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11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

中国饮食文化电子教案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 (2)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4)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 (7)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9)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 (11)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13)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 (16)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18)第三章中国饮食风味流派第一节中国饮食风味流派概述 (20)第二节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2)第三节少数民族风味流派选介 (24)第四节其他风味流派 (26)第四章中国茶酒文化第一节中国酒文化 (28)第二节中国茶文化 (31)第五章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第一节中国的食制第二节中国的食礼 (35)第三节中国的食俗 (39)第六章中国饮食审美第一节中国饮食审美的原则 (44)第二节中国饮食审美 (46)第七章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第一节中国的饮食养生 (49)第二节饮食与哲学、政治、语言、文学 (52)第三节饮食著述 (55)绪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说绪论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一节、第二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四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成熟时期第一章饮食源流第五节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文化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第二节中国烹饪技术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一、导入1、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31面的引例,其他同学思考:在美国餐饮专家眼里,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切入知识点、初步探究:教师提问:中国的烹饪工具有哪些?根据这些烹饪工具在烹饪中的不同作用,烹饪工具可以分为哪几类?三、深入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1.中国菜肴的制作技术主要有哪些方面?2.中国的面点制作工艺流程是怎样的?过程:(1)小组合作探究(2)将自己提取的观点进行组内交流。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篇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篇

林语堂《中国人的饮食》说:“中国许多 优秀文学家写过烹饪之书,但没有一个英 国诗人或作家肯屈尊俯就去写一本有关烹 调的书,他们仍认为这种书不属于文学之 列,只配让苏珊姨妈去尝试一下。” 《隋书· 经籍志》所载食经已达七十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则达一百七十一卷,郑 樵《通志》则记了三百六十卷,可见其多, 亦可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司马贞注《三 皇本纪》说“太昊伏羲养牺牲以庖厨,故 曰庖牺”,则竟把伏羲看成厨师了。
人类由单纯地捕猎动物到有意识地驯养动物,其间也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长期的实践,人类才驯化出第一 批家畜和家禽。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它是由狼驯育而来的,狼 的品种很多,狗的起源也是多源的。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 期,狗就己经被人所驯化,成为原始人类狩猎、畜牧、守 户的忠实助手。 猪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饲养的生要家畜,此期的黄河流域及 长江流域的绝大多数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家猪的踪迹。 羊是比较温顺的食草动物,饲料简单,也是人类较早驯养 动物之一,此时,人们还驯化原鸡为家鸡,并开始驯养家 蜂。牛与马的驯化稍晚于猪、羊、鸡的驯化。 总之,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大约四千年前,畜牧业中 的六大家畜:马、牛、羊、猪、狗、鸡均已驯养成功,并 成为人们稳定的肉食资源。
孟子继承了孔子儒家的伦理,并在他的言 孟子 行中进一步阐明义欲与享欲的关系。 孟于对人的两大欲望,有一句名言:“食 色,性也”。但他认为“养心莫善于寡 欲”,寡欲是仁人君子德行的基础。“寡 欲”的要求是:当人的生存欲望和义欲之 间发生冲突时,应驾舍身而取义,杀身以 成仁;当人的口腹之欲与义欲发生冲突 时.也应当去口腹之欲而求之于仁义。
四、传统饮食发展史
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 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 与现在不同,主要是:稷jì,(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 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其精品又 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sù,是脱粒的 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 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jīng秫shú,周以 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gū米, 是 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煮成的饭叫雕胡饭,特 别香滑。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讲座PPT课件( 25页)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讲座PPT课件( 25页)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四)东方饮食,西方男女
中国是饮食文化,西方是情爱文化。中 国人讲究获取,西方人追求释放。
二、吃饭是政治问题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道德经》
老子
二、吃饭是政治问题
四连环鼎,战国时期青铜烹饪器。 四鼎相同,腹部相连,可以烧煮四样不 同的食物。向我们展示出中华古老饮食 文化的丰富多彩。
司母戊大方鼎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梁实秋《梁实秋谈吃》

