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_教科版
六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目标:1. 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示。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主动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重、难点:课后1.2题教法:朗读、交流教具:课件第一课时流程:一、组织教学先板书“钓鱼”,让学生谈谈所经历过的或者耳闻目睹的关于钓鱼的趣闻故事;再板书“启示”,顺势质疑:课文讲了关于钓鱼的意见什么事,又会有什么启示呢?二、读通课文,梳脉络,抓梗概1.自由轻声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根据课题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钓鱼”和“启示”两部分。
3.概括课文梗概,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度课文,品细节,抓言行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的场景,细节,通过多种方法体会这些地方。
(1)朗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揣摩情感,读出更多的东西。
(2)句式对比:通过删减、甑、缓、吊灯方法来体会课文原句遣词造句的准确,既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格围绕课后1.2题进行教学1. 课后1题,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在拓展来谈。
2. 课后2题,要抓住带点的关键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五、问题拓展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她做的对不对?第2课时积累内化:一、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二、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三、迁移联系1.认读生字:唠、姥、澄(多音字)2.指导书写13个生字:注意生字“皎、绪、纽、扶”和形近字的区别。
较、胶、绞、狡、饺、皎、跤()()者比()()猾水()()洁()水()刑摔()决决抉()择()定口()扭纽忸枢()()打()捏3. 实践活动课外搜集公益广告板书: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起因:我和父亲钓鱼经过:面对抉择结果:获得勇气和力量难忘经历,永生启迪。
13课钓鱼的启示
课题:13 课钓鱼的启示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鲈、饵、纵”等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等14个生字,理解“涟漪、翕动、抉择、告诫”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教法与学法:引导法读思结合合作交流教学准备:ppt 课件有关鲈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一个如水的夜晚,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
就是那一次钓鱼,给小男孩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2、齐读课题3、释题。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呢?“钓鱼的启示” 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从课题《钓鱼的启示》,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钓鱼的时候,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用笔圈出新字词和不懂的字词,大体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启示剧烈操纵跳跃挣扎距离抉择鱼饵实践获得告诫嘴唇沮丧涟漪鱼腮翕动皎洁诱惑小心翼翼筋疲力尽不容争辩(1)抽学生读词语,适时纠正错误读音(2)区别形近字:“诫”和“械”、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
(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处理)。
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理解词语:翕动:翕,收敛。
(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1)自由读词语意思2 遍(2)用“涟漪、小心翼翼、不容争辩”造句。
同时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三、三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1、师: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完成对课文理解的填空课文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随父亲去(),在父亲的要求下,严格遵守时间上的规定,将已钓到的大鲈鱼()水中,并从这件事中受到()。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进行流利朗读。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思考和分析,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钓鱼的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
4.3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5.2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5.3 情感反思: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本节课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6.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阅读理解。
6.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情感反思作业,了解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7.2 教学方法反思:思考是否运用了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4篇)
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4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1那年,我刚满十一岁。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
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与付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课文PPT3. 生字词卡片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单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分析,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体会作者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抓取关键词、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的教案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懂得诚实、守纪律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课文《钓鱼的启示》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引出钓鱼这个话题。
2. 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圈出来。
2. 学生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教师进行解答。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在钓鱼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我一直记得那个晚上,那个让我懂得诚实的晚上。
”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延伸(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如诚实、守纪律的重要性。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诚实、守纪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延伸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课文《钓鱼的启示》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作者的心情,并从中得到了启示。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境。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父亲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操纵、鱼钩、乞求、抉择、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理解其中带点词。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接受严格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重要。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教学难点感悟从放鱼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二、指导学生略读、复述钓鱼的过程,体会钓到大鱼的“得意”三、研读4~9自然段。
感悟“放鱼”时的复杂心情及“放鱼”的原因1、心情变化:得意→急切→伤心→盼望→无奈。
2、指导感情朗读。
3、讨论父亲一定要我“放鱼”的原因:(父亲)放鱼(我)不放鱼对错(严格的道德教育深深的爱)四、研读10~11自然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感悟“放鱼”后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都要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的重要1、“启示”的含义:道德实践是非(难)(易)(严格训练,获得勇气和力量)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严格教育对我一生的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或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学案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作文,自学生字新词:⑴ 书写难字:溅、皎、沮、诫。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涟渏、皎洁、翕动、乞求、沮丧、诱惑、抉择、告诫、小心翼翼。
2、默读课文,按“钓鱼→放鱼→启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1~3自然段。
按“景美→钓鱼→心情”复述钓起大鱼的过程。
4、自读课文4~9自然段。
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得意→()→()→()→()→()5、讨论: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一定要“我”这么做。
13《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是本组文章的共同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最后,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文是精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先是叙述事件,写钓鱼、放鱼;后是说明事理,写“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当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本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细致入微,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根据《评价标准》对五年级上册的学生提出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特点,以下知识、能力训练点可以在本课教学中落实: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能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进入文章中的情境;初步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对文中未描述之处进行合理的补白想像。
在四年级时,上述四个方面点的实践均已经有渗透,因此难度不会很大。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依依不舍”深入品读,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文章蕴含的启示。
作者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设计意念】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依依不舍”品读课文,沿着“走进依依不舍—追溯不舍的理由—理解不得不舍的原因”这条主线层层深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严于律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释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钓鱼的启示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a、课件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板书:是非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不放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我”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13课钓鱼的启示教案.docx
13课钓鱼的启示课时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2、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鲂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鲂鱼图片)1、师:自古以来,餉鱼以它的肉味鲜美,深得人们喜爱,更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所以人如果能够拥有这样一条餉鱼,没有人会轻易放弃的。
