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表现手法例说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衬托、 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 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 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 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 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 写哀情(乐情)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 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直抒胸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古诗鉴赏中“以景结情”
古诗鉴赏中“以景结情”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式之⼀,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来表达丰富⽽难以⾔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得诗歌“此时⽆情胜有情”,从⽽使读者感到余韵⽆穷、意犹未尽,并进⽽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有尽⽽意⽆穷的艺术效果。
以景作结的作⽤并不是单⼀的,往往以⼀种作⽤为主⽽兼有其他作⽤,题材不同,作⽤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致有四种情况。
⼀、就情取景,渲染⽓氛。
⽤来渲染⽓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类感情作品的结尾,⽤让⼈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氛(如暮⽇、寒鸦、风⾬、夜⽉等),以烘托此类情绪。
王昌龄的《从军⾏七⾸(其⼆)》:“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秋⽉照长城。
”问:“⾼⾼秋⽉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此诗是“以景作结”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这时轻轻宕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个⽉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照,景象壮阔⽽悲凉,更加深了诗⼈的思乡之情。
此时征戍者内⼼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深沉的爱呢?不得⽽知,给读者留下了⽆限的想象空间。
2006年上海春考卷要求阅读宋词《喜迁莺·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包⾦,⾹蒲切⽟,是处玳筵罗列。
⽃巧尽输年少,⽟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两两,波⼼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彻。
望中⽔天⽇暮,犹见朱帘⾼揭。
归棹晚,载荷花⼗⾥,⼀钩新⽉。
”回答:画线句的描写与前⾯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结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以景作结”的写法;从题⼲的提⽰语“与前⾯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静”的场⾯,⾃然是“动静对⽐”。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8、联想和想像 多为浪漫主义诗所用。如李白的“小 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等。 9、比喻象征 本是一种把事物比成另一种本质不同的 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用具体事物比具体事物, 可针对具体句子;象征往往是将具体事物赋予特定 的抽象的意义,应从整首诗上去理解。诗词当中经 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 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 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 敌万金。” 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等都 用了象征的手法。
三、修辞手法 1、夸张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比拟 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 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 人昼梦年。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拟物 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 东西,并且用船来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愁苦写 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也可理解为“化抽象为具体” 的表现手法。) 4、借代 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 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 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白居易的《琵琶行》 “终岁不闻丝竹声”等。
4、白描:纯粹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虚实结合 “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 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回忆、梦境、联 想想像等)“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如:《题都城南庄》(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长恨 歌》、《雨霖铃》、《梦游天姥吟留别》、《破阵子 醉里 挑灯看剑》、《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等都采用了虚实 结合的手法。
诗歌鉴赏—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因为它是形成意境的基础,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都很关注情和景的融合。
正如王昌龄曾曰,“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足见情景交融对诗歌的重要性。
情景交融又可以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藏景、情景并茂。
首先,“情于景中”如阮章竟的《漳河小曲》: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重中高山云断路/ 青苍天,云霞红红艳/ 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 水染成红花片/ 小曲过漳河沿。
全写景,似乎没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但是就在这清新、活泼具有浓烈的歌谣风景中,却流露着作者对漳河景色的壮美抒发出喜悦之情。
其次,是“景藏情中”,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此诗并无直接的写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给我们描绘的空间: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幽州,视目无边的天宇,沉思于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出作者壮志难酬,怆然泪下。
“情景并茂”,如意大利诗人翁加蕾蒂的〈〈黄昏〉〉:微风独栏杆/ 支撑我的忧愁/ 黄昏里。
此诗虽然短短三句,却集中了情景,黄昏、微风栏杆描绘景色,“支撑我的忧愁”一语道破了情(忧愁)。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结构方面的特征,是给读者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
以“如在眼前”和“见于言外”,构成如李戏鱼在〈〈中国画论●神韵〉〉中所言,“诗在有字句之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⑿写出诗的要点,虚实之处,因此诗人创作形象,所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由形象产生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飞鸟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上。
⒀诗中情景交融则不必说了。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大雪飘飞,一叶孤舟,一老翁独坐垂钓于风雪寒江上,四周万籁具静;然而却隐藏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孤独的老人是诗人理想的化身。
虚实相结合形成了绝妙之意境。
第三、韵味无穷。
此乃意境之审美特征,韵味为咀嚼不尽之意和效果。
