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附112例临床报告)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附112例临床报告)孙梅;冯云;陈子江;许丽红【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年(卷),期】1998(7)4【摘要】目的:研究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的发生机制,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用经阴道B超与血清、卵泡液E2、P值监测493例不孕妇女759个周期,诊断LUFS患者112例,发生LUF周期136个。
采用经阴道穿刺抽吸与连续B超监测至LUF消失两种方法处理。
其中67例于处理后行助孕治疗,26例获临床妊娠。
对各种不孕因素与不同周期LUFS的发生率及两种LUF处理方法、几种助孕方案的妊娠率作了比较。
结果:LUFS的自然周期发生率显著高于用药周期者(P<0.01),LUF穿刺后妊娠率显著高于B超连续监测者(P<0.05),采用促排卵新方案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旧方案者。
结论:LUFS的发生可分为机械性与内分泌性两种,主要发生于自然周期。
用B超监测、卵泡抽吸及血清、卵泡液内分泌测定,诊断LUFS准确简便。
采用穿刺、内分泌调节、新型促排卵药物及体外助孕治疗,可减少LUFS发生率,并可望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总页数】4页(P334-337)【关键词】LUFS;病因;诊断;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作者】孙梅;冯云;陈子江;许丽红【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605【相关文献】1.针刺配合苍附导痰汤治疗痰湿阻滞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的疗效观察 [J], 倪伟文2.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病因及治疗探讨 [J], 李研芳;周素铃;杨雅梅3.卵泡穿刺联合人工授精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临床观察 [J], 李丹梅4.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医病因与治疗 [J], 徐丛涯; 徐侠5.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医病因与治疗 [J], 徐丛涯;徐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临床研究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症(Lhuteinized Unrup tured Foilicle Syndrome,LUFS)为卵泡虽成熟但并未破裂,造成机体在达到促黄体生成激素峰值后2天仍无法正常排出卵子,加之卵泡原位黄素化、孕酮产生,促使效应器官出现与排卵周期类似的改变[1]。
LUFS属中医“不孕”“无子”“闭经”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肾虚,冲任失调,阴阳转化不利。
治疗当通络活血,益卵滋肾,以加快卵泡的成熟与排出[2]。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LUFS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4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诊治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8.02±3.29)岁;病程1~4年,平均(2.06±0.54)年。
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8.11±3.18)岁;病程1~4年,平均(2.09±0.48)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实用妇产科学》[3]相关标准。
中医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标准,符合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婚久不孕;②经血色暗,月经量或多或少,时间不定期;③经行不顺,存在血块;④腰骶酸痛;⑤少腹或小腹固定位置疼痛。
次症:①腰膝酸软;②头晕耳鸣;③小便清长;④性欲减退;⑤口干,但不欲饮。
舌脉:①脉沉弦;②舌质淡暗。
主症①、舌脉,或主症②~⑤任意两项与次症③~⑤任意两项则可确诊。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且夫妇间性生活正常;③年龄22~35岁。
排除标准:①由宫颈、子宫、阴道、免疫及输卵管等因素引发的不孕;②由甲状腺、肾上腺及糖尿病等引发的不孕;③伴严重肝肾心及造血系统病变、卵巢早衰、卵巢器质性病症;④对所用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卵泡直径达18mm及以上时,给予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8 000~10 000IU,肌肉注射2天,通过B超察看卵泡形态学征象,若卵泡并未破裂则通过手与B超探头的有效配合对卵泡进行挤压。
中西医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研究进展

的纤 维性粘连带包裹卵巢 , 即使卵泡排 出 白膜 外 , 仍包裹 于紧
贴 卵 巢 表 面 的 粘 连 带 巾 。Wii 等 认 为 ,C S患 者 中 枢 la lm PO 性 激 素分 泌紊 乱 , H 异 常 增 高 , 激 卵 巢 的 卵 泡 内 膜 细 胞 及 L 刺 间质 细胞 合 成 大 量 雄 激 素 , 雄 激 素 合 成 酶 P 5 C 7 功 能 且 4 0 1a酶 亢 进 , 致 高雄 激 素 血 症 , 激 卵 巢 白 膜 胶 原 纤 维 增 生 , 成 导 刺 形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1 0 1年 9月 第 2 7卷 9期( 总第 2 4期) 2
OURNAL OF PRACT CAL T I RADI r QNA f S 垦丛 星 ! ! Z ! :
・ 述・ 综
中西 医 治 疗 黄 素 化 未 破 裂 卵 泡 综 合 征 研 究进 展
酮含量相同 ,U L F与 C L细胞 体外 培养 中受 HC G刺激后 P分 泌 皆增 多 , 以 L F细 胞 为 甚 。P E可 抑 制 L F及 中期 C 且 U G U L 细 胞 对 H G的 反 应 , 对 早 期 C C 但 L细 胞 无 效 , 而 提 出 L F 从 US
中枢 性 神 经 内 分泌 捌 节紊 乱 :u S的 发 生 主 要 在 于 卵泡 LF 本身 凶素或卯泡期 激素水半 变化异 常。L I U' 者 常合并 多 ’ s患
