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合集下载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或 断 裂发 育处 的 石英 脉 体 中 。矿 体一 般 赋存 在构 造 破碎 带 两侧 ,因矿 区内地 表覆 盖较 严重 ,矿 体 主要 为盲矿 体 ,
景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 社,1 9 9 3 . [ 5 ] 祁思敬 . 广东某锡石一 硫化物矿 床构造 初步研 究[ J 】 .成都地质
o f z i i n i C o u n t y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ai n g Z ENG We n -q i n g
( Th e F i f t h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f r o m He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B u r e a u o f Ge o — e x p l 0 r a t i o n a n d Mi n e r a l
碎 带 内或 断裂发 育处的石 英脉体 中 。 本次勘查 工作仅对区 内锡 山寨矿段 、大旗 山矿段进行 了 化 ,固结程 度较好 。 系统评价 ,部分主矿体往深部 等均未进行封边控制 。对主要
矿体沿 倾斜 方向均未能控 制 ,深部 仍有较好 的找矿远景 。 综 上所 述 ,该 区显示 了 良好 的成 矿信 息 ,通 过进 一步
De v e l o p me n t ,Xu c ha n g 4 6 1 0 0 0,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o c k s o f D a q i Hi l l t i n p o l y - me t a l l i c d e p o s i t a r e ma i n l y J i n j i f o r ma t i o n o f J u r a s  ̄ c .T h e

广东省紫金县铁嶂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广东省紫金县铁嶂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广东省紫金县铁嶂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通过对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成分、矿床成因等多方面分析,阐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为矿床的外围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锡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莲花山新华夏构造带的北西侧,佛岗——河源纬向构造与五华断裂带反接复合部位的南缘,属五华断裂带华阳断裂的中段。

1.1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上三叠统大顶组(T3d)千枚状页岩;下侏罗统金鸡组(J1j)变质中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细粒石英砂岩,深灰色千枚状页岩,深灰色千枚状页岩;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b)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凝灰岩。

1.2构造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规模较大的有华阳断裂,该断裂是本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华阳断裂以破碎带型式出现,走向NE30~46°,倾向SE,倾角60~78°。

断裂长度大于20km,带宽0.2~13m,一般宽2~5m,主要充填物为硅、铁质胶结的构造角砾岩及围岩碎屑。

断裂下盘常出现次级小断层,与主断裂成锐角相交构成“入”字形。

该断裂对本区矿液的运移、储存和岩脉的入侵均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1.3岩浆岩本区岩浆岩分布较广,为燕山旋回第2~3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次花岗斑岩等。

出露的主要岩浆岩有:龙窝岩体(γδ52(2)):为中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灰白色,由中长石、微斜纹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组成。

闪长二长结构。

中坝岩体(γ52(3)):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石呈灰色、肉红色,由微斜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

花岗状结构。

黄牛洞岩体(γ52(3)):为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呈浅灰色、浅肉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肉红色、灰白色钾长石,基质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

上牙塘岩体(γ52(3)):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新鲜岩石呈肉红色,由微纹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

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

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

Coal Mining Technology︱426︱2017年12期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分析邓丽军 余 俊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摘要:某省份的钨矿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矿山,钨矿床产地众多、发展规模大、品位较高,矿山发展深受区域断裂带和花岗岩株的影响。

其中,岩浆岩破裂构造是矿山的重要构造。

文章结合甘肃省北山地理位置特点对钨矿床的发展形成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甘肃省钨矿床的未来找矿前景展开分析。

关键词: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26-01我国钨矿床最早出现在1908年,钨矿床的发展具有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元素复杂的特点。

甘肃省钨矿床矿区位于西贝利亚模块明水-旱山微板块-内雀儿山!狐狸山晚古生代洋盆-狼娃山-白山复背斜西段南翼。

矿带是多金属成矿带,矿产数量众多,矿山开采条件好,具有广阔的找矿发展前景。

1 区域地质情况 区域地质构造是从东西向区域性双尖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以及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

区域范围内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岩发育快速,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分布。

其中,华力西中期是该地区岩浆岩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主要成岩基、岩株状产出。

岩浆岩具有很强的基性、超基性、中性、酸性等特点,局部还有碱性岩出露。

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岩浆岩矿性发展良好。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甘肃省北山矿区能够被人们肉眼看到的地层挤压发展强烈,呈现片理状发育,产状比较凌乱,总体走向是60度到80度。

