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上交至中央银行的资源的比率。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1~5.BDCCC 6~10 CACBD三、计算题1、假定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M=240,消费函数C=145+0.75Y,税收T=60,d投资函数I=160-5r,政府支出G=80.试求:(1)IS、LM方程和均衡收入、利率、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变为100.则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又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1)IS:y = c + i + g y d = y – t c=145+0.75y d t=60 g=80 i=160-5r 即 y=1360-20rLM:0.2y=240 即 y=1200联立两式得i=120 r=8(2)有上课知当g=100时 y=1200 r=12 i=100(3)i减少所以存在挤出效应2、假设消费函数C=400+0.8Y,投资函数I=3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300+0.5Y-100r,实际货币供给M=1500(单位均为亿元),试求:(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答:(1)IS:y=2400+200rLM:y=4500-250r联立两式得:y=10000/3(2)由推倒公式的得:y=11000/9+20/9g+10/9m财政政策乘数为20/9 货币政策乘数为10/93、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方程I=400-50r,政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方程是L=250+0.5Y-125r,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是M=1250,价格水平P=1。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贴现的比率就是贴现率‎。

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转让票据兑‎取现金。

银行放款的‎一种形式。

贴现对持票‎人来说是出‎让票据,提前收回垫‎支于商业信‎用的货币资‎金;对贴现公司‎或银行来说‎则是向持票‎人提供银行信用。

银行根据市‎场利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一‎个贴现率,计算出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

贴现利息=票据面额×贴现率×票据到期期‎限。

持票人在贴‎付利息之后‎,就可以从银‎行取得等于‎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现金,票据的所有权则归银行。

票据到期时‎,银行凭票向‎出票人兑取‎现款,如遭拒付,可向背书人索取票款。

票据贴现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贴现‎和再贴现两种:一是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的票据贴现‎业务称贴现‎,二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未‎到期工商企‎业票据再次‎贴现,称再贴现或‎重贴现。

贴现率是受‎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化而自发形‎成的,再贴现率则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

再贴现率(Redis‎c ount‎Rate)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

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这是因为,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再贴现‎成本,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成本‎增加,自然影响再‎贴现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贴现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种告示作用‎:提高再贴现‎率,呈现紧缩意‎向,反之,呈现扩张意‎向,这特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与再贴现
❖ 企业贴现回购分为定期回购和不 定期回购。

❖ 贴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票据查询相对滞后
❖ 票据审查有待提高
❖ 利率执行较难统一

文本不够规范

风险意识还需加强
再贴现(Rediscout)
❖ ❖
❖ 什么是再贴现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
再向中央银行贴现。


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
❖ ❖ ❖ ❖ ❖ ❖ ❖
❖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 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 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 行支付的利息。
❖ 计算方式是

❖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 X贴现期 限

❖ 贴现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执行。
❖ 它的高低完全取决于
❖ 票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再贴现利率仅仅作为一种独立的基准 利率。



票据贴现业务盈亏平衡分析
❖ 盈亏平衡分析是衡量一项业务能否开展的重要手段。就 票据业务而言,首先须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所谓机会 成本就是因资金用于票据贴现而丧失了用于其他业务的机会 所遭受的损失。
❖ 换句话说,用200万元资金办理贴现,就少发放200万元 贷款,在取得贴现利息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取贷款利息的机会。 因此,票据贴现的净收益必须抵补所遭受的机会损失,该项 业务才实现盈亏平衡。票据业务盈亏平衡点就是占用资金用 于票据业务所取得的净收益等于占用资金用于其他业务取得 的净收益的经营点,即机会成本为零的临界点。在不考虑投

金融专业术语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术语解释大全

金融专业术语解释大全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Money)-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货币(如人民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货币在这里就充当了交换媒介(流通手段职能);同时,我们可以把货币储蓄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了贮藏手段职能。

2. 本位币(Standard Money)-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用一定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铸币。

本位币的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例如,在我国,人民币元就是本位币,商家不能拒绝接受顾客用人民币元进行的合法支付。

3. 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

辅币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其特点是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

我国的角和分就是辅币,在大额交易中,如果只用角币支付且数量过多,商家可以拒绝接受。

4.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内容。

例如,金本位制就是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是货币金属,货币单位与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挂钩。

二、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Credit)-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中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债务人则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例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银行是债权人,企业是债务人,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需要偿还贷款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什么是再贴现率

