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简述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的主要方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的主要方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学生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综合表现。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了多个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这不仅包括了基础的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知识,也包括了对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科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学生应当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创造力来实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此外,学生核心素养还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生应当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商,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承担责任。
最后,学生核心素养还包括了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关爱社会。
同时,学生还应当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了学科知识、创新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学生通过培养这些素养,可以全面发展自己,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简述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的主要方面。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明确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重要品质和能力,它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功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从学科知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
一、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学生获得其他能力和素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需要基于学科的本质和社会需求进行选择和整合。
学生应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具备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复杂问题。
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素养。
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观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学生还需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关注社会问题并有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还需要能够进行实践探究、实践创新和实践合作,具备实验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的兴趣和乐趣。
五、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学生在团体中进行有效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理解和合作,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还需要培养关心、帮助和支持他人的精神,理解和尊重团队成员的差异,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发挥个人的优势。
六、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寻求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学生需培养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和激情。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这些素养既包括了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复合型素养。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1. 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2.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3.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
这些品质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
4. 情感品质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发展中所需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人格健全、情绪调节、同理心、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
5. 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欣赏、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包括对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对美的敏感和创造力。
6.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探究等。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家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家庭支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素养一: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其基础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素养的基础。
中国学生应当扎实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养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中人才所必备的素养。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培养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失败,培养学生的对未来的适应性。
素养三: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协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团结同伴,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在团队中的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养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学习,将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和实践平台的提供。
总结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全面提升各项素养。
学科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支持。
愿中国学生能够在培养好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以上内容仅为创作,不含任何实际信息,仅供参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第二,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情绪,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三,身心素养。
身心素养是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适应环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四,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学生在审美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对美的欣赏、创造和表达等。
学生应该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五,社会素养。
社会素养是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合作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关爱关怀,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家庭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资源,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学科知识与技能
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实践。
通过扎实的学科基础,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研究和工作的要求。
2.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应该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3. 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应该关
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
有情怀的公民。
4. 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
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创
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答:三大方面、六大要素(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十八要点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良好能力的学生,而核心素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科学与技术素养、社会与公民素养和健康与身体素养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六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语言素养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语言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听、说、读、写并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各种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如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数理科学素养数理科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理科学素养包括数学素养、物理素养、化学素养等。
要培养学生的数理科学素养,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学生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能力。
人文素养包括文学艺术素养、历史素养、地理素养等。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艺术品的欣赏和历史事件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人文精神。
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环境的熏陶。
四、科学与技术素养科学与技术素养是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科学与技术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思维素养等。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观察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同时,还可以教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五、社会与公民素养社会与公民素养是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履行公民责任的能力。
社会与公民素养包括社会责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等。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特性与培育条件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特性与培育条件
(1)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指学生对社会
文化活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2)思想素养。
思想素养是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总和,是指学生健康
成长的必备条件,是学生建立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坚持自觉实践的
基石。
(3)身心素养。
身心素养是学生身心健康及精神活力的总和,是指
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正确认知、正确引导,从而建立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
(4)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是学生培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指学生在
获取、处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有效能力。
(5)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学生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是指学
生创新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些核心素养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培育这
些核心素养的具体条件,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人文环境、资源
环境等多方面来考虑。
具体来说,从家庭来考虑,首先是要注重和珍惜家
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父母的教育学科水平,帮助孩子拓展视野,
树立正确的价。
[转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方面,6大核心,18个基本点)
[转载]中国学⽣发展核⼼素养(3⽅⾯,6⼤核⼼,18个基本点)原⽂地址:中国学⽣发展核⼼素养(3⽅⾯,6⼤核⼼,18个基本点)作者:周耀⼭名师⼯作室中国学⽣发展核⼼素养学好数理化,⾛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核⼼素养,⾛遍天下都不怕。
所谓“学⽣发展核⼼素养”,主要是指学⽣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核⼼素养是关于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的综合表现;是每⼀名学⽣获得成功⽣活、适应个⼈终⽣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个持续终⾝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发展核⼼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发展的⼈”为核⼼,分为⽂化基础、⾃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综合表现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素养。
(⼀)⽂化基础 ⽂化是⼈存在的根和魂。
⽂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发展成为有宽厚⽂化基础、有更⾼精神追求的⼈。
1.⼈⽂底蕴。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基本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积淀、⼈⽂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积淀:具有古今中外⼈⽂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法和实践⽅法等。
(2)⼈⽂情怀:具有以⼈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的⽣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式和⾏为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学会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健康生活。
