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题的多元化功能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练习题的多元化功能与设计
数学思维是抽象的,也是具体而实用的。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一种具体体现,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就应突出练习题的这一作用,实现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理想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数学,教师必须注意练习题的多元化功能设计,以有效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和数学知识原理的教学一样,习题教学部分也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毫无疑问,习题设计的重点和新授内容的重点是一致的,也要紧紧围绕堂课教学的重点而设置。这种设置以巩固新知教学、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的,达成了这一目标,也就抓住了关键。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列式和计算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在练习全部过程中,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不在计算上,而在于数量关系的分析上。找出各数量彼此间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并表示成等式,亦即列出方程,才是练习的关键环节。所以,练习时应集中训练审题能
力,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更要加强这一环节的教学,使数学练习应有的功能发挥出来。
二、把握难度、注重层次
显然,习题的难度不仅关系到新知教学的后续巩固是否到位,还关系到这种巩固是否有效、高效。习题难度的把握必须适当,这是教师设计习题的关键点。习题的难度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更要以班级学生的现状为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习题的难度和新知教学的难点并无必然关系,它首先仍然要围绕教学重点而定位。而且在习题教学上升难度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问题的层次性、渐进性,让学生拾阶而上,方能一步步达到训练目的。
例如,代数式一节的一组练习题。
1. 形的底是a米,高是0.4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基本型)
2. 三角形的底是a米,高比底少3米,求它的面积。
3. 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量一量老师分给大家的三角形纸板的底和高各是多少,算出它的面积。
4. 塑料布,长4a米,宽3/2b米,要剪成底为a米,高为2/5米的三角形块,能剪成几块?(用代数式表式)怎么剪才合理?
这样一组习题的设置并非数量的积累,而是围绕“列代数式”这一教学重点内容的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稳扎稳打,
步步为营,保证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了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
三、消除定势,拓展创新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思维定势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它其实就是人们面对既有信息或知识时受到的心理束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了加法应用题,学生就会认为所有的题都要用加法做;明天学了除法,又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有时还会从题目的个别字句中寻找所谓的“规律”,以致误入解决问题的“歧途”。
例如,学习了代数式一节后,我举了一例:甲数的3/4
是乙数,甲数是a,求乙数。学生自己认为小学学过此类型
题目,也就是判断标准量,应该找关键句中的“关键”字:“比”、“是”、“相当于”等,找着以后,就断定这些字词背后的量是标准量,然后就可以确定方法。当时,很多同学出现错误性判断,就是思维定势惹的祸。又如,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后,写了练习题是: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问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时,有些同学便不假思索地说:“180°的一半(90°)”。类似的情况,也是思维定势干扰的结果。
消除思维定势,不仅使学生能及时跳出原有的各种束缚,还能活跃其数学思维,并有所创新。所以,在每教完一单元后,我都会设计一些新旧相互联系的、有拓展性的练习题,
让学生对比、分析、辨别、判断,在各种异同点加深认识,从中掌握数学原理的本质特征。
四、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功能,也是数学练习题的多元化功能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是数学练习多元化肩负的重要任务。思维是一种能力,但培养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灵活多样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练习进行启发。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应是启发的基本要求。启发思维的方法比较多,如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设计: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行7.5小时;实
际3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几小时?
要求:(1)用多种方法解答;(2)小组合作完成。
目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再如,我在课外辅导学生时写了一道题: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a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2,第三次剪掉a米,第四次剪掉剩余部分的2/3,第五次剪掉a米,第六次剪掉
剩余部分的3/4,这条绳子还剩a米。这条绳子原长()米。
要求:(1)用代数式表示;(2)小组合作完成。
目的: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
习题设计的目标明确了,习题的形式就不会囿于习题的内容;而形式的恰当选择将会非常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五、变换题式,提高效果
变式练习,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念和规则的例证方式的变化。通过变式练习,可使学生学得的程序性知识原理在新的情境里产生迁移。简单地说,数学知识原理(公式、概念、定理等)是相对固定的,而数学题目的形式则千变万化。如何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变式练习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练习时,绝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或者现有的题目样式。
关于“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概念教学时,进行了判断、填空、搭配、改错等形式的练习。在应用教学时,对怎样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题境面前“处惊不乱”?进行了选条件、补问题、编题等逐层推进的变式训练,这显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途径。
六、开放问题,促进发展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
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开放式问题有着与传统封闭型问题不同的特点。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