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的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发展等级中的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议论文中的主体部分立片言而居要——居于主体。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能在议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记叙文或散文的主体部分巧引名言警句,能使形象丰满,语言熠熠生辉。
充当观点以名言警句为“分论点”,既能做到观点鲜明,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如《梦想的力量》之主体部分片段: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
”(以名言警句为分论点)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
经过数年打拼,让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
正当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专心司职于被誉为“乌托邦”的“立体城市”的建设。
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也同样抛弃了在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拥有面包的时刻更看到了灵魂的高贵。
充当论据以名言警句为“论据”,既能和事实论据遥相呼应,又能增加文采,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满分作文《语文素养之花在阅读之美中绽放》片段:中国古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即为《离骚》,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极为生动地抒写了诗人无比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八)表达)第01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所谓表达,涉及的主要是语言。
“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具体要求如下:基础等级里的“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具体要求如下:1.规范语言是社会现象,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言的使用又是个体现象。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语言也需要共同的规范来维持人类联系。
一个人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长大,他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得自己的母语;然而个人习惯又常常会和社会规范发生矛盾,这就形成了语病。
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随着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而出现的语言能力不适应的情况——要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而词汇量有限,这时就容易出现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的问题;思维日益复杂而构句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时便容易出现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
建议最好不要用俚语和方言。
2.准确“语言准确”,即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句恰当,表达无偏差。
要注意用词恰当,概念表达清晰,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要准确表达,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全称与特称,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偏概全。
例如:秋天的眸子,这般圆!这般亮!晶莹里,折射着七彩。
透明中,叠印着丰姿。
纯净里,飘逸着辉煌。
流霞,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包装。
山里,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尽染。
七色构成的韵致,在洒、在溢、在泻、在淌——从坠着石榴、柿子、栗子的枝头上滴下来,从挂着扁豆、丝瓜、葡萄的藤蔓上滴下来,从结着稻谷、高粱、玉米的穗子上滴下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01课考纲解读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评价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时常常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对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的评价。
任何人写作都有其见解和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古代诗歌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观点和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的主张、见解、意图、情感、价值取向。
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
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还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时代因素、诗中用典等方面的信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注意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可以从诗的典故意义着手。
诗歌离不了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诗歌的景物往往寄托着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中体味诗的意境,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评价”,是指在正确把握诗歌作者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有时还需要对不同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诸如,作者持怎样的观点、态度、情感、见解,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4课 新题(含解析)

第04课新题一、(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网络女主播与朋友想骑共享单车出行,却无奈发现不少车被挂了私锁,无法使用。
性格刚直的女主播表示不能向这种无赖行为妥协,一定要带头抵制这种行为。
随即向附近的五金店老板借来电锯,在朋友的帮助下,不仅将自己需要的两辆车锁剪掉,还将另外一辆上私锁的车锁一并剪掉。
女主播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数万网友围观,收到打赏超过1万元人民币。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共享单车考验国民素质有人说,共享单车是一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的确,自行车不是人,不会开口告诉人们究竟是谁私自给它上了锁。
但这种行为本身绝不能只用“素质低”来搪塞,而已经成为涉嫌破坏公共财物的一种违法行为了。
在国内目前的大环境下,素质低下的问题实在严峻。
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这些在社会中藏存的问题全部被曝于阳光下。
人性的贪婪、自私,市民的投机取巧,都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人性的劣根性与道德沦丧参与到这场共享单车的角逐中,无疑是给这个新生的市场一个巨大的冲击。
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绝不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发现。