下石炭统白山组下亚组倾向南南东,倾斜角度是65度到85度。

在矿区的南边和北边的大小冲沟中有分布第四系全新统。

北山小白石头钨矿床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平头山组下亚组,结合岩石的特点,岩性段可以具体划分为三层。

首先,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

甘肃省北山矿区下岩段的钨矿床是比较厚实的大理石,颜色是纯白色;其次,甘肃省北山矿区中岩段。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浅析。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从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和地质勘探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研究的意义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情况,为未来的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矿床成因,地质勘探,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锡多金属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是中国南方一处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锡产区之一。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利用程度的逐渐加深,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该矿床的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类似矿床的勘查和开发提供参考。

深入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进行合理的成因分析,对于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机制、规律性和资源潜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浅析,探讨该矿床的成因机制及地质演化过程,进一步揭示地质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影响,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总结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其特有的地质构造特点;2. 分析矿床成因机制,探讨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演化历史;3. 探讨矿床的地质勘探前景,为未来相关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为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的进步。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浅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分析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矿床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揭示该矿床的成因和开发潜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床成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矿床地质特征、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暂时不懂您的问题。

您需要我生成一个包含2000字内容的关于的文章吗?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一步了解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机制。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以及成因探讨的分析,可以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还可以为未来相关矿床的发现和预测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为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是研究一个矿床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了矿床的地质背景、矿体分布特征、矿石成分和矿床内部构造等内容。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背景:该矿床位于广东省大旗山脉中部,地形复杂,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矿体分布特征:锡多金属矿床的矿体呈片状、层状或块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和岩体接触带附近。

矿体的规模和产出量较大,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矿床规模。

3. 矿石成分:矿石主要含有锡、铅、锌、铜等金属元素,其中锡的品位较高,是该矿床的主要开采对象。

广东岭脚锡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广东岭脚锡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广东岭脚锡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吴 亮,王 驹(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 514030)摘 要:岭脚锡钨矿位于广东省连州市瑶安瑶族乡,最早发现于1967年,矿区面积4.08km2。

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英黑钨矿矿石、石英锡石矿石和石英黑钨矿锡石矿石等,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带)型。

经多年勘查估算出该矿为中型矿,矿体平均品位Sn2.32%,WO32.20%。

主要由17条矿体组成,集中分布在海拔标高+258m~-268m(地表以下)之间。

本文经对矿区地质和矿体地质特征分析,总结岭脚锡钨矿理想成矿模式。

关键词:岭脚钨锡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9-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Lingjiao Sn-W deposit, Guangdong ProvinceWU Liang, WANG Ju(The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Ge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4030,China)Abstract: Lingjiao tin tungsten deposit is located in Yao'an Yao nationality township, Lian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t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67 with an area of 4.08km2. The industrial types of the ores are mainly quartz wolframite ore, quartz cassiterite ore and quartz wolframite cassiterite ore. The deposit type is quartz vein (belt) type.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mine is a medium-sized mine with an average grade of sn2.32% and WO32.20%.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17 ore bodies,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levation of + 258m to - 268m (below the surfa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deal metallogenic model of Lingjiao tin tungsten deposit by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ore body.Keywords: Lingjiao tungsten ti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model岭脚锡钨矿处于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与北西向瑶安复背斜交汇地带,西山岩体南部,与中生代清水及临武盆地相毗邻,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广东省紫金县风门坳锡多金属矿床矿石质量及找矿方向

