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件-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协作效率和外部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管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和改善这些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人在组织或团队中与他人建立起的联系和互动。
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愿,有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决策的顺利进行。
这对于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上级、下级以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人际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人际沟通指的是在组织或团队中个人之间传递信息、观点和情感的过程。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够消除误解和歧义,提高协作效率,减少冲突和摩擦。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便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1. 建立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管理者应该始终与他人保持诚信,遵守承诺,以树立良好的信誉。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健康的合作关系。
2. 倾听与理解:管理者需要具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要真正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他们的观点保持尊重。
同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3. 清晰沟通:有效的沟通需要清晰和准确地表达自己。
管理者应该学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并用恰当的方式传达信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此外,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例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四、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1. 提高自我意识: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己的沟通风格。
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沟通联系。
2. 学习积极反馈:积极反馈是改善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一1、霍桑试验简介: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
霍桑工厂当时有2.5万名工人,主要从事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生产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
为了探究原因,1924月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
试验分成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厂小组试验(福利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谈话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
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
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工厂照明试验是证明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系;(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3)谈话研究: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4)观察研究: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乔治.埃尔顿.梅奥出生于澳大利亚,1899年在阿德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
后来在苏格兰学习医学,并参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移居美国。
从1926年起,他应聘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随后带队参加了霍桑试验。
梅奥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第十章 沟通《管理学》PPT课件
“信任差距”,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
3.提高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技能
• 要有较强的信息解码技能,即能准确无误地把所传递的信息 译成自己能理解的信息
• 要了解沟通者可能使用的媒介,掌握多种媒介沟通技术 • 在信息反馈方面,在学会正确地反馈信息,使发送者知晓接
• (d) 单线沟通
(c)
(d)
非正式沟通的形态
• 对于非正式沟通应采取以下立场和对策
• 使组织内沟通系统较为开放或公开 • 正面提出相反的事实更为有效 • 不要使组织成员有过分闲散或过分单调枯燥的情
形发生 • 培养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信任和好感 • 使组织管理人员有比较正确的观念和处理方法
10.2 沟通的原则与途径
• 缺点:
• 因为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所以很刻板,沟通速度较 慢,存在着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 正式沟通的形态
链式沟通
Y式沟通
环式沟通
轮式沟通 五种沟通形态
全通道式沟通
五种正式沟通形态的特点及优缺点比较
特、优缺 点沟通形 态
解决问题速 信息准确
度
度
集中化程 度
领导预测 度
士气
工作变化弹 性
链式 Y式 轮式
三、组织沟通技能
• 1.会议沟通技能 • 2.谈判技能 • 3.危机沟通技能 • 4.跨文化沟通技能
3.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4.沟通渠道的性质
• 速度 • 反馈 • 选择性 • 接收性 • 成本 • 责任建立
二、 有效沟通的原则
1.明确沟通的目标 2.具备科学的思维 3.管制信息流 4.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 5.讲究语言艺术 6.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针对性 7.及时地运用反馈
从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3.一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心理学因素开始引入管理发展中,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以便为战争服务。
例如,制定人员选拔和训练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调整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
梅奥是对中期管理思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霍桑试验”的领导者。
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梅奥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即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际关系学说。
(二)梅奥与霍桑实验1.梅奥其人乔治·爱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梅奥于1880年12月26日出生在澳大利亚,就学于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大学,他曾经学过逻辑学、哲学、医学等三个专业,1899年取得了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和哲学,以后又去苏格兰的爱丁堡学习和研究医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利用业余时间使用心理疗法的第一个人。
他的这一段经历为他以后研究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2年,梅奥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而移居美国,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顿财政和商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进行工业研究。
1923年,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加入美国国籍。
在此期间,梅奥通过研究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只用单独一种因素来解释,而必须置于一种被他称作“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考察。
1926年,梅奥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工业研究,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员工业研究室副教授,并担任了企业管理学院工业研究室主任。
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始于1924年但中途遇到困难的霍桑试验,负责指导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调查研究工作,从1927—1936年断断续续进行了9年的两阶段试验研究。
《管理学组织理论》课件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总结词
彼得·圣吉认为组织应具备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他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框架和方法。
详细描述
彼得·圣吉认为组织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必须具备 学习能力。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强调组织应关 注团队学习和个人发展,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 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彼得·圣吉提出了建立学习型 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 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些修炼为组织提供 了实现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框架和方法。
创新学派 关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主张通 过创新、学习、知识管理等方式 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行为学派 关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过 程,强调通过激励、沟通、领导 等方式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
系统学派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强 调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组织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的相互依赖。
马约的Z理论
总结词
马约的Z理论强调了组织文化和管理哲学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员工的价值 观和行为,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
详细描述
马约提出Z理论,认为成功的组织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团队精神和自我控制等特征。管理者应该通 过培养组织文化和管理哲学来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Z理论强调了长 期规划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
04
现代组织理论
明茨伯格的组织结构理论
总结词
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结构应与组织目标和 战略相适应,并强调组织结构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
VS
详细描述
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结构应具备适应性,能 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进行灵 活调整。他主张组织结构应与组织的战略 目标相一致,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同 时,明茨伯格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 少层级关系,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灵活性 。
《管理学基础》课件——第七章 沟通
沟通要素
内涵要求
1.目标
整个沟通过程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
误区或障碍
没有明确目标与接收者的关系,没有考虑对象的不同需要 提供的信息也不同,
2.沟通主体
目的是提高主体的沟通意识和技能,在明确的沟通目标下结合 没有明确沟通目标;没有对自身的身份地位、意愿、专业
自身特点选择沟通策略。需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 知识、形象和价值取向进行定位。没有对接收者的需求做
8.反馈
按所理解的信息即时做出相应的反应。需要明确:我听到的信 息是否完整,是否准确?