中国文化概论第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第十一章

13.中国著名的农书有西汉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南宋陈[上甫下方]所著的《农书》、元代王桢所著《农书》、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

14.算学,也称数学,产生于结绳记事。

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发现了“十进制”的计算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之中。

15.著名的算书有公元前三世纪到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记载周代的商高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

《九章算术》流传至今的是晋刘徽和唐李淳风的注本,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书中运用的开平方、开立方、负数概念与最小公倍数,都比印度和欧洲要早得多。

刘徽在《九章算术》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造性的运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精确值为3.1416。

南北朝时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荷兰人安托尼兹求得此值的时间要早一千多年。

数学家秦九韶在16.北宋的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术细草》一书中,提出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史称“贾宪三角”,可以求出任意高次方程的数解值,这比欧洲阿皮纳斯的系数表要早400年。

17.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九章》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前者即数学上常说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后者则为“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

18.中国算学的一大特色计算法是珠算,它由以竹签作筹码进行运算的筹算发展而来,至元末明初已得到普遍应用。

详细说明珠算算法的著作中,影响巨大又流行最广的是明代程大位所著的《直指算法通宗》。

珠算东传还流行于日本和韩国。

19.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四诊”指“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20.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战国扁鹊和西汉淳于意(仓公),可以说是早期杰出医学家的代表。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报告——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报告——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报告——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1,从人类出现开始,饮食便于人类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饮食都是人们的一件大事,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必不可少。

在阴法鲁等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第二十一章中,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饮食文化,其间举了大量的例子,内容准确、资料丰富,用平易近人的话语为我们讲述关于饮食文化的知识。

饮食首先离不开的是餐具。

远古时代的人类并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来享用食物,更别提容器和取食用具,这时人的方法只有用手——动物的取食法,这也显示着人类并没有脱离动物的行为。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饮食上的要求更高,不再满足于生食,也就发明出了各种烹饪工具和取食器具。

我们现在日常用勺子和筷子,便是古老的中国人的发明产物。

我以前一直觉得餐叉是外国人才有的器具,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在五千多年前的史前时代,古中国人便开始用餐叉,只不过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没有将它作为进食工具的首选,而基本将其淘汰出了餐桌。

究其原因,很显然是由于筷子。

虽然筷子是人们公认的最难掌握的一种进食器具,但是筷子的轻巧、灵活、适用等的诸多优点使它的地位稳如泰山,始终没有动摇。

有人曾经表示,中国人的聪明有一部分原因是从小使用筷子,因为使用筷子的诸多技巧可以锻炼人的大脑,使思维更加敏捷。

筷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饮食,还是重大的皇宫盛宴,筷子不可或缺。

另外,筷子也寄托着亲情,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经历家人手把手教你使用筷子的情形,在一次次的教学之中,我们的情感在一步步的升华。

我们都听过“一言九鼎”,“九鼎”为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也听过“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势力的对立。

