低价)三、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详见课本166页)1、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2、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期的氧族和卤族元素弱,比同周期碳族强。
3、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
第二节氮气一、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获得的氮气的方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
二、氮气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1、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析其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2、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h2、o2、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高温压放电n2+3h2===2nh3 n2+o2===2no催化剂点燃n2+3mg====mg3n2三、氮的氧化物1、氮的价态有+1、+2、+3、+4、+5,能形成这五种价态的氧化物:n2o(笑气)、no、 n2o3 no2 n2o4 n2o53、 no在常温常压下极易被氧化,与空气接触即被氧化成no22no+o2=2no2无色不溶于水红棕色溶于水与水反应4、 no2的性质自身相互化合成n2o4 2no2====n2o4(无色)3no2+h2o====2hno3+no↑(no2在此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四、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两种。
请各举两例。
第三节氨铵盐一、氨分子的结构写出氨分子的'分子式_____电子式、_____、结构式_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呢?(三角锥形)二、氨的性质、制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氮族元素__氮气精选教学PPT课件
![氮族元素__氮气精选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b3ae426fff705cc170a8b.png)
3.氮族元素的性质:
相似性:①主要化合价:
由于它们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因而在形成化合 物时,这5个电子可以全部成部分地偏离于氮族元素的 原子,使它们表现+3及+5价;其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还会得到或吸引3个电子,而使它们达到8e的稳定结构, 故这些非金属元素还会表现-3价。所以: P、As为-3,+3,+5价;Sb、Bi为+3,+5价;N表现 -3,+1→+5价。
磷蒸气和 H2 能 硫蒸气和 H2 能 氢化物的生成 反应生成 PH3 , 反应生成 H2S , 光照,点燃 条件 很难 加热 加 热 至 高 温 氢化物的稳定 很不稳定,易 加热能分解 ( 3000° C 以 性 分解 上)少许分解 最高价含氧酸 HClO4 最强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的酸性
②非金属元素都有气态氢化物,其分子式为 RH3,其中氮族元素R为-3价。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2O5,其中氮 族元素R的化合价为+5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 为HRO3,或H3RO4。
递变性:
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电子层数的 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而自上而下, 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而失电子能力逐 渐增强。
小结:①非金属性较氧族、卤族元素弱; ②与H2化合的条件较氧族、卤族单 质困难。 ③氢化物的稳定性较氧族、卤族元 素形成的氢化物差。 ④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氧族,卤 族元素的形成的酸的酸性弱。
三、氮族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物理性质:
存在:
1、氮主要以单质形态存在空气中。除土壤中含有一些铵盐、 硝酸盐外,氮以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是很少的。氮普遍 存在于有机体中,它是组成动植物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2、磷在自然界中总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出现的,例: Ca3(PO4)2——磷酸钙,Ca5F(PO4)3——磷灰石。磷是生物体不可 缺少的元素之一。在植物体中磷主要含于种子的蛋白质中,在动 物体中,则含于脑、血液和神经组织的蛋白质中,骨骼中也含有 磷。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最常见的是白磷和红磷。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86c6b652ea551811a68754.png)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b8d4f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3.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IIA族的Mg、Ca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中N元素0价,为N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反应:②与反应:③与活泼金属反应:(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简介:氮元素有、、、、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种类色态化学性质无色气体较不活泼NO无色气体活泼,不溶于水(亚硝酸酐)蓝色液体()常温极易分解为NO,红棕色气体较活泼,与水反应无色气体较活泼,受热易分解(硝酸酸酐)无色固体气态时不稳定,易分解(2)NO和的重要性质和制法①性质:(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平衡体系);(工业制硝酸);(尾气吸收);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332600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8.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氮及氮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氮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以及氮族元素的一些特点。
1.氮的性质:氮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原子序数为7,原子符号为N。
氮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占约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密度较空气略大。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氢反应生成氨气。
2.氮的化合物:氮主要以N2分子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但在化学反应中,氮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氮的最常见的化合物是氨(NH3)和氧化亚氮(NO)。
氨是一种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对人体有毒。
此外,氮还可以与氧形成一系列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NO2)和三氧化二氮(N2O3)等。
3.氮的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氨的制备通常是通过哈伯–博帕法制取,即将氮气与氢气通过催化剂(通常是铁)的作用下,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氨被广泛用于制造化肥、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工业生产中。
氧化亚氮通常是通过氧化铵制备,氧化亚氮可以用作氧化剂、爆炸药以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4.氮族元素的特点:氮族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族的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铋。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因此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化学特性。
例如,氮族元素通常形成负电荷的离子,因为它们的原子有5个价电子。
这些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共有键和离子键的性质。
总结:本文介绍了高中化学中关于氮及氮的化合物和氮族元素的知识点。
氮是一种常见的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氮的化合物包括氨、氧化亚氮等,这些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氮族元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对于理解氮及氮化合物和氮族元素的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相关知识。
化学氮族教案反思
![化学氮族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7b3dc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2.png)
化学氮族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化学氮族教案反思引言: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反思化学氮族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期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氮族元素的特性、周期趋势和化学反应。
2. 掌握氮族元素的电子构型、原子半径和电负性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解释氮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氮族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趋势。
2. 氮族元素的电子构型和原子半径。
3. 氮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4. 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氮族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自主发现氮族元素的特性和化学反应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
4.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教材,如《高中化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实验演示等,以图文并茂地展示氮族元素的特性和化学反应。
3. 实验设备和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氮族元素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或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氮族元素的特性、周期趋势和电子构型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
3. 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氨水的制备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探究氮族元素的化学反应规律。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教案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284c64028915f804dc279.png)
