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合集下载

介绍桑植民歌的作文小学生

介绍桑植民歌的作文小学生

介绍桑植民歌的作文小学生
《我心中的桑植民歌》
嘿呀,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咱们的桑植民歌哟!
桑植民歌那可太有意思啦!有一次啊,我去参加了一个民俗活动,就在那里听到了好多好听的桑植民歌。

当时呀,我看到一群穿着漂亮民族服装的爷爷奶奶们在那扯开嗓子唱歌呢。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声音可响亮了,就好像能穿透云霄一样哩。

他们唱的歌呀,有的欢快得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跳起来,有的又特别悠扬,好像能带着你的思绪飘到很远的地方。

我站在那里听得可入迷了,都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使劲地听着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

听着听着,我发现桑植民歌真的特别独特哇。

它的旋律既有那种豪迈的感觉,又有着细腻的情感在里面。

那些歌词也特别有意思,讲的都是他们生活中的事情,感觉特别亲切。

而且呀,那些唱歌的爷爷奶奶们特别投入,他们用歌声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哎呀呀,从那次听了之后,我就对桑植民歌印象特别深刻啦。

现在呀,我一想起桑植民歌,就会想到那次活动,想到那些唱歌的爷爷奶奶们,心里就觉得暖暖的。

我真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和喜欢上桑植民歌,让这美妙的歌声永远流传下去哟!这就是我眼中的桑植民歌,你们喜欢不?。

桑植民歌:大山里飞出的天籁之音

桑植民歌:大山里飞出的天籁之音

桑植民歌:大山里飞出的天籁之音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

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

在张家界市桑植县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以歌代语以歌传情桑植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

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到农耕的文明之路,创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他们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至今还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

桑植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现代歌曲。

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男)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也)处栽(哟)。

(女)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钥匙的不到锁(喂)不开(哟)”。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传唱久远的桑植民歌。

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它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

在大革命年代,桑植人民跟随贺龙辗转南北,北上长征,这首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年代,一批批桑植儿女外出打工,夫妻送别唱起《马桑树儿搭灯台》,山歌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表白。

《马桑树儿搭灯台》属五句子山歌,歌词单纯质朴,词意生动,地方风味浓,儿化音重,衬词多,听起来亲切动人,情趣别致,改编为交响乐在国外演出时被誉为金色的旋律。

宋祖英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马桑树儿搭灯台》成为她的压轴之作。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嘿,你们知道桑植民歌吗?那可真是超级厉害的东西呀!
我第一次听到桑植民歌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那歌声就像山间的清泉,叮叮咚咚地流淌进我的心里。

桑植民歌可不是一般的歌曲哦,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宝盒。

每一首歌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事情,那些爷爷奶奶们的故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活动,就有幸听到了真正的桑植民歌演唱。

哇,那个演唱者的声音可真好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练习多久才能唱得这么好呀!旁边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听得特别入迷,有的人还跟着轻轻哼起来了呢。

“这桑植民歌真有这么好听吗?”可能有人会这么问。

哎呀呀,那当然啦!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彩虹,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它又像是一杯甜甜的果汁,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美美的。

而且呀,桑植民歌还是我们国家的非遗呢!这可太了不起啦!这就意味着它是我们国家非常宝贵的财富呀。

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消失不见呀!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多去听听桑植民歌,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说不定听着听着,我们也会爱上它呢!这就是桑植民歌,超级棒的桑植民歌!。

浅析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浅析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特 色。祖 辈们给我们 留下 了如 此宝贵 的财 富, 《 马桑树儿搭 灯 台》就是这 些 宝贵财 富 中的一朵奇 葩!本文将从 它
的 曲式 、歌 词 、 背景 等 方 面分 析作 品 的 艺 术 特 点 以及 它 的审 美 价 值 。
【 关键词 】桑植 民歌 ;革命 歌 曲;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J 6 4 2 . 2 2
美 丽 、叶 的新 绿 和 朴 实 幸 福 的 生 活 等 孕 育 了那 些 早 期 优 美 的
“ 钥匙不 到锁不 开”一句则体 现了桑植 土家儿女专一的
爱 情 观 。这 是 人 民群 众 的语 言 ,朴 素却 那 么 形 象 生 动 ,较 之 桑 植 民歌 ,那 么 ,革 命 斗争 的硝 烟 也 给 它 刻 上 了深 深 的抹 不 “ 海枯石烂 ” “ 天荒 地 老 ” 等 词语 ,显 得更 加 自然 贴 切 ,更 掉 的 时 代 烙 印 。 和所 有 的 民 歌 一 样 ,桑 植 民歌 除 了娱 乐 的功 加 准确 地 表 达 出 女 主 人公 的 专 一 。 能外 ,其 中歌 唱革命 斗争的歌曲最为典型和动 听。 1 9 5 6年 ,桑 植 民歌 手 在 省 城 第 一 次 演 唱 《马 桑 树 儿 搭 ( 三 )流传在 桑植 的有关 《 马桑树儿搭灯 台》的故 事 灯台》 , 就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 并得 到 了 “ 金 色 的旋 律 ” 在桑植 , 马桑树 随处可见 , 那是一种 长得 又低 又矮的树 , 这 一 光 荣 称 号 。2 0 0 6年 桑 植 民 歌 被 列 入 国 家 首 批 非 物 质 文 三 四月 的 时候 ,它 会 长 出 整 整 齐 齐 的 新 芽 ,一 蓬 一 蓬 的 ,就 化遗产 , 《 马桑 树 儿 搭灯 台 》就 是 其 中 一 首 。研 究 它 不 仅 能 像是用马桑树搭成 的一个个 灯台 ,每一蓬马桑树下都有一片 很 好 地 促 进 我们 对 土 家 情 歌 这 一 类 音 乐 作 品 更 好 的 了解 ,还 干 干 净 净 的 阴 凉地 ,青 年 男 女 有 时 会 躲 在 下 面 约 会 。马 桑 树 能帮助我们 准确地演唱 ,在情感审美方面 ,也是一次很好 的 下 就 这 样 成 为 了众 多 土 家 族 青 年 男 女 爱 情 的象 征 ,这 就 为 民 精 神沐浴。 歌 《 马 桑 树 儿 搭 灯 台 》的 产 生 奠 定 了基 础 。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