究竟是谁在和共享单车过不去?北京科教频道就报道了,研究生学历、月入过万的关某,却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小黄车占为己有,不仅重新喷漆还装上了儿童座椅的事情。
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学校教育,却仍然不能让一个人的素质提高,想来也是挺令人痛心的。
这种低素质行为,不但推高了车身成本,降低了消费者体验,也直接推高了运营成本。
有单车的运营人员经常需要到居民楼中寻找被藏匿到使用者家中的自行车,甚至需要到物业部门调看监控视频来确定单车停放在哪一层哪一户,这些人力最终都会形成成本上的增加。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六)结构)第03课 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提纲练习法作文的结构可以通过写作文的提纲来加以训练。
提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文章的中心、重点(主要材料)、材料的组织安排等。
不同的文体其构思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各有差异。
议论文编列提纲可用五步法:第一步,立论;第二步,入据;第三步,结承;第四步,选据;第五步,归纳。
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先列出中心思想,然后列出各段落的内容要点,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要明确。
编列提纲宜简略,只要能体现出文章的思路、所运用的材料及布局、层次的设置、首尾的呼应、详略的安排等内容即可,提纲的语言过于详细则失去了列提纲的价值;而没有提纲则可能会使文章思路不清、中心不明、主次难分、杂乱无章。
一句话,编列提纲就是为了定中心、理思路、明主次、提方法。
议论文常用结构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连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高考常见议论文结构方式一般有起承转合式和总分总式两种。
起承转合式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
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
我们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
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进行论述。
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主张。
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
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
“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深入,令人信服。
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对“起”中观点的强化或深化等。
在透彻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变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
“起承转合”式结构常用方式例一:(2015·广东卷)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5课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佳作欣赏】腹有雅量气自华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
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
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
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这说明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抒情文和说明文都是高考考查的文体范围。
但从高考考查和考场写作实际情况来看,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是重头戏。
高考中常见的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把握记叙文的基本规范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达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
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由若干具有时间延续、因果联系的事件构成的。
一种感情,凝聚着一个故事。
感情的来由、成因或认识内容,绝不会是抽象的,在文中也不应以抽象的形式作交代或说明;而是要付诸事实,付诸引起你某种感情的那个或那些客观外界的刺激或主观上的生理心理状况,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把你感情(包括文中人物感情)的来龙去脉写清写深。
总之,写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有一两个曲折。
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曲折(波澜起伏)之美是记叙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一是抑扬法,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二是突转法,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第03课(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一) 审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含解析

审题攻略:作文题目里的作文材料,本质上也是独立的文本。
很多学生在立意时,面对材料总是“一扫而过”,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构思与写作上。
实际上,花些时间对材料进行透彻解读,相当于“磨刀时间",是不会耽误“砍柴功夫”的.原因很简单,写作的话题与方向、写作的限制与文体,都隐藏在材料及其要求之中,对材料解读功夫不到,势必会影响整个构思与写作的过程。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借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的原理与方法,对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进行全面深入解读。
一、材料解读不论是叙述类材料还是议论类材料,其本质是意义完整的文本.材料本身包含着写作的话题、观点、立意、思路、细节等等,阅读并解读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既要把握篇章的整体含义,又要对文本的细节进行分析,对新材料作文的解读也应如此。
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是解读材料的两大思路。
二、文体解读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从文体上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最常见最典型的就是叙事类材料,而“叙事”中的“事",可以是寓言故事,可以是普通事件,可以是虚构故事,也可以是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时事。
除此以外,还有议论型材料、说明型材料、诗歌型材料、漫画型材料等等。
静止的、平面的文字或图画材料,都可以成为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面对不同的材料,需要对材料的文体特征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审题立意。
三、要求解读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更是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一般来说,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普遍性、共性的要求自然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每年高考题目的写作要求都会有差异。
但对于材料与共性要求之外的文字,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上首次出现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类作文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