可是有一对父了却放弃了,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在课文里一起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13钓鱼的启示,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探究新知,教学新课:1、师: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理解“是” “非”的意思。
2、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3、读课「文,找出我不想放弃大鲂鱼的原因:(1)钓到鱼不容易。
(2)鲂鱼又大又美。
(3)钓到鱼时没人看见。
4、师:这么大,这么美的鲂鱼,又是“我”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而且周围根本就没有人,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成为“我”留下鲂鱼的, 依据,当父亲让“我”放掉餉鱼时,“我”有了哪些反应?(生找出句子,师指导朗读。
)5、体会“我”心情的变化:师:在父亲不容置疑的声音中,“我”放掉了心爱的鮪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抉择,那么我的心理有些什么变化呢?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9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钓鱼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钓鱼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钓鱼的了解和经验。
2. 引导学生思考钓鱼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作业:1. 让学生准备一篇关于自己钓鱼经历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或日记形式。
第二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分析文章中作者对钓鱼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引导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文章主要内容和观点的短文。
第三章:讨论启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启示。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启示,如坚持原则、勇于面对困难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文章中的启示。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启示。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作业:1. 让学生准备一篇关于文章启示的个人感悟短文。
第四章:实践与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启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2. 让学生制定一个实践计划,将启示付诸行动。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应用文章中的启示。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计划。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实践计划的短文,并定期汇报进展情况。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启示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钓鱼的启示》,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在钓鱼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在钓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启示,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钓鱼的启示》2.PPT课件3.钓鱼工具模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钓鱼的经历,引导学生谈论钓鱼的乐趣。
2.提问:你们知道钓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吗?(二)自主学习a.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作者在钓鱼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c.作者从钓鱼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钓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a.作者在钓鱼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心理?b.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c.你认为作者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对你有什么启示?(二)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小明在钓鱼时,发现一条很大的鱼,但他知道这条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他应该怎么做?2.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第三课时(一)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捡拾垃圾等。
2.各小组分享活动计划,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二)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2.课后调查:了解我国关于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下周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2.部分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够重视,需要在课后加强监督和指导。
3.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中心议题:“道德修养”。
2. 帮助学生掌握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钓鱼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就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
5. 分享讨论成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并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道德修养的理解。
2. 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道德修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请阅读一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你的读后感。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钓鱼的启示》原文。
2. 相关文章:收集关于道德修养的其他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3.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等,辅助教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钓鱼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修养案例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等。
2.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普遍性的道德观念。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钓鱼故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修养。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钓鱼的启示》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钓过鱼的经历,分享钓鱼的乐趣。
2.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钓鱼故事,引发学生对钓鱼的兴趣。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教师选取几段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环节: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让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
第四环节:探究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父亲教育孩子诚信做人的情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归纳。
第五环节:合作活动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诚信的情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预习下一课《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探究课文主题、合作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诚信做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13钓鱼的启示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教案13钓鱼的启示教科版一、说教材本文通过回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鲈鱼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钓鱼,第二部分写启发。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饵、涟、漪、乞、奈”5个生字;会写“随、溅、剧、啪、皎、乞、绪、奈、纽”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发。
情感目标通过深入读文,明白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三、说重点难点1.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发。
2.明白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明白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形,教学中我要紧采纳情境设置法、以读代讲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摸索。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学习,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五、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用五个环节来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
课题钓鱼的启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
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
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
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讲解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
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
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我和父亲当时的心里变化。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言:观看图片,谈话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3、介绍作者:詹姆斯·勒菲斯特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
建筑师,他被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
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
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
事也要做得对做得好。
后林润生将其改编。
选入课本时改为
《钓鱼的启示》。
4、检查预习:
鲈鱼鱼饵操纵鱼鳃翕动皎洁
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后写什
么?最后写什么?
三十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时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
去钓鱼。
我钓到一条大鲈鱼。
由于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
差两个小时,在父亲不容争辩的要求下,“我”只好把大鲈
鱼放回了湖里。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
示。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品读“钓鱼”,体会情感。
1、请用心读课文1--3自然段的钓鱼部分,一边读一
边想,看你能读懂什么?
环节时间
6分钟
15分钟
2、找出描写景色的句子,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钓鱼的词,
找出我和父亲钓到鱼时高兴的语句。
“我”钓到鱼是什么心情,父亲是什么心情?请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我”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是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四、研读“放鱼”,体会情感。
1、读课文4--9自然段“放鱼”部分,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语句好好读一读。
2、“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些什么?
3、“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4、学生思考、交流。
5、学生汇报明确。
五、总结8分钟10分钟1分钟
板书设计教育的启示
大美
舍不得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