囊卵巢综合征( C S , P O ) 高泌乳素 血症 , 高雄激素 m症 , l 子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Ms 等 内分 泌 疾 病 。 Y n 研 究 表 明 , T 分 泌 E ) e 因 H 小 足 使 卯 巢 内 环磷 酸腺 苷 增 加 , 酮 分 泌 减 少 , 孕 局部 纤 维 蛋 白 溶 酶 原 激 活 剂 活 性 下 降 , 维 蛋 白 的 溶 解 和 卯 泡 壁 自身 消 化 纤 作用降低 , 卯泡 的 成 熟 、 裂 及 卵 子 排 出 此 受 到 障 碍 。有 研 破 究 者 认 为 ,C S患 者 巾 枢 性 激 素 分 泌 紊 乱 ,H 异 常 增 高 , PO L 刺 激 卵巢 的 卯泡 内 膜 细 胞 及 问 质 细 胞 合 成 大 革 雄 激 素 , 雄 且 激 素 合成 酶 P5 C 7 4 0 1 a酶 功 能 亢 进 , 致 高 雄 激 素 血 症 , 激 导 刺 卵 巢 f膜 胶 原 纤 维 增 生 , 成 胶 原 纤 维 束 宽带 , 白膜 异 常 增 L I 形 使 厚 , 泡 不 易 破裂 。徐 仙 等 。 为 P 1增 高 或 隐 匿 性 增 高 可 卵 认 R 能影 响排 卵 。 其 机 制 为 : P I影 响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① R ( n H) G R 的释 放 , 血 L 降 ; P L改 变 J E 使 H ② R , 对 L 的 正 H 反馈 调 节 作 用 ; P L增 高 还 可 直 接 抑 制 卯 巢 分 泌 雌 二 醇 ③ R ( 孕酮 ( ) 并 降 低 卵 巢 对 G R 的反 应 性 , 使 不 能 发 E )、 P , nH 致 生 排 卯 。C hl等 认 为 E s 者 排 卵 前 卯泡 内 颗 粒 细 胞 对 ai l M 患 L 的敏 感 性 降 低 , 盆 腔 内被 激 活 的 大 量 臣 噬细 胞 可 引 起 多 H 且 种 j类 固 醇 因 子 , 前 列 腺 素 ( G) 内 皮 素 1等 释 放 并 产 生 E 如 P 、 相应受体 , 导致 卵 泡期 异 常 及 排 卵 前 L 分 泌 不 足 , 发 排 卵 H 引
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王利红;徐文婷【摘要】目的研究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对于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LU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补肾促排卵汤、HCG治疗.通过观察其妊娠率、排卵率及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血清孕酮(P)的检测,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LH、E2及P的水平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及妊娠率(P<0.05).结论补肾促排卵汤、HCG联合针刺能有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有关.【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针药结合;不孕【作者】王利红;徐文婷【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4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odrome,LUFS),又称为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周期中,卵泡能够发育成熟但无法破裂,其内部发生黄素化(Luteinizing),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无排卵型月经,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
LUFS的发生原因及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们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补肾促排卵汤联合针刺治疗87例因LUFS所致的不孕症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生殖科及中医妇科门诊的不孕症患者,符合LUFS入选标准,共87例。
治疗组45例,其中原发性不孕症患者30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15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30.4±3.42)岁,不孕年限12~38月,平均(25.73±6.86)月;对照组42例,其中原发性不孕症患者28例,继发性不孕症14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30.3±3.21)岁,不孕年限12~36月,平均(24.43±7.43)月。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指卵泡成熟后不破裂,在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后48小时卵子仍然不能排出,卵泡原位黄素化并产生孕酮(P),致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临床表现为月经正常,基础体温(BBT)双相型,有分泌期子宫内膜(EM),黄体期血P和雌二醇(E2)水平与正常排卵周期无明显差异,因此用一般诊断方法无法将LUFS与正常排卵周期区分。
在不孕女性中LUFS发生率约13.5%,用克罗米酚(CC)后发生LUFS约30%。
一、病因1、内分泌性LUFS: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中枢功能失调,泌乳素(PRL)增加,抑制促性腺激素(Gn)的分泌,导致LUFS周期中LH峰值较正常明显下降,继而影响卵巢功能,使胶原酶活化受阻致排卵障碍,而颗粒细胞黄素化不充分,可使P分泌减少;或由于PRL增加,影响卵巢LH受体的合成和维持,使卵泡对LH反应迟钝,未经排卵而直接黄素化,形成LUFS。
2、促排卵药物的影响:目前对LUFS患者多以氯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等进行促排卵治疗,而这些药物本身尚可导致LUFS的发生,其促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
CC能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发排卵,同时由于其抗雌激素作用,用药后出现黄体期不足,卵泡黄素化不排卵。
3、抗前列腺素合成的制剂可以延迟卵子的排出。
环氧化酶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的第一线的催化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靶作用是环氧化酶。
使用NSAIDs降低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可以发生卵泡不破裂,卵泡萎缩,EM 成熟度发生障碍,但不影响孕酮的生成,对周期没有明显影响。
4、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影响:EMT患者LUFS的发生率及重复率较高。
在轻、中、重型EMT中,LUFS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1.2%和72.7%。
原因可能为:①EMT患者排卵前卵泡内颗粒细胞对LH的敏感性降低。