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往往是第二段的“提示语”。
例如: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四)主体)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

第03课解题锦囊内涵丰厚,其实就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丰富”。
要想作文内容丰富,除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读多思外,还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要有段落闪亮点首先,写文章要选好主体段。
一般地说,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还是应用文,主体段都应该相对独立,能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体段一般由三个层次组成,即起始层、展开层和收束层。
起始层一般会点明中心意思,展开层展开话题或阐述中心意思,收束层一般是深化中心意思。
在一个主体段里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宜把一些不相干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段落里。
其次,戏剧要有高潮,文章要有亮段。
一篇之中如果都是平面化的段落而没有重量级的语段突挺而出振起全篇,虽不能说是写作的失败,起码也是一种遗憾。
考场作文就是“选秀”,要使自己一枝独秀,须拿出抓人眼球的真东西来。
1.或以文采见长。
高考优秀作文《“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有如下一段绝妙文字:感情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林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原问天的幽怨。
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之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
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句式上有长有短,用语上有韵有散,修辞上有喻有典,读之朗朗上口,听之美妙悦耳,品之沁人心脾,你不能不为之颔首称赞。
2.或凭哲理取胜。
有篇《幸福排行榜》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你有没有想过,流泪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人值得你为他流泪。
被攻击、被妒忌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有值得被妒忌和攻击的地方。
被出卖也是一种幸福,它让你看清楚你的朋友。
甚至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盼望,才会有失望。
这段文字,巧妙转换思维的角度,从种种“不幸”中看到了令人庆幸的一面,并将其挂靠到幸福上,它所散发出来的哲理光芒让人心有戚戚焉而欣然信服。
3.或以积淀的丰厚动人。
高考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段落:秦岭说:“世事白云变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七)文体)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这说明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抒情文和说明文都是高考考查的文体范围.但从高考考查和考场写作实际情况来看,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是重头戏。
高考中常见的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把握记叙文的基本规范ﻩ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达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
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由若干具有时间延续、因果联系的事件构成的.一种感情,凝聚着一个故事.感情的来由、成因或认识内容,绝不会是抽象的,在文中也不应以抽象的形式作交代或说明;而是要付诸事实,付诸引起你某种感情的那个或那些客观外界的刺激或主观上的生理心理状况,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把你感情(包括文中人物感情)的来龙去脉写清写深。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写作 课件(全国)(27张)

写作
功能
起
写作思路 (开头)点明 中心论点
方法要领
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也
可以直接亮明观点,还可以引述现象, 在批评或否定中提出观点
写作 功能 承
写作思路 对“起” 中的观点 进行论述 换一个角 度或方面 论述
方法要领 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 文题材料(或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 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 进行论述 “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 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 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 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 (1)起——正承——反转——合;(2)起——正承——进转 ——合;(3)起——反承——正转——合 当然,起承转合在每一篇文章中也并非需要一应俱全, 可以无“起”(卒章显其志),也可以不“转”(“承”的部分 就是全文中心),有时甚至可以不“合”。因此,在具体的运 用过程中,也不必囿于某一结构模式,而应根据具体内容的 需要适当取舍。
的观点。 ②但没有哪位人士可以揭开这虚伪的面纱,真正地唤醒
那些“怜人”的幼苗。
[赏析 2]第②, 小孩总是要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可以胆怯, 可以害怕, 可以哭。要不然,虎妈狼爸的行为怎么会遭到各种反对?但对于逃 避自己的使命,畏惧应有的困难,我们又怎能视而不见呢?奥数是 给你能力提升的台阶,你完全可以选择数学,打好基础,但倘若畏 惧它,那可能所有的困难就不再畏惧你了吧!英语是助你走上潮流 的船帆,你完全可以独驶一只竹筏,但倘若畏惧它,那可能大风大 浪就会变得无情似冰。“周树人”应是你尊敬和仰慕的大师,你完 全可以细知历史, 但倘若畏惧它, 那可能要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赏析 3]第③段运用多种手法,揭示畏惧奥数、英语、周树人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3课解题锦囊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主体)第03课解题锦囊第03课解题锦囊内涵丰厚,其实就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丰富”。
要想作文内容丰富,除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读多思外,还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要有段落闪亮点首先,写文章要选好主体段。
一般地说,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还是应用文,主体段都应该相对独立,能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
主体段一般由三个层次组成,即起始层、展开层和收束层。
起始层一般会点明中心意思,展开层展开话题或阐述中心意思,收束层一般是深化中心意思。
在一个主体段里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宜把一些不相干的内容放在同一个段落里。
其次,戏剧要有高潮,文章要有亮段。
一篇之中如果都是平面化的段落而没有重量级的语段突挺而出振起全篇,虽不能说是写作的失败,起码也是一种遗憾。
考场作文就是“选秀”,要使自己一枝独秀,须拿出抓人眼球的真东西来。
1.或以文采见长。
