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18级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引言: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已成为人才市场的热门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化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套1200字以上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中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2.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自动化领域中的跨学科、跨行业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1.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制定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

必修课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如智能控制、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程主要以授课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课程主要以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强化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室实验、工程实践和实习,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提供跨学科培养机会:自动化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可以提供跨学科培养机会。

例如,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专业进行交叉课程设置,让学生有机会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1.引言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自动化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技术人才,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培养目标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自动化领域核心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课程设置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的课程包括:-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控制器设计、系统建模和参数辨识等内容。

- 电气工程基础: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和电力系统等内容。

-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介绍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内容。

- 自动化系统设计:介绍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包括PLC编程、SCADA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内容。

- 工程实践与实习: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实践教学。

我们设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验室实验、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研究,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与科研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也注重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6.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我们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志愿者活动和体育运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浙大本科培养方案

浙大本科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韦巍教学系主任签字:姚维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大系统的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技术教学特色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自适应控制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VHDL硬件描述语言、数字图象处理导论、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自适应控制研究型课程:运筹学、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自动化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讲解

自动化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讲解

自动化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电工、电子、控制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较宽广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安装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专业特点是: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电工学科中有关电气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等内容,还包含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其进行控制的知识。

本专业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需求广泛的宽口径专业。

二、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工业自动化、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研究和安装维护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3)较好地掌握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等方面的知识;(4)获得较好的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学制、毕业与学位实行弹性学制。

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年限为三至六年,允许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提前毕业。

在特殊情况下,经主管教学校长批准,也允许学生延长至六年完成学业滞后毕业。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机械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前置课程微积分、大学物理(甲)、工程图学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⑴思政类11.5+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建议修读年级、学期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一秋冬Thought the Marals Accomplishment and Law Foundation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一春夏The History of Morden China02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三秋冬、春夏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二秋冬、春夏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Marxism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0每学期Situation and Policy⑵军体类 5.5+3学分第1、2学年,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

01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01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6.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三、课程设置
1.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物理基础:物理力学、电磁学等;
3.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
4.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控制原理、控制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器、传感器与执行器等;
5.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了解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具备自主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
2.实习课程:安排实习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调试,加深对自动化工程实践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自动化系统或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实践环节
1.校外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校外实习,了解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工作流程,加深对自动化工程实践的认识。
2.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导师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3.竞赛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实践基地
1.实验室:校内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提供实践教学和科研的场所。
七、就业和发展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制造、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自动化设备开发与销售、系统集成与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科研和教育等行业,参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同时,可以通过继续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浙大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

浙大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一览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MORE...·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009-11-24]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2009-11-24] ·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2009-11-24] ·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2009-11-24] · 数据结构 [2009-11-24]· 数值分析与算法 [2009-11-24]· 应用随机过程 [2009-11-24]· 信号与系统分析 [2009-11-24]· 自动控制理论( 1 ) [2009-11-24] 专业核心课程 MORE...· 运筹学(1) [2009-11-24]· 自动控制理论(2) [2009-11-24]· 人工智能导论 [2009-11-24]·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2009-11-24]·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2009-11-24]· 检测原理 [2009-11-24]· 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 [2009-11-24]· 过程控制 [2009-11-24]专业限选课程 MORE...· 计算机仿真 [2009-11-24]· 系统辨识基础 [2009-11-24]· 模式识别基础 [2009-11-2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009-11-24]· 数字图象处理 [2009-11-24]· 系统工程导论 [2009-11-24]· CIM系统导论 [2009-11-24]实践与实验课程 MORE...· 自动化专业实践 [2009-11-2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2009-11-24]· 计算机原理实验 [2009-11-24]· C++程序设计与训练 [2009-11-24]· 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2009-11-24]· 控制理论专题实验 [2009-11-24]· 过程控制专题实验 [2009-11-24]· 运动控制专题实验 [2009-11-24]· 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 [2009-11-24]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讨课 MORE...· 智能交通系统 [2009-11-24]· 后基因组信息学 [2009-11-24]· 人造物与自动化 [2009-11-24]· 漫话滤波 [2009-11-24]· 网络动力学探讨 [2009-11-24]· 智能家居专题 [2009-11-24]· 企业信息化概论 [2009-11-24]· 多维空间分布系统控制及信号处理杂谈 [2009-11-24] · 网络安全研讨(双语课) [2009-11-24]· 互联网学年第一或二学年。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能在流程自动化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与检测、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自动化工程及技术领域,从事系统与装置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具有如下能力:(1)具备良好的理工与人文素养;(2)系统掌握自动化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设计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具备承担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具备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4)具备良好的主动发展意识、创新精神与自主终身学习能力;(5)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与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四、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概论、专业英语、自动控制原理、MATLAB语言、现代控制理论、电机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企业供电、PLC技术、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