穿刺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致不孕的32个周期分析

穿刺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致不孕的32个周期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穿刺方法对具有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病史的32个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周期做一临床分析。
方法对自然周期和诱发排卵周期的主导卵泡接近成熟时实行穿刺治疗,穿刺后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结果自然周期实施穿刺的11个周期中有2例妊娠,妊娠率为18.1%;诱发排卵周期实施穿刺的21个周期中有5例妊娠,妊娠率为23.8%。
结论穿刺治疗,有助于提高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率。
【关键词】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穿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发育未成熟或成熟后,卵泡未破裂而颗粒细胞即发生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致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患者往往无任何不适症状,亦无异常体征。
虽其基础体温测定曲线呈双相型改变,子宫内膜显示呈分泌期改变,宫颈粘液的变化均与正常排卵周期相似,但无受孕的可能,所以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导致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我院对具有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病史的32个周期进行卵泡监测,成熟后予以穿刺释放卵子,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在我所生殖助孕科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19个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共32个周期,年龄23~43岁,不孕年限为1~11年,所有病例经门诊治疗后均排除生殖道感染因素,免疫性不孕因素,女方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质量无异常。
1.2 观察方案①自然周期:于月经第12天起连续监测卵泡; ②诱发排卵周期:于月经周期的第3天起口服克罗米酚50 mg/d,连服5 d,于月经周期的第8、10天肌内注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150 U,于月经周期的第12天连续监测卵泡,根据卵泡的发育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1.3 器械LOGIQ 400 型,经阴道电子凸面探头,频率为7.5 MHz,CCD 17号单腔取卵针。
中西医结合对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研究近况论文

中西医结合对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研究近况【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方法:对照组分别用西医及中医治疗,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卵泡排出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18mm;卵泡液增多,卵泡位于卵巢边缘,边界清晰,透亮度好;80%成熟卵泡可见卵丘结构;卵泡周围出现透声环。
在宫颈粘液评分达8分以上,子宫内膜(单层)≥6mm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hcg) 5000-10000u,以诱导排卵。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方,处方:熟地24g,萸肉、枸杞子、当归、赤芍各10g,紫丹参、生楂肉、鸡血藤、怀山药各30g,川芎5g。
每日1剂。
清水煎,分上下午2次温服。
两组均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如果排卵后超过16天月经未来潮,可以做尿妊娠试验,若阴性者可继续下个疗程治疗,连用1-6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的卵泡排出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4 结论由于lufs的发生原因及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了,故临床治疗比较困难。
针对目前治疗不孕症西医方面主要采用促排卵为主,其中克罗米芬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克罗米芬价格低、副作用较少,促排卵的功效不容置疑,然而其高排卵率、妊娠率低、甚至使用过程中发生lufs、ohss等缺点亦不能忽视。
中医治疗不孕症虽疗效肯定却副作用少,但纯中医治疗本病疗程较长、疗效缓慢。
在目前无理想西药的情况下加上中医的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显示了优势,并且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既克服了克罗米芬治疗中高排卵率、妊娠率低、甚至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发生lufs、ohss 等情况,又弥补了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疗程较长,疗效缓慢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妊娠率并预防了lufs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1] jewelewicz r.management of infertility resulting from anovulation.amjobstet gynecol,1975,122:909.[2] sehenken,werlin,willimas,et al.histologic and hormonal document-ation of the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amj obstet gynecol.1986 ,apr:154(4):839-847.[3]bourne,rrynoldsk,waterstonej,etal.paracetamol-associated 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effect on intrafolli-cular blood flow.