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上)
如果说敦煌是一座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那么,莫高窟,就是那颗最为闪耀的明珠。

现在要想参观莫高窟,可不是想去就去,必须按下列步骤操作:第一,必须提前通过莫高窟预约参观网络平台完成参观预约及在线支付,通过短信提示进行订单确认。

第二,抵达敦煌以后,凭借预约订单上的取票号到设在敦煌市区的预约参观点或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预约售票点取票。

第三,到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和球幕电影,然后坐专用环保观光车直达莫高窟窟区进行参观活动。

第四,窟区参观活动结束后,再次乘坐区间摆渡车返回数字展示中心。

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护莫高窟,也改善了莫高窟的参观模式,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欣赏敦煌艺术。

这就是2014年9月投入运行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位于敦煌市以东省道S314公路9公里处,主要由游客接待大厅、两个数字影院、两个球幕影院以及餐厅、购物区等组成,总投资3亿多元,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循环播映的4K超高清主题电影《千年
莫高》和全球首部展现文化遗产的8K分辨率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不仅讲述了千年莫高的千年历史,展示了精美绝伦的莫高艺术,也是难得的令人震撼的视觉体验。

看完电影,乘车经110专道行大约30分钟,便到了沙漠中的美术馆——莫高窟遗址。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大泉河(唐称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晋时曾称“仙岩寺”。

据说,莫高窟最初是“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在十六国前秦时改称为“莫高窟”。

站在大泉河一号桥上南望,便可看见河岸绵延的洞窟群。

过桥之后,首先看到的是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该陈列馆原名三清宫,俗称下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簶道士在寺侧发现了藏经洞,他用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号三清宫。

后年久失修,2000年5月,值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敦煌研究院又对该寺进行修复重建,并辟为陈列馆。

馆内的陈列,有助于观众了解敦煌文物的发现、流失以及敦煌学的产生和发展。

顺着一条落满金黄树叶的游道,来到小牌坊,这里是窟区的一个出入口。

沿途可见崖壁上密如蜂巢的洞窟。

关于莫高窟的始建年代,一说始建于西晋末年,一说始于东晋永和九年(353)。

但通常多依前秦建元二年说,即据敦煌研究院藏武周圣历元年(698)《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载,
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僔始凿第一窟。

前秦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初、盛、中、晚四期)、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十一个时代、十四个时期,历时千年,在武周(初唐)时已有“窟室千余”。

莫高窟,从建筑形制来看,主要分为禅窟、中心柱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和僧房窟等,从内容上来看,以彩塑为主体,四壁及顶均彩绘壁画,地面漫铺花砖,窟外有窟檐(或殿堂)、栈道,窟窟相通相连,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

下图是第185窟。

这些文物遗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

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全体会议批准将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洞窟,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的崖面上,迄今共保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和唐宋
木构窟檐建筑5座。

窟群分南北两区,现编号的492个洞窟,绝大多数开凿在南区断崖之上,高约40米至50米。

这么多的洞窟,一时半会儿肯定是看不过来的,而且大部分洞窟也是没有对外开放的,按规定,莫高窟对游客参观开放洞窟的数量为旺季不低于8个,淡季不低于12个。

且须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

首先来说第16窟和第17窟,这两窟连在一起,位于藏经洞陈列馆西侧。

第17窟就是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

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bian(去声,上“巩”
下“言”)的影窟。

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

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下图是藏经洞流失出去的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双观音立像和引
路菩萨。

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

除汉文写本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希伯莱文、梵文等。

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吸引了我国及英、法、俄、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由此兴起了一门新的国际性学科——敦煌学。

下图是第17窟的近侍女。

莫高窟第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年间(851—867),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

该窟的上层为第365窟(七佛堂),顶层为第366窟,均为吴和尚独立开凿的系列窟。

窟前倚崖统建的三层木构窟檐(即“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

下图是第16、17、365、366窟全景,即三层楼。

第16窟是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覆斗形顶,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存清代改修之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共九身塑像。

佛坛西设背屏直触窟顶。

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西夏所绘千佛,色彩单调、千佛一面、缺乏生机,晚期佛教艺术之衰落足见一斑。

窟顶为西夏浮塑贴金的四龙团凤藻井,四披为贴金棋格团花图案。

甬道南壁有王道士为表其修三层楼之功德而建造的木碑。

莫高窟第332窟,又名“圣历窟”、“李克让窟”,平面方形,
中间设中心塔柱,里面有现存唐代最早的《涅槃经变》的壁画和塑像。

该窟在圣历元年(698)建成,是初唐时期的经典洞窟之一。

第332窟西壁佛龛内的塑像,有卧佛(5.6米)及弟子像。

释迦已入涅槃境界,弟子正在哀痛之中。

弟子身后绘制十棵娑罗树,优雅的飞天散香无声,鲜艳的花朵簌簌坠落,美丽的树木纷纷飘零,把佛祖涅槃时弟子举哀的气氛映衬烘托得庄严肃穆、哀伤悲凉。

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主题,在南壁绘制了一幅莫高窟出现最早的表现佛祖涅槃前后过程的《涅槃经变》。

这幅经变画,高3.7米,宽6.08米,在前朝单幅画面、单一情节的基础上发展为具有连环画形式的巨幅经变,人物造型、衣冠服饰也已唐朝化,并且构图灵活、布局自由、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幅经典作品。

下图是壁画《涅槃经变》:出殡。

第29窟,是一个覆斗顶方形窟,西壁开盝顶帐形龛,有甬道,前室存一部分,是标准的中晚唐时期的洞窟之一。

据前室西壁门北和门南保存下来的毗沙门天王、毗琉璃天王和千佛来判断,该窟原建年代是晚唐,其余壁画为西夏重绘,佛龛似古代暖阁,龛内马蹄形佛床上有清代重修的一铺九身塑像。

公元1036年,李元昊攻占瓜(安西)、沙(敦煌)二州,瓜、沙遂归辖于西夏。

西夏王朝笃信佛教,在瓜沙造窟颇多,大多是重修前朝旧窟,在莫高窟重修了六十个洞窟,此窟即是其中之一。

主室窟顶藻井呈方形,画团龙卷瓣莲花井心,井心的浮塑团龙,龙身细长灵巧,张牙舞爪。

四披和佛龛内顶部画棋格团花图案,简洁整齐,色彩艳丽,显示出鲜明的装饰意味。

四壁顶部有一圈飞天绕窟飞翔,下画千佛,壁面以白色为底色,佛像用石绿勾画,色彩清淡。

佛龛下画供养器物,两侧驯狮、昆仑奴各一身,狮子背负火焰宝珠。

莫高窟第112窟,是中唐时期的经典洞窟,其壁画艺术尤为世人所称道。

在洞窟内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有一幅著名的乐舞图——反弹琵琶。

这幅图的布光非常到位,正好打在主角身上,舞台感非常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