五、基本学制:四年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生修满所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武汉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八、毕业要求实现矩阵(注:L、M、H表示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分别为低、中、高)九、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分布表十、教学进程安排表符号说明:1、♀ 入学前机动2、⊙入学教育3、★军训4、□理论教学5、√ 机动时间6、●考试7、×课程设计8、Ε专业实验或实习9、—假期10、▲ 学年论文11、G技能训练12、※毕业设计(论文)13、┼毕业鉴定14、#毕业实习15、S写生16、∕ 生产实习(金工实习) 17、Τ教材教法18、☆教育实习19、○技能教育实习20、◎专题讲座21、◆公益劳动22、△社会调查23、╬ 认识实习。

浙江大学控制系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ppt

浙江大学控制系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ppt

控制系教学实验中心 中心主任负责
4
建设若干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课
自动控制理论Ⅰ 自动控制理论Ⅱ 过程控制工程
检测仪表
控制仪表与装置 微机原理 自动化专业英语 过程控制综合设计与实践
专业核心课
自动控制原理 过程控制工程 检测大控班制上仪课表、与小装班置研讨院系奖学金,评价标准有学业为主转为综合评价
• 春晖奖学金 • 中控奖学金(学业占50%) • E+H奖学金(学业占50%) • 仁爱奖学金(学业占20%)
企业支持的活动,可以是:文体活动,科技文化活动、晚 会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7
其他方面 学生层面:引导+约束
科研训练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系内盲审 教师层面:教学工作的量、质和聘岗津贴挂钩(学校层面 的要求)
从赛2”01为1年主开线始的试复行合,建2设01机3年制约和有“学 2科0%-专开业展-企学业科毕”业为设主计轴的复合发展
模式
长时间实习、企业毕业设计(校内外结合)
国内外结合
• 鼓励走出去(设立了中控出 国交流奖励基金)
• 欢迎走进来(和瑞典LUND大 学合作,本、硕层面)
6
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践行学养兼修
8
三. 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培养计划
校企联合课程
企业课程
控制工程设计(企业) 控制工程应用与服务(企业) 工程管理专题讲座(企业)
暑期长时间实习
企业毕业设计
1.0 四 冬 1.0 四 冬 1.0 四 冬
9
四. 面临的问题
现状: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高强度的科研压力、学习目的的短视性和功利取向 毕业去向的多元化
如何来优化我们的培养模式?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pdf 6页)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pdf 6页)

自动化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自动检测与仪表、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阔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与过程控制、电力与能源网络控制、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控制、产业与通信网络控制、金融与管理系统的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以及进行科技开发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工程和网络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好的工程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与现代技术的综合能力;2.掌握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力自动化与安全技术等;3.较好地掌握运动与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动化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安全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自动化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基本能力;6.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语义理解与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8.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I、电机与拖动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PLC与IPC应用技术等。

浙江大学2017级自动化(电气学院)专业培养方案(2017年9月版)

浙江大学2017级自动化(电气学院)专业培养方案(2017年9月版)

学分 周学时 4.5 4.0-1.0 2.5 2.0-1.0 4.0 4.0-0.0 3.5 2.5-2.0 4.0 4.0-0.0 1.5 0.0-3.0
建议学年学期 一(秋冬) 一(秋冬) 一(春夏) 一(春夏) 二(秋冬) 二(秋冬)
(6)创新创业类
3.5学分
创新创业类最低学分修读要求为3.5学分,其中2 学分为全校必修课程;1.5 学分为限选课程。限选课程在课程归属
24.5学分
学分 周学时 3.5 3.0-1.0 3.0 2.5-1.0 3.0 2.5-1.0 4.5 4.0-1.0 3.0 2.5-1.0 2.0 2.0-0.0
建议学年学期 二(春夏) 二(春夏) 三(秋) 三(秋冬) 三(秋冬) 三(春)
10120090 现代控制理论 10193021 运动控制技术
(3)外语类
6+1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
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
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新生研讨课程(课
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
“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
专业主干课程
信号分析与处理 控制理论(甲) 现代控制理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电机与拖动 电力电子技术 检测与过程控 制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1)(一)基本培养模式 (1)(二)课程设置 (2)(三)培养特色 (3)(四)学生选拔机制 (4)(五)特殊培养机制 (4)(六)激励机制 (5)二、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一)培养目标 (6)(二)培养标准 (6)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10)(一)培养目标 (10)(二)培养要求 (10)(三)专业核心课程 (10)(四)教学特色课程 (10)(五)计划学制 (11)(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2)(七)主要课程培养矩阵 (17)(八)主要课程专业目标实现矩阵 (18)四、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9)(一)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9)(二)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9)(三)以科研训练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四)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1)(五)以国际交流为契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21)五、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23)(一)企业学习目的与要求 (23)(二)企业学习培养模式 (23)(三)企业学习进度计划 (25)(四)企业实习内容 (25)(五)实习考核及实习纪律 (30)一、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型、管理型、工程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师。