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1991, nov (6):420-425.[4] merce lt,bau s,bajo jm.doppler study of arterial and venous intraovarian blood flow in stimulatedcycles.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1 nov;18(5):505-510.[5] 李研芳,周素铃,杨雅梅.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病因及治疗探讨.生殖医学杂志,2005,14(3),169-170.[6] randall jm,templeton a:the effects of clomiphene citrate upon ovulation and endocrinology when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unexpl inferti.hum reprod.1991,may:6(5):659-664.[7] 任建杖,沙爱国,李萍.促排卵治疗与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的关系.临床军医杂志,2003,31(6),36-37.[8] 任青玲,谈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辨证论治初探.江苏中医药,2004,25(12):13.[9] 董兆笋,谭华.石英四川饮加减治疗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30例[b].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19.[10] 张耀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23 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2,34(6):378.[11] 黄逸玲.中医人工周期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40例.[b].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25.[12] 刘红敏,王豫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36例.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62.[13] 李爱萍,俞渊.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60例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539.。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病因与诊治

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病因与诊治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症(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是指在妇女在卵泡发育发育至成熟后,未能自发破裂排卵的一组症候群,属于排卵障碍的一种,病因尚未明确,是女性常见的不孕原因之一。
该疾病在1975年Jewelewicz首次报道。
黄素化不破裂的卵泡的功能与黄体功能相似,能正常分泌雌激素及孕激素,无自觉不适应,常被人忽略。
据有关文献表明,在5%~10%的育龄期妇女可出现该疾病,其中在不孕妇女中占25%~43%[1]。
现将对该病进行探讨。
1.流行病学回顾LUFS在正常育龄期女性中发生率约为10%,在不孕妇女中的发生率大致为25-43%[2]。
2008年孙梅等人563例临床回顾发现,不孕妇女LUFS发生率为20.6%(116/563)[3]。
有文献表示,1978年Marik教授的研究报道:102例不孕育龄期女性的腹腔镜检查中,排卵比例占70.5%(72/102),LUFS为29.4%(30/102)[4]。
2.发病原因2.1 内分泌及卵巢功能异常2.1.1 LH异常分泌排卵前的LH峰是诱发排卵的关键。
LUFS的卵泡对LH反应性下降,排卵前LH无法正常上升,抑制排卵发动。
Koskimies等人发现,LUFS妇女卵泡黄体组织内的hcg受体较正常人明显减少[5]。
国内张利群等人对不孕妇女做一项临床研究发现:LUFS妇女围排卵期的LH水平为14.13±5.71mmol/L,而正常水平为89.76±20.54mmol/L[6]。
2.1.2高泌乳素血症高水平的PRL将会抑制下丘脑,影响GnRH释放,抑制雌激素的正反馈,从而无法诱发内源性LH峰。
LUFS妇女的常有垂体PRL的存在高敏反应[7]。
国内梁莹等的研究指出,在促排卵周期,LUFS妇女的PRL水平较常人要高。
说明了HPRL与LUFS密切相关[8]。
2.1.3卵巢血流改变、颗粒细胞缺陷常规B超检查发现,LUF与正常的卵泡相比,其RI指数明显升高,PI指数降低[9]。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亦 影 响排 卵 前 卵 巢 M P/ I s 比率 ;推测 M sTMP 的 MMP 对 排 卵期 卵 的 释放 有 重要 作 用 ,I s TMP合 成 是 黄体 维持必需 的 , M s TM s M P 及 I P 的高度平衡保证 了 卵子从 成 熟 卵泡 中排 放 。此 平 衡失 调 可导 致 L F。 U S 此外 ,Ms E 患者 血液 中 B 内啡肽异 常 升 高 , . 其
维普资讯
・
1 4・ 3
国外 医学 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分册 2 0 07年 2 6卷第 3期
未破裂 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病机制 的研 究
河 北 医科 大学第二 医 ̄(5o o 蔺会 兰综 述 oo o )
摘 要
郝桂 敏
徐 素欣 审校
未破 裂卵泡黄素化 综合征 ( U S 为排卵 障碍性疾 病 , LF ) 是无排 卵月经 的一种特殊 类型 , 占不孕患者 约
中枢 类 固醇激 素分 泌紊 乱
合, 抑制下丘脑. 垂体. 卵巢轴 的功能 , 影响促性腺激 素( n 脉冲释放的节律和幅度 , F H和 L G) 使 S H分泌 异 常 , 制卵 巢 甾体激 素 的生成 而影 响排 卵 。 与相 抑 ② 应 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泌乳素 (R ) P L 分泌 , 二者协 同 作 用 影 响排 卵 。 B内啡肽 能 直接 作用 于 卵巢 , ③ . 增加
素 。F H 又 与高 水平 的雌 激 素协 同作 用 , 卵 泡 膜 S 使
细胞黄体生成激素(H 受体增加 。正常 L L) H峰是排 卵 必须 的 因 素 之 一 ,H 与受 体 结 合 可 触 发 卵 母 细 L
胞恢 复 减数 分 裂 和 卵泡 细 胞 的黄 素 化 , 原来 较 紧 使 密 的卵 丘 复合 物 周 围 的颗 粒 细胞 变 得 较 为分 散 , 并 促 使 卵细胞 改 变导致 卵 泡破 裂和排 卵 。
女性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引起的不孕

女性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引起的不孕作者:李艳鸣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4期在正常情况下,育龄女性卵巢中卵泡成熟后会发生破裂,排出卵子,并刺激子宫内膜增厚,做好孕育新生命的准备;如果没有受孕,增厚的子宫内膜会萎缩,发生撤退性出血,即月经来潮。