“鼎”在刚开始时只是作为烹饪食物的器具,后饮食等级制度确立且被原封不动地用于埋葬制度中时,鼎也就被看作了地位的象征。

在商代,鼎成了礼乐制度下第一等的礼器,成了贵族的专有物,也就演化为了权力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10-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10-饮食文化
鲁川粤苏
三、多样的菜系
鲁菜 精选细作 丰盛高贵
起于齐鲁,成于秦汉,集宫廷美味佳肴之大成 孔府菜——集历代皇家御膳绝技,推陈出新
川菜 麻辣鲜香 百菜百味
源于巴蜀,成于春秋,以擅长调味闻名海内外 有鱼香 红油 酸辣 麻辣 糊辣 陈皮 椒麻 椒盐 酱香 五香 甜香
烟香 咸鲜 荔枝 糖醋 姜汁 蒜泥 麻酱 芥末 咸甜等众多味型
杜康酿酒 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 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粘高粱)酒。”《世 本》也有此说。曹操也有诗咏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始于黄帝时期 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有黄帝与 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但《黄帝内经》一书是 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二、酒的分类
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酒的分类
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二、酒的分类
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酿造酒 ˙蒸馏酒 ˙配制酒
二、酒的分类
一、悠久的历史
食源丰富
地跨寒温亚热带 山长草木水生鱼虾 动植物种类繁多
历史悠久
远古:大禹治水奠定农业基础 夏商周:北黍南稷,钟鸣鼎食 ,席地分餐 春秋:孔子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调和鼎鼐 汉代:发明磨、豆腐和炒技
此后历代均有新食源的开辟和新烹饪技法的推出
二、独特的面食
馒头
诸葛亮与“蛮头” 武松与人肉馒头 “炊饼”才是馒头 馒头流传海外
胡总书记听后很生气,说:要你总结中美关系, 你却总结中国文化,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自考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自考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5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o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答案】A【解析】上层文化以文字典籍为媒体。

【考点】绪论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梧”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

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门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 •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答案】C【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秦汉以前大最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oA.羌族人B.古巴人C.氐人D.汉族人【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己大最居住在这一地区。

【考点】屮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而追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o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H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 篇一: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名词解释 1 文化产品文化产品 2 文化内涵文化思潮 3 文化现象传统文化 4 文化事象 “天下”观念 5 文化观念地缘 6 文化思潮九州 7 文化政策三皇五帝 8 民族文化百家争鸣 9 国别文化丝绸之路 10 上层文化 察举制 11 底层文化 玄学 12 传统文化 般若学和涅槃学 13 文化传统《神灭论》 14 分封制 科举制 15 西域古文运动 16 十六国 新乐府运动 17 三省六部制 一条鞭法 18 王安石变法 摊丁入亩 19 理学文字狱 20 色目人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 21 南人农政思想 22 回族政绩观 23 儒户勤农观 24 一条鞭法行会组织 25 王阳明 血缘 关系 26 乾亮学派姻缘关系 27 民居宗法制 28 服饰三公九卿 29 饮食三省六部 30 家庭郡县制 31 家族察举 32 宗法制 九品中正制 33 科举制诗赋取士 34 明经科行卷 35 法律制度策论 36“春秋决狱” 《法经》 37 春秋决狱《唐律疏议》 38 诞生礼五礼 39 冠礼“五服” 40 婚 礼人生礼俗 41 中庸整体思维 42 中和类比思维 43 避讳天人合一 44 利玛窦 因材施教 45 永 嘉之乱 教学相长 46 名家 诗言志 47 七巧板文以载道 48 中和之美 49 语言崇拜 50 河图洛书 说 51 “书同文” 52 对偶 53 顶真 54 骈体文 55 中体西用 56“全盘西化论” 57 “古今中外法” 1 文 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 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 的可见成果。

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 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 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 3 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篇PPT文档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篇PPT文档共53页