高考优秀作文《“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有如下一段绝妙文字:感情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林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原问天的幽怨。
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之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
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句式上有长有短,用语上有韵有散,修辞上有喻有典,读之朗朗上口,听之美妙悦耳,品之沁人心脾,你不能不为之颔首称赞。
2.或凭哲理取胜。
有篇《幸福排行榜》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你有没有想过,流泪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人值得你为他流泪。
被攻击、被妒忌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有值得被妒忌和攻击的地方。
被出卖也是一种幸福,它让你看清楚你的朋友。
甚至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盼望,才会有失望。
这段文字,巧妙转换思维的角度,从种种“不幸”中看到了令人庆幸的一面,并将其挂靠到幸福上,它所散发出来的哲理光芒让人心有戚戚焉而欣然信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一)+审题)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新材料作文特点及分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感悟类材料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感悟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认识、行为、做法和社会上的某种思潮、现象等。
要求考生针对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表达对生活的感悟,阐述观点看法。
2.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3.寓意类材料作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
它具有三个特点:(1)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 作文专项突破(三)开头)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评分标准阅卷细则明确规定,缺题目扣2分,题目不当酌情扣分。
表面上看,这2分似乎无关大局,可事实上,标题对作文整体得分影响甚大。
没有标题的文章,会让人摸不清方向;标题本身偏离作文主题,更会让人觉得作文立意失当。
好题目的标准好标题要做到“准确、切体、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
①准确是最起码的要求,是指标题必须切合文意。
②切体是指符合文体特点。
一般而言,议论文的标题要深刻、鲜明,记叙文的标题要形象、生动,散文和小说的标题要含蓄、有诗意,杂文的标题要幽默、犀利。
③简明是指标题的语言简洁、不啰唆。
④醒目是指形象鲜明,惹人注意。
⑤新颖即别致脱俗,有创意,与众不同。
⑥有诗意是指有文采、含蓄、灵动等。
前三点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后三点是“有个性”的高层次体现。
创新拟题六法1.利用或改装古诗词、名句,彰显丰厚积累。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八表达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所谓表达,涉及的主要是语言。
“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具体要求如下:基础等级里的“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具体要求如下:1.规范语言是社会现象,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言的使用又是个体现象。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语言也需要共同的规范来维持人类联系。
一个人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长大,他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得自己的母语;然而个人习惯又常常会和社会规范发生矛盾,这就形成了语病。
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随着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而出现的语言能力不适应的情况——要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而词汇量有限,这时就容易出现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的问题;思维日益复杂而构句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时便容易出现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
建议最好不要用俚语和方言。
2.准确“语言准确”,即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句恰当,表达无偏差。
要注意用词恰当,概念表达清晰,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要准确表达,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的全称与特称,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偏概全。
例如:秋天的眸子,这般圆!这般亮!晶莹里,折射着七彩。
透明中,叠印着丰姿。
纯净里,飘逸着辉煌。
流霞,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包装。
山里,被赤橙黄绿青蓝紫尽染。
七色构成的韵致,在洒、在溢、在泻、在淌——从坠着石榴、柿子、栗子的枝头上滴下来,从挂着扁豆、丝瓜、葡萄的藤蔓上滴下来,从结着稻谷、高粱、玉米的穗子上滴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1课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⑸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⑴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⑵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⑶有文采(如:);⑷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意”,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指审题准确,在命题要求范围内,但个性色彩不鲜明;三等为“基本符合题意”,指审题大体准确,中心基本明确,但论述或叙述时有游离中心的现象;四等为“偏离题意”,指完全脱离题意、指向、范围和要求。
评分标准阅卷细则明确规定,缺题目扣2分,题目不当酌情扣分。
表面上看,这2分似乎无关大局,可事实上,标题对作文整体得分影响甚大。
没有标题的文章,会让人摸不清方向;标题本身偏离作文主题,更会让人觉得作文立意失当。
好题目的标准好标题要做到“准确、切体、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
①准确是最起码的要求,是指标题必须切合文意。
②切体是指符合文体特点。
一般而言,议论文的标题要深刻、鲜明,记叙文的标题要形象、生动,散文和小说的标题要含蓄、有诗意,杂文的标题要幽默、犀利。
③简明是指标题的语言简洁、不啰唆。
④醒目是指形象鲜明,惹人注意。
⑤新颖即别致脱俗,有创意,与众不同。
⑥有诗意是指有文采、含蓄、灵动等。
前三点是拟题的基本要求,后三点是“有个性”的高层次体现。
创新拟题六法1.利用或改装古诗词、名句,彰显丰厚积累。
2.妙用修辞拟题,辞彩流丽丰美。
3.设置悬念拟题,引发读者兴趣。
4.矛盾组装拟题,形成新奇感受。
5.正副并用拟题,双标题含蓄丰富。
6.直抒胸臆拟题,扣住读者心弦。
片言警策《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片言”可以是古诗词、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
(1)立片言而居要——居于题目。
用名言警句做题目,可使题目更醒目,更吸引读者。
①直接引用。
如:《虚实之间,理性相待》(2016年浙江卷课标卷Ⅱ),《天涯处处有芳草》(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腹有“雅量”气自华》(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
