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7. 课文插图识读:学生需要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对双龙洞景色特点的理解。
8. 写作练习: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尝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阅读理解:请学生选择一篇其他游记进行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篇游记主要描述了哪些景色?(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这些景色的感受的?(3)你认为这篇游记的写作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在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等。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细腻的描绘和深层次的含义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游记的写作技巧和描写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游记的写作顺序、景物描写等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记写作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描绘一个地方的景色、如何通过游记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游记的基本概念。游记是作者以游历某个地方为基础,对所见所闻进行生动描绘的一种文体。游记通常包括对风景、人物、文化等方面的描述,它是人们了解和交流世界各地风光文化的重要方式。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双龙洞的景色和特点。
3.能够展示出对金华的地理和人文的基本了解。
4.能够体会自然风光对心灵的陶冶和启发。
二、教学重点1.背诵和理解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描述双龙洞的景色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双龙洞的独特之处。
2.能够展示对金华地域和地貌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准备1.电子板书:相关图片、地图等素材。
2.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互动环节等。
3.教学资料:包括金华地图、双龙洞的图片、全班学生的分组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华的美丽风景,在学生的想象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和词组。
第三步:课文分析(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双龙洞的特点和景色。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双龙洞的独特之处,并展示给全班。
第五步:模拟游览(15分钟)•让学生模拟游览双龙洞,用他们的想象写下自己对双龙洞的感受和描述。
第六步:讨论交流(10分钟)•让学生彼此交流对金华风景和双龙洞的看法,展示出他们对自然风光的体会。
六、教学反馈及评价(5分钟)•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小组展示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课堂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地方,用类似的方式描述并分享给全班。
八、板书设计•金华的双龙洞•描述双龙洞的特点•我们的感悟以上是本次教案的详细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让他们对金华的双龙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学科背后的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教材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学科背后的故事:教学中,首先出示双龙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缘于地域的特点,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此地。
所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心对优美风景的向往。
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关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的三个传说——其一,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其《金华记游》中认为这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中也持此说:“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
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其三,1992年新编的《金华市志》则认为“双龙”在外洞口:“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抓住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2. 学具:铅笔、橡皮、笔记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今天,我们要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
2. 交流展示,师生共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 重点关注:游览顺序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描绘。
四、总结提升1.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2. 你觉得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3. 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2. 提问:作者是如何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二、深入学习,合作交流1. 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 每组选取一个景物,尝试按照游览顺序进行描绘。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杜鹃、气势、聚集”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3.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作者按照景物的变化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图片,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预设:幽深的森林、美丽的小岛、幽静的山涧等。
3.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的笔迹来游览一处洞穴美景。
出示双龙洞图片。
4.了解文章的题材。
预设:“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5.叶圣陶爷爷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你了解他吗?你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吗?预设: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中国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
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代表作有散文集《脚步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等。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初读识字(一)初读感知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作者笔下的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二)认读词语。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6个,你们完成识字目标了吗?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请你来领读。
请你朗读词语。
浙江簇拥臀部漆黑蜿蜒3.出示形近字,进行类比认字。
浙江簇拥臀部漆黑蜿蜒清晰民族手臂膝盖蜻蜓4.优美的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词,请分享你的积累。
杜鹃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移动昏暗挤压额角登陆宽广石钟乳石笋观赏(三)学写生字。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的字15个!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浙罗杜鹃窄郁肩臀移额陆乳笋端源2.观察汉字,说一说你认为哪个细节是需要我们用心记住的?学生观察汉字并交流注意事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出示溶洞的照片欣赏。
2.揭示课题:在浙江金华,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就是双龙景区,双龙洞就在这个风景区。
双龙洞是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一下这个双龙洞。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点拨:“记”即记录,记录游览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就是游记。
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游记。
3.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稻草人》《春宴琐谭》《倪焕之》等。
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有《爬山虎的脚》《荷花》。
设计意图:欣赏溶洞的图片,让学生对双龙洞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介绍作者叶圣陶,知道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些课文,唤起对作者的认知。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教师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想想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圈圈有关地点的词,完成路线图。
2.随文识字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生字。
浙(zhè)江一簇(cù)突兀(wù)森郁臀(tún)部漆(qī)黑蜿(wān)蜒(yán)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光。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心生向往。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句型的学习。
2.对文章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
3.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投影仪。
2.双龙洞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生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要介绍双龙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型的学习。
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模拟游览双龙洞,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17.记⾦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17 《记⾦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标】1.会认本课6个⽣字,会写15个⽣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式。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6个⽣字,会写15个⽣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式。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激发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激趣导⼊1.图⽚引⼊:今天就让我们⼀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华的双龙洞。
2.⾛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长篇⼩说《倪焕之》。
⼆、出⽰学习⽬标1.会认本课6个⽣字,会写15个⽣字,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内容。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中的⽣字,注意⽣字的读⾳。
2.⾃读提⽰:请同学们⾃由朗读课⽂,注意读准字⾳,读通句⼦,难读的地⽅多读⼏遍。
3.出⽰我会认,指导学⽣识记⽣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读情况:指名读课⽂,同学互评:字⾳是否正确,句⼦是否通顺。
6.再读课⽂,想⼀想课⽂写了什么?⽰例:本⽂是⼀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扁⼩,“⽉”要长,“鸟”横折钩要⼩,竖折折钩要长⼀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10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浙江、森郁、杜鹃、合适、臀部、昏暗、稍微、额角、盘曲而上、映山红、明艳、气势、石笋。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景方法。
4.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生字词读写。
2.以第五段为例,学习用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那么,怎样才能用精炼的笔墨,描写出美妙的景物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课件)“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能工巧匠的神奇艺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怎样用我们手中的笔,将这些神奇美丽的景物记录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同学们,齐读课题。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本文是一篇游记。