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和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3)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4)掌握白磷、红磷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质,了解常见的磷酸盐。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氮族元素1.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ⅤA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五种元素。
2.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相同,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最低负价是-3价(Sb,Bi无负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2)氮族元素的递变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氮磷砷锑铋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NH3PH3AsH3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碳族强,比氧族卤族元素弱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价态。
氮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3, +3, +5.3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1)颜色和状态:(2)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先增大(N2→As)后减小(Sb→Bi)。
高三化学:《氮的相关知识》教案
![高三化学:《氮的相关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b72eda8114431b80dd88a.png)
氮的相关知识[序言]我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碳族元素、氧族元素、卤族元素等主族元素。
在周期表中,位于ⅣA和ⅥA族之间的是ⅤA族元素也是主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铋五种元素,我们称它们为氮族元素。
一、原子结构元素名称:氮磷砷锑铋元素符号:N P As Sb Bi电子排布: 2 5 2 8 5 2 8 18 5 2 8 18 18 5 2 8 18 32 18 5相同:最外层均是5个电子不同:核电荷数↑,电子层数↑。
二、元素性质1、元素N P As Sb Bi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稳定性↓2、最高价含氧酸:HNO3 H3PO4 H3AsO4 酸性↓3、主要化合价:氮:-3、+1、+2、+3、+4、+5磷和砷:-3、+3、+5锑和铋:+3、+54、单质的物理性质:(1)颜色:无色→白(黄或红棕色)→灰色→银白色→银白色(微红)(2)状态:气→固(3)密度:↑(4)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晶体类型不同)三、与同周期碳族、氧族、卤族元素比较碳族氮族氧族卤族(同周期)原子半径↓,元素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氮气[引入]我们知道,如果土壤里缺乏氮、磷、钾三种元素,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所以,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元素的化肥。
氮和磷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V A族,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氮和磷的一些性质。
一、氮气氮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约占78%(体积比)或75%(质量比)。
同时,也有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无机物中及有机物中,是生命所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因此,讨论氮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为什么氮主要以N2形式存在呢?这主要是由它的结构所决定的。
(一)、氮气分子的结构N2 电子式:..........N N 结构式:N N氮氮叁键很牢固,所以氮元素主要以N2分子(游离态)存在。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1:0.02),可发生三态变化。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讲义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74ef9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8.png)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一、氮元素的基本介绍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 7,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15 族。
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
氮原子的电子构型为 1s² 2s² 2p³,这使得氮具有形成多种化合物的能力。
氮的常见化合价有-3、0、+1、+2、+3、+4 和+5 价。
二、氮气(N₂)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NH₃),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
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食品的保鲜和储存,在化工生产中作为保护气体等。
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在常温下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₂)。
一氧化氮在人体内也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它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血管的舒张等生理过程。
2、二氧化氮(NO₂)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₃)和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会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3、氮氧化物的危害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它们会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形成酸雨,损害土壤和水体;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四、氨气(NH₃)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的化学式为 NH₃,分子呈三角锥形。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硝酸、铵盐等。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氯化铵(NH₄Cl)和氢氧化钙Ca(OH)₂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
氨气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五、铵盐铵盐是由铵根离子(NH₄⁺)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铵盐有氯化铵(NH₄Cl)、硫酸铵(NH₄)₂SO₄、硝酸铵(NH₄NO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氮
一氮族元素简介二氮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掌握N2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
熟悉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通过N2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习,了解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线索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投影(或挂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写氮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
根据元素周期律让学生通过论分析氮族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学生总结]最外电子层上均有5个电子,由此推测获得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氮族元素能显-3价,最高价均为+5价。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氮族元素的递变性:
氮磷砷锑铋
非金属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HNO3H3PO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弱增强
NH3PH3AsH3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教师引导]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学生总结]+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6种氧化物。
[引导]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后投影]课本中表格。
[引入]氮气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边提问边总结]
(一)氮的存在
游离态:大气中N2的体积比为78%、质量比为75%。
化合态:无机物中(如硝酸钾等),有机物中(如蛋白质、核酸等)。
[引导]请学生观察周围空气并通过联想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1:0.02),比空气稍轻。
[投影]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让学生进行比较。
难溶气体:N2(1:0.02);H2(1:0.02);
微溶气体:O2(1:0.2)
可溶气体:Cl2(1: 2)、H2S(1:2.6)
易溶气体:SO2(1:40)
极易溶气体:HCl(1:500)
[思考]实验室制N2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引导]结构决定性质,先研究N2的结构。
1.N2的结构
电子式:;结构式:N≡N。
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946kJ·mol-1),所以N 2很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2)跟镁反应:3Mg+N2−
−点烯Mg3N2
−→
(3)与氧气反应:N2+O2−
−→
−
−高温或放电条件下2NO
−
−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
进而得出“氮气既能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的结论。
[引导]中国有句农谚,叫做“雷雨发庄稼”,谁能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再来理解这句农谚。
[学生总结]
[补充演示实验]教师事先在一烧瓶内充满一氧化氮气体,让学生观察一氧化氮的颜色等。
打开瓶塞,让学生观察变化。
[学生观察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显红棕色。
通常条件下,一氧化氮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教师引导]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上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完成以上作业,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加以说明。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填灯泡、保存粮食和水果。
[教师引导]请学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气哪方面的性质。
(五)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径: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工模拟生物固氮这一世界性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前景,鼓励学生献身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结构、性质和具体反应之间的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