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最具 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云, 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 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 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 为“烧尾宴”。
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 很大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饮食篇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饮食篇
王永豪
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有一首叫 做《除夕口占》诗,劈头便用此七字: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借此来反映穷困不堪的境况,亦借以解嘲,真 是别有情趣。
清人张粲在自己的书斋题了这么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诗中七雅七俗对照鲜明,诗人境况今不如
人类由单纯地捕猎动物到有意识地驯养动物,其间也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长期的实践,人类才驯化出第一 批家畜和家禽。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它是由狼驯育而来的,狼 的品种很多,狗的起源也是多源的。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 期,狗就己经被人所驯化,成为原始人类狩猎、畜牧、守 户的忠实助手。
猪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饲养的生要家畜,此期的黄河流域及 长江流域的绝大多数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家猪的踪迹。
羊是比较温顺的食草动物,饲料简单,也是人类较早驯养 动物之一,此时,人们还驯化原鸡为家鸡,并开始驯养家 蜂。牛与马的驯化稍晚于猪、羊、鸡的驯化。
总之,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大约四千年前,畜牧业中 的六大家畜:马、牛、羊、猪、狗、鸡均已驯养成功,并 成为人们稳定的肉食资源。
四、彩陶、黑陶:炊煮食具的发明
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一种新式炊具鬲(lì),这是 一种拥有三只肥大的袋形空心足的烧煮炊具,主 要用来烧煮粥类食物。后来人们又想到利用烧煮 时产生的蒸汽来加工食物,发明了“甑”( zèng),甑的底部有许多透出蒸汽的小孔,把甑 放在鬲上,利用沸水产生的蒸汽将食物蒸熟。后 来,人们将鬲与甑合二为一,制成了“甗(音: yǎn 。义: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 隔一层有孔的箅(bì)”,这样蒸制食物就更方便 了。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

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中华饮食文化圈:以历史上中国版图为传播中心,以相邻或相近受中华饮食文化影响较深、彼此关系紧密的广大周边地区连接而成的饮食文化地域空间的历史存在。

10、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

11、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闭卷考试)一、名词解释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容。

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时期。

首先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

5、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6、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7、饮食文化创造线:位于果腹线之上的相对稳定的饮食生活社会性标准。

8、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9、中华饮食文化圈:以历史上中国版图为传播中心,以相邻或相近受中华饮食文化影响较深、彼此关系紧密的广大周边地区连接而成的饮食文化地域空间的历史存在。

10、饮食文化层: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社会层次。

11、满汉全席:中国清代光绪初期形成的官场筵式,又称满汉大席或满汉酒席,是康熙年间满席-汉席、道光时期满汉席的承续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燕翅等海珍与烧烤菜肴的组合。

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具有永恒生命力,又独具神韵的一种文化体系,那么中国古代宫廷有哪些饮食文化?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宫廷的饮食文化盘点史料显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礼政已经相当完备了。

从肴馔品类到烹饪品位,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等等,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

周代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豆也是如此,《礼记.礼运》载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食品的消费十有严格限制的,《国语。

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种等分出自古代的记载。

《尚书.洪范》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礼记.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直至清代,这种等级上的饮食规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皇家宴为例,皇帝宴桌有菜肴40品;皇后的头等宴桌膳品减少为32品;妃嫔的二等宴桌每桌2人,三等宴桌每桌3人,每桌菜肴则递减为15品。

而皇帝皇后吃不完的菜则往往赐给大臣们吃。

自周朝起,在饮食方面皇室都是花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很是能遵从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

周代宫廷中,建有庞大而完善的饮食管理与服务机制,其中包括负责食源的机构,负责屠宰及烹饪的机构等六种机构,六种机构又包括22个单位,计2307人。

在《周礼.天官》中说,周天子进膳时,“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中国烹饪史上有“八珍”之说,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不过,那时的八珍没有后世那样的奢侈与“穷凶极恶”。

(根据注疏,这八珍是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母羔;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网油:网油包烤狗肝。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

朱元璋的饭菜
目前仅见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这一则, 其早膳为:羊肉炒、煎烂拖齑鹅、猪肉炒黄菜、素 熇插清汁、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煿肉、筭子 面、撺鸡软脱汤、香米饭、豆汤、泡茶。 午膳则为:胡椒醋鲜虾、烧鹅、焚羊头蹄、鹅肉巴 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 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 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菉豆棋子面、椒 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美:甘也,从羊从大。——《说文》 灶下养,中郎将;烂不与。及 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 我 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左传》
猪(豕、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烧饼
“桓帝时,赵歧常于北海山东 寿光市中贩胡饼。” “灵帝 好 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 ——《后汉书》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 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 辅兴无。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 州》
汤饼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 自拭,色转皎然。” ——《世说新语》 “弱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 而远遍。”——(晋)束皙《饼赋》