广东省紫金县风门坳锡多金属矿床矿石质量及找矿方向

砾内的锡矿石则与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关系较为密切,沿裂 隙充填,呈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锡石、方铅矿、闪锌矿为 主,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强烈。 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 :①自形柱状、粒状结构,基本为锡石 矿物,未见与其它矿物穿插。②他形粒状结构,主要为锡石、 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其中方铅矿与闪 锌矿共生,黄铜矿乳滴状固溶体分离形成于其中,或见边缘 被蓝辉铜矿、铜蓝交代 ;黄铜矿局部见形成于黄铁矿周围, 交代黄铁矿形成 ;蓝辉铜矿与铜蓝共生。
图 1 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结构与构造
收稿日期 :2019-05 作者简介 :陈洪仁,男,生于 1987 年,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研究方向 :矿产地质勘查、旅游地质等。
2.3 矿石化学组成 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云英岩型矿石主要有用元素为 Sn,
伴生 Rb、W、Se,Pb、Zn 含量亦偏高,此外 Si 含量非常高,
2019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 71
P 找矿技术 rospecting technology
达 26.56% ;赋存于蚀变火山角砾岩的矿石主要有用元素为 Sn,伴生 Bi、As(有害元素),Zn、Sb、Pb、Cu 含量亦偏高, 此外 Fe 含量非常高,达 31.68%。 2.4 矿物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包括 :①锡石 :呈它形粒状、自形柱状、 粒状,不均匀沿晶隙分布,大小 0.02mm~0.12mm,部分 被包裹于褐铁矿中。②闪锌矿 :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状, 大小 0.05mm~3.20mm,共生方铅矿,黄铜矿乳滴状固溶 体分离形成于其中,裂隙中形成蓝辉铜矿。③方铅矿 :呈 他形粒状,大小 0.02mm~0.65mm,呈稀疏浸染状,和闪 锌 矿 共 生,局 部 边 缘 被 蓝 辉 铜 矿、铜 蓝 交 代。④ 黄 铜 矿 : 呈他形粒状,大小 0.02mm~0.12mm,乳滴状固溶体分离 形成于闪锌矿中,局部见形成于黄铁矿周围,交代黄铁矿。 ⑤蓝辉铜矿 :他形粒状或集合体状,沿闪锌矿裂隙或方铅 矿边缘交代形成。⑥铜蓝 :他形粒状或集合体状,交代方 铅矿形成,和蓝辉铜矿共生。⑦黄铁矿 :呈半自形或自形 粒状,大小 0.02mm~0.12mm,零星分布,部分被闪锌矿、 黄铜矿交代残余。⑧赤铁矿 :半自形板片状或他形粒状, 长径大小 0.02mm~0.10mm,呈浸染状,分布于褐铁矿中 央 ,为 交 代 磁 铁 矿 而 形 成 ,部 分 已 氧 化 成 褐 铁 矿 。⑨ 褐 铁 矿 :大部分褐铁矿呈集合体状 ;部分为磁铁矿氧化形成, 少 量 为 交 代 其 他 金 属 矿 物 而 形 成 ,呈 假 象 结 构 ,为 半 自 形 或他形粒状,大小 0.03mm~0.15mm。⑩磁铁矿 :他形粒 状,大小 0.05mm~0.15mm,局部边缘或裂隙被赤铁矿交 代。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曹志良【摘要】通过对广东大顶铁矿田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总结和探计了该区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经研究表明,该区钨锡矿床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铁矿床为海相沉积-热液改造型变质矿床,铅锌银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4页(P257-260)【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矽卡岩;大顶铁矿【作者】曹志良【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P618.4广东省东源县-连平县大顶铁矿田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区(以下简称矿区)位于东源县城332°方向,直距56㎞。

矿区西部地段属河源市东源半江镇管辖,东部地段属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管辖。

该矿区周围分布着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的矿床。

2004年至今,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在该矿区开展了一系列普查和详查找矿工作,通过地表工作及深部钻孔揭露,在三叠系上统大顶组第三段(T3dd3)地层中发现2条钨锡铁矿体、6条铁矿体,在三叠系上统大顶组第二段(T3dd2 )地层中发现2条铅、锌矿体。

近年来,对该区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也有一些相应的探讨,但因其成因复杂,众说纷纭[1-6]。

通过收集前人的地质工作资料基础上,查明矿区的金属矿体的产出部位、特征及规模,总结区内多金属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希初步探讨其矿床成因。

矿区地处赣闽隆起区与粤桂湘赣褶皱带的接壤部位,夹持在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与新丰断褶带之间,东西向佛冈-丰良构造岩浆岩带(燕山三期花岗岩带)横贯该区。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寒武系地层以碎屑岩为主;泥盆系至三迭系为海陆交互相—浅海相的粗碎屑岩、砂泥质页岩、碳酸盐岩和含煤建造;侏罗系至白垩系为海陆交互相—内陆湖泊相砂页岩、红色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第三系为内陆河湖相—山麓相红色碎屑岩,晚期有中、基性岩的喷发活动。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