反馈太少,认为无需反馈;或者只有最终结果反馈而无过 程反馈;习惯进行负反馈;反馈是封闭式的导致沟通无法 继续;听者没有足够的信息但强制要求反馈会导致混淆视 听;
二、沟通的过程
沟通要素
内涵要求
1.目标
整个沟通过程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什么?目标能否实现?
7.媒介
目的是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媒体(包括以语言、非语言等)。 需要回答:是以书面还是口头的形式?是以正式还是非正式的 渠道?是进行个体还是群体沟通?
在文件、会议、媒体、面谈等多种形式中,选择了不利于 信息接收的形式
➢要素完整的沟通过程不代表有效的沟通。 信息沟通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障碍” 的干扰,障碍可能存在每个要素中,最 主要是受到信息编码和译码的影响。因 此,沟通的过程往往需要反复确认及反 馈,直到表达意图和接收理解完全重合。
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
提前了解。
3.沟通客体
目的是给予接收方所需要的。需要回答四个问题:接收方是谁 ?他们了解什么?他们感觉如何?如何激发他们?
忽略接收方也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也分为关键和非关键 。忽略了作为客体的上级、下级和平级,他们的心态不同 ,沟通策略应不同。
《管理学--沟通》PPT课件
正式沟通网络
AB C D E
链式
A
B
C
A
B
D
C
EDΒιβλιοθήκη EY式轮式
A
B
C
DE
环式
A
B
C
D
E
全通道式
五种正式沟通网络的比较
评价标准 集 中
沟通网络 性
速度
正确性
领导能 力
全体成员满 足
示例
链式
适 中
适中
高
适中
适中
命令链锁
轮式
1.快(简
1.高(简
高
单任务) 2.慢(复
单任务) 2.低(复
接受者 和发送 者的自 信程度
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 自己对信息的理解
满意
接受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 单向沟通
噪声
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 双向沟通的噪声比单向沟通要大的多
2021/7/11
有效沟通的原则
准确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
很高
杂任务)
杂任务)
低
主管对四个 部署
Y式
较 高
快
较高
高
较低
领导任务繁 重
环式
低
慢
低
低
高
工作任务小
组
全通道式
很 低
快
适中
很低
很高
非正式沟通
2021/7/11
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网络
L
C
K
CD E
R
B
F
A
集束式
管理学-人性理论PPT课件
未来人性理论的发展方向
跨文化研究
动态性研究
未来的人性理论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 化比较,以探究人性理论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
未来的人性理论研究将更加关注人性 的动态变化,探究环境、经历等因素 对人性的影响。
多元化视角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人们的行为 动机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 管理中应采取奖励和惩罚机制 来激励员工。
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是“胡 萝卜加大棒”,即通过奖励和 惩罚来控制员工行为。
详细描述
在经济人假设下,管理者通常 采用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来 激励员工,如工资、奖金、罚 款等。这种管理方式强调任务 导向,重视生产效率和产出。
组织文化与人性
01
组织文化对员工行 为的影响
组织文化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 价值观,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 绩效。
02
人性假设与组织文 化的关系
不同的人性假设(如经济人、社 会人、自我实现人等)对组织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03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 效的关系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促进组织绩效 的提升。
社会人假设
总结词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不仅追求经济利益 ,还追求社交、归属和认同等社会需求。
总结词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是关注员工的社交需求和 人际关系,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来提高工作绩效 。
详细描述
社会人假设强调人们在工作中不仅关注个人利益 ,还关注与同事、团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归属 感。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员工的社交需求,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文化。
管理学之梅奥
梅奥生平
乔治·埃尔顿 梅奥 乔治 埃尔顿·梅奥 埃尔顿 梅奥(1880— 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 ,美国管理学家, 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 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 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 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 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 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 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 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 辑学、伦理学和哲学。 辑学、伦理学和哲学。后赴苏 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 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 对精神上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分 析,从而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 法的创始人。 法的创始人。
霍桑实验
这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实验证 明,监工对工人士气和劳动生产率起着决 定性作用,非正式组织的情绪和协作, 定性作用,非正式组织的情绪和协作,对 于完成组织的目标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于完成组织的目标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霍桑实验
■ 电话线圈装配实验 这一阶段实验主要是研究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选择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里 在这个实验中选择 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里 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 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级实行特 殊的个人计件工资制度。 殊的个人计件工资制度。实行这套办法旨在使工 人在竞争中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人在竞争中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实验从1931年11月到 月到1932年5月,共观察了 实验从 年 月到 年 月 半年多。但实验结果发现, 半年多。但实验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 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几乎都差不多, 平,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几乎都差不多,而且工人 并不如实报告产量。 并不如实报告产量。
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主持了霍桑实验,历时8年(-)。
在此实验基础上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1.员工就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有着非正式非政府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梅奥表示,非正式非政府与正式宣布非政府存有关键性差别。
在正式宣布非政府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非政府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去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可以引发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和目标的同时实现。