介绍非遗桑植民歌的作文你们听说过桑植民歌吗?哈哈,如果没有,那你真的是错过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文化体验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聊聊这个特别的东西——桑植民歌。

首先,桑植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地方,离开大城市的喧嚣,那里就像是一片宁静的绿洲。

桑植民歌就像这片绿洲的精华,里面蕴藏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那些民歌不仅好听,还特别有趣!我记得第一次听桑植民歌是在一个当地的小集市上,那天我正好逛到一个小摊位,老板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

她坐在那里,一边用手织着毛线,一边哼唱着那些古老的歌曲。

那声音就像是春天的风,柔柔的,非常舒服。

“哎呀,小姑娘,听这首歌,可有故事呢!”她边织毛线边对我说,“这是我们老家传下来的歌谣,唱的都是我们那里的风土人情。

”我好奇地凑近一点,问:“那这歌是怎么来的呢?有啥特别的含义吗?”老奶奶笑了笑,继续编织着,“我们桑植的民歌,都是用来表达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

比如这首歌,就是讲一个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故事,歌词里充满了幽默和爱意。

”哎呀,我立马觉得有意思了。

结果,老奶奶的歌声引来了不少其他乡亲,他们也都乐呵呵地围过来听。

这时候,一位大爷站出来,用略带骄傲的语气说:“咱们的民歌,听上去简单,其实里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我问他:“大爷,能不能给我讲讲里面的内容?”大爷摸了摸胡子,说:“当然啦!有的歌是描述我们这里的风景,有的是调侃我们村里那些有趣的人物。

比如有一首歌就是唱一个很喜欢吃辣椒的老汉,结果辣椒太辣了,整个人都‘火’得像个火炬似的!”听着大家的笑声,我忍不住也笑了。

确实,桑植民歌不仅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还有一种让人捧腹的幽默感。

大家在一起唱歌的时候,总会带上几分戏谑,几分开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聚会。

最有趣的是,每到节庆的时候,桑植的民歌几乎成了必备的节目。

那时候,村里的人们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边唱边跳,气氛热闹得不得了。

听说有一次,大伙儿在唱歌的时候,竟然因为一首歌的歌词而争论不休,最后大家干脆在田地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结果这场“争论”就变成了一场欢乐的舞会。

桑植民歌《花大姐》作品解析

桑植民歌《花大姐》作品解析

桑植民歌《花大姐》作品解析《花大姐》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一首著名民歌,这首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逐渐传遍湖南乃至全国。

以下是对《花大姐》这首民歌的作品解析:一、歌曲背景桑植县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桑植民歌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花大姐》这首歌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二、歌曲内容《花大姐》的歌词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娇艳动人。

歌曲通过对花大姐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中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

三、艺术特色1.旋律优美:《花大姐》的旋律优美动听,既有湖南民歌的独特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旋律起伏跌宕,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陶醉其中。

2.歌词生动: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花大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花大姐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民族特色:《花大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桑植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歌曲中融入了桑植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展示了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

四、影响与意义《花大姐》这首民歌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桑植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还被誉为“湖南的小调”。

这首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间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同时,《花大姐》也为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花大姐》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桑植民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民间情感,成为了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这首歌的作品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到桑植民歌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桑植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浅论