以王维的〈〈山居秋冥〉〉为例: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一、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1、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加物”,而由诗人对有关人、事、物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的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方式都是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某种客观景象或事物上。
情景交融是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传出寂寞之“梅”的神韵,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
于梅的咏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的崇高品质。
再如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写了山、潮、月三种景物,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但每句有都融入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受。
群山依旧,而故都以荒;潮声仍然,而城已空;旧月还在,宫墙还在。
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历史,对时事的深深忧虑。
二、从构思方式的角度分析1、借古讽今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便或不能对现时发表议论,于是采用对前代事物或现象进行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抒发情感。
如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有讽有慨,寓慨于讽。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
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
”王国维也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
情景虽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与景达到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融合,从而使人无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语还是情语。
中国古代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之景物,不只是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衬托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更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
情因景生,景以情生,二者相互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关系便产生了。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无形的情思转为鲜明的艺术形象,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
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古代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籍,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
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
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
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以情景二者而言,情是诗歌的生命所在,然而根据中国古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这种含蓄的审美标准来看,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往往是通过景来实现的,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诗人写诗用以表达其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并把情传达给读者。
那么情与景的处理就很重要,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共鸣。
通常所见到的情景交融的诗歌,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①哀景衬衷情。
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蟑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散·秋思》范仲淹)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凉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②乐景写乐情。
如:“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胡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风人松·题酒肆》俞国宝)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赏、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喜悦。
作者是南宋时人。
据《武林旧事》载,这首词当作于西湖断桥旁的小酒店中,原词倒数第二句是“重携残酒”,宋高宗来到这里,看见了这句词,改为“重扶残醉”,改得很好。
“携残酒”,不但没有趣,而且也不现实。
如果真的携残酒去,因为光喝酒不行,而带了好多东西去寻陌上花钿很不现实。
“重扶残醉”,表示前一日的酒筵丰盛,今有余欢,闲步去寻花钿,那样更多欢乐,增加了乐的气氛。
③乐景衬哀情。
如:“细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元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题金陵图》韦江)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粱、陈。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情景交融
精选课件
10
2009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精选课件
5
回答: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写图画景象)。这是一 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概括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 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思想感 情) 。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
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精明选课。件 (6分)
11
答案: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
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 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 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这是一幅初春 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精选课件
14
2011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唐朝诗人,居 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春 国。萦纡:旋绕曲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相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长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与情
边塞征战诗中的景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之间 02 的战争与和平,以及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背景。
送别怀远诗中的景物,表达了人们对离别亲友的 03 思念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意。
03
古代诗歌中的情
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表达
亲情
古代诗歌中常常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亲情关系等场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感激和关爱。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战乱中与弟弟分离的场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 念。
乡愁、离别、怀古的情感抒发
01
乡愁
古代诗歌中乡愁主题常见,多描绘游子在外漂泊、思乡之情。例如,王
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描绘船停泊在瓜洲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离别
离别主题在古代诗歌中也很常见,多描绘与亲友、恋人等分别的场景,
表达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例如,柳永的《雨霖铃》通过描绘与恋人分
友情