浙江大学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浙江大学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专业选修课
0823042
质量工程
32
2

公共选修课
0000999
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1门(清单见当前通知栏有关内容)
16
1




必选,最多选修2学分
点击课程中文名可查看该门课程详细信息
培养环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书报告:
做读书报告4次(每学期至少参加由导师组主持的seminar3次),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1次。
2

专业学位课
0821056
振动理论及应用
32
2

专业选修课
0000998
选修相关学科课程
0
0




专业选修课
0823057
智能控制技术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58
远程检测与故障诊断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60
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32
2

专业选修课
0823061
微机电系统及微制造技术
32
2
开题报告:
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发表论文:
按系要求
其他:
面向全院讲座,要求每位学生参加听取学术报告讲座不少于10次
备注: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本专业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培养方案详细信息
年级:
2011

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一、专业简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具备机械工程师基本能力要求,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能在制造业、汽车等工业领域从事工艺与装备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应用、技术革新、生产管理等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接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能力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零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8级执行)一、专业名称和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电气类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接受电气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电气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备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基本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从事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的工作,具备“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应用型电气工程专门人才。

目标 1. 毕业生能在工业自动化、电力供电、仪器仪表、机电重工、新能源、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行业从事工作;目标 2. 毕业生具备电气设备生产与检测的能力;目标 3. 毕业生具备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设备基本规律和原理知识;目标 4. 毕业生具备电气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能力;目标 5. 毕业生具工程实践操作和工程初步设计能力;目标 6. 毕业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依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泉州地区和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毕业生和社会调查情况分析、国内外高校的相关专业培养要求,并结合本专业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和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本专业现阶段的毕业要求为: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1.1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数学知识。

并能用于对电气系统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和计算。

1.2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基础知识,并能用于对电气系统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和计算。

1.3 掌握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子电工等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对电气系统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恰当的公式表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自动化(电气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离散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毕业要求在通识大类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工业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接受基本的训练,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集成与运行、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备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等。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自动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创新意识,保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电机与拖动 控制理论(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现代控制理论 信号分析与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建模与控制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自动化类交叉学习:微辅修专业:15学分。

修读"电路与电子技术Ⅰ"、“控制理论(甲)” 10.5学分,以及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现代控制理论”4门课程中选修4.5学分。

辅修:30学分。

修读"电路与电子技术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Ⅰ”、“电网络分析”、“电路与电子技术Ⅱ”、“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控制理论(甲)”19.5学分,以及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和“运动控制技术”6门课程中选修10.5学分。

双专业:50学分。

修读"电路与电子技术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Ⅰ”、“电网络分析”、“电路与电子技术Ⅱ”、“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控制理论(甲)” 19.5学分以及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并在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中任选12.5学分。

双学位:70学分。

修读"电路与电子技术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Ⅰ”、“电网络分析”、“电路与电子技术Ⅱ”、“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控制理论(甲)”19.5学分以及专业必修课程20.5学分,并在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中任选18学分,毕业设计12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63.5+6学分(1)思政类 14+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秋冬)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 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4.0-2.0三(秋冬)/三(春夏)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2)军体类 5.5+3学分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

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3110021军训+2.0+2一(秋)031E0020体育Ⅰ 1.00.0-2.0一(秋冬)031E0030体育Ⅱ 1.00.0-2.0一(春夏)031E0010军事理论 1.5 1.0-1.0二(秋冬)/二(春夏) 031E0040体育Ⅲ 1.00.0-2.0二(秋冬)031E0050体育Ⅳ 1.00.0-2.0二(春夏)03110080体质测试Ⅰ+0.50.0-1.0三(秋冬)/三(春夏) 03110090体质测试Ⅱ+0.50.0-1.0四(秋冬)/四(春夏)(3)外语类 6+1学分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6+1学分,其中6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为“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

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2018 年4 月修订)(浙大本发〔2018〕14 号)。