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浅析摘要:矿区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南部,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依据矿体产状及其矿体形态的区别本区分为锡山寨矿段和大旗山矿段,锡山寨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大旗山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薄脉状、零星细脉状,矿床类型为锡石硅酸盐脉锡矿。

金属矿物为锡石、黑钨矿、毒砂、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关键词:矿体锡石脉状赋矿据当地群众了解,广东紫金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最早发现于1917年,p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J1ja):矿区覆盖严重,基岩露头较差。

基岩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西南部、西部,地层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0°~60°,呈孤立团块状或不规则带状分布于沟谷两侧或山坡上。

岩性组合从下到上(从西北到东南)主要有:深灰—灰黑色含云母粉砂质泥质页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碳质页岩,夹灰色粉砂岩;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紫红、灰紫、土黄色泥质页岩及灰白、灰色中粒、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合砂页岩互层;紫红色页岩夹紫红色含云母粉砂岩、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其中锡多金属矿带主要与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有关。

第四系冲洪积层(Q):主要分布于河流或沟谷两侧,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冲洪积物组成。

2 矿体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依据矿体产状及其矿体形态的区别本区分为锡山寨矿段和大旗山矿段,锡山寨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大旗山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薄脉状、零星细脉状,矿床类型为锡石硅酸盐脉锡矿。

锡山寨矿段:矿体主要表现为含锡硅酸盐矿脉沿构造破碎带充填,含矿破碎带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顶底板围岩为石英细砂岩。

矿体以脉状为主,走向主要有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南南东,倾角一般50~70°。

矿体厚度一般1.0~1.5m。

紫金县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紫金县大旗山锡多金属矿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间发 育 小 型背 向斜 褶 皱 : T作 内 构造 以断 裂构 造 为主 , 区 内断 裂构 造 主要 表 现 为构 造 破碎 带 或沿 破 碎带 充 填 的
3.矿 床特 征 3.1矿 体 特 征
英 脉 ,按 方 向分 主 要 有 NE、NW 、SN向 组 断 裂构 造 ,其 叶l
" /

主 要 为 薄 脉 状 、零 星 细 脉 状 ,矿 床类 型 为锡 硅 酸 盐 脉 锡
矿 区 内矿 体 未 地 表 …露 ,属 于 隐 伏 矿 床 矿体 主要 嗽
仔在侏 罗系下 统金 鸡组 下 段 (J. )的石英 细粒 砂岩 巾 :
锡 山寨 矿 段 :矿 体 主 要表现 为 含锡 硅 酸 盐 矿 脉 沿构 造
裂发 育 ,岩 浆 活 动 频 繁 ,主 构 造 线 方 向为北 东 向 、次级 构 造 '勾北 西 向 ,区域 地层 主要 为侏 罗 系下 统金 鸡组 ( )浅 变 质 淬屑 岩 ,区域 构 造 主 要 表现 为 北 东 、北 西 向 、东 西 向构造 破 淬带
:囊
: 一
e:) i—
0.5m ~ 2.5m :
大旗 山矿 段 :矿 体 主 要 表现 为 含锡 硅 酸 盐 矿 脉 沿 构造
关 键 词 :大旗 山 ;锡 多金 属 矿床 ;成矿 地 质特 征 ;矿床 成 因
本 人 在充 分 收集 区 内勘 查 成 果 资 料 的 基础 上 ,对 成 矿
T 作 区位 于 北 东 向蕉 梅 火 山 喷 发 带 上 部 (图 2),岩 浆
也质 条 件进 行 了分 析 研 究 ,对 区 内成 矿 地 质 特 征开 展实 地 岩 主要 为燕 山期第 一次侵入 的花 岗闪长岩 ( 6、 ),岩体 的

广东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探讨

广东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探讨

广东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探讨矿区位于永梅-惠阳拗陷带、河源断裂与莲花山断裂带之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区内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次级构造为北西向,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岩浆活动频繁。

区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成矿非常有利,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岩体的外接触带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标签:锡多金属热液构造矿体1概况矿区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南东方向,位于永梅-惠阳拗陷带、河源断裂与莲花山断裂带之间。

区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成矿非常有利,与岩浆岩有关的内生热液矿产较为常见,多分布于与北东向构造有关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

主要矿产有锡矿、钨矿、钼矿等,属高中温热液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见图1)。

矿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次级构造为北西向,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岩体的外接触带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2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