桑植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浅论
色教 育 的活教 材
来 到湖 南 , 于 12 年 1月成立 湘 西北特 委 。2月下 旬 , 委在 湖 并 98 特
北 石首 焦 山 河 召 开会 议 , 出 上 山 ( 鄂边 )下 湖 ( 西 ) 提 湘 、 鄂 的方 针 , 拟 打通 醴 州 、 德交 通 , 与 中 共湖 南省 委 取得 联 系 , 因 交通 阻 常 并 但
关键 词 : 桑植 革命 根据 地 ; 色歌谣 ; 想 内涵 红 思
Ab t a t F l n si a g h , ih gv x r s o o l c l s r c : o k s g S n z i wh c i e e p e s n t a o n i o
pe p e St ug s fei s n hes und o o l, veal g h so y o l ho ht,e l ng a d t o fs u sha on it r .
e t u i m f e ou o f h r a se f n s s o v l t n o eb o d mas s r e s n e s t h a r i t o wo k r a d p aa s n
o fSa z .t st el e c i a ei fp e e tr d p ti ts d ng hi i ta hngm tra o r s n e aro m e — Ii h ve l i uc to S o es ai n gr s. pr
隔, 一时难 以实现 。贺 龙 、 周逸 群 同志 辗转 来到 桑植 , 经 过了 近两 在 个 月 的准 备后 . 12 于 9 8年 4月 2日 , 发动 了 “ 桑植 起 义”一 举攻 占 , 了桑 植 县城 ,成 立 了 中共桑 植 县 委和 中华 苏 维埃 桑植 县革 命 委员 会。 苏 维埃 政 权建 立 以后 , 逸群 转 往洪 湖地 区 开展 革命 工作 , 周 贺

论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论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艺术特征及影响

论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艺术特征及影响发布时间:2021-12-06T08:51:51.047Z 来源:《教育学》2021年8月总第259期作者:陈锐[导读] 土家族的“红歌”是土家族成员和当时的斗争战士共同创作的,内容丰富、健康、充实。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发源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的桑植民歌于2006年5月21日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无穷的力量。

本文将从桑植民歌中红歌的起源、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桑植红歌进行分析,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基础,旨在保护桑植壁红歌音乐,供热爱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族红歌的人们未来进行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土家族红歌艺术特征红歌影响土家族的“红歌”是土家族成员和当时的斗争战士共同创作的,内容丰富、健康、充实。

这些激励人们奋斗的革命经典歌曲,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瑰宝,它为我们研究党的历史、红军的历史、土家族人民的历史提供了史诗般的材料。

今天,我们来重新来整理一下红军时代强有力的红歌。

从深层意义上讲,这些红歌是用生命谱写的个人音符,旋律都是英雄和血、雨的交响曲。

土家族的红歌记载了土家族人民和当时各位战士的光辉历史,也是土家族人民的精神财富,这成为民族文学史上的一朵神奇的花朵。

一、湖南桑植土家族红歌的起源土家族歌曲的创作和传播,与古老的家庭文化以及简单的民间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民歌是不同社会的诗歌,数百年来,伴随着它的是悠久的历史,在土家族人民诉说思想、感情和理想时,土家族人民创作的红歌展示了他们的力量,土家族的红歌艺术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和长征出发地。

大革命时期,贺龙领导湘鄂川黔革命群众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桑植人民的革命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涌现出了一批红色歌谣革命历史歌曲,它们多为山歌、小调和花灯调,革命歌曲是各族人民追求幸福、追求真理的呐喊。

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姓名:唐鹏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学号:09040247《民间文学》作业(第一次)2011年4月桑植民歌浅谈桑植民歌现存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千百年来,她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桑植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桑植各族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桑植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她将真善美有机融合和统一,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以其丰富多变的曲调而多姿多彩,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令人销魂。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山区,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地地形。

这为桑植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奠定了先决条件,桑植境内现居住着土、苗、白等17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唯有通过口头的形式将他们经历记录下来,而优美动听,易于传播的歌谣成为了各民族传承历史的首要选择。

现收录再案的千首民歌大部分都为记事的歌谣。

有关于历史的,如白族的《拜祖词》“家住云南喜喃洲,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再现了白族祖先迁徙的历史;还有关于爱情的,如:“太阳出来伙计儿/哎/晒呀山坡哇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金花是银花呀子儿喂,/开呀得多啊 /呀喂子儿哟/金花银花伙计儿/哎/哥呀不爱呀/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专爱上妹妹 /呀子儿喂/花呀一朵呀呀子儿喂/莫爱妹妹儿伙计儿/哎/花呀一朵呀/ 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青春是已过/呀子儿喂/花呀就落啊 /呀喂子儿哟。

”展现了桑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还有关于农业发展、生活医疗的等等。

种类非常的多,包含了我们生活的个个领域。

桑植民歌古朴又深刻,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体现着一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追求。

更重要的是桑植民歌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价值。

首先,桑植民歌是典雅美与野性美的统一体。

桑植民歌中既有乡野村妇的粗俗之词也有蕴育深刻的哲理警句。

如:有歌唱到“大雨落来小雨淋,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都做风流事,何况人间小后生”歌词大胆而粗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求。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曹德军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9期摘要:桑植民歌以它优美动听的旋律、贴切诙谐的歌词、丰富多变的曲调以及别具一格的衬词衬腔等独特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人们,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学习与研究。