什么是再贴现率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什么是再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下面进行通俗的解释,什么是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打个比方,我手里有张三的欠条1000元,按规定他明年才还我,但是我现在便需要钱用,于是我到银行,把欠条给银行,银行给我900元现金,明年的时候直接由银行向张三要钱,其中差价100便是我提前要款的利息,利率为:100/1000=10%.如果我是商业银行,张三是中央银行,那么这个利率就叫做再贴现率.
给你说个通俗的:公司甲从公司乙那进了一批货,没钱交款,就给公司乙打个欠条(汇票),假设是100元.但是现在公司乙缺钱了,又不能朝甲要,因为甲也没钱啊,所以乙就去商业银行,把这个欠条给银行了,然后银行给乙这比钱,当然这需要扣除一定的利息,假设1%,这就是贴现率.那么银行给乙的钱就是100-100*1%=99.也就是说,通过贴现,把甲欠乙的钱转变成了甲欠银行钱了.
再贴现,就是这家商业银行也缺钱了,它上哪弄钱去啊,就只能去中央银行.就跟当初乙来它这弄钱一样,它是把那张汇票给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给它一笔钱,当然也要扣除一定利息,这就是再贴现率了.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
1。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其主要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意味着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或急剧的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过高的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充分就业意味着将失业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汇率和资本流动等方式,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工具1.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货币;当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卖出有价证券,从市场回笼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点,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需要向中央银行缴存更多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减少了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货币供应量减少;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3.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需要资金时,可以将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

利率的种类

利率的种类

利率的种类利率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如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按借贷资金的增值程度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分为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按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按金融资产的不同可分为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等等。

现将主要利率种类介绍如下: 1.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一般按本金的干分之几(‰)表示;日利率习惯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按本金的万分之几(‰。

)表示。

西方国家通常用年利率,而我国则习惯于用月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可以互相换算。

我国的习惯,不论是年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都用“厘”作单位,如年息5厘、月息4厘、日息3厘等,分别表示年息5%、月息4‰、日息3‰。

此外,还可用“分”和“毫”作利率单位,分是厘的10倍,厘是毫的10倍。

如年息1分2厘5毫,就是年利率12.5%。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直接以货币表示的,市场通行使用的利率。

如西方国家的市场借贷利率和我国的银行利率等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由于一般以物价上涨率来代替通货膨胀率,且不考虑利息的贬值因素,则有: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判断利率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还得考虑物价因素。

当物价上涨率高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就是负数,称为负利率。

负利率对经济产生逆调节作用。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最早是由费雪提出的。

费雪认为,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指与物价上涨携手同行的实际市场利率,由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两部分组成;而实际利率(亦称真实利率)则是货币价值变动后的名义利率。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流通量往往超出实际需要量,通货膨胀很容易发生,所以纸币作为价值符号本身就存在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区别,这样就形成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分析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可以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方面的经济状况。

货币政策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利用的操纵货币供应、货币利率和外汇市场等手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方法。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国家货币政策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为灵活和直接的一种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变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希望加大货币供应量时,它会通过购买债券来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推动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当中央银行觉得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它则通过出售债券来吸纳市场上的资金,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强,操作及时,而且对市场影响较大。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可以精确地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公开市场操作需要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来实施,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金融资产来进行交易,这对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可能面临市场预期的风险,一旦市场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预期和情绪,留意市场的反应。

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再贴现贴现率(Discount Rate)。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利率时,它会对再贴现率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进而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从而对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宏观(1)——宏观经济学资料文档

宏观(1)——宏观经济学资料文档

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实际的总产出和计划的或意愿的总支出相等。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投资乘数:是国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 曲线。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 时,总产出y 与利率r 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要,物价总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等引起货币供给过快增加,最终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平均储蓄倾向:单位收入内储蓄所占的比例。

再贴现的名词解释

再贴现的名词解释

再贴现的名词解释
Q 1
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
银行并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再贴现率调整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

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时,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相反。

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Q 2
绿鞋机制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贷款的简称。

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一直是中国中
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再贴现率是一种货币市场利率,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的一种手段。

它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时所收取的利率。

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那么,再贴现率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假设小明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他需要向银行贷款来缓解现金流压力。