因此,管理当局必须注重非正式非政府的促进作用,特别注意在正式宣布非政府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非政府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充份协作。
3.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生产效率辨认出非正式非政府的存有就是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关键贡献,做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当对此有所注重。
员工不是做为一个边缘化的个体而存有,而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他们的犯罪行为非常大程度上就是受集体中其他个体的影响。
怎样消解非正式非政府施予于员工身上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当代管理者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只有个人、集体、企业三方的利益维持平衡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缔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是协同不好非政府内部各利益群体关系,充分发挥非政府协同效应和减少企业凝聚力最有效率的途径。
人际关系学说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人际关系学说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一、人际关系学说的概念和历史1. 人际关系学说的概念人际关系学说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管理学理论,主要强调员工之间的互相理解、合作和交流。
该理论认为,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组织的成功非常重要,因此应该重视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 人际关系学说的历史人际关系学说起源于马萨诸塞州的霍桑实验,该实验探讨了工作环境对员工行为和生产力的影响。
而后,亨利·莫特和艾伦·卡恩等学者通过对霍桑实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二、人际关系学说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1. 重视员工的情感需求人际关系学说强调员工的情感需求对于组织的重要性,认为组织应该重视员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生产效率。
2. 倡导民主和参与式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主张组织应该采取民主和参与式的管理方式,鼓励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合作,认为通过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3. 强调交流和冲突解决人际关系学说强调良好的交流和冲突解决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认为管理者应该培养良好的交流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建立和谐的组织氛围。
三、人际关系学说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1. 强调人的因素人际关系学说将人的因素纳入管理学的视角,提醒管理者在组织管理中要始终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人际关系,从而丰富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丰富了组织管理的内涵。
2. 提倡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学说的倡导员工参与管理理念,对于拓展管理学的思维,推动了民主管理和参与式管理的发展,为管理学提供了新的管理范式和理论支持。
3. 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革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和传播,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了管理理论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结语人际关系学说通过对员工情感需求、民主和参与式管理、交流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的重视,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梅奥与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与人际关系学说嘿,你知道吗?在管理学的领域里呀,有个特别重要的家伙,那就是梅奥和他的人际关系学说!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呢!咱就说,一个企业或者组织,那可不是一堆机器和规章制度的简单组合呀,那得有人,有人就有各种关系,就像咱生活里和朋友、家人相处一样。
梅奥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你想想看,要是在一个公司里,大家都只知道埋头干活,互相之间都不怎么交流,那得多无趣呀!这就好比你去参加一个聚会,结果每个人都自己待在角落里玩手机,那还有啥意思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员工的情绪、态度对工作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呢!这就好像你心情好的时候,做事是不是特别带劲?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连动都不想动一下。
在公司里也是一样呀,要是大家都开开心心的,那工作起来肯定更有干劲,效率能不高吗?而且呀,梅奥还指出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啥是非正式组织呢?就好比你和几个同事特别聊得来,经常一起吃饭聊天,这就是一个非正式组织呀!可别小看了它,它有时候对员工的影响力可比正式的规章制度还大呢!这就好像你和好朋友之间的约定,有时候比和老师的约定还重要呢,对吧?咱再打个比方,一个公司就像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人际关系学说就是那指引方向的灯塔。
没有它,这船可能就会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不知道往哪儿开。
有了它,大家就能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呀!它告诉我们,不能只关注工作任务和规章制度,还要关心员工的感受和需求。
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一样,要真心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心对你呀!所以说呀,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好好重视这个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者要多和员工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员工之间也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更有凝聚力。
你说,这梅奥和他的人际关系学说是不是超级重要?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往成功管理的大门呢!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呀!。
从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三-人际关系学说分析
它使成员对群体具有良好的向心力,为了维护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成员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诱惑。
梅奥由此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这项试验使研究者明确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工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共同生活、共同娱乐的集团成员,工人不仅受公司制度的制约,而且受自然产生的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力的影响”。
①(三)人际关系学说分析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1945年,梅奥又出版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梅奥除了上述代表作以外,还有《组织中的人》、《管理和士气》、《工业文明政治问题》(1947年)等著作。
梅奥认为,“只有用有效的办法在现场进行试验之后,才能可靠地得出问题逻辑发挥和加以试验的诊断”②。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和试验,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主要包括以下认识:首先,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18世纪下半叶,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将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定义为“经济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继承了这一说法,把人当作经济人来看待,认为金钱是刺激人的积极性的惟一动力。