文章通过对桑植民歌的分析旨在与广大艺术工作者一起发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桑植民歌;文化遗产;发展古老而神秘的湘西文化一直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而迷人艺术特色从古至今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桑植民歌是湘西土家文化的精髓,能歌善舞的桑植先民们在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下,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创造文字,却一代一代用口头文学繁衍着本民族的文化,那些古老的歌谣就是最好的鉴证。

桑植民歌以它优美动听的旋律、贴切诙谐的歌词、丰富多变的曲调以及别具一格的衬词衬腔等独特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人们,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学习与研究。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名列其中。

2008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桑植县“中国民歌之乡”称号。

一、桑植民歌的民族特征桑植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节奏鲜明庄重的土家族《摆手歌》,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生动的文明史诗。

曲调肃穆深沉的梯玛歌长达万行,反映土家渊源、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生老病死,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文化史诗。

声调深厚雄壮的白族祭祖歌,在蹁跹起舞中吆喝伴唱,怀古与颂扬结合,是一部传承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

发源于桑植的澧水,是桑植民歌的摇篮。

千百年来,澧水纤夫在征服险滩急水的同时,创造了高亢激昂、气势磅礴的澧水号子。

澧水号子包括“下水号子”、“上滩号子”、“平水号子”、“绕开头”、“拉纤号子”、“架桨号子”等80多种,成为山歌的经典。

二、桑植民歌的音乐特征桑植民歌内容十分广泛,有高亢的山歌,动人的情歌,风趣的小调,奔放的花灯,感人的劳动号子,鼓舞斗志的革命歌曲,还有仪式歌、挽歌、哭嫁歌、摇篮曲、三棒鼓、渔鼓等。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

具有 很 高 的欣 赏 价 值 ,我 们 不 应该 让 这 些具 有 独 特 艺术
二 、桑植民歌 的传承与保护
魅 力 的音 乐 成为 遗 憾 。我 们 应 该将 保 护 和传 承这 些 民歌
桑植 民歌 面 临 文 化多 元 化 的 冲 击 ,年 轻人 的兴 趣 爱 作为 一 项 很 重要 的 事 业来 做 ,让包 括 桑 植 民歌 在 内的所
当地 人对 数 字 “三 ”极 为 崇拜 , 民族 中也 多 用三 句 体 来 行 培养 ,从 而 打造 高 素 质 的 人才 队伍 ,如 编 导 、演 员 、
体现 当地 人 民的思想 ;为 了烘 托情 感 ,展 示递 进 的关 系 , 舞 美等 。成立 具 有 民族特 点 的剧 团 ,在 保 证 民歌 传 统 的
适用 儿化 音 。
的 角 色 。但 是 随着 现 代媒 介 的不 断 介入 ,诸 多 艺术 逐 渐
(三 )大量 衬词 的 应 用 。在桑 植 民歌 中有 大量 衬 词 摆脱 了舞 台 的束缚 ,快速 通过 电视 、网络 等 向观众 传播 。
存 在 ,例 如 “哦 ” “哇 ” “嘿 嘿 ” “黑 啦 ” 等 ,特 别 是
(四 )融入 新 元 素 。桑 植 民歌 的 发展 和 传媒 宣 传 是
过 桑 植 民歌 儿 化 音 的运 用 具 有 一定 规 律 ,在 赞 美 或者 表 分 不 开 的 ,在 人们 没 有 接 触 现代 传 播 媒 介 的 时候 ,民 间
达 喜 爱 之情 时 ,多 用儿 化 音 ,在 严 肃 、郑 重 语 境 中并不 舞 台 还 能够 在 社 会上 发 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担 当 着传 播 者
桑植 民歌 也 通 常 利用 五 句 体 、七 句 体来 体 现 音 乐 或者 情 基 础上 ,通过 专 业 人 士进 行 有 效 指导 ,继 承 和 发扬 桑植

【VIP专享】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VIP专享】桑植民歌浅谈(民间文学作业)

姓名:唐鹏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学号:09040247《民间文学》作业(第一次)2011年4月桑植民歌浅谈桑植民歌现存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千百年来,她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桑植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桑植各族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桑植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她将真善美有机融合和统一,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以其丰富多变的曲调而多姿多彩,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令人销魂。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山区,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地地形。

这为桑植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奠定了先决条件,桑植境内现居住着土、苗、白等17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唯有通过口头的形式将他们经历记录下来,而优美动听,易于传播的歌谣成为了各民族传承历史的首要选择。

现收录再案的千首民歌大部分都为记事的歌谣。

有关于历史的,如白族的《拜祖词》“家住云南喜喃洲,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再现了白族祖先迁徙的历史;还有关于爱情的,如:“太阳出来伙计儿/哎/晒呀山坡哇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金花是银花呀子儿喂,/开呀得多啊/呀喂子儿哟/金花银花伙计儿/哎/哥呀不爱呀/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专爱上妹妹/呀子儿喂/花呀一朵呀呀子儿喂/莫爱妹妹儿伙计儿/哎/花呀一朵呀/ 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青春是已过/呀子儿喂/花呀就落啊/呀喂子儿哟。