假设他需要向银行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率为10%。

那么,一年后他需要向银行还款11万元(本金加利息)。

这就是一笔普通的贷款交易。

但是,如果小明的企业遭遇到了困境,他需要更加紧急地获得现金支持。

这时,他可以通过再贴现的方式来获得短期流动性支持。

再贴现的过程是这样的:小明将一张10万元的企业支票拿到银行,要求银行给他贴现。

银行会将这张支票贴现后,向小明提供10万元的现金,同时小明需要支付给银行一定的利息。

这个利息就是再贴现率。

如果再贴现率为10%,那么小明需要支付给银行1万元的利息。

也就是说,他获得了10万元的现金支持,但是需要支付11万元的本息。

如果再贴现率为5%,那么小明只需要支付0.5万元的利息,也就是需要支付10.5万元的本息。

可以看出,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明的获得成本。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小明这样的企业,也影响到整个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如果再贴现率过高,商业银行就会选择不向中央银行贷款,而是选择向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融资,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足,利率水平上升。

如果再贴现率过低,商业银行就会大量向中央银行借款,导致货币市场过度宽松,利率水平下降。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通过设置再贴现率来调控货币市场。

如果想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利率水平适中,可以适当降低再贴现率。

如果想要遏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市场,可以适当提高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通俗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再贴现率的含义和作用。

宏观经济学材料题

宏观经济学材料题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什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扩大内需(即消费)。

重点是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等措施,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积极调动社会投资。

实施两年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新增投资1.18万亿元,重点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同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政府鼓励项目的建设。

消费方面,重点放在增强消费能力、发展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预期等方面,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的待遇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各项涉农补贴。

开展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积极拓展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汽车等消费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政策障碍,稳定和增强居民的消费预期。

(二)振兴产业(即投资)。

重点是组织实施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规划中提出的近120项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调整税收政策,实施重要产品的收储,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支持企业渡难关。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比如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打造船舶工业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鼓励兼并重组,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三)科技支撑(即生产技术)。

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贴现、再贴现与转贴现的区别贴现(Discount)什么是贴现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贴现概述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贴现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1) 在贴现行开立存款帐户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 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3) 能够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按规定不能出具增值税发票的除外)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贴现申请人需提供的资料持票人办理汇票贴现业务时,需填写《商业汇票贴现申请书》,加盖公章和法人代表人章(或授权代理人章)后提交开户行,并提供以下资料: (1) 未到期且要是完整的银行承兑汇票;(2) 贴现申请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3) 持票人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对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所列不得出具增值税发票的商品交易,无增值税发票作附件的,可由申请人提交足以证明其具有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其他书面材料)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4) 贴现银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贴现期限贴现的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计算。

贴现利率贴现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执行。

按商业银行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下浮3个百分点执行。

关于贴现回购票据贴现回购业务:是指当卖方企业(持票人)临时资金短缺时,持未到期票据来我行办理贴现业务,票据贴现后至到期日前,当客户资金充足时可按与银行约定归还票面金额,赎回票据。

《财政与金融》章节习题及答案11

《财政与金融》章节习题及答案11

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知识巩固1.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各政策目标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答: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目标有四个方面: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含义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

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

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

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

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所谓平衡国际收支,主要是指既不出现赤字,又不出现较大幅度的盈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现代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 简要分析自动稳定器的内涵和对经济的影响。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须经常变动政府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税收和一些政府支出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因素。

它不需要政府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减缓经济波动的效果,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内在稳定器能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须政府作出任何决策。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

再贴现率的通俗例子再贴现率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用于描述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尽管这个术语听起来很专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

请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熟人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小商贩,他手里拿着一些水果,你很喜欢这些水果,但是你没有现金。

小商贩告诉你,他愿意把这些水果卖给你,但是你必须在明天给他付款。

你想了一下,你知道你的银行账户上有足够的钱,但是你没有现金。

于是你向小商贩提出了一个建议,你可以把这些水果卖给我,然后我会去银行贷款来支付你,明天我会还给银行。

小商贩同意了你的建议。

但是,银行不会白白地给你贷款,他们会收取一定的利率,这就是再贴现率。

假设你需要向银行借款100元,银行的再贴现率是10%,那么你需要向银行支付110元(100元本金+10元利息)。

明天,你会拿着这些水果和100元现金去找小商贩,把钱还给他。

小商贩会非常高兴,因为他已经成功地卖出了水果,并且得到了他的钱。

这个通俗的例子展示了再贴现率的含义。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也会收取一定的利率,这个利率就是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会将这个利率加到他们向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中,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

再贴现率的水平取决于央行的政策和经济状况。

如果央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他们可能会降低再贴现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更多的贷款。