但也有女性卵泡成熟却不破裂,卵子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临床以月经周期长,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
医生诊断玲玲患有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多数认为与中枢调节紊乱、局部障碍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病因病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枢内分泌紊乱排卵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复杂过程。
中枢内分泌紊乱可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排卵过程由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LH/FSH)的峰状分泌所激发,主要由促黄体生成素(LH)所激发。
当各种原因导致中枢内分泌紊乱,LH峰状分泌水平不够,LH的分泌量达不到阈值时,就无法激发导致卵泡壁被消化、破裂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变化,但却可导致减数分裂的再启动和卵泡细胞黄素化并分泌孕酮,出现卵泡未排而孕酮升高的“伪排卵”现象。
但也有研究报道,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与LH水平无关,系LH受体量下降所致。
局部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可造成盆腔粘连而导致卵泡不破裂无排卵,但内源性LH可促使卵泡细胞黄素化。
有研究表明,卵巢手术后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主要与卵巢表面稀疏的膜样粘连有关。
此外,卵巢炎甚至亚临床的卵巢炎,也是造成卵巢内皮增厚而导致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局部因素。
酶或激酶不足或缺陷/前列腺素缺乏酶的产生也是LH与FSH作用的结果,LH不足影响环磷腺苷增加,从而使卵巢内纤维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低下,可使排卵前卵泡细胞上的纤溶酶原活性降低,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和滤泡壁的自身作用。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在人工授精术中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在人工授精术中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裴菲;张媛媛;魏兆莲
【期刊名称】《生殖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22)2
【摘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常见的排卵障碍,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导致不孕的常见病因。
有研究显示,在71个有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中LUFS的发生率为11.2%,在不孕症妇女中占25%-43%,表现为卵泡成熟但不破裂,促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后48h卵泡仍继续生长,卵泡细胞出现黄素化,血孕酮水平上升,腹腔镜检查时卵巢上未呈现排卵口和血体。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裴菲;张媛媛;魏兆莲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安徽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手术室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陈文宇
2.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何晓霞;石馨;张莉莉
3.儿童术中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姚莎;唐绪容;周蓉;付绍川
4.儿童术中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姚莎;唐绪容;周蓉;付绍川
5.手术室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J], 许培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
征的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女性生育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传统中医认为卵巢为肾之余,肾虚血瘀是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促排卵药物、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月经情况、卵泡直径、黄体形态、卵巢体积等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方法:
(1)患者的纳入标准:符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有明显的肾虚和血瘀证候的患者。
(2)治疗方案:
对照组:口服促排卵药或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具有补益肾气、行气活血的中药加减治疗。
(3)研究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月经情况等。
安全性:观察组在使用中药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中药不良反应。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该研究可以探究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疗效和优势,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中医治疗规律研究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中医治疗规律研究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UF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卵巢中的卵泡无法破裂释放卵子,导致不孕或不规律的排卵。
中医药在治疗该综合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本文将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中医治疗规律进行研究。