”展现了桑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还有关于农业发展、生活医疗的等等。

种类非常的多,包含了我们生活的个个领域。

桑植民歌古朴又深刻,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体现着一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追求。

更重要的是桑植民歌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价值。

首先,桑植民歌是典雅美与野性美的统一体。

桑植民歌中既有乡野村妇的粗俗之词也有蕴育深刻的哲理警句。

如:有歌唱到“大雨落来小雨淋,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都做风流事,何况人间小后生”歌词大胆而粗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求。

浅谈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作者:周霞贲雪虹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7期【摘要】本文在梳理湖南桑植白族山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现存状态,剖析了桑植白族山歌传承和保护面临边缘化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传承和保护桑植白族山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桑植;白族山歌;传承;保护一、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发展概况桑植,古称充县,位于湘西澧水上游,毗邻川、鄂、黔三省边境,目前聚居了以白族、苗族、土家族为主的18个少数民族。

其中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时期云南大理白族躲避战乱辗转而至,民族特征多样,崇尚白色,有着信奉本主神,以歌舞传情订婚等众多习俗,是湖南唯一一个白族的聚居地。

据记载,桑植白族山歌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最初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并在后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渐打磨而成,既继承了云南大理白族的优秀文化,也融合了桑植白族人民自己的文化特点。

由于桑植地处九山半水半分田和十年九灾的恶劣自然环境,桑植白族人民出门爬山,劳动在山,依山而居,常以长歌当哭的方式来宣泄情感,寄托对劳作、生活的情感。

作为一种原生态的音乐形式,桑植白族山歌伴随着劳动和民俗活动的交流变得丰富起来,内容涵盖了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故有“山上长山歌,树上结山歌,河里淌山歌,地里种山歌,锅里煮山歌,茶里泡山歌,岩缝里藏山歌”之说。

桑植白族山歌有着质朴、粗放、风趣、诙谐的艺术风格,曲调高亢悦耳,歌声浑圆嘹亮,旋律自由多变,演唱形式多样随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桑植白族人民的热爱。

2005年,随着桑植民歌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白族山歌开始为大众所知晓和接受。

据资料记载,目前收集整理的桑植山歌有1400余首,但关于桑植白族山歌的记录并不多见。

由于桑植白族山歌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以及演唱方言的独特性,口传心授是桑植白族山歌传承和保护的主要方式,因此桑植白族山歌并未能得到广泛传唱,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冲击,使其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浅议湖南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浅议湖南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浅议 桑 歌的 与 湖南 植民 保护 传承
口 贺 军
湖南桑植 民歌 是中 国民族音 小调 20多 首 ,劳 动号 子 10多 0 0 乐百花 园中一枝绚丽 的奇 葩 ,具 首 ,其中,《 四季花儿开》 《 、 门口 有无穷魅力 。2 0 06年 5月 2 0日, 褂盏 灯 》 《 、 冷水 泡 茶慢 慢 浓 》 、


东 界 石 门 、 慈 利 两 县 ,南 界 张 家 梯 玛 歌 长 达 万 行 ,反 映 了土 家 历 界 市永定 区 、湘 西土家族 苗族 自 史 渊源 、天 文地 理 、伦 理道 德 、 治 州永顺县 ,西与湘西土 家族苗 风土人情 ,是一部荡 气回肠 的文 族 自治州龙 山县毗邻 ,北 和湖北 化史诗 。声 调深厚雄 壮的 白族 祭 省宣恩 、鹤 峰县相连 。桑 植县是 祖歌 ,在 蹁 跹起 舞 中吆 喝伴 唱 , 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故乡。 怀古 与颂 扬结合 ,是一部传 承云 千百年来 ,桑植人 民在这块 南大理 白族文化 的民族诗篇 。发 神奇 的土地 上 日出而作 、日落而 源 于 桑 植 的 澧 水 ,一 直 是 桑 植 民 息 ,创作 出了无数 与生活 息息相 歌的摇篮 。千百年来 ,澧水纤 夫 关 又 独具 审美 魅力 的桑 植 民歌 。 在征服 险滩急水 的同时 ,创造 了 这些 民歌一 代代完整无 缺地保存 高亢激昂 、气势磅礴 的澧水号子。 下来 ,向世人彰显其无穷的魅力 。 澧 水 号子 包 括 “ 水号 子 ” “ 下 、 上 据资料记载 ,桑植 民歌共 有 1 万 滩号子 ” “ 、 平水号 子 ” “ 开 、 绕 多首 ,通过分F, 类 ,改编整理 , 头” “ JI  ̄ J 、 拉纤号子” “ 、 架桨号子” 有 山歌 10 40多首 ,花灯调 19 , 等 8 2首 0多种 。经 过岁月 的打磨 ,桑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

浅谈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作者:周地林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8期【摘要】民歌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可是面对社会发展和其他文化的冲击,民歌传承面临困难。

本文选择桑植民歌作为代表,研究民歌的传承。

【关键词】桑植民歌;艺术特点;传承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83-01一、桑植民歌的艺术特点(一)桑植民歌曲体结构奇特多样。