《路曼曼其修远兮》(2015年福建卷),《横看成岭侧成峰》(2015年山东卷)。
②巧妙化用。
如:《问世间“品”为何物》(2015年浙江卷),《失“智”猛于虎》(2015年江苏卷),《水墨留白,刚柔相济》(2015年上海卷)等。
(2)立片言而居要——居于题记。
好题记如黛眉,用名言警句作题记,定会博得个先声夺人的头彩。
①以古诗文名句为题记。
如2015年重庆卷优秀作文《善良去哪儿了》之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以歌词为题记。
如2015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之题记:“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你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对你说一声/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③以警句为题记。
如2016年上海卷优秀作文《臧否人物,极简极易?》之题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李璟)(3)立片言而居要——居于开篇。
将名言警句立于开篇,往往能够统摄全篇,有要言不烦、一矢中的之作用。
①引出观点。
以名言警句为“引子”,自然而机智地引出或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能使文章开篇就彰显“理趣”,顿生“看头”。
如2015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言为心声》之开篇: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
”(以名言警句为引子)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所以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提出观点)又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觉知自然需躬行》之开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名言警句为引子)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
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
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提出观点)②充当观点。
以名言警句为“观点”,既能做到观点明确,又能增加文采,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
如优秀作文《火中取栗》之开篇: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
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
正如凡·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
”(用名言警句充当观点)又如优秀作文《境由心生》之开篇:窗外一样的风景,不同的人去观看却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当有人看到了哭的时候,有人却看到了笑,究其原因在于心境不同而已,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所说:“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用名言警句充当观点)熟悉写作中开头常用的6种修辞手法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典例】宽广的心灵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心中装有他人,才能与他人为友,融入社会,升华自我。
2.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例】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草木是否真的无情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注意过这美好的自然,你可曾热爱过这可爱的花草,你可曾感悟过它们的真情?我家后院里的那棵芍药,就已经成为了时时牵挂的挚友。
3.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典例】言必信,行必果满招损,谦受益。
4.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典例】人生在世,需有立身之本。
何为本?我想,就是扎进地层的“树根”,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5.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典例】雄鹰拥有双翼,能够在天空自由翱翔,领略一望无际的苍穹。
没有无数次从山崖上摔下来的痛苦经历,它又怎能冲上云霄?6.引用: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
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典例】人的内心很坚硬,会为坚定信念宁死不屈,会对一腔情怀视死如归,会澎湃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勇敢。
人的内心也很柔软,对新生的枝芽徒生怜爱,会对婆娑的落红感春伤悲,会吟咏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伤情悲赋。
考情分析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真题演练[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满分佳作】浅浅纸上书,深深足下行重庆一考生语文素养包含三个方面的知识: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前二者多来自纸上,其中书的作用举足轻重。
最后一项源于社会实践,常被忽略。
书本知识从课堂的有效学习中来,从课外阅读中生。
这为语文素养提供了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清冽可口的甘泉。
否则怎么会有宋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的求学问道?怎么会有程颐门前不畏风雪屹然而立的身影?怎么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语流传?课堂的有效学习让我知我之该知,明我之不明。
师者的“传道受业解惑”使我通“不解之句读”,解“不解之惑”。
课堂教学让我明白语文中“知道的知识”,认清“不知道的知识”,它是我语文素养提升的土壤。
为语文素养这株幼苗提供润泽之泉的是课外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外阅读作为灌溉语文素养的源源不断的活水,让这株幼苗向天空生长。
没有课外阅读的甘泉,我不会知道《滕王阁序》华丽辞藻后还有一个不羁狂傲的灵魂;我不会知道《项脊轩志》平淡记叙后的深情思念;我更不会知道《最后一课》生动叙事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外阅读不光是丰富我所知,弥补我的不知,更是一条需要终身行走的路。
不仅我深知这一点,很多国家也十分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英国地铁站设计独特的灯光,为乘客阅读提供便利;俄罗斯在《改革与发展》中,号召年轻人放下酒瓶,拿起书本;巴西地铁制“书籍车票”,鼓励市民“刷书”进站……在课外阅读这条路上,向着远方的灯光前行,行于纸上之言,言之浅浅,意却深深……在我们强调拾纸上之言,丰富所知,补其不知时却常常忽略来自社会生活实践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其实,我们忽略的就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份精细与情怀。
我们若不深深行于实践,走入郊外,行于山间,怎么可能在钢筋水泥间听到杜鹃“不如归去”的婉转凄凉的啼鸣?怎么感受得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闲情雅趣?怎么明了芳草之中“萋萋满别情”?行于实践,得到的是纸上所缺而我们又鲜于知的不知,收获的是语文素养中流淌的深情与细腻。
浅浅纸上书,深深足下行。
行于纸上,行于实践。
【点评】在大多数考生把任务驱动型作文写得干瘪无趣,像是官方时事评论时,本文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其注重文采,使文章呈现出理趣兼备的妙处。
考生在行文之中加入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譬如开篇三种知识的分类,新颖有趣又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