一、中医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认识中医认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肝郁气滞等原因导致卵泡无法破裂的情况。
中医注重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平衡,以及舒缓肝郁气滞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等,这些中药有助于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促进卵泡的正常破裂。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进行方剂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关元、三阴交等。
3.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艾灸对脐部和腰部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养子宫,调整卵巢功能。
艾灸疗法通常与草药疗法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中医治疗规律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因此中医治疗该病需综合考虑病因、病情、个体差异等各方面因素。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针灸、中药、艾灸等方法的综合治疗,以增加治疗效果。
此外,应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整。
中医认为饮食起居是调理身体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排骨等,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未破裂黄素化卵泡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未破裂黄素化卵泡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到排卵期LH峰后48 h内卵泡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雌、孕激素,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临床以月经周期长,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
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属中医“不孕症”范畴。
随着近年来对LUFS的不断研究,对LUFS的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LUFS 导致不孕妇女的受孕率,现就近几年有关研究及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血气及冲任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调气血为其治疗大法,辅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热利湿等法,使肾气充、冲任调,以助卵子发育成熟及顺利排出。
1.1辨证论治曹旭升等[1]认为本病应从肝肾论治,将其辨证为:肾虚肝郁证:治宜补肾疏肝、调经种子,方选罗氏调经种子丸;肾虚血瘀证:治宜补肾助孕,理气活血化瘀,选用益肾活血排卵汤[2];肝肾阴亏证:治宜补肾益肝、滋阴填精;方选归芍地黄汤加减;肾阳不足证:治宜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方用石英四川饮加减治疗[3]。
李祥云[4]将本病辨证分为3型:肾虚证选用毓麟珠加减;血瘀阻滞证用隔下逐瘀汤加减;肝气郁结证则用开郁种玉汤加减治疗。
任青玲等[5]以病证结合,辨证分型将本病分为肝肾阴亏型、肾虚肝郁型、肾阳亏虚型、肾虚血瘀型,并认为肾虚肝郁是本病的中心证候,肝肾同治是关键。
1.2单方验方杜巧梅[6]依据女子性情多郁、易情志致病这一基本病机特点,且肝为血脏,是女性生殖调节的枢纽,认为本病宜从肝郁论治,疏肝解郁为治疗LUFS的基本治则,逍遥散为基本方,为LUFS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张耀泉[7]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一般服4个疗程。
提高了排卵率及妊娠率。
卢丽芳[8]运用左归丸,从经净第2天开始至排卵发生时服用,明显降低了LUFS的发生率。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一)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一)关键词]黄素化未破裂细胞综合征;进展;治疗卵泡生长至一定时期后内部黄素化,但无真正排卵发生,引起一系现象称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
若月经周期中反复多次出现LUF现象,影响了受孕能力导致不孕症,称为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属于卵巢性不孕。
自JewelewIcz于1975年首次报道本病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愈来愈多的中西医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兹综述如下:1病因LUFS的病因及机制不明确,现代有以下说法:1.1中枢性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1]LUFS患者常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
排卵需要LH高峰的形成,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紊乱,LH峰形成过低亦即LH分泌不足,就会影响排卵。
有学者2]认为LH分泌不足,可影响到卵巢内环磷酸腺苷的增加,使孕酮分泌减少,局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低下,降低纤维蛋白的溶解和卵泡壁自身的消化作用,使卵泡的破裂及卵子的排出受到障碍。
LUFS患者的BBT呈双曲线,但其高温相呈阶梯式缓慢上升,且不稳定,常提示LUFS患者黄体功能不足。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或因长期不孕,精神心理处于紧张和不断应激状态,使血中PRL水平升高,影响下丘脑GnRH合成释放,FSH分泌减少,并通过多巴胺影响卵巢功能,使卵巢IM受体减少。
而有研究者3]认为,PCOS患者中枢性激素分泌紊乱,LH异常增高,刺激卵巢的卵泡内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合成大量雄激素,且雄激素合成酶P450CI7a酶功能亢进,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刺激卵巢白膜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胶原纤维束宽带,使白膜异常增厚,卵泡不易破裂。