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覆盖严重,基岩露头较差。

地层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0~60°,呈孤立团块状或不规则带状分布于沟谷两侧或山坡上。

锡多金属矿带主要与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有关。

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面积较广,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山顶及垄岗之上,以棕红色粘土为主少量巨砾;冲洪积物分布于河流或沟谷两侧,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组成。

3构造区域构造线总体以NE~SW向展布,其间发育小型背向斜褶皱。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破碎带或沿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按方向分主要有NE、NW、SN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NE向断裂是本区锡多金属矿控矿和容矿构造,区内的锡、钨、铜、锌矿的形成多沿该组构造上升或充填在该组构造的次级构造裂隙中;NW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大旗山一带,构造破碎明显,局部充填有含矿石英脉;区内大旗山一带部分矿体为受SN向断裂控制成矿。

广东省紫金县文官坪锡矿床成因分析

广东省紫金县文官坪锡矿床成因分析

广东省紫金县文官坪锡矿床成因分析摘要:文官坪锡矿床产于径尾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沿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和一组东西向裂隙充填交代成矿。

本文通过对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成矿阶段等进行分析,认为文官坪锡矿床属高—中温热液充填叠加成因。

关键词:锡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床成因;文官坪;1区域地质背景概况文官坪锡矿区位于佛岗—丰良纬向构造带南缘及紫金—博罗新华夏断裂北西侧的复合部位。

区域地层出露比较简单,除第四系堆积层外,南部广泛分布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中部是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东部出露上三叠统,南西侧分布第三系丹霞红色岩层,形成区内地层由北东向南西,自老至新的层序展布。

区内构造活动和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以南北、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的构造框架。

2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有下侏罗统金鸡组第二岩性段和上侏罗统高基坪群。

下侏罗统金鸡组第二岩性段是一套浅变质含炭质砂、泥质岩性组合(见图1)。

上侏罗统高基坪群按岩性,岩石结构的不同和火山喷发的先后,划分成二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为一套以含火山角砾为主体的火山岩层;第二岩性段是一套以火山凝灰岩为主体的火山喷溢岩层。

2.2 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相对不发育。

(1)褶皱大岭岗顶背斜见于矿区北西部大岭岗一带,由金鸡组第二岩性段组成,背斜轴呈南北向,向南倾伏,东西两翼不对称,东翼地层倾角30°~40°,西翼地层倾角为50°~65°,构成西陡东缓之斜歪褶皱。

除大岭岗顶背斜外,矿区中部尚见有轴向近东西向的小型褶皱。

(2)断裂[ 作者简介:李静华(1986—)女,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

]本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按构造的展布方向划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

东西向组断裂主要包括F2和F8,F2分布于河排至蚕村下,延长达600多米,断层主要倾向北,倾角83°,与本区矿化有关。

F8分布于矿区北侧,长120米,近东西走向,倾向北。

紫金山矿区XI号矿带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法探讨

紫金山矿区XI号矿带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法探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24期 83紫金山矿区XI 号矿带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方法探讨郑正华紫金山金铜矿,福建 龙岩 364200摘要:紫金山铜矿床为大型的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目前大多学者只能从“紫金山式”矿床成矿模式来分析深部成矿的可能性,而不能预测成矿靶区,也未对深部找矿的方法进行过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紫金山矿区XI 号矿带地质特征,结合前人的分析成果,探讨紫金山矿床深部找矿方法。

关键词:紫金山;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深部找矿 中图分类号:P618.5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810(2015)24-0083-021 前言闽西地质大队早年施工的ZK1117远景孔在紫金山深部发现厚大、高品位铜矿(实际见矿位置在11线与7线之间),该矿体位于西北矿段西南部(0)号矿带下盘,命名为Ⅺ矿带。

由于该矿带埋藏深度大,地表钻孔施工难度大,因此矿体控制程度低。

随着紫金山金铜矿开发建设,紫金山地测部门对XI 号矿带开展了系统的详查工作,在520和330中段施工坑内钻24个,累计进尺达17388.66米,有效的控制了该矿带。