桑植民歌中曲体结构奇特多样,单句、双句、三句到七句都有,桑植民歌中单句体很常见,用相同的曲调吟唱不同的内容,利用其中节奏、调试来表达看似不完整且情绪饱满的内容;桑植民歌也利用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双句结构;桑植当地人对数字“三”极为崇拜,民族中也多用三句体来体现当地人民的思想;为了烘托情感,展示递进的关系,桑植民歌也通常利用五句体、七句体来体现音乐或者情感的承接和转合,例如,著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就是五句体的民歌。

这种多种句体的曲体结构在其他民歌中并不常见,是桑植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桑植民歌“儿化音”较多,运用比较有规律。

桑植语言属于西南官话体系,而桑植地区又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地方方言体系,地方言体系与民歌声腔完美融合,形成桑植民歌语言特点。

桑植民歌多用“儿化音”,zh\ch\sh\r四个卷舌音被广泛应用,大量儿化音的应用显得民歌语言灵活可爱。

不过桑植民歌儿化音的运用具有一定规律,在赞美或者表达喜爱之情时,多用儿化音,在严肃、郑重语境中并不适用儿化音。

(三)大量衬词的应用。

在桑植民歌中有大量衬词存在,例如“哦”“哇”“嘿嘿”“黑啦”等,特别是多数山歌的结尾用“哎喂”。

这些衬词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可是它们的出现使得原本单调的歌曲显得有韵味,长短有序、快慢适当,使得歌曲旋律被调节到最佳优美的境界。

同时不同的人演唱,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衬词来表现当时的情景和自身特点。

二、桑植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桑植民歌面临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开始转向其他音乐形式,民歌的处境堪忧,老一代民歌艺人逐渐凋零,年轻人对于民歌的传承兴趣不大,这对于必须“心口相传”的民歌来说是巨大的灾难。

桑植白族民歌探析

桑植白族民歌探析

桑植白族民歌探析
汤静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湖南省桑植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位于湘西边陲。

以歌代语,以歌传情,一首首动听的民歌是朴实无华的乡亲们交流和倾诉的纽带,而白族更是其中最能歌善舞的民族。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汤静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探析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 [J], 舒达
2.对桑植民歌保护与传承探析 [J], 滕建平;
3.湘西桑植白族民歌衬词的艺术形式与内涵 [J], 王爱红
4.桑植白族民歌——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 [J], 王成均;石绍河
5.湘西桑植县白族民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J], 李娉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唐鹏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学号:09040247《民间文学》作业(第一次)2011年4月桑植民歌浅谈桑植民歌现存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千百年来,她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桑植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桑植各族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桑植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她将真善美有机融合和统一,以其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以其丰富多变的曲调而多姿多彩,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令人销魂。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部山区,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地地形。

这为桑植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奠定了先决条件,桑植境内现居住着土、苗、白等17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唯有通过口头的形式将他们经历记录下来,而优美动听,易于传播的歌谣成为了各民族传承历史的首要选择。

现收录再案的千首民歌大部分都为记事的歌谣。

有关于历史的,如白族的《拜祖词》“家住云南喜喃洲,苍山脚下有家园,大宋义士人皆晓,天山逸民历代传”再现了白族祖先迁徙的历史;还有关于爱情的,如:“太阳出来伙计儿/哎/晒呀山坡哇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金花是银花呀子儿喂,/开呀得多啊 /呀喂子儿哟/金花银花伙计儿/哎/哥呀不爱呀/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专爱上妹妹 /呀子儿喂/花呀一朵呀呀子儿喂/莫爱妹妹儿伙计儿/哎/花呀一朵呀/ 俺两个儿的话/你说嘛/青春是已过/呀子儿喂/花呀就落啊 /呀喂子儿哟。

”展现了桑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还有关于农业发展、生活医疗的等等。

种类非常的多,包含了我们生活的个个领域。

桑植民歌古朴又深刻,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体现着一方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理想追求。

更重要的是桑植民歌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价值。

首先,桑植民歌是典雅美与野性美的统一体。

桑植民歌中既有乡野村妇的粗俗之词也有蕴育深刻的哲理警句。

如:有歌唱到“大雨落来小雨淋,罗汉伸手摸观音,神仙都做风流事,何况人间小后生”歌词大胆而粗野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求。

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还带有些许的反封建家长制的色彩。

桑植民歌也有带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歌词如:“韭菜开花细茸茸,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义好,冷水泡茶慢慢浓”。

其次,桑植民歌带有原生态的纯美性。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家乡,也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

桑植人民用他们原生态的手法和着他们纯美的心灵记录了那段激荡的历史。

现存的桑植民歌中有许多首都是歌颂当时革命起义的。

像带着宋祖英飞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马桑树儿搭灯台》,《贺龙夜过马鬃岭》,《十送红军》等等。

都表现了桑植人民的纯美心灵,勤劳、勇敢、耿直。

最后,桑植民歌是农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赞颂、期待,带有强烈的人民性。

桑植民歌中绝大部分是人民对于生产生活的描写。

世代居住在山区,人们没有过多的对生活的期待,知识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他们所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落日西归,周而复始之中人们偶然的觉悟,呈现出对生产哲理的认识。