1.2促排卵药物的使用现代医学对LUFS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临床上常用HCG、CC等治疗。
但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多数治疗后卵泡仍不能破裂,并形成较大的卵巢囊肿。
PelrisAN等4]促排卵治疗中对LUFS的观察发现,促排卵周期中LUF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并在监测中发现LUFS有复发倾向,认为可能是因CC引起颗粒细胞过早黄素化或HMG中LH含量较高,致卵泡提前黄素化,孕酮过早上升反馈性引起调节失衡,而不能排卵,因此促排卵药物的不正确使用,选择时机不适,或过早或延迟使用,均可能发生LUFS。
三、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诊治特色

三、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诊治特色三、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的诊治特色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是一种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LUFS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为5%,而在不孕妇女中约占25%[51],且复发率高。
1.肾虚血瘀是病因病机LUFS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规则,宫颈黏液随月经周期的改变亦正常,具有双相基础体温和排卵后的孕酮水平等一系列征象,在B超监测下有主卵泡发育,只是长大的卵泡在月经周期的排卵期内不破裂而黄素化,临床往往仅表现为“不孕”,因其临床表现隐匿而易被忽视而误诊。
根据B超动态监测可分为小卵泡型、卵泡滞留型及持续增大型三种类型。
临床多见于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服用克罗米酚助孕患者。
陈老认为,对于卵泡来说,卵泡为有形之物,靠有形之肾阴如水、精、血化生以及滋养发育成熟(是卵泡发育所需的物质基础);肾阳促进其功能,是推动卵泡发育的动力。
排卵期即氤氲之时,此时阴长至极,卵泡发育已臻成熟,重阴必阳,卵泡在肾阳的温煦气化推动作用下不断突出于卵巢表面,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卵泡成熟破裂排卵。
卵泡在肾阴的作用下启动发育,但要形成氤氲状态还需满足两个条件:一为肾阳的温煦推动;二为冲任胞脉气血运行流畅。
若肾阳不足,或肾气亏虚,不能作为内在动力温煦或鼓动卵子排出,或者由于气滞、湿热、痰湿、瘀血等因素影响冲任胞宫气血运行通畅,冲任脉络不畅,阻滞胞宫、胞脉,从而出现卵子排出障碍,不能摄精成孕导致不孕症。
因此,该病病位在胞脉与冲任,病机为肾虚血瘀。
2.补肾活血通络是其治疗大法陈老针对其病机,治以补肾活血通络为大法,辨其寒热虚实,并结合月经周期用药,促卵泡排出。
在经后期予以补肾益阴填精,使天癸盛、冲任固,卵泡生长发育,同时予以温肾壮阳以促卵泡成熟并鼓动外移突出于卵巢。
促排卵周期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预测指标初探

促排卵周期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预测指标初探作者:黄彦妮谭丽娟苏亮黄芬农连英卢连梅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中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的激素预测值。
方法选择自然周期有排卵障碍的99例患者使用克罗米芬+HCG促排,分别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C3)、第10天(C10)、卵泡成熟日(CM)(卵泡直径≥18 mm)采静脉血进行性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催乳素(PRL)、孕酮(P)]测定,观察患者的排卵结局。
结果 99例促排患者中正常排卵患者58例(58.6%),LUFS患者41例(41.4%)。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身高、BMI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对LUFS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3日黄体生成激素(LC3)、C3日孕酮(PC3)、C10日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C10)与LUFS 的发生相关,概率方程为P=e4.612-0.318LC3-4.074PC3-0.304FC3/(1+e4.612-0.318LC3-4.074PC3-0.304FC3),方程有效性检验χ2=14.679,P=0.002。
结论月经周期的第3天的LH、P及第10天的FSH能有效预测LUFS的发生。
[关键词] 促排卵;未破裂黄素化卵泡综合征(LUFS);预测[中图分类号] R7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32-02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的患者约占不孕症的30%,成功的促排卵治疗能为许多患者带来福音,但文献报道促排卵周期LUFS的发生率在31.8%~42.9%,是克罗米芬促排卵妊娠率低的原因之一[1],且由此给患者带来时间及经济上的浪费,因此,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预测LUFS发生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对LUFS发病机制的大量研究发现,内分泌性激素的紊乱是导致LUFS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何利用激素对LUFS的发生进行预测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分析激素与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的关系,寻求较有效的LUFS的激素预测指标。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理研究

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理研究摘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简称LUFS)为排卵障碍性疾病,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不孕患者9%-55%,近年来,许多中西医学者对LUFS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其发病机理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发病机理【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1-0084-03LUFS是指卵泡发育未成熟或成熟后,卵泡未破裂而颗粒细胞即发生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致使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LUFS为一临床征象不明显的病症,以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确切发病机理正在探讨中,兹综述如下:1LUFS 发病机理1.1中医学认识 LUFS 属于中医学“无子”、“断绪”范畴。