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五、责任担当。
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 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兼具学科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科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创新思维则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有效合作的能力。
社会责任意识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成长的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应用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
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将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合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将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将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更加主动、持久地追求进步。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育机构应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并提供多种学习的途径和资源。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
学生本人应当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本人也要主动参与。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出众的人才,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三个基本素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这三个基本点是:思维素养、创新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个基本点是思维素养。
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系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估和思考事物,并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是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它包括创造力、想象力、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基本点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具备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它包括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关心社会问题和追求社会公益的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于社会有所影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这三个基本点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互为支撑和促进。
思维素养是创新素养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创新素养又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通过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感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者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首先,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和主要表现 图文清晰版本
学会 学习 自 主 发 展 健康 生活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 健全人格 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 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 社会责任 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 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自我管理
责任 担当 社 会 参 与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 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 国家认同 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 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 国际理解 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 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 劳动意识 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 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 问题解决 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 技术应用 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义务教育 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又如何培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社会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基本道德品质。
2.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3.思维品质: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这包括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这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义务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德育为先:学校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3.培养思维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加强实践教学: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开展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完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人文和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其中,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研究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成就出彩人生。
其中,学会研究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其中,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是基本要点。
保持健康重点是: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惯,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能够合理饮食、作息,保持身心健康;能够预防疾病,及时就医,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等。
2、情感管理重点是: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能够理性表达情感,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处理自我情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等。
3、社会适应重点是: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质,能够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有效沟通,合作共赢,处理复杂问题和情境等。
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重点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2、国家认同重点是: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尊重国家法律和制度,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在塑造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础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
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分析。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性问题教学、项目化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能力,能够高效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认识和意识,愿意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李艺 钟柏昌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龙源期刊网
李艺钟柏昌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2015年第11期
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次: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次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核心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以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层架构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其中“双基”层最为基础,学科思维层最为高级,问题解决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学生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的研究,关涉到许多领域,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和许多重大研究一样,如果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复杂程度也许会降低一点。
那么,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对核心素养“核心”的理解和把握。
所谓“核心”,指向事物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
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我以为,核心素养之“核心”应当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
是“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
因此,完全可以说,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
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把握住基础性才能把握住核心素养研究与发展的命脉。
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这一论断,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认识。
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核心任务决定的。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基础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超越的。
它的这两种特性,决定了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应当坚定地着力于基础,着力于基础性素养。
把握好这一点,有助于基础教育守住自己的边界,绝不能盲目“抬高”任务,好高
鹜远。
基础教育一旦忽略了基础,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轻慢,都有可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这样,核心素养从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获得依据,反过来它又保证了基础教育性质和任务的实现。
这是由基础的特性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基础总是与发展相隔绝,也总是与创新保持着线性的关联。
这完全是对基础的误读。
其实,基础内蕴着发展,基础应当认作是发展性基础,打好基础本身就意味着发展。
必须重新定义基础,让发展、创新大踏步地走进基础,成为基础的应有之义。
目前,研究并明确学生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和趋势。
从他们的研究来看,核心素养不约而同指向了基础性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发布的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界定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几年前,加拿大形成的核心素养,他们称之为“九大基本核心技能”,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档应用能力、数学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持续学习能力。
这些素养都是基础性、基本性的。
在认识基础、基础性素养特性时,我们要注意:一、基础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涉及方方面面,不应误以为既然是核心素养,就只能是那么几点或几条,一旦多了,就不是核心素养了,对此不必过虑。
二、基础本身是一种价值形态,坚
持核心素养的基础性,抑或坚持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正是坚持素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三、基础虽是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却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再生出带得走的知识与能力。
四、我们应当建构这样的认识:基础性素养把学生带向未来,从某个角度看,基础性素养就是学生未来应该具备的素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的内涵绝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应着时代的要求,应答着世界的挑战。
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四个学会”以后,于2003年又提出了“学会改变”的基本素养,并将其视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第五支柱。
他们认为,学习不仅可以适应改变,也能创造改变;学习是一种适应的机制,但也具有引发改变的能力。
我们可以这么去认识,基础不仅是适应的机制,也应有引发改变的能力。
由此,基础性素养的内涵在改变,尤其是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人际关系、跨文化和社会的素养等,都应成为基础,都应是核心素养中的有机内容。
这点特别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对基础的认知存有偏差,误认为基础只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常常以基础的稳定性掩盖并否定基础的发展性。
当我们在认识、发现基础内蕴着发展、创新元素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这些内蕴的发展、创新元素还需要开发,同时还需要丰富,否则,它们就
会悄然老去以至死去。
正因为此,我始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总之,“发展”二字不能省略,“发展”应是核心素养的生命力之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怎样打基础,以什么方式打基础。
方式常常被称之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合理方式的坚持运用,就会形成文化行为模式,而文化行为模式的改变,带来新的发展和新的创造。
以科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打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这些方式说到底是文化的方式,即是吸引人的方式、影响人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简单训练的方式。
核心素养是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以文化的方式去打好基础,核心素养将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