细想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不就是在这一举一动之间创造的吗?桑植民歌是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热爱。

可喜的是2005年12月桑植民歌被确定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附:桑植民歌节选桑植民歌节选《棒棒儿捶在岩板上》郎在高山啦打一望咯外/姐在哟河里哟,情那妹妹儿耶一耶/洗衣裳咯喂/洗衣棒棒儿捶得响咯喂/郎喊哟几声哟情郎妹妹儿哟一耶/姐儿未张咯喂/唱个山歌丢个信儿哟,棒棒儿哟捶在哟/情郎哥哥(妹妹)喂衣哟岩板上咯喂/反复一次/猴子民嘎佬旁白:棠梨树格格多 /人家讲我的姊妹多 /我的姊妹不算多 /一年两年嫁一个大姐嫁到福建坡 /二姐嫁到三屋落 /三姐没趴嫁 /嫁到屋里纺棉花 /纺的棉花岁数大 /织的布布二丈八 /缝的插口桶北瓜 /长手巾蒙轿门 /短手巾蒙茶枯 /三个大姐来串茶 /串的么的茶 /串的枣茶 /枣枣两头尖骨头两头尖 /哥哥嫂嫂留我住千年住千年 /千年万年我不住 /我要回去守桃树 /桃树结果/我想摘个逮哈 /又怕哥哥嫂嫂骂 /地下捡一个 /虫呷蚂蚁拿 /孔里摸一个 /一筒蛇尾巴/就是一场大笑话《四季花儿开》春季花儿开花开是一朵来/一对哪地个阳雀儿呦嗬嗬 /飞呀过的山儿来/飞呀啧啧啧飞呀啧啧啧 /飞过山来看哪满山哪个桃花儿开呀 /(女)哥儿 /(男)哎妹儿 /(女)哎 /飞呀来是飞呀去就报春来 /夏季花儿开/夏季花儿开花开是二朵来 /一对哪的个鹞子呦嗬嗬 /飞呀飞过的山儿来呀哈哈/飞呀啧啧啧飞/过山来看哪瞧见哪个荷花开呀 /(女)哥儿 /(男)哎妹儿 /(女)哎/飞呀来是飞呀去就好自在 /秋季季花儿开/秋季季花儿开 /开是三朵来 /一对哪的个斑鸠呦嗬嗬 /飞呀飞过的山儿来呀哈哈/飞呀啧啧啧飞呀啧啧啧/飞过山来看哪瞧见哪个菊花开呀 /(女)哥儿 /(男)哎妹儿 /(女)哎/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惹人爱 /冬季花儿开/冬季花儿开花开是四朵来 /一对哪的个喜鹊呦嗬嗬 /飞呀飞/过的山儿来呀哈哈/飞呀啧啧啧飞呀啧啧啧 /飞过山来看哪瞧见哪个梅花开呀 /(女)哥儿 /(男)哎妹儿 /(女)哎/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报春来 /四季花儿开/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报春来/四季花儿开呀啊啊啊《太阳出来晒山坡》/(男)太阳出来伙计儿/(女)哎/(男)晒呀山坡哇俺两个儿的话/(女)你说嘛/合唱)金花是银花呀子儿喂,开呀得多啊呀喂子儿哟/(男)金花银花伙计儿/(女)哎/(男)哥呀不爱呀俺两个儿的话/(女)你说嘛/(男)专爱上妹妹呀子儿喂/(合唱)花呀一朵呀呀子儿喂/(女)莫爱妹妹儿伙计儿/(男)哎/(女)花呀一朵呀俺两个儿的话/(男)你说嘛/(女)青春是已过呀子/(合唱)花呀就落啊呀喂子儿/(女)怎比山上伙计儿/(男)哎/(女)金呀银花呀俺两个儿的话/(男)你说嘛(女)千年是万年呀子儿喂/(合唱)香呀满坡啊呀喂子儿哟/(男)金花银花伙计儿/(女)哎/(男)香呀满坡啊,俺两个的话/(女)你说嘛/(男)妹妹是香在呀子儿喂/(合唱)哥呀心窝呀呀喂子儿哟/(男)香满坡的伙计儿/(女)哎/(男)我呀不闻呀俺两个的话/(女)你说嘛/(男)香在是心窝呀子儿喂/(合唱)哥呀恋着啊呀喂子儿哟/(女)香在是心窝呀子儿喂/(合唱)哥呀恋着啊呀喂子儿哟《嘀格儿调》一根嘀格儿的树哎哎/打一个嘀格儿的床哪/一个嘀格儿的船船儿哟/配一把嘀格儿的/哎衣儿哟衣儿哟/一个嘀格儿的船船儿哟/配一把嘀格儿的桨哎/一只嘀格儿的燕哎哎/绕一柱嘀格儿的梁哪/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配一个嘀格儿的郎哟,衣儿哟衣儿哟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配一个嘀格儿的郎/一个嘀格儿的船哎哎/配一把嘀格儿的桨哎 /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配一个嘀格儿的郎哎衣儿哟衣儿哟/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配一个嘀格儿的郎哎《砍柴歌》女: 太阳嘛出来嘛花花儿闪闪, 我红又红嘛红花白牡丹啦,我唱啊只山歌一把红扇子啊,我送情郎啊求求花儿圆啊,我拉着郎腰带,问郎几时来?男: 我今朝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柴, 我后天才到小妹子山上来哟哦! 女: 情哥哥回家嘛花花儿闪闪, 似山红嘛嘛红花对牡丹啦,我拿把扇子是把红扇子啊,我送情郎啊求求花儿圆啊,我拉着郎腰带,问郎几时来?男: 我今朝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柴, 我后天嘛后天才到小妹子山上来耶哎《约你二会来》一把双须锁哎,两把钥匙开也,开呀不开呀哟你二回来,开呀不开呀,哟你二回来。