1)必修课程 +1.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600英语水平测试+1.00.0-2.02)选修课程 6学分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51F0020大学英语Ⅲ 3.0 2.0-2.0一(秋冬)051F0030大学英语Ⅳ 3.0 2.0-2.0一(秋冬)/一(春夏)(4)计算机类 3学分学校对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如下3 门计算机类通识课程中修读其中一门: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G0200Python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211G0220Java程序设计 3.0 2.0-2.0一(春夏)211G0280C程序设计基础 3.0 2.0-2.0一(春夏)(5)自然科学通识类 23学分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821T0150微积分(甲)Ⅰ 5.0 4.0-2.0一(秋冬)821T0190线性代数(甲) 3.5 3.0-1.0一(秋冬)761T0010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一(春夏)821T0160微积分(甲)Ⅱ 5.0 4.0-2.0一(春夏)761T0020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二(秋冬)761T0060大学物理实验 1.50.0-3.0二(秋冬)(6)创新创业类 1.5学分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任选一门修读。

(7)通识选修课程 10.5学分通识选修课程下设 “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科技创新”“生命探索”及 “博雅技艺”等6+1类。

每一类均包含通识核心课程和普通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修读要求为:1)至少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程;2)至少修读1门“博雅技艺”类课程;3)理工农医学生在“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文艺审美”四类中至少修读2门;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5)若上述1)项所修课程同时也属于上述第2)或3)项,则该课程也可同时满足第2)或3)项要求。

2.专业课程 88学分(1)学科基础课程 29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81C0130工程图学 2.5 2.0-1.0一(秋冬) 061B0010常微分方程 1.0 1.0-0.0一(春)/一(夏) 081C0251工程训练 1.50.0-3.0一(春夏) 061B002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0-1.0二(秋)061B909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二(秋冬) 101C0300电路与电子技术Ⅰ* 6.0 6.0-0.0二(秋冬) 101C0320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Ⅰ* 2.00.0-4.0二(秋冬) 061B0090偏微分方程 2.0 2.0-0.0二(冬)101C0340电网络分析* 2.0 1.5-1.0二(春)10120420工程电磁场与波 3.0 2.5-1.0二(春夏) 101C0310电路与电子技术Ⅱ* 3.0 3.0-0.0二(春夏) 101C0330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 2.00.0-4.0二(春夏)(2)专业必修课程 2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20080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0-1.0二(春夏) 10120440信号分析与处理 3.0 2.5-1.0二(春夏) 10120041电机与拖动 3.0 2.5-1.0三(秋)10120071控制理论(甲)* 4.5 4.0-1.0三(秋冬) 10120090现代控制理论 3.0 3.0-0.0三(春夏) 10120481电力电子技术 3.0 2.5-1.0三(春夏) 10193021运动控制技术 2.5 2.0-1.0三(夏)10194060机器人建模与控制 2.5 2.0-1.0三(夏)(3)专业选修课程 1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20370嵌入式系统 2.5 2.0-1.0三(秋)1019005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5 2.0-1.0三(秋)10193661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2.5 2.0-1.0三(秋)10193061供配电实用技术 3.0 2.5-1.0三(秋冬) 10193950FPGA系统原理与应用 2.5 2.0-1.0三(冬)1019002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2.5 2.0-1.0三(春)10193010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 2.0 2.0-0.0三(春)10120111运筹学 2.0 2.0-0.0三(夏)10190073计算机控制技术 2.5 2.0-1.0三(夏)10191170DSP原理与应用 2.5 2.0-1.0三(夏)10193150现代传感技术 2.0 2.0-0.0四(秋)10193170先进控制技术专题讲座 2.0 2.0-0.0四(秋)10194000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5 2.0-1.0四(秋)(4)实践教学环节 8学分1)必修课程 3.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88350认知实习0.5+1一(短)10188061认识实习 1.0+2二(短)10188380电工电子实习 2.0+2二(短)2)选修课程 4.5学分任选一组,建议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选组1,其他学生选组2A.组1 4.5学分建议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修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88272专业实习 4.5+9三(短)B.组2 4.5学分建议普通学生修读(A)任选1门 3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88010Matlab与系统仿真 3.0+3三(短)10188130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3.0+3三(短)10188310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3.0+3三(短)10188331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3.0+3三(短)(B)以下课程必选 1.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88340企业实习Ⅰ 1.5+3三(短)(5)毕业论文(设计) 12学分以下课程二选一,建议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选“毕业实习与设计”,其他同学选“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10189013毕业实习与设计12.0+24四(冬)+四(春夏) 10189014毕业设计(论文)12.0+24四(冬)+四(春夏)3.个性课程 8.5学分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