本文通过对紫金山矿区XI 号矿带的分析,结合前人的地质成果,进一步完善紫金山矿床的成矿规律,提出紫金山深部铜矿体找矿的方法。

2 前人工作成果紫金山铜矿地质工作始于1960年,50多年来,围绕紫金山的地质勘查工作一直没有间断,经历了踏勘、普查、详查和勘探,闽西地质大队于1993年3月~1994年8月对该西北矿段360m 标高以上地段投入勘探,1995年8月提交《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区西北矿段铜矿勘探报告》,批准表内B+C+D 级矿石储量5865.14万吨,铜金属储量63.65万吨。

为了更好地开发铜矿资源,紫金矿业积极进行生产工艺的研究。

根据对铜矿石新工艺研究和试验成果,为了扩大开采规模和充分利用铜矿资源和编制矿山规划,确定采用新指标对铜矿进行补充储量计算。

广东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广东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广东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郭杨豪,刘果果(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 要:广东大旗山钨锡多金属矿赋存于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内,属传统石英脉型钨锡矿。

依据矿体形态、矿体产状等不同,分为断裂破碎带大脉型、断裂破碎带层状型和石英细脉型三种矿体。

这三种矿体的空间分布具分带性,以东北角岩体为中心,自南西向北东依次为断裂破碎带大脉型→断裂破碎带层状型→石英细脉型。

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北东向断裂是该区锡多金属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关键词:大旗山;钨锡矿;石英脉;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7-011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DaqishanTungsten-tin Deposit,Guangdong ProvinceGUO Yang-hao, LIU Guo-guo(Fif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Henan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 The Daqishan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traditional quartz vein type tungsten-tin deposit, which located in the lower strata of the Jinji Formation of the Lower Jurassic. According to the ore body shape and occurrence, the ore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large vein type of fault fracture zone, layered type of fault fracture zone and quartz vein typ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hree ore bodies is zonal, with the northeast corner rock as the center, an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the order is: large vein type→ layered type→ quartz vein type. The orebody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and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the ore-controlling and host structures of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Keywords: Daqishan;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quartz vein; geologic characteristic广东紫金县大旗山锡多金属矿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从2005年正式进入地质详查工作,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该区钨锡矿的研究资料较少。

广东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浅析

广东大金山钨锡多金属矿构造特征及其成矿意义浅析
系 大绀 山组一 泥 盆 系 、石 炭 系 。构 造发 育复 杂 ( 图1 ) ,处 于长期 的活 动变 化之 中 。 1 . 1 大绀 山旋 转构造
大 绀 山旋 转 构造 ( 穹 窿构 造 ) 以元 古代 深变 质片 麻岩 、混 合 岩 、片 岩为 核 心 ,环状 构造 围绕核

吴 川一 四会 深断 裂带 西侧 派生 的大 绀 山旋转 构造 中矿 产资 源较 为 丰 富 ,除有 特 大 型大 降坪 黄铁 矿外 , 尚有 大型 矿床 大金 山钨 锡 矿 、高 枨 铅锌 矿 ,还 发 现 中小 型钨 锡 铅锌 银 金 等 矿床 ( 点 ) 多处 ,
主要 有 石 门头铅 锌矿 、九 曲岭 锡矿 、石 板坑 黄铁 矿 以及尖 山一 石 门头 银 多金 属矿 ,这些 矿产 的形成
大 绀 山旋转 构 造 内带 、 中带 ,分 布 着 钨 锡铅 锌 银 金 矿 点 多 处 ,伴有 WO。 、S n 、B i 、Mo 、C u 、 P b 、Z n 、Ag 、Au等元 素化探 异 常浓 集带 分布 ,为 区 内主要 的多金 属成 矿带 。
1 . 2 褶皱构 造
区 内主要 的褶皱 构造 有分 布 于大金 山矿 区中 的大绀 山复式 背 斜 、分 布于 云硫 矿 区 的大 坝倒 转 背 斜 和风 石坪 向斜 、分 布 于石 门头矿 区的石 门头 短轴背 斜及 塘 淹 向斜 、西 塘 附近 的百 公坳 向斜 、云硫 矿 区与 大 降坪之 间的大 台倒转 背斜 、宋 桂 断裂 与天所 断裂 之 间 的天所 倒 转背 斜 等 。除 大绀 山 复式 背
全 长大 于 2 O k m,倾 向南 东 、北东 东 、北北 东 ,倾 角 5 0 ~6 8 。 。主 干断 裂 在 大金 山顶 附近 发 育平 行