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 编》和《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在 《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 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苋 菜。 ——汪曾祺
苋菜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 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 的主要蔬菜。《诗· 邠风· 七月》:“七月烹葵及菽”, 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 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 时时 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 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 《本 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 菜了! ——汪曾祺

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3
3、汉唐的饮食发展
• 紫驼之峰出翠釜, • 水精之盘行素鳞。 • 犀箸厌饫久未下, • 鸾刀缕切空纷纶。 ——杜甫《丽人行》
最新版整理ppt
14
• 这是杜甫《丽人行》中对达官贵人奢华盛 筵的描绘。餐具之于美食,恰如华服之于 丽人,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餐 具的发展折射出饮食文化繁荣的一面。
• 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 进马铃薯,甘薯。食 用野菜在餐桌上日渐 绝迹,人工培育蔬菜 瓜果则不断增多,成 为主要菜肴。
最新版整理ppt
24
• 从唐以来直到明清,陆续从域外引进的甘 蓝、菜花、丝瓜、黄瓜、苦瓜、南瓜、辣 椒等品种,大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的原料 和味道。肉类中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 主要来源。乳奶也是宋元及其后人们的日 常饮料之一。主要有牛奶、马奶、羊奶数 种,以牛奶最为普遍。由于当时豆腐的普 及,廉价的豆奶也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
最新版整理ppt
25
唐宋元明清时期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
• 比如春节,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 酒肉异常丰盛。其余像中秋、寒食、重阳 等节日或如冬至、腊八等重要节令,对饮 食内容、礼仪甚至是食物禁忌都拥有丰富 而具体的内涵。
最新版整理ppt
26
食俗礼仪
• 春节---饺子 年糕 • 元宵节—汤圆 元宵 • 中秋—月饼 • 冬至—饺子 • 腊八---腊八粥 • 小年—灶糖
最新版整理ppt
36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 具体产地有云南和云贵高原地区两种说法。 至于最早发现茶的时间,则基本一致推举 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一说源于神农氏: “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陆羽的《茶经》也明确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又一说源于黄帝:“黄帝 食百草,得茶解毒。”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十一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十一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第一节 吃的艺术
(四)湘菜 湘菜即湖南菜。湖南向称鱼米之乡,湘菜是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 展而成的,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 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 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 (五)闽菜 福建菜俗称闽菜,起源于福建省闽侯县,是 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 的。闽菜以福州菜为代表,素以制作细巧、色调 美观、调味清鲜著称。

贰 节
茶文化
第二节 茶文化
一、中国饮茶历史
(一)饮茶方式 1. 唐代烹茶 唐代饮茶以烹、煎为主,将茶饼碾碎成末后, 经烹或煎再饮。 2. 宋代点茶 经由蔡襄和宋徽宗等人的提倡,宋人饮茶趋向 精致。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成点茶法。 3. 明代散茶冲泡 明太祖朱元璋下旨“罢造龙团……散芽 进……”,促成了茶叶生产的简约化,也使茶饮方 式发生了改变。
第一节 吃的艺术
(八)徽菜 徽菜是徽州菜的简称,是安徽的主要代表 菜,它主要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方菜式组成, 其中以皖南菜为代表。皖南菜源于古徽州府, 即今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黄山脚下歙县一带; 沿江菜系指合肥、芜湖、安庆一带的地方菜; 而沿淮菜则由蚌埠、宿州、阜阳等地方风味构 成。
第一节 吃的艺术
第一节 吃的艺术
(一)鲁菜 山东菜简称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也是黄 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 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 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菜是由 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鲁菜以清 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 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选料精细, 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
二、酒与艺术
中国的艺术作品中经常有酒的影子,因为中国 的艺术家们离不开酒。因醉酒而获得艺术创作的最 佳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们解脱束缚、获得 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篇1: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一样无法化解的情感,喜欢庖丁解牛,并不远庖厨。