本病古代中医学文献记载中无专门论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参考不孕症、月经失调等章节。
中医理论认为,本综合征的发生以肾、肝、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气滞血瘀、痰湿蕴阻为标。
肾藏精,主生殖发育;肝藏血,主疏泄,为“女子先天”;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
若肾气(精)亏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则冲任虚衰,男女两“精”不能适时相搏,或血瘀气滞,或痰湿蕴阻,精卵消长出纳受阻。
程泾等[1]认为本征的发生与肾、血气及冲任失调密切相关,肾气盛,天癸至,气血调和,任通冲盛,男女两“精”适时相博,则胎孕乃成。
若肾气亏损,血瘀气滞,冲任胞脉失和,既使经水按期而至,亦不能摄“精”成孕。
李祥云[2]、庞保珍[3]认为肾虚、肝郁、血瘀是其主要病机。
夏桂成[4]认为本病多与先天肾虚及经间排卵期的气血活动有关,排卵是经间姻媪状气血活动的特征性表现,若肾气亏损血瘀气滞,冲任胞脉失和,即使经水按期而至,亦不能“摄精”成孕。
曹旭升[5]等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本,与肝郁、冲任气血失调密切相关,其核心为肾虚肝郁。
宗岩[6]认为排卵期是肾中阴阳转化时期,也就是阴精进步充实,在肾气肾阳的作用下进行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反应 性 , 从 而抑 制雌 、 孕激 素分 泌 , 并 且 改 变雌 激 素
对 L H 的正反 馈调 节作 用 , 影 响 卵泡 的 发育 、 成 熟及 排
泌 和旁分 泌 调节 因子对 卵泡 发 育 的调 节作 用 1 3益受 到
关注。
卵, 继 而导 致 卵 泡 排 出 障 碍 , 形成 L U F S 。P a g e . Wi l s o n
等 通 过 动 物 模 型 研 究 发 现 , 注射人重组 P R L 7天
1 . 1 . 1 L H 分 泌 不 足 及 孕 酮 水 平 降低 黄 体 生 成 素
后, 基础 血 P R L水 平 升 高数 倍 , 同时 血 中 G n R H 水 平 下降 , L H的分泌水平亦下 降 , 说明 P R L升 高 能 抑 制 L H 的分 泌 , 导致 L U F S发 生 。
P i h o n e n T等 认 为 L H分 泌不 足 , 可 影 响 卵巢 内 环磷 酸腺 苷 的增 加 , 使 孕酮 分泌 减少 , 局部 纤维 蛋 白溶 酶 原激 活剂 活性低 下 , 降低 纤 维 蛋 白的溶 解 和 卵 泡 壁 自身 的消化作 用 , 使 卵泡 的破 裂 及 卵 子 的排 出受 到 障
碍 。C h e c k 通 过对 排卵 缺 陷的 研究 , 发现 L U F S与 围 排 卵期血 清 中雌 二 醇 , 孕酮及 L H水 平 不 足 相 关 。研
高 雄激 素血 症及 高 P R L血症 是 P C O S患 者 L U F S发 生
率 高 的重要 原 因。
1 . 1 . 4 卵 巢 局 部 活 性 因 子
期 的改变 , 是 无排 卵性 月经 的一种 特殊 类 型 , 亦 是不孕 症 的常见 原 因 。属 中医学不 孕症 范畴 。 主要是 由 中枢
有关 。
1 . 1 . 2 前 列腺 素 P G 的影 响 王 若 光 等 研 究 指 出
前列 腺素 可 参 与 排 卵 Hale Waihona Puke 程 , 亦可参与黄体功能 衰退。
性激 素分 泌紊 乱 ( 如 L H 分 泌 不 足 或异 常 ) 、 卵 巢 局部 组织 学及 分 泌 功 能紊 乱 、 局部机械性 因素 ( 如 子 宫 内 膜异 位症 、 盆 腔炎 症等 ) 以及 医源 性 因素 ( 如用 克 罗 米 芬促 排卵 ) 有关 等 原 因 引起 , 中医 病 机 以 肾虚 为 主 , 同
1 . 1 内分 泌 因素 卵泡 发 育 成 熟及 排 卵 是 一 个 非 常 复杂 的过 程 , 过去均 认 为 中枢 神 经 内分 泌 是 卵 泡 发 育 成熟 及排 卵 的唯一 调 节 机 制 , 近 年 来 随着 生 殖 内分 泌 学 和分子 生 物学 的研 究 进 展 , 卵 巢 内微 环境 局 部 自分
梁 莹 等 研 究 指 出 L U F S组 与 正 常排 卵 组 相 比 T 、 P R L增 高 , 有 显 著差 别 , P C O S促 排 卵过 程 中发生 的
( L H) 为糖 蛋 白 , 是 腺 垂 体 分 泌 的促 性 腺 激 素 , 能 促 进
排卵 和黄 体形 成 , 促 使 黄体分 泌雌 激素 、 孕 激素 … 。
P G s 抑 制剂 可通 过提高 胶 原酶 裂解 活动 使 卵泡 壁变 薄
而从 阻 断 自然 排 卵 过 程 , 亦可 阻断 L H 对实 验 动 物 的
排 卵诱 导 , 排 卵前 卵泡液 中 P G s 浓 度 明显增加 。
D i a n e等 研 究提 出 , P G 合成 酶 抑 制 剂 可延 迟 正
发生。
1 . 1 . 3 高P R L 血 症 泌 乳 素 ( P R L ) 能 促 进 黄 体 功
能、 维持 L H 受 体 数量 。 Wi t z 等 研 究 发现 , HP R L患 者血中 P R L水 平异 常升高 , 可 影 响促 性腺 激 素 释放 激
素( G n R H) 的 释放 , 使血 L H下降 , 降低 卵巢 对 G n R H
光明中医 2 0 1 3年 3月第 2 8卷 第 3期
C J G MC M
a Y c l  ̄ l 2 0 1 3 . V o l 2 8 . 3
・ 6 4 3・
未 破 裂 卵泡 黄 素化 综 合 征 发 病 机 理研 究 进展
王鹭 霞 柯 毅凤 林 雅 菁 吴 浈婷 关键词: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病因; 进展
1 . 1 . 4 . 1 I GF - I B u r k s D J等 ¨ 指 出卵 巢 颗 粒 细 胞 能 自身 合成胰 岛素样 生长 因子 ( I G F — I ) , 并 在 其局 部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0 3 . 1 2 0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 0 3 0 - 6 4 3 03 -
未破 裂卵 泡黄 素 化综 合 征 , 又称 卵 泡 黄 素 化 未破 裂综合征 ( L u t e i n i z e d U n r u p t u r e d F o l l i c l e S y n o d r o me , L U F S ) 是 指在 月经 周期 中 , 卵泡成 熟 但 不破 裂 , 卵 泡 中 的颗 粒细 胞受 黄体 生 成 激 素 的刺 激 , 卵细 胞 未 排 出而 原位 黄素 化 , 形 成 黄体并 分泌 孕 激素 , 出现类 似 排卵周
时 与肝郁 、 血瘀 、 冲任失 调密 切相 关 。
1 西 医病 因
常 月经 妇女 卵泡破 裂时 间 , 降低孕 激素 浓度 , 但对血中
雌激 素水 平及 黄体 期长短 无影 响 , P G可 能通过 影 响月 经中期 G n的 释 放 , 从而 引起 排 卵 障碍 , 导致 L U F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