霍桑试验则证明,人是一个社会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把工人当成无差别的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而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其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不仅是一个由各种生产要素构成的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由各类人员(包括经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构成的社会系统。
从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
程度的局限,泰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必然有其局限性。
如该理论把人视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而忽略了人本身发展的需要把人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因而,泰勒制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工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世界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等电影中所演绎的一幅幅可笑而辛酸的场面,正是资本家利用泰勒制对工人们进行压榨的真实表现。
虽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很多不足,但他毕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之后,泰勒的追随者和同行继续对科学管理进行研究。
亨利·甘特用图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从一张事先准备的图表上,管理部门可以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使计划能按时或在预期的许可范围内完成。
甘特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甘特图现在还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①。
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
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定额,使整个生产过程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大大降低了成本,到1925年10月31日,福特的流水线上实现了每10秒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的生产速度,达到了其技术革新的顶峰,建立了辉煌的福特汽车王国。
同时,福特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在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工具专业化,作业专门化等等。
②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各大企业的广泛采用,对美国的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学管理理论首次运用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以金钱为主要激励要素的理论。
这一时期的人事管理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工人尤其是新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西方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西方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在西方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中主要分两个方面: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二、组织理论一、霍桑与人际关系理论1、霍桑试验简介: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
霍桑工厂当时有2.5万名工人,主要从事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生产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
为了探究原因,1924月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
试验分成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厂小组试验(福利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谈话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
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
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工厂照明试验是证明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系;(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3)谈话研究: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4)观察研究: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乔治.埃尔顿.梅奥出生于澳大利亚,1899年在阿德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
后来在苏格兰学习医学,并参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移居美国。
从1926年起,他应聘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随后带队参加了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_管理学原理(第2版)_[共2页]
管理学原理︵第2版︶加剧,使得西方资产阶级感到再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
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
于是,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一些问题,行为管理理论就应运而生。
这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者是:(1)雨果·芒斯特伯格(1863—1916),德国人,工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1892年,他在哈佛大学创办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通过实验发现经理人员运用心理学去挑选和激励雇员是重要的;(2)玛丽·福莱特(1868—1933),她特别注意研究对成年人的教育和业余指导,她认为一个组织应该给职工和管理人员以更多的民主;(3)莉莲·吉尔布雷斯(1878—1972),她注重研究个体行为,还把管理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的管理风格、过渡的管理风格和科学的管理风格),并仔细研究了每种类型。
一、人际关系学说(一)梅奥及其霍桑试验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1924—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梅奥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
1.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试验得出照明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但试验结果却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该试验看来以失败告终,但从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工作场所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微不足道的因素;(2)由于牵涉因素较多,难以控制,且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足以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衡量。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从这一阶段起,梅奥参加了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团体的结构:团体有一个非正式的,较难辨认的“组织结构”,这个结 构由正式成员与非正式成员、领导者和孤立者所组成,各成有三种,分别为专制的领导方式,民 主的领导方式和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 ④团体的参与者:如果团体成员的地位和权力比较平等,则参与的人数会 显著增加。另外,团体中也存在着不合需要的参与者。