相反,如果央行希望控制通货膨胀,他们可能会提高再贴现率,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从而减缓经济增长。

总之,再贴现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对商业银行和整个经济体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

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

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

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需要支付的利息率。

它在货币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再贴现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

商业银行在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时,往往需要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支持。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市场上的资金供给量和成本。

较低的再贴现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刺激借贷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反,较高的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借贷需求,从而对经济产生压力。

再贴现率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胀水平产生影响。

当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降低时,商业银行更容易借款,从而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多地向市场注入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

过度的货币供应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过剩会推动物价上涨。

因此,中央银行通常会根据通胀压力来调整再贴现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维持稳定的物价水平。

再贴现率还可以影响外汇市场。

较高的再贴现率可以提高本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利率差异,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资金流入,增加本币的需求,提高汇率。

相反,较低的再贴现率会降低本币的利率差异,减少外国资金流入,导致汇率下降。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对汇率进行干预,以维持国内外汇市场的稳定。

再贴现率还可以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敏感度产生影响。

再贴现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中央银行对经济的预期和政策取向。

当再贴现率上升时,市场可能会认为中央银行对通胀和风险的担忧增加,从而提高对未来经济的风险预期。

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投资者可能会更加谨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减少。

相反,再贴现率的降低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乐观情绪,刺激金融市场的活跃度。

再贴现率在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既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又对货币供应量、汇率和金融市场风险敏感度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与再贴现贴现与再贴现是高中经济生活学习中经常会碰到的两个概念。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考证。

随着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发展和票据业务出现,由其衍生出的票据的贴现与再贴现也应运而生。

贴现是拿没有到期的票据到商业银行兑现或作支付手段,并由银行扣除从交付日到期止这段时间的利息。

在贴现与再贴现的融资过程中所使用的票据,依《辞海》所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界定,当指汇票、本票、支票。

再贴现的政策工具、调节手段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干预市场的经济活动。

在经济衰退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来增加社会货币的需求量,以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期,则通过提高再贴现率以平衡失衡的经济发展局势,使社会的经济以正常的态势、速度发展,保持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在票据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早已具有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予需求的能力。

在我国,虽然再贴现业务起步时间不长,但它已和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国家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它能拓宽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渠道,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促进商品流通,更好地衔接产销关系,极大地活跃市场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世界经济大潮与其默无声息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贴现与再贴现和票据业务的命运患难与共、相辅相成。

贴现与再贴现是票据业务的一个门类,它依赖于广大的票据市场而发展。

票据市场的活跃,预示着贴现与再贴现兴旺发达;而它的发展,又必然促进票据业务产生新的活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票据市场仅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启动,贴现与再贴现仅在一些中心城市进行尝试,和先进的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不容乐观。

制约我国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发展的诸多因素是:(1)票据市场规模小。

1有的地方限制了个体私营户使用商业汇票,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只是国有、集体及股份制企业,有的地方则正好相反;2限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2)票据工具单一。

从世界各国来看,市场交易工具除汇票、本票、支票外,还有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的债券、金融债券,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融资汇票及其它短期债券票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现率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时,银行扣取自贴现日至
到期日之间的利息率。

当商业银行用此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贴现时称为再贴现。

再贴现所用的利率或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统一公布。

贴现率上升,意
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上升。

再贴现率的高低可以调剂社会
上流通的货币量,而且银行执行的各种长短期借贷款的利率都要参考贴现
率。

因此,贴现率成为计算通行利率的一般标准。

经济学家将贴现率用来
衡量未来收入和支出折算成现值的一个桥梁。

贴现率越高,则同样一元钱
发生在将来的收入或支出折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就越小;在经济学中贴现
率是一个中性概念,它的高低是市场上对货币的供需形势及中央银行的货
币政策决定的,并无所谓好坏。

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
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
一种方式。

贴现的性质: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
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
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
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
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

当需要控制通货膨
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
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
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
限。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
率。

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
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
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
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

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
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
现时的预扣利率。

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
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
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这是因为,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再贴现成本,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成本增加,自然影响再贴现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贴现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种告示作用:提高再贴现率,呈现紧缩意向,反之,呈现扩张意向,这特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再贴现率具有调节灵活的优点,但也不宜于频繁变动,否则给人以政策意向不明确印象,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此外,再贴现率的调节空间有限,且贴现行为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如果商业银行出于其他原因对再贴现率缺乏敏感性,则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