古代诗歌中友情也是常见的主题,通过对友人相聚、别离等场景的描绘,表达对友情的珍 视和感慨。例如,李白的《赠汪伦》通过描绘与友人汪伦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感 慨和感激。
爱情
古代诗歌中爱情主题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恋人相思、离别等场景的描绘,表达对 爱情的痴迷和痛苦。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描绘对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 痴迷和无奈。
古代诗歌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如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等,这些意象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象征意象
某些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具有特定的象 征意义,如松柏象征坚韧不拔,梅兰 竹菊象征高洁清雅。
意境的体味与感悟
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通 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 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02 诗歌创作与鉴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文学的发 展和进步。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仿 佛信手拈 来 , 写 自然 , 抒 也就是 情与 景融合 得好 , 痕迹 。可 不露 见, 同是情景 交融 , 也是 自有高低 优劣 之分 , 或者说 是有 程度 的不 同, 而情景 浑融 、 物我两忘是 最高 的艺术 境界 。 传统 的美学观念 中 有 一个显 著特 色 , 为世界万 物具 有类 似人 的精神 、 即认 意识 、 情 性 的表现 。 因此 , 诗人们往往 追求一种 “ 山情 即我情 , J 即我 性” I性 l 的 理 想艺术境 界 , 同一 , 物我 浑然无迹 。 正如黄宗 羲所说 :诗人萃 天 “ 地 之清 气 , 以月 露 花鸟为其 性情 , 其景 与意 不可 分 也 。” 诗 人 写 景 抒情 , 不 “ 莫 因性 之 自然 , 物 之微 妙 ” 同是 情 景 究 , 交 融之 作 , 同 的诗人在 写法 与风格 上 , 呈 异彩 , 千 秋 : 不 却各 各有 或 前 景后 情 , 前 情后 景 , 或 或情 景 相 间 , 前 实 后虚 , 实 相映 , 或 虚 情 景相 生 。从 以下 几首诗 中就可 以看 出情 景交 融 的不 同写法 :
’ I I IJl o Y I S 。 I A 『
பைடு நூலகம்
磋 . 坛 ; { i 论
20 0 9年 9月 ( 第 1 4期 ) 总 1
中 国古代 诗歌 中 的情 景 交 融
郭松芳
广 西钦 州 商 贸 学校 。 西 钦 州 5 50 广 3 00
摘 要 : 与景 是诗歌 创 作 申的两个要 素 。 情 中国古代诗 歌 往往
的感 情 世界 。此联 中的 “ 万里 ” “ 、 百年 ” 与上 联 的 “ 边 ” “ 尽 ” 无 、不
中 国优 秀 的古典 诗词 , 往是 通过情 景交 融 , 往 寓理 于情 的高 超 手法 , 使无 形 的情思 转为 鲜 明的艺 术形 象 , 运用 “ 物 以托情 ” 索 的方法 , 给人 的情感 以深 深 的感 染 。从我 国古代诗 歌 的民族传 统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 乐》)
——以哀景写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例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 五是景略情在, 六是情景交融。
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王禹偁《村行》)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 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 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 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 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
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1、烘托与对比A、概念: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归纳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方法等。
其中,修辞手法是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象征、双关、设问、反问等手段,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将一个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形象化抽象的概念。
例如,XXX的《望洞庭》中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例如,XXX的《新晴》中将XXX“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XXX“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情景的描述,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夸张。
例如,XXX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XXX”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又如XXX的《秋浦歌》中,白发长达三千丈,表达了深重的愁思,引人深思。
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别致。
例如,XXX的《如梦令》中,“绿肥”“红瘦”指代绿叶、红花,形象生动。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以兰花象征高尚,都是常见的象征手法。
双关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
例如,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是双关修辞。
XXX的《竹枝词》中,“晴”与“情”同音,是谐音双关。
设问和反问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XXX的《双调,蟾宫曲》中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XXX的《叠题乌江亭》中反问“肯为君王卷土来?”都是生动的表现手法。
总之,修辞手法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1.直抒胸臆是指直接表达对人物和事件的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末两句有三个意象:“孤帆远影”“碧空”“长江”。
这些意象组合成这样的意境: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它在碧蓝的天空中消失。
而诗人面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
从这些景象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
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先写景物:床前洒满一地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
这月光引发诗人“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一、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提问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
…………二、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
三、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一: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步骤三: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
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答案:本诗采用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反衬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诗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全篇无一字直接明写作者的心境,但通过春江、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苍茫迷离的氛围,表现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3、(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4、(05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5、(2011·泉州上学期半期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数离事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态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
答案:这两句的好处就在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
(或:这两句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