勒温于1944年用“团体动力学”一词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相 互影响所形成的团体行为。团体动力学理论中的团体是指非正式组织。 他认为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组成的一个“力场”,这些力涉及 团体在其中活动的环境,还涉及团体成员的个性、感情及相互之间的看 法。这些力不仅影响团体结构,也修正团体中个人的行为。团体行为就 是各种相互影响的力的一种错综复杂的结合。 勒温研究了许多影响团体的“力”,最基本的有五种: ①团体的目标:在正式组织的目标以外,团体还有自己的非正式组织目标, 不能过分追求正式组织的目标。为了“保护”团体的目标,工作中应有适 当的休息与交谈,释放团体成员感情上的压力。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
①照明度试验(1924.11-1927 .4)
研究照明度的变化与工人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照明度对生产 无影响。 ②实验室试验(1927-1932) 表明一种迹象:小组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管理人员监督技巧的改进以 及随之而来的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团体士气的提高。 ③访谈研究(1928-1931) 结论:要对监工进行训练,使之能够倾听和理解工人的“诉苦”,而不 要在与工人接触时进行任何道德说教。
2.正式组织的要素
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 力的系统。” 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目标
协作意愿
信息交流
组织
3.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中作为相互沟通 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加以协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具体职能:
三.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1.库尔特.勒温简介: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生于 1890年9月9日,逝于1947年2月12日)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 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 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现代社会心 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 创始人,常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 父”,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和组织 发展。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 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 巨大的贡献。
①健全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其一,设计信息交流系统的路线图。 其二,找到担任经理人员的合适人选。 ②获得必要的成员个人的贡献:主要是招募和选择那些能最好地贡献并 能协调地在一起工作的人员,它还包括一些重要操作:士气的维持;诱 因方案的维持;“威慑方案”的维持。 ③制定目标:巴纳德把这项只能扩大到决策和授权。授权既包括对追求 目标的说明,又包括对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的安排,它使组织成员知道 怎样为组织做贡献。决策有两个方面,一是“战略因素”的分析,二是 对这些因素相互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以人际关系研究为重点的管理理论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人际关系学说阶段)
想思理管
人际关系运动(主导与 核心 研究成果丰富)
关于组织结构与设计 的研究
思考:古典管理理论有哪些特点及不足?
古典管理理论
以“事”为中心展开研究 忽视人的因素 把人视为“获得机器”。
人际关系学说
重视人的行为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 作用,工人工作周围的社会环境, 特别重视群体工作所形成的社会心 理因素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一、霍桑实验
1.乔治· 埃尔顿· 梅奥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 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 士。他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 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 理学和哲学。后赴苏格兰爱丁堡研究精神病理学,对精神上的不正 常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成为澳大利亚心理疗法的创始人。1922年在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埃尔顿·梅奥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 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其间,埃尔顿·梅奥曾从心理学角度解释 产业工人的行为,认为影响因素是多重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要素能 够起决定性作用,这成为他后来将组织归纳为社会系统的理论基础。 1923年,埃尔顿·梅奥在费城附近一家纺织厂就车间工作条件对工 人的流动率、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 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
(图片文字均源自网络)
2.霍桑实验的背景及场所
古典管理理论在理论及时间上表现出的不足,使得工人被安排去从事 固定的 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泰罗制使工人的 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 致工人的代工 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出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体力劳动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西 方资产阶级为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是的对新的管理思想 管 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试验场所: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 工厂条件优越,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不佳
4.霍桑实验的理论总结
①工人是“社会人”。组织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集 体并受其影响的;人所追求的不单纯是金钱收入,还有显示自己社会 重要性的社会认可度,由被接纳为团体成员所衍生的安全感等。
②工人的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士气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和协作精神等结合而成的人的精神状态,它是一种公认的共同态度。士 气的高低取决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 士气也越高。
二、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说
1.切斯特·欧文· 巴纳德简介
切斯特· 欧文·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1886~1961),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1938《经理 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 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团体的规模:为了便于交往,一般而言,团体的规模小一些好。但不同 情况下,“小”到什么程度是有不同要求的。
④观察研究(1931-1932)
目的是观察社会因素对工人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小组里存在着一种 比管理人员规定的产量标准要低一些的、为小组人员共同遵守的“非正 式”产量标准。据此研究者认为,工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同伴之 间的关系所制约的。工人需要物质的满足,但更重要的还有社会方面 (人际关系)的需求。
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工人通过正式组织进行劳动,在劳 动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种超然于组织之外的个人感情,并形成一种非组 织的行为准则,受这种准则制约的一群人所构成的联系,即“非正式组 织”,它对工人的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力,它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 要因素之一。 ④新型领导方式应当以社会和人际技能为基础。为了充分挖掘工人的 潜力,领导者必须努力协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维护组织的团结与完整。 需对传统领导者进行人际关系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他们新型的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