云浮市大绀山钨锡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探讨及资源潜力评价

云浮市大绀山钨锡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探讨及资源潜力评价

云浮市大绀山钨锡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探讨及资源潜力评价[摘要]云浮市大绀山钨锡矿处于粤西华夏系构造带的四会-吴川断褶束中的大绀山旋转构造区内带,属岩浆热液型矿床。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绀山钨锡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区矿床是受构造控制明显的岩控壳源改造花岗岩亚类高温、高温-中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床主要成矿构造规模不大,因此整体资源潜力有限。

[关键词] 钨锡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大绀山矿区位于粤西华夏系构造带的四会—吴川断褶束中的大绀山旋卷构造区内,区内断裂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东西向次之。

区内有色金属矿产丰富,以锡、钨为主,兼有铅、锌、稀有金属、贵金属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共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三十二处之多。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仅见有震旦系a组,第四系分布不广(图1)。

震旦系a组:出露于矿区北部和东南部,环绕燕山二期鞍部岩体、大树山岩体及燕山四期大坳笃岩体分布,为一套浅—深度变质岩系,主要由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炭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石英长石片麻岩、长石石英片麻岩组成。

受后期混合岩化作用,靠近岩体部分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各类混合岩或混合岩化岩石。

主要岩石类型有条痕状混合岩和条带—肠状混合岩,与片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第四系:矿区内分布不广,为残坡积冲积物,散布在山坡岭地,厚度一般0.5~4m。

1.2构造1.2.1褶皱矿区位于葵洞—莳田一级复式背斜的南东翼,大降坪二级复式向斜的西翼。

根据变质程度较浅的云母石英片岩(向南西倾斜)及板岩(向北东倾斜)的产状,初步确定矿区的褶皱为大降坪复式向斜西翼的一个三级向斜。

向斜轴向为南东—北西向,其轴部通过黄竹园、大坳村、大塱工区一直延到矿区以外;在黄竹园以南,向斜轴向转为南西北东向,但很快就延到矿区以外。

黄竹园、大坳村、大塱一段以西的二托、大树山等处的岩层产状大部分转为向南东倾斜,这可能与花岗岩的向SE拱托作用有关。

广东省紫金县分水凹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紫金县分水凹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3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广东省紫金县分水凹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周荣德,李表鹏,廖 静,胡文杰(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广东省资金县分水凹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莲花山整装勘查区中部,赋存于晚白垩世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带附近,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硅化破碎带中及周边含团块状,分散状钨矿。

矿床成因类型以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为主。

关键词:广东紫金分水凹;钨钼矿;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中图分类号:P61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3-0239-2 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周荣德,男,生于1986年,本科,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预测。

分水凹钨钼矿床位于紫金县城130°方向,直距约25km,处于莲花山整装勘查区中部,为莲花山断裂带锡多金属成矿核心区域[1]。

矿床赋存于晚白垩世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K 22c )与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带附近,矿体主要受北东向金坑断裂组控制。

1 区域地质特征矿区位于位于莲花山整装勘查区中部,为莲花山断裂带锡多金属成矿核心区域[2];内地层广泛发育,岩浆岩活动强烈,构造十分发育,矿化明显。

区域上出露主要地层有银瓶山组(TJy)、上龙水组(J 1sl)、长埔组(J 1c)、吉水门组(J 1js)、热水洞组(J 2-3r)、青坑组(J 1q)、南山村组(JKn)、合水组(K 1h)以及第四系(Q)等。

其中:银瓶山组(TJy)、上龙水组(J 1sl)与长埔组(J 1c)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

矿区域处于粤东沿海莲花山山脉主峰地段,跨越我省著名的北东向莲花山构造带,地质构造位置上位于1:50万广东省构造体系图中所称早期新华夏系莲花山构造带和东西向高要-惠来构造带的交接复合地区北缘。

调查查区内北东向构造中褶皱构造为高潭背斜,断裂构造有金坑断裂组、南岭断裂组、中洞断裂组与丁家田断裂;北西向构造主要为中心村断裂与米塘坪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在阐述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

笔者认为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钨锡矿床,有钨矿、锡石-硫化物类大脉、细脉和破碎带型三种形态产出。

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受构造控制。

关键词:钨锡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大旗山
1区域地质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区域上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侧,佛岗-河源纬向构造的南缘。

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浅变质碎屑岩,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γδy1)。