最顶级的美食总是在民间、在乡野,而不是在五星级酒店和私人会所。

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美食的背后,总是离不开辛勤的劳作。

我们口中的美食,无不来自别人的汗水。

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中华美食蕴含着醇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烹饪文化凝聚了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情感,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已经不仅仅是裹腹的代名词,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和要求已经逐步的升华。

人们要求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同时还希望嗅觉视觉上的冲击。

这些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美食,其实并不算苛刻。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吃”的繁荣---菜系林立,风味饮食小吃上千种,各地食风食味之独特与多样化。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讲究营养均衡、注重食材搭配、重视烹饪技巧、崇尚礼仪文化、注重饮食卫生等方面。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营养均衡。

在古代,人们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认为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他们在食材的选择和搭配上非常讲究,尽量让每餐都能够摄入到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例如,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五色为宜。

”这就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所倡导的营养均衡理念。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食材搭配。

在古代,人们认为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性味,相互搭配可以起到更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例如,鸡肉和猪肉都属于温性食材,而鱼肉和蔬菜则属于寒性食材,人们在搭配食材时,会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选择相应的搭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效果。

第三,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重视烹饪技巧。

在古代,烹饪被视为一门高深的技艺,人们注重烹饪的过程和方法,以保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古代的烹饪方法有炒、煮、蒸、炖、烤等多种,而且每种烹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要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第四,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崇尚礼仪文化。

在古代,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注重饮食过程中的礼仪和规矩,以展示自己的风度和素养。

例如,古代的宴席通常会有主人致辞、宾客敬酒、歌舞表演等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礼仪要求,需要人们严格遵守。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饮食卫生。

在古代,人们认为饮食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他们注重食材的清洗和处理,以及餐具的消毒和清洁。

例如,古代的厨房通常会有专门的清洗区和烹饪区,食材在经过清洗和处理后才能进入烹饪区,以保证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讲究营养均衡、注重食材搭配、重视烹饪技巧、崇尚礼仪文化、注重饮食卫生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色, 性也。” 《孟子· 告 子上》
三、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特征
食医合一 饮食养生 本味主张 孔孟食道
食医合一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 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 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 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周礼· 天官冢宰》 “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备急千金 要方》
本味主张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 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 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 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 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 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餱。”《吕氏春 秋· 本味》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 袁枚《随 园食单· 须知单·先天须知》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 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 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 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 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善 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 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 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袁枚《随园食单· 须知单·变换须知》
孔孟食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 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 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 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 不食之矣。”《论语· 乡党》
饮食养生
“饮食之人,大约有三:一曰餔餟之人,秉量 甚宏,多多益善,不择精粗;一曰滋味之人, 求工烹饪,博及珍奇,又兼好名,不惜多费, 损人益人或不暇计;一曰养生之人,务洁清、 务熟食、务调和、不侈费,不尚奇。食品本 多,忌品不少,有条有节,有益无损,遵生 颐养,以和于身,日用饮食,斯为上矣。” 清· 顾仲 《养小录》
食 古代饮食 饮
主食 副食
调技术
4
饮食器具 饮食文化 研究内容
5
礼仪风俗
6
饮食观念
7
文献典籍
历史掌故
……
二、饮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张起钧 《烹饪原理》
“古书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若以这个标准来论:西方文化(特别 是近代的美国式的文化)可以说是男 女文化,而中国则是一种饮食文化。 我们中国圣贤设教把人生的倾泄导向 饮食,因此在这方面形成高度的发 展。”
文献中的 饮食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 豚,窪尊而抔饮,蒉桴而土 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 神。” 《礼记· 礼运》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 曰祭,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 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 《尚 书·洪范》 “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 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 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 郦生 陆贾列传》
第二讲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食文化 酒文化 茶文化
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内涵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
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 哲学;即由人民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 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 总和。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