郎是蜻蜓哪飞上天呐,一把双须锁姐儿是蜘蛛两把钥匙开呀,网啊屋檐呢,约你二会来,网啊屋檐哪约你二回来,郎要飞来姐儿要缠哪,一把双须锁好汉难打两把钥匙开呀,脱身拳哪,约你二回来,难打脱身拳哪约你二回来。

《小郎相亲》桐子开花呐坨打坨喂睡到半夜唱山歌哟爹妈问我唱什么?没得媳妇我睡不着哟正月里啊来啊,正(那个)月月正呀,小郎是没订婚啊,找父母请媒人,找一个好爱人,啦哎嗨哟~二月月里来呀,二(那个)月月二呀,出门是找媳妇呀,找哇个媳妇是好小伙,东西是要得西,啦哎嗨哟~三月月里来呀,三(那个)月月三呀,女把那男方看,一看起是真喜欢,接过了打发钱,啦哎嗨哟~四月月里来呀,四(那个)月月四呀,女方是下壳子啊,下壳子做鞋子,心里是有意思,啦哎嗨哟~五月月里来呀,五(那个)月月五呀,跟媳妇去扯布呀,上街走下街哟,跟媳妇扯好布,啦哎嗨哟``六月月里来呀,六(那个)月月六呀,二人是同路走呀,肩拉搭肩那是手挽手,俺两个儿不怕丑,啦哎嗨哟`七月月里来呀,七(那个)月月七呀,跟媳妇送衣去呀,双手递到妹妹手里,妹妹(哎)莫嫌弃,啦哎嗨哟~八月月里来呀,八(那个)月月八呀,同把是手手拉呀,手哇手拉到手拉哒,媳妇是稳当哒,啦哎嗨哟~九月月里来呀,九(那个)月月九呀,男方是大斟酒啊,今那把媳妇接到手同窗是共枕头啦哎嗨哟~啦哎嗨哟~十月月里来呀,小阳春呀,同把那公婆敬啊今年的儿媳好孝顺明年是添子孙,啦哎嗨哟~《小小幺姑爱坏人》小小幺姑儿哟小小龄罗喂半夜起来哟巧梳妆罗喂上身穿的哟红哎绫袍哟呵呵腰间配的哟水箩裙罗喂好似仙女儿哟下凡尘罗喂小小幺姑儿哟小小龄罗喂小小幺姑儿哟爱坏人罗喂去年爱坏哟张哎果老哟呵呵今年爱坏哟吕洞宾罗喂惹得仙家哟都害相思病哟《花大姐》姐儿坐在(三个妹子三)花果坪哪两个妹子舍,身穿花衣(三个妹子三)花围裙哪两个妹子舍山花朵朵(三个妹子三)头上戴来两个妹子舍,绣花鞋子(三个妹子三)脚上蹬哪两个妹子舍花花儿年纪(三个妹子三)花花儿心哪两个妹子舍爱死许多(三个妹子三)采花人哪,两个妹子舍上是格,下是格,格子飞多是扯,扯是溜呀子喂,你早些来呀大姐舍。

《好男好姐不用媒》好田好地哟,不用哎肥哟,好郎好姐儿哟,不用媒哟。

多个媒人哎多张紫嘴也,媒人的口里哟,出是非哟,好田好地哟,不用哎肥哟,好郎好姐儿哟,不用媒哟。

多个媒人哎多张紫嘴也,媒人的口里哟,出是非哟《门口挂盏灯》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嘛在过兵,婆婆地个坐起来,侧着嘛耳朵听。

啊婆婆那坐起来,侧着嘛耳朵听。

恩……恩……恩……恩……不要那茶水喝,又不喊百姓。

只听那个脚板儿响,只听那脚板儿响只听那脚板儿响,不见嘛人做声。

啊只听那脚板儿响,不见嘛人做声。

大家都不要怕,这是贺龙军。

红军那个多辛苦,全是为穷人。

红军多辛苦,全是为穷人。

媳妇你快起来,门口嘛挂盏灯。

照在地个大路上,同志们好行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