构造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岩体的分布,褶皱构造主要呈现为一系列小型的背斜、向斜,其中褶皱、次级断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热液迁移活动的地区。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特征
矿区位于粤东紫金-博罗深断裂的南东侧,广泛出露晚侏罗世金鸡组(J1j)地层,总体走向NE20~40°,倾向SE,基岩呈不规则带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含云母粉砂质泥质页岩夹细粒长石
石英砂岩;黑色碳质页岩,夹灰色粉砂岩;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局部靠近接触带为变质的绢云母千枚岩。

是钨锡矿的主要富矿层位。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慎发育。

区内断裂构造呈现为构造破碎带或沿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按走向分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E向断裂是本区钨锡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NE向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为25~45°,长120~650m,倾向SE,倾角一般为50~65°。

NE向断裂是工作区内最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区内的锡、钨、铜、锌矿多是充填在该组构造裂隙或充填在该组构造的次级构造裂隙中。

NW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大旗山,总体走向120°,一般长50~100m,倾向SW,倾角60°~75°,沿带劈理发育,构造破碎明显,局部充填
有含矿石英脉。

2.3岩浆岩
矿床侵入岩为燕山期侵入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y1),呈岩株出露。

岩石呈褐黄色-灰白色,斑状结构,球状构造、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

岩石蚀变主要有硅
化、绿泥石化、弱黄铁矿化等。

2.4围岩蚀变
大旗山矿床主要赋存于细粒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矿体围岩蚀变强度较弱,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其次是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其中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

2.5矿体特征
根据矿体的形态、大小和成因机制,将矿体分为3种类型:①钨矿、锡石-硫化物类大脉型矿体,如V1矿体等;②钨矿、锡石-硫化物类破碎带型矿体,如V12、V13矿体等;③钨矿-硫化物类细脉型矿体[1],如V56、V62矿体等。

大脉型矿体:主要分布在锡山寨,表现为含锡硅酸盐矿脉沿断裂带充填。

其中V1矿体规模最大,赋存于NNE向断裂带中,顶底板围岩均为青灰色-灰白色细砂岩。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总体走向约30°,走向长700m,斜深180m,倾向SE,倾角为50~70°。

矿体平均厚度1.5m,平均品位Sn0.8%、WO30.15%。

破碎带型矿体:主要分布在锡山寨,赋存于NE向破碎带中。

其中V12矿体规模最大,矿体呈层状,总体走向约60°,走向长250m,斜深90m,倾向SE,倾角为60~75°。

矿体平均厚度1.3m,平均品位Sn0.72%、WO30.1%。

细脉型矿体:主要分布在大旗山,矿体主要表现为含钨矿石英脉沿构造裂隙充填,顶底板围岩为石英细砂岩、偶见黑云斜长花岗岩。

其中V56矿体规模最大,为一钨锡共生矿体,赋存于NEE向、近EW 向构造中。

矿体呈脉状,总体走向近EW向,走向长300m,斜深200m,西段倾向SE,倾角62°;中段及东段倾向SW,倾角55~80°。

矿体平均厚度0.35m,平均品位Sn1.25%、WO30.2%。

3成因初探
区内矿床的主要矿种是锡矿,共生矿有黑钨矿。

分为锡山寨矿段和大旗山矿段,按矿床成因类型均为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和深部热液。

经过燕山期的构造运动,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经过多次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矿床。

大旗山钨锡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特点,有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床的特征。

通过对大旗山钨锡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等深入了解,对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系统研究,大旗山钨锡矿床成因如下:
大旗山岩体侵入的围岩为寒武系浅变质岩,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各种类型的侵入接触构造,这些接触构造是一个构造薄弱p4结论(1)大旗山断裂及其次断裂为本区的导矿、容矿构造,为钨锡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为矿床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和适宜的热源。

(2)该矿床矿体的矿化、富集受次级裂隙或裂隙带控制,是受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3)钨锡矿体主要表现为含锡硅酸盐矿脉沿构造裂隙、破碎带充填。

主要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品位、厚度变化稳定,具有较好的钨锡矿产资源潜力。

参考文献
[1]郭敏.广东云浮大金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28(4):376-382.
[2] 谢格洛夫,叶敬仁.成矿分析原理及构造-岩浆活化区成矿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古法安.广东省紫金县泥坡石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J].科技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