(板书:游记)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师: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来,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6《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描绘的美景以及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景色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中的美感。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提到的地理、人文等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了解文中提到的地理、人文等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描绘的细腻。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准备一些关于金华双龙洞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时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景区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难懂词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名不虚传、脱口而出”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叶圣陶先生以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为线索,按时间顺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细致观察,描绘了双龙洞的奇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生字卡片、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双龙洞”吗?谁来说说它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2)简介双龙洞: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生字读音,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 体会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巩固拓展(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时间顺序具体景点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昏暗、八九米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惊云帮大家分享的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
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双龙洞的景观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旅游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认读“浙、浦”等10个生字,理解字词含义,会写“龙、洞”等15个字。
3. 课文理解: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
4.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双龙洞景观特点,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得,对双龙洞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大意。
(3)分段朗读,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3)学生练习写字,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3、作者进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2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2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文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最后写在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
全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描写生动逼真。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的顺序、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这篇课文描写的双龙洞的奇特景观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准确的描写上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蜿蜒”“突兀森郁”等。
了解游记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双龙洞景色的细致描写。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双龙洞景色的奇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例如,课文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进行叙述,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等,准确地梳理出这一顺序。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特别是对孔隙狭小特点的描写。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感受,如“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把孔隙的狭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写得具体可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
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
(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
(板书:游记)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
(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1.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①(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②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③师:这就是蜿蜒的长城。
谁知道“蜿蜒”的意思?大家可以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它是“虫字旁”,意思是形容像虫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这篇课文中“蜿蜒”形容的是什么呢?赶快找一找吧。
3.了解双龙洞的得名。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师指名读句子;全班齐读。
(2)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①男生读课题,女生读句子。
②师指名回答: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双龙洞因此而得名)【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回忆已学知识、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等方法理解“蜿蜒”一词,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词的意思,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举多得。
板块三沿途春色,感悟匠心1.师过渡: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的景致不断地映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2.交流第2自然段。
(1)生边读边思考:作者见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文中语句。
(3)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路上景物的特点?(预设:明艳)(师相机单击课件,让词语变红)(4)师指导朗读,读出这一片明艳的景色,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3.体会作者写溪流的句子。
(1)师: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写这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的句子?(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2)师: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相机出示课件)(3)师:你能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吗?(师相机将课件句中的反义词“宽、窄”和“缓、急”标红)(4)师:你认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排比、拟人)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愉快、期待)(5)师指导朗读,提示读出愉快、期待的心情。
(6)生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
(7)师:注意相同的词语稍微读重些,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溪流在不断地发生变化)4.生练习仿写。
预设1: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预设2: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5.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睹双龙洞的风采!【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
这一板块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明艳”“时而”,帮助学生体会沿途景物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进入“孔隙”,感受“窄小”1.导入新课。
(1)师导入:欣赏着沿途美丽的春光,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双龙洞。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游双龙洞?(3)师指名回答。
(预设:第4~7自然段)2.初步感受“孔隙”。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师指名读。
(相机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2)师:这些景点中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预设:孔隙)3.感受“孔隙”的特点。
(1)师:什么是孔隙?(出示课件)(2)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窄小)(3)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的呢?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交流,师相机指导)4.学习表达方法。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①师:老师把这两句话改动一下,谁来说说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②师:原句的短短两句话用了4个“小”字,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你还从哪儿感觉到小船的小?(相机出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2)课件出示句子。
①(相机将课件中的词语“后脑、肩背、臀部、脚跟”变为红色)师: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语都和身体有关)②师引导:凡是和身体有关的部位都写出来了,“从……到……到……,没有一处不……”,从这样细致具体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孔隙的窄小)③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受吧!(3)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①师范读,生想象画面并模拟通过孔隙的动作和情形。
②师:你是怎么躺的?(师指名读句子)③师引导朗读:过洞时你有什么感觉?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会不会动?敢不敢动?生: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④师引导想象交流:要是把肩膀稍微耸起来会怎样?或者把脚稍微翘起来呢?要是你把臀部稍微往上抬一点又会怎样?(生交流)⑤师:我们终于穿过孔隙到了内洞,此时你感觉怎样?(生交流)5.师小结写法:作者写他通过孔隙时的见闻和感受,如小到只能容纳两人并排仰卧的船,几乎与他擦身而过的山石,表现出了孔隙的窄小。
当然,孔隙的“小”是相对于外洞和内洞的宽大来说的。
作者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设计意图】此板块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学习了作者通过见闻和感受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板块二运用学法,自主感悟1.根据第5自然段的写法,生自学其他景点的写法。
(1)师引导: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运用刚才学习“孔隙”景点的方法,看看其他几个景点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写清楚的。
(2)生默读第4~7自然段,在相关的词句下画线。
2.生交流,自主感悟。
(1)洞口。
①课件出示段落。
②洞口的特点是“宽、高”。
“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这些都是作者的感受,这样的描写不仅让双龙洞具有一种神秘感,也突出了洞口“宽、高”的特点。
(相机出示: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2)外洞。
①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段落。
②师小结:外洞的特点是“大”。
(板书:大)“周围、头上”表明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洞的。
这句话介绍了外洞的特点——宽敞、大。
(3)内洞。
①生自由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②生回答。
(相机板书:奇大)③师启发想象: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景象中,怎能不惊叹自然的神奇?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猜猜还可能有些什么。
④生交流。
⑤师指名读表现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句子。
⑥师引导生注意表明观看顺序的词语。
a.师述: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找看是哪些词。
b.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c.师小结:文中用了“先看到的、其他那些”来表明观看顺序,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